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2式传统武当剑剑谱

132式传统武当剑剑谱

132式传统武当剑剑谱
132式传统武当剑剑谱

132式传统武当剑剑谱

起式:1虚灵调息2意撒乾坤3二仙传道

一路二路三路

1刺虎斩蛟1提袍扬帜1伏虎迎门2降龙除怪2粉碎玉斗2疯魔扫地3蛱蝶穿花3秘甲藏兵3蜻蜓点水4日头长虹4叶底穿花4飞鸟出林5猛虎蹿山5丹凤朝阳5风驰电掣6迎门献剑6铁桥竞渡6闻风起舞7玉女浣纱7浪里挑花7泰山压顶8黑虎舔裆8巧画峰峦8青龙摆尾9乌牛耕地9天马追风9白蛇吐信10连仲三元10风花雪月10饿虎待食11枯树盘根11柳岸莺梭11嫦娥奔月12白蛇弄风12赤地霞光12娥眉倒拭

13 八面玲珑13迅雷击浪13玉女右转

14 飞鹞穿林14悬崖勒马14童子左行

15 老僧封门15美女穿珠15寒山藏日

16 拂手拈香16紫电披霜16摘花取巧

17 怪蟒出洞17灵芝献瑞17蹬里藏身

18 背后生风18玉带飘风18黑虎剖心

19 风摆荷叶19手撒金钱19穿针引线

20 雪花盖顶20回手扬镖20立势高强

21 一字平分21高挂云帆21步步埋伏

四路五路六路

1光芒万丈1指日高升1伏狮当冲2碧海扬波2螣蛇入洞2娥眉淡扫3横断山河3陆地飞腾3拨云瞻日4月涌江流4暴虎凭河4铁画银钩5云龙探爪5撒手飞砂5悬针垂露6童子拜佛6巨蝎反尾6夕阳普照7鸟革翚飞7石破惊天7避战三舍8天鹅卧雪8拨草寻蛇8金鼎生烟9怪蟒翻身9惊蛇入草9鹰隼击物10禹门激浪10三华聚顶10青山纷雪11寒芒冲霄11虹光闪闪11凤凰展翅12巧探玄机12干将直入12落霞迷津13灵猫扑鼠13一鹤冲天13孤鹜沉江14湖风浪游14虎视眈眈14云霞献彩15代马依风15饿虎扑食15敬德托鞭16曲巷风旋16纲解三面16长桥卧波17渔郎问津17立剁痕石17月朗星稀18艄公指路18乌鹊飞空18绿柳垂阴19流萤百转19一帆风顺19银钩钓月20釜底抽薪20中流击楫20獅首迎风21沂水托兰21却步连环21投鞭断流收势:1 大地回春2坎离既济3清净依然

2010-09-10

49式武当太极剑谱

49式武当太极剑谱 1.起势18.行步扣剑35.独立托驾 2.丁步点剑19.弓步下刺36.弓步挂劈 3.回身点剑20.腾空跳刺37.歇步后刺 4.仆步横扫21.马步藏剑38.叉步平斩 5.右左平带22.回身反刺39.虚步抱剑 6.分脚领剑23.虚步蹦剑40.叉步平带 7.叉步反撩24.独立上刺41.弓步反蹦 8.马步云抱25.撤步平斩42.提膝点剑 9.丁步截剑26.仰身驾剑43.叉步反撩 10.翻身蹦剑27.转身回抽44.丁步直刺 11.弓步下刺28.并步平刺45.丁步抱剑 12.独立上刺29.行步撩剑46.行步穿剑 13.仆步穿剑30.仰身撩剑47.扣剑平抹 14.蹬脚前刺31.盖步按剑48.并步平刺 15.跳步平刺32.跳步下刺49.收势 16.转身平刺33.歇步压剑 17.行步穿剑34.虚步点剑

49式武当太极剑谱◣ 第一小节 1.起势 2.丁步点剑 3.回身点剑 4.仆步横扫 5.右左平带6.分脚领剑7.叉步反撩8.马步云抱9.丁步截剑10.翻身蹦剑11.弓步下刺12.独立上刺 第二小节 13.仆步穿剑14.蹬脚前刺15.跳步平刺16.转身平刺17.穿剑行步18.行步扣剑19.弓步下刺 第三小节 20.腾空挑刺21.马步藏剑22.回身反刺23.歇步蹦剑24. 独立上刺25.撤步云斩26.仰身驾剑 第四小节 27.转身回抽28.并步平刺29.行步撩剑30.仰身撩剑31. 盖步按剑32.跳步下刺 第五小节 33.歇步压剑34.虚步点剑35.独立托驾36.弓步挂劈37.歇步后刺38.叉步云斩39.虚步抱剑40.撤步平带41.弓步蹦剑 第六小节 42.提膝点剑43.上步反撩44.丁步直刺45.丁步抱剑46.行步穿剑47.扣剑平抹48.并步直刺49.还原收势

杨式56式太极剑-剑谱资料

杨式56式太极剑剑谱 1、起势(弓步前指)29、流星赶月(反身回劈) 2、三环套月(丁步点剑) 30、天马行空(歇步压剑) 3、大魁星式(独立反刺) 31、燕子衔泥(虚步点剑) 4、蜻蜓点水(提膝点剑) 32、挑帘式(独立架托) 5、燕子抄水(仆步横扫) 33、左车轮剑(弓步挂剑) 6、左右拦扫(左右平带) 34、右车轮剑(行步抡剑) 7、小魁星式(虚步撩剑) 35、大鹏展翅(撤步反击) 8、燕子入巢(仆步穿剑) 36、水中捞月(弓步撩剑) 9、虎抱头(虚步捧剑) 37、怀中捧月(提膝捧剑) 10、灵猫扑鼠(跳步下刺) 38、夜叉入海(独立下刺) 11、黄蜂入洞(转身平刺) 39、犀牛望月(弓步回抽) 12、凤凰双展翅(回身平斩) 40、射雁式(虚步回抽) 13、小魁星式(虚步撩剑) 41、青龙探爪(并步击剑) 14、太公等鱼(虚步反刺) 42、凤凰单展翅(回身平斩)

15、拨草寻蛇(左右下截) 43、左右跨拦(跨步截按) 16、哪咤探海(独立劈剑) 44、射雁式(虚步回抽) 17、怀中抱月 (退步回抽) 45、白猿献果(并步上刺) 18、宿鸟投林(独立上刺) 46、流水落花(丁步回抽) 19、乌龙摆尾(撤步平刺) 47、玉女穿梭(转身下刺) 20、青龙出水(左弓步刺) 48、斜飞式(弓步削剑) 21、风卷荷叶(转身斜带) 49、白虎搅尾(弓步抡劈) 22、狮子摇头(缩身斜带) 50、鱼跳龙门(跳步上刺) 23、虎抱头(提膝捧剑) 51、乌龙绞柱(转身撩剑) 24、野马跳涧(跳步平刺) 52、水中捞月(弓步撩剑) 25、悬崖勒马(仰身云剑) 53、仙人指路(丁步回抽) 26、转身指南(并步平刺) 54、风扫梅花(旋转平抹) 27、迎风掸尘(弓步拦剑) 55、并步指南(并步平刺) 28、顺水推舟(进步反刺) 56、收势(提剑还原)

剑概述陈资料

剑术 一、概说 剑是我国武术器械的一种,在我国武术兵器史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从最早商代时期铜剑兵器的出土发现到现在武术多种流派剑术技法的广泛流传,剑器本身和剑术都经历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演化过程。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在剑术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剑文化成为剑术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征,为剑术运动本身增添了神秘色彩和光环。目前,剑术运动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较为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下面,我们简要说明剑术运动的发展历史。 尽管在商代之前已有较为原始的木、石、骨剑,但由于形制尚未完全确定,因此,还不能称为标准意义上剑。据相关史料证明,在我国商代时期已有清晰的制剑史料记载,当时剑型一般呈柳叶或锐三角形,主要为铜制。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朱开沟遗址出土的“鄂尔多斯直柄匕首式青铜短剑”,是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青铜剑。由于制剑材料的限制,商代的铜剑长度普遍较短,一般为30cm到50cm之间。如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全长有55.7厘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冶铁技术的出现,在汉代,铁剑逐渐代替铜剑,成为当时军事战争的主要短兵。剑在汉代后期基本趋于定型,即剑身中有脊,两侧有刃,前有剑尖,中有剑首,后有茎,茎端设环处称镡,此外尚有剑鞘、剑穗等附属饰物。“重刀之习,起于汉代”,随着汉代后期重甲骑兵的出现,刀由于劈砍有力逐渐成为军事战争中的短兵,至隋唐之时,剑已经完全退出了战争舞台,成为民间习武和社会娱乐、佩戴之用。如。《隋书·礼仪志》载:“一品,玉器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唐代最盛,剑器被文人墨客视为饰物,抒以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自唐代以后,剑器已经基本定型,直至现代剑的形制与唐剑基本没有什么差异。 剑术技法的发展也是一个较为丰富的嬗变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斗剑之风甚重。在庄子《说剑》篇中记载到:“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下,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正因为斗剑之风流行,为此还产生了较为专业的剑客以斗剑为生。同时,伴随着击剑之风的流行,还出现了有关技法理论的论著。如《越女论剑》中记载:“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彷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形象生动地总结了剑术技法的特点和要诀。汉代由于刀的出现,剑德军事价值减弱,为此,汉代的斗剑之风逐渐转移到贵州与民间,社会上出现了剑术的单人和双人表演,而且有了专门的剑术教师和专著,并形成了一定的剑法流派。尤其是《汉书·艺文志》中的《剑道》三十八篇,充分显示了当时剑术运动的兴盛状况。至唐代,舞剑兴盛一时。李白诗篇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成为再现唐代剑舞的代表之作,此外,唐代裴旻的剑术、李白的诗歌和张旭的草书被称为当时的“三绝”。明代,很多军事著作中均记载有剑术技法,如《武备录》、《三才图会》等。清代剑法流派纷呈,如清代吴殳《手臂录》中专门有剑术技法和剑法流派的记载。此外,民国期间武术著书较多,不乏有剑法专著或论述剑法的篇章。如宋庚平著《剑法图说》一书,较为详细说明了剑法源流与技法图解。又如李景林《武当剑谱》、大东书局的《青萍剑》等。 此外,剑术因至尊至贵,人神咸崇。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实则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因此,历史上,剑器赋予文化身份,名剑甚多,如《史记》中曾有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

56式太极剑剑谱

56式传统杨式太极剑剑谱 第一节 1. 起势————弓步前指(正东) 2. 三环套月——丁步点剑(正东) 3. 大魁星———独立反刺(正东) 4. 蜻蜓点水——提膝点剑(西南) 5. 燕子抄水——仆步横扫(正东) 6. 左右拦扫——左右平带(东北、东南)重复二次 7. 小魁星———虚步撩剑(东南) 第二节 8. 燕子入巢——仆步穿压(西北) 9. 虎抱头———虚步捧剑(正西) 10. 灵猫捕鼠——跳步下刺(正西) 11. 黄蜂入洞——转身平刺(西北) 12. 凤凰双展翅—回身平刺(东北) 13. 小魁星———虚步撩剑(东南) 第三节 14. 太公等鱼——虚步反刺(正东) 15. 拨草寻蛇——弓步左右下栽(东北、东南)重复二次

16. 哪吒探海——独立抡劈(正东面北) 17. 怀中抱月——退步回抽(正东) 18. 缩身投林——独立上刺(正东) 19. 乌龙摆尾——退步平刺(正北) 20.青龙出水——左弓步刺(东北) 第四节 21.风卷荷叶——转身斜带(正西偏北) 22.狮子摇头——缩身斜带(正西之字型后退)左右二次 23.虎抱头———提膝捧剑(正西) 24.野马跳涧——跳步平刺(正西) 25.悬崖勒马——仰身云斩(正西) 第五节 26.转身指南——转身并步平刺(正东) 27.迎风掸烬——弓步拦剑(正东之字型)左右三次 28.顺水推舟——进步反刺(正东面南) 29.流星赶月——反身回劈(西北) 30.天马行空——膝步压剑(正南) 31.燕子衔泥——虚步点剑(正南偏西) 第六节 32.挑帘式———独立架托(西北)

33.左车轮剑——弓步挂劈(正西) 34.右车轮剑——虚步抡劈(正西) 35.大鹏展翅——撤步反击(正北) 36.水中捞月——弓步撩剑(正西) 37.怀中抱月——提膝捧剑(正南) 38.夜叉探海——独立下刺(正南) 第七节 39.犀牛望月——弓步回抽(正南) 40.射雁式———虚步回抽(东南) 41.青龙探爪——并步击剑(东南) 42.凤凰单展翅—回身平斩(西北) 43.左右跨栏——盖步栽剑(西南、西北) 44.射雁式———虚步回抽(西南) 45.白猿献果——并步上刺(西南) 46.左右落花——丁步回抽(正西之型后退) 47.玉女穿梭——转身下刺(西南) 第八节 48.斜飞式———弓步削剑(西南) 49.白虎揽尾——弓步抡劈(西南) 50.鱼跳龙门——跳步上刺(正西) 51.乌龙绞柱——转身撩刺(西北) 52.水中捞月——弓步撩剑(西南)

详细武当太极剑剑谱(49式)

武当太极剑动作名称 预备式 并步站立,假设面向正南。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左手持剑于左臂后,剑尖向上,右手握成剑指,目视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上体自然放松;剑身贴在左前臂后面,不要使剑刃触及身体。 一、起势 1. 左脚提起向身体左侧分开半步,目视前方。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高于与肩平,手心向下。目视前方。 3.上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自然提起。同时右臂外旋收至腰间;左手摆至右前上方,目视左手。 4.右腿屈膝下蹲,左脚收至右脚侧。同时右手向前、向上摆至右前上方,手心向上;左手收至右肩前,手心向下。目视右手。 5.上体左转,左脚向前(正东)迈步,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持剑向下经体前摆至左髋旁,剑直立贴于左臂后;右手经耳旁响起指出。目视前方。 要点:1.两臂上举时,不要僵直用力,两臂与肩同宽,不要耸肩。 2.迈步时,上体左转,腰脊自然正直。右臂不可完全伸直;左手持剑直立于体侧,剑刃不可触及身体。 二、丁步点剑 1.身体右转,右脚向前上步,脚尖外展,两腿屈膝半蹲。左手持剑屈肘上提,经右前臂上向前传出,手心向下,右臂外旋,手心转向上,并向下、向左后摆。目视右手。 2.左脚向前上步,右脚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右剑指经头右侧向前摆至剑柄上,准备接剑。目视前方。 3.重心前移,右脚收至左脚旁,脚尖点地。同时右手接剑向前、向下点啄;左剑指扶于右腕部。目视前下方。 要点:1.步和点剑要同时完成,上体正直,臂与肩平,身体保持半蹲姿势。 2.点剑时剑尖由上向下点啄,屈腕上提,力注剑尖。 三、回身点剑 1.右脚向右后方撤步,脚尖点地。同时右臂旋,右手持剑上举;左手剑指收于腰间。目视前方。

武当剑剑谱

武当剑剑谱 预备式:并步站立,假设面向正南,头颈正直,上体自然放松,臂垂体侧,左手持剑于臂后,右手成剑指,目视前方。 一、起势 1、左脚开立 2、两臂平举 3、转体摆臂 4、屈膝摆臂 5、弓步前指 二、丁步点剑 1、坐盘展臂 2、弓步接剑 3、丁步点剑 三、回身点剑 1、撤步举剑 2、提膝点剑 四、仆步横扫1、仆步落剑2、转体横扫方向:正东偏北 五、右左平带1、收脚收剑2、上步送剑3、弓步带剑4、收脚收剑5、上步送剑6、弓步带剑方向:定势弓步的方向是正东偏南或偏北 六、分脚领剑1、后坐举剑2、前移穿指绕剑3、上步绕剑4、分脚领剑 七、叉步反撩1、落脚落剑2、上步撩摆3、插步反撩 八、马步云抱1、弓步摆剑2、弓步仰身云剑3、马步抽抱 九、丁步截剑要求:1、收脚和截剑要迅速,保持半蹲姿势。 2、是用剑刃中段或前段拦截。 十、翻身崩剑要求:1、扣步和崩剑同时完成,身体略向后闪。 2、是用剑刃前端向后崩弹。

十一、弓步下刺1、提膝收剑2、弓步刺剑方向:正东偏南十二、独立上刺1、上步分剑2、上步提膝刺剑方向:东北十三、仆步穿剑1、仆步穿剑2、虚步捧剑方向:仆步正西偏南 十四、蹬脚前刺1、提膝收剑2、蹬脚前刺方向:正西偏北十五、跳步平刺1、落脚送剑2、跳步分剑弓步平刺方向:正西偏北 十六、转身平刺1、后坐收剑2、提膝转体3、弓步平刺方向:正北 十七、行步穿剑1、后坐领剑2、转体穿剑3、上步崩剑4、弧线行步(四步) 十八、行步扣剑1、行步摆剑2、行步摆剑3、行步盖剑 十九、弓步下刺1、上步分剑2、提膝前指3、弓步下刺方向:东北(十七、十八、十九式相接共走十二步)。 二十、腾空跳刺1、转体划弧2、虚步分剑3、腾空平刺 二十二、马步藏剑要点:1、左转向北落地。2、落地和收剑同时完成。 二十二、回身反刺1、垫步撩指落剑2、上步崩剑3、弓步反刺 二十三、虚步崩剑要点:收脚、崩剑和左剑指下落的动作同时完成 二十四、独立上刺1、弓步分剑2、提膝上刺

陈式太极剑剑谱

陈氏剑剑谱 1. 预备式 2. 东峰衔日 3. 仙人指路 4. 叶底藏花 5. 朝阳剑 6. 哪吒探海回身劈剑重心在左腿,提膝收剑,独立下刺 7. 青龙出水转身落剑,弓步架刺,右脚擦地助发力 8. 左右护膝虚步撩剑,右偏马步护左膝,虚步撩剑,左偏马步护右膝 9. 闭门剑上右脚撩剑,转身背剑点剑,内旋提剑,手心向外 10. 青龙出水右脚擦地助发力 11. 转身劈剑先合手后劈剑,右弓步劈剑,左手上架,先蓄后发 12. 回身剑下沉振脚合手,弓步刺剑,比青龙出水更有力 13. 斜飞势上步合剑,弓步斜削 14. 凤凰展翅撤右脚,左脚后插,反撩剑 15. 凤凰点头上左脚,马步反刺剑,左脚碾地前移助发力 16.拨草寻蛇左转腰,剑向左代再向右平抹左脚上步,转180度,外旋翻腕 划弧到右前方,剑尖朝右,剑身平,同时重心左移向左平抹,上右脚 17. 金鸡独立转身落剑,提右脚收剑,两手相合 18. 哪吒探海落脚,提左膝,下刺,左手上撑 19. 盖拦势右虚步分剑 20. 古树盘根歇步架剑 21. 饿虎扑食左脚上步,左弓步立剑刺,右脚擦地助发力 22. 左右车轮剑右脚上步右手外旋向后划弧,两手合,左虚步撩剑,左弓步撩左 手上撑; 右车论剑,翻腕合手,右后转身右脚贴地后撤,脚跟蹬地,剑上架23. 倒卷肱左脚后退,向左平拦剑到右肩前,左手合;撤右脚,左弓步拦,左手左撑。 24. 野马跳涧右脚前移,提右膝捧剑 25. 跳步刺 26. 白蛇吐信转身180度,剑下落,左手前指,并步立剑平刺 27. 二龙戏珠右脚上步,逆时针绞剑,左虚步立剑下劈;左脚上步,顺时针 绞剑,右虚步立剑下劈 28. 虚步亮剑左弓步下刺,重心后移,虚步架剑 29. 上步剌剑左弓步,反立剑上刺 黑熊翻背转身约180度,收左脚沉气下震助发力,立剑平劈(西北) 30.燕子啄泥转身约180度,上左脚,上右脚成虚步点剑(东南)

[实用参考]陈式太极剑49式剑谱及解说.doc

1、太极剑初势 2、朝阳剑 3、仙人指路 4、青龙出水 5、护膝剑 6、闭门式 7、青龙出水 8、翻身下劈剑 9、青龙转身 10、斜飞式 11、展翅点头 12、拨草寻蛇 13、金鸡独立 14、仙人指路 15、盖拦式 16、古树盘根 17、饿虎扑食 18、青龙摆尾 19、倒卷肱 20、野马跳涧 21、白蛇吐信 22、乌龙摆尾 23、钟魁仗剑 24、罗汉降龙 25、黑熊翻背 26、燕子啄泥 27、白蛇吐信 28、斜飞式 29、鹰熊斗智 30、燕子啄泥 31、摘星换斗 32、海底捞月 33、仙人指路 34、凤凰点头 35、燕子啄泥 36、白蛇吐信 37、斜飞式 38、左托千斤 39、右托千斤 40、燕子啄泥 41、白猿献果 42、落花式 43、上下斜刺 44、斜飞式 45、哪叱探海 46、怪蟒翻身 47、韦驼献杵 48、磨盘剑 49、太极剑还原 陈式太极剑49式剑谱及解说

5、右手前穿,双手以手腕相交,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合,向前送出,同时,右脚向前迈出一步。 6、双手变,双手打开,身向左转重心右移。 7、双手同时外开上升里合,合到这里准备接把,合上就可以了。在这里,双手开合的同时,右脚尖再次外摆,还原到预备式的方向,准备接把,这个时候,重心再移过来,收左脚,并步。 三、朝阳剑 右手接剑,左手撤出,左手变剑指顺着向自己一侧的剑脊横向的拉开,拉开过剑尖以后,自己的剑指与剑尖成九十度角,这时候右手同时向外拉开。双手拉,剑要平,这是一个立剑,不要反过来,剑身要平,剑身不要左歪右斜。接剑以后拉开的同时提左膝。 四、仙人指路 1、右手剑,手领、提、向下挂,带回来,这时候以平剑剑体向上的姿势,收于自己腰际,左手在右手收的同时也外开,收,合于自己腹前,帮着自己的右手,有一个双手相合的动作,捧,在双手运行的过程中,左脚继续保持独立的姿势。 2、右手剑,翻手压剑,变成立剑向自己的右前斜方刺出,同时左手走下弧线向后打开,脚继续保持独立的姿势。 五、青龙出水 1、用剑尖部分向里挂、缠,收于腰际,左手在右手收的同时也要收回,同时左脚退步,向自己的左侧后方退步,转身。 2、右手剑向前平刺,左手向后打开于自己的头侧,同时身向左转,重心前移。 六、护膝剑 1、右手回带,左手合于自己右手里侧,点于自己右手腕上,同时重心左移。 2、右手剑向下,走后向下撩,撩出第一剑走一个弧线,在右手运动的同时,右脚向前迈步。 3、继续上升、领,同时身向右转,左脚并步。 4、剑继续走后弧线,向前撩,撩起来同时左脚向前迈出一步,护膝剑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两个膝盖、膝关节,那么这个剑法一定在走的时候要直,不能走平,同样翻过来以后,也是直,要围绕自己的腿部膝盖,去进行保护自己的腿部。 第二段:闭门式——拨草寻蛇 六、闭门式 1、剑身继续向上运行,走上弧线,同时并右步,注意这跟刚开始讲青龙出水这种带又不同了,这个护膝剑的时候呢,是要用带回来,那闭门式到这里,起,继续收,起,并步。 2、向下走,向回提,这个时候剑身成四十P五度斜角,剑尖向下,在成四十P 五度斜角提的时候,右脚继续向自己的右方向迈出一步,然后在移动中扣脚、转身、收左脚,成虚步,两个脚成虚步提起。 七、青龙出水 1、青龙出水绞剑挂带收于腰际,在双手挂带的同时上左步。

学习《武当剑谱》,浅谈宋唯一的武当剑术技击思想(下) 关朝

学习《武当剑谱》,浅谈宋唯一的武当剑术技击思想(下)关朝在本文的上半部分我简单介绍了宋唯一的武当剑术的技击思想,下半部分我着重谈谈本门将宋唯一武当剑术的技击思想用于徒手格斗的传承发展情况。1925年宋唯一由李景林用专列将宋唯一接到天津后,蒋馨山师爷正式向宋唯一行了拜师礼,并送上5000大洋的拜师礼。蒋师爷是唯一正式向宋唯一行拜师礼的弟子。李景林因为地位关系没有正式拜师,这从以后他对别人称武当剑法学于陈世钧可以反证,其他学者都是李景林的下属,上级没拜师,下级能越级拜师吗?所以其他人都是宋的学生。蒋馨山先生用毕生精力钻研武当剑术,除了本人精通武当剑术外,还把武当剑术的技击思想溶于本门的其他拳种的技击中,特别是武当八卦太极拳。蒋师爷在传授程派游身连环八卦掌中,掌式、练法是严格按照程派传承教授的,但在技击应用上揉进了剑形八卦掌的技击思想,与原有的程派八卦掌技击特点结合起来,身法、步法更加灵活多变。太极拳是在原有的程传八卦太极拳的基础上,蒋师爷晚年特别是文革后揉进了武当剑术的技击思想,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技击风格。 如前所述,武当剑术交绥时,不接不截,不迎不架,即不正面应敌。在使用八卦掌或八卦太极拳时虽然要遵循散手或推手的规则与对手要接手,但仍秉承不正面对抗的原则,利用八卦掌的旋转灵活步法和身体左右阴阳变化,在对方发起攻击时,以头为旗,三盘合一,旋转移动自己的重心避开对方的攻击线从而达到引进落空的目的。在这里不是固守自己的“中”,而是以对方为中心,避其锋芒,攻其薄弱。步法是基础,身形很重要,悬旋在头领,三盘整体转。是真正的运动战、游击战。这里在走转中特别要强调大局观。八卦掌不停的走转,但不能把自己转迷糊。两人一照面,就要对双方态势、方位、对方身上的力点有一个大致的估计。心中依据九宫格对现场有一个方位的划分,在走转中自己处于哪个方位要清楚。太极拳以推手为主要技击手段,依靠听劲判断对方的意图、劲力,但仅依靠听劲还不够。两人一搭手,对方属“阳”(即可能发起进攻)的手,由肩到手;自己听对方劲力的手就如同两剑相对形成犄角图,即是三角形的两边,如果在推手中能诱使对方的身体或另一手补上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就满足了地支中的三合局的条件(见前半文中的三合局图),依据三合局的原理发力即可把对方发出去。李和生老师的三角发力的原理即如此。当对方使用散手技法时,虽然在搭手前没有了接触点,但依据对方的身形、步法依然可以判断出对方的进攻意图和力线。

杨式56式太极剑剑谱

杨式56式太极剑剑谱 01、起势(弓步前指):左脚分开半步两手前举曲蹲收脚抱剑转身上步弓步前挤坐腿收剑再推按出去坐腿向左 转身摆剑再坐回去收脚上步弓步前指方向转为正东. 02、三环套月(丁步点剑):上步穿剑坐步转体展臂再上步接剑剑交到右手丁步前点。 03、大魁星式(独立反刺):向后撤步挂剑收脚收剑独立反刺前指转向正东。 04、蜻蜓点水(提膝点剑):转身向下方点剑偏西南。 05、燕子抄水(仆步横扫):向侧后方落步剑指反穿转腰仆步向前弓步扫剑。 06、左右拦扫(左右平带):收剑上步弓步向右平带收脚收剑上步送剑弓步向左平带左右再各重复一次。 07、小魁星式(虚步撩剑):转腰收脚绕剑上步绕剑虚步撩剑前指方向正东偏南30度。 08、燕子入巢(仆步穿剑):退步转身仆步穿剑。 09、虎抱头(虚步捧剑):重心前移两手合抱虚步捧剑方向斜向西北。 10、灵猫捕鼠(跳步下刺):蹬脚刺剑跳步弓步下刺西偏北。 11、黄蜂入洞(转身下刺):坐腿收剑扣脚转身弓步下刺。 12、凤凰双展翅(回身平斩):合剑转身侧弓步平斩收

脚收剑再平斩。 13、小魁星(虚步撩剑):收脚转腰绕剑上步绕剑虚步前指。 14、太公等鱼(虚步反刺):退步穿剑指转身挂剑虚步反刺方向转向正东。 15、拔草寻蛇(左右下截):上步弓步下截收脚收剑上步前进弓步下截左右再重复一次(弓步走“之”字形截剑沿中轴线绕一小弧)。 16、哪吒探海(独立抡劈):转身绕剑抡摆独立下劈剑劈剑方向正东。 17、怀中抱月(退步回抽):退步抽剑虚步抱于怀中。 18、宿鸟投林(独立上刺):转身独立上刺。 19、乌龙摆尾(撤步平斩):退步左摆剑并步右摆剑退步向前平刺刺剑方向正南。 20、青龙出水(左弓步刺):转身绕剑收剑斜前方上步平刺刺剑东北方向。 21、风卷荷叶(转身斜带):坐腿扣脚转身收剑上步送剑弓步向右平带西偏北方向。 22、狮子摇头(缩身斜带):收脚收剑退步送剑丁步平带重复丁步向右平带再做一个丁步向左平带。 23、虎抱头(提膝捧剑):退步分手提膝捧剑。 24、野马跳涧(跳步平刺):落脚落剑送剑跳步弓步平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2009-10-17 13:40:13) 陈式56式太极拳分解套路 第一组 1.起势(分脚开立)(假设起势方向向南) 2.右金刚捣碓(1.转腰摆手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1.转腰托拳2.转腰分掌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2.下捋前挤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 5.左单鞭(1.左推右提2.提脚擦步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6.搬拦捶(1.转腰摆拳2.马步横打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7.护心捶(1.转腰塞拳2.跳转龙摆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1.擦步插掌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2.踏脚擦步3.收掌扭腰提勾4.马步展臂) 10.提收(1.扣脚合手2.收脚收手3.提膝推按) 11.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2.转体搭手3.转腰翻掌4.提腿擦步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1.提膝刁收2.震脚擦步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1.右转腰掩肘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1.折叠缠绕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1.转体绕臂2.转腰缠臂3.马步撩弹4.马步迸掌) 16.斩手(1.提脚翻掌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提臂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掌2.擦步合臂3.马步掩手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1.转腰下捋2.转腰前挤3.转身虚步刁托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1.右推左提2.提脚擦步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1.收脚摆掌2.开步推掌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5.转腰摆掌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拳2.开步推掌3.擦步左云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1.转身分手合掌2.马步分掌3.扣脚转身旋掌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2.侧步刁托3.跟步推掌4.侧步刁托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2.退步刁托3.跟步前推4.侧步刁托5.跟步前推) 27.闪通臂(1.转腰带掌2.弓步穿掌3.拧腰旋掌4.扫腿推掌) 第四组: 28.指裆捶(1.转身缠摆2.震脚擦步3.马步掩手、收拳3.弓步发拳) 29.白猿献果(1.转身左缠2.转腰右缠3.提膝上冲拳) 30.双推掌(1.落脚收掌2.虚步双推档) 31.中盘(1.换掌前推2.换掌前推3.换掌前推4.穿掌绕臂分手5.踏脚合臂擦脚6.马步拢手上提) 32.前招(1.转腰悬腕2.虚步摆掌) 33.后招(1.转腰活步2.虚步摆掌) 34.右野马分鬃(1.转体绕臂2.提脚绕臂3.马步穿靠)

陈式太极剑49式剑谱及解说

20、野马跳涧 21、白蛇吐信 22、乌龙摆尾 23、钟魁仗剑 24、罗汉降龙 25、黑熊翻背 26、燕子啄泥 27、白蛇吐信 28、斜飞式 29、鹰熊斗智 30、燕子啄泥 31、摘星换斗 32、海底捞月 33、仙人指路 34、凤凰点头 35、燕子啄泥 36、白蛇吐信 37、斜飞式 38、左托千斤 39、右托千斤 40、燕子啄泥 41、白猿献果 42、落花式 43、上下斜刺 44、斜飞式

七、青龙出水 1青龙出水绞剑挂带收于腰际,在双手挂带的同时上左步。 2、右手剑平刺,左手打开。 八、翻身下劈 1右手翻手,同时左手合,合起来,这时候眼睛要看自己剑尖这个位置,在这个双手转的时候,收右脚,收起来,转过来,先从剑尖然后再转身,摆头。 2、右手劈,变成劈剑向下劈,左手打开走下弧线打开,同时右脚落地震脚,这个剑在自己小腿前方。剑本身以点、刺、抹、云等等这些剑法为主,而劈剑,这种动作在剑法里头,很少使用,那么在陈式太极剑里面,就有几个比较著名的劈剑动作,一个就是翻身下劈,这种劈要求劈出凶狠,劈出刀的钢猛,不能只走剑的灵巧,需要点、抹、云、撩等等,这些时候需要走出剑的灵巧以外,像劈这种动作,就需要劈出气势磅礴。 九、回身剑 1双手绞带同时转身,左手和右手同时收于腰际。 2、震脚,上步,平刺剑。 十、斜飞式 1双手交叉,合,然后双开,左手掌心向上,在自己左大腿上方,右手剑成四十五度斜角,在自己右膝上方,形成一个双分,合,分。在合,分的同时身向右转,勾左脚,重心移右。 十一、凤凰展翅 右手剑回带,然后继续向下撩起,反手剑撩起,左手在右手回带的同时,合、开, 合起来打开,同时在带的时候,身体微向左转重心稍向左移,领、合、重心移右,退步,撩起,这个时候形成坐盘,这为凤凰展翅。 十二、凤凰点头 右手剑领剑尖向回收,向下撩挂起来,平剑,然后向自己的右方平刺,这个剑是立起来的,这个时候的平剑是要求剑身从柄到尖的位置要平,在右手剑合的同时左手合上,护于自己右手腕里侧,送出,同时回的时候重心移左,右脚横向的迈出一步,重心在右。 十三,拨草寻蛇 拨草寻蛇是一种近似于平剑,平抹的一种剑法,剑尖略向下。 1双手往回带、领、转,这时候剑基本转过来,转成平剑,用脚尖往外摆,转身,抹过来同时并左步。 2、剑继续向右平抹,翻转,领过来,再抹过来,刚才是从左向右,再翻过来是从右向左,要有稍节的意识去拨,好像拨开很深的草去寻找蛇的感觉。 第三段金鸡独立一一青龙摆尾第三段 十四、金鸡独立 1自己的剑继续向左侧抹,同时左脚尖外摆,并右步,这个时候剑抹过来, 剑尖处于自己的左方。 2、翻手,劈,这个劈与前面的翻身下劈有所不同,那个是一种比较凶狠的下劈,这种劈是一种探劈,同时右脚向前迈出一大步。 3、右手剑往回带,提起,同时重心移左,收右脚成独立式。十五、哪吒探海 1剑要用手压,用自己向上的剑刃那个部分翻转向下压,收于自己腹前,同

武当剑法大全

「武当剑法大全」中之练剑要诀部分剑法述要 剑道之道。全凭乎神。神足而道成。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神练成道。剑神合一。是近道矣。武当剑法。外兼各家拳术之长。内练阴阳中和之气。习此道者。当以无漏为先。保精养气。宁神抱一。同时学习内家拳为之基础。基础概立。然后练习剑法。方得事半功倍。盖使剑亦如使拳。不外意气为君。而眼法手法步法身法腰法为臣。是故令其闪展腾拿之轻灵便捷。则有如八卦拳。其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活腕。气沉丹田。力由脊发。则有如太极拳。而其出剑之精神。勇往直前。如矢赴的。敌剑未动。我剑已到。则又如形意拳也。 剑法十三势 武当剑法。大别为十三势。以十三字名之。即抽提带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冼。亦似太极拳之□履挤按。采列肘靠。前后进退。左顾右盼。中定也。此外另有舞剑。未有定式非到剑术纯妙不能学习。非口授面传。不能领会。 练剑之基本 一眼神二手法三身法皿步法 练剑歌 头脑心眼如司令。手足腰胯如部曲。内劲仓库丹田是。精气神胆须充足。内外功夫勤修练。身剑合一方成道。(注)丹田譬犹仓库。蓄内劲之所也。身剑合一者。剑恍如其人肢体一部。凡其人之内劲能直贯注剑锋。则其锋不可犯也。 心空歌 歌曰。手心空。使剑活。足心空。行步捷。顶心空。心眼一。 练剑之精神 一胆力。二内劲。三迅速。皿沉着。剑法之基本。外皿要也。剑法之精神。内皿要

也。内外精练。庶乎近焉。(注) 内劲云示与变劲拙力不同。但无悠久之功夫。无 正确之教练。无持久之毅力。决无成绩可言。是练剑者长习内家拳以蓄内劲。内劲 之云其所由来者渐。非一朝一夕所能致也。 用剑之要诀 用剑之要诀全在观变(眼神)。彼微动我先动(手法)。动则变(身法)。变则著矣(步法 )。此皿句皆在一个字行之。所为一寸匕。所谓险中险(胆力)。即剑不离手(迅速)。 手不着剑是也(沉着)。(注)剑为短兵器中之王。三面皆刃。故其用泠与单刀迥异。 时下流行之剑法大率励入刀法。虽剑光耀目。实类花刀。不足称也。 全文完 【注:文述的武当内家对手剑法谱乃浮山圆虚道人传授李景林(李晨芳将军?)之武 当剑法,有异一般剑法套路。全文由濮冰如(濮玉?),乃李先生第二代传人于55年 前手抄纪录而成,现经其师弟余仁霖先生整理公开发表于北京「武魂」杂志。文章 内容与另一古藉「武当剑法大全」内容大致相同,该书乃由诸季亭记录李晨芳将军 口述剑法心德辑录而成。如经考据,则此种武当剑法可能是失传了的实战剑法,武 术爱好者应珍惜之及加以整理研究,其中剑理尤为重要】 据目前所发现的有关武当内家剑术之源流,较完整的是第9代宋唯一大师在1922年撰写的《武当剑术》。从其撰写的“武当丹派剑术系谱序”所载,张三丰传剑于张松溪后列为丹派内家剑术第一代,前9代剑术传人均为单传,未能突破门派的观念。然而到了第10代传人———李景林(1884~1931)之手,才开始广收弟子,将这套剑术广为传播。王恩盛老人介绍,这种广为传播也并不是全民皆会的意思,只是李景林没有前面宗师那样保守,加之李是军人,并做过当年“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所以他的许多弟子都学了这套剑法。

孙式拳传人寿关顺的抻筋拔骨功法图解(一) @ 形意拳

孙式拳传人寿关顺的抻筋拔骨功法图解(一) fanqinshen 勋章: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查看图片详细信息正在读取此图片的详细信息,请稍候 ... 第一动 1.两脚站立,两臂手心向下向两侧平举,尽量伸展。特别是用肩部向两侧缓缓伸展,一边深呼吸,一边伸,尽可能伸去。到受不了时再松下来。两臂仍平举。 两脚用脚尖脚跟转动向两侧同时开步,直到比肩宽一些停住。两脚尖外展成外八形。宽度与自己肩宽相等或稍宽即可。两脚尖朝外成外八字。两腿微曲不可过于下蹲。 2.两臂上举手心向上朝天,上举之手臂和和两腿成一样的角度。成X型。身子由双臂带动向后弯腰,头向后仰看天再看身后。形同伸懒腰。尽量伸展。只到完全不能再伸时再回复原形站立。可反复做多次。所有动作都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舌顶上鄂闭口扣齿。 第二动 1.由沙地立竿开始,两脚以脚尖和脚跟旋转而成开步,两脚向外成外八字。两膝微曲,两手在小肚前提起内翻手心向上,紧握手成拳,向腰两侧拉到成抱拳。抽紧两肋腹式丹田呼吸。两肩尽力向后拉抻。至不能忍受时再松下来。两手变拳为掌,立掌曲腕,五指向上,掌心向前。 2.由上动开始,两手立掌自腰间缓缓向前推出,五指分开。两臂高与肩平。手心向前。然后两臂向两侧分开,伸直后手心仍向两侧立掌,平直向两边抻拉。尽力抻拉。直至不能忍受再松下来。抽紧两肋气沉丹田腹式呼吸舌顶上颚闭口扣齿。 3.慢慢放下两臂至两腿两侧,翻手变掌,掌心向上,再握拳重复动作。 jerrywong 门派: 孙氏内家拳 好极了. Thanks! 神子头衔: 论坛坛主 图文并貌,好! 李先生 太好了!我要打印出来参考学习!

qianjinding 希望各位都能像fanqinshen和寿先生一样抛开门户之见,精诚团结,互相帮助,把这里建设得更好。为更多的后学者指点迷津。非常希望能把各位前辈的拳录下来,放在网上,供大家学习。孙氏拳能融会百家独树一帜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孙禄堂先生没有门户之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相信这才是孙老先生创拳的目的,也应该是所有人的心愿。 真诚的为fanqinshen的行动鼓掌喝彩! wsxbl 正在监狱改造我要探监 fanqinshen 兄 谢谢!你如此热心,真侠士风范 phil 向fanqinshen致敬 wolfgangwoo 向fanqinshen老师致敬!! 生命 请各位谈一下易筋经,我知道的有熊式真传少林易筋经:静桩,某部位吸气用劲,呼气不放松。持续81息。高中时练过一个月第一个动作。效果很好。后来怕练的力气太大,不小心伤着别人,就未继续。现在有点后悔,不过熊式真传少林易筋经分练太多,没有很巧的综合统一于一个式子中去,点与点的关系也未讲。后来,李天冀的书“武当绝技”出来了,其中的重点是宋唯一的武当剑谱。那些步法图真是有道理、看不懂。能看懂的就有入手法和出手法,除了用静劲外,还指出出手法为劲由肩1、肘2、腕3,掌4,指梢5(上盘),下盘小腹1、胯2、膝3、脚跟4、脚趾5。从而加上了劲路。 梅花桩:我后来到山东大学上学,那里有燕子杰教梅花桩(现在已出书了)。我宿舍对门就住着山大梅花桩协会的当任会长,已练了十年,从初三开始。其五式桩他们只要求停6息。我自觉可以用熊式真传少林易筋经和武当剑谱的方法来练。因为当时我总是感觉梅花桩与太极好像处处是反着练的,没法同时练。所以没有练习。现在我体会到其实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我自己瞎揣摩了好久,如果选些最适宜练易筋经的架子的话。还是觉的梅花桩五式真是太好了,简而巧。尤其是拗式。 但他们(起码是书面上)都未提到呼吸时应该???,(“应该自然呼吸”当然是提到了)而寿先生的特色是,这个做法的提到“配合腹式呼吸抽紧双肋。至不能忍受为止。”“产生深呼吸,呼吸加深,横膈膜抽紧,肋骨抽紧。腹式呼吸就浑厚,这种呼吸也叫真人呼吸,而通常人采用的胸式呼吸,主要靠胸部的扩张压缩来呼吸。真人呼吸就增加毛孔的呼吸量,可以增加到8~90%,这样一开一合,肺不工作,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减轻肺的压力,”我的练拳体会,这个实际上就是“含胸拔背”中的含胸要义。当然太极盘架子时不像易筋经那样剑拔弩张,只是胸部不随呼吸起伏而已。太极初学者应该是刚开始做不到吧,做到的就叫功夫。 寿先生还有一点与熊式真传少林易筋经、宋唯一的武当剑谱、梅花桩不同。 就是后三者基本都是在静桩上练,有一个静态的姿势。而寿先生的方法是活桩。在动作中运劲。不知孰优孰劣。 不过我还是先按静桩来练,1。梅花桩的拗式来练拗劲,是否就是缠丝劲?(我未练过陈式)。2。至于綳劲,我准备练寿先生的第一动,不过我以为如果能够加上面墙下蹲,即人面墙站立,除了伸懒腰的上盘外,同时尽量下蹲就好了。同时两手握拳,但两个大拇指伸开互相相顶,头抬到可以看见大拇指尖。不知对不对,会不会更好。 我的好朋友 我也练过熊氏易筋经,不错的,有一定的可练处。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拳谱解读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拳谱解读 (北京陈飞鸿太极拳培训中心)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拳谱解读: 一、起式 1、并脚直立 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 1、转体棚捋 2、转身右捋 3、擦脚平推 4、虚步撩掌 5、举拳提膝 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 1、左转托掌 2、分掌划弧 3、擦脚合臂 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 1、转体旋腕 2、下捋棚举 3、棚刁上托 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 1、转体变拳 2、转体横击 3、划弧翻拳 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 1、转体栽拳 2、跃转抡击 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 1、擦脚插掌 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 1、转体绕臂 2、踏脚擦步 3、左转提勾 4、弓步展臂 十、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 1、擦步右捋 2、转身旋掌 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十三、披身捶 1、转身撩拳 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 1、转提绕臂 2、转提旋臂 3、撩弹收拳 4、马步发拳 十六、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十七、翻花舞袖 十八、右海底翻花 十九、左掩手肱捶 1、擦脚合臂 2、转身旋臂 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

1、下捋棚举 2、虚步刁托 3、擦脚翻掌 4、虚步双按 二十一、右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二十二、云手(向右) 1、收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5、旋掌平摆 6、提膝横击 二十三、云手(向左) 1、踏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 1、转提旋掌 2、马步分掌 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 1、转身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 1、撤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 1、屈膝分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转身推劈 二十八、指裆捶 1、转身旋掌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 1、转提左捋 2、转提棚臂 3、提膝出拳 三十、双推手 1、落脚旋掌 2、虚步双推 三十一、中盘 1、转身挫掌 2、翻转挫掌 3、翻转挫掌 4、转身穿掌 5、绕臂擦掌 6、马步提手 三十二、前招 三十三、后招 三十四、右野马分鬃 1、转提绕臂 2、提膝绕臂 3、马步穿掌 三十五、左野马分鬃 1、提膝旋掌 2、马步穿掌 三十六、摆莲跌叉 1、转身旋掌 2、转身捋按 3、收脚摆掌 4、独立摆脚 5、震脚跌叉 三十七、左右金鸡独立 1、提膝穿掌 2、落脚踏按 3、擦脚摆掌 4、收脚收掌 5、提膝穿掌 三十八、倒卷肱 1、马步展臂 2、退步推掌 3、退步推掌 三十九、退步压肘 1、转身旋掌 2、转体摆掌 3、退步横击 四十、擦脚 1、转身右捋 2、歇步叠臂 3、分脚拍掌 四十一、蹬一根 1、转身叠腕 2、撩拳揣脚 四十二、左海底翻花

49式陈式太极剑分解教学谱(配诗诀)

49式陈式太极剑分解教学谱(配诗诀) 第一段 1、起势:开步直立,两臂前举,屈膝下按,两手划弧,左前掤出,向右捋带,提膝擦脚,弓步前掤,虚步前撩,右脚开步,弓步分手,丁步前指。诗云:混沌初开法为先,气贴背走沉丹田。左手持剑精神注,含胸拔背头顶悬 2、朝阳剑:身体右转,上步弓步,两手前穿,重心左移,两臂分开。左脚提收,右手接剑,提膝架剑。诗云:朝阳剑式大魁星,风摆扬柳腰放轻。刚中寓柔柔中刚,提膝架剑指东方。 3、仙人指路:曲蹲收剑,提膝下刺。诗云:仙人指路发劲强,提膝提剑左胸旁。落脚转腰右握剑,提膝下刺西南方。 4、青龙出水:左脚落步,弓步前刺。诗云:青龙出水顺水刺,五处顶劲腰间发。右腿蹬地左腿弓,左腿东北剑向东。 5、护膝剑:左撩上步,右撩上步,左撩上步。诗云:护膝剑式车轮转,左右阴阳太极圈。脚随剑走要协调,手随腰动势自然。 6、闭门势:虚步举剑。诗云:闭门式剑小魁星,西北方向要对正。松腰沉胯腰拔起,右脚为实左脚虚。 7、青龙出水:上步弓步直刺。诗云:又到青龙出水式,动作和前似一致。注意剑脚要摆正,剑向西北弓步西。 8、翻身下劈剑:转身抡劈。诗云:翻身震脚一声响,震脚劈剑东北方。弓步劈剑腿蹬直,眼看剑尖剑指扬。 9、青龙转身:跳步震脚开步,弓步前刺。诗云:青龙转身架势惊,剑向西北左脚西。盖步一跳松腰胯,掩手刺剑脚后蹬。 10、斜飞势:收脚开步,弓步斜削。诗云:斜飞势式两臂分,松腰沉胯似鸟飞。左脚蹬地右脚弓,对撑劲来分西东。 第二段 11、展翅点头:转身回劈,撤步歇步反撩,起身挂剑,上步弓步反刺。诗云:展翅点头反撩剑,好似回头望明月。手随腰动剑随走,侧身反挂正东方。 12、拨草寻蛇:转身撩剑,上步撩剑,上步平带。诗云:拨草寻蛇扫千军,横扫一转剑向西。脚扫剑扫一齐走,眼随剑走目视敌。 13、金鸡独立:跟步劈剑,撤步提膝托剑。诗云:金鸡独立上托剑,剑平剑尖指东面。收脚出脚松腰胯,提膝独立腰拔起。 14、仙人指路:上步提膝下刺。诗云:仙人指路发劲强,落脚提剑右腰旁。松腰沉胯要蓄劲,提膝下刺东北方。 15、盖拦势:撤步虚步分手。诗云:盖拦式剑要发劲,左脚外落身摆正。松腰沉胯成虚步,发劲之时要哼哈。 16、古树盘根:盘根步抱剑。诗云:古树盘根剑东南,歇步架剑腰放松。侧身步子眼随视,下三动作摆姿式。 17、饿虎扑食:上步弓步平刺。诗云:饿虚扑食左腿弓,双手握剑平刺胸。左弓步子右蹬脚,右脚西南剑偏东。 18、青龙摆尾:后坐撩剑,转身带剑。诗云:青龙摆尾要转头,松腰沉胯风摆柳。东西转头龙摆尾,身随腰动要放松。 19、倒卷肱:撤步右撩,撤步左撩,转身右撩,转身左撩。诗云:倒卷肱式为退行,左右撩剑宜发劲。眼随剑走腰带动,左右车轮退步行。 20、野马跳涧:弓步分手,提膝抱剑,跳步弓步平刺。诗云:野马跳涧气势扬,捧剑跳完手伸长。提膝捧剑腰放松,弓腿向西蹬腿东。 21、白蛇吐信:转身左带,仆步压剑,起身并步平刺。诗云:白蛇吐信剑刺东,转身扫剑再回抽。扑步压剑脚尖翘,并步前刺要直腰。 第三段 22、乌龙摆尾:上步左劈,上步右劈。诗云:乌龙摆尾脚踏地,右右阳阴划太极。双手抱剑把握紧,左右踏地要发劲。 23、钟馗仗剑:撤步腕花,丁步分架。诗云:钟道仗剑东南方,跳步后退剑指扬。松腰不忘外三合,三尖相对东南角。 24、罗汉降龙:上步马步下刺。诗云:罗汉降龙东南下,收脚松腰又松胯。踏脚下刺一声响,右脚后退西北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