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特点

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特点

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特点
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特点

七、简答题(每题6 分,共18 分)

1、答: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特点是:

国际贸易期末考试试卷

(1) 在分工的格局上,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工业与工业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这

种分工主要有两种类型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高精尖工业和一般工业的分工。

②发达国家之间在相同技术水平上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

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沿着三个方向发展。

首先,国家之间产品的专业化,其次,国家之间零部件的专业化,最后,国家之间工艺

流程的专业化。

(2)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大,从一般的商品生产扩展到了服务领域,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

(3)跨国公司的作用大大加强,公司内部跨越国界的分工是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内部贸易在战后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4)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

(5)在分工类型上,从垂直型分工日益向水平型分工过渡。

(6)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国际经济组织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增强。

(7)知识经济成为新型国际分工的基础

(至少提到六个特点,每一个特点给1 分。)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学习目的: 1.掌握各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及一些基本概念。 2.熟悉各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优缺点。 3.了解各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4.了解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基础知识。 5.了解当代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发展的最新特点。 学习重点: 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 2.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说”和里昂惕夫反论 3.保护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学科研究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分析国际贸易特点,揭示国际贸易规律和展望其发展趋势的理论知识基础。 一、自由贸易理论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第二阶段,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第三阶段,是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 第四阶段,是里昂惕夫反论所引起的对要素禀赋学说的扩展。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国际分工理论的创始者。其代表作是《国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这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1817年,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成本论的国际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利益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应按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进行分工,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发展了这个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三)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说” 要素比例说又叫要素禀赋说,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在《域际和国际贸易》一书中阐述这一学说。 三个主要结论: 1.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它的相对稀少的生产诸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生产和输出前面那些种类的商品,输入后面那些种类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

中国在当代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经1208-1 20121366 兰威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还未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贸易,还没有国际分工,只是以自身资源和资本发展着生产,发展缓慢。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加入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从那时便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生产。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和深化而后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我国在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所处地位一直较低,所处产品环节增值能力不高,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大多处于生产与组装的环节。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参加国际分工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摈弃了以往错误的发展战略,重新认识了我国当时的经济现状。基于当时我国劳动力相对丰富,价格廉价,资本较为稀缺的现状,我国改变了对外贸易的战略,开始参与国际分工。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比较优势将国际分工从之前的绝对成本差异推广到比较成本差异,国家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实行“两理想却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贸易原则,这种方法可以使参与国际分工不同环节的国家同时享受到国际分工的带来的好处,并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在生产技术上却较为落后,就可以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生产劳动密集型等初级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从此之后,我国的对外出口产品开始逐渐拥有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国际分工中有了自己的地位。 二、我国所处国际分工地位的现状和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正是通过比较优势积极参加国际分工,使中国经

济得到飞速发展。利用丰富的劳动资源,稀缺的资本,以及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我国通过大力吸引外资进入,使得工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但在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体系中,我国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等资源参与国际分工,无法占领价值链的高端,所以我国依然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大多发展中国家都是以劳动力成本优势切入国际分工的价值链,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一定得位置。廉价的劳动力优势的确也是我国参加国际分工的最大优势所在。廉价的劳动力吸引成本驱动型的外商到我国投资,还能直接承接外国贸易伙伴的加工环节,在海外转移劳动力环节赚取利润。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我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也造就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层次较低的状况。我国的制造业优势主要集中在家电、服装、纺织品、鞋帽、箱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是非核心部件的组装,即处于附加值较低的环节。我国的经济要想持续性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是必然的。但生产出口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的贸易模式势必会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无法向高薪技术产业转移,这样对我国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有不利的影响。 产品的加工处理在整个产品生产链的处于最低端的环节,消耗的自然资源非常巨大,对环境的影响非常深。资源的高消耗和低价使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但也导致我国当前的国际分工地位较低。以高资源消耗,不顾环境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我国的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总额为27511亿元,占GDP的13.9%,这说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有13.9%是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退化为代价换取的。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10.4%,如果扣除资源环境损失,2005年我国资源环境生态损失大于经济增长量。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外资撤离中国的速度开始加快。有调查数据表明,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随着中国的制造成本逐

《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2、净进口: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 净出口: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3、出口部门: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4、总贸易:总进口加上总出口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 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 专门贸易: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就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专门贸易额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应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 中的比重来表示。 7、国际贸易值: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 的贸易总金额,也称国际贸易额。 8、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 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二、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内贸易有什么区别?国际贸易量的计算 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 3) 2、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1)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 差额 2)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好事。巨额顺差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的调控能力。 3、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 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使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比重来表示。相对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它就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从而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和分散各有优劣。集中有利于信息的交流、扩大出口国商品在进口国的影响,但无论对进口还是出口而言,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过于集中,都会使该国容易受制于人,从而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境地。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分散则可以降低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避免进出口厂商之间恶性竞

第三章 国际分工

第三章国际分工 考点精析 一、国际分工的概念与作用 (一)概念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二)作用 1 .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2 . 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的发展。 3 . 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 4 . 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16~18世纪中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以及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经济形态。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该阶段只存在着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 (二)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这个阶段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接着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 1 . 机器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资基础。 2 . 英国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 3 . 世界市场上出现大宗商品。 (三)形成阶段 这一段包括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加强,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其特点主要有: 1 . 进入国际分工的中心国家扩大。 2 . 发达国家间出现部门分工。 3 . 亚、非、拉美国家垂直型分工加深。 4 . 生产和消费变成世界性的。 三、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 1 . 世界性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 2 .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3 . 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 4 . 国际分工的参与度扩大。 (二)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1 . 垂直型 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 2 . 水平型 水平型 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国际贸易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净进口和净出口 2.出口部门与进口竞争部门 3.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4.要素服务贸易与非要素服务贸易 5.三国间贸易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7.垂直型分工与水平型分工 8.要素分工 9.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 10.国际价值 11.绝对成本与绝对利益 12.比较成本 13.要素密集度 14.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15.技术差距论 16.国家竞争优势 17.商品交易所 18.加工贸易 19.补偿贸易 20.调拨价格 21.贸易条件

22.国际需求方程式 23.贫困化增长 24.自由贸易政策 25.保护贸易政策 26.幼稚工业 27.新贸易保护主义 28.战略性贸易政策 29.竞争政策 30.限制性商业惯例 31.倾销与反倾销 32.有效保护率 33.技术性贸易壁垒 34.最惠国待遇 35.国民待遇 36.国际直接投资 37.边际产业 38.经济一体化 39.外贸依赖度 40.进口收入弹性

二.问答题 1.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 中与分散? 3.什么是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有什么新特点? 4.试阐述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联系。 5.什么是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这种利益源自何处? 6.试述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并谈谈一国如何创造条件,利用国际 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7.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什 么贡献? 8.试评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9.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成本理论作了哪 些发展? 10.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西方经济学家对此作了哪些解释? 11.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内容作了作了哪些扩展?其意 义何在? 12.试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3.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14.什么是公司内贸易?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何在? 15.按照波特的竞争优势论,一国的竞争优势由哪些因素决定?比较 优势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如何?

国际贸易试题(简答部分)

1.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的区别在哪里? 按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国际贸易可分为直接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贸易的出口国方面称为直接出口,进口国方面称为直接进口。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间接贸易中的生产国称为间接出口国,消费国称为间接进口国,而第三国则是转口贸易国,第三国所从事的就是转口贸易 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国际贸易可划分为进口贸易将外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入本国市场销售。出口贸易将本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出到外国市场销售。过境贸易甲国的商品经过丙国境内运至乙国市场销售,对丙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由于过境贸易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目前,WTO 成员国之间互不从事过境贸易 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有什么不同? 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凡是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记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是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为出口,称为“总出口”,两者之和为总贸易额。 专门贸易体系又称特殊贸易体系,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关境是指一国海关法规全部生效的领域。所以关境与国境可能存在不一致,例如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存在使国境要大于关境,而几个国家结成关税同盟,对外统一征收关税,内部则自由贸易互免关税,此时关境要大于国境。 3.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称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经济集团的对外商品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观察和研究不同时期的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于我们掌握市场行情的发展变化认识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交换及密切程度,开拓新的国外市场,均有重要的意义。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既标明了一国出口商品的方向,也标明了该国进出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该国进出口贸易的国别分布与地区分布,表明了它同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论中国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和成因

论中国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和 成因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欧虹莹 指导老师:刘运顶

论中国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和成因 101581229 欧虹莹 摘要: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劳动分工,它是已过内部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和深化而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而许多的研究表明,我国在超频分工体系之中所处的地位始终较低,专业层次也较低,在国际加工链之中多是扮演“加工车间”的角色。在加工链中处于附加值最低的环节也是我国经济始终追不上发达国家的脚步的原因之一。所以,深入分析当代的国际分工格局非常必要,不仅能找出我国地位低的原因,也能找到我国发展的瓶颈和突破的方法。 关键词:国际分工;分工新格局和形态;价值链;竞争力。 一、我国在当代国际分工及格局中的地位 1、我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首先是我国的实力地位显著上升。我国将提前12年实现“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一实力的变化也将奠定我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一个国家若要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和推荐,国家的实力地位的上升是个大前提,只有国家的总体实力得到了提升才会有更多的战略伙伴和更多的贸易伙伴,才能保证国家的更长远发展。 同时,除了经济实力以外,我国的军事、科技和软实力也在持续的上升。军事上比上个世纪的军事战斗力有空了很明显的质的飞跃,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是国家安全的保政,即使在当今世界不再是只有战争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国家发展的监视后盾这是不容否认的。科技方面最大的亮点是在航天科技的发展方面,高科技的领先往往代表着国家走在时代的前端。而软实力上则体现为我国的发展模式等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的认可和部分国家的模仿。这也为我国赢得更多的尊重。 2、我国在当今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据研究,我国在产品分工体系中的专业化层析较低,主要都一直在扮演“加工车间”的角色。尽管我国的高新科技高新技术发展迅猛,但是竞争力仍然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导致我国能得到的利益实在非常有限。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处于新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但是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已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并根据我国的自身固有资源和发展方向确定了加工贸易为突破的瓶颈。结果,我国不仅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份额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基本上各个阶段的贸易份额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证明我国已经全面参与到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并且并参与的深度

利用国际分工理论分析当前国际格局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利用国际分工理论分析当前国际格局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一、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的作用趋于减弱,而技术、信息、人才和创新机制等知识性要素的作用趋于增强,而这些要素具有高度的国际流动性。这些要素在不同产业、同一产业不同产品和同一产品不同工序间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形成了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和工序。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含不同部门之间、同一部门不同产业之间、同一产业不同产品之间以及同一产品不同工序之间分工的多层次国际分工体系。其中,建立在“价值链”基础上的同一产品不同工序之间的分工是当代国际分工深化的崭新成果。在当代国际分工中,传统分工的国家边界已经明显弱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成为分工的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活动,如研发、采购、制造、分销、服务等,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更加专业化,导致国际分工从最终产品的分工进一步向价值链中不同活动之间的分工发展,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各分支机构分别从事其中一项或几项活动。通过价值链的解构,跨国公司可以只控制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创造利润多的环节,并在这些环节上保持垄断优势,而把其他不具战略意义的、创造利润不多的环节分解出去,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灵活性。国际分工的实现方式也从单纯依赖外部市场的国际贸易转向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并重。在内部市场上,国际分工既可以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非股权的分包方式进行,选择何种方式更多地由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决定。“相对于某一…群组?或某一…网络?的生产活动和贸易往来而言,跨国公司现在越来越像是乐队指挥,指挥着公司内部和外部的跨国关系。” 在过去,尽管跨国公司的生产因跨越国界而具有国际性,甚至因跨越多国而具有世界性,但由于它们分散在世界不同国家的各分子公司在海外各据点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供应当地市场或返销母国,各地的生产过程之间不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国际分工只发生在最终产品

全球化要素分工与中国的战略

[论文摘要]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是各国以各自的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逐渐形成了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即产业间的国际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特别是资本流动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与国际合作方式日益融为一体,并表现为贸易投资一体化。我们应利用发展中大国的地位,在WTO的框架内,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不断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一、关于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是各国以各自的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逐渐形成了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即产业间的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在竭力维护传统国际分工的同时,扩大和发展有利自己的水平型国际分工,集中发展资本、技术乃至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而把一些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特殊的“垂直水平型”的产业分工。比如,简单加工工业与复杂加工工业之间的分工,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工业之间的分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又出现了新特点,即国际分工的形式正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发展。这种分工发展趋势在20世纪末已经充分显现,并在21世纪初继续发展。在要素分工的环境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分工的主要表现形式,已经不再是简单加工工业与复杂加工工业之间的分工,以及劳动密集型工业与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工业之间的分工,而是垂直专业化分工,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工序或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产与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工序或零部件的生产之间的分工,甚至是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即产品研究和设计在发达国家进行,产品制造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发展中国家成了发达国家的“加工厂”。国与国之间的优势更多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按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的现象。如果我们把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的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每一项生产环节就是这一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分工细化必然会产生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该产品价值链将被分解成若干独立环节而处于不同企业的控制之下;二是尽管这些不同的环节仍然处于同一企业(如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跨国公司也必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将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点。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必然会导致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转变为以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也将更多体现在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按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的现象。 随着国际分工、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特别是资本流动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与国际合作方式日益融为一体,并表现为贸易投资一体化。随着分工形式的变化,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逐步向公司内贸易、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发展,加工贸易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这种贸易形式的转变是与国际直接投资、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密切相关的,是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跨国公司全球资源整合、分工优化配置的过程,就是跨国公司所“经营”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过程。通过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国与国之间按价值链不同环节进行了分工,实现了产品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的全球优化配置。 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内分工、跨国公司生产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专业化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么一个分工环境中,决定现在和未来中国在国际分工交换中所获利益的,不再取决于进口什么、出口什么,而是取决于参与了什么层次的国际分工,是以什么样的要素、什么层次的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能力有多少。因此我们应当从贸易投资一体化和要素分工的高度,从全

当代世界经济与全球化题库

题型:论述题 1 试述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1章 2 试述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第2章 3 试述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新进展第4章 4 试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发展趋势第4章 5 试述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前景第4章 6 二战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表现有哪些?第5章 7 试述世界贸易组织对国际贸易体系的促进作用第5章 8 试述金融国际化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第6章 9 试述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7章 10 试分析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因有哪些?第13章 11 国际贸易政策的协调机制是什么?请对当前《多哈回合》的谈判前景进行分析。第13章 12 当前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第11章 13 试述国际经济传递机制通过哪些渠道发生?第12章 14 试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重大意义。第1章 15 试述当代国际分工的的格局及其影响?第2章 16 试述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7章 17 试述金融创新对金融国际化的作用。第6章 18 试述世界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第9章 19 试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和意义。第10章 20 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我国如何趋利避害?第8章

题型:材料分析题 1、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美国下一条国界》:全球正在变成一个单一的市场。哪里成本最低,就在哪里生产,根本不考虑国界问题。这个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第7章 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目前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囊括了家电制造业、通讯设备、纺织、医药、机械装备、化工等十多个行业。“Made in China”在国际上崛起。请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你是否认同中国取代英国、美国、日本成为世界第四代制造中心?第8章 3、罗技国际集团公司总部位于加州,它在苏州有一个工厂,每年向美国出口2000万只鼠标,在美国销售价40美元左右。其中:罗技公司拿走8美元,批发、零售商拿走15美元,罗技的供应商(如摩托罗拉)拿走14美元,中国只赚3美元,而这笔钱还要负担工资、能源、运输和管理费用。试分析中国在当前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第2章 4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6000余种商品在区域内实现了零关税交易。这个拥有19亿人口、6万亿美元GDP的经济区域,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已于2010年3月底正式启动。请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有哪些?第4章 5 世行报告称全球GDP 在2009 年下降了2.2%,发达国家在

第十九章生产资本的全球化与国际分工

第十九章生产资本的全球化与国际分工 教学重点:1、生产资本全球化是资本追逐高额利润的客观要求、 2、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是生产资本全球化得具体表现 3、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教学难点:1、当代跨国公司的特点 2、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产资本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 一、生产资本全球化的动因 1、为了保证资本主义生产必需的的原材料、自然资源的供应。 2、利用廉价劳动力。 3、占领销售市场和服务市场。绕过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在当地直接投资设厂,就地销售,占领当地销售市场是跨国生产的一个重要动因。 4、对高科技人才和技术的争夺。 东道国接受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1、引进外资弥补国内资本缺口。 2、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管理方法。 3、使国际资本流动更加便捷。 二、生产资本全球化的过程 战后世界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 1、第三次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2、交通运输和通讯设备上的技术进步,为企业从事国际化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3、各国实行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政策的影响。 4、世界统一市场的重新确立。 三、生产资本全球化的特点 国际间接投资:又称国际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通过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进行的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FDI):是指个人或机构投资者贵境外投资,并参与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生产性活动的一种投资方式。

二者的区别在于: 前者以获利为主要目的,而后者以获取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从而达到获取利润为目的 生产资本全球化:指以获取控制权而谋利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 二战后的对外直接投资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占世界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 2、国际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发生了变化。 3、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生产资本全球化与国际分工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分工:是各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它是一国国内的社会分工越出一国国境 而形成的国际间的劳动分工。 二、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一)从垂直分工转向水平分工 (二)产业内分工逐步过渡到产品内分工 产业内分工:即原来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的设计、研发和开发、零部件的加工或采购组装和总装。分配和销售等一系列生产环节和生产工序,分包在其他国家进行,由各国分别完成。(三)国际分工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步性 (四)政府在推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第三节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影响 一、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跨国公司:又被称为多国公司,它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开设分支机构并在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 联合国有关组织对跨国公司的内涵做出了规定: 1、跨国公司必须在2个或2个以上的国家设立分支机构 2、在国外分支机构不少于6个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一、名词解释 1、净进口: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 净出口: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2、出口部门: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总贸易:总进口加上总出口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 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 专门贸易: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就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专门贸易额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应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 中的比重来表示。 二、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内贸易有什么区别?国际贸易量的计算 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 3) 2、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1)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 差额 2)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好事。巨额顺差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的调控能力。 3、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 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使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比重来表示。相对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它就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从而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和分散各有优劣。集中有利于信息的交流、扩大出口国商品在进口国的影响,但无论对进口还是出口而言,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过于集中,都会使该国容易受制于人,从而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境地。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分散则可以降低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避免进出口厂商之间恶性竞争,但其不利之处在于市场的分散可能加大交易成本。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垂直型分工: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