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图质量监督与控制(20200722003011)

施工图质量监督与控制(20200722003011)

施工图质量监督与控制(20200722003011)
施工图质量监督与控制(20200722003011)

施工图质量监督与控制

第一节施工图质量控制措施

一、施工图设计管理程序

1、设计过程管理

1.1 进行施工图设计前,项目管理部设计管理人员需向设计单位提供地质详

勘报告并提出各专业设计的配合要求。

1.2 若施工图设计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由不同设计单位协作进行,项目管

理部应组织方案及初步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和技术答疑,阐述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交代关键部位和注意节点,并对涉及建筑效果部分的施工图实施把控。

1.3对影响最终设计成果的变更需按流程重新申报审查。

2、项目管理部内部评审

①项目工程管理部负责组织内部的施工图评审,必要时可邀请集团公司相

关部门参与,评审结果应填入《图纸评审记录表》。内部评审应侧重于功能性、经济性及设计成果对设计合同、设计任务书、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符合性。

②项目公司也可委托专家对施工图设计的经济合理性进行重点审核。

3、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审核

项目工程管理部应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施工图进行审核,并要求其提供书面审图记录。审核重点是设计深度的符合性、准确性、各专业设计的协调性和施工可行性。

4、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

①项目工程管理部在开工前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召开图

纸会审与设计交底会议;并提前一周将各单位的审图结果提交给设计单位。

②通过图纸会审,项目公司、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确定存

在的图纸问题和各种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形成纪要。

5、记录管理

①项目公司内部的施工图评审记录,应作为工作过程的记录,妥善保管。

②图纸会审纪要是施工图的必要补充和修正,应确保文字清晰、表达正确、措辞严谨,经参与评审各方确认后发放,并与施工图共同报送集团工程师办公室

备案。

③图纸会审纪要及后续的变更联系单,应同步在各份图纸上做出必要的修

订和标注,以防疏漏。

④会审纪要格式要求:图纸会审纪要资料除按当地档案馆要求归档外,应保留过程资料,须另按会议纪要格式保存,应包含自审记录、会议签到表及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可简要概述会议内容。

二、施工图设计管理内容

2.1审查图纸的齐全性,包括施工图说明、预算书和设备、材料明细表。

2.2施工图设计是否完整地表现建筑物外形、内部空间分割、结构体系、构

造状况,以及建筑群的组成和周围环境的配合,具有详细的构造尺寸。还包括各种运输、通讯、管道系统、建筑设备的设计,在工艺方面,应具体确定各种设备

的型号,规格及各种非标产品。

2.3审查设备、结构、管线各部份的布置、以及它们的相互配合、标高、外

型尺寸、坐标是否符合要求或存在矛盾。

2.4设备和标准件清单、预制的建筑配构件明细表是否齐全。

2.5在施工详图上是否设计非标准件详图,设备安装及工艺详图,设计建构

筑物及一切配件和构件尺寸,连接、结构断面图是否齐全。

2.6图纸是否按有关专业配套出齐,给排水、暖通、弱电、设备、土建等专

业是否配套。

三、施工图审查原则性内容

3.1进行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审查,包括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体系是否

安全、可靠。

3.2审查是否符合消防、节能、环保、抗震、卫生、人防等有关强制性标准

规范。

3.3审查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

3.4审查是否损害公众利益。

3.5审查施工图中的某些专项设计(门窗设计、墙身及立面线脚等)。

四、施工图审查具体内容

4.1 建筑施工图

4.1.1 建筑总平面图

a)保留的地形和地物是否准确,功能和参数是否符合规划的基本要求。

b)宗地四界的测量坐标,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位置是否准确,

道路、水面、地面、建筑物室内外标高是否正确。

c)建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是否正确,间距是否满足要求,平面

位置和尺寸是否与建筑物底层平面图一致(核对总尺寸及局部尺寸)。

d)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

等的定位是否正确,标高和坡度是否正确合理。

e)消防通道、登高面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道路、构筑物、绿化等功能上是

否合理。

g)园区内主要人行路线及高层、带电梯的多层和别墅各单元主要出入口是

否采用无障碍设计。

h)地下车库车辆出入口如按照双向车道设计的,车道宽是否满足7.0m的最低限;设计时是否考虑装饰完成面后的使用净宽。

4.1.2 建筑设计总说明

a)编制依据是否齐全,正确、有效,是否满足现行规范规程和国家强制性

条文的要求,特别是核对相关批复文件的有关参数。

b)工程概况是否详尽:建设地点、用地概貌、建筑等级、设计使用年限、

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建筑布局、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与高度。

c)楼地面、内外墙面、顶棚、屋面等材料做法是否齐全(有无遗漏,需逐层、逐部位认真核对)、是否合理(需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及材料本身的技术性能

综合判断)。

d)节能设计是否有设计专篇,屋面、外墙、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

能是否能满足要求,是否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相关规定。

e)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是否合理,建筑造型、构造的做法是否完整且合

理可行。

f)建筑内各功能区的划分及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建筑物中重点噪声源的布

置、隔声减振设计是否能满足要求。

g)防火、防水、防潮、无障碍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h)屋面找坡是否采用珍珠岩、粉煤灰等因吸水率较大而不允许使用的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