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专题辅导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小说”教学辅导

在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小说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古代的文学史,几乎就是一部诗歌史和散文史。明清以后,小说的创作成就虽然世人瞩目,但小说在文学史上并没有取得真正的地位。然而,在文学革命后,小说成为了读者心目中的宠儿,从文坛边缘迅速突进文坛中心。此后的中国文学史,几乎就成了一部小说史。

小说地位的变化是从通俗文学开始的。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了自己的尝试之作《新中国未来记》(仅完成前四回),接着又发表了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由此拉开了“小说界革命”的序幕。1903年,“新小说”的创作达到高潮,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以及孙玉声的《海上繁华梦》、林纾等合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也先后出版或连载。随后,被称为近代文学刊物“四大名旦”:《绣像小说》(1903)、《新新小说》(1904)、《月月小说》(1906)和《小说林》(1907)接踵而至,为通俗文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小说革命”因谴责小说、鸳鸯蝴蝶小说和翻译小说的兴盛而显示出了创作上的实绩。

然而,从文学革命一开始,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通俗文学就成为了新文学的革命对象,并没有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文学研究会在反对旧文学的斗争中,一方面高举“人生派”的旗帜,另一方面则将主张消闲娱乐的鸳鸯蝴蝶派文学和宣扬“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一同视为封建旧文学。因此,在现代小说史上占主流地位的一直是具有纯文学特征的作品。1917年陈衡哲发表的《一日》被看作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发表的白话小说,而1918年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则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文学作品。

现代小说一开始就表现出“写实”和“抒情”两大倾向。然而,无论是冷静的现实描写,还是强烈的自我情感的抒发,都显示出新文学的勃勃生机。

鲁迅小说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直面现实”的特点,作品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人们当时所面临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鲁迅小说在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的重大突破,对写实小说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鲁迅的影响下,很快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小说”的创作热潮,当时在国内的几乎所有的新文学小说家都参与过问题小说的创作。1919年初由北京大学学生团体新潮社创办的《新潮》杂志,虽然不是文学刊物,却在短短的两三年中,发表了汪敬熙、杨振声、罗家伦、俞平伯、叶圣陶等人的22篇小说,形成了一个“《新潮》作家群”。1919年下半年,冰心以一个女作家的身份,在当时最有影响的《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对于“问题小说”的创作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后,《新潮》作家群中的叶圣陶、已经小有名气的冰心,以及许地山、王统照等作家,继续从多方面探讨人生问题,表达对人生的见解,并以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为阵地,逐渐形成了一股写实小说的潮流,将“问题小说”引向了高潮。

主要由王鲁彦、许钦文、许杰、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黎锦明,以及后来名气很大的废名(冯文炳)、文学理论家王任叔(巴人)、诗人徐玉诺、潘训(潘漠华)等青年作家构成的“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是现代小说的重要收获,也是当时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他们既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又受到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以鲁迅为榜样,以乡村回忆为创作的主要形式,重视对农村风土人情和民俗世态的描写,表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形成了新文学农村题材创作的第一次繁荣。

抒情小说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以创造社为代表的艺术派作家的作品中。他们大多生活在国外,虽然无法反映中国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却竭力抒写一个弱小民族在异国他邦的屈辱和长期郁积在自己心中的愤懑,或通过想象中的主人公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形成了抒情小说的基本特点。创造社作家的抒情风格的形成,既与他们心中的郁积无处排解有关,也与他们受到外国浪漫主义文学影响有关,无论是郁达夫的《沉沦》,还是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

都受到日本“私小说”影响,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特点。在郁达夫的影响下,庐隐、冯沅君(淦女士)、王以仁等国内的一些小说作家,在“青春小说”的创作上,也表现出与创造社作家相同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写实小说的创作潮流外,形成了一个抒情小说的创作潮流。

从1918年到1925年,7年间鲁迅共计创作了25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后结集为《呐喊》和《彷徨》。这些作品几乎每篇一种形式,每篇都是对现代小说形式的新创造,因此,我们称鲁迅是“现代小说之父”。鲁迅还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首创者,《故事新编》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是五四后历史小说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呐喊》(1923)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除《自序》外,收1918-1922年间的小说15篇。鲁迅发表于1918年5月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猛烈地抨击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以足够的思想分量体现了新文学运动的实质,在艺术上成功地借鉴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狂人日记》的表现手法,在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日记体小说和心理分析形态,显示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也拉开了现代小说不断推陈出新的序幕。

在五四运动前,鲁迅还发表了《孔乙己》和《药》。《孔乙己》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一生读书却屡试不第,但至死也不肯脱下显示读书人身份的长衫,以简练精粹著称。《药》以清末女革命家秋瑾为原型,塑造革命先行者夏瑜的形象,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明天》是鲁迅描写农村妇女的第一次尝试,通过寡妇单四嫂子严守“三从四德”,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表现了农村的落后和农民的愚昧。

《风波》以1917年7月的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江南鲁镇的船夫七斤进城被革命党剪掉辫子惹出的一场虚惊,表现了辛亥革命给农村和农民的影响,仅仅是一场“辫子的风波”。《故乡》是一篇带有自传性的小说,通过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表现了农民精神上的麻木和生活上的苦难,对后来的乡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阿Q正传》是鲁迅在辛亥革命失败后潜心于中国文化的历史“钩沉”的结果。其写作目的就是要通过阿Q的形象和他性格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胜利法”,挖掘出中国农民愚昧落后的原因,揭示出中国人的灵魂,最深刻最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弱点和病根的认识。

此外,还有《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和《社戏》等。

《彷徨》(1926)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收1924-1925年间的小说11篇。《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故事,表现了农村妇女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无论怎样反抗也无法逃脱的悲惨命运。她以死相拼,不愿违背“从一而终”的伦理道德,却只是暂时做稳了的奴隶,可她按照婆婆的旨意再嫁后,却想做奴隶也不成了。

《在酒楼上》被周作人看作是最具“鲁迅气氛”的小说,通过“五四青年”吕纬甫从激进到消沉的思想变化,探讨了五四高潮后知识分子的道路和命运。《孤独者》是《在酒楼上》的姊妹篇,但魏连殳的个性特点更为鲜明突出。《肥皂》是鲁迅第一篇讽刺知识分子的小说,通过四铭对女乞丐的邪念到肥皂的联想,揭露了封建卫道者道貌岸然的面具和肮脏心态。《高老夫子》则可以看作是《肥皂》的姊妹篇,不同的是高尔础是“新派”人物,但同样不学无术,同样一肚子男盗女娼。《示众》既没有人物描写,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通过北京街头的一个示众场面,展示了中国人“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的劣根性。

《伤逝》是鲁迅直接表现青年婚姻爱情题材的惟一作品。涓生和子君在“五四”新思潮的感召和鼓舞下,大胆追求自由恋爱,毅然地冲出了家庭的束缚,在众目睽睽之下同居在一起,最后却因一张辞退信而断了生路,他们与吕纬甫和魏连殳一样,也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离婚》是鲁迅的最后一篇现实题材小说,爱姑大胆泼辣,敢于挑战传统的夫权和族权,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