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法律服务差别化的思考

关于法律服务差别化的思考

关于法律服务差别化的思考
关于法律服务差别化的思考

关于法律服务差别化的思考

来源:《大众传播》杂志社作者:孙建发布日期:2009-12-1 点击次数:9720 责任编辑:大可

关于法律服务差别化的思考

---兼谈法律服务所在法律服务体系中的定位题

(一)

前些年,我曾经产生过一个疑问: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发展极不平衡,统一司法考试划定一个分数线,能不能适应不同地区对律师人才数量的需求。统一司法考试是律师、法官和检察官职业准入门槛的统一,但是要不要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距的不同地区之间,实行统一的准入标准。

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的分析,2000年,北京、上海和天津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和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都超过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底线,北京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已经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上线,北京、上海和天津的现代化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而与此同时,宁夏、甘肃、西藏、青海等17个欠发达地区还处于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之中,其中2个地区还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起步期。从我们法律服务发展的状况看,地区差异也是十分巨大,很不平衡。在全国律师中,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五省市律师人数就占了大约三分之一,业务收入占了全国律师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二。目前,北京市执业律师已经突破1万人,而西部地区一些地、州律师人数很少,还有206个县没有律师,主要由基层法律工作者提供法律服务。地区间的差异和工作进展的不平衡,要求我们必须确立差别化的观念,在推进工作和制定政策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后来参加了一次律师工作会议,在会上听了西部地区律管部门介绍的一些地方律师“后继乏人”的情况之后,产生了一个想法,写了一篇文章,叫《律师资格“驾照化”改造刍议》。意思是,能不能仿照机动车驾驶证的等级模式,对律师资格进行分等,划分几个不同的分数线,颁发不同等级的律师资格,以适应不同地区对于律师人才数量的需求问题。比如,在西部等不发达的地区,通过率极低,律师严重缺乏,那么划一个相对较低的分数线,颁发低等级的律师资格,限制其执业区域,这样就可以解决西部某些地区司法考试通过率低、律师“后继乏人”的问题,也能部分地解决这些地区律师“留不住”、现有律师“孔雀东南飞”的问题。实际上,目前司法考试的A、B资格制度也是这样的设想和思路,可能算是不谋而合。

顺着这个思路,我又考虑了法律服务差别化的问题。所谓法律服务差别化,指的是法律服务在服务层次、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等方面要有层次、有差别,是相对于同质化而言的。我认为,目前我们的法律服务存在着同质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我国法律服务的主体看,层次和结构比较单一。目前法律援助队伍数量不足,受援的范围还十分有限,只服务于特定的人群。在免费的法律援助和有偿的律师服务中间,缺少面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法律服务的服务主体,类似西方一些国家政府资助的法律中心和市民咨询局这样的法律服务组织。二是律师法律服务业务的同质化。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大多集中于民商事案件,在民商事案件和某些非诉讼业务领域形成激烈竞争和拼杀。刑事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和收费低的简单民商事案件乏人问津。三是律师事务所的规模、服务水平的同质化。大部分律师事务所规模相差不大,服务水平相当。所谓的“规模所”和能办理涉外等

高端业务的律师凤毛麟角。

法律服务的同质化已经显现出许多弊端,其中之一就是中低收入阶层老百姓的法律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形成了老百姓“请律师难”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必须积极倡导和引导法律服务的差别化。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商业服务体系中得到一些启示。在商业服务领域中,百货商店无疑是最规范的,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但是,显然商业服务领域不能只有单一的百货商店,因为单一的百货商店不能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需求。所以在商业服务领域,既有比较规范、规模较大的百货商店,也有一些中等规模的商店和规模不一的超级市场,在社区里还生存着众多的小的“便民店”。这些“便民店”,很难说经营规范,但是老百姓离了它,生活就不方便,所以小商店也有它存在的独特价值,有它的生存空间。在经济学上,不同形式和规模的零售商业组织,叫做“零售业态”。一般认为,一个完善的商业服务体系要由不同“零售业态”的商业组织组合而成。结构单一、同质化的“零售业态”体系,必然导致服务功能的不完善。

那么,我们的法律服务体系是否也该如此呢?我认为,一个完整的法律服务体系也当如此,既要有面向各类经济组织、高收入阶层的具有相当规模、经营规范的法律服务机构,也要有面对中小企业、中低收入阶层的、规模稍小一点的法律服务机构,更要有面对特殊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构。换句话说,在法律服务体系中,不仅要有法律服务的“百货商店”,还要有中等规模的法律服务“商店”和法律服务“超级市场”,也要有面向社区和普通百姓的小的法律服务“便民店”。当然也需要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之上的法律服务“专卖店”。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的法律服务体系应该建设成为一个有层次的、差别化的法律服务体系。这样的一个体系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保证不同社会阶层都可以享受到与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和其法律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法律服务。特别是低收入阶层和社会弱势群体,比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人群和流入城市的打工者。当他们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获得及时、便捷、有效的法律服务,通过法律途径,而不是非法的手段解决问题,维护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享受到社会提供的法律服务,请得起律师,打得起官司。另一方面,由于这样一个法律服务体系的存在,使得整个社会有了更加健全的依赖法律手段化解社会冲突,规范公民行为的机制,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所以我以为,差别化的法律服务应该成为和谐社会法律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特质。

(二)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的法律服务体系才是有层次的、差别化的服务体系?无疑,法律援助在这个服务体系中有它独特的地位,因为它面向的是部分贫困阶层,它是国家或政府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向贫困阶层提供的免费的法律服务。它与其他收费的有偿法律服务有着天壤之别,有偿法律服务也决不会去取代它。除此之外,占据法律服务体系主体的、担当社会法律服务主角的,当然就是有偿的律师法律服务。

有偿的法律服务机构主要是律师事务所,显然不是所有的律师事务所都能幸运地成为“规模所”。律师事务所在专业化的同时,天然地,也后天地会拉开差距,从而形成规模不等、业务层次不一、收费标准不同的律师事务所。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有偿的律师法律服务受着经济利益的驱动,有一些低端的法律服务需求是律师法律服务所不能满足的。

再一个问题是,非律师法律服务及机构能否在整个法律服务体系占据应有的位置?

最近我读了一本英国出版的书,叫《SHAPING THE FUTURE》,是英国的NGO组织LEGAL ACTION GROUP编写的。实际上,这本书是一个论文集,收录了英国、美国、南非、加拿大等国家法律服务(或法律援助)组织撰写介绍本国法律服务情况的文章。里面介绍的一些国家非律师服务组织和机构的情况,引起了我的兴趣。比如在英国的法律服务体系中,除了律师法律服务之外,还有一类人员或组织,叫lay advisers(包括paralegal),与legal

profession相对应。他们属于non-solicitor。这类人员有的服务于律师事务所,充当律师助手,也有一部分存在于法律咨询机构里,比如the Institute of Legal Executive, citizen advice bureaux, law center。这类人员的数量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很快,同事务律师形成了竞争关系。一些类似的组织根据The courts and legal services act 还申请获得了right of audience、right of commence litigation。law center,我曾经在2000年访问英国时参观过,发现它很像我国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我们参观的那家法律中心,甚至还有具有事务律师资格的律师,他们可以在社区法庭出庭代理治安案件和小标的的民事案子。在南非,也存在类似的组织,叫community advice center,是1979年以后由Legal Resources Centre建立的,其中的人员称为paralegal。像英国和南非的这些组织,从性质上看属于非律师法律服务机构,某些方面具有法律援助的性质,比如工作人员有很多属于志愿者,不领取薪酬,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是全职的领取薪酬的人员。他们的经费来源既有政府的公共资金,有社会捐助,同时对一些案件也收取费用,但又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它们的性质似乎很难界定,也很难说是完全的法律援助机构,恐怕只能说是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回过头看看我们的法律服务所,我总觉得与上面说的这些机构有几分相似。根据统计,我国在城镇街道和农村乡镇的法律服务所有3万家左右,法律服务工作者大约11万人。就大部分法律服务所而言,他们一般只有2-5个人,与司法所是所谓“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实现“两所分离”,还有部分实行了合伙制。其中的绝大部分人员没有律师资格,不少没有接受过法律专业教育,大多是靠“自学成材”。他们从事的业务包括法律咨询、代书等,也有诉讼业务。一些农村的法律服务所还有代办公证等业务。除此之外,他们可能还要承担司法所的一些工作任务,比如普法宣传教育,调解纠纷。这些法律服务所的服务一般来说是收费的,但是收费很低。由于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所以它们的收费还成了司法所的“外快”,可以为司法所创点福利。应该说,绝大部分的乡镇法律服务所是处于这样一个状况,但是也有例外。在不少城市街道和部分经济发达乡镇,一些法律服务所甚至比律师事务所还厉害,他们以法律服务工作者身份或公民代理身份代理案件,业务量很大,业务收入很多。法律服务所内,甚至有不少具有律师资格的人员。几年前,我们曾到山东和深圳的一些法律服务所考察过,有些法律服务所的年业务收入有几百万。这些法律服务所与当地律师事务所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在考察中我们也发现,这些法律服务所之所以能够与律师事务所竞争,甚至挤压了律师事务所的生存空间,有几个原因:一是这些法律服务所所在地经济发达,法律服务需求很大。二是这些法律服务所大都具有“官商”性质。由于背靠乡镇司法所这样一个政府背景,乡镇企业、甚至辖区内企业的法律服务业务可以由他们垄断。三是法律服务所不需要支付律师事务所承担的种种税负,经营成本较低。正是由于这些法律服务所的存在,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司法行政系统内部存在着法律服务“两支队伍”的摩擦和冲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争论。由于社会上不了解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律师的区别,一般也称他们为律师。但在正宗律师的眼里,他们是“假冒律师”或者“黑律师”。

对于法律服务“两支队伍”的摩擦和冲突问题,我部有关部门做过多次调研,司法研究所也参与过。2002年起,我部做出了城市街道法律服务所逐步退出法律服务市场的决策。我认为,这一决策是正确的。但是城市街道法律服务所如何退出确是需要我们研究的:是逐步取消还是进行转型?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上海正在进行将法律服务所转制为社区调解室的试点。我想,这是有益的探索,也不失为法律服务所转型的一条路子。

但是我认为,从法律服务差别化的角度看,即便是在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乡镇,这样的法律服务机构仍然有存在的必要。第一,在法律援助与律师法律服务中间存在一定的空白区域。在我国,法律援助的范围还是比较窄的,有些简单的民事案件,法律援助不够条件,律师又不愿意做。第二,一些低收入阶层,遇到法律纠纷,请律师请不起,或者代价太大,他认为

不值得。中国社科院的《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以及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其中,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构成了社会的中低层,占据了全国人口的大部分。他们所占有的组织资源几乎为零,经济条件较差,文化水平较低。这部分人有了法律需求,一般不会去到写字楼里找律师,往往会找街道或者乡镇的法律服务所。第三,法律服务所的有些功能是律师事务所无法替代的。比如,一般纠纷的咨询,法律文书代书,甚至一些简易诉讼的公民代理。第四,协助政府进行的法律工作。比如协助司法所或街道社区进行的普法宣传工作和调解工作。基于以上的理由,我认为法律服务所在我国的法律服务体系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关键是要找准它在法律服务体系的合理定位,对其业务范围进行严格的界定和限制。

在我看来,城市街道法律服务所应该定位为介于有偿的律师法律服务和无偿的法律援助之间,其业务范围也应限定于二者之间的法律服务空白区域,其性质为承担多重法律服务职能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如果说律师事务所是完全的市场中介组织,法律援助中心是完全的官方组织,那么法律服务所就兼具“半官半民”的性质,在整个法律服务体系中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孙建)

金水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金水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根据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司发〔2017〕9号)、河南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司文〔2017〕157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18〕57号)文件精神,按照司法部统筹公共法律资源,建设全国上下一体、互联互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工作要求,遵循“搭平台、整资源、强服务”的建设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工作安排部署,统筹推进我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促进我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跨行业、跨平台、跨地域整合互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新需求,更好地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原则与总体框架 (一)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实际需要,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提供法律服务”的平台建设功能定位,统筹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2018年10月

底前建成区本级、街道和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标准化、精细化、便捷化、智慧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二)总体架构 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由区本级、街道、村(社区)三级构成。分别在区本级建设金水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街道办事处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村(社区)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三)时间节点 2018年10月底前区本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道、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全部建成,村(社区)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二、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 (一)金水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1.建设标准 金水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在区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划拨独立办公区域,建筑面积按照河南省司法厅实施方案的标准执行,原则上不得小于200平方米,可根据实际业务量和服务需求适当提高建设标准。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划分为办公区、服务区和等候区,办公区设置管理人员办公室和档案资料室,服务区设开放式服务大厅、半开放式接待柜台和座椅,配备适量的接待室、个别谈话室、调解室等专门业务用房,服务大厅安装电子显示屏

街道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总结

街道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总结以下是由XX为大家整理的街道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总结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通过深入开展“法律进万家惠及你我他”法制宣传主题活动,扎实推进“法律八进”,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不断深化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动社区自治工作向纵深开展,推进社区依法治理,为社区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指导思想。 这次法律服务活动始终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诚信意识和为民意识及服务意识。同时紧紧围绕我镇经济发展全力拓宽法律服务领域。始终坚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 二、按阶段推进活动工作,积极推进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服务活动。 五里法律服务所按照先部署、再宣传、后开展的方式阶段性的推进这次活动。除此之外,我所还针对当前农村开展春耕生产以及清明期间坟山纠纷的多发现象,加强了相关的法律及业务知识的学习尽最大可能地提高办案水平和办案质量,以适应该活动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为法律服务工作对象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法律服务。通过这次活动,我所到目前为止,我所已经与五里镇各村(居)委签订了聘请常年法

律顾问合同书;共办理诉讼代理案件1件;代书服务3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80余次;参加各种法律宣传活动3次;调解纠纷15件,其中坟山纠纷4件,山林纠纷1件,土地纠纷2件,其他民间纠纷8件。 三、这次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 这次的活动虽然收到了较好成效,但仍有不足之处。如法律工作创新力度不够;人员方面过少,以致活动进程推进过慢;经费方面投入不大以致宣传力度不够。在以后的法律服务工作中,我所将扬长避短。力改不足,使以后的法律服务工作更出色,坚持使每一个服务过的对象都给我们打十分满意。 五里镇法律服务所接到上级通知,在201x 年4月3日至XX年4月20日结合当前农村开展春耕生产以及清明期间坟山纠纷的多发现象,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服务活动。五里镇法律服务者按照上级的精神和法规、法律服务之职业操守约束自己,认真扎实地开展法律服务活动。这次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广泛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群众法律素质 (一)上下联动推进,抓好工作落实 我局整合法制宣传教育社会资源,联通上下,沟通左右,扎实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一是开展“法制宣传进万家”

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方案”

2015年八五二农场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局、管理局司法局关于“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八五二农场社区工作的开展,不断深化社区普法工作和依法治理工作,为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实现法制建设与人的素质相互促进的目的,特制定本社区“法治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服务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保障社区稳定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以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为核心,促进社区依法建制,居民自治、民主管理。 二、工作对象 “法律进社区”要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再次基础上,突出重点,着重抓好青少年、务工人员和老年人、下岗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

四、具体工作 1、设一个法制宣传栏,将与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有重点、有针对性、分期载入专栏。积极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的主动性、有效性和导向性、在提升居民道德素质的同时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 2、建立一支普法志愿者队伍,组织社区居民中的普法骨干力量,组成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工作。 3、开展法律进社区“四个一”活动,即:讲一课、赠一书、发一卡、送一信活动。 五、加强社区依法治理 1、加强依法建章制度。按照“依法建章、居民自治、民主管理”的模式,制定社区居民自治章程或居民公约、居民守则,建立社区依法治理工作运行机制,实现工作有规划,落实由措施,运行有成效。 2、实行居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在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做到居务公布。 3、营造良好的社区法制氛围。挖掘社区居民潜能,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组织居民学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履行义务。

对公司(集团)法务总监职能与定位思考

对公司(集团)法务总监职能与定位思考 公司(包括集团公司)专职全面负责法务工作的人员有不同的称谓,如法务总监、法务经理等,称法不同,体现职责和定位的不同。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为应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法务总监已被放在重要地位,其作用受到推崇,它影响着公司对未来变化的预判能力,也对公司高层的决策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学者专门做过研究,认为现代公司法务总监的职能和定位已发生下列变化:法务总监成为公司治理问题的主要建言者;法务总监从中层参谋人员提升为公司董事会主要成员;法务总监直接向CEO或董事长汇报工作并以其意见影响决策层的决策。 法务总监地位的变化并非偶然,当代公司丑闻及倒闭事件的层出不穷,是法务总监职责和定位变化的因素。 近者,如2010年11月间发生的“ 3Q大战”,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双方至少有一方对法律风险防范失控,对行为缺乏深思熟虑,或者法务总监(权且这样称呼)对事件应对不当或处置不当,一度引发消费者的不满。 远者,几年前,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一系列财务丑闻:安然、环球电讯、世界通信、施乐等公司被先后揭露存在财务舞弊,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公司遭投资者抛弃,宣布破产。 不难推断,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务总监的职责和定位如果仅局限于公司的法律风险管理,已不符合职业要求。 换一个角度说,法务总监的职能和定位变化实际反映了当代公司所面临的法律风险领域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为“大纵深、系统化、具体化”态势 大纵深:传统的法律风险领域向纵深发展,如法律(立法)的纵深发展、科技领域的纵深发展,也延展到了一些新兴的领域、空白地带,新兴的法律风险领域也由此产生,

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县委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任务要求,云间县司法局立足于促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布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整合司法行政法律服务资源,拓展司法行政法律服务平台,组织实施人民调解安民、法律援助惠民、法制宣传近民、法律服务便民等项目,努力满足全县人民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为推进“平安云间”、“法治云间”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法治保障。本课题试从近年来的实践基础上,就进一步加快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指出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明确要求决不允许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今年4月21日,习总书记在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中,特别强调指出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省

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发展法律服务业。”司法部和省司法厅相继出台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要求。 二、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基础性工作,延伸了基层司法行政的工作外延,对新常态下司法行政的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几年来,县局不断优化职能,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上进行有益尝试。 (一)积极打造辐射城市乡村的专业平台。去年,我局顺利完成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搬迁和功能提升、县公证处“临街落地”两个硬件项目。目前县级法律服务中心面积500多平米,窗口专业人员15人,法律援助、普法宣传、12348专线、人民调解、社矫安帮、法律服务等职能资源进一步得到整合,窗口功能和便民举措得到提升和落实,法律服务集聚效应有效发挥。全县现有律师事务所9家,公证处1家,基层法律服务所8家,职业律师68人、法律援助律师5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42人,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在县城实现临街落地,8家法律服务所遍布7个乡镇,乡镇和部门建立法律援助站22个,行政村(社区)援助点181个,“半小时援助圈”基本形成。县镇村三级法律顾问网络建设有序推进,县政府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配备全覆盖,武连等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法律服务

社区法律服务调研报告

社区法律服务调研报告【推荐】 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 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促进和社会的协调发 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XX年9月,中央文明办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科教、 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通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 法律服务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地位。随着社区建设的加快发 展,社区法律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社区法律服务的内容更加丰 富,社区法律服务的形式日益多样。新的形势下,为我们司法行 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提 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法律服务进社区“是司法行政机关执政为民、加强社 区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就是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发挥职能 作用,充分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者、基层法律工作者 和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服务资源,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 为服务对象,开展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开展” 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可以更好地发挥法律服务、法制宣传、 法律保障和法律参谋助手等职能作用,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以及维护社会稳

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社区呼唤法律服务,群众急需法律服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社区群众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居民群众涉法问题大幅增加,因此,社区群众渴望用法律武器解决纠纷矛盾的需求与日俱增。社区法律服务随着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发展而产生和壮大,这就急需要把专业的法律服务送进社区里来,送到群众的家中。面对群众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而优质的法律服务,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们司法行政机关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积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转变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紧紧抓住”一切为了人民“这个根本,深入社区,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利、高效、低廉的法律服务,切实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安定、团结、文明、和谐的美好社区环境。 (二)”法律服务进社区“,对于提高社区居民自治水平、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社区建设离不开法制,法制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法律服务是民主法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区居民法制观念,调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依法维护自身

法律进社区实施方案

“法律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保持普法宣传工作的连续性,顺利完成第四个五年普法规划,加强和稳步推进依法治理、依法治区的进程,根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辖区实际情况,制定法律进社区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十六大精神,为抓洋浦开发的大好机遇,在全区的居民群众中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依法治理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社会化法制管理水平,维护开发区社会稳定,促进开发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洋浦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和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同民族分裂势力作斗争的自觉性,坚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把依法治镇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使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保障和促进洋浦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法律进社区工作各项制度,做到工作有人抓,

有人管,认真做好工作信息收集、整理,加强档案的集中化管理。 2、学习内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江泽民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论述、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以及宪法和法律法规中与领导工作相关的知识。探索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相关的法治课题。并以《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法律常识》为基本教材。 四、开展面对面的法制宣传,做到领导重视,落实到位。 1、努力做到每个社区设立一个法制宣传专栏,每个季度上一堂法制课,每个社区配一套法律图书,建立一支法律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要建立健全社区法律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把广大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力量充分整合,使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更加生动活泼。 2、大力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协同教育管理有关部门,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工若干意见》,及时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有目的的组织青少年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发挥法制副校长的积极作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根据在校师生情况,采取法制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促使学生用法规和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结合“七进社区”,有机地将城镇各单位联合在一起,把社区、社会、学校紧密结合起来,做好了流失生的教育,减少和杜绝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提高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减少和

【7A文】建筑企业法务工作思考

建筑企业法务工作思考 20GG.8(下) systemAndS {I;I占轧金 建筑企业法务工作思考 林荣发 摘要建筑企业法律事务工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建筑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 项重要工作,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建筑企业在对内经营管理,对 外经济业务往来中,涉及法律的事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建筑企业内部设立专职的法务部门,甚至将法务部门列入 企业的决策层,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推行依法治企,化解经营风险的重要举措.建筑企业法务人员在参与企业的决策,经营, 管理,预防和处理各种法律纠纷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建筑企业法务工作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GG)08—104-02 近年来,建筑企业法律事务工作正在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 化有关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不断推出.特 别是国家建设部,国家司法部20GG年7月l1日转发’中国建筑 业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关于推进建筑业企业法务工作的指导 意见》一文,对于推动建筑企业法务工作起重要作用.截止20GG 年底福建省有建筑企业3884家,行业产值达2019亿元,带动了

100多万农民工进城就业,但建筑业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材料和人工费上涨困扰着建筑企业,引发了很多法律纠纷,各类诉讼案件很多,对于企业领导人精力牵扯很大.建筑企业法务部门如何为企业经营发展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如何构建规范的建筑企业法务工作运作体系?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下就建筑企业法务工作谈几点思考. 一 ,当前建筑企业法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建筑业企业的法务工作虽有发展但还不足许多建筑 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提高自我维权能力的重要性,法务工作意识淡薄,缺少应有的企业法务人员及工作机构,在重大经营管理决策中缺少必要的法务研究程序,往往把法务工作单纯理解为法律诉讼,一旦出现了法律纠纷,通常只能是临时聘请律师进行事后补救,致使企业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有的建筑企业虽设有法务部门却只能发挥”抄写员”,”档案馆”的作用,不但有悖设立法务部门的初衷,也严重浪费企业资源.在许多重大经营决策的初始阶段,法务部门很少介入,没有 起到在决策阶段从法律方面审查,把关,论证的预防作用,以致酿成一些本来不该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法务部门在很多建筑企业只是法律专业”灭火队”.到了诉讼阶段的法律纠纷,往往非常重大,非常复杂,法务部门前期没有介入,不了解情况,又没有足 够的时间甚至已经没有可能去搜集相关证据,更谈不上稳操胜券了,反过来使企业领导人对法务部门颇多微辞.这种使企业法务工作严重后置化的角色定位,严重阻碍了企业法务工作的发展完

卷宗规范

昆明市呈贡区法律援助中心 案件卷宗装订规范 为明确全区法律援助卷宗内容、装订顺序及装订要求,根据《云南省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一、法律援助案件材料,根据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等不同类别,一般按年度编号,采用一案一卷原则,一卷一号的原则立卷。 二、卷宗由封面、卷内文书材料、封底组成。其中: 1.封面、封底应采用区法律援助中心统一订制的卷皮; 2.卷内文书材料以白色A4打印纸或白底黑格A4纸作为标准用纸;不能或不宜采用A4纸张时,可以采用相当规格的纸张;书证、照片等不符合A4纸张规格的文书材料,可以用A4纸张粘贴后入卷。 3.对已提交法院、仲裁机构或有关部门的证据材料,承办人员应当将其副本和复印件入卷归档。对不能附件归档的实物证据,承办人员可将其照片及证物的名称、数量、规格、特征、保管处所、质量检查证明等记载入卷归档,分别保管。 三、卷内文字材料除铅印、复印的以外,使用耐久书写材料(碳素墨、兰黑墨水)书写或者打印,做到字体工整、清晰。 四、封面项目填写完整、准确,美观整洁。 五、卷内文书材料齐全,内容填写完整,装订顺序正确。其中: 1.卷宗目录中,一份材料编为一个序号,标题、页码填写完整、准确,页码应当填写起始页码至终结页码,相同的材料只装一份,不重复装。 2.卷内文书材料按卷宗目录次序排列,并逐页编排页码,写在文书材料每页的右上角;若文书材料背面有内容,页码写在背面的左上角。

卷内文书材料有页码重复或者缺页的,应当加以注明。 六、卷宗一律在左侧用线绳装订,做到三孔一线。装订时,应剔除卷内金属物,案卷材料以右页边和下页边为准,叠放整齐。 七、本规范自2015年1月份起实施,由昆明市呈贡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解释。 附件:1.《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卷宗目录》(当事人申请) 2.《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卷宗目录》(当事人申请) 3.《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卷宗目录》(检察院、公安 通知卷) 4.《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卷宗目录》(法院通知卷) 5.《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卷宗目录》(当事人申请)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规章制度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制度 一、公开公示制度 (一)公开公示的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水平,规办事程序,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结合本中心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公开公示的容 1.服务围: (1)现场解答法律咨询; (2)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法律援助事项承办人员; (3)指引申请及受理公证、人民调解等相关法律业务; (4)受理对法律服务工作的投诉和意见建议; (5)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 (6)协调指导本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等。 2.服务人员:包括服务人员、职务、照片等基本信息。 3.服务承诺: (1)即时服务: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拟办事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随到随办,当场办理。 (2)规服务: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依法提供规有序的服务,不得越权办理或乱作为,不得损害服务对象利益。

(3)高效服务:工作人员要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主动服务,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力争为服务对象多办实事。 (4)廉洁服务: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廉洁办公,不滥用职权牟取私利。 4.联系方式:包括具体地址,邮政编码,中心及监督,电子等。 5.服务流程:包括服务事项,服务对象,需要提供的资料,办事流程,办理人员,分管领导及办结时限等。 6.服务人员在岗情况:包括,职务,是否在岗,未在岗原因等。 (三)公开公示的方式 1.设立公示栏。 2.提供中心咨询,方便群众咨询。 3.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12348公众微信号等方式,向公众发布。 4.所有需要公示的容,都在网页上公开。 (四)公开公示的监管 通过公开公示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加强自身及公众的监督作用,从而达到提升服务质量的目的。 (五)公开公示的时间 公开公示的时间一般为7天。如有需长期进行公示的容,由相关负责人员收集整理好,长期进行公示。

律师进社区活动方案

律师进社区活动方案 【篇一:律师进社区实施方案】 关于组织开展“律师进社区”法律服务活动的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发挥律师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法律专业优势,提高社 区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全区全面推进村 居网格化管理的意见精神,我局经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律师进社区”法律服务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 进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律师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通过组织开 展“律师进社区”活动,社区居民宣传法律法规,提供优质高效的法 律服务,努力营造社区居民“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氛围,达到锻炼律师队伍、拓展律师业务、提高服务意识、增强律师社会 责任感的目的,使律师法律服务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从 而为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活动形式 以社区为平台,以律师事务所为主体,开展律师事务所与社区居委 会结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律师进社区”活动。社区居委会负责 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并根据辖区居民 的法律需求适时安排律师进社区服务内容;律师事务所负责指派律 师按时、定点、热情上门服务。 社区居委会设立律师进社区工作室;公布联系律师事务所及律师联 系方式,向辖区内居民发放便民联系卡。 三、活动内容 本着服务性、公益性、便民性的原则,各律师事务所以社区综治组 织为依托,会同社区综治组织一道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 效的法律服务。主要内容是: (一)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结对律师事务所到结对社区居委 会针对群众相关的民事、刑事法律问题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居民也 可通过发放的便民卡的信息主动找律师咨询。结对律师要引导居民 按正当途径依法有序实现诉求。

2021年法律事务工作思路

2021年法律事务工作思路 xx年年,法律事务工作要连续按照上级行的安排和市分行确定的经营目标和工作思路,以“围绕一个中心,落实四个到位,争取两个提升”为指导思想,以推进合规治理,防范、化解法律风险为主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全行业务经营有效进展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法律支持。 一、抓好“xx普法”工作,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提高依法合规治理水平xx年年,普法教育及培训工作以合规治理为主题,紧密结合本行经营治理实际,务实、有效的组织开展好“xx”普法,在整体上提高职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同时,积极推进合规治理工作,进而从整体上提高职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和业务操作水平,强化全面风险治理,提高我行风险防控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法律审查,防范风险,服务营销坚持法律审查的独立性,连续做好对信贷业务(合同)的审查,加大对非信贷类业务的审查力度,扩****律审查范畴,专门要加强对当前案件多发,治理薄弱的业务和环节的法律审查及指导。连续做好法律意见书的出具工作,并积极督促落实法律意见。加强对新业务、新产品的合规合法性论证,对新产品、新技术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保证业务创新活动的合法性。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参与谈判、合同文本起草、公布法律风险提示及法律审查等方式,为业务经营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法律服务。加强对支行法律审查的检查和指导工作。 三、加强业务合同治理,提高经营合规水平加强对合同文本实施工作的指导治理,进一步规范合同文本的使用,不断提升我行合同质量。按照强化贷后治理等要求,对合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同时要把合同效力的检查作为年度例行工作,持之以恒,力求尽快见到成效。 四、加强转授权治理,有效发挥转授权动态调整作用依照上级行转授权,连续做好年度转授权工作。加强转授权动态治理,紧密关注转授权执行情形,对显现重大风险隐患的支行或业务,要及时调减、暂停或收回相关权限,充分发挥转授权动态治理对业务经营和风险操纵的杠杆作用。做好转授权执行情形的检查。 五、改进诉讼治理,提高诉讼效益连续加强诉讼论证,提高诉讼效益,杜绝无效益诉讼。连续强化案件治理,全力推进未执结案件的执行,为清收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力求胜诉案件执行收回突破200元。改进诉讼治理,要对“中止风险之诉”发生条件及其与贷后治理中风险预警的衔接进行论证,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法,为完善贷后治理、做好预警反应、及时中止风险提供法律服务。加强诉讼费用治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律师聘用治理工作制度。抓好经济纠纷案件责任追究移送工作的落实。 六、做好自律监管工作,切实防范法律事务工作风险 按照法律事务工作自律监管的要求,认真履行自律监管职责,对各县(区)支行的法律事务工作做好检查,对各项职责范畴内的业务做好自查。 七、关注业务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金水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金水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金水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根据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司发〔2017〕9号)、河南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司文〔2017〕157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18〕57号)文件精神,按照司法部统筹公共法律资源,建设全国上下一体、互联互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工作要求,遵循“搭平台、整资源、强服务”的建设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工作安排部署,统筹推进我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促进我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跨行业、跨平台、跨地域整合互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新需求,更好地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原则与总体框架 (一)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实际需要,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提供法律服务”的平台建设功能定位,统筹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2018年10月底前建成区本级、街道和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标准化、精细化、便捷化、智慧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二)总体架构 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由区本级、街道、村(社区)三级构成。分别在区本级建设金水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街道办事处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

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总结

律师进社区工作总结 一、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扩大法律援助的影响力 法律援助是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是一项社会系统的工程。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对“法律援助进社区”工作高度重视、把全面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深化基层社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我街内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进社区的工作奠定了基础。首先,我街道各社区的律师纷纷到所服务的社区义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免费接受居民的法律咨询。各社区根据各自实际,开展了不同内容的法制讲座。xx年8月31日在迎新社区的院内,开展了一场法律援助的咨询活动,辽宁欣合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们第一次走进了居民的身边,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他们不怕累、不怕烦的为居民解答提出的各类问题。如:家庭矛盾纠纷、房屋拆迁、回迁问题、劳动合同争议纠纷案件等。辽宁欣合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承诺对迎新社区的居民诉讼费只收50%。在迎新社区法律咨询活动中,居民们说:“希望法律咨询经常的开展下去,让我们懂得更多的法律。”通过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的开展,使法律援助这项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更加密了与各法律援助部门的协调配合。 二、开展法律服务、增强法制观念 我街道通过展板、发放宣传资料(material)、各社区定时以黑板报的形式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法律方面的知识。努力营早良好的舆论氛围。社区设有“法律服务志愿者岗”定期与律师事务所联系,律师到现场为居民群众解答法律咨询的问题。 三、完善法律保障、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各社区形成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开展法律援助,积极维护青少年、妇女、老年 人及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纠纷调解室、及时调解居民的纠纷;成立一个帮教小组。落实帮教对象和帮教措施。 四、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促进依法治理 我街道严格按照《法律服务和法律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建立健全的组织制度、内部工作制度、民主监督制度,要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相结合起来,努力创出特点,抓出成效,我街道各社区都配有一至两名律师,各类相关法律服务宣传咨询开展的轰轰烈烈。我街道共举办法律咨询21场、解答各类法律咨询36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5件,法律进社区的律师、基层工作者、志愿者26人。 通过半年法律援助工作的展开,我街道开辟了司法工作的新领域、新舞台,形成了为民办实事具体窗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法律援助事业,为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篇二:法律进社区工作总结 泰祥社区2010年法律进社区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区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法律进社区的有关要求,以提高居民法律素质为重点,以加强社区法治化管理为核心,以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为根本,结合民主法治社区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学法用法,增强社区法律意识。 (1)社区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为了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我区先后组织培训社区干部多人,系统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及省、市、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文件精神。一方面使社区干部从法律、政策和理论上,提高了对新时期社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使社区干部了解了创建民主法治社区的工作方法,为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各社区坚持社区干部学法制度,坚持每季度集中学法一次,很好地提高了社区干部自身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 (2)加强社区居民学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 我区积极开展了社区居民学法用法活动。开办了覆盖全区的社区市民普法学校。我们充

法务个人工作总结

2011年法务个人工作总结 一、邂逅xx人生的际遇起伏总是难以说清,邂逅xx只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投了一份简历。那时的我刚从某国企离职不久,离开的原因是“世界好像天天在倾塌着,只能弯腰低头把梦越做越小了”,当我发现那里确实不是我想要的舞台,我只能选择离开从头再来,哪怕对那里的同事仍有很深的感情,甚至至今依然经常联系,调侃某某同事又有什么新八卦。那时的我在律所和公司法务之间徘徊,举棋不定,不知究竟该何去何从。那时的我,在努力寻找新的方向新的未来。说实话,xx法务的职位一开始便在一大堆岗位中为我所重视,因为它有我见过要求最细致的岗位说明。在收到面试通知后,我认真比对着岗位要求和自身能力的水平,分析着是否符合要求,预判究竟是否有机会能脱颖而出,同时也思考着这份工作是否有机会能使我向上提升,以决定是否有必要参加面试。毕竟那时并没到饥不择食的地步,我还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我清楚记得那天的场景。那天是下午面试,我刚结束了一个在市区的面试,匆匆赶回滨江。hr的面试相对简单,主要提问了毕业学校的情况、为什么从原单位离职以及对薪资福利等要求。怀揣着理想的孩子总是让命运眷顾,尽管面试开始前的中英文翻译做的很烂,尤其是中翻英完全找不到节奏和感觉,但hr还是让我顺利见到了法务办邱主管。在二楼会议室的面试,一开始我还有点紧张,这或许和我那天还没来得及吃午饭有关。但邱经理明显是富有经验的沟通者,让人感到他确实是在认真倾听,让人在对话中强烈感到他的真诚,

并且总能在话语间寻找他所需要的信息再一探究竟,这些都使我渐渐释放紧张的情绪,开始侃侃而谈。当然,并非粉饰自己,而是出于信任开始真诚地展现自己,希望能得到认同,获得指点。在后来的面试及现在的工作中,邱经理都经常提醒我们沟通的重要性,沟通不仅是消弭紧张瓦解对立的最好途径,而且是增进共识增强友谊的不二法门。当我听到xx有接近三千名员工却只有四个法务人员编制时,我还是不淡定地表示了惊异。“初面”相对来说比较简短,但或许是应聘的人足够多,所以初面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了任何消息。只是对我而言,即使那时便再未继续,这次面试依然给我很多的收获,这种收获不妨可以看作是法律人前辈对后辈的提携和指引。每次来xx面试总是匆匆忙忙,那时候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参加形形色色的面试,白天只有中午赶公交的时候才能短暂小憩。“复面”尽管姗姗来迟,但也算如约而至,只是那天hr是在18:12打电话给我的,让我吓了一跳,心想不会这时候还没到下班时间吧。复面聊的就深入很多了,依然是邱经理对我进行面试。这次从我未来的职业规划入手,谈了许多工作中可能遇到问题的细节。那天面试我印象最深的是,邱经理跟我说xx法务办的风险指数最低是零最高也是零,我深深感到这不仅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自豪。等待总是让人焦虑,又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音信。现在看来或许是因为通过复面的人还有不少,于是有了第三次面试,这使我不禁自我调侃说我不是找工作,而像是参加海选了。这次是傅老师和邱经理先后面试了我。hr向我介绍傅老师的时候,我心里很奇怪,为什么企业中还有叫老师的呢,而且是cfo这样的高管。在以后的日

2017年德州市法律援助案件卷宗整理细则 (1)

法律援助案件卷宗整理细则 一、民事诉讼法律援助案件 ( 1 ) 卷内目录。(卷内目录范围及顺序详情见附表一;卷内目录样式见附表二) ( 2 ) 法律援助申请表内容请认真填写并打印。 注意:号码应和指派号码一致。如: ( 3 ) 收取法律援助案件申请材料清单内容请认真填写并打印,样本如下图: ( 4 ) 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及申请代理人有代理权的证明;

( 5 ) 申请人经济状况证明或申请人经济状况证明表; ( 6 )法律援助申请审批表内容请认真填写并打印; ( 7 ) 给于法律援助决定书;(由援助中心出手续) ( 8 ) 法律援助机构指派通知书;(由援助中心出手续) ( 9 ) 法律援助公函;((由援助中心出手续) ( 1 0) 委托代理协议;(由律师和受援人签订) ( 1 1) 授权委托书;(由律师和受援人签订) ( 12 ) 证据目录及证据材料;(调查取证并在合理时间内提交) ( 1 3) 权利义务及风险告知书;(1、告知受援人权利义务;2、告知受援人可以申请司法救助;3、告知可能存在的诉讼风险。具体内容请在会见笔录中体现。) ( 14 ) 承办人承诺书; ( 15 ) 谈话笔录;(1、笔录制作:载明询问时间、地点、询问人、被询问人、案由、案件阶段和记录人等基本情况;被询问人签名或按指印、日期。2、笔录内容:确认法律援助事实、向受援人表明律师身份;询问了解基本案情,与当事人充分沟通) ( 16 ) 阅卷材料(附阅卷笔录:卷宗材料摘录或复制案情重要信息,

有重大、疑难案情集体讨论); ( 17 ) 民事起诉状(上诉状、答辩书、再审申请书、申诉书); ( 1 8) 诉讼保全申请书、证据保全申请书、先予执行申请书和法院裁定书; ( 19 ) 开庭通知书; ( 20 ) 代理词(1、内容完整,语句通畅且符合格式要求;2、观点明确,依据详实,论证充分,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合理的代理意见); (21)庭审笔录(1、按时出庭,全程参与庭审,思路清晰、反应灵 敏、态度不卑不亢;2、载明时间、地点、日期及主要内容); (22)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 (23)结案报告表(填表时间应是判决书下达30日内,其他内容请 认真填写并打印,第二页应加盖单位公章); (24)案件质量全程跟踪表(由律师打印内容); (25)回访记录表(由援助中心人员回访并填写); (26)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反馈卡。 二、行政、仲裁法律援助案件 行政、仲裁法律援助案件参照民事诉讼法律援助案件。 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 ( 1 ) 卷内目录。(卷内目录范围及顺序详情见附件1;卷内目录样式见附件2) (2)通知辩护公函(公安机关通知辩护公函/人民检察院通知辩护公函/人民法院通知辩护公函);

关于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实体平台建设的方案

附件1 顺德区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实体平台建设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施方案》(佛办发〔2014〕10号)和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14-2020年)》(粤司〔2014〕159号),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实体平台,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总体部署,有效满足基层群众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举措。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是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有效整合,为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的载体。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的建设,对进一步完善我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二、建设目标

通过整合现有的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法律服务资源,搭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服务便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三大平台。 三、建设原则 (一)把握标准,规范建设。根据省、市要求,我区相应制定了《顺德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标准》,对平台设置、平台外观及内部标识、窗口和基本设施、人员组成、服务项目、方式、内容、服务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工作台帐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基本标准,各镇(街道)要把握标准规范建设;条件较好的,可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条件暂时不成熟的,可以利用好现有资源,夯实基础,再逐步规范提升。 (二)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重点抓好镇(街道)、村(社区)实体平台建设,要做好实体平台选址、人员配置、服务项目进驻、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强化平台内部运行机制建设,在注重平台硬件建设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抓好服务流程、服务行为、服务质量、工作台帐、监督考核等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平台的运作管理水平。 (三)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要结合实际,坚持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优化服务功能和内容,对建设规模、服务广度、服务深度等不提硬性要求,不

法律服务进社区的思考

法律服务进社区的思考 摘要:法律服务进社区,是社区法治化的初步实践和必然途径。本文从法律服务进社区的必要性论证出发,介绍了社区法律服务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当前社区法律服务存在的一些缺陷,并结合实际就如何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提出了建议。 主题词:法律服务社区 一、法律服务进社区的必要性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的着陆点,社区稳定直接关系到城市基层政权的巩固,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稳定的关键。随着城市改革的步伐加快,社区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社区发展作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社区民主法制建设也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01年9月,中央文明办、司法部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通知》,明确了法律服务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地位。 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就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对社区成员进行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为社区成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依法调处社区民事纠纷,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帮助社区成员开展诉讼代理等。法律服务进社区的必要性在于:

(一)社区法治化的客观要求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国家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一般是通过隶属关系管理,国家对居民的管理,一般是通过单位实现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许多企事业单位成为“无主管”,单位和居民的社会需求和生活需求主要通过社区得以满足。社区与单位和居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处理好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需要法律来明确,依法规范各方面的社会行为,“法律服务进社区”顺应了这一客观要求。 (二)维护社区稳定,需要法律服务进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也是社区法治的主体,居民稳定社区就稳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法律需求的不断增强,居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遇到更多的社会、经济、法律等问题,社区成为纠纷矛盾相对集中的敏感地。例如在社区内占用公共绿地的纠纷、建筑物影响居民采光通风的纠纷、物业管理与业主的纠纷、遗产继承和赡养纠纷,等等,这些纠纷与过去相比,具有复杂性、难调性、易激化性等特点,仅仅依靠说服教育、行政手段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法律手段,化解矛盾,促进稳定。 (三)实现社区有序管理,需要法律服务进社区。随着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社区作为辖区基层管理的载体,管理任务越来越重,首先是社区成员自治事务管理,如治安、环境、物业、人口、生活等等,还担负着一定的行政工作的管理,如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等。各种社会问题使社区管理职能加大,要想管理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