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胶模具设计标准- 斜顶设计规范

塑胶模具设计标准- 斜顶设计规范

顶面胶位面减钢0.1mm

4、斜顶在开模方向的复位必须可靠。

5、斜顶座在顶针板上的滑动要求平顺,稳定。

6、斜顶顶面的胶位面需要减钢0.1MM,避免铲胶。(如上图绿线处)

7、斜顶头部尺寸≥25X25,使用圆杆斜顶。

二、 斜顶的材料

斜顶材料要有足够的刚性和韧性。

在截面尺寸大于等于50X50时,选用738氮化处理HV600~HV700。

在截面尺寸小于50X50时,选用8418氮化处理HV600~HV700。

在截面尺寸小于等于12X12时,优选MEK4预硬HRC39-43。

三、 斜顶的结构形式

1、一般形式

为了防止出现斜顶在装配时张冠李戴的现象,同一套模具中斜顶相同外形尺寸不允许采用相同的挂台高度B尺寸(差2mm),防止出现镶块张冠李戴的错误.

2、垫块式斜顶形式(此结构尽量不用):

垫块式(无斜顶导向块的结构)应用场合:见下图

1、当斜顶运动空间不够时,可采用垫块式斜顶结构形式。

2、斜顶的斜角不能太大(常用5度)可采用垫块式斜顶结构形式。

3、斜顶截面尺寸受限(厚度≤12mm)时,可采用垫块式斜顶结构形式。

垫块式(有斜顶导向块结构)应有场合

使用时注意垫块与斜顶导向块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顶出距离。

四、斜顶部件的工艺性要求

1、非标的斜顶座(带T形槽)加工要求:

3、在顶针板内滑动的斜顶结构(下图)――中型斜顶

(1)、斜顶座的凹槽留量0.5mm,三维模型增加0.5mm。

(2)、斜顶座下增加耐磨块(包括装卸孔和一个紧固螺钉孔)。

4、斜顶与斜顶槽的具体要求

为了防止斜顶漏油和提高斜顶的耐磨性,保证斜顶的加工工艺性,针对斜顶和斜顶槽做如下规定:

A、3个侧面设计小半圆形油槽(R0.5,宽5深0.5),回程时不会将润滑油留在

斜顶槽表面,加上油槽能收藏和阻隔多余油污的溢出,能有效防止油污残

留于钢件表面,不会对塑件造成污染。

B、挂台尺寸不小于3mm,挂台下面直面(不小于15mm)与斜顶槽相应面避

空0.5mm。见上左图。

C、斜顶油槽以下的四条棱边必须倒角。

5、斜顶滑动面的油槽

斜顶的滑动配合面要做油槽,油槽距成型面20mm,油槽尺寸参考一下标准。

6、斜顶滑动面的避空

斜顶滑动面的避空按以下标准设计:

斜顶尺寸15mm(含)以上两边单边留6mm ,中间部分避空5~8 mm深度0.15mm;

斜顶尺寸40mm以上两边单边留8mm,中间留8 mm ,其余避空,深度0.15mm;

大斜顶尺寸100mm以上两边单边留15mm,中间每隔15 mm ,避空30~50mm深度0.15mm;

深0.2MM的基准平位,如下图所示。

斜顶成型胶位要沿抽芯方向拔模,在非外面连接部分的拔模角要尽可能的大。格

栅类的成型胶位要做0.1mm的段差,以方便脱模。

六、 特殊结构斜顶——滞后斜顶

滞后斜顶应用与特殊的结构环境,只起到抽芯作用,没有顶出作用。顶出行程可按下述计算:

H=H1+H2=T(1/tgа+tgβ)= Scosβ(1/tgа+tgβ)

七、斜顶设计注意点

1、防止斜顶粘塑件难取件

设计卡扣斜顶时,预留一部分在动模中,防止斜顶粘塑件,这样模具动作顺畅,取件方便。在设计易粘斜顶模具时,尤其是难取件的柜机出风面板。

2、防止产品收缩导致斜顶抽芯距离偏小,和顶出拉伤

因产品收缩,较大制品的斜顶在设计抽芯距离时要减去制品的收缩量,同时,为防止产品收缩引起斜顶拉伤制品,在斜顶成型部位要加圆角。

编制审批生效日期附属模型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