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来说,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全新又存在一定难度的课程学习,然而文言文也是考试的一个重点。所以上好文言文对老师来说很重要,对于学生来说学好文言文也至关重要。《爱莲说》这篇文章我个人很喜欢,因为它除了是篇美文外,还给我们以心灵的洗涤,所以我很想把我的感受通过我的教学传达给学生,在教会学生文言知识外更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在的学生心里越来越浮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在的孩子对于美的追求仿佛和我们产生了代沟,他们越来越追求外在所谓“帅”和“靓”,使其沾染了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却称之为“潇洒”,学生之间更加喜欢相互的攀比外在的东西,而非学习,从某种角度讲,时代发展了,但我们的精神境界却出现了倒退的现象,所以我很想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有所感悟,很想把我喜欢的《爱莲说》上的精彩。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也进行了反思,下面我将谈谈我的教学感悟。

上课之前我给同学们出了各有关莲花的谜语“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争相回答,很快就步入到课题上来了,于是我要求学生读题,我时常给学生说“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浓缩,能够读懂题目,内容自然就容易理解了”,从题目读到了什么信息,学生们很快就给了我答案,读到了本文要描写的对象“莲”,于是我顺势就问看见过莲花的同学举手,几乎所有同学都举手了,作为农村的孩子对于这些植物他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然后我就点了某些同学给我们介绍或是描述一下莲,对于同学们所熟知的东西,他们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有的同学说到了莲花的颜色,说到了荷花的叶子很大像伞,说到了莲子的美味,只要学生们回答和莲有关的内容我都给以积极的鼓励,这样课堂的气氛很轻松。大家都知道“万事开头难”,课堂开始就应该贴切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这对整堂课的教学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接触文本之前我先给同学们明确我们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我认为带着目标学习,能让学生更明确的去学习,而不是盲目的一头扎到文本中去,对本文的学习要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然后走进作者,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对本文的深入理解也起到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读题导入了本文的学习,要翻译标题重在说清这个“说”字,“说”是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所以本文就是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赏,阐述爱莲的道理。同学们通过标题抓住了本文的大致内容,然而同学们对于莲花的喜爱大致是停留在它的外在美上,所以重点是让同学们通过表面看本质,学习莲所具有的优良品质,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我本想把这篇文章上的很动听,但是最终的结果并非如我所愿,我仿佛又跳进了文言文枯燥的教学当中去了。由于给同学们的预习任务没有到位,学生们的自我翻译让我很失望,但是对于这考试的重点篇目我时刻担心由于我自己讲解的疏忽而使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丢分,所以在疏通文意方面我一字一句的给同学们讲解,结果是我的口也干了,而学生有的也昏昏欲睡了,我觉得很无奈。同学们的学习被动也是我的教法变得枯燥无味,这并非我的初衷。所以我觉得很好的落实课前预习很重要,最好是交给同学们不同的预习任务,使他们明确工作。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把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而不是老师一手包办,这样学生会越来越被动,老师的教法越来越没有活力。

在这一刻的教学过程当中,我发现了同学们的思维其实是很活跃的,在某些问题上很有见解,比如在分析莲、菊、牡丹代表什么人的时候,我就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种呢?”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反对追求富贵的人,大部分的同学都说喜欢莲一样的人,但是有一位同学就在座位上说喜欢牡丹,他不同的回答引起了同学们的笑话,然而他的样子又并非哗众取宠,于是我鼓励他说说理由,于是他说:“我家穷,父母为了我们读书都外出

打工去了,很少回来,正是因为没有线才让我们一家人难在一起,所以我想成为有钱的人,能让父母轻松轻松。”听了他的话我深受感动,并第一个鼓掌,大家也跟着鼓掌。于是我说:“在如今社会追求富贵并非坏事,它其实是一种动力使我们不断的努力,用双手去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用我们的能力去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我预祝每一位同学今后都过得比我好”看着同学们的笑脸我也笑了,是的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堂其实可以和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和我们的社会联系在一起,这样教学更加生动,同学们的兴趣也会使课堂的气氛变得很活跃,这一点是我感悟颇深。语文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是学生有感而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合理安排问题,而且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必须难易相结合,对每一位同学的回答首先给与肯定,增强其自信心,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更应该给与鼓励,使其在课堂上找到被赏识的感觉,增强其幸福感,使其明白语文其实很简单,你能行的。比如我问“在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的句子”,胆小的学生会在下面小声说,这是我就把他叫起来回答,即使达的不全面,但是我会表扬他观察能力比别人都快,然后叫其他同学看谁的观察能力第二快,找出其他的句子使问题回答完整。

由于这是一篇美文,所以我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很有道理的,文章只有用心多读几遍,真正读进去,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我简单的进行了由男生和女生推荐的代表比赛,学生自己评价,此时课堂气氛很活跃,读本文的重点和节奏感有很多部分都是同学们在评价中完成的,比以往我要求同学们拿起笔做好节奏划分要好得多,因为学习的工作是同学自己完成的,比被动接受要记忆深刻一点,但由于男女生都想争第一,所以男生女生在评比上争论很激烈,为了控制好课堂秩序,我及时的打住了争论,不太放心再继续下去。课后我反思觉得读书可以在同学们积极性高涨的时候,趁机鼓励他们读,即使是花一节课的时间,只要是学生们有兴趣就应该激励他们,要求同学们在读之前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同时也可以把读和品放在一起,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是的深奥的问题让学生去简单化的处理,老师的分析和讲解也会变得少了,同时学生也就动得多了。

最后就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阶段,本文就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其实这一个环节很重要,应该给与足够的时间,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上时间分配不均,所以拓展延伸时间太少,学生整堂课上的练习时间就不足,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注意的,应该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的讲解应该言简意赅,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创新。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悟颇多,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领悟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之处在于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激起他们的兴趣,积极的转变教学模式,设计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是连在一起的,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体味语文,让学习语文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本能,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目标,我会不断努力探索去实现我的梦。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改)

《爱莲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增强语感、加强朗读能力及说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高尚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4、创新目标 ●培养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卡片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主导教法】:诵读、品析、说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赏图评花,设境启疑 1.教师启发质疑 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用花来形容、赞誉,可见花是非常圣洁、华贵的。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不只是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还赋予花以一定的性格品质。所以,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比如:红玫瑰的花语是爱/美,是送给爱人或者情人最好的礼物;康乃馨的花语是温馨/慈祥,最适合用来送给母亲。你还知道哪些花的语言呢?(如勿忘草:不要忘记我等) 2.学生自由发言 谈谈各自所了解的花语,然后同位交流,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花和它所蕴涵的意义。 一、导入课题 1、两副图画相同点,答案就是谜底。 埃及、印度国花;介绍荷花知识及动人传说。 【典故】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是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美丽的鲜花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世界上不喜爱花的人恐怕很少。但是,不同的人往往喜爱不同的花,而同一个人对不同的花看法也往往不同。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对牡丹、莲花、菊花就评价不同,并且在一篇脍炙人口的短文中作了阐述,这就是小品文《爱莲说》。(板书课题)(多媒体:欣赏莲花配乐图片)

《爱莲说》教案及反思

《爱莲说》教案及反思 七年级语文专题文 【题】:爱莲说 【教者】:李莎 【教学目标】:⒈朗读《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一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文 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个城市里鲜花店越来越多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由学生自由讲解)因为鲜花除了具有缤纷的色彩和馨之外,它们还具有美丽、圣洁、华贵等不同的精神气质。人们用鲜花来传递情感,表达问候,人们爱什么花,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和志趣。古代有爱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那么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他是怎样描绘莲花,

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学习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提示: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文注释,理解文意。 请大家打开本,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文的录音朗读。在听的过程之中,请大家注意文的注释。待会我们要做一个小小的词语测试。 “蕃”fán多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濯”zhuó洗涤 “鲜”xiǎn少 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 “说”— 1、分析重点段落作者在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2、“说”是古代文体。可说理,也可记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佳作。 3 内容上,这篇文章可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铺排描绘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学情分析】 1、初一学生已有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2、可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写法点到即可。 3、朗诵不可或缺,尽量当堂背诵。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蕃、植、鲜、之”等文言字词的意义及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重点难点】 1、重点: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难点:“出淤泥而不染”等语句对应的人的品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五分钟,运用多媒体音频播放采莲曲,营造清新淡雅的氛围 设计理念: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很容易就进入了课文。这种设计以一种轻松、抒情的方式创造出优美的情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导入新课: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化名人的名作,就像地球有南极和北极,一天有白昼和黑夜,一个人的一生,也总是在矛盾对立中沉浮。生在东晋时代的陶渊明宁可隐居躬耕,返归自然,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乐观豪迈的刘禹锡被贬谪在凄凉之地二十三年,却蔑视权贵,不甘沉沦;身世坎坷的文天祥处于宋朝国势危亡之际,却始终能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人生就是这样一个矛盾重重的难题,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在竭力求得一个圆满的答案。那么,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完成的是一份怎样的人生答卷呢?让我们随着《爱莲说》去探讨“人生”这个“此事古难全”话题。 设计理念:通过有与周敦颐同样遭遇的诗人的生平述说,能够感染和启迪学生,让学生明白人生总是纷繁复杂,充满着种种矛盾。为本文的讲课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文”“言”之争——孰重?孰轻? 教师活动:《爱莲说》是一篇文言文。关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语文老师一直有一个争论,就是到底应该以积累文言知识即“言”为主,还是应该以欣赏文章内容即“文”为主。当然,文和言的有机统一是必须的,但是,我认为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同学们来说,应该先打好言这个基础。我们现在就来检查预习的效果。 学生活动:根据导学案以同桌两人为小组完成以下三道题目,第一大组完成第一道题目,第二大组完成第二道题目,第三大组完成第三道题目。教师通过轮火车的形式点人回答,同桌进行答案校对。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周(dūn)(yí ) ( yū )泥 ( zhuó) 清涟

爱莲说优秀教案设计一

爱莲说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 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

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 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 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初中语文_爱莲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借花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写法。衬托手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感受文章之美,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衬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荷花的相关图片,学生回忆相关咏“荷”的诗句,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 3:了解“说”的文体知识(多媒体显示)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二:听读课文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并提出听读要求。 (注意听准字音,断句,语气语调) 2:识记字词(多媒体显示重点字词,请一位同学在上注音) 颐()濯()亵()蕃()蔓()鲜有闻() 噫()淤()涟() 3:纠正字音,齐读字词。 4:朗读课文,①自由读②挑生读③齐读 三: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要求) 1: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②标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同位前后位讨论交流,还不能解决的,举手提问。 2: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组织答疑。

3:重点词语及重点句子检测。(多媒体显示) 四:精读课文,探究主题 (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丰富学生的表达能力。掌握重难点。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多媒体显示) 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中的七个短句分别描述了莲的哪一方面的特点呢? 3::莲的这些特点象征着人的哪些美好品质? 4:作者意在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学生针对问题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回答,使学生明白作者不是为了单纯写莲,而是借莲自况抒高洁的品格,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同时为了突出莲,又用菊和牡丹作陪衬,这种写法叫“衬托”,然后再点出“菊”为正衬,“牡丹”为反衬。) 五:课文总结: 本文借花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六: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男女同学分组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的同学最先背会。 七:作业布置(课下完成,多媒体显示内容)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仿本文特色,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八: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菊———隐逸者 (正衬) 莲——君子托物言志) 牡丹——富贵者 (反衬)

《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爱莲说》优秀教学设 计(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情趣。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朱自清先生的配乐优美散文《荷塘月色》片段,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宋代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板书课题) 二、学习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三、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配图课文 提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本课的生字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颐( yí)淤(yū )涟(lián)蔓( màn)亵( xiè)噫(yī )鲜(xiǎn)有闻蕃fán(多)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濯zhuó(洗涤)四、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五、朗读课文

爱莲说(优质课教案)曾获得优质课一等奖

教案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洛阳市宜阳县锦屏镇一中:李明辉 2011.5.21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字、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莲,又名荷花,芙蓉,菡萏。她,美丽可目,清香可鼻,莲藕可食,莲子可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同学们,你能说出哪些含有“莲”的诗句吗?(大屏幕展示有关荷花的诗句) 古人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期中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爱莲说》,和作者一同分享莲之美。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因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三、体裁点击: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马说》,复习“说”的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四、感知莲之韵:(外在美) 1、听录音,然后朗读: 注意听准字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读出它的音 蕃(fán)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蔓(màn )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 3齐读课文。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4、参考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领悟文章大意。(出示下列句子检查翻译情况)(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是一篇名篇,对于这篇文章有各种解读,有多种教法。怎么上好这堂课,上出新意,一直是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结。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了众多的教学设计。对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挖掘不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以适时的引导,然后给他们以时间去体会,从而成为自己的收获。 这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开始,我用一个谜语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欣赏准备的PPT的莲花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从小学到现在学过的关于“莲”的诗句。学生回答: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学生们预习过课文,让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和“说”这种文体。 第二步是课文的生字,让学生上白板上注音比让学生齐答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课文的朗读是(听名家朗读—自读—单个读)提示学生注音课文的节奏。翻译课文,我用的是分组讨论的方法,课前已经预习,5分钟时间学生小组讨论疑难字词,这样比老师讲学生印象更深,记得更牢。 第三步就是文章的重难点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本文的教学难点,我设计的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就是对文章中“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的理解。理清莲花和君子之间的联系,学生如果能够认识到莲花的七个特质,也就对君子的品德有了深入的理解。文章的难点突破也就迎刃而解。为此,在疏通文意后,根据学生学情我设计“莲花有哪些特征?”,在学生找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后,再引导学生去认识莲和君子之间的联系,也即君子的品德。这7个短句我设计了连线的题,找学生上白板上连线,学生虽预习过,但这道题还是把他们难住了,通过老师的引导,才理清了思路。我觉得这个要比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分,学生记得更牢。 最后是用菊花和牡丹引出本课的衬托手法。还引出了本文的另一个写作手法“托物言志”。然后设计了一个课堂练习,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造句,提醒学生注意: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要有相似之处。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不足的是没能准确地把握教学时间,没能如期的完成自己预计的教学内容。本想让学生再读一遍课文,没时间就没再读。让整堂课像个故事,首尾呼应,但没收住,集体朗读一遍课文就更不用说了。语文教学重在学,学生是主人。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帮助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来设计了一个很好的结束语,通过这课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非常遗憾,时间原因没有总结一下。 造成时间不够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是在引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上花费了太多时间。这里有我的引导方向的问题,也有学生理解能力的问题,同时也说明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配合得还不是很默契,我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不是最适合他们的方法。另外还觉得自己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有待加强,对于课堂生成的利用率不高…… 以上就是我对《爱莲说》的教学反思,希望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有效教学的道路上,我们任重道远,唯有一句话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爱莲说优秀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 本文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

爱莲说反思总结

爱莲说反思总结 《爱莲说》课文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今天,为大家带来了爱莲说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对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议课中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的课堂一直采取的模式就是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为突破口,我仍然认为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老师讲授十个问题都可贵。今天王坤娟老师的建议说在探究时老师是不是该适当点拨,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同时,陈教授的课也给我同样的启示: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挖掘不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以适时的引导,然后给他们以时间去体会,从而成为自己的收获。相比较而言,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说了、问了,但是真正在思想上收获的同学不多,语文课堂应该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而生活这个外延如此广大,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其中采撷珍珠,为师者应该为学生指引。 我想再谈一点,就是观了陈教授这节课以及通过我们的议课,我觉得我们在备课时忽略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比如:三种花喻三种人,三种人的处世态度,我们如何看待等。 爱莲说反思总结篇2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由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内在含义切入,在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对“荷”的内涵有初步了解,之后顺势解题,学生通过预习分享关于“说”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

第三部分为检查预习与整体感知,通过对学案的检查,梳理文言知识点,对全文有初步的整体把握。第四个环节为精读品析,设置问题一:从文中找出作者因何而爱莲? 本题较为简单,问题二承接问题一的答案:分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莲”的形象。这一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周敦颐笔下莲的内涵,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问题三为:作者爱莲赞莲,为何还要在菊与牡丹上花费笔墨?以此题作为拓展分析的着眼点,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对比作者对待莲、菊、牡丹的态度,进而升华总结,突出周敦颐及古代文人卓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议古论今,引发学生对正直人格的崇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爱莲说反思总结篇3在教学模式上,我们一贯采用的传统教授文言文教学的固定模式,即:朗读---疏通---理解---积累,在议课过程中许小艳老师提出怎样突出重点,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节课仅仅是为了追求某种形式上的完美,还是要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更让我受益的是陈教授的做法,他也是以读来带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陈教授绝不拘泥于读的形式,而要求学生应读出作者,读出自我。与陈教授的课相比,本节课中我设计的朗读在某些地方就显得很浪费时间。为了这个环节,即使教学内容很简单,即使学生已经会读,仍要按模式照旧进行。所以教无定法,不可按一定的模式因循守旧。

爱莲说优秀教案设计一

爱莲说优秀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 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 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 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优秀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爱莲说》通过对莲的描写赞美含蓄的表明了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它和另外三篇文言文都可谓是传颂千古,久有定评的短文之秀。除了内容丰富、情感深邃外,用托物言志,来表达自己的操守和追求之意的写作手法和由泛论引出对莲的喜爱、叙述爱莲原因到以花喻人纵论世风及自己的追求的行文结构特点都可以作为行文写作很好的范例,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分析掌握。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对文言知识了解极少,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都没有学过,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做到由表及里。然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并不能把这些知识完全整合,所以安排两课时,以便更好的理解此文。设计理念: 文言文要重视朗读教学,宜在学生读准字音、句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读出轻重缓急,通过语气的变化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文言文的学习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表,指的是字面上的意思,除看注释、查字典逐句解读外,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贯通。能贯通文意,才算真正懂得了

字面上的意思,这种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将来更好的领悟文言文的行为方式奠定基础。里,指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不限于归纳主旨,还要把重点句段的内容乃至“微言大义”的字眼和“言外之意”都包括在内。必要时还要探究写法上的特点,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本课的设计,完全符合以上两点要求。同时本课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 柞水县乾佑中学张天芝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重点) 2.理解作品的主旨。(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气氛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伴随着优美的古筝播放一组荷花图片) ,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片,有的一枝独立,有的群花璀璨,有的含苞,有的怒放……看着这一幅幅风姿绰约的荷花图?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是怎样赞美莲花,怎样以莲花自比的。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书,道州营到(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古代文体之一,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文体传世佳作。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 (1)教师范读。(学生在书中注出难读的字音和节奏)蕃.(fán)淤.泥(yū)濯.(zhuó) 清涟.(lián)亵.玩(xiè)噫.(yī) (2)学生采用同位互读、小组合作多式朗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4)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熟读或背诵,可采用同位或小组互助背诵的形式。 2.译一译: (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甚(很)蕃(多)妖(妩媚)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益(更加)鲜(少)宜(应当) 众(多)噫(唉) (2)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被动句: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学生圈点勾画,试译全文。 (4)小组互译全文,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不能解决之处,提交全班共同讨论明确。 我不会的词语: 我不会的句子: 四.研读赏析,解读文本 1.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读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那些品格?

关于刘禹锡的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刘禹锡的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尼尔,希望你们能喜欢,关于刘禹锡的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句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两个句子。疏通文意:积累“蕃、濯、妖、植、鲜、蔓、枝、远、清、益” 等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学习写法: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体悟情感: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情感。学习过程:导入:教师演唱《采莲》。师:《采莲》的歌词改编自一首乐府诗《江南》,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师生齐读)像《江南》一样与莲有关的诗文还有很多,其中最受推崇的当属宋代却有一位大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敦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和作者)明确目标屏显学习目标,学生记录关键词。活动过程:活动一:诵读课文,疏通文意。1、读:(1)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一生读、生纠正、再读。提示多音字:“蔓”。(板书)(2)再次朗读课文,读准句读。找出你把握不准句读的句子,提出共同解决。解决“予独爱莲……”一句。(3)三读课文,试着读出感情。找一生读、一生评价。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译:(1)对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全文。标出疑难的字词。(2)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组长做好记录,全班解决。(3)检查掌握情况:(接

龙的形式回答,回答的过程中订正)可爱者甚藩甚:很,非常可爱者:值得喜欢的予:我世人甚爱牡丹鲜:很少宜:应当【古今异义】不蔓不枝:蔓:生出枝蔓。枝:长出枝节。【名词用作动词】词类香远益清:远:远播。清:显得清幽。【形容词用作动词】活用忘路之远近:1、助词,的。具答之:2、代词,他们。(他、她、它)之闻之,欣然规往:3、代词,这(件事)。何陋之有:4、宾语前置的标志。5、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连线:水陆草木之花1;花之隐逸者也1;菊之爱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课下整理虚词“之”的用法】翻译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活动二:品析课文,体悟情感。析+悟:1、主问题一:作者对于莲花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对于莲花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生:喜欢/喜爱之情)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生:爱;独爱)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一句,试着读出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关于刘禹锡的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二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1 GB3 ①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的特点;= 2 GB3 ②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3 GB3 ③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学习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

课文《爱莲说》教学反思

课文《爱莲说》教学反思 课文《爱莲说》教学反思范文 在教《爱莲说》之前,我讲述文言文大多是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句领读,一字一句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我那时所担心的,是考试时千万别因为自己没讲到,而使学生不会做。至于对学生,我那时所关心的,是他们上课记不记笔记,下课复习不复习。有时候考试结束,自己也纳闷:这道题明明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还反复强调,一定得注意的,结果学生还是考得不理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我没责怪学生,更多从自身去找原因。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新课改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爱莲说》这堂课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从两个谜语入手导入新课,引出莲花,然后让学生欣赏两幅莲花的图片,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咏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接着是第二步骤:学习课文。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鲜”,教师正音,学生听录音朗读,然后全班朗读,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

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翻译完后,我提了几个问题:文中写了哪些花?作者最喜欢什么花?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在文中找到了答案。这不禁使我感到很欣慰。 再接下来是第三步骤:研读课文。这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关键之处。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我就引导大家: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找到了。那他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有些难度,所以我就采取了连线的形式,这样学生就在课堂上快速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难点。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思索问题、发现问题。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爱莲说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爱莲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累积文言词汇。 2.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累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荷花的古诗很多,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1.关于“说”是一种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情感。写法十分灵活,可以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与现代杂文和杂感类似。 2.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对宋、明两朝的哲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谥号“元公”,故又称周元公,主要著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3.相关背景 本文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年)擢升为南康太守时写下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长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春夏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三、朗读课文

爱莲说反思总结-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反思总结:爱莲说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爱莲说》课文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爱莲说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爱莲说反思总结篇1 对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议课中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的课堂一直采取的模式就是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为突破口,我仍然认为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老师讲授十个问题都可贵。今天王坤娟老师的建议说在探究时老师是不是该适当点拨,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同时,陈教授的课也给我同样的启示: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挖掘不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以适时的引导,然后给他们以时间去体会,从而成为自

己的收获。相比较而言,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说了、问了,但是真正在思想上收获的同学不多,语文课堂应该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而生活这个外延如此广大,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其中采撷珍珠,为师者应该为学生指引。 我想再谈一点,就是观了陈教授这节课以及通过我们的议课,我觉得我们在备课时忽略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比如:三种花喻三种人,三种人的处世态度,我们如何看待等。爱莲说反思总结篇2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由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内在含义切入,在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对“荷”的内涵有初步了解,之后顺势解题,学生通过预习分享关于“说”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第三部分为检查预习与整体感知,通过对学案的检查,梳理文言知识点,对全文有初步的整体把握。第四个环节为精读品析,设置问题一:从文中找出作者因何而爱莲? 本题较为简单,问题二承接问题一

的答案:分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莲”的形象。这一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周敦颐笔下莲的内涵,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问题三为:作者爱莲赞莲,为何还要在菊与牡丹上花费笔墨?以此题作为拓展分析的着眼点,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对比作者对待莲、菊、牡丹的态度,进而升华总结,突出周敦颐及古代文人卓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议古论今,引发学生对正直人格的崇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爱莲说反思总结篇3 在教学模式上,我们一贯采用的传统教授文言文教学的固定模式,即:朗读---疏通---理解---积累,在议课过程中许小艳老师提出怎样突出重点,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节课仅仅是为了追求某种形式上的完美,还是要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更让我受益的是陈

《爱莲说》教学设计完美版

爱莲说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 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

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 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 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