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写作策略-教用-五柳先生传
- 格式:doc
- 大小:5.57 MB
- 文档页数:6
《五柳先生传》教学建议
1、可以指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2、以点拨为主,多练习诵读。
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
有些句子如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
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可作简要介绍。
3、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可设计表格,引导同学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填出内容。
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同学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导背诵。
4、本文是作者的自画像,却采用了史传的形式,对于这样写的好处,可稍作点拨。
5、课文内容中的难点,教师应予以注意:
⑴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
⑵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
【《五柳先生传》教学建议】。
五柳先生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五柳先生传》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陶渊明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3)能够概括五柳先生的生平和思想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五柳先生传》;(2)学会通过文本内容,推断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会对比分析,了解五柳先生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仰先贤的态度;(3)引导学生从五柳先生的生活中,汲取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五柳先生传》全文;2. 分析陶渊明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3. 概括五柳先生的生平和思想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把握陶渊明在文中的思想感情;2. 学会对比分析,了解五柳先生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单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五柳先生传》;(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五柳先生传》,理解文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生僻词语;(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五柳先生的行为和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陶渊明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2)对比分析,了解五柳先生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关键词语、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意;(2)讲解五柳先生的生平和思想特点,引导学生感悟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3)讲解陶渊明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2)让学生运用所学,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和启示。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2)强调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五柳先生传》;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五柳先生精神品质的感悟文章;3. 调查身边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分析其受到的五柳先生精神的影响。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的优秀教案五篇教案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潜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
教师透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潜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11, 课前想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认真听好了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曾带领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园风光,为我们描绘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也曾带着我们一起南山种豆,东篱采菊,他曾在朝廷为官,但终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田园,这位诗人是谁啊?2, 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东晋诗人。
由于他热爱田园生活,写了大量田园生活的诗篇,历来被称为“田园诗人”。
) 他自号五柳先生,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古文就叫做五柳先生传,显然,这是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三定向示标: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检查预习:文学常识在课前已经找同学回顾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看字词,找同学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自读。
学习一篇古文我们最先应该做的就是把课文读熟,下面时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字音或断句读不准的先把它画上,一会听录音的时候注意听。
2,听读。
刚才读的时候同学们可能有的字音和断句叫不准的,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刚才叫不准的地方你认真听。
3,再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不但要读熟,还要思考一个问题,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4,个别读,其它同学听听他读得怎么样,一会找同学评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音,语速,停顿)5,课文已经读过好几遍了,不知道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同学说说,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五,疏通文意1要想真正的了解五柳先生我们还需要理解文章大意,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如果遇到你实在翻译不出来的,就把它画上,待会我们共同来解决。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五柳先生传》的作者和背景;2.理解《五柳先生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3.分析《五柳先生传》的主题和寓意;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介绍《五柳先生传》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该篇文章的兴趣和好奇心;2.阅读-分段式导读《五柳先生传》,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3.分析-由学生将故事情节分段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取出主题和寓意;4.讨论-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5.展示-学生自主选择并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个人感悟;6.总结-对故事进行总结,进一步深化对主题和寓意的理解;7.拓展-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五柳先生进行思考和发表看法。
教学步骤:1.通过投影或黑板板书,展示《五柳先生传》的作者和背景信息;阅读与理解(20分钟)1.给学生发放《五柳先生传》的文本,要求学生静静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2.老师在一旁提醒学生,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可以用词典查阅或者向老师请教;3.让学生阅读完毕后,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回答问题或者简单概括。
分析与讨论(30分钟)1.让学生将故事情节分段梳理和分析,提取出主题和寓意;2.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3.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五柳先生为何被赞誉为“坚贞不屈”的榜样?b.五柳先生的遭遇对我们有何启示?c.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体现?展示和交流(20分钟)1.学生自主选择并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个人感悟;2.学生之间加以互动和交流,提出问题和意见,展开针对性的讨论;3.老师以点评的方式对学生发表的观点进行引导和指导。
总结与拓展(15分钟)1.对故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主题和寓意的理解;2.以课堂小结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五柳先生传》的主题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它?b.故事中五柳先生的境遇和遭遇在现实生活中有何对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我身边的五柳先生”;2.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从身边的人、事、物等方面,撰写一个现实中的五柳先生的故事,并理解其寓意。
笔墨寥寥栩栩如生──释《五柳先生传》的运笔技巧《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所作的传记,实为自传,即将自画像的内容采用史传的形式,通过散文的笔法表现出来。
以下特释其精妙运笔几处──暗示一己身份“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生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看来又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
在晋代,这是与十分讲究门第的社会风气背道而驰的。
这位先生看中了宅边的几棵柳树,可能是柳树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可以代表他的性情吧,故取为号,而忽视姓字。
所有这些都暗示着先生就是一位隐士。
总写二种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概要指出五柳先生生活中性格最突出的地方,点出先生的隐者心境。
“闲静少言”是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方为先生的真实面貌。
因为不追荣逐利,先生自然犯不着奔波劳碌,也用不着烦恼急燥,于是就得以清闲,适从恬静,从而专注于个人的志趣。
叙述三大志趣读书、饮酒、著文章是先生的三大志趣。
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只求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先生没有因“家贫”而改变饮酒这一嗜好,这样使心灵的波澜在酒醉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平静;先生著文章目的是“自娱”,则说明了他内心的确有:“会意”,有言要发,然而不愿对别人发,便写文章给自己看。
先生正是从这三大志趣中解脱现实中自我的痛苦的。
用典四回自况“箪飘屡空”典出《论语•先进》,说的是颜回箪飘屡空而“不改其乐”,文中用此句是拿颜回比喻五柳先生,来说明五柳先生安贫乐道。
黔娄是战国时齐国的隐士,鲁庄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为宰相,他坚辞不受。
齐王曾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聊,他也不接受。
他宁愿死时衣不遮体。
可幸其妻的贤德。
“黔娄之妻有言”典出的两句话,正好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作“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其中的“无怀氏”和“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把握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桃花源记》,介绍陶渊明。
2.齐读课文,感受五柳先生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三、分析课文1.分析五柳先生的家世、性格、生活态度等方面。
2.体会课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四、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对五柳先生的印象。
二、深入分析1.分析五柳先生与世俗观念的不同。
2.探讨五柳先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三、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五柳先生给我们的启示。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对五柳先生的感悟。
二、拓展延伸1.分析五柳先生与现代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
三、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对五柳先生的感悟。
2.探讨五柳先生对我们的启示。
三、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四、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和精神品质。
2.写一篇关于五柳先生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建议和意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和精神品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践行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提升个人素养。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一、深入分析(分析五柳先生与世俗观念的不同)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五柳先生与周围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生1:我觉得五柳先生不追求名利,他喜欢读书,但不求功名。
《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获市级奖)《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第22课。
二、教学设想:选自《陶渊明集》,文章不足二百字,语言质朴,简约,凝练。
作者以传记的形式,勾画出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展现作者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者心态。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简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于文章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悟。
在七年级,学生已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都有所了解,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菊花与陶渊明更是融为一体,成为隐士君子的象征。
这些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经验背景与文本相结合,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三、学习目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了解陶渊明不慕名利、淡泊功名、率真自然、安贫乐道,卓尔不群、自得其乐的“隐士”精神。
从自传中了解中国文人的坚守节操的高尚情操。
四、学习重点: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在熟读、品读中体会人物形象。
2、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领会五柳先生“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质。
五、学习难点:1、关键句文字浅显,却蕴意丰富,理解这类语句的深层含义,弦外之音。
2、探究陶渊明于贫贱中坚守节操的精神世界。
六、教法与学法:(一)教学方法1、从学生已学过的诗歌入题,充分利用学生已具备的课程资源,激活,导入。
2、启发式谈话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有针对性的小结、评价或追问,引导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3、辩论教学法,变古板的文言教学为热情赛场,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法指导1、学生充分预习,读品结合,尊重珍惜阅读的初体验,敢于质疑。
2、合作交流,分享资源,互相促进。
七、课前预习:(一)课前自主学习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分别是:1、借助工具书与注释,扫清文字障碍,大声朗读课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5篇《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体会课文写人方法。
3.品析词句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l.诵读—品味—积累。
2.品读—评析—习作。
3.设疑一点拨一释疑。
媒体设计1.放音机(配课文朗读磁带)。
2、投影仪(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画胶片)。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课前印发教师撰写的《采菊东篱下——古诗新读》。
(见后“附”)一、导语设计(出示诗意画投影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
它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静的心境。
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与诗人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
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来认识认识这一代名家。
(解说:诗丈、图并举,乃为教学营造淳朴、宁静的意境,让学生迅速找到与课文谐和的振点。
)二、解题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
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三、研习课文1.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听读课文,认准字音。
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作圈注。
生疏字: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俦(chóu) 黔(qián) 觞(shāng) 欤(yú)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②和读课文,明确节奏。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古文,学习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因此,学生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和思想内容,在评价中获取对主旨深刻地感悟。
除了对内容的了解,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还应关注作者对各种表达方式的应用,体会语言的妙处,积累文言知识,增强语感。
本篇课文是一篇自传,作者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展现了陶渊明本人的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因此,在此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应从语言着手,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感受作者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语感,疏通文章大意。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领会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语感,疏通文章大意。
2.教学难点:①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②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开场词:东晋时期,有这么一位诗人: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他就是——陶渊明!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位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
那么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是要再次走近陶渊明,认识这位“五柳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1)作者生平及文体介绍1.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同学们能回忆并介绍一下陶渊明吗?明确: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五柳先生传》教案教案:《五柳先生传》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五柳先生传》的背景、内容和主题;熟悉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掌握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标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品德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解读文章的隐喻意义;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哲理道德意义;提炼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内容1. 《五柳先生传》的背景和作者的介绍。
2. 文章内容的解读和分析。
3. 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
4. 文学欣赏和个人感悟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五柳先生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课文学习:(1)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的介绍。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3)逐段解读和分析,明确隐喻意义和哲理道德。
(4)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
3. 文学欣赏和个人感悟:(1)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2)展开讨论,让学生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探讨人生的目标和价值观。
4.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和个人感悟,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或议论文。
(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提供互动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写作练习,撰写读后感或议论文。
2. 精选优秀作品展示或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通过《五柳先生传》的教学,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标和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品德感。
但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
未来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活动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扣合学习内容“文字篇章”:字词、句段练习)
★练功密技:人物摹写《扩一扩》
在背影一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人物摹写”的两大观察重点:一、外貌特征《静态观
察》,二、肢体动作《动态观察》,这是最基本的人物观察摹写。本课,我们要进一步善用
这两项基本摹写能力,练习刻画人物的“性格特色”。
想让笔下人物的“性格特色”凸显,下笔前就必须先“设定人物性格或情绪特征”,尤
其是藉由“人物特殊性格”或“极端夸张的情绪”让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如何“写出人物的性格特
色”,并为此人写出一张
“有特色的履历表”呢?
淑玲老师带着你依序进
入以下练功坊,一步步循
序渐进练功吧!
步骤1:设定人物“特殊性格”或“情绪特征” 步骤2:将抽象性格或情绪“具体描摹”
闲静少言 我闲适地坐在屋檐下浅酌着小酒,即使墙外邻人纷扰喧天,依旧淡然地品着酒,偶尔抬起头,
静静望着宅边的五棵柳树,甚少与他人打交道。
请参考上述范例,先在“步骤1”设定人物的“特殊性格”或“情绪特征”;在“步骤
2”发挥想象力及运用人物“外貌特征”及“肢体动作”摹写重点,将人物的抽象性格或情
绪特征以“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具体描摹出来。
步骤1:设定人物“特殊性格”或“情绪特征” 步骤2:将抽象性格或情绪“具体描摹”
欢欣雀跃
原本坐在屋檐下静静看著书的我,顿时领悟了
书中的道理,便从板凳上瞬间跳了起来,把书
往空中一扔,仰天大笑了几声后,像发了疯似
的,手舞足蹈地又叫又跳。
1.外貌特征: 2.肢体动作
头发:
长短、发色、
发型、卷直、粗细、
软硬、脏污油腻、干
净清爽、散乱等。
身材:
高矮、胖
瘦、魁梧、娇小、
四肢纤细、粗大、
手掌与脚掌的大小
薄厚、三围等。
五官:
眼睛、鼻
子、嘴巴、耳朵、
皮肤、眼球、眉毛、
睫毛、牙齿、皱纹、
鱼尾纹、痣等。
装扮:上衣、裙裤、鞋子、手表、项鍊、手环、眼镜、耳环、发饰、头巾、别针、包包等。 头、颈:抬头、仰头、低头、扭动脖子、伸长脖子、头向左倾30度、脖子向右倾45度等。 手、臂:插腰、手伸进口袋、拿、握、抓、端、捧、掏、打、捶、指、背某东西等。 腰、身:弯腰、挺直腰杆、90度鞠躬、扭腰摆臀、前仰、后翻等。 腿、脚:
双腿张
开或并拢、蹲下、半
蹲、来回踱步、漫步、
翘脚、盘坐、跨坐、
踩、踏、踢某东西等。
步骤1 人格特质 步骤2 对应课文内容 步骤3
结合想象、具体描述
乐读诗书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3.酣觞赋诗,以乐其志。 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手不释卷,且各式各样的诗、书都喜爱涉猎。读书时,我着重领会文章的重要意旨及旨趣,不执着于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每当有新的领会、意外的发现或体悟,就会开心到什么事都忘了,连饭都会忘了吃、觉都会忘了睡。此外,我也爱写文
章,文章中装载了不少我的理想与意志,常常写着、
写着,就忍不住雀跃起来,越写心情越好,在这隐居
耕读的日子里,写文章是一大娱乐。如果一边写诗,
还能一边痛快地大口喝酒,那会更惬意快乐啊!
(扣合学习内容“文字篇章”:句段练习)
★练功密技:文史应用《联一联》、人物摹写《扩一扩》
五柳先生传一文,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道出自己“乐读诗书”、“以酒陶情”、
“安贫乐道”、“著文自娱”等人格特质。本练功坊要进一步运用初阶练功坊所学的要点,把
这四个人格特质分别、具体地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描述出来。
在具体描述之前,必须先从课文中把这四个人格特质的相关叙述找出来,才能有所本。
接着,再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具体描述,描述时可以发挥合理的想象,但以不违逆
课文内容及史实为原则。练功步骤如下:
请参考上述范例,依步骤1、2、3的指示,先从五柳先生的另外三个人格特质(以酒
陶情、安贫乐道、著文自娱)中选择其一,再从课文里找出这个人格特质的相关描述抄录
在步骤2“对应课文内容”栏,最后再结合想象,具体地以“第一人称”叙述立场描述出
来。
步骤1 人格特质 步骤2 对应课文内容 步骤3
结合想象、具体描述
安贫乐道 1.不慕荣利。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我是个视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如浮云的人,生活上的物质享受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虽然住的茅草屋雨天时常严重漏水,晴天时总有烈日透过缝隙直射进来,破败的门户无法阻挡强风灌入,穿的是颜色黯淡、到处补丁的粗布短衣,家中装米粮食物的瓮、缸、锅、碗、瓢、盆老是空空如也,我也活得安然自在、
不以为苦。春秋时期鲁国贤者黔娄的妻子曾说过:“不
因自己的贫穷卑贱而感到忧虑,不急切地追求富贵显
赫。”这无疑就是在说我呀!因为我和上古纯朴社会
中的人一样,都是淡泊名利、无所妄求的。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为自己写的一篇传记。请试着综合课本“题解”、
“作者”、“课文”及“课文赏析”中关于陶渊明的介绍,或翻找相关书籍、网络信息,帮
陶渊明写一份“求职履历”,让他能顺利找到一个平稳且符合他理想的工作。
之后你也可以参考以下范例,为其他古人、名人或自己写一份有特色的“求职”或“求
学”履历喔!(必要时,可以调整以下表格栏位及内容)
基
本
资
料
姓名 陶渊明 籍贯
浔阳 柴桑
又名 陶潜 字 元亮 别号
五柳先生
家世
背景
父族
父亲陶逸曾任安城太守;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曾祖父陶侃以军功
升任荆州刺史,后来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母族
外祖父孟嘉为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
经
历
简
介
重要工作经历
1.江州祭酒。
2.桓玄的幕僚、刘裕及刘敬宣的参军。
3.彭泽令。
(扣合学习内容“文字篇章”:篇章练习)
★练功密技:文史应用《联一联》
求职者投递一份简明清晰的“履历表”是让雇主快速认识自己的好方式,在升学“学习
历程档案”中,学生若能以“履历表”的方式介绍自己,亦能让审查委员们快速掌握重点。
随着时代变迁与不同需求,履历表的设计越来越多元且弹性,但最基本的三个履历介绍组成
要点建议仍必须涵盖在内:
自
传
我是个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人,具体来说,我的人格特质与人生观大致就是以下三
点:
一、乐读诗书
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手不释卷,且各式各样的诗、书都喜爱涉猎。读书时,我着重领
会文章的重要意旨及旨趣,不执着于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每当有新的领会、意外的发现或
体悟,就会开心到什么事都忘了,连饭都会忘了吃、觉都会忘了睡。总之,由于过去诗书
涉猎得广,相信未来若有幸成为贵公司一员,或许能协助做员工文学涵养方面的教育训练。
二、安贫乐道
我是个视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如浮云的人,生活上的物质享受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
的。虽然住的茅草屋雨天时常严重漏水,晴天时总有烈日透过缝隙直射进来,破败的门户
无法阻挡强风灌入,穿的是颜色黯淡、到处补丁的粗布短衣,家中装米粮食物的瓮、缸、
锅、碗、瓢、盆老是空空如也,我也活得安然自在、不以为苦。春秋时期鲁国贤者黔娄的
妻子曾说过:“不因自己的贫穷卑贱而感到忧虑,不急切地追求富贵显赫。”这无疑就是
在说我呀!因为我和上古纯朴社会中的人一样,都是淡泊名利、无所妄求的。因此,我对
公司的薪资福利不会过度要求,足以温饱即可。
三、著文自娱
我也爱写文章,文章中装载了不少我的理想与意志,常常写着、写着,就忍不住雀跃
起来,越写心情越好,在这隐居耕读的日子里,写文章是一大娱乐。如果一边写诗,还能
一边痛快地大口喝酒,那会更惬意快乐啊!我写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或是沽名钓誉,
纯粹是自娱娱人,以下这首归园田居是我最近完成的作品,抄录于下与您共赏,希望您也
会喜欢!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