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简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与特点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不断深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产生与发展的。其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自然阶段。

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萌芽阶段一一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介入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

鸦片战争的炮火在客观土为西方思想文化的输入扫清了政治障碍。强烈的忧患意识促使林则徐、魏源、徐继舍、梁廷棍等爱国知识分子认真思考西方侵略及中国的出路问题,他们认识到:要想战胜碧眼白肤的陌生对手,首先必须了解它,要想弄清中国失败的原因。按照这个逻辑,在鸦片战争期间及其后,林则徐、魏源等人先后编译了《四洲志>,《海国图志》,《浪环志略》》,《海国四说》等关于外国世界的书籍。书中,他们不仅对欧美诸国的地理、历史、物产、习俗和自然科学知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而且对西方资产阶级标榜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正当林则徐、魏源等爱国知识分子忙于寻找救国之路,对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产生浓厚兴趣之时,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接着爆发,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程进一步加深。这时候,一些有志之士,如奕诉、曾国落、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开始打着“自强”与“求富”的旗号,在清王朝里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的后期阶段,即“求富”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应运而生。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得以不断壮大。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他们不仅主张在经济上效仿英美诸国,而且在政治上比林则徐、魏源等人走得更远,明确地提出了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民主政治主张,即“君民共治”的君主立宪制。王韬、郑观应、马建忠、陈炽、薛福成等人就成为这个历史时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杰出的代言人。他们认为,中国要摆脱困境,想转弱为强,转贫为富,首先必须在政治上效仿泰西,实行民主。

综观以上两个层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封建士大夫和洋务运动后期产生的一大批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通过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一致得出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确有诸多优于中国传统的专制政治的地方,特别是对西方某些国家盛行的“君民共主”之制,他们独有情钟,倍加赞扬。这就给历来充满专制传统的中国带来了民主气息,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有启蒙作用。

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铺垫一一改良主义的君主立宪制的最终破产。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民族危亡之际,代表中国资本主义利益的先进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在光绪帝的大力支持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等。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变法,才能使中闰走上富国强民之路。

虽然维新变法运动触动了以那拉氏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顽固派的强烈镇压,最终流于失败,但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在社会L 却广为流传,维新变法思想成为当时的时尚。到二十世纪初,由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已完令沧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干此同时,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政治分化,一部分封建官僚思想上开始倾向资产阶级,倡行立宪新政,他们就是有名的“新政派”。新政派的出现,以及它与立宪派的联合,给腐朽的清王朝注入了一点新鲜血液。经过两大派别的共同努力,最终在清工朝里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然而,立宪派和新政派所主张的君主立宪制并没有能够挽救腐朽的清王朝。因为君主立宪制也仅仅是个骗局。这场运动的主要参予者是封建皇族和权贵大臣,而不是资本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

护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地位,保护封建权贵的最大利益,而不是为了保护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清朝末期所实行的君主立宪制,无论其命运如何,但它至少说明: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规律。既然用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不能挽救中国,那么就只有用革命的手段武力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向前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壮大,资产阶级所倡导的民主革命思想和革命运动应运而生。

三、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成熟一一辛亥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获得了两个大好时机。一是在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外国资本家纷纷前往中国投资设厂。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它使得帝国主义者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相对放慢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掠夺的速度。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向前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日益壮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倡导的民主共和的斗争也逐渐高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走向成熟并最终付诸实践。

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一一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宣告成立,其纲领为“驱除鞋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十六字纲领后来被孙中山先生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其中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行民主立宪政体。1906年,孙中山在《军政府宣言》中,对“创立民国”又作了具体说明;“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其意即以革命方式摧毁现政权,革除帝制,’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是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奋斗目标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武装起义。1911年10月,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最后占领了武汉三镇,革命取得了胜利。同年12月,孙中山从海外回国,领导各省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在南京开会,组织筹建了中国历里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民主共和国一一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就开始着手组建临时政府的各级权力机构,并于1912年1月28日成立了立法机关一一临时参议院。1912年3月1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由宋教仁主持起草的《临时约法》。

南京临时政府所颁布的政策、法令,有的不完备,有的没有实行。但是,它对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主观念的传播,多少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临时约法>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资产阶级宪法的性质,它的颁布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创举。可见,南京国民临时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民主革命思想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成熟时期。

但是,好景不长。南京临时政府在众多因素的困扰之下,最后不幸中途夭折。究其原因,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性。第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第三,严重的脱离人民群众性。所以,尽管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曾经一度取得了胜利,并且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政权,颁布了其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约法,但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夹攻下,由于得不到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最终不可避免地流于失败。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中国国门的洞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向前发展,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成熟而不断成熟。纵观其整个形成发展过程,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直接来源于西方的民主革命思想。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入,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在思想文化上带来

了新鲜空气和民主气息。但是,这种源于西方国家的民主革命思想尽管有其先进性的一面,但是如何在具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传统的中国加以实施,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需要一个加以改造的本土化的过程,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第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是经由改良主义发展过来的。正如老一辈史学家刘大年同志所说过:“洋务运动没有给中国找到出路,所以有维新运动。同样地,维新运动也没有给中国找到出路,所以有辛亥革命。” 正因为洋务运动没有给中国找到出路,所以洋务运动中可以分化出维新运动中的改良主义者。也正因为维新运动同样也没有给中国找到出路,所以君主立宪的维新运动中也可以分化出推翻清朝的民主革命派。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从其纵向渊源看,基本上都是由改良主义发展过来的。很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孙中山先生,都经过了由改良主义思想向民主革命思想的转变过程。

第三,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植根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产生这种历史土壤的民主革命思想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提不出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以及彻底进行土地革命的纲领。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不可避免地带有本阶级的局限性,即妥协性和软弱性。虽然他们有反帝反封建的愿望,但是,他们最终不可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领导阶级,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重任。这个艰巨的任务,后来就历史地落到了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即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才焕然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面貌也焕然一新,并且最后走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一一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阶段。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革命历程. 2、2、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不同观点. 3、记住中华民国的建立,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 知识梳理:(比一比,谁梳理的全面) 一、孙中山组织和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有哪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人和刊物)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组织基础有哪些?(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 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哪些武装起义? 五、总结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合作探究: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然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货私人议论,几乎下等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文学来源于生活。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农村百姓的形象,他想投靠革命便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材料三孙中山临终前也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三辛亥革命的成效如何? 思维导图:

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分别是() A.兴中会同盟会 B.华兴会强学会 C.光复会兴中会 D.华兴会同盟会 2、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了三权分立 4、、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 B.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材料二: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时说:“革命为唯一法宝。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材料三: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所有中国前此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出救国的手段和实现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6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注:发展:⑴1901~1911年;⑵原因:清政府新政奖励实业;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⑶表现:资本总额是以前30年的两倍。⑷影响:为民主思想传播和辛亥革命爆发奠定经济基础。2 注:过渡时期:⑴原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有贡献。⑵表现及作用:①恢复:1950年,合理调整工商业;→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重要作用。②改造:1953年,采取赎买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民族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民族资产阶级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⑴外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①原因:根本: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直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方式:资本输出:争做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开矿设厂;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 ⑵内因: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于是,民间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 2.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⑴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后),1895~1898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⑵特征:①数量: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②地域: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③部门: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④处境: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P32【学思之窗】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⑴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⑵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⑶实业救国:倡导“振兴实业”,“实业救国”。 →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完整版)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 (1)中国革命的对象除了本国封建势力以外,还有与其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这就是说,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中国革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胜利,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级。 (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具体原因是: 第一,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的; 第二,这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第三,这是由于在俄国—卜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能够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4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确立这一任务的主要依据是: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于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率才能实现这个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人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里程碑;首先辛亥结束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宣告了封建君主专政不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第三,同时辛亥革命也是一声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最后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建立了中华民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迈向现代,实现了政治形式合法化、政治结构理性化、政治行为多元化。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也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变革,需要立足现实实践,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完善。 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称为“世界风暴的新源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具有现代化特质的革命。它建立中华民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赋予中国社会以新的现代性飞跃,对中国政治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造,中国政治从此开始迈进政治现代化的轨道。 一、辛亥革命的政治遗产:民主、共和与宪政 辛亥革命完成了中国从王朝国家到民族、民主国家的历史跨越,建了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坚信,民主是西方崛起和强大的“奥秘”,是积贫积弱国家救国救民的“灵丹妙药”。在其思想纲领“三民主义”中系统诠释了民主的精义,使民主成为自始至终贯穿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民主思想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规定的建国方案中清晰可见:“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式规定了主权在民原则,即“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一切权力,主权在民成为“民国之通义”。民主实践也是星星之火,燎原华夏,国人从封建专制压迫下解放,获得独立和自由的新起点。从权利来看,《临时约法》规定,全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享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从制度来看,民主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法治机制相继展开运行;从选举来看,1912年的全国大选中,登记的选民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0%;[2]从竞争来看,民国初期,政党林立,大大小小312个。[3]民国民主“初出茅庐”的实践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把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制度。如果说民主的精髓是“主权在民”,那么共和的精神是“天下为公”。中华民国,是国民革命建立的新的民族国家形态,师法欧美经验,选择典型共和制的政体形式,主张五族共和,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民国”共和是对中国“家天下”的君主王朝制度的超越。1911年12月通过《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年1月1日革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国诞生,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民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誓“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这在中国近代史上一扫专制时代以民为奴之旧俗,第一次树立了国家“服务人民”、政府“天下为公”的现代形象。1912年1月28日,中国第一个国会——参议院正式成立,表明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权力分离和相互有效的制约,“希

资产阶级革命 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区别

一、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指指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本国发展资本主义扫除障碍的革命。它发生的原因是落后的生产关系(包括封建制度或殖民主义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斗争,最后以光荣革命而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有特殊的情况,比如北美的独立战争,它反抗的对象就不是封建专制统治,而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当时的北美根本就不存在封建生产关系,英国已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也不会在北美实行封建统治。之所以称这场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北美人民进行这场革命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北美人民经过英勇斗争,赶走了英国殖民者,形成了美利坚合众国,使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理解这一概念,应牢牢抓住以下三个要点:一是革命的原因是由一对矛盾构成,即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革命对象具有唯一性,即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革命目的具有明确性,即确立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但它发生的原因、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与资产阶级革命又有区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本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阻

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行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残余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例如俄国的1905年革命和1917年的二月革命,就是因为沙皇专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德国的十一月革命,也属这种情况。另一种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本国的封建势力把持着国家大权,又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它发展资本主义面临两大障碍,革命的对象往往具有双重性,即本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例如中国的近代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这150年间中国革命的性质始终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1919年为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然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解这一概念,应抓住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区分类型,看这个国家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二是注意革命对象:资本主义国家革命对象具有唯一性,即封建残余势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革命对象往往具有双重性,即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三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既可以是资产阶级,又可以是无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两面性 1、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两面性,毛泽东在其《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进行了分析阐述:“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从这一方面说来,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他们也曾经表现过一定的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 但是又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这种情形,特别是在民众革命力量强大起来的时候,表现得最为明显。 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他们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而在另一时期,就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作为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险。” 2、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两面性,毛泽东在其《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行了说明:“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它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民族资产阶级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同帝国主义联系较少的资产阶级。是在本国封建主义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要求民族独立,发

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因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因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政治力量弱小,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具有妥协性。在民族独立国家,它掌握国家政权,实行一定程度的政治经济改革,但又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矛盾。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不能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能充当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是人民的一部分 3、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80年的革命斗争,一方面是以农民阶级为代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想要在中国建立一种带有某些空想色彩的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大同社会;另一方面,是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的革命。这些革命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因为这些革命运动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更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从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因为这个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晚清文化

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晚清文化 (中国历史第三册16~23课) 一、选择题: 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要求,其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 孙中山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 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2.下列刊物,属于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是……………………………………() ①《苏报》②《中外纪闻》③《游学译编》④《民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使人民获得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一思想最早体现在……() A. 《永乐大典》 B. 《四库全书》 C. 《天演论》 D. 《海国图志》 5.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拯救中国是在…………………() A. 成立兴中会以后 B. 广州起义失败后 C. 成立同盟会以后 D. 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 兴中会成立 B. 华兴会成立 C. 光复会成立 D. 日知会成立 7.在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是………………………………………………() A. 章炳麟 B. 邹容 C. 孙中山 D. 陈天华 8.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相同之处是……………………………………() A. 都反对君主专制 B. 都主张推翻清政府 C. 都主张暴力革命 D. 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9.下列最早提出号召驱逐外国侵略者,推翻清政府的是………………………………() A. 邹容《革命军》 B.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 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 D. 严复的《天演论》 10.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 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 从此开展了武装反清斗争 C. 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 D. 革命有了统一领导和纲领 11.为武昌起义的发动做了准备条件的是…………………………………………………() A. 黄花岗起义 B. 安庆绍兴起义 C. 四川保路运动 D. 清政府的“新政》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知识目标】 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必然性和偶然性)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政党准备、军事准备)【情景平台】世纪末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有哪些表现?哪些阶级、阶层作出了反应?【知识平台】 一、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_______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政治上 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2、“新政”激化矛盾目的:适应_______,安抚_______,缓和_______,巩固_________。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清政府增加捐税,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化的 进程。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运动的兴起奠定了____________。4、全国人民收回利 权斗争190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清人民收回粤汉铁路。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1、思想准备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的队伍壮大思想武器:天赋人权、__________。刊物:S. . . . .

《国民报》、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心:东京,日本重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战:性质__________;焦点_____、______、 _________。意义:推动了革命团体建立,为辛亥革命做舆论准备2、组织准备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意义 189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学界 蔡元培 1906年 3、政党准备①成立条件阶级基础_______、思想基础 ________、组织基础________。 ②机关刊物__________③组织形式:有统一的领导 机构和革命章程。④组织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团体参加,具有全国规模。⑤性质 _______________⑥影响___________进入一个新阶段。S. . . . .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 两重性、革命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成长 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自身经济实力的发展上依赖于外国 资本主义,也被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所遏制;本国 的自然经济与统治者是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成长的内因。 这些条件使民族资产阶级没有与外国资本主义一样强 大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并自始 至终存在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 重压迫,具有革命性生产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 本国封建统治者,具有妥协性。生长于半殖民半封建社 会,希望改变为使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自身资金 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既不敢也无力推动社会变 革。 (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 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 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条件恶劣, 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 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 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 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 盾。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 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 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5)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洋务派兴 办洋务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 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培养了通晓洋务的人 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 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6)戊戍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 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 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 (7)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 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 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 《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的表达出来,《资政新篇》 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 方案。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 史特点,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还有力地打击了 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8)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 地权。 (9)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 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 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1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 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第二,结 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 下共击之”的民主共和观念。第三,给人们带来一次思 想上的解放。第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 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1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 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 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 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 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1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 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 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 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提倡民主 和科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 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 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13)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历史特点:第一,表现了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知识目标】 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必然性和偶然性)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政党准备、军事准备)【情景平台】世纪末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有哪些表现?哪些阶级、阶层作出了反应?【知识平台】 一、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_______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政治上 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2、“新政”激化矛盾目的:适应_______,安抚_______,缓和_______,巩固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清政府增加捐税,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化的进程。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 兴起奠定了____________。4、全国人民收回利权斗争190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人 民收回粤汉铁路。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1、思想 准备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队伍壮大思想 武器:天赋人权、__________。刊物:《国民报》、 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心:东京,日本重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战:性质

__________;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推动了革命团体建立,为辛亥革命做舆论准备2、组织准备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意义 189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学界 蔡元培 1906年 3、政党准备①成立条件阶级基础_______、思想基础________、组织基础________。 ②机关刊物__________③组织形式: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革命章程。④组织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体参加,具有全国规模。⑤性质 _______________⑥影响___________进入一个新阶段。4、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 时间

中国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如何形成的19世纪70年代,在洋务派举办近代民用企业的同时,商办的近代工业也开始出现,于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是少数官僚地主和商人直接投资兴办;二是个别手工业作坊或就是手工业工厂采用机器生产转变而来,在这两种途径中前者是主要的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基础工业极为薄弱,规模小,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的痕迹。处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 随着中国近现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它分为上下层两个不同的阶级。上层一般拥有的企业规模较大,经济力量较为雄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联系较多,矛盾较小,中下层拥有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力量比较落后,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联系较少,矛盾较大。 民族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下,自身的经济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没有太多联系,资本相较于官僚资产阶级或买办资产阶级势力较弱的一类资产阶级团体。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产生背景制约中国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中被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逐步瓦解。扩大了商品及劳动力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客观条件及可能。 中国社会自身也在酝酿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

供了主观动力。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正在开展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大量赢利刺激了地主与商人们开展机器生产的欲望。 诞生与发展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部分地主或商人开始引入大机器生产方式,以契约工人作为劳动力,投资与近代企业。这样的企业具有基本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分散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有别于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这便是最早的民族资产阶级。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遂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主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奖励实业发展。由于没有了封建专制的阻碍,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力列强无暇东顾,加上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地位的提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1949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认为:民族资本主义既有剥削工人阶级剥削剩余价值的一面;又有维护宪法(当时的宪法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将民族资产阶级纳入爱国统一战线中,为团结社会阶级,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挥应有的贡献。 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2、地点:东南沿海 3、产生原因:(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4)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4、代表企业:(1)上海发昌机器厂;(2)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3)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5、影响: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6、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分布比较集中;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展比较艰难。(“先天不足”)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时间:甲午战后,19世纪末 2、原因:(1)外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 3、表现:(1)民族资本总额增加;(2)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3)兴办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4、影响:随着民族在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并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展开斗争。如: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 1、时间:1912—1919 2、原因:(1)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内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封建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③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表现:(1)新建扩建厂矿企业增多,新增资本增多;(2)轻工业发展较快,其中面粉业、纺织业发展最快;(3)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荣氏兄弟等。 4、特点:(1)工业结构不平衡:偏重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2)地区分布不平衡: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3)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本国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后天畸形”未能形成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 5、影响:(1)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2)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萧条期 1、时间:1919—1927 2、原因:(1)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2)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 3、表现:20年代,大批民族工业或被外资控制兼并,或因产品竞争力不足而倒闭。 4、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教学目标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的原因及兴中会成立的时间与地点;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著作;华兴会、光复会的建立;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的时间与地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同盟会的性质;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通过孙中山等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通过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成了时代主流,孙中山、邹容、陈天华等人为振兴祖国,站到了时代的前列。通过教学,启发学生继承和发扬这些先进人物的爱国传统、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前仆后继、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又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这种斗争史和探索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一页。这场以武装起义为特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同中国近代史上以前的历次革命斗争和探索救国道路相比,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它所取得的革命成果和提供的经验教训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具体可以分为兴起(1894年~1901年)、发展(1901年~1905年)、高潮(1905年~1911年)、失败(1912年~1913年)四个阶段。本节课所述事件主要发生在1894年~1905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的阶段。 重点分析: ⑴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的背景在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威胁,像一个可怕的阴影,笼罩在人们的心头。同旧式的举人秀才不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懂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有敏锐的感受,有比较强烈的爱国心。当时不仅国内学堂纷纷成立,而且,出国留学成为一种风气。掀起了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热潮,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大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对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⑵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明确宣布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其中,建立中华民国和平均地权的提出,是同盟会和它的领袖孙中山的伟大贡献。在同盟会成立以前,历来主张推翻清朝政府的人都以恢复明朝或者建立汉族帝国为口号。1894年兴中会所提出的纲领中有建立合众政府一条,但不如同盟会所提的明确。同盟会成立以后,建立民国的思想很快就普遍起来,建立汉帝国的话从此很少有人再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 人教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知识点拨】 (1)历史背景亦即历史条件:①社会政治条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辛亥革命使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涌现。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业。这些都促进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热潮。②客观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都有所减少。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 ③直接推动力: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伏彼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武昌起义前,群众性的收回利权的运动,直接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作用尤大;“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共同的爱国要求。④思想条件:“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是这一时期并存的两大思潮。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使一些从封建营垒中分化出来的有识之士和民族资产阶级投资于新式工业。 (2)概况:从1912到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一时期,新建厂矿有600 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主要代表人物:近代民族工商业的楷模张謇;“南张北周”之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3)特点:一是发展“短暂”,帝国主义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生存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发展机会。帝国主义战争的时间表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时间表。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兴旺似昙花一现,只能是“短暂的春天”。二是发展不平衡,即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其原因一方面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资金周转灵活、能迅速获利,另一方面因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发展重工业,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仍带着半殖民地社会形态的特征。三是地区分布不合理,即民族工业大都集中在沿海一带,而广大的内地较少。这主要是沿海一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自然经济较早瓦解,地理条件较优越等原因。 (4)影响: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并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促进了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潮流,并在思想意识方面要求打破封建思想束缚,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另一方面,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5)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不仅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方法导引】 (1)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概况的材料、图示、表格等,使学生掌握处理各类历史资料的方法。 【疑难解析】 问题: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结合史实说明它的产生对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提示这是一道综合说明题,着重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分析、综合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共设两问。第一问为“产生条件”,教材中有具体叙述,解答不难,但要求注意条理性。第二问为“影响”,分析“影响”一要注意时间下限,题目中下限没有明确说明,结合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进行思考,可知本题的下限在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时;二是依据时间限定,围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并从中找出“影响”所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democratic revolution)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革命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参与者包括农民、知识分子、手工业者,甚至包括产业工人这个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或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其压制资产阶级自由贸易的旧的生产关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简称“民主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主革命)。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领导的。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阶级是谁,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的科学表述。 这条总路线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革命的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它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是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是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五是革命的具体步骤。基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从五个角度认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从五个角度认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民族资产阶级的含义 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共产党在其阶级斗争的理论中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下自身的经济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没有太多联系,资本相较于官僚资产阶级或买办资产阶级势力较弱的一类资产阶级团体。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历程 1、产生背景 制约中国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中被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逐步瓦解。扩大了商品及劳动力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客观条件及可能。 中国社会自身也在酝酿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主观动力。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正在开展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大量赢利刺激了地主与商人们开展机器生产的欲望。 2、诞生与发展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部分地主或商人开始引入大机器生产方式,以契约工人作为劳动力,投资与近代企业。这样的企业具有基本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分散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有别于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这便是最早的民族资产阶级。 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遂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奖励实业发展。由于没有了封建专制的阻碍,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力列强无暇东顾,加上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地位的提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1949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认为:民族资本主义既有剥削工人阶级去了剩余价值的一面;又有维护宪法(当时的宪法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将民族资产阶级纳入爱国统一战线中,为团结社会阶级,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挥应有的贡献。 三、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成长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自身经济实力的发展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也被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所遏制;本国的自然经济与统治者是限制民族资产阶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