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物理第九讲

高一物理第九讲

https://www.doczj.com/doc/e72266238.html,

腾飞教育

高一物理(第36期)

第九讲牛顿运动定律

姓名:分数:

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直到有外

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注意:(1)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物

体速度)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物体速度)的原因,换言之,力是产生的

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

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 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

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性质——惯性。

(4)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等价性。

4. 对物体的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克服和避免。(2)惯性只与物体本身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无关。任何物体无论它运动还是

静止,无论运动状态是改变还是不改变,物体都有惯性,且物体质量不变惯性不变。质量是

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3)物体惯性的大小是描述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强弱。物体惯性(质量)大,保

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本领强,物体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反之物体的运动状态易改变。

(4)惯性不是力。

例1.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 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

B. 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C. 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D. 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知识点2. 牛顿第二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1)物体的加速度跟成正比,跟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

跟合外力方向相同。公式是:a=F合/ m 或F合=ma。

2.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联系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是加速度.可以从以下角度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1)同体性:在表达式中,m、F合、a都应是同一个研究对象的对应量。若研究对象为单

个物体,则满足F合=ma;若研究对象为多个物体,则满足F合=m1a1+m2a2+m3a3+…(一

维情况下).

(2)瞬时性:加速度和合外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它们总是同增同减同生同灭.

(3)同向性:加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时刻保持一致.

(4)独立性:若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则每一个力都能独自产生各自的加速度,并且任意

方向均满足F合=ma。

3.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即知道物体受到的全部作用力,运用牛

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如果再知道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运用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

的运动情况——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以及运动的轨迹;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即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运用

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推断或求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4.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一般解题步骤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搞清所求问题的类型;

(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方法进行运算; (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例2. 设想能创造一理想的没有摩擦力和流体阻力的环境,用一个人的力量去推一万吨巨轮,则从理论上可以说( ) A. 巨轮惯性太大,所以完全无法推动 B. 一旦施力于巨轮,巨轮立即产生一个加速度

C. 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后,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一个明显的加速度

D. 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后,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一个明显的速度 例3. 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 ,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g 取2

10m

s ,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运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 的大小;

(3)010s -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例4. 质量为M的拖拉机拉着耙来耙地,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前进的距离为s.耙地时,拖拉机受到的牵引力恒为F,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自重的k倍,耙所受阻力恒定,连接杆的质量不计且与水平面的夹角θ保持不变.求:

(1)拖拉机的加速度大小;

(2)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

知识点3. 牛顿第三定律

1.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于同种性质的力。若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必定是弹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各的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3.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

例5. 2010年6月跳水世界杯上吴敏霞、何姿在女子双人3米板上夺冠.据统计,双人项目自1995开始进入跳水世界杯,至今九届比赛共36枚金牌中,中国队共夺得了其中的33个冠军,展示了在双人项目上的强势.如图所示为运动员跳水前的起跳动作.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运动员受到弹力的直接原因是跳板发生了形变

B. 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运动员能跳得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她对板的作用力远大于板对她的

作用力

D. 运动员能跳得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板对她的作用力大于他的重力

典例精析

例1. 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A. 匀减速运动

B. 匀加速运动

C. 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 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例2.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a

例3. 如图,质量2m 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 处,A 、B 间距L =20m 。用大小为30N ,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02t s =拉至B 处。(已知cos370.8?=, 。取2

10/g m s =)

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例4.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4kg 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s 末拉力减为

3

1

F 该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求: (1)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F 的大小

(2)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10m/s 2)

例5. 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倾角为θ=370的斜面上有一个10kg 的物体,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水平力F 作用于物体上,欲使物体沿斜面以2

/50.

0s m 的加速度上升,推力F 应为多大?(sinθ=0.6,cosθ=0.8,g=10m /s 2)

基础练习

1. 有关惯性大小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跟接触面间的摩擦力越小,其惯性就越大

B. 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C. 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D.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2. 站在升降机中的人出现失重现象,则升降机可能()

A. 作加速上升

B. 作减速下降

C. 作加速下降

D. 作减速上升

3.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B.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有力作用在该物体上

C. 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与它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D. 物体受恒定外力作用,它的加速度恒定. 物体受到的外力发生变化,它的加速度也变化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受到的重力是不同,所以它的惯性也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C. 一个小球竖直上抛,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向上的推力

D.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本身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5. 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6. 物体在合外力F作用下,产生加速度a,下面哪几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与F反向

B. 只有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才与F同向

C. 不论在什么运动中,a与F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D. 不论在什么运动中,a与F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7. 如图,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 相对于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车的加速度增大时,则( )

A. M 受摩擦力增大

B. 物块M 对车厢壁的压力增大

C. 物块M 仍能相对于车静止

D. M 将与小车分离

8. 一个质量为50kg 的人,站在电梯中的台秤上,当电梯以2m/s 2的加速度上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 取10 m/s 2)

A. 人对台秤的压力为500N

B. 人受到的重力为500N

C. 台秤的示数是600N

D.台秤对人的支持力为500N

9. 电梯内有一个物体,质量为m ,用绳子挂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当电梯以g /3的加速度竖直加速下降时,细线对物体的拉力为( ) A. mg B.

32mg C. 3

4mg

D. 35mg 10.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6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 (1)在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 以 平衡摩擦力, 当小车_ 运动时,摩擦力恰好被平衡;

(2)为了减小误差,在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必须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合外力,获取多组数据。若小车质量为400g ,实验中每次所用的钩码总质量范围应选 组会比较合理。(填选项前的字母)

A. 10g ~40g

B. 200g ~400g

C. 1000g ~2000g

(3)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是 (交流、直流)电源 频率为50Hz ,图7中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纸带的一部分:1、2、3、4、5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 s ,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 m/s 2。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得到加速度a 与合外力F 的关系如图8所示,分析线段OA ,可得出实验的结论是

图8

图7

11. 一质量为5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2.现对物体施加一大小为20N的水平拉力。试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12.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7kg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14N的恒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求:(1)5s的速度;(2)5s内通过的位移。

13. 物体放在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向下轻轻一推刚好能匀速下滑,若给此物体一大小为0ν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试求它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

14. 如图,质量m=0.78kg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以v0=2m/s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F=3N,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370.(sinθ=0.6,cosθ=0.8,g=10m/s2)

(1)求物体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如果从某时刻起撤去拉力F,求撤去拉力后物体还能在桌面

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15. 一物块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a )所示,物块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b )所示(g =10m/s 2)。 (1)定性描述从0s~6s 物块的运动情况; (2)求物块的质量m ;

(3)求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6. 在细线拉力F 作用下,质量m=1.0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v —t 间图象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求: (1)在这4s 内细线对物体拉力F 的最大值 (2)在F-t 图象中画出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

17. 光滑水平上有质量分别为m 1=1kg 和m 2=2kg 的两个物体,物体之间用一根长L =1m 的细线连接,其中m 2受到一个F =6N 拉力作用,整个系统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求: (1)连接两个物体的细线上拉力;

(2)3s 后将细线剪断,则剪断后3s 两物体相距多远?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一定要收藏! 高中状元计划今天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6种,今天为同学们总结整理了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同时介绍给大家高考物理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力求做到让你一看就会,一想就通,一 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 (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 (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4:抛体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考答案答案

直线运动复习学案 §1.1 基本概念 参考答案 例1、 B 例2、AD 若末速度与初速度同向,即物体做单向加速运动,由V t =V 0+at 得,a=6m/s 2. 由V t 2─V 02=2ax 得,x=7m. 若末速度与初速度反向,即物体先减速至零再加速,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V t =V 0+at 得,a=─14m/s 2, 由V t 2─V 02=2ax 得,x=─3m. 综上选AD 例3、B 针对练习: 1、B 2、D 3、BCD 4、AD 5、BC 6、B 能力训练: 1、D 2、D 3、D 4、C 5、C 6、A 7、BCD 8、AC 9、BD 10、解:设从甲地到丙地的路程是S ,由题设, V = 12 s s s 2V 2V += 12 12 2V V V V + §1.2 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 例1、解:v 0=15m/s ,a =-6 m/s 2,则刹车时间为 t = a v 0 0-=2.5s ,所以滑行距离为 S =a v 202 -=18.75 例2、解:在连续两个10s 内火车前进的距离分别为S 1=8×8m =64m ,S 2=6×8m =48m. 由△S =aT 2,得a =△S / T 2=(S 2 -S 1)/ T 2=0.16m/s 2, 在第一个10s 内,由S =v o t + 2 1at 2 ,得v 0=7.2m/s 例3、设全程的最大速度为v ,则S =v t/2 ① 又 v =a 1t 1=a 2t 2 ② t =t 1+t 2 ③ 联立三式得 t = 2 121) (2a a a a S + 针对训练: 1、ABC 2、C 3、ABC 4、B 5、(v 2-v 1)/T

【高一物理】高一物理各类实验题汇总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 cm、5.0 cm、9.0 cm、14.0 cm、20.0 cm。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 B= __________ m/s,CE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m/s。 (2)以打B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根据图中作出的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__________ m/s2。 2、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由此可求得() 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3、(2010年上海模拟)某同学为估测摩托车在水泥路上行驶时的加速度,设计了下述实验:将输液用过的500 mL的玻璃瓶装适量水,连同输液管一起绑在摩托车上,调节输液管的滴水速度,使其刚好每隔1.00 s滴一滴。该同学骑摩托车,先使之加速至某一速度,然后熄火,让摩托车沿直线滑行。图为某次实验中水泥路面上的部分水滴(左侧为起点)。设该同学质量为50 kg,摩托车质量为75 kg,g=10 m/s2,根据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估算:(1)骑摩托车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m/s2; (2)骑摩托车滑行时的加速度 大小为__________ m/s2。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问题与练习 1.解答子弹长约几厘米,枪口到靶心的距离大于几十米,两者相差千倍以上.研究子弹从枪口击中靶心的时间一般都可忽略子弹的长度,把子弹看做质点,这样带来的时间误差不到10-4 s. 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是从子弹头与纸接触算起到子弹尾离开纸的一段时间.若把子弹看做质点,则子弹穿过一张薄纸就不需要时间,所以,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不能把子弹看做质点. 说明能否把物体看做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选用本题是为了说明一颗小子弹,在前一种情况可看成质点,而在后一种情况就不能看成质点. 2.解答“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说明要求学生联系一些常见的运动指认参考系,可加深学生对参考系的理解.这类问题有时也需要仔细、深入地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我们说通信卫星是静止卫星、说静止卫星相对地球静止是模糊的.说静止卫星相对地面(某点)静止是正确的,静止卫星相对地球中心是运动的. 3.解答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说明古诗文和现代文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内容与自然科学有关,表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关的.教材选用本诗是为了凸现教材的人文因素. 4.解答xA=-0.44 m,xB=0.36 m 2 问题与练习 1.解答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解答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解答(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 3 m 8 m 5 m -8 m -3 m 5 m -3 m 5 m -8 m -3 m 3 问题与练习

2019-2020学年广东省东莞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广东省东莞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B. 在研究月球绕地球的运行轨道时,可把月球视为质点 C. 在研究跳水运动员的入水姿势时,可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D.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2.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 B. 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C. 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和路程相同 D. 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和谐号”动车从厦门到福州的速度约为180km/?,是指瞬时速度 B. C919国产客机最大飞行速度约为1000km/?,是指平均速度 C. “鲲龙”水陆两栖飞机最大巡航速度达500km/?,是指平均速度 D. “复兴号”标准动车组最高时速达400km/?,是指瞬时速度 4.某短跑运动员跑完100m.约需要10s的时间,则他的百米跑平均速度与下面的哪个速度最接近 () A. 15km/? B. 35km/? C. 100km/? D. 200km/? 5.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m/s2,它的意义是() A. 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速度的2倍 B. 物体在任一秒末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 m/s C. 物体在任一秒的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D. 物体在任一秒的末速度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6.如图表示甲、乙两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同一个坐标轴上运动的x?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复习 主要内容: 1、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2、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4、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5、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6、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7、练习使用示波器 8、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1、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实验目的] 利用电场中电势差及等势面的知识,练习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 [实验原理] 用导电纸上形成的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当两探针与导电纸上电势相等的两点接触时,与探针相连的灵敏电流计中通过的电流为零,指针不偏转,当两探针与导电纸上电势不相等的两点接触时,与探针相连的灵敏电流计中通过的电流就不为零,从而可以利用灵敏电流计找出导电纸上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描绘出等势线。 [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或电池组(电压约为6V),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电纸,复写纸,白纸,圆柱形金属电极两个,探针两支,导线若干,木板一块,图钉,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 1.在平整的木板上,由下而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张,导电纸有导电物质的一面要向上,用图钉把白纸、复写纸和导电纸一起固定在木板上。 2.在导电纸上平放两个跟它接触良好的圆柱形电极,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约为10cm,将两个电极分别与电压约为6V的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接,作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再把两根探针分别接到灵敏电流计的“+”、“-”接线柱上(如图所示)。 3.在导电纸上画出两个电极的连线,在连线上取间距大致相等的五个点作基准点,并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4.接通电源,将一探针跟某一基准点接触,然后在这一基准点的一侧距此基准点约1cm处再选一点,在此点将另一探针跟导电纸接触,这时一般会看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左右移动探针位置,可以找到一点使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用探针把这一点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5.按步骤(4)的方法,在这个基准点的两侧逐步由近及远地各探测出五个等势点,相邻两个等势点之间的距离约为1cm。 6.用同样的方法,探测出另外四个基准点的等势点。 7.断开电源,取出白纸,根据五个基准点的等势点,画出五条平滑的曲线,这就是五条等势线。 [注意事项] 1.电极与导电纸接触要良好,且与导电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2.寻找等势点时,应从基准点附近由近及远地逐渐推移,不可冒然进行大跨度的移动,以免电势差过大,发生电流计过载现象。

高一物理解题方法技巧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 一、解答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 隔离法和整体法 1.所谓隔离法,就是将物理问题的某些研究对象或某些过程、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隔离法的两种类型: (1)对象隔离:即为寻求与某物体有关的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将某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 (2)过程隔离:物体往往参与几个运动过程,为求解涉及某个过程中的物理量,就必须将这个过程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2.所谓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包括两种情况: (1)整体研究物体体系:当所求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常用. (2)整体研究运动全过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时常用. 例:如下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大小均为G ,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一根轻绳两端固定在 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绳间的夹角为α.问当F 至少为多大时,两球会发生滑动? 【解析】 设绳子的拉力为F T ,水平面对球的支持力为F N ,选其中某一个球为研究对象,发生滑动的临界条件是 F T sin α2=μF N ① 又F T cos α2=12 F ② 再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F +2F N =2G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F =2μG tan α2 +μ. 方法二 等效法 等效法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其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将复杂的情景或过程变换为简单的情景或过程. 1.力的等效: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将物体所受的多个恒力等效为一个力,就把复杂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相对简单的物理模型,大大降低解题难度. 2.运动的等效 :由于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效性,所以平抛运动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小船过河”中小船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水流的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在计算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阻力做功时,如空气阻力做功的时候,可以应用公式W=fS,只是式中的S是路程而不是位移,不管物体的运动方向如何变,均可等效为恒力f作用下的单向直线运动。

(完整版)高一物理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高一物理同步测试(1)——运动的描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 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A. 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2.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3. 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4. 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 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C.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图象 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t图象 5. 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 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0.4 m/s B 10.3 m/s C 10.2 m/s D 10m/s 6. 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实验原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1、x2、x3、?、xn,则有: x2-x1=x3-x2=?=xn-x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1)逐差法

设相邻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6,则 x2-x1=x3-x2=x4-x3=?=x6-x5=aT2 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得加速度a=(a1+a2+a3)/3 = (2)图象法(421?522?623)x4?x5?x6x1?x2?x32? 33T3T3T9T 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然后利用vn=(xn+xn+1)/2T测出打各点时的速度,描点得v-t图象,v-t图象的斜率即为加速度,如图所示。 (3)由纸带求物体速度的方法“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即 vn=(xn+xn+1)/2T,如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 连接好电路,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对称法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对称法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物理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对称的结构、对称的作用、对称的电路、对称的物和像等等.一般情况下对称表现为研究对象在结构上的对称性、物理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对称性、物理量在分布上的对称性及作用效果的对称性等.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能一眼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用对称性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 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X=0,∑FY=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 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 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 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 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 受力不平衡时 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轻杆或弹簧对物体可以有压力或者拉力。绳子或橡皮筋可受拉力不能受压力,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受力分析步骤: 判断力的个数并作图:重力;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场力(电场力、磁场力) 判断力的方向:

高一物理答题卷及参考答案

“四地六校”联考 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物理试题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 审题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 三、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5. 16. 17. (1) (2) 四、计算题 (解题时应有必要的过程和文字说明,共3小题,共36分)

19.(12分) A O C B 20.(14分)

“四地六校’联考 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21分) 15. B 16. gL sin α=12d 2???? 1t 22 -1t 21 17. (1)B (2)7.61 7.56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机械能守恒。 四、计算题(解题时应有必要的过程和文字说明,共3小题,共33分) 18. (10分)解:(1)依题意可知: a=v t =2 m/s 2, h= 212 at =4 m ------------2分 ,F-mg=ma, F=1.2×104 N, ------------2分 W=Fh=4.8×104 J 起重机在这2 s 内的平均输出功率 P=W t =2.4×104 W ------------2分 (2)起重机在2 s 末的瞬时输出功率 P 2=Fv=1.2×104×4.0 W=4.8×104 W. ------------4分 19. (12分)解:(1) 物体从A 点滑到B 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gR= 12 m 2 B v ------------2分 到B 点的速度大小B v ------------2分 (2)滑到B 点,有N-mg=2B v m R -------2分 , N=3mg , -------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压力大小为3mg -------1分 (3) 物体从A 点滑到C 点,由动能定理可得:

[合集3份试卷]2020东莞市名校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本题9分)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可知合力对该物体( ) A .做正功 B .做负功 C .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D .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2. (本题9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是标量 B .平均速度是矢量 C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小段时间内的速度 D .平均速度的大小可以用平均速率表示 3. (本题9分)质量1kg 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匀加速提升1m ,此时速度为2m/s ,g 取10m/s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对物体的拉力为12N B .物体的动能增加了2J C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12J D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 4. (本题9分)下列物理量为矢量的是 A .速度 B .时间 C .动能 D .质量 5. (本题9分)如图所示,从斜面上的A 点以速度0v 水平抛出一个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到斜面上的B 点;若仍从A 点抛出物体,抛出速度为012 v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飞行时间不变 B .物体的位移变为原来的12 C .物体落到斜面上的速度变为原来的 14 D .物体落到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不变 6.利用电容传感器可检测矿井渗水,及时发出安全警报,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如图所示是一种通过测量电容器电容的变化来检测矿井中液面高低的仪器原理图,A 为固定的导体芯,B 为导体芯外面的一层绝缘物质,C 为导电液体(矿井中含有杂质的水)),A 、C 构成电容器.已知灵敏电流表G 的指针偏转方向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 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 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 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 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 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广东省东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好用)

广东省东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 C.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D.经典力学既适用于弱相互作用,也适用于强相互作用 2.某运动员划船渡过一宽100m的河,船相对静水速度v1=5m/s,水流速度v2=3m/s,则()A.过河最短时间为25sB.过河最短时间为20s C.过河最短位移为150mD.过河位移最短所用的时间为20s 3.在下列运动中,加速度一定变化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B.平抛运动 C.竖直上抛运动D.自由落体运动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定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l.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物体受到各个力所做的功,正确的是() A.支持力做功为mgl B.重力做功为mgl C.滑动摩擦力做功为umgl D.拉力做功为Fl 5.航天员在太空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用长度大约为32cm的细绳拴着一颗小钢球,细绳恰好处于伸直状态,航天员用手指沿垂直细绳方向轻推小球,小球在拉力作用下沿某一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2s转动一圈,由此可估测出小球线速度大小约为() A.0.1m/sB.0.5m/sC.1m/sD.2m/s 6.如图所示,地面上竖直放置一根轻弹簧,其下端和地面固定连接,一物体从弹簧正上方距弹簧一定高度处自由下落,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在物体压缩弹簧的过程中()

高一上册物理实验复习汇总

实验一: 实验课: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实验目的: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并得到其v-t 图像,说明加速度a 不变规律。 (2)实验器材: 器材: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纸带,刻度尺,复写纸。 ①作用:记录时间和位移的仪器,每隔0.02 s 打一次点.频率f=50Hz ②工作条件? ?? ?? 电磁打点计时器:4 V ~6 V 交流电源 电火花计时器:220 V 交流电源 (3)实验原理: Ⅰ.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逐差法”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各个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T 里的位移分别是s 1、s 2、s 3……则有:△s =________________ Ⅱ. 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法”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 ,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如 v A =______________ (4) 实验步骤: 1 .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桌面上,并使定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 S 1 S 2 S 3 S 4 S 5 S 6 A

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定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定滑轮,并在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放开小车,让小车拉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 3.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4.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最清晰的,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因为开头纸带运动速度比较慢受阻力不可忽略,所以要舍掉)。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 5.选择相隔0.1 s的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把数据填入表格. 6.计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表格中. 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 (5)注意事项: 1.要在钩码落地处放置软垫或砂箱,防止撞坏钩码. 2.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3.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4.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尽量使纸带、小车、细绳和定滑轮上边缘在一条直线上. 5.避免小车跟滑轮相碰,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应及时用手按住或放置泡沫塑料档板. 6.当小车停止运动时,立即切断电源. 7.牵引小车的重物(或钩码)的质量要适宜.如果质量过大,纸带上打出的计时点太少;如果质量过小,点过于密集,不便于测量距离. 8.画v-t图象时,注意让所画直线尽量经过较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大致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同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要使图象分布在坐标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知识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考察 经典例题: 【例1】采取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减小由于纸带受到的摩擦而产生的误差(CD) A.改用直流6 V电源 B.降低电源电压 C.使用平整不卷曲的纸带 D.使物体运动的方向与纸带在同一条直线上 【变式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通过调节,使小车、纸带、细绳和定滑轮上边缘在一条直线上 B.坐标轴单位长度越小越好 C.开始前要先开电源后松纸带,打完点要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D.钩码的质量越大越好 针对性练习: 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关于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高中物理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途径,学好高中物理实验的复就至关重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1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控制变量法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实验问题和物理实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累积法

爱高中物理实验中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放大法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2 解题技巧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解题技巧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

高一物理练习题附答案

物理第十五周周末作业 班级姓名 1.下列关于分力和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相同 C.合力总是大于分力 D.合力F的大小随分力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合力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任一分力 2.如右图所示,两个共点力F1、F2的大小一定,夹角θ是变化的,合力为F.在θ角从0逐渐增大到180°的过程中,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 A.从最小逐渐增加B.从最大逐渐减小到零 C.从最大逐渐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 3.互成角度的两个共力点,有关它们的合力与分力关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 B.合力的大小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 4.如果两个力F1、F2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一个力F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B.F1和F2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C.物体同时受到F1、F2和F三个力的作用 D.F1和F2的作用效果可以代替F的作用效果 5、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力和分力是物体同时受到的力 B 合力的方向一定与一个分力方向相反 C 合力是对各力共同作用效果的等效替换 D 合力的大小随F1和F2之间的夹角(0°~180°)增大而减小 6、共面的5个共点力的合力恰好为0,若将其中一个4N的力在力作用的面内转过90°,则 这5个合力大小为() A 4N B 8N C D 2N

7、如下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 1、F 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 1=10N ,F 2=2N ,若撤去力F 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A 10N ,方向向左 B 6N ,方向向右 C 2N ,方向向左 D 零 8.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 A .5 N ,7 N ,8 N B .5 N ,2 N ,3 N C .1 N ,5 N ,10 N D .10 N ,10 N ,10 N 9.一根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 ,现把一重为 G 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分别握住绳的两端,先并拢,然后缓慢地左右对称地分开,若要求绳不断,则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 A .45° B .60° C .120° D .135° 10.平面内作用于同一点的四个力若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有F 1=5 N ,方向沿x 轴正向;F 2=6 N ,沿y 轴正向;F 3=4 N ,沿x 轴负向;F 4=8 N ,方向沿y 轴负向,以上四个力的合力方向指向(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1.(2009年江苏卷)用一根长1 m 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 kg 的画框 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 N .为使绳不断裂,画 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 取10 m/s 2)( ) A. 32 m B.22 m C.12 m D.34 m 12、如右图所示为合力F 随两分力间夹角θ的变化情况,当两力夹角为180°时,它们的合力为2 N ;当它们的夹角为90°时,它们的合力为10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力的合力大小变化范围在2 N 和14 N 之间 B .两力的合力大小变化范围在2 N 和10 N 之间 C .两力的大小分别是2 N 和8 N D .两力的大小分别是6 N 和8 N 13、 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1)除已有的(方木块、白纸、弹簧秤、细绳、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 和 ; (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 )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目录 中央电教馆推出的《高中物理实验大全》、《高中化学实验大全》、《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就是为了改变我国实验教学的现状而研发的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大全”内容全面、科学、严谨,以满足高中教师对学生实验的要求。“大全”所展示的不是课本的简单再现,而是对实验重新“整合”、组合,适当“加深”和“拓宽”,并把实验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深层上揭示出实验的科学原理。 01.气垫导轨介绍 02.数字计时仪介绍 03用数字计时仪测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即时速度 04匀速直线运动及其速度 05测运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06电磁打点记时器 07用打点计时器演示匀速直线运动 08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09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0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11用牛顿管演示空气阻力很小时不同物体同事下落 12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13用大玻璃瓶演示玻璃微小形变 14用形变演示器演示形变产生弹力 15用激光镜面反射演示桌面微小形变 16静摩擦 17最大摩擦力 18验证滑动摩擦定律 19滑动摩擦 20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比较 21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2合力的大小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23力的分解 24三角衍架演示力的分解 2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6力矩的平衡 27惯性(1) 28惯性(2) 29惯性(3) 30牛顿第一定律 31牛顿第二定律(1) 32牛顿第二定律(2) 33牛顿第三定律 34静摩擦力的相互性 35弹力的相互性 36作用力于反作用力的关系

37失重 38用测力计演示超重于失重 39用微小压强计演示超重于失重 40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4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42互成角度的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43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等时性44平抛运动与水平匀速运动的等时性45平抛运动的轨迹 46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47弹簧振子的振动 48简谐振动的图象 49阻尼振动的图象 50单摆的等时性 51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52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 53用计时器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54受迫振动和共振(1) 55受迫振动和共振(2) 56用示波器观察发声物的振动 57物体的动能 58重力势能 59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 60动能与弹性势能的转化 61动量守恒 62完全非弹性碰撞 63完全弹性碰撞(1) 64完全弹性碰撞(2) 65完全弹性碰撞(3) 66斜碰 67碰撞球(1) 68碰撞球(2) 69碰撞球(3) 70单摆小车 71反冲(1) 72反冲(2) 73反冲(3) 74气体的扩散 75液体的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76布朗运动 77布朗运动的成因 7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 79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 80压燃实验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 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 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α =0,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 X =0 。 ∑F Y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α=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β=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