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九年级物理考点26:分子热运动内能

初中九年级物理考点26:分子热运动内能

初中九年级物理考点26:分子热运动内能
初中九年级物理考点26:分子热运动内能

考点26:分子热运动内能

一、选择题

1.(山东省潍坊市第13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被拉长后,分子之间只有引力

B.建筑工地上,汽车驶过时尘土飞扬,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D.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答案】CD

2.(福建省福州第1题)今年的“5.18”海交会两岸交流更加广泛,来自台湾阿里山的桧木聚宝盆散发出的芬芳奇香,吸引人们在十几米外就能闻香而去,这是因为桧木芳香的分子()

A.相互之间存在引力

B.相互之间存在斥力

C.相互之间存在间隙

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3.(广东省广州市第7题)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2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图2

A.摩擦力

B.分子引力

C.分子斥力

D.大气压力

【答案】B

4.(四川内江,第Ⅰ卷8题)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答案】C

5.(广东湛江,第8题)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答案】B

6.(江苏无锡,第2题)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细雨濛濛 B. 桂花拣香 C.雪花飞舞 D.树叶飘落

【答案】B

7.(江苏省淮安市第1题)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飘零

D.冬天雪花飘飘【答案】B

8.(湖北黄石,第26题)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蒙蒙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答案】D

9.(山东威海,第3题)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容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C

10.(江苏连云港,第6题)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B.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答案】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二、填空题

1.(安徽省第1题第2小题)(2)夏天的晚上,为了驱赶蚊虫,小敏在房间里使用电蚊香,过了会房间里就充满蚊香的气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山东济宁,第Ⅱ卷第4题)“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一句诗。诗中描述的“花气袭人”现象表明:分子在。

【答案】做无规则运动

3.(广东省广州市第14题)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之一是用太阳电池把能转化成能;另一种方式是用集热器加热。从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来看,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来增加水的内能,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储有300kg的水,若水温从20℃升到70℃,这些水吸收了 J热量.(水的比热容4.2×103J/(kg·℃))

【答案】太阳电热传递 6.3×107

4.(江西,第3题)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增加。

【答案】温度内能

5.(甘肃兰州,第19题).在刚刚装修好的房间内,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这是由于甲醛分子造成的。研究表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甲醛。

【答案】无规则运动

6.(江苏苏州,第16题)图甲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乙图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大 3×108

7.(广东湛江,第16题)城市中到处可见的违章“小广告”,严重影响着城市市容市貌,被称为“城市牛皮癣”,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顽症”.在创建“宜居港城”活动中,小敏和同学们一起到街头巷尾用砂纸清除那些违章“小广告”;砂纸表面很粗糙,是为了摩擦力(填“增大”或“减小”),过了一会儿,小敏感觉砂纸发热,是因为机械能转化为能,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的.

【答案】增大内能做功

8.(江苏省淮安市第14题)新型防空导弹“红旗 - 9”试射,导弹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而其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 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内能改变是通过 _______ 的方式实现的。

【答案】减小增加做功

9.(江苏连云港,第15题)冬天手冷时,我们经常将两只手相互搓搓使手暖和,这是利用_______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也可以用“暖手宝”焐手,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

【答案】做功热传递

10.

11.

12.

13.

14.

15.

16.

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

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

三、简答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四、作图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五、实验探究题

1.(福建省福州第27题)(2分)如图19所示,将一根铁丝用手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会发热,铁丝的内能将____。这个实验说明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增加做功

2.(四川内江,第Ⅱ卷11题)在探究“水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当水温接近90°时开始

①表中的数据表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②如图所示,是描述水在汽化时的分子运动模型示意图,其中,图属于水沸腾时分子运动模型示意图。

【答案】不变乙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六、计算题

1.(山东聊城,第Ⅱ卷第15题)用天然气灶烧水,燃烧0.5m3的天然气,使10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q=7.0×107J/m3。求:

(1)0.5m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

(2)水吸收的热量Q吸。

(3)燃气灶的效率η。

【答案】(1)Q放=vq=0.5 m3×7.0×107J/m3=3.5×107J

(2) Q吸=cm?t=4.2×103J/(kg·℃)×100kg×50℃=2.1×107J

(3)η=Q

Q

×100%=

7

7

2.110J

3.510J

?

?

×100%=60%

2.3.4.

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

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

94.95.96.97.98.99.100.

其它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练习题附答案

三、经典例题 例11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把1g蔗糖放到蓄水1010m3的水库中,如果蔗糖分子均匀分布到整个水库中,则每立方厘米的水中含有多少个蔗糖分子? 例2分子是非常小的,它的直径大约是() A.10-3m B.10-8m C.10-10m D.10-6m 例3(山西中考)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气 D.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例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这里是靠人的嗅觉感知的“香”与“臭”是物理学中的现象,它表明。例5如右图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 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两 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主要说 明()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C.分 子间有作用力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例6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 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并能吊挂一定质量的物体。这个实验 表明()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发生扩散现象 B.分子间存在引力无斥力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7(贵阳中考)将体积分别为V1、V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V总(选填“<”“=”或“>”)V1+V2,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 例8观察下列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 例9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很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青菜分子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例10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擦掉这些字与刚写上时擦掉这

2018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 电与磁 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2018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电与磁专题训练题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这是模拟奥斯特实验的一个场景 B.图示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将电池正负极对调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 D.将图中导线断开,小磁针N极将指向地磁的北极 2.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如图所示的磁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C ) 3.小明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了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在板面上均匀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玻璃板,铁屑的排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图中P、Q两点相比,P点处的磁场较强 B.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两点处的磁场会减弱 C.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D.若只增大螺线管中的电流,P、Q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4.如图所示,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可以判断( D ) A.a为电源的正极,b为小磁针的S极 B.a为电源的正极,b为小磁针的N极 C.a为电源的负极,b为小磁针的S极 D.a为电源的负极,b为小磁针的N极 5.下列情景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D ) ,A.司南指示方向) ,B.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 ) ,C.电饭煲通电煮饭) ,D.手摇发电机产生电流) 6.如图是家庭电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电能表示数的单位是千瓦 B.与开关S直接相连的导线a是零线 C.若在导线a和b之间接一个灯泡L1,则L1与L串联 D.若c处断开,洗衣机插头插入插座,洗衣机虽能工作但有安全隐患7.下列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A ) 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迅速用水把火浇灭 C.发现有人触电,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离带电体

(物理)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一矩形线圈放在蹄形磁铁的两极之间,刚通电时在磁场作用下扭转方向如图甲所示.现将该线圈放在图乙所示的蹄形螺线管间,a、b为螺线管与电源的接口.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四次操作: ①a接正极b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 ②b接正极a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 ③a接正极b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 ④b接正极a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 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的是() A. ①和③ B. ②和④ C. ①和④ D. ②和③ 【答案】D 【解析】【解答】解:①若乙图中a接正极b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S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反,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反;②若乙b接正极a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N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同,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③若乙a接正极b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S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反,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④若乙b接正极a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N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同,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反; 综合分析②③,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2)磁场对电流(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据此制成了电动机;(3)通电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2.对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练习题

13.1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一:扩散现象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扩散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 ____________。 (5)分子热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分子热运动。 典型例题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将一块糖放入一杯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有甜味 B、香水瓶盖打开后,在周围可闻到香味 C、扫地时卷起灰尘 D、墙角里长期堆放着煤,墙壁里面都变黑了 对应练习1、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典型例题2、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 对应练习2、腌菜时,要隔几天后菜才会有咸味,而炒菜时,只要几分钟就咸了,试分析这是什么原因。 知识点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之间既存在_____力,又存在_____力 (2)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减小时表现为____力,当分子间距增大时表现为____力,当分子间相距很远时,作用力就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知识点三: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1、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是很小的 C.一粒灰尘就是一个分子 D.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对应练习1、物体在0℃时,分子的运动情况是() A.全部停止运动 B.仍然运动 C.部分停止运动 D.可能运动也可能停止 典型例题2、设计实验验证: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

(完整版)初三物理中考复习电与磁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2019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电与磁专题训练题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这是模拟奥斯特实验的一个场景 B.图示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将电池正负极对调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 D.将图中导线断开,小磁针N 极将指向地磁的北极 2.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 如图所示的磁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C ) 3.小明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了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在板面上均匀 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玻璃板,铁屑的排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图中P、Q 两点相比,P 点处的磁场较强 B.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 两点处的磁场会减弱 C.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 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D.若只增大螺线管中的电流,P、Q 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4.如图所示,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可以判断( D ) A.a 为电源的正极,b 为小磁针的 S 极 B.a 为电源的正极,b 为小磁针的 N 极 C.a 为电源的负极,b 为小磁针的 S 极 D.a 为电源的负极,b 为小磁针的N 极 5.下列情景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D ) B.测电笔辨别火线 ,A.司南指示方向) , 与零线)

,C.电饭煲通电煮饭) ,D.手摇发电机产生电流) 6.如图是家庭电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电能表示数的单位是千瓦 B.与开关 S 直接相连的导线a 是零线 C.若在导线a 和b 之间接一个灯泡 L1,则 L1与L 串联 D.若c 处断开,洗衣机插头插入插座,洗衣机虽能工作但有安全隐患7.下列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A ) 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迅速用水把火浇灭 C.发现有人触电,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离带电体 D.使用试电笔,千万不要接触金属帽 8.1820 年4 月的一天,奥斯特讲课时突发奇想,在沿电流方向的导线下方放置一枚小磁针,保证导线和小磁针能平行放置进行实验,接通电源后发现小磁针明显偏转。随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时间,做了60 多个实验证明电流的确能使磁针偏转,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的发现,拉开了研究电磁间本质联系的序幕。 9.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只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会(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电风扇、洗衣机、抽油烟机等家用电器都装有电动机,这些用电器是并联接入家庭电路的。 10.如图是一款能发电的魔方充电器,转动魔方时,它根据电磁感应(选填“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或“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发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 ) A.沈括B.牛顿C.奥斯特D.法拉第 2.如图所示是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条形磁体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B.A处的磁场强弱与b处的磁场强弱相同 C.置于a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左侧 D.磁感线是为了研究方便引入的假想曲线 3.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是模拟奥斯特实验的一个场景 B.图示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将电池正负极对调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 D.将图中导线断开,小磁针N极将指向地磁的北极 4. 现代武器中有一种新型电磁炮,它是利用电磁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武器,具有速度快,命中率高等特点,其原理是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如图中与此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5. 在昼夜明灯的地下停车场,驾驶员根据车位入口上方的红绿灯入停.如图所示是小吴设计的自动控制电路图,将光控开关(遮光时开关闭合)装在每个车位地面中央,红绿灯装在车位入口上方.当车位未停车时绿灯亮,当车位已停车时红灯亮,则图中L1、L2( ) A.都是红灯B.都是绿灯C.分别是红灯、绿灯D.分别是绿灯、红灯 6.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使用两个相同的大铁钉绕制成电磁铁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右滑动 B.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显示它的磁性强弱 C.两电磁铁的线圈串联是为了探究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 D.B线圈的匝数多,说明通过B线圈的电流大于通过A线圈的电流 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开关S闭合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教学重点 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是重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扩散现象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实验较多,采用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五、教具准备 装有NO2气体的瓶子、玻璃板、空瓶子、量筒、硫酸铜溶液、两个

铅柱、烧杯、墨水、热水。 六、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前面,大家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但大家有没有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瓶,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去了?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人的肉眼根本无法看见,在一个微小的灰尘中,都有大量的分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教学互动 互动1:分子运动。 明确学生回答为什么打开香水瓶能闻到香味后,教师小结: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瓶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互动2:气体的扩散现象。 明确教师实验: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瓶口相对,把玻璃板抽掉,学生认真观察几分钟后发现,上面瓶子和下面瓶子里的颜色是一样的,说明了气体的扩散现象。使学生

(物理)九年级物理电与磁测试卷(含答案)

(物理)九年级物理电与磁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如图所示的电和磁知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来工作的 B.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不接地会有安全患 C. 梳头后的塑料梳子能吸引小纸屑是因为梳子具有磁性 D.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来工作的,故A 正确; B、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的三孔插座,避免金属外壳带电接触后发生触电事故,故B 正确; C、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塑料梳子因摩擦而带电,吸引碎纸屑;属于摩擦起电现象;故C 错误; D、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1)明确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后,可以使导线在磁场中产生运动;(2)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的插座;(3)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4)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 2.如图所示,导体棒ab向右运动,下列操作能使导体棒向左运动的是()

A. 调换磁极 B. 取走一节干电池 C. 将导体棒a、b端对调 D.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 A、将磁体的磁极对调,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则导体棒的受力方向与原来相反,能使导体棒向左运动,故A正确; B、取走一节干电池,减小电源电压,减小电路中的电流,会改变受力大小,但不会改变运动方向,故B错误; C、将导体棒a、b端对调,不能改变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不能改变受力方向,故C错误; D、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会改变受力大小,但不会改变运动方向,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磁场方向,另一个是电流方向.如果只改变一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改变,如果同时改变两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不变.改变电流大小,只能改变受力大小,不能改变受力方向. 3.下面所做探究活动与得出结论相匹配的是() A. 活动: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结论: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B. 活动:观察惯性现象→结论:一切物体都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 活动:马德堡半球实验→结论:大气压真实存在且很大 D. 活动:探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结论: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磁感线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磁感线实际上并不存在,A不符合题意; B、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它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C符合题意; D、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磁感线是研究磁场时假想的线,惯性是性质不是力,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电荷间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下列的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初三物理全册分子热运动(二)

第1节分子热运动(二) 学习目标: 1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重点:扩散现象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具准备:烧杯、热水、凉水、墨水、胶头滴管等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阅读课本P125、P126有关分子间的作用力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2. 图16.1-5能说明什么? 3?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练习5?将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在一起,把打碎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 们拼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A. 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 B. 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 C.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 大于斥力的程度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练习6.据下面的现象请做出合理的推测。 现象1:铁丝很难拉伸;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2:用手很难将铁块压缩;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3:金属断裂可以通过高温的氧焊焊接;推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7.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等胶水干了以后就很难直接把邮票完整地从信封上摘下来,这是为什么?

三、总结反思 1. 考点归纳,完成网络:

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卷(有答案)

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卷(有答案) 一、电与磁选择题 1.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制品很容易被磁化 B. 电磁继电器中的铁芯,可以用永磁体代替 C. 发电机正常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 直流电动机的转向器,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半圆环组成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铜制品不是磁性材料,不容易被磁化,而铁、钴、镍等制品很容易被磁化,故A错误; B、电磁继电器中的磁体,必须用铁芯,通过电流的通断控制磁性的有无,不能用永磁体,故B错误; C、发电机正常工作时,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是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半圆环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铁钴镍等磁性材料容易被磁化;(2)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电流的通断可以控制磁性的有无; 电磁铁有电流有磁性,无电流时无磁性.铁芯需用软磁性材料制成,因为软磁性材料的磁性不能保留下来;(3)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工作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4)换向器是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铜制半环组成的. 2.如图是“水位自动报警器”电路图,容器中装有盐水,和分别是“2.5V,0.3A”和“2.5V,0.5A”的灯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面上升到与金属块B接触时,电磁铁工作,说明盐水是导体 B. 液面上升,金属块A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 C. 工作1min电流做功45J D. 若在电路中M点接入电铃,则电铃响说明水位到达警戒线 【答案】D 【解析】【解答】A.液面上升到与金属块B接触,电磁铁、U1、金属块A、金属块B构成了闭合回路,电磁铁工作,说明盐水可以允许电流通过,盐水是导体,A不符合题意;B.盐水密度不变,由公式p=ρgh知,当液面上升,盐水深度增加时,金属块A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B不符合题意; C、工作1min电流做功W=UIt=2.5V×0.3A×60s=45J,C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检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检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静止时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受力图 B.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C. 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 D. 电流表的读数为2.7A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小车静止,在竖直方向上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应该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而图中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故B错误; C、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总是从N极出发流向S极,故条形磁铁的右端应为S极,左端应为N极,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接线柱接的是0~0.6A,则分度值为0.02A,则由指针位置可知电流表的读数为0.54A,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小车,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 B、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C、根据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分析; D、根据电流变所选量程,确定分度值,然后再读数. 2.对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 甲: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B. 乙: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这是发电机的原理 C. 丙:奥斯特实验说明磁能生电 D. 丁:闭合开关,只要金属棒运动,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甲图是验电器,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故A正确; B、乙图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这是电动机的原理,故B错误; C、奥斯特实验说明电能产生磁场,故C错误; D、丁图中,闭合开关,金属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2)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工作的;(3)奥斯特实验说明电能产生磁场;(4)据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分析即可判断; 3.如图所示四个实验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A. B. C.

初三物理--13.1分子热运动练习题(附答案)

三、经典例题 例1 1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把1g蔗糖放到蓄水1010m3的水库中,如果蔗糖分子均匀分布到整个水库中,则每立方厘米的水中含有多少个蔗糖分子? 例2分子是非常小的,它的直径大约是() A.10-3m B.10-8m C.10-10m D.10-6m 例3(山西中考)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B. 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气 D. 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例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这里是靠人的嗅觉感知的“香”与“臭”是物理学中的现象,它表明。 例5如右图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 抽掉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 这个现象主要说明(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不停做无规则 运动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例6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 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并能吊挂一定质量的物体。 这个实验表明()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发生扩散现象 B.分子间存在引力无斥力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7(贵阳中考)将体积分别为V1、V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V总(选填“<”“=”或“>”)V12,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 例8观察下列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

例9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很容易进入青菜中 B. 炒菜时青菜分子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 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例10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擦掉这些字与刚写上时擦掉这些字相比() A.容易擦掉 B.难擦掉 C .难易相同 D.不能肯定 四、课堂练习 1.(绵阳)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 D.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 2.(泰安)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3.(河北)图中能说明分子间隔变小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知识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物质的构成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热运动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热运动;能够识别扩散现 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分子间的作用力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神奇的软蛋 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 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 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竞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 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 讨论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无限度的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 归纳总结

( 1)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或者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衡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探究点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活动一 演示一:教师打开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 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 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活动二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3:向一个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论:说明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物理)九年级物理电与磁真题汇编(含答案)

(物理)九年级物理电与磁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电与磁选择题 1.下列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不需要控制电流一定的是() A. 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B. 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C. 探究电功与电压的关系 D. 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流大小无关,探究与长度的关系,不用控制电流一定,A正确; B、由Q=I2Rt可知,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路中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要探究热量与电阻的关系,需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B错误; C、由W=UIt可知,要探究电功与电压的关系,需使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C错误; D、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需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相同,D错误. 故选A. 【分析】若所探究的物理量与电流及其他因素有关,探究过程中需控制电流一定,根据各项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2.有一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上方,如图所示,则通电螺线管() A. 左侧为N极,a端为正极 B. 左侧为S极,a端为正极 C. 左侧为N极,b端为正极 D. 左侧为S极,b端为正极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由于小磁针静止时,其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知,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 根据螺线管的N、S极和螺线管的线圈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电流是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由于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外电路回到电源负极。所以可以确定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知螺线管的磁极,再利用安培定则可知电流方向. 3.如图所示,导体棒ab向右运动,下列操作能使导体棒向左运动的是()

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卷(有答案)

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卷(有答案) 一、电与磁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在螺线管附近,闭合开关S 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 N极B小. 磁针一直保持静止 C. 小磁计的 S极向右转动D通. 电螺线管外 A 点的磁场方向向左【答案】 D 【解析】【解答】解: A、由安培定则可知,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右端,则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 N 极,故 A 错误; BC、通电螺线管的右端是 N 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 S 极应靠近螺线管的右端,则小磁计的 S 极向左转动,小磁针会逆时针旋转,故小磁针不会静止,故 BC 错误; D、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 N 极指向 S 极,所以通电螺线管外 A 点的磁场方向向左,故 D 正确;故选 D. 【分析】( 1)根据线圈的绕法和电流的方向,可以确定螺线管的NS 极;( 2)据磁感线 的方向分析判断即可解决;( 3 )据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小磁针的运动方向.2.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 a 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B.图 b 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C. 图 c 可用来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 图 d 可用来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 大小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解答】 A、该图中没有电源,即电磁感应现象,此实验说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A 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为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B 不符合题意;

C、该图中有电源,即闭合开关后,磁场中的金属棒就会在磁场中运动,即说明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 C 符合题意;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 从容说课 本节讲述“分子热运动”.在讲分子运动之前先提出“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想想“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让学生好奇,接下来通过演示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硫酸铜和清水扩散实验,说明扩散现象和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现象.还通过实物演示知道除气体、液体有扩散现象,固体也有扩散现象.然后,通过对“想想议议”的讨论得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再通过铅柱演示实验,证实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那么学生对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有一个较形象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测试卷及答案

第九章《电与磁》 一、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____ _;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____ _。 2、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南极在地理_____极附近,即指南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正南北方向 (填“有”或“没有”)偏离,我国宋代学者 是世界上最早准确记述这一现象的人。 3、磁感线可以形象而又方便地表示磁体周围各点的_______方向。磁铁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铁______极出来,回到磁铁的________极。 4、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________的发明,从 此使人类进入了电器化时代. 5、如图1所示,开关S 闭合,螺线管的右端是 极,要使它的磁性增 强,可将滑片P 向 端移动。 6、直流电动机是根据_______ _的原理工作的,它是通过________来改变线圈中的电方向,使其连续转动,不断地工作。电动机工作实现了__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7、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______极流向电源的______极;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跟它内部自由电子的实际移动方向_______。 8、图2中所示的电路,两盏灯是________联的,如果熄灭一盏灯, 另一盏灯______。 9、归纳电能的优点有:①_______ _;②_______ _。 二、选择题 10、一根长直铜导线在靠近一个原来静止的小磁针的过程中( ) A .小磁针不动,导线不可能有电流通过 B .小磁针发生转动,导线一定通有电流 C .小磁针发生转动,导线不一定通有电流 D .小磁针不动,导线一定没有电流通过 11、如图3所示,当开关S 闭合时电磁铁和物体ab 相互吸引, 则正确的说法是( ) A .ab 一定是磁铁,且a 端一定是N 极 B .ab 一定是磁铁,且a 端一定是S 极 C .可能是磁铁,且a 端是S 极 D .ab 可能是一块铁,也可能是磁铁 12、用电磁继电器来操纵高电压、强电流的开关,其主要作用是( ) A .节约用电 B .操作简单 C .保护用电器 D .避免危险。 13、如图4所示,开关S 接通后,两个通电螺线管将( ) A .相吸 B .相斥 C .先相吸、后相斥 D .先相斥、后相吸 14、电磁铁在下列装置中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电话的听筒中应用了电磁铁 B. 电话的话筒中应用了电磁铁 C. 电磁继电器中应用了电磁铁 D. 电铃的工作中应用了电磁铁 15.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这个物体 [ ] 图2 图3 图4 图1

最新初三物理电与磁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最新初三物理电与磁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电与磁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想让电磁铁吸引更多的大头针,可行的做法是() A. 将滑片P向a端移动 B. 将滑片P向b端移动 C. 用铜芯替代铁芯 D. 减少线圈匝数 【答案】 A 【解析】【解答】A、将滑片P向a端移动,电阻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增大,则电磁铁吸引更多的大头针,故A正确; B、将滑片P向b端移动,电阻增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则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较少,故B错误; C、电磁铁的铁芯需用软磁性材料制成,铜不是磁性材料,故不可以用铜棒代替,故C错误 D、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线圈匝数越少,磁性越弱,因此减少线圈匝数,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较少,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码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 A. 动力F1的力臂 B. 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 C. 平面镜成像 D. 磁体的磁场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 A、反向延长得出力F1的作用线,从支点作作用线的垂线,得垂足,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为动力臂L1,如图所示,故A错. B、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竖直向下)、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和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的作用,三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故B正确; C、物体成的像为虚像,用虚线画出,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C正确; D、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回到S极,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根据力臂的画法进行分析,力臂是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线段;(2)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成的像为虚像,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4)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回到S极.本题考查了力臂的画法、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平面镜成像的画法以及磁感线的方向,属于基础题目. 3.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B. 图b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C. 图c可用来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 图d可用来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解答】A、该图中没有电源,即电磁感应现象,此实验说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A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为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B不符合题意; C、该图中有电源,即闭合开关后,磁场中的金属棒就会在磁场中运动,即说明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C符合题意; D、该图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的多少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装置中,有电源,磁体、导线等,当导线中电流相等时,可以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和线圈匝数的关系.

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 B. 指南针的指向不会受附近磁铁块的干扰 C. 指南针能够指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 D. 指南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两极是重合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A、指南针是一个磁体,磁体都有两个磁极,故A错误; B、指南针的周围有其他磁体时,两个磁场相互作用会产生磁力,而使指南针不一定指向南北方向,故B错误; C、指南针能够指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故C正确; D、磁偏角说明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并不重合,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放入地磁场的磁体都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2.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诗句,下列说法与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 “潭清疑水浅”实际上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 B. “看山恰似走来迎”中描述的“山”在“走”,是以山为参照物 C. “花气袭人知骤暧”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中磁针指向南方的一端是磁针的N极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A不符合题意; B、以诗人乘坐的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看山恰似走来迎”,B不符合题意; C、“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符合题意; D、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小磁针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始终指向南北方向,其中,指南的一端磁针的南(S)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 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香水,冷热水,烧杯,墨水,铅圆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通 过我们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 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 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 也得用80多年。 ②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 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 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 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 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 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 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观看墨水扩散实验: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