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容药物学

美容药物学

什么是药物? 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根据来源,药物分为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和生物药物 根据使用目的,药物分为治疗药品、预防药品、诊断药品、保健药品四类 宏观上药物也包括中药、西药和膳食
什么是美容药物? 是指以美容为目的,用于美容治疗、保健和维护人体健美而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美容药物可用于患有损害美容疾病的病人,但更多的是用于追求美的健康人。
什么是化妆品? 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嗅味、保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产品。 美容药物与化妆品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要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具有体内过程,而后者仅是涂搽在皮肤表面。
怎样区分化妆品和药妆品? 化妆品一般通过超市、商场、连锁店进行销售,而药妆主要在药房、专业药妆店销售。化妆品的配方成分不完全公开,而药妆的配方成分是完全公开的,可在包装上看到。药妆具有临床测试依据,经皮肤科医生验证,更加有效、专业、有针对性
什么是药妆品? 药妆品是经皮肤科医生推荐的产品,既不是药品也不是普通化妆品的一类准医药品,是一种能产生一定治疗效果的特殊化妆品。 药妆品包括清洁产品、辅助治疗产品(袪斑、袪痘、治疗皮肤敏感)等。 药妆品的特点 药妆产品的配方完全公开,不含公认的致敏原、色素、香料及防腐剂甚至表面活性剂。 药妆品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针对性强,安全性须经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 药妆产品必须严格按照制药标准生产,产品品质会更安全。 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抗氧化剂、生长因子、抗炎物质、天然植物成分、褪色剂、脂多糖及多肽等。 大多数药妆选择在各大药房或专业药妆店进行销售。
通过美容药物临床应用达到美容的目的。 美容药物的应用包含两个方面,内用和外用。内用以内服为主,也包括注射;外用以涂搽为主,也包括贴敷、熏洗等。 药物美容应用范围:主要在于处理皮表的一些影响美容的病症。因大多数皮肤病在皮肤表面有形态学改变,除了本身存在着病变外,还直接影响人的容颜,如皮疹、癣、痤疮等。另有一类,虽本质上并非病态,但影响容颜或不符合本人的意愿,如黝黑皮肤、潮红皮肤(俗称红血丝)等。因此,美容药物的应用,不仅含纯以美容为目的的用药,也含对某些影响美容病症的治疗用药,在治疗原病症的基础上,恢复或达到美容的最终目的。我国是

运用天然药物美容的国家之一,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具有美容功效的药物就有人参、五味子、菟丝子、卷柏、菌桂、辛夷、柏实、桑寄子、白僵蚕、熊脂、蜂蜜、冬瓜子、白芷、当归、蒿本、川椒、桃花、杏仁、细辛等二十多种。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医药美容大全,与美容有关数百种,详细叙述了疮、黯及白发、脱发等的病因病机,同时系统地介绍面部皮肤护理、增白、去皱、去斑、去疤痕及点疣、去痣、乌发、生眉、落发、狐臭的治疗。其治法之多,内容之广,一直沿用至今。
健美皮肤具有三大特征:肌理细腻、滋润适度、柔软娇嫩; 适度光泽、富于弹性; 血色好、有活力,给人以生气勃勃之感
(一)表皮 特点:表皮内无血管,任何损伤此层的操作均不会出血,由于表层内无纤维组织,凡损伤深度不超过该层的厚度均不会留下瘢痕。角质层 防水、防菌,保护作用 --透明层 控制皮肤水分,管制水分流失 --颗粒层 防止异物侵入,过滤紫外线 --有棘层 具有细胞分裂增殖能力 --基底层 每一个表皮细胞都起源于此,是皮肤细胞的“发源地”。含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多少决定肌肤颜色。
皮肤基底层:一层矮柱状的角质形成细胞(角朊细胞)和少量黑素细胞构成。 基底层细胞每天约有10%进行核分裂(约19天 ),并有序地渐渐向表面移行,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14日,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脱落又14日,共约47日,这个过程称为表皮新陈代谢时间。 其中10个基底细胞中有1个黑色素细胞,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黑色素。
基底层对皮肤美容影响:①决定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②与疤痕形成密切相关。棘层 与基底层合称生长带,也称种子层。由厚度为4~8层带棘的多角形细胞组成,可以不断地制造出新细胞,从而层层往上推移。各细胞间有空隙,储存淋巴液,供给细胞营养。
3.颗粒层 由2~4层菱形细胞组成,棘层角质形成细胞向上发展时失去胞核,并在其胞质中形成透明角蛋白颗粒,因此称为颗粒层。对光线反射有阻断作用,可防止异物侵入,过滤紫外线,逐渐向角质层演变。
4.透明层 由2~3层扁平无核细胞组成,可控制皮肤的水分,防止水分流失,细胞在这层开始衰老、萎缩,只有手掌、足底等角质层厚的部位才有此层。角质层 是表皮最外层,美容上称之为死皮。 具有抗摩擦、防止体内组织液向外渗透、防止体外物质和细菌侵入的作用。 角质层与美容关系:①天然保湿系统;②角质层的厚薄可影响皮肤的色泽细胞在基底层繁殖,在棘细胞层增殖,在颗粒层

开始退化,在透明层吸收,在角质层形成保护膜,然后脱落消失。皮肤pH值一般4.5~6.5,这是尿素、尿酸、盐分、乳酸、脂肪酸、游离脂肪酸、中性脂肪等混合物的pH值。 自我净化作用:皮肤表面呈酸性,它能抑制体表细菌的孳生,这种杀菌能力被称为皮肤的自我净化作用。如皮肤呈碱性,不但细菌易繁殖,而且对刺激性物质的抵抗力也下降。 每层皮肤组织都有不同的pH值,由内层的7.4至4.85。皮肤类型不同pH值也稍有不同,皮肤的pH值也因人种、性别、年龄、季节等的不同而各自不同。 皮肤的中和性能:皮肤表面对外来碱性溶液缓冲中和的能力,称为皮肤的中和性能。真皮特点: 当皮肤划伤深及真皮时,会产生疼痛,皮肤会出血。创伤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伤愈后会留瘢痕。
真皮中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真皮树突状细胞、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 (2) 真皮中纤维: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和无定形基质。它的成纤维细胞合成所有这些纤维和基质。 (3)真皮的基质:无定形物质,如透明质酸。 (4)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真皮内,感知皮肤外界的刺激(冷、热、触、击等)以及传达大脑皮质对皮肤组织的指令(排汗、收缩等)。皮肤附属器 1.血管:动脉、静脉和微血管,可供给皮肤营养 2.淋巴管:是循环的重要辅助系统,淋巴液-淋巴管-淋巴结。主要功能为排泄细胞代谢废物及毒素,给细胞输入某些免疫物质。 3.神经:包括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及各种皮肤感受器
汗腺 ①大汗腺 开口于毛囊,而不开口于皮肤表面。主要分布于腋窝、肚脐、腹股沟、外生殖器、肛门、乳头或眼睑周围。青春期后开始分泌,可产生带特殊气味和带颜色的汗液。 ②小汗腺 除唇、甲床、外阴外,遍布全身,以手足部最多。主要功能为调节体温,对抗微生物的入侵及调整皮肤的酸碱度 皮脂腺 ①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决定皮肤的脂肪度(中性、油性、干性)。 ②皮脂与皮肤表面汗水混合乳化形成弱酸性的皮脂膜。 ③皮脂也决定着皮肤的酸碱度(pH值4.2~6.5)。 ④皮脂抑制皮肤表面上存在的一些常见菌,如化脓性菌,白癣菌,有助于皮肤的自净作用。 ⑤皮脂腺受内分泌调节,在青春期,皮脂腺很不稳定,易生粉刺、痤疮。
毛囊 分布于除手掌、脚掌之外的全身。毛囊漏斗内含毛发、皮脂腺和大汗腺的分泌物,还有皮肤脱落的角质细胞。在头皮、面部和躯干上部的毛囊,还有共栖的病原体。在毛发生长期,毛囊的血液供给非常丰富。在退化期或静止期,毛囊萎缩,毛细血管被吸收。 7.指(趾)甲 位于指(趾)末端伸面的坚硬角质,保护

它下面的柔软皮肤。甲的生长是终身不停的,就是在死后,还会生长几周。生长的速度因人而异,变化很大,但对同一个人来说比较恒定,一般平均每周增长0.5~1.2毫米。趾甲比指甲生长速度慢1/3~1/2。
类型:油脂性的毛孔粗大;衰老所致的毛孔粗大。 油脂性的毛孔因为油脂分泌旺盛,角质层堆积过厚,肌肤无法进行正常新陈代谢,废物堆积导致毛孔变得粗大,这种是先天性的毛孔粗大。而因为不适当的清洁和清洁不彻底也会导致毛孔阻塞变粗大,这种是后天性的。 深层洁肤、适当桑拿、热冷收缩、爽肤水、去黑头面膜, 维A酸外用:刺激上皮细胞增生、分化、角质溶解等新陈代谢作用。改善代谢不规律,激发细胞新生。
去鼻子上黑头方法分享:黑头由于肌肤油脂分泌氧化而成。 彻底清洁皮肤后,用黑头导出液; 食盐+牛奶去黑头方法: 苏打粉去黑头; 鸡蛋内膜去黑头: 深层清洁面膜; 珍珠粉去黑头
皮肤的功能:表情 (2)保护 (3)感觉 (4)调节体温 (5)分泌与排泄 (6)吸收 (7)新陈代谢
家居洗脸三部曲:清洁→爽肤→润肤 早上:清洁→爽肤→润肤→防晒(清爽毛孔呼出为主) 晚上:卸妆→洗面→爽肤→(眼霜→精华素)→润肤(滋养、吸收为主)
爽肤水的功能:爽肤 爽肤水有再度清洁皮肤,平衡皮肤pH值,补充水份,强化皮脂膜的功效,任何皮肤类型的人士,任何季节都应使用爽肤水。
春季 皮肤再生功能活跃;粉刺、过敏多发季节;阳光日趋强烈,易引起斑点产生。 最好不要试用或换用新品牌的护肤品;外出时用防UV的产品,避免风直接吹在皮肤上。
夏季 气温高,体内汗液和油脂排泄多,易引起皮炎;日照强烈,容易使皮肤变黑、老化。 选用水份充分但不油腻的防晒的护肤品;外出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UV伤害;外出结束时,应及时修复受损肌肤。
秋季 初秋时,因夏天紫外线照射,皮肤有斑点产生,色素沉积加重,皮肤发干、粗糙;中晚秋时,空气干燥,皮肤新陈代谢减退,皮脂分泌减少,易使皮肤干涩、脱水,有皮屑。 选用含油份充分的护肤品,补充水份,尽量多喝水;选用淡化黑色素的产品,修复夏季晒伤肌肤;初秋保养重点美白;中秋保养重点润肤;晚秋保养重点营养肌肤。
冬季 气候寒冷、干燥,皮肤再生功能低落,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少,皮肤易干燥、老化。 选用油性和水份充足的护肤品,注意保暖,多补充水份和油份,避免风沙对皮肤的伤害,外出时应在面颊涂上润肤霜。
外用美容药物的透皮吸收途径:两种途径:一是透过角质层,直接由表皮进入真皮层或皮下组织,即所谓表皮途

径,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二是经由皮肤附属器(如毛囊、汗腺、皮脂腺等)进入皮肤深部,毛囊和汗腺在透皮吸收初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物的理化特征 基质 基质是药物的赋形剂,对主药的稳定性、释放与透皮吸收等均有一定影晌。基质本身对机体亦可产生保护、润滑及湿润等作用,因而选择适宜的基质是必要的。 凡士林、液体石蜡、硅油等基质完全或几乎不能进入皮肤。而猪油,羊毛脂、橄揽油则能进入皮肤各层、毛襄和皮脂腺。也就是说,皮肤对动植物油的吸收要比矿物油好的多。各种激素,脂溶性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则很容易被吸收。
透皮促进剂:是指能够促进药物制剂中的主药更快或更多地透入皮肤内或透过皮肤进入循环系统,从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大类物质。 透皮促进剂通过破坏高度有序的细胞间脂质的结构、与角质层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以及改变药物在载体与皮肤间的分配系数等方式,促进药物透皮吸收。 常见的透皮促进剂有:月桂氮酮类、二甲亚砜类、薄荷醇、冰片、表面活性剂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