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精细的教学管理

学精细的教学管理

学精细的教学管理走特色的办学道路

---记明光市小学教导主任考察学习报告

明光市城西小学仁山乐水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日

考察时间:2010年5月14、15、16日

考察学校:江苏省苏州市昆山朝阳小学、柏庐实验小学

考察项目: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建设等

这是一次大型的学校业务主任的进修培训活动,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2010年5月14-16日,明光市教育局领导、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教导主任到昆山、上海、苏州等地学校考察学习,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活动。考察学习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感觉到学了不少的东西,有很大的收获,同时也明白了要做好教务工作,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朝阳正升,柏庐内秀。

我们走访了昆山朝阳小学。虽然在这个学校呆的时间不长,但我感到朝阳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校布局合理,安排错落有致,绿树、草坪、楼宇相映成趣,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

凝心聚力,朝阳小学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昆山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德育先进学校、青少年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及苏州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等。朝阳小学的教学追求是打好学生的道德文化基础,满足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朝阳小学正同她的名字一样如旭日初升,全校师生正以前所未有的冲劲在开辟一条充满阳光的“朝阳之路”。

我们还对一所昆山名校进行了考察学习,参观了校园布置,感受了校园文化,听取了学校的典型经验介绍。

悠悠娄江河畔,一座取名于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昆山"三贤"之一朱柏庐先生的现代化小学校――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矗立在繁华的柏庐路旁。

我还清楚的记得柏庐小学,他们的一些教育教学定位和目标追求给我很深的印象,从这些言简意赅的文字中,我就能体会到柏庐人的胸怀和气魄。

学校理念:厚德载物、博大精深、自信自强、追求卓越。

办学宗旨:为学子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

础。

办学目标:一年像样,二年出样,三年做榜

样。

培养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生活。

绿树成行,新叶满目。进入柏庐小学,就进入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氛围。走进学校大门,看到直立在花坛边沿的牌子上有这样的话:“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当然是柏庐人的精神内涵和追求实质。我个人理解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更需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做好当前的事情、手边的事情,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因为成绩是由你眼前的每一件件事情积累的。

走入柏庐小学,地面洁净无尘,楼房耸立,高树蓊郁。楼梯口的显眼位置的牌匾上书写着:敢于创优,勇于争先;着眼长远,致力发展;心系大局,团结协作;雷厉风行,攻坚克难。

这是柏庐的学校精神。通过听取柏庐小学杨副校长的工作介绍,我感觉到:如今,柏庐实小秉承传统、开拓创新,在昆山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正蓄势待发,轻装上阵,追赶一流,创造辉煌的明天。

这两所学校给我的教育启示和感悟还有一些:

他们用经典丰厚着师生。

柏庐小学以写《朱子家训》的作者名字命名,本身就有追随先贤教育思想。《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比如像“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施惠无念,受恩莫忘。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这些句子,在今天读起来仍然让我们心有所思。学校大力开展经典诗文的解读,无疑对于师生们的思想品德的熏陶有一定良好的作用。因为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甚至外国人都认为我们的老庄学说等,是可以改变人们道德的法宝。经典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这是开展这项活动的柏庐小学的功德,也是开展这项活动的所有学校的教育功德。

教学管理上敢于创新。

柏庐实验小学有自己的电子备课系统。备课系统的建设,源自于柏庐小学转变了备课就是写教案的观念。学校人性化思考,想将老师们从机械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备课,包括对教材的思考,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切实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他们认为老师们完全可以利用自己以前或他人的备课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修改,然后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他们的具体做法要求所有参加电子备课的老师的备课,全部公布在系统上。这样它又成为别人的备课资源,其他老师可以随时随地上系统查阅学习自己的备课,每个老师都有树立自我形象的意识,备课的精品意识明显增强。这样的电子备课方式,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平台,同一备课组的老师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与组内老师进行研讨,互动交流的机会大大提高,同时,采用一人主备,组内其他老师思考修改的方式,大大提高备课使用效率,主备人的教学预案发贴后,组内其他老师结合自己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修改,这样的课前思考,无形中将别人的教学设计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实用、效益是这种备课方式的灵魂。

教师广泛参与教育教学管理过程。

柏庐小学开展教师每月提案活动。他们要求,每个办公室负责组织各自范围的教师,一个月中必须对于学校的方方面面的管理提出意见或者建议,办公室负责汇总上报。然后再由学校各个部门对于有价值、反响大的提案给以书面答复。由于做好了提案的跟踪、反馈工作,提案工作做到了规范化、常规化,扩大了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推进了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建设及和谐校园的构建。

教研活动扎实有效。

柏庐和朝阳小学一贯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他们以教促研,以言促教。校门口的牌匾上的警示语就是例证:“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柏庐实小与课程改革同龄,与课程改革同行。学校就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个机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培训为抓手,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他们以划为导向,确保课改有序展开;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浓郁的研究氛围;以发展为目标,创设师生成长的舞台,该校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获得了全国、全省、全市各项教育教学奖励,受到了上级领导、同行专家和广大家长的好评,课程改革成了学校发展的“起跳板”。由于教师纷纷成长起来,通过杨校长介绍,我们知道柏庐小学不少教师输出到其他学校,做了管理工作。

三十分钟大课间活动精彩纷呈。

对于大课间活动,杨校长进行了介绍,我也看了他们的资料。在低年级的开展猜拳跨大步、跳短绳、捞鱼儿、快乐蹦蹦跳、红灯绿灯小白灯、老鹰捉小鸡、

丢手帕、踢毽子等;中年级开展抱球接力、打保铃球、托球接力、赶小猪、跳房子、迎面接力、扔沙包、贴烧饼、飞碟活动、跳长绳等活动;高年级开展打保铃球、抱球接力、仰卧起坐、赶马车、跳长绳、两人三足跑、运球接力、踢毽子、跳短绳等活动。大课间活动,娱乐了孩子们的精神,让孩子们劳逸结合,充分的休息就会更好的学习。

安全工作方法灵活实用。

在听取介绍过程中,我对柏庐小学的家长义务工和教师志愿者支持学校安全工作尤感兴趣。柏庐学校号召该校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交通志愿者服务中来。学校的教育,让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提升岗位业务技能,还应具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的教师都能自觉地开展交通志愿者服务。现在学校已经通过教师志愿者和家长义工配合交警,每天早上7:30-8:00在校门口疏导交通,为学生开车门,送孩子进校门,让家长的车即停即走,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保障了孩子上学的安全。

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学生和社会的肯定。许多学生家长都表示看到这么多教师参与到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学生安全的志愿者服务中,他们感动。这种做法,也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树立了教师的良好社会形象。

下大力气重视生命教育。

在柏庐小学,我们参观并感受“地震模拟系统”。我们亲身感受地震来临时的可怕,同时通过模拟感受,也知道了地震来临时也并不是没有逃生的机会。我想,学校举行了紧急疏散演练,并体验了“动感地震模拟平台” ,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降低师生地震恐慌心理。

学习之旅,收获之行,我们也有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学习先进,反思借鉴。

明光市进修学校杨校长对于柏庐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教师培训工作给以高度的评价,同时也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明光市教育局、进修学校对于教师的大力培训以及所取得的一些成绩。

明光市教育局高洪波副局长全程带领大家参观、学习、讨论。在总结性发言中,他首先对于昆山市教育局、朝阳、柏庐小学提供的学习舞台和机会表示感谢,他认为这次学习,大家都学了不少东西。特别是学校对于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学校对于课改精神的落实方面给了明光市教育很多的启示。同时他对于柏庐小学家长义务工的做法深表赞同,并表示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带回去,在明光市的中小学开展有益的尝试。高局长还勉励我们的教导主任一行要在管理上、爱教学质量提高上下功夫,要结合本校实际,抓出自己的特色,抓出自己的成绩,为明光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夯实基础,办出特色。

考察结束后,我也思考以上两所学校围绕创名牌的办学目标,积极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培养智慧型名师群体,在学校设施现代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教师

技能专业化,学生发展个性化,学校管理高效能,教育教学高质量。他们用自己

的不懈努力,孜孜追求着奋斗目标,他们做到了跨越式发展。

在参观考察中,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作为一所学校,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那么一所学校首先就是要找准自己的

坐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

干无止境,继续拼搏。

考察时间是短暂的,但学习是无止境的,我想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思想,才能使我们的教育长足发展。对比我们市的其他学校和我们的学校,

虽然在硬件方面和他们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也踏踏实实的做了许多工作,

并且很多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并不亚于他们。所以,我们在学习他们的同时,也要

找到自己的长处,以此作为工作的起点。我们再把对于他们的学习所得借鉴到我

们的工作中,利用他们的长处来弥补我们所缺,利用我们的长处来反思他们的所

缺,并且感受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并且作为继续要求我们努力的条件。

考察学习活动圆满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

名校.换理念.促发展

----赴江浙典型特色名校(小学)综合考察之收获

挺好的

摘自:《聊城教育信息网》

编者按: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小学的办学水平,加大名校的培养力度,更好地实施名校带动战略,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带动、辐射作用,推动我市小学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市小学教研室于2008年3月30日-4月5日,组织县(市、区)小学教研室主任、部分小学校长一行34人赴江苏省、浙江省典型特色名校进行了综合考察、参观学习。

考察团走进了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杭州市学军小学等媒体报道热点、办学特色显著的4所著名小学,听取了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等6位校长的经验介绍,学习了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王铁军教授等3位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观摩了4节课改研讨课;感受了这些名校在科学建设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显现出的独特魅力,解读了它们在办学思想、质量提升、校本教研、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探究了名校长成长之路。

这次综合考察学习,所见所闻令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让所有参观学习者震撼多、感触深、收获大。学习考察活动结束后,每个队员怀着对教育的虔诚以及对聊城小学教育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己此行的观察、感悟与展望以真实的记录。现整理编辑如下,以飨各位敬畏教育生命的读者。

出去看看,别有洞天回来做做,学有楷模----江浙典型特色名校(小学)综合考察活动学习报告

此次江浙典型特色名校(小学)综合考察活动调查为我们聊城今后的小学教学改革解除了困惑、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下面,分几个方面阐述江浙典型特色名校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一、体会与感悟

仔细品味这次参观考察,反复思考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这样几个特点。

(一)校长成功之路----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高扬的校长旗帜----有好校长才会有好学校。这次名校考察给我们首当其冲的感觉就是:每到一所名校,我们都能发现一位难得的校长。我们考察的4处小学,无论是城市小学还是农村小学,都有自己的好带头人----他们有思想、善思考、勤学习、敢创新。我们完全有理由感叹:没有杨瑞清校长就没有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没有吴辰校长就没有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没有吴云霞校长就没有苏州新城花园小学,没有杨一青校长就没有杭州市学军小学。

纵观这些名校长,可以看到他们具有这样一些共性。

第一,这些名校的校长都是先进教育的先行者、示范者、发动者。这些校长是能够提出学校发展愿景目标的设计师,是能够打造精英教师团队的精神领袖,是追求卓越办学成就的领跑人。他们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各自的学校;然后,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来打造自己的学校。如杨瑞清校长用三个“十年”完成了“创建行知小学”----“打造行知学校”----“实施行知工程”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这些名校的校长的共同之处是都具有先进的办学思想,有对教育的独到见解,有对教育的不懈追求。虽然办学思想不尽相同,恰恰是这些不同的思想,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名校。如杨一青校长在80年代就提出了自己的十六字理念(教改纲领),即“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这其间有“他山之石”的借鉴,更有他自己独特的思考。这一理念今日看来未必特别具有前瞻性,但它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当时无疑具有先行一步的教育思考。

杨一青校长提出这个“整体观念”指:要整体地考虑学校工作、班级工作,以及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教师、学生、教材,研究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优化。“整体观念”之中的“整体”的外延并非单一,而是呈示出多元的走向。学校是一个整体,各个科(部)室、班级也各自构成一个整体,各科教师、各个学生自身也都形成一个各具特色的整体。有了这种整体思考,就有了全局观念,有了统一考虑。如果将学校领导班子视作一个整体的话,就会考虑班子人员思想、才能的多向性,班子之中应该既有视野开阔的“思考家”,也要有埋头苦干的“实干家”,也少不了游刃有余的“外交家”。唯其如此,才能各施其才,达到1+1大于2的理想效果。比如,如果没有“外交家”,就不能在与外界各种各样的交流甚至摩擦中提升学校的精神地位和增加学校的经济效益。杨一青校长认为,整体是部分的优化,部分又在优化的整体中更加优化。如是循环往复,整体才能持续快速地发展。

杨一青校长提出的“主体思想”之中的“主体”不是强调校长个人作为主体存在的价值,而是要求“校长在教育过程中将被管理者(教职工)视作主人”,是这样一种理念。有了这种思想,在学校管理中,就可以将教职工看作主人,尊重其主体人格,承认其主体价值,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同样,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学习做人与探索未知的主人。所以,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身心自强、言行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发展。杨校长这种“主体思想”具有浓郁的人本情怀,又富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界。(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要“爱人如己”。)其实,我们校长们想一想,校长只有心系教职工与学生的发展,且为其创设优质的人文环境,“主体思想”才能在本质意义上得以实现。

如今,“个性发展”已经成为教育上的一个时髦话语,而杨一青是在80年代就前瞻性地看到了。在那个时候,他就认识到: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品种、多层次和多规格的;教育要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未来”环境;要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和特长得到发展,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这不正是我们现在努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多年来,杭州学军小学各种特长的学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种五彩缤纷的人文风景:有歌唱比赛全国一等奖的,有下棋去希腊参加国际比赛的等等……

杨校长“十六字教改纲领”中还有个“和谐关系”。他这“和谐关系”包括七大体系,即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和谐、领导和教师要和谐、教师和教师专家要和谐、教师和学生要和谐、学生和学生要和谐、教师和家长要和谐、学校和社会之间要和谐。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杨一青校长在上世纪80年代就注重学校“人和”环境的构建,他把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视作学校教育的生命。他提出的这个“和谐关系”就体现了民主、平等、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这正是校长的教育之本。失之则一事无成,得之则万事俱兴。“和谐关系”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人和”的保障,其他“工作”都只能是浮于表面而已。

杨一青校长在80年代提出的“十六字教改纲领”----“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后来,杨校长又提出了“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三化”办学目标,和“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的学校共同发展愿景。

杨校长在办学目标中提到的“个性化”,这和“十六字教改纲领”的“个性发展”是一致的。杨一青把“个性化”作为学军小学的整体办学特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构建起立体的“个性化”育人模式,以满足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学生个性的张扬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杨一青则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军小学的学生无需担心在凸显个性的时候会受到来自教师的指责与批评。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发现:金庸、琼瑶小说成为学习“课程”。一个小姑娘满脸兴奋地对我们说:“我刚从图书馆…搬?回几套金庸的小说,准备好好研究研究,学期末做一篇《金庸作品人物分析》的论文。”据同学们讲,这是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课”,这种课所有选题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制定。只要学生喜欢,所定选题又有研究价值,不论是金庸还是琼瑶,都可以大大方方地摆到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课堂上之所以敢于“为所欲为”,是因为学校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敢于“放肆”的环境。杨一青认为,既使学生感到身处安全环境之中,又让他们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才算是优化的课堂教学。学军小学学生课堂之上“肆无忌惮“的行为,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教育个性化的美丽。

杨校长办学目标的“现代化”包括“理念的现代化、技术的现代化以及教育设备的现代化”。在学军小学,每个教室都有53英寸的背投电视机,每个教室都可以上英特网。而且,杨校长的思想更是现代化。举个例子,杨一青即便是在建设一般化的学校设施时,都具有现代眼光。2001年学军小学建造教学楼的时候,杨一青就有了前瞻性的思考,认为几年后,汽车将会走进寻常百姓家,为老师们预先准备停车的地方,就应当考虑在内。尽管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有人坚决反对,他还是坚持建造了地下停车场。现在,整个停车场已经小车云集。偶尔有人提起当

初之事,即使当初的反对者也往往一边驾车一边笑着说:“幸亏当时杨校长有眼光啊!”

杨一青办学目标放在“国际化”。他说:“现在的小学生年龄虽小,却是未来社会的公民,而且是在全球舞台上活动的世界公民。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国际公民的道德素质,以及适应国际公民的生理、心理、知识和才能,将来才能为人类的进步、文明、幸福作贡献。”学校加强了外语教学,专门组织教师到英国伦敦大学进修,仅2005年就组织15人出国学习!

杨一青同时非常关注学生的国际交流活动,特邀新加坡80个学生到学军小学与四年级、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一对一地交流。在每一个班里,都有8个新加坡的孩子上课,且参与中国学生的所有活动。学军小学还与韩国丽水市丽都初等学校、澳大利亚堪培拉莫森小学和新加坡道南小学结成了伙伴关系,有意识地将“国际视野的公民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每年暑假,学军小学还与韩国丽都小学的学生进行相互友好考察访问,一般均在中外学生家庭住宿,组成临时家庭,一起学习、生活,在活动中体会异域文化。这种海外交流活动对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孩子们了解世界,走向了世界

以上是学军小学“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三化”办学目标。

在本世初,杨一青校长受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启示,进一步清晰地认识到,办学校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人”字,即培养人、依靠人。培养人,就是培养好每位学生;依靠人,就是依靠以每位教师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的充分发挥为基础的教师团队。于是,他提出了学军小学的共同发展愿景:“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有人问他:你干了一辈子小学教育,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说:我认为我把发展教师与发展学校融为一体,继而发展学生,建设学习型学校,使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师生奋飞的天空。

我们从“十六字教改纲领”、“三化”办学目标、学校的发展愿景可以看到杨一青校长先进的办学思想。其它几所名校长,同样具有先进的办学思想。例如:吴辰校长领导的华士实验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将“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培养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的办学理念贯穿始终。

第三,这些名校的校长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更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善于把抽象的理论、先进的理念融会到具体的教育细节中。

行知小学的杨瑞清校长将孔夫子的“仁爱”、孙中山的“博爱”、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斯霞的“童心母爱”融和,创建出了充满爱的“赏识教育”。

“学会赏识,爱满天下”是行知小学的校训。“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真爱、博爱、自爱、会爱”是他们的全部内涵。“达成被爱”就是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教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社会之爱,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爱的聚焦”;“引导施爱”就是引导学生爱同学、爱父母、爱老师、爱社会,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爱的源泉”;“启发自爱”则启发学生充分肯定自己,爱护自己,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爱的堡垒”。

行知小学通过开展“班级赏识教育”----爱的磁场、“家庭赏识教育”----爱的港湾、“自我赏识教育”----爱的化身三个层面的实验,奏响爱的旋律,实现爱的达成,用实践回答了“农村小学怎么办?农村孩子怎么教?农村教师怎么当”。

通过下面的“花苞心态”和“大拇指”歌谣,我们可以管窥杨校长的教育心态。

“花苞心态,才是真爱;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花苞心态,和谐时代。”

“大拇指歌谣”----大拇指,翘起来,人人心里渴望爱;大拇指,翘起来,人间处处有真爱;大拇指,翘起来,凡事发生好心态;大拇指,翘起来,生命之花开不败;大拇指,翘起来,你我大家乐开怀;大拇指,翘起来,走进和谐新时代。

第四,这些名校的校长都是创新的实践家,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善于捕捉新机遇,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机制。

杨瑞清校长在联合办学上通过三次创新突破,将学校推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即第一次以1982年五里村农民集资为学校易地新建为标志,开始了“村校联合”;第二次以1994年行知基地的挂牌为标志,实现了“城乡联合”;第三次以2005年接待新加坡学生中华文化浸儒活动为标志,达成了“国际联合”。

第五,这些名校的校长个个都是人性丰富、人格完善、人品高尚的人。他们都善于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好与本校实际结合的文章,他们在介绍经验时都显示了渊博的见识、丰厚的理论底蕴和理性思考的睿智。

通过以上名校长的五个共同点,我们可以看到名校长的成长之路。接下来,让我们了解江浙名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校园文化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外在体现。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先进的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所参观的4所名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的学校环境,奠定了校园文化的基础;独到办学理念的确立,构筑起校园文化的支柱;良好校风的树立,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多彩活动的开展,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走进校园,绿树、鲜花、喷泉、假山相互映衬,花香鸟语共和谐。各具特色的走廊文化、墙壁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功能室文化,每一处墙壁会说话,营造出了一个健康文明、高雅和谐、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

感动于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的吴辰校长。一个柔弱的女子,却用自己的臂膀为师生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空,缔造了一个美丽的精神家园。诚如她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校园,我们心中的家园。在校园里,每一位师生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欢乐和成功,师生结伴成长……在校园里,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人人都享有一份爱。关爱每个人生命的成长,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人人都得到尊重。师生是朋友,是知己,大家同心、同行、同乐;人人都享有机会。人人机会均等,人人争取机会,人人创造机会;人人都有所追求。走入每个人的心灵,点燃师生的发现之火、探索之火、创新之火。人人都体验欢乐和成功……”充满诗意、饱蘸激情的文字,为我们诠释了她孜孜以求的教育真谛,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要营造一个非常优美和谐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建设成爱心洋溢的家园、主动求知的乐园、诗情画意的花园、全社会向往的精神家园。这应该成为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

新城花园小学吴云霞校长在报告中介绍了该校如何以读书为教育注入“活水”,打造“书香校园”,引领教师和学

生发展,在短短8年里,使学校由“新校”迅速变成“名校”的过程。

一是培养弥散书香的学习型教师。通过向教师赠书为教师增添魅力指数、把读书纳入常规管理、积极搭建读书交流的平台等措施来达成。

二是创设适宜读书的人文环境。通过重视读书氛围的创设、保证经费的投入、完善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以引导学生读适合自己的书、精心策划“读书日”、教师在读书活动中率先垂范等措施来达成。每学期,新城花园小学都要请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来校做报告或是签名售书。届时,那些原本只闻其名的“大师”居然从书本中走了出来,和自己面对面,孩子们显得异常激动和兴奋,参与的热情特别高涨,每次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读书日”,新城花园小学请新华书店将优秀的少儿图书运送到学校,展示给孩子们。几乎每一次,大量的图书都被“嗜读如渴”的学生“哄购一空”。

三是营造推动读书的立体时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新城花园小学采取的措施是:以学校为主阵地,倡导师生同读;向家庭延伸,倡导亲子共读;向社区辐射,倡导假日阅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今,读书已经成为新城花园小学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据统计,该校人均藏书达110册以上,学生年均读书达50册以上;个人藏书最多的达上千册,个人年读书最多者达200余册。

正是吴云霞校长倾心搭建的这台“读书”大戏,为新城花园小学注入了“活水”,让师生变得博学、灵气、睿智,让校园变得诗意、高雅、灵动。于是,便有了一个个充满书香、墨香、花香的小天地,有了一张张充满幸福和欢乐的笑脸,有了师生间可以铭记一生的师情、友情、亲情。

(三)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

江浙典型特色名校考察一行,我们了解了名校长的成长之路,感受了名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学习了名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采取的做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重要保证,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校本培训是全面打造教师的主要途径。江浙典型特色名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从选人、留人、用人、到培养教师各方面都有详尽的计划和措施,这给考察团一行留下深刻的印象。杨一青校长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他在教师培养方面所采取的做法。

杨一青校长重视新教师的引进和发展,从新教师入门即开始了人才培养计划。杨校长挑选毕业生的口头禅是:“我是来挑选优秀教师的苗子的”。而且,杨校长“不拘一格…相?人才”;他有着“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和“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历经几番“千百度”的寻寻觅觅,一批又一批激情澎湃、颇具潜质的优秀青年走进杭州市学军小学的大门。

新教师进入学校以后,杨校长便用制度引领,目标导航,给新教师定位。按照“学军小学培养新教师规划”,给新教师洗脑子----组织学习教育理论,进行自学与讨论,个人谈学习心得体会,撰写论文;结对子----抓备课、听课与评课;压担子----多给青年教师创造锻炼的机会;搭台子----开展教学评比。通过这种独特有效的新教师培养体系,每一位新教师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迸发出忘我的工作热情,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接下来,杨校长通过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健全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升新教师以及全体教师的思想境界。杨校长“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他像爱护学生一样爱护教师,为教师营造家的氛围,因为他坚信----爱,往往能激发潜在的内力,创造出奇迹!杨校长把深入一线课堂听课、评课视为了解、亲近、规划、发展青年教

师的最佳途径;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的“师徒挂钩”的育人模式已经成为学军小学的一个优良传统。“一路上有你”,师徒携手共进,造就了一张帮教队伍密密层层地织就的大大的师徒网,也成就了学军小学青年教师成长的一片沃土。

一所优秀的学校,提供给教师的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服务,一种适合每个教师发展的服务。杨校长的学校管理便是“以人为本”,他指出教师是富有个性、特殊的群体,提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职业规划理念,给有特殊需要的老师特别的规划,给学有特长的老师以特别的规划,为教师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亲切的“捧”是温和的“催化剂”,渴望成长、渴望成功、渴望自我实现的教师需要的就是赏识。杨校长这种亲切的“捧”呵护了一颗颗成长的心,也“捧”出了教师们的自信,帮助他们找到了事业努力的方向。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这个真实的教学实践情景中实现。通过“校本培训”将学校建设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场所,有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杨校长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新机制,搭建教师的成长舞台。他提出:“让教师们甩开镣铐跳舞”;给足空间,让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让教师们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提升各自的职业价值。

杨一青校长还提出了“迎近阳光与辐射力”的“阳光”理论。他积极组织力量让老师们走出学校,甚至走出国门享受七彩阳光的普照;同时,创造机会让教师将自身夺目迷人的光芒辐射出去。作为管理者,杨校长善于调动一切资源,悉心经营,为教师谋求发展的最佳空间,挖掘他们身上的成功潜质;让每个教师在学校工作中都有一种成就感与幸福感,在和学校共同成长的日子里,成为生命里最骄傲的一段日子,成为生命里最阳光灿烂的日子。

江浙典型特色名校的校长们就是遵循着这样一条道路:“挑选苗子----给予信任,让教师成为自己的设计者----营造宽松氛围,让人才自由成长----像爱护学生一样爱护教师,营造家的氛围,让校本培训涌动生命的灵性”,努力为教师搭建着飞翔的舞台,勾画出教师发展的蓝图。名校长们重视教师的专业引领,关注教师内心需求,从而树立起教师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信心,和教师们一起设计美好的明天,也为学校发展的明天设计灿烂的前景。

二、差距与不足

由以上这些特色名学校的成功经验反思我市的小学教育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距与不足。

1.校长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存在差距。

和江浙这些典型特色名校的校长相比,我们的很多校长缺乏远见卓识,没有先进的办学思想,教育实践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素质教育的理念是要求教育必须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考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我们一些学校还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好“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同时,过分强调客观、强调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思想在部分学校只体现在口头上。

2.科研意识、科研水平存在差距。

所考察的几所名校科研意识都很强,学校对课题研究既多且深入,例如行知小学对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研究、华士实验学校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研究都很深入,甚至有专门的研究资料陈列馆;教师几乎人人有研究课题,都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反观我们,则是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平时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不愿承担教研课题,或承担课题后敷衍了事,只教不研,使教研成了无本之木。

3.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差距。

本次所考察参观的几所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都十分重视,他们认为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是教师,在留人、用人、培养教师方面学校都有详尽的计划和措施。而我们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缺乏培养规划、力度不够,造成教师外出学习少,闭门修行多,长此以往,教学水平有降无升。

4.育人环境存在差距。

从考查的这些学校看,他们的校园个个都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品行。而我们的校园缺乏育人环境,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与其相差甚远,有些学校脏、乱、差时而可见。

5.现代化教学手段存在差距。

与所考察的名校相比,我们多数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严重滞后。当然,大多原因是经济落后,但我们的意识也同样落后。有多媒体的单位,利用率相当低;没有多媒体的单位,投影仪都很少使用,现有设备闲置,甚至淘汰。

三、思路和建议

在认真学习了江浙典型特色名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后,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对于今后我市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有以下一些思考和建议:

1.引导学习,搞好培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校长队伍的建设。

江浙典型特色名校综合考察学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校长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一所学校的兴衰,关键在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在校长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精神与干劲。我市小学目前虽然已经涌现出一批名校长,但是仍然有不少学校校长思想惰性较大,小成即满思想严重,随大流现象较为突出,所以要在校长队伍中树立“干事创业、改革创新光荣,固步自封、得过且过可耻”的良好风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能者上、庸者下。

我们将把本次考察参观的感悟总结汇集成册,结合这次学习参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向我市广大小学校长们做介绍展示,以供学习;随后,我们还要专门召开小学校长会议,向他们详细介绍江浙典型特色名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今后,在适当时机我们将再次组织小学校长走出去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让他们直接触摸名校脉搏,感悟名校内涵;然后把感动、心动变为行动,自觉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在教育实践中更新教育理念,增强改革意识;逐步实现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过渡、由制度管理向思想管理的跨越。

2.搭建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我们要学习江浙典型特色名校的做法,积极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一是要建立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制定培养规划,落实培训经费,建立上岗培训、提高培训、科研培训相配套的培训体系。

二是开展教研工作争先创优系列评选活动。继续开展“十佳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新课程大赛”等系列评选和“科研型教师”、“科研型校长”、“科研型学校”争创活动。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推动教研工作

上新台阶。

三是走开校本教研路子。学习外地经验,培植自己的典型,全面走开校本教研的路子,逐步向校本教研专题化迈进。

四是努力为老师的外出学习创造条件。安排骨干教师外出参加省市级各学科教学研讨会、学会年会、优质课评选、教学能手评选等研究活动,在与外地先进学校的交流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得到提升。

五是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升课改实验水平。开展课题研究为课改实验工作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目前,我市立项和参与的新课程科研课题很多。2008年,我们将扎实有效地开展重点课题的研究,尤其是通过参与“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这样的省重点课题的研究,促进课改实验工作科学高效发展,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我市的课改实验水平。

六是倡导有条件的教师建立教育博客。倡导教师建立教育博客,写经历、写感悟,记录学生成长,畅谈教育心得;搭建与同事分享教育成果,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平台。

3.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命成长的空间。

打造高雅校园文化,构建和谐育人环境,既是学校育人的必要,也是学校发展进而成为名校的必由之路。虽然我市一些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颇具特色,相比而言我市多数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目前仍是薄弱环节。

今后,我们将加大力度,引导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理念,积极搭建校园文化平台,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生命成长的空间。

首先,校长要做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者。有什么思想的校长,就会有什么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校园文化所体现出的文化气息、精神风貌,是校长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体现。促使校长要下大气力打造本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其次,广大师生要做校园文化的建设者。让师生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将引导学校努力打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对育人环境要精心布置,让每一面墙、每一块砖都会说话;让学校的角角落落,甚至空气里,都弥漫着教育的芬芳。

4.创造条件,总结提升,培植特色品牌学校。

和江浙典型特色名校一样,我们也有自己的教育亮点,但由于缺乏理论层面的指导和总结提升,这些亮点都处在璞玉未琢的原生状态,难以对大面积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带动、引领作用。今后,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搞好学校硬件建设和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学校。

首先,学校要有定位。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品位。学校的定位,来自于校长的定力和品位。一位好校长,带动和成就一个好学校。校长有定力,学校就有定位,就有灵魂和核心,才能明确办学思想和目标,才能打造出学

校的品牌特色。

其次,校长要沉下心来,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团结带领教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只有这样的学校才会积累好习惯,形成好传统,从而积淀出特有的校园文化,办出为社会广泛认同的品牌特色学校。

再次,我们计划通过聘请专家指导、组织科研人员蹲点研究、吸纳先进经验等手段,扶植这些学校放大亮点、提升层次、办出特色;从而更好地实施名校的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出名校的引导、带动、辐射作用,进而推动我市小学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结束语

本次江浙典型特色名校综合考察要求严格,全体人员学习态度端正,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均采取参观、访谈、听课、请校领导作经验介绍等方式,从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课堂教学、教研教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发展与规划、校园与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对这些学校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思考和分析,亲身体验、了解、感受和学习到了这些名校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应该说,本次江浙典型特色名校综合考察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江浙名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人奋进的人文环境和坚持不懈的改革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每个学生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敬业精神给考察团成员每个人的心灵以强烈冲击。我们通过学习考察,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在深深反思自身的同时,于差距寻找中又给了自己未来发展信心的重塑,也更加坚定了我市小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探索名校长的成功之路

聊城经济开发区教研室张洪志

在整个江浙部分名校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同样是当校长,为什么有些人就能成名成家,而有些人却只能沦为平庸呢?要想成为一位名校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需要我们做好哪些事情呢?直到考察结束了,我才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斗胆拿出来放在这儿和大家共勉:

一.确定一个坚定的人生目标

目标,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需要目标的指引。有了目标,我们才会知道该做什么。这就像在大海中行船一样,我们首先要确定去哪里,然后就是认准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要让船行至海中央时还在转来转去找不到方向,这样永远也靠不了岸。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从他参加工作起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努力研究并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走行知之路,教农民孩子。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杨校长从没有改变过自己的目标,即使年轻时曾经有机会成为县共青团委副书记,但三个月后他毅然辞去书记工作,仍

回到学校当老师,直到现在他仍然是这个目标的坚守者。

二.朝着目标坚定的走下去

树立一个目标并不难,难得是实现目标的坚持。试问我们每一个人,谁没有过远大的理想抱负,可是又有多少人坚持下来了?因为坚持下来的是少数人,所以成功者也永远是少数人。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的杨瑞清校长坚持下来了,他成功了;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的吴云霞校长坚持下来了,她成功了;杭州市学军小学的杨一青校长坚持下来了,他成功了;盘锦市县教育局长、被称为"当代孔子"的教育专家魏书生坚持下来了,他也成功了。魏书生说的最多

的两个字就是“坚守”,坚守住现在的阵地,一点儿一点儿的向外扩展,而不做推倒式重来,因为那样就远离了原来的目标,偏离了既定的方向。杨瑞清校长说:“我是幸运的,领导没有把我调来调去。”这句话同样也说明了稳定和坚持对于成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三.学会联合,树立人本思想

一个人再能干,可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历史上任何一个成功人士无不是依靠团队的力量。杨瑞清校长的几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学校发展到这一步,如果让我给自己打分的话,我给自己打0.9分,最多打1分。因为学校的发展还离不开领导的支持,离不了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成功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会"联合",比如跟晓庄师范联合,把学校办成了第二附小;跟幼儿园联合,开展幼儿园、小学教育教学一体化实验;跟成人教育部门联合,办五里村农民文化技术业余学校;跟众多城市学校联合,为城市孩子体验农村生活开办行知基地;跟经济部门联合,办校办工厂、实验农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树立人本思想,学会联合,才能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给学校带来极大的活力!

四.善于学习,精于思考

善于学习,这非常重要。杨瑞清校长说,我们要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特别要向农民学习,向学生学习。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是三种学习方式,善于交友特别重要,实际上这就是读生命这本无字天书,向实践学习也特别重要,实际上这就是读实践这本活书,三种学习就是读三种不同的书。

学会联合,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笃定信念并沿着既定的目标坚持走下去,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机会的,会成为名教师、名校长……让我们共同努力!

教育需要用智慧和付出来经营----江浙特色名校考察报告

临清市教育局教科研中心和东波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我有幸参加了江浙特色名校考察活动,沿途的风光美景,陶冶了情操、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特别是四所特色名校前瞻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优异的质量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令人眼界大开。结合专家的报告和我们的实际,感慨多多,思考多多。

一、直观感受

本次参观考察的学校既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杭州市学军小学,又有建校不久充满活力的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还有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不论那个层面的学校,置身校园,都能感受到前沿明确的办学思想、浓郁向上的校园文化、科学认真的研究态度、井然有序的精细管理、勃勃向上的发展生机、溢于言表的幸福和充满智慧的机智。

底蕴深厚的学军小学

杭州市学军小学1908年建校,1931年即为杭州师范附属小学,1963年被确定为浙江省教育改革实验学校和杭州市重点小学,1993年被杭州市政府确定为“重点涉外参观单位”,1996年命名为浙江省示范性实验学校。

这所百年老校文化底蕴非常深,他们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最宝贵的东西。1992年他们继承学校传统,提

出了科学前瞻的“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的教改纲领,之后又提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的共同愿景,和“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目标。为把这些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思想,他们非常注重校本培训,通过培训,使教改纲领和办学目标为老师们所理解、接受,成为学校全体教师工作和学校发展的方向。

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学校形成了一套科学、精细的工作系统,比如班级学生的卫生管理,包括个人卫生、教室卫生和责任区卫生。学期初把一学期学生的分工情况张贴在教室里,分工情况非常细,比如教室卫生,谁擦黑板,谁到垃圾套垃圾袋,谁打扫走廊地面卫生,谁擦走廊栏杆,谁擦哪一个窗户玻璃等等都写得明明白白。一学期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加这样的劳动并能当一次组长或者副组长,检查并给同学打分。同样,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对各中队也有这样的检查打分。中队对学生的评价和大队对各中队的评价都是一周一统计,成绩分等级通过有趣的卡通片张贴。他们认为这样做考虑的不单单能把卫生打扫好,更主要的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义务感、自主意识、团队意识和民主意识。他们认为学校是一个整体、学生是一个整体,学校就是要创设一套机制和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这种发展是学生主体通过体验得到的,因而也是有效的、快乐的。

生活教育的践行者行知小学

行知小学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小学,坐落在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办事处五里村。1981年南京晓庄师范毕业的杨瑞清和几名同学志愿到条件最艰苦的农村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他们来到了只有几间平房的五里小学,办起了“行知实验班”,开始了生活教育之路。之后虽然长期经受着办学经费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办学思想碰撞等问题的困扰,但杨瑞清校长始终坚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保持着独特的办学特色。

在学校的宣传牌上有陶行知先生的这样一条名言: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行知小学从这里得到了启示,他们敞开门办学,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建立了行知实践基地,形成了富有活力的“乡村大教育”办学模式。他们与“种莲大王”丁跃生联合,帮丁跃生在学校东面租下400亩地,种下500多种荷花和睡莲,并在荷花池四周建起了“荷文化”长廊。他们与农民出身的“果树大王”马飞联合,帮助他在学校南面开发200亩枣园,种出80多种枣树,品质在全国名列前茅,还出版了大枣种植专著。他们和农户联合,五里村近百户人家成为行知实践基地“农户接待站”,每户可接待6--8名学生。他们还与兄弟学校联合,近几年,行知实践基地每年要接待上万名学生: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南师大附中、金陵中学、外国语学校、南京一中、五中、九中、琅琊路小学、北京东路小学、长江路小学、夫子庙小学、南京鼓楼幼儿园等一大批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每年定期组织学生来行知实践基地开展活动。香港、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也有学生来此体验生活。

在行知实践基地,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大田作物、蔬菜水果、苗木花卉、野生植物、家禽家畜、能源气象……可以了解到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劳动就业、乡风民俗、环境保护……可以体验到粗茶淡饭、集体住宿、简单洗浴、田间漫步、营火晚会、烟花爆竹、轮流帮厨、野外生存。农民向学生介绍农村生产生活情况,指导学生干农活,安排学生食宿,学生给农民讲述城市里的变化,辅导农民孩子的功课。农民成了城市学生农事辅导员,又成了城市文明的受益者。行知小学真正做好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篇大文章。2007年,江苏省政府决定投资1.3亿元依托行知小学建设江苏省青少年社会实践行知基地,该工程预计于2008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视野开阔的华士实验学校

华士实验学校地处江阴市华士镇,也是一所农村学校。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有7个校区,分设幼儿部、小

学部、初中部、国际部以及一所在上海开办的幼儿园,同时还有颇具规模的校办实业公司。

我们参观的是华士实验学校的国际部(包括幼儿、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教学部),这是一所漂亮、雅致并透着浓浓文化气息和育人氛围的学校,正对校门口的办公大楼上“做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几个大字特别引人注目,“同心、同行、同乐”和“至真、至善、至美”的标语分别镌刻在校园前、左、右的教学楼墙壁上,恢宏大气十分抢眼。孔子塑像、陶行知塑像和苏霍姆林斯基塑像分别矗立在校园广场的三面,塑像基座上分别镌刻着“有教无类”、“爱满天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三位伟大教育大家的名言。

学校建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挂牌设立的“中国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设立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基地”,纪念馆里不但有很多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著作及相关刊物、著作和研究资料,而且还有研究教育名家的组织及活动计划,还有老师们研读这些著作、资料后结集出版的书籍。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中心,老师们结集出版的书籍就有《走近苏霍姆林斯基》《循着智慧的手指走去》《我们心中的家园》《打开的不仅仅是时间》《记录的不仅仅是故事》等8本,可见他们研究的扎实、深入、有效。

在华士实验学校,科研兴校是落实在日常工作中的,因此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命名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华士附属学校”。成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田家炳德育研究项目学校,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育基地,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班主任研究资料中心。学校成为江阴市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中日基础教育研讨会、基础教育与创新国际研讨会等国际性的会议先后多次在学校召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大师们云集华士实验,畅谈教育,感受学校的人文办学理念。

学校现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东亚和东南亚的外籍学生,有来自澳大利亚、南非、苏格兰、菲律宾、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外籍教师,他们坚持让多元文化在华士校园里碰撞。同时还与世界模范学校帕夫雷什中学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的一些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师生定期互访,定期交流,资源共享。与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乌克兰中央美院等世界著名院校合作,学生毕业可直接升入他们的学校进行大专、本科阶段的学习,走国际联合办学的道路。

读书带来活力的新城花园小学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建于1998年9月,是中新合作开发区内第一所公办小学。苏州工业园区是一片新兴的土地,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士,他们的价值观是多元的,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要求也是多元的。在应试教育占主导潮流的今天,如何办出一所令学生家长满意的高质量的学校,是对学校的考验。经过一番探索,朱永新先生的一句话给了他们启示:“要让我们的孩子、老师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真正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而阅读中外名著是对话的最好途径之一。”书籍不但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能获得多元的思想、敏锐的智慧、和厚实的人文积累。他们决定加入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实验,靠书香校园的建设,带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他们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他们从教师读书抓起,认为读书是最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方式。学校除了建有藏书数万册和刊物上百种的教师阅览室以外,每学期还都给每位教师购买一本本年度最畅销的书,同时还要求教师自购三本名著并阅读;他们建立了奖励图书制度和问题阅读制度,即教师有了成绩,奖励购书券,教师工作有了问题,校长有针对性地推荐教师阅读教育著作。为了激发教师阅读兴趣、保证阅读质量,他们定期举办读书讲座、沙龙,交流阅读心得,同时要求所有教师建立博客,把读书随笔发在博客上。

教师读书,很快带动了学生读书。为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他们每年都要拿出6-8万元购置图书,除了各班建

有的图书角,在校园里还建立了阅读区,学生随时都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他们每学期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比如每周五下午学校电视台读书频道节目、每月每班级一次的读书沙龙、每学期请儿童作家给学生做报告并签名售书、每学期一天的读书日(提前公布读书日的主题,读书日期间学生围绕该主题开展各种读书交流活动)。同时他们还极力倡导亲子同读一本书、同写读书心得等活动,通过开家长会,给家长发信,把“阅读之星”和“博读之星”奖状发到家长的单位等形式推动书香家庭的建设。

仅仅几年,这所新兴的学校就得到了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六年级学生人均藏书375本。阅读面的扩大,使得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写作的习惯,中高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建有博客,有的学生还在博客上写小说(有几个学生的小说公开发表或出版)。

二、归纳总结

这四所学校各有特色,各有令人惊叹之处,每一点都是应当认真研究、可以借鉴的,但是他们有没有共同之处?也许他们的共性才是办优质学校的规律,才是创品牌学校的有效经验。在众多的慨叹和收获中,我做了认真梳理,主要有以下四点。

1、都有浓郁的校园文化

置身这四所学校,你都会感受到他们浓浓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不单单是写在墙壁上的标牌,而是渗透到方方面面工作中。这四所学校都有非常鲜明的办学理念,这是他们校园文化的灵魂,正是这一灵魂,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非常鲜明,这些鲜明的办学特色又带动了学校办学实力的整体提升。以行知小学的“生活教育”为例,他们靠着这一理念,营造了浓浓的“生活教育”文化,创办了“行知实践基地”,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找到了另一片广阔的天空。

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说:真正的校园文化,不是印在墙上,而是记在教师心里,并且落实在教师行动中,落实在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在学军小学,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的理念。比如他们的学生可以选考、可以申请免试,甚至可以申请每周半天不到学校,参加校外的其它学习。他们认为,学生学好学校规定的课程后,就可以发展其它素质,学习其它技能。华士实验学校副校长鞠敏说:文化是制度之母,它在制度不起作用时起作用。在学军小学有教师调休制度,即教师因为学校工作加班而占用的时间可以调到任何一个工作日休息,几年来还没有一个教师因调休而影响工作。他们说,学校是一个整体,不能因为自己影响学校,影响学生。我想就是学校文化起到的作用。

2、都有开阔的办学视野

学校的发展,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是对学校特别是对校长考验。这四所学校的经验是跳出教育看教育,在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下考虑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往往不但能解决问题,而且能给学校带来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在九十年代华士实验学校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它和许多农村小学一样,同样遇到过经济紧张、校舍陈旧、教师流失等问题。1991年初当学校校长的吴辰,到日本考察时眼界大开,思想受到震撼,决心向日本学习,办现代化的农村学校。没有钱怎么办?他们提出“教育、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他们办起了校企,解决了经济问题,改善了办学条件。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呢?他们提出了“与教育专家面对面”,学校经常邀请著名教育专家到学校做报告,同时还与各级各类教育研究机构联合,和他们一起搞课题、成为他们的研究基地、让他们把研究

所设在学校,以争取支持和帮助。教育专家的介入,教育研究机构的介入,使得教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逐步走上了科学、高效的轨道,一跃成了江苏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学校。

3、都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和教育科研

学军小学老校长杨一清讲:学校在教师发展中造就辉煌业绩,教师在学校发展中成就灿烂人生。他们都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主要靠校本培训,教师对学校文化即办学理念的认同,校本培训起非常大的作用。他们都有每周定期学习制度,都有教师读书制度,都要求教师有自己的博客。华士实验学校提出要让教师找到知识分子的感觉,教师例会上都留出时间让教师谈论以下几个问题:本周视点、本周人物、本周最强的声音、本周最成功的工作。在行知小学的教师签到处,有这样一句话:教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教师学习的重视。

教育科研是学校都经常挂在嘴上,而又很难落实的一个话题,在这四所学校里不是这样,他们把教育科研和日常工作真真正正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教育科研推动工作上新台阶。学军小学的汪培新校长说:办学理念要通过一个个项目来落实,通过一个个课题来研究。仅本学年度围绕学校重点抓的工作,就有20多个研究项目,比如《起始年级学生良好个性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关于组织开展班级读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小学高年级段阅读课外资料的研究》《数学日记在小学数学中作用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组织学生讨论有效性的研究》《小学科学社团活动的研究》《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的研究》等。

4、都有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

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四所学校的管理都是人性化的,而这种人性化的管理背后有有非常精细的管理做支撑。在四所校园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处处干净、规整,时时规范、认真,学校没有一处卫生死角,没有一事无人过问,感觉学校就是一部自然和谐、高效运行的机器。这得益于他们精细化的管理。在华士实验学校有一个教师月考核管理体系,每个教师在学校的内网上都有一个资料包,资料包里有一张表格,它涵盖了本周教师应当完成的所有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完成或者参加了就可以填写好放入资料包中,以备考核。这种精细的、人性化的管理既能提醒教师把每一个应当做的工作做好,又给予了教师一定的空间,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很受教师欢迎。

三、借鉴行动

学习先进,重在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的思路,学习他们的胆略和智慧。这次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反思不足、改进方法、改进重点、明确方向的过程。四所学校的经验,可以明确地告诉我们,当前我市小学教育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的精细化管理、特色教育、书香校园建设、学习实践活动,以及我们的考试评价改革和他们的探索都是非常一致的,现在应当做的就是落实好。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将特色学校建设上升到文化建设的层面来看待。建设特色学校,学校首先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通过文化建设,使特色教育思想真正记在教师心上、落实在教师行动中,落实在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2、要大力提倡走出去,请进来,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有一个更开阔的教育视野。继续做好“上联下挂”的工作,鼓励学校和特色学校结对子,搞合作,鼓励学校和各级各类教研机构、校验组织进行合作,在合作中开拓视野、创新思维、提高水平。

3、校本培训应当采取更加务实,更加灵活的形式进行。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

水平、提升教师对于学校文化的认同并让他们自觉落实到行动中。

4、做好各类人员一日常规、一周常规的工作。通过这一制定和完善的过程,进一步提高精细化、常规化工作的意思,同时应当研究校园文化对教师的影响,让管理早日步入人性化。

我总感觉学校是需要经营的,考察完苏浙四处特色名校,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他们的校长和老师都在经营自己的学校,用他们的智慧和真心实意的付出来经营,而且是多年坚持不懈,所以才有了如今的成绩。让我们都用智慧和付出来经营自己的学校吧!

名校是怎样建成的

冠县商业局联办小学宋占震

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服务中心主办的江浙典型特色名校(小学)综合考察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安排得既紧张又和谐,虽然劳累但收获颇丰,特别是参观的四所名校,令我产生了深深的震撼。有必要静下心来,思考他们发展的诀窍,追寻他们前进的足迹。这些名校是怎样建成的呢?

一、校长要有对教育炽烈的爱,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并将这种思想矢志不渝的贯彻到学校的教育行为中。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的杨瑞卿校长,1981年晓庄师范毕业后,立志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走陶行知先生之路,经过27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将一所普普通通的村办小学建设成了中国名校,并吸引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前来学习交流,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创造了小学教育、教师教育、农民教育、幼儿教育、中学教育和城市中小学体验教育的大教育体系。行知小学的成功,得益于杨瑞卿校长对教育的固执的爱。20岁,他放弃了团县委副书记的职位,在一片“傻瓜”的叫嚷中,在陶行知先生“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精神感召下,怀揣着教育的崇高理想,毅然回到学校。1985年,22岁的他当了校长后,更是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学校的发展上,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令式”校长,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江阴华士学校的吴辰校长,在“让农村的孩子享受高质量的教育”的信念支撑下,不怕“繁难苦脏累”,经过艰苦的经营,建成了拥有800多名教师,9000多名学生,7个校区,涵盖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职业教育部,成人教育部和国际部的华士实验教育集团。

苏州工业园新城花园小学吴云霞校长,浙江杭州市学军小学的杨一青校长,都是在教育战线上心无旁骛,积三四十年的教育经历和丰厚学识,将自己的学校打造成了知名品牌。

二、学校要注重培养教师,通过建立有效发展的共同愿景,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发扬光大,统领教师的思想,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学会赏识,“爱满天下”的自育与育人精神;立大志,做小事,立大志,做实事,立大志,做新事的求真务实的精神;“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为教育事业的坚持与献身精神等。正是在这些精神的感召与浸润下,杨瑞卿喊出了也实现了“让教师成长的速度大于流走的速度”。不但自己学校名师云集,还向其他学校和部门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苏州工业园新城花园小学校长吴云霞,坚持教师第一的观点,招聘教师一丝不苟,培养教师精益求精,通过建设书香校园,有效提高教师的素养与内涵,很快取得骄人的成绩,跻身名校行列。一些骨干教师被输送到其他学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