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一、自然资源

1、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2、基本属性:

①稀缺性即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②整体性实际上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③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

④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⑤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演;。

⑥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3、分类:

(1)、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

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2)、根据用途

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

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

二、矿产资源

1、概念: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赋存于地表和地壳中,采用现代生产技术,能够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矿物资源。

2、成因分类:从成因角度,矿产资源分为外生(外动力地质作用)、内生(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变质矿产(变质作用)。

3、数量(可得性)的度量:

①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②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③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时不经济的;

④远景资源:是目前今年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⑤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力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三、稀缺性

1、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

绝对稀缺:当全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称为绝对稀缺。

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有满足总需求时,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称为相对稀缺。

2、如何理解自然资源稀缺性?

目前自然资源稀缺都是相对稀缺而非绝对稀缺。相对稀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不适当的管理、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社会结构的不适应、科学技术的欠

缺。

四、自然资源与土地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大,类型多,人均资源量少;

2)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南北差异

3)资源禀赋欠佳;

4)资源潜力可观;

2、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1)、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少,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2)、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综合利用;

3)、山地多,平地少,难以利用和质量低劣的土地比重较大;

4)、农业用地比重偏小、牧业用地面积较大;

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大。

五、可持续发展利用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包含的内容: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

2可持续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3需求性原则:人类需求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所确定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

4共同性原则:如果每个人都能真诚地按“共同性原则”办事,那么人类内部及人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互惠共生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矿产资源可持续可发利用的策略

①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做到有序开发;

②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③提高矿业集约化经营水平;

④加强矿产资源勘察工作;

⑤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

⑥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最佳资源效益;

⑦建立国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⑧加强矿区环境保护;

⑨实行沿海内地兼顾,逐步加强西部的方针。

4、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①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首先是农业干旱缺水,其次是城市缺水;

②江河湖泊水体污染呈恶化趋势;

③管理混乱、用水浪费;

④控水工程不足,旱涝灾害频发;

⑤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⑥湖泊面积减少,影响水资源综合利用。

5、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更新水资源观念,建立节水型社会

2)合理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3)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管理手段及能力

4)保护水源,防止污染与节约用水

5)有计划地进行跨流域调水,改善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

6)搞好重点工程除险加固,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7)加强水面保护与开发,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六、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

1、生态占用的概念

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所占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其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即生态因子组成,生态因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大类。前者包括气候、地质、地形、土壤、水等因子,后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尤其是人类的活动。

3、生态生产性地域的分类

①化石燃料土地(开采与排放所占用的生态空间);

②可耕地(提供粮食、油料、纤维等土地);

③林地(提供木材和其它林产品,还有生态服务功能);

④草地(用单位面积承载牛羊数及奶类产品);

⑤建筑用地(人类生存必需的场所);

⑥水域(水产品单位面积产量)。

4、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包括:

①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

②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

③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

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2)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包括:

①人在不同资源类型中的调控作用;

②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

5、矿产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①对地形的影响: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表塌陷等

固体废弃物占压土地;

②对水文的影响:地面变形导致地表水体重新分布,对地表水体的污染;

抽取地下水形成水位下降漏斗区,地下水污染;

③对土壤的影响:产生土壤侵蚀,造成土壤酸化、土壤污染等;

④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使生物群落发生次生异发演替,直接作用于生物,污染导致死亡、病变等;

⑤对人体的影响:直接危害:尾矿溃库、瓦斯爆炸、突水等

间接危害:噪声、三废、粉尘等

6)对社会的危害:破坏景观,城市的兴起、繁荣、衰落

七、自然资源经济学原理

1、自然资源价值评价方法

1)传统市场法(生产函数法、人力资本法、重置成本法);

2)替代市场法(旅行费用法、规避行为或防护费用法);

3)意愿评估法。

2、自然资源的配置主题

①效率技术效率、选择效率、配置效率;

②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③可持续性。

3、自然资源价值包含哪些方面

从资源的价值功能分类:①经济价值(被人类利用的或消耗性利用)②社会价值(天然方式存在或生态领域价值)③生态价值(承接、吸收废物)从资源价值货币计量方法分类:①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特性)②选择价值③环境价值

4、自然资源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①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②对自然资源的需求。③其它用途的竞争。④科学技术的发展。⑤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⑥交通条件的改善。⑦政府政策与公众舆论。

5、自然资源无价论的根源和危害

根源:①劳动价值论绝对化(价值取决于物品中所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②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价格中没有包括资源本身的价值);③历史因素;④“公共财产”问题。

危害:①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与浪费;②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③国家缺少了一项重要收入;④导致自然资源财富枯竭⑤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

6、自然资源地质评价和经济评价的概念

①地质评价:应用地质技术的方法,从矿藏本身的形成、分布规律与工业技术的要求出发,研究与矿产资源远景与开发有关的各种自然、技术、经济要素,以便确定勘探方向和判断其工业价值,提出开发利用决策的依据,是整个评价的基础。

②经济评价:在地质评价的基础上,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供需平衡、当前技术水平与矿藏开发利用的影响,论证其工业意义与开发利用的经济效果,用定量的指标来论证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效果。

八、自然资源保护

1、自然资源保护的含义

①生态伦理层次(人与其它物种乃至其它自然要素是平等的)②可持续发展层次(给子孙后带留下同等的利用机会和条件)③经济含义层次(长期效用最大化)。

2、自然资源保护的障碍

①自然障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要);②经济障碍(缺乏了解和预见性、普通

经营者缺乏资本、经济不稳定);③制度障碍;④技术障碍

3、影响自然资源保护的因素

①保护方案的成本、预期效益、效益的取得所花费时间、及当前评价中所采用的贴现率等②经营者计划期的长短③投资和抽回投资的需要④选择保护措施的能力和余地⑤资源替代的影响。

九、补充专题

1、新能源

1).概念: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

2).分类: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穿透生物质能。

2、国际河流

Ⅰ、概念:国际河流通常指分隔或流经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即不是完全处于一国境内的河流。有时特指已建立国际化制度的河流,这类河流流经数个国家并可通航至公海,平时对一切国家商船开放。

3、海洋国土的组成:是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形象统称。管辖海域包括领海以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

4、海洋资源的分类

按其属性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资源;

按其有无生命分为: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非生物资源;

按其能否再生分为:海洋可再生资源和海洋不可再生资源。

1.西部的特点

1、地理概况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面积约685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71%,总人口约3.6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多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西部地区与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km,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有大陆海洋线1595km,约占全国总海岸线的10%。

2、资源丰富

3、生态环境脆弱

4、经济不发达

5、基础设施薄弱

6、教育不发达,人才奇缺

7、西部负担重:

●老祖宗的负担(文物古迹)

●老少边穷多(老红军)

●老工业基地(设备老化、人员多)

●生态恶劣(从战争到现在)

2、目的

为了西部还是为了东部,或者二者兼顾?

东部说:开发与治理西部的目的是为了东部,将西部建设为东部经济发展的后方;

西部说:为了发展西部,缩小东西部差距;

中央说:为了中国的总体利益,既不是单纯为了东部,也不是单纯为了西部;

(二)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西部大开发?

一是从市场经济发展看:这是市场经济普遍规律

市场经济是分化经济:分化(起步期)→缩小距离(有发展后),如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

二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看:

?当前:

◎扩大内需的需要

◎寻找新的空间保持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发展

◎提高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当前是东部效率高、西部效率低,影响总体发展)

?长远:

◎实现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步骤

◎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综合国力反映的是平均水平)

三是从政治方面看:

?社会主义原则:共富论

?地区之间的差距,还导致诸侯经济

?民族问题解决需要

?边境问题:边境线长

?国际地位问题

四是国家安全方面看:

西部地理位置特殊、资源丰富、少数民族聚居区

五是观念与理论方面

西部大开发的具体措施

第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第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第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

第五,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1)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西部大开发的直接成就

——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开始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生态环境建设收到明显效果(吴起县)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以农村为例: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开始转变)

(2)西部大开发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到位

——未做出《决定》

——对协调发展认识不到位:中国的安全;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民主;中国的经济增长点。总之,中国的经济、政治、民主、民族、国防一系列问题都要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来解决。

初二地理上册中国自然资源复习试题(含答案)

初二地理上册中国自然资源复习试题(含答案) 习题精选――“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选择题 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 B.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C.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自然资源只要利用合理,就可以不断再生 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气候资源 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铁矿石 B.石油 C.森林 D.铜矿 4.我们学习用的书本和纸张,原料来自() A.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 5.关于我国是世 界资源大国的各种叙述,正确的有() A.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B.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 C.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D.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二位 6.关于我国人均资源的说法,对的有() A.矿产资源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2/5 B.耕地和土地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l/3 C.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l/2 D.森林资源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l/7 7.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办法是() A.大力减少我国目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B.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 C.使再生资源不断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 D.大力进口我国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非选择题 1.从这幅漫画中你能得到什么 启示? 2.看下面这段资料,回答下面问题:小小贺卡与森林资源、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一张贺卡从砍伐树木、印制纸张、精美加工、集中邮寄至废弃扔掉,其中资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和人力物力的浪费都十分惊人。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对北京地区的机关、学校、企业、商社及邮电等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仅北京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期间的贺卡邮寄量就达3000多万张。以每17棵树制造1吨纸张计算,每寄4000张卡就相当于砍掉一棵树,仅北京市去年就相当于砍伐十年树木一万多棵。大量的贺卡吞噬着宝贵的森林资源,大量的造纸黑液、废水污染着河流湖泊,淮河污染了,巢湖污染了,海河、辽河……都在污染着!贺卡吞噬着资源,造纸污染着资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①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生成、演化和分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保护的学科。 ②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包括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考察成果及进行野外考察,其目的是摸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域组合类型。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目的性很强,既是基础研究,又是应用科学,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③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是指在技术经济基础上,对自然资源从整体上、宏观上论证起开发合理性。 2、问答题 1、试述自然资源学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形成的特点 ①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时期:积累了一些积累了极为原始的经验,谈不上总结记载 ②自然资源研究的萌芽时期:以记载描述为特色谈不上系统性、科学性 [ ③有关学科的单项自然资源研究时期:多门学科分别独立地开展了本领域内的自然资源研究 ④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并得以迅速发展 2、自然资源的研究内容 ①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综合评价 ②编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计划 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④积极开辟新资源 3、自然学的特点 ; ①综合性②区域性③交叉性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问答题 1、试论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必须是形成和存在与自然界中的自然物质或自然过程及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属性;自然资源必须为人类所利用具有社会属性。故下定义为: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试论自然资源的特点 ` 形成与分布的不均性: 1、关系的整体性: 2、演化与存在的变动性和稳定性: 3、空间结构的层次性: 数量的有限性: 1、使用价值的多用性 2、认识的可变性与虚化性 3、管理保护上的国际性 | 3、试论自然资源按循环周期长短的分类问题 按照自然资源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循环周期的长短可将自然资源分为两类:1、一类是循环周期漫长的不可再生资源亦称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各种岩石矿产资源;2、一类是循环周期较短的可再生资源,亦称可更新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及气候资源。 4、试论自然资源按构成要素的分类问题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①矿产资源:是指地壳中在地质成矿作用下所形成,可供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岩石和矿物。

《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自然资源得性质 一、名词解释 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得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就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得需求、价格与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得矿产资源得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得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得采掘技术与生产技术开采就是不经济得。 4、远景资源:就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与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得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得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得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得地区可能会发现得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就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与理论资源得总与。 7、最大资源潜力:就是指在其她条件都很理想得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得最大理论潜力。8GB6H。 8、持续能力:就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得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得能力。 9、承载能力:就是指一定范围内得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得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得能力。 二、简答题 1、自然资源得概念及其含义 参考答案: (1)自然资源就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得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得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就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得自然界中得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得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得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得各种服务功能。)IwgbU。 (2)自然资源得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自然资源就是自然过程所产生得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 自然资源不就是由自然而就是由人来界定得(自然资源就是有人来界定得);HY7JD。

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C ) A水能 B耕地 C天然气 D太阳能 2.加重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 B) A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B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减少 C 我国自然资源贫乏 D 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和浪费 3.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下面的做法哪些是可取并且是你能做到的(D ) ①实行垃圾分类回收②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③少吃少喝,以节约资源④直接参与生产建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4.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B) A 内蒙古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 横断山脉 5.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构成,比例最小的是(B ) A 草地 B 耕地 C 林地 D 建设用地 6.我国非季风区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D) A 耕地 B 林地 C 沼泽 D 草地 读“小草的哀求”完成7、8题。 7.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 A 土地荒漠化 B 全球变暖 C 臭氧层破坏 D 酸雨污染 8.漫画反应的问题主要发生于我国的(B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南沿海地区 D 东北和西南地区 9.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 ) A 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小 B 空间分布情况是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C 在季节分配上是春夏多,秋冬少 D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10.我们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C ) A 冰川 B 深层地下水 C 河流和湖泊水 D 结晶水 11.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有( A) A 修建水库 B 跨流域调水 C 海水淡化 D 开发地下水、冰川 12.下面关于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B 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C 大大减少生产和生活用水量

自然资源学考试要点

名词解释 1、人口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物理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数量过剩。 2、自然资源:是人类能过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3、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条件储量:已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远景资源:是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在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的地区发现它们。理论资源:是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发现的矿藏。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统称最终可采资源。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持续能力: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吸收能力:即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智能圈:指超越生物圈的生灵圈。净第一性生产力: 是绿色植物呼吸后所剩下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或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即是总第 一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所剩下的能量或有机物质。自然资源的天然价值: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人工价值:自然资源附加上人类劳动之后所具有的价值。稀缺价值: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使其具有的价值。 4、报酬递减规律:凡将某一变动生产要素连续投入附加到另一有限的固定要素上时,逐渐会达到一点,再次点后的每一单位投入的附加产出(或边际产出)将减少并且最终成为一个负数。这个原理就称为报酬递减律。 5、均等边际原则:指的是,当我们利用有限资源时,应将它适当的分配给各种途径,使其在每一种途径中所获得的边际报酬大致相等,这样才能使各种用途的总报酬最高。 自然资源保护: 6、可持续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包含以下几个重要含义:理想的人类生存条件、持久的生态系统状况和公平性。 简答题 1、全球面临的五大资源、环境问题是什么?(1)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增暖(2)臭氧层损(3)土地退化(4)淡水资源短缺(5)森林锐减,物种灭绝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自然资源总量大,类型齐全(2)人均资源量少(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4)资源质量不一 3、我国面临的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粮食安全(2)矿产资源短缺的危机(3)生物多样性 减少(4)资源承载力(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 4、比较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两种观点。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的论争大致可分为两派,即悲观派和 乐观派。悲观派认为,如果目前的资源消耗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乐观派认为目前,目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5、影响自然资源供给的因素有哪些?(1)对自然资源的需求(2)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量(3)

(精校版)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

(完整word版)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金、铂等极少数金属以 形式存在;绝大多数金属以 形式存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都显 化合价。 2。金属的冶炼 金属冶炼是工业上将金属从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生产过程.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总的说来,金属的性质越稳定,越容易将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金属冶炼的方法主要有: ⑴热分解法:对于 金属,可以直接用 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例如: HgO Ag 2O ⑵热还原法: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 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 、 、 、 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例如: Fe 2O 3 + CO WO 3 + H 2 ZnO + C MgO + C ⑶电解法: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活泼金属,例如: 2NaCl (熔融) 2Na+Cl 2↑ MgCl 2(熔融) 2Al 2O 3(熔融) ⑷其他方法:湿法炼铜:CuO+H 2SO 4=CuSO 4+H 2O ; CuSO 4+Fe=Cu+FeSO 4 火法炼铜: 2Cu 2S+3O 2=2Cu 2O+2SO 2 ; Cu 2S+2Cu 2O=6Cu+SO 2 【练习1】冶炼金属一般有下列四种方法:①焦炭法,②水煤气(或H 2或CO)法,③活泼金属置换法,④电解法,四种方法在工业上均有应用。古代有(Ⅰ)火烧孔雀石〔Cu 2(OH )2CO 3〕法炼铜,(Ⅱ)湿法炼铜,现代有(Ⅲ)铝热法炼铬,(Ⅳ)从光卤石(KCl ?MgCl 2?6H 2O )中炼镁。对它们的冶炼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Ⅰ)用① B.(Ⅱ)用② C .(Ⅲ)用③ D .(Ⅳ)用④ 知能检测: 1。我国古代的湿法冶金术是世界闻名的。我国在世界上最先应用湿法冶金术冶炼的金属是 A 。Fe B.Cu C 。Ag D 。Hg 2.在冶金工业上,均不能用化学还原剂制得的一组金属是( ) A.Na Mg Al B.Na K Zn Fe C 。Zn Fe Cu Ag D.Mg Al Zn Fe 3。下列冶炼方法中,可将化合物中的金属元素还原为金属单质的是( ) A 。加热Al 2O 3 B.加热CaCO 3 C.电解熔融NaCl D.氯化钠与铝粉高温共热 4.铝能用于冶炼难熔的金属(如:钒、铬、锰等),这是因为铝具有什么性质 ( ) A.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B.导电性 C.熔点低 D 。还原性,在冶炼反应中放出大量热 5.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 ) 2 Na+Cl 2↑ B 。MgO+H 2 高温 Mg+H 2O A.2NaCl(熔融) 3Fe+4CO 2 D.2HgO 高温 2Hg+O 2↑ C 。Fe 3O 4+4CO 6.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⑴为了使MgSO 4转化为Mg(OH )2,试剂①可以选用 ,要使MgSO 4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①的量应 ; 电解 冰晶石 电解 高温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重点_张建松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张建松 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 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 为是人口过剩。 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 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 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 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类的需要。 3.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 4. 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 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 6. 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人 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 A. 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 B. 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 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 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2. 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 是自然现实。 资源分类的关键:在于划分个体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中国的自然资源练习题

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煤 B.铁 C.石油 D.土地2.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森林 B.铁矿石 C.煤炭 D.石油3.符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 B.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地区 C.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4.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正确的是() A.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的南方地区 B.耕地主要颁布在气候湿润的西部季风区 C.林地主要颁布在低缓的丘陵地区 D.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5.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办法是() A.节约用水 B.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 D.跨流域调水 6.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

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①污水处理,达标排放②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③推广节水器具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增加地下水开采量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A.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 7.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较快。下列对发展海洋产业不利的是() A.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 B.大陆架面积广,海洋资源丰富 C.地处西北太平洋中枢,交通便利 D.与周边国家争议海域较多 8.关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大渔场中北部湾渔场最大 B.我国南方最著名的盐场是长芦盐场 C.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65%来自陆地

D.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二、综合题 9.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问题。 矿产资源 (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资源的状况 是:。 (2)你认为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得到缓解和解决。 (3)请你为建设“美丽中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写出一句宣传语:。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其中水旱灾害最为严重。20180年1月至5月,长江沿江地带部分省区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近期的强降雨导致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短时间内由抗旱转为防洪,水利工程在抗旱防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绪论:自然资源学发展概述 自然资源学: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现代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五大趋势:全球化、战略化、管理化、定量化、现代化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自然资源概念的基本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任何自然物之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 3、人的需要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4、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承载能力的进一步划分:生存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限承载能力。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稀缺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的。 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5、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

206期末复习—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原理2016年初期末复习 P24自然资源的概念 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 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 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扩大 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P30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

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3)条件储量:也是指已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 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这种储量不是静止不变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未查明的藏量, 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 勘探或极少勘探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估计理论资源的方法是根据已勘探地区过去的发展模式外推。 6)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总和 的统称。 P33影响探明储量的因素 1)利润要求和勘探政策 2)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靠性。 3)需求水平4)开采成本 5)资源产品价格 6)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 (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区别见P34) 注1: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是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界限---经济可行性界限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技术革新、价格与需求刺激、经济和政策环境影响。 注2: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的共同特点是“已查明”,但查明的确定程度不定,即使是已经密集勘探,对范围、质量、地质特征均已确定的储量估计仍有近20%的误差。

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题[1]

自然资源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水能 B耕地 C天然气 D太阳能 2.加重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 A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B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减少 C 我国自然资源贫乏 D 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和浪费 3.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下面的做法哪些是可取并且是你能做到的() ①实行垃圾分类回收②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③少吃少喝,以节约资源④直接参与生产建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4.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A 内蒙古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 横断山脉 5.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构成,比例最小的是() A 草地 B 耕地 C 林地 D 建设用地 6.我国非季风区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A 耕地 B 林地 C 沼泽 D 草地 读“小草的哀求”完成7、8题。 7.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 土地荒漠化 B 全球变暖 C 臭氧层破坏 D 酸雨污染 8.漫画反应的问题主要发生于我国的()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南沿海地区 D 东北和西南地区 9.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 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小 B 空间分布情况是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C 在季节分配上是春夏多,秋冬少

D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10.我们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 冰川 B 深层地下水 C 河流和湖泊水 D 结晶水 11.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有() A 修建水库 B 跨流域调水 C 海水淡化 D 开发地下水、冰川 12.下面关于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B 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C 大大减少生产和生活用水量 D 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13.21世纪是“水的世纪”,人人都应节约用水,下列不属家庭节水的是 A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B推广节水器具 C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D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14.北京的李小华高兴地对同学说:“我们就要喝到长江水了。”他说的“长江水”来自下列的哪项工程() A 引黄济青 B 南水北调 C 兴修水库 D 引滦入津 15.“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下列不属此理念的是 A比赛场馆周围部分路灯、大部分庭院灯和草坪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B2008年以前,北京市对主要古迹旅游景点进行修缮 C主要印刷品使用再生纸 D奥林匹克公园内采用零排放车辆和超低排放车辆 二、综合题 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5分) 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我国人均量占世

自然资源学 第四章 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 讲义

第四章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资源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资源评价的概念 1.资源评价:是根据资源类别、属性、形成原理和形成条件以及时空分布规律,从科学角度对其存在、数量、质量和可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述和估价。 2.自然资源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国家或地域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定和估价。 二、资源评价的分类 (一)资源评价分类方法 1.根据评价对象,自然资源评价可以区分为单项自然资源评价和自然资源综合评价。 2.根据评价侧重,自然资源又可以区分为以自然属性评价为主的自然资源质量评价和以经济属性评价为主的自然资源经济评价。 3.根据评价的特定目的,可分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自然资源保护改造评价等。 (二)资源评价分类实例 1.土地资源评价分类:潜力评价、适宜性评价、经济评价 1)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或称土地利用能力)评价,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方面的潜在生产能力。它主要是依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及其对某种持久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或限制程度,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力所进行的土地质量等级之评定与划分,故它又被称为土地潜力分级。 由于土地潜在生产能力与光、温、水、土及其他自然因素有关,尤其是气候与土壤两者乃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养

分循环的主要环境因子,所以是气候与土壤两者乃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养分循环的主要环境因子,所以有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以及将气候、土壤两者结合的潜力评价等三种。 2)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则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有不同的层次,高层类型如农业、林业、牧业、工业、交通、国防、城市、旅游等用地,底层类型如小麦、杉木、茶叶、果园、居住与机场等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土地对一定用途适宜与否以及适宜程度高低。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类中是否用量化的标准可将土地适宜性分为两类。 ①定性土地适宜性分类。 ②定量土地适宜性分类。 3)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即对土地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并由此来决定土地的适宜程度性类型及其适宜程度。其实质在于表现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下,不同质量土地的生产耗费量与提供产品量的对比关系,或在相同投入量下取得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这种评价强调土地的经济属性,从土地利用的经济学方面来评价土地的质量。常用的土地经济评价方法有毛利分析与现金流量贴现分析等方法。 它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差别是,既考虑土地的自然属性之差异,更着重研究在等量劳动耗费条件下,土地的产出效果。 第二节国土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内容 一、评价目的 1、国土资源评价:针对特定的国土区域,根据资源类别,属性、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 2.人均资源量少 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 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 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 二、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 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 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 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 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 一、争论双方代表——悲观派与乐观派 1、悲观派 (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 (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 (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 2、乐观派 (1)代表:丰饶论者 (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 (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 ?一、美国 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 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 ?二、日本 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 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 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 ?三、马来西亚 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 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 ?四、沙特阿拉伯 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 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 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 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自然资源学期末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1、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代表人物、代表作、观点…)p12 悲观派(马尔萨斯主义者):代表人物:罗马俱乐部 代表作:《增长的极限》 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加拥挤, 污染会变得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由 于富者愈富,贫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 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 乐观派(丰饶论者):代表人物:西蒙 代表作:《没有极限的增长》 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 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加富有的世界;在这个 世界中,大部分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 更多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ppt a)自然资源总量大,类型齐全 b)人均资源量少 c)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 d)资源质量不一 3、我国面临哪些自然资源稀缺方面的挑战ppt(粮食安全、矿产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减 少、资源承载力、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 1)粮食生产有四个特点: i.一是粮食单产稳定略增,2005年我国粮食单产为309.4公斤/亩,比上年 提高1.4公斤/亩,提高0.5%,粮食单产水平再创历史新高; ii.二是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200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5.6亿亩,比上年扩大4002万亩,增长2.6%,因面积扩大增产粮食247亿斤,对粮食增产总量的 贡献率为85%; iii.三是粮食增产主要增在主产区,从粮食增产区域看,13个粮食主产区增产幅度较大,占全国增加量的91%。 iv.四是夏粮、秋粮增产,早稻减产。

2)矿产资源危机 i.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居世界第 80位 ii.由于矿产资源紧缺,导致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原材料 供给紧张,许多工厂开不足,使四分之一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 损失的潜在工业产值4000亿元 iii.我国生产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印度的2.3倍,韩国的2.1 倍,日本的5倍,法国的4.74倍;每生产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 钢材是韩国的3.4倍,日本的2.32倍,法国的3.71倍,美国的 2.5倍。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耗率高,加剧了矿产资源的危机。 3)生物多样性减少 i.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受破坏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 化、水域缩小和恶化、白然灾害加剧等,这里主要陈述我国物种和遗传多样 性所受的威胁。 ii.据近年来的初步统计,大约有398种脊椎动物颜危,占我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有1009种高等植物濒危,占全国高等植物种数的34%。 4)资源承载力 据研究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生产力的合理承载量为11.5亿人,若按温饱型计算最 多承载15~16亿人,如能严格控制人口规模,2030年将达到资源承载极限。 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 i.水土流失面积由50年代初的116万hm2增加到现在的153万hm2 ,每年流 失表土50亿t左右,带走氯、磷、钾约4000多万t,相当于我国比肥的全 年总产量。森林面积减少,目前覆盖率仅13.92%,草原退化面积达7.7亿 亩。沙漠化土地不断扩展,平均每年达1500km2。环境污染已从城市向农村 蔓延。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的耕地近3亿亩。估计2l世纪初的情况将更加 严重,70%的淡水资源将因污染而不能直接利用。 ii.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污染时,美国的人均GNP已达11000美元,日本亦超过了4000美元,而我国目前人均GNP仅1000多美元。 4、自然资源内涵(以书本或UNEP定义为准) UNEP:所谓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

自然资源学课本提纲

自然资源学课本提纲 第一讲绪论:自然资源学范式 ●第一节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P2 ?一、自然资源学的前科学时期P2 ◆史前时期的人与资源(狩猎社会和原始农业社会) ◆自然资源的零星记载(农业社会) ◆自然资源学的萌芽(工业社会) ?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与前沿P4 ◆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 ◆当代自然资源学研究前沿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指向 ●第二节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一、自然资源问题的关联域P11 ◆表象:人口过剩 ◆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自然资源学的学科结构与时空尺度P13 ◆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结构 ◆空间维和时间维 ?三、与相关学科的关联 ◆环境科学 ◆国土经济学 ◆人类生态学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P23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P23 ◆何谓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P25 ◆自然资源分类的多样性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P27

●第二节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P29 ?一、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P30 ◆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P31 ◆条件储量P34 ◆远景资源 ◆理论资源 ◆最终可采资源P36 ?二、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P36 ◆最大资源潜力 ◆持续能力 ◆吸收能力 ◆承载能力P39 ●第三节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P40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P40 ◆稀缺性 ◆整体性 ◆地域性 ◆多用性 ◆动态性 ◆社会性 ?二、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P44 ◆资源价值随人类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 ◆不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 ◆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P46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第一节中国态势P49 ?一、自然资源基本特点P49 ◆总量大,类型多 ◆人均资源量少 ◆空间分布不均 ◆资源禀赋欠佳 ?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P52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 编者:环规11-1班徐乃千郑重声明:根据课件编者有部分添增(*或字体缩小)。未经编者许可不得擅自传播! 1 自然资源学的概念* 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和能量的 相互关系的科学。 2 资源科学的概念 资源科学是研究资源的形成、演变、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 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为了 更好地认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协调资源 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生 存与发展的方向转化。 3 资源的相关概念 3.1 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社会资源 3.2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3.3 社会资源的特点 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 易变性*:社会资源不象自然资源那样相对稳定,由于受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资源容易变化。所以对社会资源的改造也较自然资源容易得多。 不平衡性*:社会资源发展和分布上的不平衡性是由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投资政策、资金政策、教育政策、科学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决定的。社会性*:一切社会资源都是社会劳动的产物,不同的社会阶段具有不同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社会性还表现在:没有疆界、不分民族,谁都可以掌握并用于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继承性*:社会资源的不断积累、发展、壮大,一方面来源于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资源的不断更新、扩大;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对前人已有社会资源的继承。没有这种继承,仅凭个人的实践,所能获得的知识和财富是极为有限的。 3.4 硬资源和软资源 3.4.1 硬资源、软资源概念* 硬资源:在数量上表现出稀缺性的资源,比如土地、矿产、劳动力、资本等。 软资源:在质上表现出稀缺性,而量不可度的软件型资源,如技术、市场、信息、区位等。 3.4.2 软资源的特点 1)有知识性、创新性特征 2)是无污染、可复制和可再生的资源 3)共享性 4)快速更新性 4 自然资源的类型 可更新,不可更新,其他(见下表)4.1 几个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概念 1)恒定性资源*: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 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 2)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由于 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如铜),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如石油和煤),它们是可能耗竭的。 3)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 源。如果此类资源被利用的速度超过再生速度,它们也可能耗竭或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 5 自然资源的的基本属性 稀缺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区域性)、多用性、动态性、社会性、两重性 稀缺性(有限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人类的需要实质上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任何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可替代资源的品种也是有限的。 整体性*:从利用的角度看,人们通常是针对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但实际上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人类不可能在改变一种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中某种成分的同时,又使其周围的环境保持不变。 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自然资源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 多用型*: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潜在用途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都能充分表现出来的。 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长期自然演化的系统在各种成分之间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社会性*:由于自然资源中所增加的人类劳动而表现出来的社会性。两重性*:各种自然资源既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6 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