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石学基础(第三版)课后题

矿石学基础(第三版)课后题

矿石学基础(第三版)课后题
矿石学基础(第三版)课后题

1.什么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何本质区别?

答: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本质区别:是否在三维空间呈周期型排列。

2.对称要素:对称轴、对称面、对称中心、旋转反伸角。

3.什么是晶体的结晶习性?

答:矿物晶体所具有的保存习见形态的性质,称之为该矿物的结晶习性。

4.什么叫双晶?

答:双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种晶体,彼此间按一定的对称规律相互结合而成的规则连生。

5.何为晶体的米氏符号?

答:用晶面在3个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数比来表示晶面在空间相对位置的符号的一种方法。

6.完全类质同象系列的两端员矿物,它们的晶体结构为什么必定是等结构的?反之两

种等结构的化合物是否都能形成类质同象混晶?为什么?

答:若两种质点可以任意比例相互取代,则称为完全的类质同象,它们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的类质同象系列。不一定,形成类质同象混晶还包括内因离子半径电价类型还有外因温度压力组分浓度的影响。

7.为什么同一元素在不同结构,甚至在同一结构中可以出现不同的配位数?

答:一般情况是:温度升高使阳离子的配位数减小,而压力的增大使配位数增高。

8.为什么有些离子如Ca和Hg,Cu和Na半径相近,电价一样,但不能进行类质同象

置换?

答:因为Ca和Hg是亲硫元素,倾向于形成共价键,Na和Ca是亲氧元素,倾向于形成离子键,键性不同,彼此不能置换,在代换中,不同键性的相对关系接近,是代换的一个重要条件。

9.举例说明类质同象概念、条件及其研究意义

答:概念: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为其他种类似质点所代替,仅使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而结构型式并不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条件:类质同象代替是否能进行,主要取决于离子或原子本身的性质(半径、电价及离子类型等即内因)和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及介质等即外因)。意义:研究类质同象的规律,对寻找某些矿种和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矿产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类质同象的形成与矿物的生成条件有关,因而类质同象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成矿环境。

10.试说明自然界中胶体的特点,胶体矿物的主要特点

答:(1)个体小;(2)吸附性强;(3)胶体对离子吸附具有选择性。

11.举例说明水在矿物中的作用,不同形式的水在晶体化学中的表示方法。

答:水是矿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矿物的许多性质都与水有关。根据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以及它们在晶体结构中的作用,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参加晶格的,与矿物晶体结构无关,统称吸附水。另一类是参加晶格或与矿物晶体结构密切相关的,包括结晶水、沸石水、层间水和结构水。结构水写在化学式的最后;结晶水用圆括号括起来,写在与之相联系的阳离子后面;层间水用圆括号括起来写在可交换的阳离子的后面;沸石水写在化学式的最后,用圆点分开。

12.为什么矿物的条痕要比矿物的颜色稳定?

答:矿物的条痕可以消除假色,减弱它色,因而要比矿物颜色稳定得多。

13.解理与裂开有何异同?如何确定矿物解理的等级?

答:矿物受外力(敲打、挤压)作用后,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发生破裂,并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裂开也是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的性质。同时,由于裂开与解理的成因不同,裂开与解理间有明显的差别:1)裂开不具有普遍性;2)裂开面数目极有限。根据解理产生的难易程度和完善程度,将

矿物的解理分为五级:1.极完全解理2.完全解理3.中等解理4.不完全解理5.极不完全解理。

14.矿物的物理性质都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力学性质:解理、裂开、断口、硬度、相对密度和密度、脆性与延展性、弹性与挠性;其他物理性质:磁性、发光性、导电性与荷电性。

15.成矿作用可分为哪几类?简述各类成矿作用的概念和特点?

答: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内生成矿作用:主要由地球内部热能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在以太阳能为主要能量的影响下,在岩石圈上部、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互相作用过程中,导致在地壳表面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变质成矿作用:强烈改造原来的矿床,使其成为具有另一种工艺性质的矿床。

16.岩石可以分为哪几个大类?简述每一大类的概念和特点。

答:根据其形成作用,将岩石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沉积岩:是在地表层形成的一种地质体,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经过沉积与石化等作用而成的岩石。特点:1)沉积岩中常含有生物化石;2)常具有各种各样的成层构造和层面构造。岩浆岩:由岩浆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特点:岩浆岩常具有粒状结构(侵入岩)、斑状结构(超浅成岩)以及各种流动构造和气孔构造(喷出岩)等结构构造。变质岩: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原先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的岩石。特点:常具有特征的结构构造,如各种变余结构和变晶结构,以及变余构造和变成构造等。

17.根据形成环境和SiO2的含量,分别对岩浆岩进行大类的划分。

答:根据岩浆中SiO2的含量,岩浆岩又可分为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

SiO2=45%~52%)、中性岩(SiO2=52%~65%)和酸性岩(SiO2>65%)

18.详述矿石的概念

答:矿石是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满足以下两个要求之一的矿物集合体:1)从中可提取有用组分;2)必须具有某种可被利用的性能,或者说可用作某种材料或原料。

19.试述矿石结构和构造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答:矿石的结构是指矿石中矿物结晶颗粒的形状、大小及空间相互结合关系等特征,强调的是矿物的结晶颗粒。矿石的构造指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及空间相互结合关系等特征,强调的是矿物集合体的特点。研究矿石的结构构造具有地质和矿物加工两方面的意义。矿石的结构构造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通过研究可以提供成矿作用、矿床成因及找矿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有用组分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有用矿物的粒度、形态和嵌布关系等特征,可为矿石的工业评价、选择最合理的技术加工工艺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20.什么叫矿产储量?怎样区别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

答:对于一定的矿种决定矿床经济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矿产的储量。根据国家“关于固体矿产储量级别划分和勘探程度要求的规定”,矿产储量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两大类。表内储量是指在目前工业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利用的储量。表外储量是指由于有用组分含量低,有害组分含量过高,矿体厚度太小,矿石埋藏太深、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或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矿石的选冶工艺暂未解决等问题,目前尚难利用的储量。

21.试述影响硫化物熔浆在岩浆中熔离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硫化物熔浆在岩浆中熔离的主要因素是岩浆中硫和亲硫元素的浓度以及岩浆的总成分,尤其是其中铁、镁和硅的含量。一般是岩浆中硫和亲硫元素的浓度越高,越有利于熔离作用的发生。

22.伟晶岩是怎样形成的?

答:伟晶岩是岩浆演化的一种较特殊的产物。在岩浆活动的晚期,当有大量的挥发组分存在时,在侵入冷凝的最后阶段便有可能形成伟晶岩及其相应的矿产。此外,变质过程中,在混合岩化的晚期阶段也可形成伟晶岩。

23.伟晶岩成矿作用形成的矿石有何特点?

答:伟晶岩通常是沿大的构造带成群、成带的出现,并形成规模较大的伟晶岩去,与区域构造有密切的联系。伟晶岩矿物颗粒结晶粗大,岩体常具带状构造,呈不规则的脉状、透镜状、囊状或串珠状产出。此外,伟晶岩矿石的化学成分复杂,矿物成分多种多样,具有特殊的矿石结构。

24.伟晶岩中主要有那些矿产?

答:伟晶岩中最重要的矿产是稀有金属(Li、Be、Cs、Nb、Ta等),陶瓷原料,压电及绝缘等非金属原料(长石、石英、云母等),以及宝石矿物(绿柱石、电气石、水晶、黄玉、锆石等)。

25.什么是充填作用?什么是交代作用?

答:含矿热液在运移和停积定位过程中,如没有遇到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则热液与围岩之间不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的相互交换,热液中成矿物质的沉淀主要是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条件的改变,直接沉淀在围岩的裂隙或孔洞中,这种成矿作用叫做充填作用。交代作用指溶液与岩石在接触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组分的带入和另一些组分带出的地球化学作用。

26.比较金属硫化物矿床垂直表生分带上矿物组成的递变规律。

答:1)氧化带,大致相当于地下水渗透带;2)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位于矿床近地表面部分自地下水面以上至地表露头。

《教育学基础》试题 (单选)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 1-5 ABBAC 6-10 CCCCC 11-15 BDBDB 16-20 DACDB 21-25 ACACC ACB 1. 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 A)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大教育论》 D. 《教育论》 2.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B ) A. 《康德论教育》 B. 《普通教育学》 C. 《教育漫画》 D. 《爱弥儿》 3. 《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 B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康德 D. 培根 4. 柏拉图的名著是( A ) A. 《理想国》 B. 《政治学》 C. 《伦理学》 D. 《爱弥儿》 5.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 ) A. 《大教学论》 B. 《论演说家的培养》 C. 《学记》 D. 《劝学》 6.“洞穴中的囚徒”隐喻来自( C ) A. 《法律篇》 B. 《爱弥儿》 C. 《理想国》 D. 《教育漫话》 7.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C ) A. 《教育漫话》 B. 《大教学论》 C. 《爱弥儿》 D. 《普通教育学》 8. 提出“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 ) A. 《大学》 B. 《论语》 C. 《学记》 D. 《中庸》 9.“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C ) A. 《论语》 B. 《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 《劝学篇》 10. 将“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 ( C )

A. 《孟子》 B. 《学记》 C. 《说文解字》 D. 《论语》 11. 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B ) A. 《论语》 B. 《学记》 C. 《孟子》 D. 《中庸》 12.“出自造物主之子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名言出自( D )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 卢梭 13.“教育要先行”出自( B ) A. 《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B. 《学会生存》 C. 《大教学论》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14. 提倡“教育独立说”的教育家是( D) A. 陶行知 B. 胡适 C. 胡克勤 D. 察元培 15. 主张“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观点的是(B ) A. 生物起源说 B. 心理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 关系起源说 16. 在我国,“教育”概念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之事大约是在( D ) A. 公元前 B. 18世纪 C. 19世纪中叶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7.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 ) ? A. 勒图尔诺 B. 孟禄 C. 高尔顿 D. 达尔文 18. 主张“天命”的教育起源学说是( C) 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C.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复习题复习课程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复 习题

1、哪种类型的脱水渴感最明显?为什么?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渴感最明显。因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时,细胞外液钠浓度增高,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水分外移,下丘脑口渴中枢细胞脱水引起强烈的渴感。另外细胞外液钠浓度增高,也可直接刺激口渴中枢。 2、急性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有何影响,其机制是什么? 急性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其机制为超极化阻滞。细胞外钾急剧减少,而细胞内假没有明显减少,细胞内外钾浓度差增大,根据Nernst方程,细胞的静息电位负值增大,使其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增大,需要增大刺激强度才能引起兴奋,即兴奋性降低。3、高钾血症对神经肌肉有何影响?其机制是什么? 高钾血症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可呈双相变化。当细胞外钾浓度增高后,[钾离子]i/[钾离子]e 比值减少,按Nernst方程静息电位(Em)负值减小。Em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缩小,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如Em下降到或接近阈电位,可因快钠通道失活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即去极化阻滞。 4、试述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 低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减低,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增高。 5、高钾血症及低钾血症对心脏兴奋性各有何影响?试述其机制。 高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其机制为去极化阻滞,即高钾血症时,细胞内外液中钾离子浓度差变小,按Nernst方程Em负值减小,使其与阈电位的差值减少,故兴奋性增高;但严重高钾血症时,Em接近阈电位时,快钠通道失活反而使心肌兴奋性降低。急性低钾血症时,细胞内外液钾离子浓度差变大,但低钾事心肌细胞膜的钾电导降低,细胞内钾外流减少,Em负值变小,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缩小,故兴奋性增高。 6、试述水肿的发生机制。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念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教育现象____揭示__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 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普通教育学 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萌芽、 _形成独立学科__ 和 _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 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 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 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

大学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9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 2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莫基人”的人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拉伊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勒图尔诺 B .沛西·能 C .孟禄 D .达尔文 4 .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B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C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 D .胡锦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5 .许多西方学者把运用教育的力量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过程称之为( )过程。 A .政治社会化 B .学术社会化 C .社会学术化 D .社会政治化 6 .当国家竞争加剧,强调各方面尤其是科技实力时,就会强调教育质量,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培养国家精神和() o A .文雅教育 B .英才教育 C .教育平等化 D .价值多元化 7 .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以()为典型。 A .欧洲国家 B .美国 C .前苏联 D .中国 8 . ( )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部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呈,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A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 .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从()角度来对课程进行划分的。 A .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 .课程的存在形式 C .课程的组织核心 D .课程管理制度 10 .教学是()。 A .学生学的活动 B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教的活动 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环保科普小知识三则

环保科普小知识三则 环保科普小知识 什么是PM2.5? PM是英文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指 的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人类纤细头发的直径大 约是50微米~70微米)。PM2.5主要是由水溶性离子组分、含碳组分 以及其他无机化合物三大类化学物质组成。 夏季的大气污染物——臭氧 我们都知道,地球大气层之上有一层薄薄的臭氧层,它吸收了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使得地表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危害,是地球 生物的天然保护伞。那么,臭氧怎么就成了大气污染物了? 其实,被认定为大气污染物的臭氧并非指臭氧层的臭氧,而是指与生物圈紧密相关的、近地面的臭氧! 专家指出:臭氧污染很有“迷惑性”,因为它往往在风和日丽、天空晴朗时发生,人们更难察觉。雾霾有多严重,人们一眼就能看到,但臭氧污染发生时,往往是阳光普照、蓝天白云的好天气,而 且还经常给人以“空气清新”的错觉。 欧洲科学家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太阳光照能加速地表臭氧的形成,这些臭氧并非自然产生,而是来自排放。石油产品等矿物燃料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会在空气中四处飘浮,其中部分氧原子 慢慢与空气中的氧气分子结合,就会形成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强烈的阳光照射恰恰加速了这一化学反应。 教你打造新型节能家庭 1.一度电有哪些功能 一度电能让吸尘器把一间房子打扫5遍,让25瓦灯泡连续亮40 小时,家用冰箱运行24小时,家用电风扇连续运行15小时……

每节约一度电,就相当于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4升净水,同 时减少排放0.272千克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 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大家常说要养成节约用电的文明习惯,而平常生活中却往往不知不觉地忽略了这一点。比如,下班离开办公室时不关灯、不关电脑、不关空调。电力是一种能源,它消耗的是有限度的资源。我们每使 用一度电,都要消耗掉一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我们心里要有一本“一度电账本”,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节约用电。 2.10种节能方法 ?照明适用节能灯 ?选择空调热水器(免费制热水),效果不差又节能 ?选择节能空调 ?适当调整电视机及电脑亮度,不用就关掉 ?巧用节能型冰箱,节电又省钱 ?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并践行节水的小习惯 ?电子办公少打印 ?出门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使用环保车辆,省油减排 露天烧烤危害多 烧烤是城市里街头巷尾的美食之一。然而,烧烤时产生的呛鼻的烟雾给空气和行人造成了不小的污染与伤害。地面泛着污水,各种 一次性用品垃圾及厨余垃圾随处可见,有些垃圾甚至直接被倾倒在 草丛和河道中,对环境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Jyw.koala 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2、为什么说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 答:首先器官是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他的功能相适应;骨由骨组织,骨髓和骨膜构成,有一定的性状,在骨髓中存在血管和神经,有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的功能,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 3、比较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反射中枢内兴奋传导的异同 答:神经和肌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两者之间并无原生质的直接相通,神经冲动从神经末梢传向肌纤维是通过他们之间的特殊部位来完成的,即神经肌肉接头,当运动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对Ca2+通

透性增加,Ca2+内流入神经末梢内,这时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将Ach释放入接头间隙形成量子释放,Ach与终板膜的化学门控通道偶联的受体nAchR结合,使受体构型发生改变,使Na和K在终板膜上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极电位形成兴奋突触后电位,这时多个终板电位引起肌膜的动作电位。完成一次神经-——肌肉间的传递。 特点:突出延迟、突出疲劳、单向传导 4、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对躯体运动的控制特点 答:(1)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是双侧的,下部面肌和舌肌仍受对侧支配。 (2)机能定位精确。躯体运动在皮层运动区的投影与支配部位呈倒影,但头面部是正立的。 (3)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肌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皮层的代表区愈大。 (4)刺激皮层运动区所引起的肌肉运动主要是个别肌肉的收缩,不发生肌肉群的协同性收缩。 5、什么是脊休克?原因 答:脊休克是指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D ) A.赫尔巴特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C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C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B)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C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B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C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植物生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氧化酶的生物学特性与适应性。 植物体内含有多种呼吸氧化酶,这些酶各有其生物学特性(如对温度的要求和对氧气的反应,所以就能使植物体在一定范围内适应各种外界条件。 以对温度的要求来说,黄酶对温度变化反应不敏感,温度降低时黄酶活性降低不多,故在低温下生长的植物及其器官以这种酶为主,而细胞色素氧化酶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最敏感。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酶系统的更替正好反映了酶系统对温度的适应。例如,柑橘的果实有细胞色素氧化酶、多酚氧化酶和黄酶,在果实末成熟时,气温尚高,呼吸氧化是以细胞色素氧化酶为主;到果实成熟时,气温渐低,则以黄酶为主.这就保证了成熟后期呼吸活动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以对氧浓度的要求来说,细胞色素氧化酶对氧的亲和力最强,所以在低氧浓度的情况下,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而酚氧化酶和黄酶对氧的亲和力弱,只有在较高氧浓度下才能顺利地发挥作用。苹果果肉中酶的分布也正好反映了酶对氧供应的适应,内层以细胞色素氧化酶为主,表层以黄酶和酚氧化酶为主。水稻幼苗之所以能够适应淹水低氧条件,是因为在低氧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加强而黄酶活性降低之故。 2、长期进行无氧呼吸会导致植株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会使植物受伤死亡的原因:第一,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使细胞质的蛋白质变性;第二,因为无氧呼吸利用每摩尔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很少,相当于有氧呼吸的百分之几(约8%),植物要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这样,植物体内养料耗损过多;第三,没有丙酮酸氧化过程,许多由这个过程的中间产物形成的物质就无法继续合成。作物受涝死亡,主要原因就在于无氧呼吸时间过久。 3.举出三种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及优缺点。 (1)改良半叶法,选择生长健壮、对称性较好的叶片,在其一半打取小圆片若干,烘干称重,并用三氯醋酸对叶柄进行化学环割,以阻止光合产物外运,到下午用同样方法对另一半叶片的相对称部位取相同数目的小圆片,烘干称重,两者之差,即为这段时间内这些小圆片累积的有机物质量。此法简便易行,不需贵重设备,但精确性较差。 (2)红外线CO2分析法原理是:气体CO2对红外线有吸收作用,不同浓度的CO2对红外线的吸收强度不同,所以当红外线透过一定厚度的含CO2的气层之后,其能量会发生损耗,能量损耗的多少与CO2的浓度紧密相关。红外线透过气体CO2后的能量变化,通过电容器吸收

《教育学基础》题库

《教育学基础》题库 《教育学基础》题库 (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二章教育功能 (3) 第三章教育目的 (6) 第四章教育制度 (8)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10) 第六章课程 (13) 第七章课堂教学 (15)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题 1、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4、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而不是一种“实体”。 5、要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有时与长处,最终形成教育合力。 6、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7.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摹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8、现代学校最早出现在18世纪,是应现代大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 9、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之一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10、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学记》。 11、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的人是培根。 12、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是教育者对学习者个性的把握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对“教育”定义的理解,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1一个顽皮的孩子偶然把手指放到火苗上被灼伤,获得有关知识的过程。 ○2老母鸡带领小鸡找东西吃的活动。 ○3“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且是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4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行为。 2、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指 ○1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手段○2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现代轨道交通技术概论

《现代轨道交通技术概论》 结课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现代轨道交通技术概论是一门介绍铁路方面相关知识的课程,尤其是现代的新技术,新发展,讲授内容有:重载铁路交通运输发展、高速铁路发展技术概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工程技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现代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装备、高速铁路动车组、高速铁路控制(信号通信、自动控制)技术、现代轨道交通供电技术等(因考试放假等原因缺课几次,有些内容没讲)。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中国高速铁路,常被简称为“中国高铁”。高速铁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中国的高铁速度代表了目前世界的高铁速度。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运行速度上,目前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最高时速将达到380公里,堪称陆地飞行;在运输能力上,一个长编组的列车可以运送1000多人,每隔3分钟就可以开出一趟列车,运力强大;在适应自然环境上,高速列车可以全天候运行,基本不受雨雪雾的影响;在列车开行上,采取“公交化”的模式,旅客可以随到随走;在节能环保上,高速铁路是绿色交通工具,非常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 1、重载铁路运输技术发展 用于运载大宗散货的总重大、轴重大的列车、货车行驶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运输量5000t 以上,总重1~2万吨,轴重25t以上,年运量2亿吨以上的铁路叫重载铁路。重载铁路是一种效率甚高的运输方式。重载列车需着重研究的问题是运行管理、轨道的适应性,以及大宗散货的装卸等。 重载运输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加、俄、巴西、南非、澳大利亚领先,美国运煤列车长6500m,重44000t,500车辆、6台机车;南非矿石列车,长7200m,重71600t,660车辆;俄国重载列车长6500m,重43000t,400车辆,4台机车;澳大利亚2001年6月创新的世界记录,列车长7353m,总重99734t,682车辆,8台机车;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铁路,2002年实现1亿吨年运量设计能力,2004年实现1.5亿吨年运量,2005年实现2亿吨年运量,2006年实现2.5亿吨年运量,2007年实现3亿吨年运量,3亿吨创国际年运量最高记录。2008年实现34000万t,2009年实现38000万t。 重载列车的种类有:单元式、整列式、合并式。单元式重载列车特点:固定机车车辆编组,固定发站和到站,固定运行线路,运送单一品种的货物列车。它在装卸站间往返循环运行,中间无改编作业。(大秦铁路)组合式重载列车是由两列及其以上同方向运行的普通货物列车首尾相接、合并组成的列车。整列式重载列车是由挂于列车头部的大功率单机或双机牵引,采用普通货物列车的作业组织方法,牵引重量达到5 000 t及其以上的列车。

生理学简答论述题

真好的一份 生理学简答论述 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几种,举例说明之。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五种: (一)单纯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二)易化扩散:又分为两种类型: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三)主动转运(原发性)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四)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五)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单纯扩散和异化扩散的共同点是均为被动扩散,其扩散通量均取决于各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电位差和膜的通透性。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 (一) 单纯扩散的物质具有脂溶性,无须借助于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跨膜转运;而易化扩散的物质不具有脂溶性,必须借助膜中载体或通道蛋白质的帮助方可完成跨膜转运; (二)单纯扩散的净扩散率几乎和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而载体易化扩散仅在浓度差低的情况下成正比,在浓度高时则出现饱和现象; (三)单纯扩散通量较为恒定,而易化扩散受膜外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而不恒定。 3描述Na+--K+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Na+--K+泵活动的生理意义是: (一)Na+泵活动造成细胞高K+是细胞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的; (二)Na+泵不断将Na+泵出胞外,有利于维持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的正常容积; (三)Na+泵活动形成膜外Na+的浓度差是维持Na+-H+交换的动力,有利于维持胞pH值的稳定;(四)Na+泵活动建立的势能贮备,为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以及非电解质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4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 生理学上最早把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之为兴奋性,而把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的外部可见的反应(如肌细胞收缩,腺细胞分泌等)称之为兴奋。自从生物电问世后,近代生理学术语中,兴奋性和兴奋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含义,兴奋性被视为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奋则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是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最先出现的共有的特征表现,是触发细胞呈现外部反应或功能改变的前提和基础。 5衡量组织兴奋性质的指标有哪些?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有阈强度、阈时间、基强度、利用时、强度-时间曲线、时值等。其中、阈时间、基强度、利用时不常用;强度-时间曲线和时值可以较好的反应组织兴奋性的高低,但测定方法较为复杂,因而也不常用;而最简便、最常用的指标是阈强度,可近似的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6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何变化?机制何在? 各种可兴奋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当时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兴奋性将经历一系列的有次序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一、选择或填空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p22 2、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概括为制约与促进。 社会发展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如生产力制约教育内容、结构的变化,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影响教育目标的制定,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文化影响教育的……;科技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反过来教育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对文化和科技的进步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复习: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科技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与科技的关系) P34—p42 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p46 附加:有的人在某些方面“聪明早慧”,却在另一些方面“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划分出来。P26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独立体系的形成。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康德首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德国的教育学家凯兴斯泰纳和哲学家纳托尔普。p64 (自己复习: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6、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隐性课程(潜在课程)。p143 (自己复习:隐性课程的范围) 7、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P47 (自己复习: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例证;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其他因素、及每种因素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8、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p180 (自己复习:教学过程的条件性和过程性要素) 9、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活动课程(经验课程)。p142 (自己复习:课程的其他几种类型,及每种类型的分类标准、含义和优缺点) 10、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两者相互协调与补充)。11、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教育学基础》试卷(一)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成熟 3. 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方法 D.教育目的 4. 双轨制形成于() A. 美洲 B. 欧洲 C.亚洲 D.非洲 5. “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 A.民主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型 D.对立型 6.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7. 活动课程的主要缺点包括() A.儿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B.儿童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 C.儿童获得的知识欠缺系统性 D.儿童缺乏广泛的学习空间 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D.知识、智力、情感 9.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引起学习动机 D.运用知识 10.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2.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维果茨基 C.夸美纽斯 D.巴班斯基

病理生理学简答论述题

病理生理学简答论述题 1.论述水肿发生的机制?(论述题,可以拆成简答题) 水肿发病的基本机制包括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①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⑴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⑵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⑶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以上因素会导致 血管内液体滤出大于回收而使组织液生成过多 ② 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钠、水潴留 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⑵近端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 增加) ⑶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以上因素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 2.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原因 失钠大于失水 失水大于失钠 等渗性体液大量丢失 血清钠浓度(mmol/L ) <130 >150 130?150 血浆渗透压(mmol/L ) <280 >310 280?310 体液减少主要部位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口渴 早期无,重度脱水者有 明显 有 体温升高 无 有(脱水热) 有时有 血压 易降低 正常,重症者降低 易降低 尿量 正常,晚期减少 减少 减少 尿钠 极少或无 正常,晚期减少 减少 脱水貌 明显 早期不明显 明显 防治 补等渗液 补水为主,适当补钠 补2/3等渗液 尿量比较:早期根据晶体渗透压,晚期根据血容量,尿量由 ADH 决定 尿钠比较:早期根据失钠失水的比较看 ADS 变化,晚期根据血容量,尿钠由 ADS 决定 等渗性脱水因可以发展为低渗性脱水或高渗性脱水,所以两者的表现都有可能 3. 简述急性低血钾和急性重度高血钾时产生骨骼肌无力的发生机制的有何不同(简答题) 4. 简述高钾血症与低钾血症对心脏,骨骼肌的影响有何不同及相应机制?(论述题) 低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及机制: ① 兴奋性f 血钾J T 心肌细胞膜对 K +通透性J T 钾外流J T Em 负值J T EmEt 距离减小T 兴奋性f ② 自律性f 血钾J-细胞膜对K +通透性JT 复极化4期K +外流减慢T Na +内流相对加快 T 心肌快反应自律细胞自动去极化 加速T 自律性f 急性低钾血症(骨骼肌、胃肠道平滑肌) 细胞外液钾浓度急剧降低 T [K +]i / [K +]e 比值变大 T 膜内外钾浓度差增大 T 静息状态下钾外流增加 T 静息电位(Em )负值增大 T Em-Et 距离增大 急性重度高钾血症: 细胞外液钾浓度急剧升高 T [K +]i / [K +]e 比值更小 T Em 值下降或几乎接近于 Et 水平 T Em 值 过小,肌细胞膜上快钠通道失活 T 细胞处于 去极化阻滞状态,不能兴奋 ⑷淋巴管回流受阻

《教育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教育术语解释 1、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得促使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得实践活动。 2、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得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得形式,就是形式与内容得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3.教育形态:就是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得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得变化形式,也就是“教育”理念得历史实现。 4.实验教育学: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得用自然科学得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得关系得理论,代表人物就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与拉伊。实验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得研究成果与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二、选择题 1、教育得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C ) A、勒图尔诺 B、沛西·能 C、孟禄 D、康德 2、我国古代最早也就是世界最早得成体系得古代教育学作品就是:( 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3、杜威就是以下哪一教育学派得代表人物:( D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实用主义教育学 4、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口号得教育家就是:( B )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洛克 三、辨析题(错误得请改正) 1、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就是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

错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就是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2、教育生物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勒图尔诺与沛西·能。 正确。 3、教育就就是个体得学习或发展过程。 错误。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得促使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得实践活动,单纯地说教育就是个体得学习或发展过程就忽视了社会因素在教育活动中得巨大影响。 4、非制度化得教育与制度化得教育形态就是按照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得场所或空间标准进行划分得。 错误。非制度化得教育与制度化得教育形态就是按照教育系统自身得标准进行划分得。 5、农业社会得教育就就是农业教育。 错误。农业社会得教育就是指基本得教育形态之一,而农业教育就是指一种专门得教育类型。 四、简答题 1、试分析“教育”与“灌输”、“养育”之间得异同。 参考答案要点: 教育就是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相耦合得过程,既要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得人,又要把社会得观念、制度与行为方式内化到各不相同得个体身上。而“灌输”则就是片面地强调个体社会化得一面,强调个体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无条件得一致,忽视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培养,机械地灌输不就是“教育”。教育强调活动得“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对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性化起到“促进”、“加速”得作用;而日常家庭生活中得“抚养”、“养育”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得,在个体与社会得关系方面起不到“引导”、“促进”与“加

教育学基础选择题题库

第一章教育学概论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问答式教学法——产婆术得就是( ) A、孔子 B、老子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2、《理想国》得作者就是( ) A、孔子 B、老子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3、《论语》得作者就是( ) A、孔子 B、老子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4、世界上最早得“教学论”专著就是( ) A、《论语》 B、《柏拉图》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5、西方最早得“教学论”专著就是( ) A、《论语》 B、《柏拉图》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标志就是( )得问世。 A、《论语》 B、《大教学论》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7、《教育漫话》得作者就是( ) A、卢梭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倍尔 8、《爱弥儿》得作者就是( ) A、卢梭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倍尔 9、《林哈德与葛笃德》得作者就是( ) A、卢梭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倍尔 10、被认为就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得就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1、被认为就是“科学教育学得奠基人”得就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12、《普通教育学》得作者就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3、实验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杜威 B、斯普朗格、利特 C、拉伊、梅伊曼 D、凯洛夫 14、文化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拉伊、梅伊曼 B、斯普朗格、利特 C、杜威 D、凯洛夫 15、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拉伊、梅伊曼 B、斯普朗格、利特 C、杜威 D、凯洛夫 1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拉伊、梅伊曼 B、斯普朗格、利特 C、杜威 D、凯洛夫

教育学基础题库答案

以下题目均在历年广大考研中出现,请同学先记忆及理解,后期我会 进一步整理 关于二版和三版本,本质上无区别,但三版本有更新部分,所以大家购买三版书 、选择或填空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p22 2、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概括为制约与促进。 社会发展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如生产力制约教育内容、结构的变化,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影响教育目标的制定,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文化影响教育的……;科技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反过教育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对文化和科技的进步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复习: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科技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与科技的关系)P34 —p42 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p46 附加:有的人在某些方面“聪明早慧” ,却在另一些方面“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划分出。P26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独立体系的形成。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康德首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德国的教育学家凯兴斯泰纳和哲学家纳托尔普。p64 (自己复习: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6、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隐性课程(潜在课程)。 p143 (自己复习:隐性课程的范围) 7、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P47 (自己复习: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例证;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其他因素、及每种因素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8、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p180 (自己复习:教学过程的条件性和过程性要素) 9、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 ,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活动课程(经验课程)。p142 (自己复习:课程的其他几种类型,及每种类型的分类标准、含义和优缺点) 10、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两者相互协调与补充)。 11、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12、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 13、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课程是知识(知识本位观)的表现。 P140 (自己复习:活动本位观、经验本位观的内涵及优缺点) 14、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著作是:《普通教育学》。P26 15、培养目标是由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育目的规定的。P60 (自己复习:教育目的的纵向/ 层次结构、横向/ 内容结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为谁培养人”揭示的是受教育者的社会价值,“培养什么样的人”指的是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即个体价值。

2020高考地理 选考 区域地理第18课时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课时练习(三)新人教版

第三部分第18课时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 A组跨越本科线 读我国某四省区轮廓图,完成1~2题。 甲乙丙丁 1.小王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鄂卫食证字[2016]第××06”字样,于是他判断出此矿泉水注册的省区是( ) A.甲B.乙 C.丙D.丁 2.下列关于四省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是甲、乙 B.能源相对短缺的省区是甲、乙 C.外国朋友要考察少数民族风情,建议他去甲省区 D.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的省区可能是甲、丙 1.B 2.C[第1题,本题考查了我国主要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轮廓特征,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先根据省区轮廓图判定甲、乙、丙、丁分别是云南省、湖北省、山东省和黑龙江省,再结合“鄂卫食证字[2016]第××06”中的“鄂”(湖北省简称)字确定此矿泉水注册的省区为乙省。第2题,甲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份;甲、乙两省水能资源丰富,丙、丁两省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丰富;甲省位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乙、丁两省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甲省南部位于热带,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而丙省在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无太阳直射的机会。] 下图为沿106.5°E所绘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②地形区为( ) 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4.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5.图中①地形区的太阳辐射总量比②③地形区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①地形区的纬度较低 B.①地形区的海拔低 C.①地形区较②③地形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D.①地形区的植被覆盖率低 3.B 4.B 5.C[第3题,结合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分布,106.5°E经线在我国自北向南依次穿过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①)、秦岭、大巴山、四川盆地(②)、云贵高原(③)。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③地形区为云贵高原,是我国主要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第5题,①地形区为黄土高原,与②地形区四川盆地及③地形区云贵高原相比,黄土高原降水较少,晴天多,云量少,云的反射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年降水量大于400 mm为森林景观,200~400 mm为草原,小于200 mm为荒漠。读图,完成6~7题。 6.森林景观出现在( ) A.甲B.乙 C.丙D.丁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D.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 6.B7.C[第6题,结合下图和题目信息可知,乙地降水量大于400 mm,为森林景观,B正确。 第7题,甲地年降水量在200~400 mm,为半干旱区,应退耕还牧、还草,不可大量掘井、开垦耕地,以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A错误;冬季气温低,转场放牧应在气温较高的山脚甲地,B错误;夏季气温较高,到地势较高的丙地草场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C正确;丁地年降水量在200 mm以下,为干旱区,以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