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

前言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类型:选修课

2、课时:36课时

3、授课方式:讲课、讨论、作业、考试等

4、考核方式: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的考试(70%)

5、期末考试:开卷考试

6、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重在日常、重在态度、重在表现

二、课程目标:旧中国民航起步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

1、时间:1919--今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背景、发展思路、管理体制变迁、对国家宏观经济影响行业文化沿革等

3、目的:分析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中国民航发展规律

三、课程结构

1.1903-1929:中国民航早期发展

2.1929-194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

3.1949-1979:新中国民航的创立

4.1979-1999:中国民航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5.1999-今: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民航

6.台港澳地区的民航业

第一章中国民航早期的发展(1903-1929)

第一节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一、飞机发明

18世纪:产业革命促进了航空理论、器械的研究和探索

1782年,【法】Joseph Montgolfier制造出热气球

1783年6月4日,Montgolfier兄弟的热气球首次公开飞行

1783年11月【法】成功把人带离地面

1852年9月24日【法】H.吉法尔载人飞艇(蒸汽动力)巴黎——特拉普斯,航程28公里,实现了操作飞行

19世纪【英】G.凯利发明了滑翔机,揭示动力飞行的基本原理——利用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利用不同的翼面控制和推进飞机

1891年夏奥托·李林达尔设计并制成一架悬挂式滑翔机,并完成15米距离滑翔

1896年失事遇难,共进行了2000多次滑翔飞行。

1903-12-17,莱特兄弟发明的飞行者号在北卡罗兰娜州的Kitty Hawk首次实现动力驱动、可操纵、持续的、重于空气的载人飞行,这次飞行标志着飞机的研制成功开辟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

二、外国人在华的飞行表演

1910年【俄】布尔列奥,XT单翼飞机,北京东交民巷

1911年【比利时】广州近郊,五次

1911年【法】范龙,上海泯城桥赛马场表演时失事,机毁人亡,成为第一个在中国牺牲的外国飞行家

1911年4月,秦国镛(法国学习飞行回国)北京南苑机场实现了中国人在中国领空上的首次飞行,机型是法国高德隆单座教练机

三、航空刊物在中国出现(1840年以后)

1855年(清咸丰五年)《博物新编》介绍了“轻气球图”和“巨伞图”

1881年《点石斋画报》,吴友如的时事画《履险如夷》、《天上行舟》

此后,出现了航空科幻小说

1903年10月,出现了航空科幻小说,鲁迅译着《月球旅行》(中国教育普及社),海天独啸子译《空中飞艇》(明权出版社)

1901年《皇朝经世文编》中《飞机论》(上海慎记书店)这是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

1910年,高鲁《空中航行术》(上海商务印书馆)

1910年第12期《东方杂志》中《研究飞行机报告》(李宝焌),这是中国第一篇航空论文

1920年5月1日,《航空杂志》——中国出版的第一个航空杂志

四、冯如——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行

冯如(1884-1912)中国航空之父,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行,中国始创飞行大家1.首次试飞:

时间:1909年9月21日

地点:美国奥克兰市派特山附近

飞行高度:4.6米

飞行距离:805米,比莱特兄弟远764米2.创办企业

名称:广东机器制造公司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上蓝天,为我国动力载人飞行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地点:美国

时间:1909年10月

宗旨:壮国体,挽国权

3.孙中山的赞叹:吾国大有人矣

4.回国

时间:1911年2月

设备:两架飞机

清政府态度:消极

5.辛亥革命爆发后

职务: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队队长

6.最后飞行表演

时间:1912年8月25日

地点:广州燕塘

年仅:29岁

葬于:黄花岗

五、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

1、倡导发展航空事业

1910年3月,【美】檀香山,倡议华侨设公司、制飞机、学技术

5月31日,“飞船练习一事,为吾党人才之不可缺。其为用自有不可预计之处。”1911年12月,请海外革命党人协助组建飞机队

1913年秋,旅美华侨在美成立中华民国飞船公司,制成第一架飞机,谭根试飞成功,之后在日本专门成立航空学校

1915年2月,谭根为筹集经费办学,特赴南洋各地进行飞行表演

1916年,为增强讨伐袁世凯的力量,多次致函旅美华侨“竭力筹捐,多购飞机”,“此时购飞飞机,组织飞机参战,至为重要”并一再催促“飞机及各同志速回”1918年,任命杨仙逸为总指挥,在漳州组成飞机队。

2、重视航空人才的使用和奖励

(1)杨仙逸:任广东革命政府航空局局长兼飞机制造厂厂长

1923年7月,乐士文号试飞,孙中山与宋庆龄亲临现场,宋庆龄与试飞员黄光锐一起试飞

(2)1924年,在广州大沙头机场开办了航空学校——中国最早培养航空人才的摇篮

(3)《十年国防计划》

62个要点中,涉及航空、飞机制造、人才培养的9项:

(二十)各地军港、要塞、炮台、航空港之新建计划。

(二十三)发展航空建设计划。

(三十四)举行全国国防总集员之大演习计划,和全国空、海、陆军队国防攻守战术之大操演。

(三十七)向列强定制各项海、陆、空新式兵器,如潜水艇、航空机、坦克炮车、军用飞艇、气球等,以为充实我国之精锐兵器和防制兵器之需。

(四十一)聘请列强军事专门人员来华教练我国海、陆、空军事学生,及教练国防物质技术工程之意见计划书。

(四十八)组织海、陆、空军队之标准

(五十八)我国之海军建舰计划、航空建机计划,陆军各种新式炮战车及科学兵器机械兵器建造计划。

(五十九)训练不败之海、陆、空军队计划。

(六十)列强之远东远征空、海、陆军与我国国防。

第二节北洋政府创办民用航空

一、航空行政机构的建立

(一)筹办航空事宜处和航空事务处的成立

1.筹办航空事宜处

筹办:1919年1月,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交通部,向当时大总统徐世昌呈文,建议设立“筹办航空事宜处”

人员:丁士源(京绥铁路局兼代京汉铁路局局长)等人

获批后:1、制订航线规划,拟定航空法规

2、购买飞机及设备,聘请英国飞行员和机械工程师各2名

所购飞机:汉德利·佩季商用飞机——6架

爱弗罗504K教练机——2架

1919年3月,交通部“筹办航空事宜处”正式成立,丁士源任处长

工作内容:1、与外国公司签订购机合同

2、拟订航空条例草案

3、制订全国航线计划

4、外国飞机飞航区域

1919年11月,第一架汉德利·佩季型飞机抵达北京,12月初,英国飞行员试飞成功

所购飞机和航空器材放置:

南苑机场——用于训练和试航

南口铁路工厂(1920年7月后,分运到保定和沈阳)

1919年12月,北京政府交通部成立西北航空筹备处(京绥铁路局内),目的

是准备开办张家口至库伦(乌兰巴托)民航航线,从南苑航空学校第一、二期毕业生中选调飞行员10名,从南口铁路工厂选调技工15名——作为飞行和飞机维修人员,由英国人进行训练

2.航空事务处

一战后,为推销剩余飞机,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兴办商业航空的热潮

1910年10月,英商维克斯公司出面,英国与北京政府陆军部签订借款合同。180万英镑总额:130万:购买飞机、航空器材和其他器械

50万:发展航空事业行政经费

飞机:40架——维梅型轰炸机改装的双发动机旅客机

60架——爱弗罗504K型单发动机教练机

1920年3月,派遣南苑航空学校毕业的飞行员蒋逵、沈德燮、江光瀛等6人赴英美考察航空业务、学习军事飞行技术

英:飞机制造厂、发动机制造厂、飞机实验所、仪表设计所

美:(蒋、沈)佛罗里达飞行学校学习军事飞行(美陆军部安排,1922年回国)

航空事务处向全国发出了“提倡航空事业之公函”,详尽陈述了航空事业的重要性

陆军部参与借款合同后,为获得资金使用权和分配权,进而控制全国航空大权1919年11月,北京政府成立了航空事务处,靳云鹏(国务院总理兼陆军总长)任处长,丁锦(陆军次长)任副处长,下设三科九股,负责全国航空的一切事务

1920年5月1日,出版《航空月刊》

(二)航空署成立

两机构争执:

筹办航空事宜处——强调航空业务是交通行政事务,应囊括军用航空,且先成立

航空事务处——强调军事航空重要性,强调军用航空可以替代民用航空

1920年8月,北京政府最终决定:撤销筹办航空事宜处,由航空事务处统一管理全国航空行政事宜

1921年2月,航空事务处升格为航空署,隶属军政部,丁锦任署长,下设:两个委员会——翻译、技术

5个厅——经理、航运、机械、军事、总务

每个厅下设处、科

3个直属机构——南苑航空教练所、清河航空工厂、京沪航空线管理局筹备处

名义上的全国航空行政领导机构,但各地军阀把持的地方航空机构大多各行其是,不服从航空署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1921年5月4日,天津航空办公处成立

1928年4月,航空署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撤销

此间,历时7年多,每逢北京政局变化,航空署长也随之更换,先后更换了9人

二、民用航线的开辟

(一)制定航线计划,筹设航站

1.航线:筹办航空事宜处规划5条航线:

京粤线:北京——广州

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蜀线:北京——成都

京哈线:北京——哈尔滨

京库线:北京——库伦

2.航站

航站:约480公里间距,设站长和驾驶员;附近有修理厂,提供油料、器材预备站:航站中间,约240公里,设司事和材料员,有修理车和油料、器材,以备飞机在途中临时补充之用

保安站:预备站之间的一半,约128公里,设信号员和电报员

(二)第一条民用航空航线——京沪线京津段开航

1920年开通我国的第一条航线:北京一天津航线

1920年4月24日,试航成功:英国飞行员,汉德利·佩季型

1920年5月7日,载有旅客和邮件的飞机由北京飞至天津,这是中国民航的首次飞行

1920年5月8日,《益世报》:《京津破天荒之飞行》

1920年5月10日,《申报》:《京津间第一次载客航空记》

时飞时停,不能正常维持,一年多以后停航

(三)首次进行航空通邮

1.国有航空线管理局(1921年3月)——隶属航空署

目的:更好地管理全国航线

该局拟定了国内25条航线,并把京沪线放在最优先位置

该局后成立“京沪航线筹备委员会”、“京沪航空线管理局筹备处”两个直属单位公布《京沪航空线京济运行暂行规则》、《京济间载客暂行办法》、《飞机乘客应守规则》等规章制度

2.首套航空邮票

1921年4月,航空署与邮政总局签订空运邮件合,邮局以航空邮资80%交航空署

1921年7月1日,在北京、济南、上海、南京、徐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地邮局同时发售邮票

邮票:分为一角五分、三角和四角五分三种——中国第一套航空邮票

1921年7月1 日,北京-济南航线正式通航,飞机是3架英制维梅式,

分别命名为“大鹏号”、“正鹄号”、“舒雁号”

1921年6月27日上午,“大鹏号”试航:7:34-9:59,北京南苑机场-济南张庄机场,700Km,英国飞行员和中国飞行员分任正副驾驶

1921年6月30日,“正鹄号”试航

1921年7月1 日,北京-济南航线正式通航,北京南苑机场举行京沪通航典礼,“舒雁号”16:45-19:40,携带邮件4袋、包裹4件(同行的还有中、英、美、日等国记者)——中国的首次航空通邮

此时:北京-济南——航空邮件,济南-上海——火车接递

航线开通时,北京、济南、上海邮局均使用了纪念邮戳,上刻“由中国创设航空邮班开幕第一次所发之班运寄”

单日:16:00-18:30,北京-济南

双日:10:00-12:30,济南-北京

3架飞机分别放在北京、天津、济南三地,接力飞行,但正式运行了仅仅10天,因经费困难停航

筹办航空事宜处提出的5条航线,最终只有京沪线的北京-天津段和北京-济南段先后投入运营,其他线路在北洋政府时期都没有被开通

(四)开办北京-北戴河暑假旅游等飞行业务

1921-1924年的每年夏季

目的:为在北戴河避暑的政府官员及外国驻京使馆人员服务

1921年8月11日,首次由北京飞往北戴河,15日由北戴河返回北京

日程:每周五由北京飞入北戴河,星期六、日在北戴河进行参观海滨和长城风景区的游览飞行,星期一由北戴河返回北京

1922年8月7日,邮局配合这条航线的开辟,办理航空邮政业务,天津邮务局公布了航空邮递的收费办法:凡欲随该飞航班寄递之邮件,除纳普通邮资外,并加纳左列航空特别邮资用飞航邮票粘贴。……信函每重二十公分(格兰姆)一毛五分;明信片,单一毛五分,双三毛;他件每重十公分(格兰姆)一毛五分;包裹重至一公斤(基罗)六毛,每续一公斤三毛,重至十公斤为止

第二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1929-1949)

第一节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一、沪蓉航空线管理处的成立

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目的:跟上欧美各国兴办航空运输业的步伐

决定:利用国外资金购买飞机,雇佣外国人开辟航线,创办民航邮政运输业务1928年6月,航空筹备委员会成立在交通部航政司设立第三科——民航科,策划筹办民用航空事宜

1929年5月,沪蓉航空线管理处正式成立

交通部出资60万元:(1)购买4架美国史汀生型小型客机;(2)聘用外籍飞行员2名和机械师1名,中国籍飞行员3名和机械师9名

1929年7月8日,沪蓉航线的上海——南京航段开航

到场人员:国民政府交通部、邮政总局、军政部航空署等代表到场祝贺;前往参观和各界人士和中外记者200余人

过程:12:00 美籍飞行员驾机从上海起飞,17:30 南京飞回上海虹桥机场开航沪蓉航线的上海——南京航段开航之初,不载旅客,不寄包裹,先运邮件,从8月26日起,才开始载运旅客,当时购票者极为踊跃,至9月7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往返飞行上海-南京之间34次,载运旅客47人次,一年多的时间中,飞行很不正常,仅载运旅客1477人次、邮件20多公斤

原计划上海——南京——汉口——宜昌——重庆——成都长途航线始终未能正式开航

二、中国航空公司的两度成立

1.第一次成立(前中航,即老中航)

1928年,美国航空开拓公司成立(美国寇蒂斯?莱特公司为开拓中国航空运输市场而成立的子公司)

1929年4月,孙科(国民政府铁道部长)筹建中的中国航空公司董事长,签订《航空运输及航空邮务合同》(1929年4月15日国民政府特设中国航空公司机构,管理民用航空事务,并委派铁道部部长孙科兼任该公司理事长)《航空运输及航空邮务合同》:(1)美方向中国政府提供资金,成立中美合营的航空公司,美60%,中40%;(2)拥有中国全部邮件及旅客运输的垄断权

准备开辟的航空邮务航线:

上海——南京——汉口

南京——徐州——济南——天津——北平

汉口——长沙——广州

1929年5月1日,中国航空公司宣布正式成立

5个月后,开辟:上海——汉口航线

机型:洛宁型水陆两用飞机

人员:美籍飞行员

过程:黄浦江水上起飞——南京——汉口(另一架飞机与之对飞)

携带:报纸和邮件

变故:开航一星期后,美国航空开拓公司将美方权益转让给中国飞运公司(美商经营)

后果:一个外国航空公司可以独自承揽运送邮件;不受中国空中交通管制;这些都严重侵犯了中国领空和主权

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对铁道部部长孙科插手办航空心存不满,强烈谴责该合同“丧权辱国,有碍中国领空主权”

影响:引起中国各界人士特别是航空界和邮务部门人士的极大愤慨,上海邮政工会于1930年元旦组织示威大罢工,各地邮政工人纷纷响应,孙科被迫辞去中国航空公司董事工职务

几个月交涉后,国民政府废除《航空运输及航空邮务合同》

“老中航”仅营运了9个月,载客221人次,邮件3560公斤

2.再次成立

1930年8月,国民政府交通部与美商经营的中国飞运公司签订新的合同,组建新的中国航空公司(中航),中航股份:中55%,美45%

同时撤销沪蓉航线管理处,其业务并入中航

中美合资的“中航”在上海成立,“中航”归交通部管辖,飞行基地设在上海龙华

机场,中航以运载邮件为主

机型:洛宁型和史汀生型小型飞机11架

飞行员:7名正驾驶(6名美国人)

航线:(1930年8月至1931年10月)

沪蓉线:上海-南京-九江-汉口-宜昌-万县-重庆-成都

沪平线:南京-徐州-济南-天津-北平

后改为上海-南京-徐州-青岛-天津-北平

沪粤线:上海-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广州

1936年经中美英三国多次谈判,延伸到香港,中国同英美间联运航程分别缩短为10天和8天

目的:同远东航线(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和太平洋航线(泛美航空公司)联运机型:陆续购进了DC-2

补充了一些中国籍飞行员,但机航组主任由美方派任——美国人实质上操纵机务航行管理权和航线经营权

中航成立后,得到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支持,在技术设施和业务经营上都处于领先地位,首先,获得了国民政府交通部特准的航空邮件专营权,其次,3条航线都在长江流域和东部沿海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旅客往来频繁(到1936年底,中航航线里程已达5151公里,旅客运量、货物运量和邮件运量分别比1931年开办初期增加近7.3倍、3.8倍和2.3倍,营运收入也成倍增长),另外,还多次担负特殊航班和专机的飞行任务

三、中德合办的欧亚航空公司

1.成立过程:

(1)一战后,德国大力发展民用航空运输,通过建立国外航线积极向外扩张

(2)1925,组建汉莎航空公司。向远东地区扩充势力,主要目标瞄向中国航空市场

(3)1926年7、8月间,分段试验飞行:柏林飞越莫斯科、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

(4)1926-8-20,飞至北平——中德两国间的首次空中交往

(5)此后,汉莎航空公司派出代表与国民政府交通部进行了一年多的反复会谈

1930年2月,汉莎航空公司与国民政府交通部签订《欧亚航空邮运合同》和合资经营欧亚航空公司的协议,组建一家经营欧亚两大洲航空邮运的欧亚航空公司(欧亚),资本总额为300万美元,中方股份2/3,德方1/3

1931年2月1日,正式成立

1931年5月31日,正式开航

2.航线

主要经营3条从中国境内出发,经过苏联前往欧洲各国的航线,但始终未能实现飞出中国的目标,只是形成了中国境内的三个航段:

沪满线:上海-南京-济南-北平-林西-满洲里(全程2240公里,每星期往返两次),开航后不至3个月,发生“九一八”事变,被迫停航

沪新线:上海-南京-洛阳-西安-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塔城(全程4050公里)

1932月4日,上海——西安

1932年5月,西安——兰州

1933年5、7月分别飞抵迪化和塔城

由于航线沿途有高原、沙漠,地形比较险恶,同时气候异常恶劣,加之后来新

疆发生战乱,使飞机只能在上海和兰州间飞行

沪库线:上海-南京-天津-北平-库伦(一直未正式通航)

1934年以后又开辟了几条国内航线

1934年5月,京广线:北平-太原-洛阳-汉口-长沙-广州

1934年6月,延伸至香港

1934年6月,京夏线:北平-包头-兰州-银川

1935年9月,西昆线:西安-成都

1936年4月,延伸至昆明

3.比较(至1936年底)

航线里程:欧亚7600公里;中航5151公里

定期班次:欧亚少,且飞行不正常;中航多

1931-1937年间,两公司共载客90793人次、货物787.21吨、邮件525.68吨,欧亚比重分别占30.6%、79.7%、35.6%

四、其他航空公司

目的:一些地方政府欲通过发展航空业来巩固和扩充自己的实力,并牵制中航和欧亚在一些地方的发展

1936-6 西南航空公司(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福建等地方政府协商建立)筹资200万元,3架飞机

航线:广州——龙州、广州——钦廉、广州——福州、梧州——贵县、广州——南宁、南宁——昆明

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对这些举措表示认可,并与两广邮局签订了临时邮运合同1936年2月,广州——河内航线与马赛-河内航线相衔接,大大缩短国内一些大城市寄往欧洲各大城市的邮件运输时间

方法:广东省政府强行扣留试航广州——河内航线的中航公司飞机,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同意改由西南航空公司经营此航线

一年后,变更为广州——广州湾(今湛江)——河内

卢沟桥事变后,停办

第二节抗战时期的民用航空

一、抗战初期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奋力支撑

(一)业务量的增加

抗战爆发后,中航总部:上海-武汉-重庆

欧亚总部:上海-西安-昆明

二者的航务、机务基地设在香港

1940年,香港基地:试验设备较全、修理能力较强,是当时香港最大的飞机、发动机修理基地,机务人员约200余人

1937-1941年,两公司共运送人员达100000人、货物5600吨、邮件687吨,其中,中航比重分为64.6%、74.5%、48%

(二)航线变化

中航:几乎改变所有航班(由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沦陷,相关航线停开)

新开辟航线:

国内航线:重庆——贵阳、重庆——昆明、重庆——泸州——嘉定(今乐山)——成都

国际航线:南雄——香港、重庆——昆明——腊戍——仰光、重庆——昆明——河内

作用:抗战运输

例如:南雄——香港,江西等地的乌砂、锡矿等战略物资集中至南雄,运至香港,换成急需的外汇,换回国际市场上的各种物资,交货较及时,做出了积极贡献

仅1940年3至8月,中航完成1500吨运量

欧亚:初期影响不大,后沪新线:上海——兰州改为汉口——西安——兰州,京夏线:北平——银川改为兰州——银川

新开辟航线:

汉口——长沙——广州——香港

汉口——西安——兰州——银川

西安——成都——昆明

后陆续开通:

重庆——桂林——香港

重庆——成都——兰州——肃州(今酒泉)——哈密

兰州——凉州(今武威)

欧亚飞机:原13架,少数用于空军运输,其余用于航班飞行

1939年-1940年,在桂林、成都先后被日机炸毁2架

两公司航空业务逐步从华北、华东、华南各大城市转向西北、西南边远地区抗战结束时,重庆和昆明成为国民政府管辖的航空运输中心和对外的空运口岸(三)航空公司人员方面的变化——本土飞行员开始走上一线

中航:许多美籍飞行员退出飞行,并且在美国帮助下,加紧培训本国人才

欧亚:抗战前派送三批人员至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学习

抗战前:只有少数几名中国人能登机驾驶

1938年:中方飞行人员占1/4

1940年:中方飞行人员占36/45,占80%

结果: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航空运输事业“借重于德美人才”的旧有状况,也为中国民航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基础

二、中苏航空公司成立和欧亚改组

(一)中苏航空公司成立

1939年9月9日,在迪化成立中苏航空公司

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关于建立哈密、阿拉木图之间飞行业务协定》,总投资额:100万美元,各50%,后各增资40万美元——共计180万美元1939年12月5日,哈密—阿拉木图航线正式通航,航程1514公里

1939年12月5日,哈密—阿拉木图(今属哈萨克斯坦)航线正式通航,航程1514公里,每周一班,3架里2型运输机

初始时多飞区间,阿拉木图——伊宁段和阿拉木图——迪化段多,而哈密——迪化段和哈密——伊宁段少,几乎相差一半

困难:(1)盛世才的扰乱,(2)邮运费计算

结果:乘客少、邮件少:1941年—37吨,1942年—3吨

至盛世才统治结束时,中苏航空公司只有两个中国人,营业处于停顿状态(二)欧亚航空公司改组,中央航空公司成立

1940年3月30日,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

7月1日,法西斯德国承认汪伪政权

7月2日,国民政府宣布与德国断交,两国处于战争状态

1940年8月1日,国民政府交通部宣布终止与德国的《欧亚航空邮运合同》,接收德方股份,宣布欧亚改为国营

1941年底,香港启德机场飞机全部毁,只余1架Ju-52,且无零配件

后果:运输业务一落千丈,1942年—1944年载客6488人次,而1944年载客仅560人次,邮件2吨多

1942年,业务清淡,濒临绝境

1943年初,交通部认为欧亚已无力正常运营,只有改组

1943年2月21日,欧亚重庆董事会通过交通部关于改组欧亚航空公司为中央航空公司的决定,并任命陈卓林为总经理

1943年3月3日,央航正式成立,隶属于交通部,接收欧亚所有职员和全部财产

发展:成立初期,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拨借飞机:

日制97式飞机——1架

德制亨克尔式——1架

美制伏尔梯型——2架

美制赫德逊Ш型——11架

1944年下半年,央航只飞行了37个班次,航空运输业务仍不见太大起色 央航与苏联改组后,央航欲拓展业务至新疆

苏联——违反了中苏航空协定、损害了苏方利益。

中国当局——不准苏联飞机入境,命令央航尽快恢复运营,安排每周一班飞迪化

由于航空器材供应不足,1944年4月停航

一年后,中航承担起了与哈密相衔接的航空运输业务

三、驼峰航线

(一) 驼峰空运的成因

1、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启德机场被炸,沿海被封锁,滇陈旧、零件缺乏、性能不好、军用飞机

世界航空史

河北科技大学 学生姓名:曹艺腾学号: 130701102 学院:信息学院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电信131班___________ 题目:世界航空史___________

前言: 飞机是人类20世纪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莱特兄弟在1903年发明飞机的最初几年里 各国的军方一直是航空发明的主要资助者 莱特兄弟飞机的第一个买家就是美国陆军通信兵团 还曾因安全因素连续造成十一名军官因失事而殉职 被飞行安全界称作“最初的十一人” the first eleven 。直到一次大战结束后 随着军事需要的剧然减少 才开始将之应用于民间的邮政及交通运输。早期受机械可靠度及天气等因素限制 搭乘飞机旅行往往被看作一种冒险性的时尚方式 直到60年代后期随着喷射机飞行高度高过大部分的天气变化三万英呎左右 、同时可提供快捷而又平稳舒适的旅程 搭机旅行才逐渐广为大众接受。目前全球每年搭乘飞机的旅客约有16亿人次之多还在逐年不断成长。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 飞机的优点是快捷与机动 快捷在追求高效率的今天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时间。其次是机动飞机不受高山、河川、沙漠、海洋的阻隔且可根据客货源数量随时增减班次。而在众所瞩目的安全性上来拜科技进步之赐世界民航定期航线失事率已大幅降低 目前西方国家设计制造飞机的平均百万操作小时飞时失事率仅约0.37远较陆路运输为低但因为空难事件的单一死亡率较高故其安全性仍为舆论关注与质疑焦点。 根据「白努利原理」飞机的升力来自依本身前进时行经翅膀的气流所产生旋翼机 或俗称的直升机 则利用「旋翼」的圆周运动产生升力 改变旋翼的运动即能改变其飞行状态。滑翔机本身不具有动力需靠外力拖曳运动后再利用长长的翅膀产生升力然后顺着地表的上升气流「御风而行」 前述三种航空器都比空气要重气球或飞艇则比空气要轻完全利用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浮于空中 除了供作交通工具外在一次大战时曾被广泛运用作为对敌方城市轰炸或战线观测的载具。 航空是20世纪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飞行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经过人类长期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J.-A.C.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标志着人类航空发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比重小于空气的飞行器作为空中交通工具还存在速度低的缺点,要在大气层中实现高速飞行,还必须研究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世界航空简史

世界航空简史 航空是20世纪发展最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终于实现了自古以来就有的翱翔兰天的理想。航空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天空的历史。航空又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结晶,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强大威力。回顾世界航空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20世 纪以前的飞行探索及气球和飞艇时期,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期的活塞发动机飞机时期和40年代中期以来的喷气发动机飞机时期。 (一)飞行探索及气球和飞艇时期(20世纪以前) 自古人类就有飞行的理想,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只能在神话 和传说中寄托自己的渴望。从中世纪以来,不断有人对飞行作过勇敢的试验,他们用羽毛作成翅膀,从高处跳下,试图模仿鸟的飞行, 但都未能成功。17世纪后期意大利的G.A.博雷利探讨了人类肌 肉与飞行的关系后,证明:“人类靠自己的体力作灵巧的飞行是绝 对不可能的。”只有在发明了气球和飞艇后,才开始逐步实现空中 飞行的理想。 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法国蒙哥尔费兄弟于1783年6 月4日首次进行了热气球放飞表演,轰动一时,标志着人类航空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同年11月21日法国人F.P.罗齐埃和M.达尔朗德乘热气球升到约1000米的高度,用25分钟飞行了约12公里。这是人类乘航空器的第一次空中航行。

气球的出现激起了人们乘气球飞行的热情。1785年1月7日法国著 名飞行员布朗夏尔和布雷利奥乘氢气球从英国多佛尔顺风飞越英吉利海 峡到达法国加莱,这是人类乘航空器首次飞越这个海峡, 实现了最初的国际航空飞行(1909年,也是这两位飞行员驾驶飞 机首先从法国加莱逆风越过英吉利海峡到达英国多佛尔,实现了人类 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国际飞行)。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气球主要用于军事、体育运动和科学试验。 气球随风飘流,不能控制前进方向。人们就开始研究在气球下面的 吊蓝中安装动力装置和方向舵,于是飞艇诞生了。最早的飞艇是法国H.吉法尔于1852年制成的蒸气气球,其气囊形如雪茄,下悬吊舱,装有蒸气机,带动三叶螺旋浆,并有方向舵。9月24日,吉 法尔驾驶这艘飞艇由巴黎飞到特拉普斯,航程约28公里,速度约每 小时10公里。在飞艇方面,德国的F.齐柏林伯爵获得最大成就。 1894年他完成硬式飞艇的设计,1900年制成LZ-1号飞艇,长128米,容积约11300立方米。1909年,齐柏林创建 了德国航空运输有限公司,用飞艇载客在法兰克福、巴登和杜塞多夫之间作定期飞行。这是最早的空中定期航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的鼎盛时期,德国建立了齐柏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 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齐柏林公司又造了两 艘巨型飞艇“齐柏林伯爵”号和“兴登堡”号,在欧洲到南美和美国 的商业航线上飞行。“兴登堡”号是当时最大的飞艇,长245米,容 积达200000立方米,内部设备豪华,可载75名旅客,速度13

世界航空发展史

民航运输机发展史 前言 飞机是人类20世纪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莱特兄弟在1903年发明飞机的最初几年里,各国的军方一直是航空发明的主要资助者,莱特兄弟飞机的第一个买家就是美国陆军通信兵团,还曾因安全因素连续造成十一名军官因失事而殉职,被飞行安全界称作“最初的十一人”(the first eleven)。直到一次大战結束后,随着軍事需要的剧然減少,才开始将之应用于民间的邮政及交通运输。早期受机械可靠度及天气等因素限制,搭乘飛機旅行往往被看作一种冒險性的時尚方式,直到60年代后期,隨著噴射機飛行高度高過大部分的天气变化(三萬英呎左右)、同時可提供快捷而又平穩舒適的旅程,搭机旅行才逐漸广为大众接受。目前全球每年搭乘飛機的旅客約有16亿人次之多,還在逐年不断成長。 與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飛機的優點是快捷與机动:快捷在追求高效率的今天,節省了大量的運輸時間。其次是机动,飛機不受高山、河川、沙漠、海洋的阻隔,且可根据客貨源数量隨時增減班次。而在众所瞩目的安全性上来說,拜科技進步之賜,世界民航定期航線失事率已大幅降低,目前西方国家設計製造飛機的平均百萬操作小時(飛時)失事率僅約0.37,遠較陸路運輸为低;但因为空難事件的单一死亡率較高,故其安全性仍为輿論關注與质疑焦點。

依照國際民航組織(ICAO)第七號附約規定,航空器依其升力來源之不同可归类为(1)飛機(2)旋翼機(3)滑翔機(4)气球或飛艇等4個類別。根據「白努利原理」,飛機的升力來自依本身前進時行經翅膀的氣流所產生,旋翼機(或俗稱的直昇機)則利用「旋翼」的圓周運動產生升力,改變旋翼的運動即能改變其飛行狀態。滑翔機本身不具有動力,需靠外力拖曳運動後再利用長長的翅膀產生升力,然後順著地表的上升氣流「御風而行」;前述三種航空器都比空氣要重,氣球或飛艇則比空氣要輕,完全利用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浮於空中,除了供作交通工具外,在一次大戰時曾被廣泛運用作為對敵方城市轟炸或戰線觀測的載具。 第二節、展翅初飛 在飛機大量使用之前,1909年11月16日,德國發明家齊伯林創辦了德國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簡稱DELAG,後來轉為國營DZR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商業性質的民航運輸業者。該公司自1910年開始用飛艇載客收費,到1913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該公司在德國各城市間運送了34000旅次,無一傷亡,確立了「航空公司」的基本經營型態。一次大戰結束後,該公司及其後續者的齊伯林飛艇繼續用於客運並成為新興粹納政權展示國力的標誌;直到1937年5月,填充氫氣的飛艇「興登堡號」在飛越大西洋到達美國時,於紐澤西州降落場地不幸著火失事,事件照片及目擊者驚悚證詞被當時新興的大眾傳播媒體

一、民航飞机发展史(全)

一、民航飞机发展史 1、梦想 鸟儿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却在人类的心中种下了梦想。人类可以像猿猴那样在树上攀援、可以像鱼儿那样在水里畅游,却不能像飞鸟那样在空中翱翔。也许正因为自己不能飞行,我们的祖先在神话故事中创造了能够腾云驾雾的神仙,或者骑着扫把的女巫,以寄托对天空的渴望。 然而人类不仅仅满足于精神上的飞翔,试飞行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古人认为人之所以不能飞,是因为缺少翅膀,因此,只要造出一个合适的翅膀就能像鸟儿一样飞翔了。早在中国西汉,就曾有人用鸟的羽毛制成翅膀,绑在身上从高台上跳下并滑翔了几百步。历史上这样的“飞人”还有很多,他们本想像鸟儿那样拍拍翅膀直冲云霄,结果大都非伤即亡。不过,也有少数的“飞人”比较成功。据说在公元13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中国的时候,亲眼看到有人乘着风筝在空中飘舞的景象。 嫦娥奔月 2、先驱 气球 历史的指针静静而缓慢地滑到1783年,蒙特哥菲尔兄弟偶然地发现

了氢气的存在,将人类航空探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一年的11月21日,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面前,两位勇敢的化学家罗泽尔和德尔朗登上了蒙特哥菲尔兄弟发明的热气球。在滚滚浓烟和热气中,热气球徐徐升空,飞向法国首都巴黎上空,在25分钟之后,安全降落于9公里以外的地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气球载人的自由飞行。在两年后,有人乘坐氢气球横渡英吉利海峡,用时两个半小时。 飞艇

飞艇和气球最大的区别是,有了一定的操纵性,方向性,不单单靠风的作用飞行。 莱特兄弟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由动力、可操纵持续飞行试验。试验中,飞机成功地飞行了约260米距离。 这次飞行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航空史上第一个主要依靠动力飞行的航空器,能绕三个轴线改变航向,按照人们的意志驾驶,实现了真正的自由飞行。

民航发展史

民航发展史 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 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 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 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到1957 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 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 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 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 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 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 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 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 —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

世界航空发动机发展史

世界航空发动机发展史 摘要:航空发动机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首次动力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个时期,活塞式发动机统治了40年左右。第二个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60多年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取代了活塞式发动机,开创了喷气时代。 关键词:活塞式喷气式 航空发动机诞生一百多年来,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 前40年(1903~1945),为活塞式发动机的统治时期。 后60年(1939~至今),为喷气式发动机时代。在此期间,航空上广泛应用的是燃气涡轮发动机,先后发展了直接产生推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轮风扇发动机。亦派生发展了输出轴功率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 一、活塞式发动机统治时期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1903年,莱特兄弟把一台4缸、水平直列式水冷发动机改装之后,成功地用到他们的"飞行者一号"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这台发动机只发出8.95 kW的功率,重量却有81 kg,功重比为0.11kW/daN。发动机通过两根自行车上那样的链条,带动两个直径为2.6m的木制螺旋桨。首次飞行的留空时间只有12s,飞行距离为36.6m。但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可操作的重于空气飞行器的成功飞行。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下,活塞式发动机不断改进完善,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达到其技术的顶峰。发动机功率从近10kW提高到2500kW 左右,功率重量比(发动机功率与发动机质量的重力之比,简称功重比,计量单位是kW/daN)从0.11kW/daN提高到1.5kW/daN,飞行高度达15000m,飞行速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 前言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类型:选修课 2、课时:36课时 3、授课方式:讲课、讨论、作业、考试等 4、考核方式: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的考试(70%) 5、期末考试:开卷考试 6、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重在日常、重在态度、重在表现 二、课程目标:旧中国民航起步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 1、时间:1919--今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背景、发展思路、管理体制变迁、对国家宏观经济影响行业文化沿革等 3、目的:分析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中国民航发展规律 三、课程结构 1.1903-1929:中国民航早期发展 2.1929-194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 3.1949-1979:新中国民航的创立 4.1979-1999:中国民航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5.1999-今: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民航 6.台港澳地区的民航业

第一章中国民航早期的发展(1903-1929) 第一节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一、飞机发明 18世纪:产业革命促进了航空理论、器械的研究和探索 1782年,【法】Joseph Montgolfier制造出热气球 1783年6月4日,Montgolfier兄弟的热气球首次公开飞行 1783年11月【法】成功把人带离地面 1852年9月24日【法】H.吉法尔载人飞艇(蒸汽动力)巴黎——特拉普斯,航程28公里,实现了操作飞行 19世纪【英】G.凯利发明了滑翔机,揭示动力飞行的基本原理——利用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利用不同的翼面控制和推进飞机 1891年夏奥托〃李林达尔设计并制成一架悬挂式滑翔机,并完成15米距离滑翔 1896年失事遇难,共进行了2000多次滑翔飞行。 1903-12-17,莱特兄弟发明的飞行者号在北卡罗兰娜州的Kitty Hawk 首次实现动力驱动、可操纵、持续的、重于空气的载人飞行,这次飞行标志着飞机的研制成功开辟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 二、外国人在华的飞行表演 1910年【俄】布尔列奥,XT单翼飞机,北京东交民巷 1911年【比利时】广州近郊,五次 1911年【法】范龙,上海泯城桥赛马场表演时失事,机毁人亡,成为第一个在中国牺牲的外国飞行家

国际民机航空发展史

第一部分:向往探索 (按时间顺序介绍几个重要节点,每张展板可放臵2—3件事,以图为主,文字可整合缩减) 1、1783年11月21日,法国孟格菲兄弟所设计的热气球,第一次实现了载人飞行,拉开近代航空史的序幕。 早期热气球 2、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维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首次完成了“有动力驱动的、机构终于空气、可维持水平轨迹”的飞行,因此获得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殊荣。

莱特兄弟与飞行者一号 3、1906年11月12日,旅法巴西人桑托斯〃杜蒙(Alberto Santos -Dumont)研制成功欧洲最早的飞机“14-比斯”。在欧洲杜蒙一度被称为航空之父,在巴西至今仍保持这一称号。 14-比斯 4、1909年9月21日,旅美华人冯如研制的中国人第一架飞机“冯

如一号”基本试飞成功。1911年1月18日凌晨,冯如亲自驾驶“冯如二号”在奥克兰艾劳赫斯特广场(Elmhurst)成功实现首飞。冯如是最早发明并试飞成功的中国人。 冯如一号与冯如 5.1910年5月28日,法国亨利〃法布尔发明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 第一架水上飞机

6、1913年,世界上第一架大型多发动机飞机“俄罗斯勇士号”在俄罗斯接受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视察,它的出现,为人们发展重型飞机打下了基础。 俄罗斯勇士号 7、1914年1月1日,航空业只有一条航线:从佛罗里达的圣彼得堡到坦帕,由飞行员汤雅士(Tony Jannus)驾驶贝诺华(Thomas Benoist)喷气飞船进行了首次飞行。首航只有一位乘客,当时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市长费翊(Abram Pheil),他在拍卖会上用400美元拍下了首航机票。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

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 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 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1963年,中国民航又购买了英国的子爵号飞机,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只使用苏制飞机的状况。 3.4 为了适应机型更新和发展国际通航需要,在此期间,新建和改建了南宁、昆明、贵阳等机场,并相应改善了飞行条件和服务

世界航空史结课报告

《世界航空史》 结 课 报 告 姓名:刘兴锋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班级:建环132班 学号:131404237

前言:从古代开始,人类就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开拓,制造风筝和热气球等飞行工具,来追求伟大的梦想,这些简单的手工制作便成就了飞机的雏形。在往后的几百年里,无数的飞行先驱者不断努力尝试飞行,终于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研制的“飞行者”1号飞机首先试飞成功。此后几十年的光阴里,飞机从实验室走向了战场,正因在战场上的应用而使得其飞速发展;并而在后来中应用到民航中,而使其作用发扬光大。展望未来,航空器将会向实用型和智能型方向继续发展。 关键词:航空器飞机发展史 正文:航空是20世纪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飞行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经过人类长期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J.-A.C.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标志着人类航空发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比重小于空气的飞行器作为空中交通工具还存在速度低的缺点,要在大气层中实现高速飞行,还必须研究比重大于空气的飞行器。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用自己制造的飞机,实现了人类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飞机的性能不断提高,使战争从平面向立体转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展起来的民用航空运输事业,使飞机成为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使飞机突破了音障,这是航空发展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一批高性能的超音速军用飞机投入使用,对现代军事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经济、安全、舒适的喷气式客机成为民用航空运输的主力,改变了现代交通运输的结构。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使航空科学技术正在孕育一场重大的变革。 航空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天空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783.11.21 法国的罗齐尔和达尔朗德乘蒙特哥菲兄弟发明的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时代。 2.1783.12.01 法国的查尔斯和罗伯特首次乘氢气球升空。 3.1785.06.15 法国的罗齐尔和罗曼乘氢气和热气的混合气球在飞越英吉利海峡时,气球着火爆炸,二人成为第一次航空事故的牺牲者。

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的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型,对航空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从18世纪后半叶,气球、飞艇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学幻想小说,其次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中国政府也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购买气球和飞机。但直到194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的浅述,意图使大家对中国的航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与西方航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近代史;航空;发展 1855年,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天上行舟》画的是航空设想。在中国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是1901年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的《飞机考》。1903年以后开始出现翻译和编著的航空科学幻想小说。 博物新编

气球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制成直径5尺(约1.7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成功飞起。这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 飞艇澳洲华侨谢缵泰于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谢缵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他不得已把“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 飞机冯如于1909年9月造出一架飞机,9月21日试飞成功。在国外制造飞机著名的中国人谭根于1910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后在菲律宾创造了当时世界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纪录。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 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1913年9月正式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先后训练出4期飞行学员,共159人。之后成立的还有广东军事航空和东北军事航空,为我国的早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13年,北洋政府在筹办南苑航空学校的同时,也购买了修理工厂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飞机修理厂。从1919年起,各省相继办起了修理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杭州笕桥航校修理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高昌庙海军制造飞机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武昌南湖修理厂。 1934~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与美国、意大利合办了几个工厂,其中有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主要也是装配、仿造和修理飞机。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18年的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后有广州飞机修理厂,以及30年代建设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和杭州保险伞厂,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等。 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以制造水上飞机著名。 广州飞机修理厂:是中国早期制造飞机的第二个工厂。 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1934年2月中美合办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 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1935年1月,中国与意大利4家航空公司合办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制造意式飞机。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逻辑Word文档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逻辑 1引言 2008年5月11日,由国家发起与控股的大型客机公司中国商飞在上海成立,标志着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决策,是国家和全国人民赋予中国商飞公司的历史使命。大飞机项目的启动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酝酿过程?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发展中国大飞机产业的战略决策是如何形成的?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与分析有助于总结与汲取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过去几十年演进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少走弯路、回头路,确保中国大飞机产业的顺利发展与成功。本文利用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中国大飞机项目启动的政策过程,根据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以及政治源流的划分标准进行归类梳理,试图对大飞机项目的历史使命及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历程与规律进行较为深人地阐述与解释。 2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 多源流分析框架由约翰?金通基于有关组织行为的“垃圾桶”模型而发展起来的,透过政策形成过程视角,分析与解释现实问题是如何进人议事日程、备选的政策方案是如何具有可行性进而进人具体实施状态的。金通提出疑问,为什么一些现实问题会引起有关当局的重点关注而被列人议事日程,形成政策决议,而另一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通过对政策制定过程的分解与思考,金通认为整个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之中,存在三大源流:由各种现实问题的有关指标以及各种问题具体内容所形成的问题源流,即这些实际情况是如何被提炼并定义为政治制定者眼中的具体问题的;由政治官僚、学者与研究人员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某一政策领域中具体问题的相应备选措施集合,即涉及政策问题解决方案内容的政策源流;由国民情绪、利益集团游说行为以及各种选举换届活动构成的政治源流。在金通看来,以上三大源流在通常情况下是独立运作的,只有当特定的“政策之窗”(或者称为“机会之窗”)允许政策主导者将各种源流“融合”到一起时,才有可能发生例外的情况,公共问题就会上升为政策议程。金通将“政策之窗”定义为备选解决方案的支持者们使此现实问题引起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机会。“政策窗口”的开启通常是山某些重大社会事件而引发的,持续时间较短,因而政策出台的机会稍纵即逝。实践证明,“多源流”理论提供了一个分析现实公共决策问题的有力工具,对解释政策演化过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 世纪传到欧洲 公元前500-400 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 1909 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 1903年12月14日至17日,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行者”1 号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成为一个划时代 . 这次试飞成功的事件,人类航空史从此进入新的纪元 1947年10月14日美国着名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驾驶X—1飞机实现了突破音障飞行 1969 年7 月20 日22 时56 分20 秒,阿姆斯特迈出一小步成为全体地球人类的一大步 1957 年10 月4 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1959 年9 月12 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 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1961 年4 月12 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 11 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 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1971年4月9日前苏联“礼炮”1 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 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 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 1993年11月1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 1956 年10 月8 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世界航天发展简史

世界航天发展简史 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我国在远古时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公元前1700年,我国有"顺风飞车,日行万里"之说,还绘制了飞车腾云驾雾的想像图。外国也有许多有关月亮的美好传说。 自从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到1990年12月底,前苏联、美国、法国、中国、日本、印度、以色列和英国等国家以及欧洲航天局先后研制出约80种运载火箭,修建了10多个大型航天发射场,建立了完善的地球测控网,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发射成功4127个航天器。其中包括3875个各类卫星,141个载人航天器,111个空间探测器,几十个应用卫星系统投入运行。目前航天员在太空的持续飞行时间长达438天,有12名航天员踏上月球。空间探测器的探测活动大大更新了有关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文方面的知识。到上世纪末,已有5000多个航天器上天。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航天活动,利用航天技术成果,或制定了本国航天活动计划。航天活动成为国民经济和军事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它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汇集了20世纪许多工程技术的新成就。力学、热力学、材料学、医学、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自动控制、喷气推进、计算机、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学等对航天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些科学技术在航天应用中互相交叉和渗透,产生了一些新学科,使航天科学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航天技术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火箭技术

火箭技术推动了人类航天发展的历史。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箭是在火药发明之后中国人发明的。早在公元1000年宋朝唐福献应用火箭原理制成了战争武器,13世纪初传到外国。传说在14世纪末,中国有个学者万户在坐椅背后安装47支当时最大的火箭,两手各持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升空。但是一声爆炸之后,只见烟雾弥漫,碎片纷飞,人也找不见了。为纪念这位世界上第一个试验火箭飞行的勇士,月球表面东方海附近的一个环形山以万户命名。18世纪,印度军队在抗击英国和法国军队的多次战争中曾大量使用火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推动了欧洲火箭技术的发展。曾在印度作战的英国人康格雷对印度火箭作了改进。他确定了黑火药的多种配方,改善了制造方法并使火箭系列化,射程达3公里。这些初期火箭的原理成了近代火箭技术的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发展起来,先驱者的代表人物有前苏联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美国人戈达德和德国奥伯特。 齐奥尔科夫斯基毕生从事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的研究。在他的经典著作中,对火箭飞行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论证,最早从理论上证明用多级火箭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进入太空。他建立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方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首先提出了使用液体推进剂火箭的倡议,经过了短短的30年就实现了。他预想到现代火箭的真实结构,并论述了关于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用于火箭的可靠性,设想用新的燃料(原子核分解的能量)来作火箭的动力。他具体地阐明了用火箭进行航天飞行的条件,火箭由地面起飞的条件,人造地球卫星及实现飞向其他行星所必须设置中间站的设想。他还提出过许多的技术建议,如建议用燃气舵控制火

世界航空发展史

世界民航运输机发展史 莱特兄弟在1903年发明飞机的最初几年里,各国的军方一直是航空发明的主要资助者,莱特兄弟飞机的第一个买家就是美国陆军通信兵团,还曾因安全因素连续造成十一名军官因失事而殉职,被飞行安全界称作"最初的十一人"(the first eleven)。 直到一次大战结束后,随着军事需要的剧然减少,才开始将之应用于民间的邮政及交通运输。早期受机械可靠度及天气等因素限制,搭乘飞机旅行往往被看作一种冒险性的时尚方式,直到60年代后期,随著喷射机飞行高度高过大部分的天气变化(三万英呎左右)、同时可提供快捷而又平稳舒适的旅程,搭机旅行才逐渐广为大众接受。目前全球每年搭乘飞机的旅客约有16亿人次之多,还在逐年不断成长。 依照国际民航组织(ICAO)第七号附约规定,航空器依其升力来源之不同可归类为 (1)飞机 (2)旋翼机 (3)滑翔机 (4)气球或飞艇等4个类别。 在飞机大量使用之前,1909年11月16日,德国发明家齐伯林创办了德国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DELAG,后来转为国营DZR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性质的民航运输

业者。该公司自1910年开始用飞艇载客收费,到1913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该公司在德国各城市间运送了34000旅次,无一伤亡,确立了「航空公司」的基本经营型态。一次大战结束后,该公司及其后续者的齐伯林飞艇继续用于客运并成为新兴粹纳政权展示国力的标志;直到1937年5月,填充氢气的飞艇「兴登堡号」在飞越大西洋到达美国时,于纽泽西州降落场地不幸著火失事,事件照片及目击者惊悚证词被当时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报纸、无线电广播)广泛散佈,终止了各国继续发展飞艇的意愿;而媒体报导与飞航事故间的隐晦而又复杂的关系才方兴未艾。 固定翼航空器定期商业客运则开始于1914年1月1日,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开闢了一条飞越海湾、连接圣彼得堡(St.Petersburg)和谭巴市(Tampa)的旅游航线(Air Boat Line),每天两个班次,飞行时间仅23分钟,在旅游旺季共经营了5个月,载客1204人次。 第三节、一次大战后的发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战)爆发,各国倾全力将航空力量展现在军事活动上。 战后,大量剩余飞机被欧美各国政府以低价抛售求现,数以千计的飞行或技术人员急需谋求军事以外的出路,造就了第一次「军转民」的浪潮,同样的情况也再度发生于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蓬勃发展的民用航空市场上。

空客民航运输发展历程与机型介绍

空客民航运输发展历程与 机型介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空客民航运输发展历程与机型介绍空中客车公司(Airbus,又称空客、空中巴士、空巴),是一家飞机制造公司,1970年于成立。其创立的公司来自国家包括有、法国、西班牙与。空中客车公司由欧洲一个最大的军火供应制造商(100%股份)拥有。作为一个航空公司的联合企业,空中客车公司其创建的初衷是为了同波音和那样的美国公司竞争。 A300与A310系列 1967年9月,、法国和德国政府签署一个谅解备忘录(MoU),开始进行的研制工作。这是继之后欧洲的第2个主要的联合研制飞机计划。空中客车300是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Airbus Industries)设计生产的一种中短程宽体客机,A300是世界上第一架双发动机宽体客机,亦是空中客车公司第一款投产的客机。A300于1972年投入生产,2007年7月停产。共生产561架。A300飞机采用了许多其竞争对手机型所没有的技术。这些技术改善了飞机的可靠性,降低了营运成本,并且为双发延程飞行(ETOPS)铺平了道路。A300的生产后来又促使波音公司研制波音767。十年后1982年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在空中客车 A300基础上研制出了200座级中短程双通道宽体客机A310。 A320系列 1987年空客A320首航,它是一种中短程经济型旅客飞机。 A320的诞生意义非凡,它是第一款全是数位电传操纵(fly-by-

wire)飞行控制系统用于民航,第一架放宽静稳定度设计的民机;它是第一款使用侧置的操纵杆(简称侧杆)代替传统驾驶盘和驾驶杆的民用飞机;它只需要2名飞行员(波音727则至少需要3名);它有全新格局的玻璃座舱,不同于混合型的空中客车A310, 波音757和波音767座舱;它是第一款大量使用复合材料作为主要结构材料的窄体飞机;他所拥有的集中维护诊断系统可以让机务人员在飞机驾驶舱完成对整个飞机系统诊断检测;他还是第一款带有集装箱货物系统的窄体飞机。正是这些特性使得A320系列飞机(A318、A319、A321)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波音公司在6年时间内已经卖出1500架737,从1960年代起截至2004年已经收到总计5415个订单;空中客车从1989年此款投入市场到2004年收到A320订单3117个。平均起来A320卖的更好(A320 195架/年-737 144架/每年)。其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一斑。之后空客公司开发的A320系列其他飞机也是各具特色。A321首航于1993年是A320的加长型,其机翼面积略微扩大,起落架被加固,使用高推力CFM56和V2500发动机,可以乘坐186名乘客巡航距离约2300海里(4300公里)。 A319则是缩小版的A320,首航于1995年,由于使用与A320-200相同的燃料容积以及较少的载客量,即2类布局情况下124名乘客,使得它的航程可以达到3900海里(7200公里),是这个系列里航程最长的机型。A318则是空客公司于21世纪初推出的“迷你空中客车”,是A320家族里面最小的成员。A318其实是由A319直接衍生

中国民用航空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概况

第二章中国民用航空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概况 第一节中国民用航空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民用航空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中国民用航空的初步发展时期 教学难点: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历史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介绍中国航空先人的飞翔思想和实践 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 中国水上飞机设计制造第一人:谭根 中国人在国内的首次驾机飞行:秦国镛 2、近代中国航空的开展及民用航空的起步 3、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初步发展 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是谁?他死后,被尊为什么? 什么是水上飞机? 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初步发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在中国民用航空事业初步发展的时期,中国航空公司除担负“驼峰飞行”外,还新开航线执行特殊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表现在哪里?

第二节二战结束前后快速崛起的中国民用航空 第三节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怎样成为民航大国 教学重点:国际签订的三个国际条约 教学难点:中国民航取得的突破性发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复员运输”与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的快速发展 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民航组织的创建和世界民航活动事务 3、国家新旧命运的交替与“两航起义” 4、1949-1978年这一阶段,中国民航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发展? 5、1980年后,中国民航事业发展速度迅速提高,都表现哪些方面? 6、1988-2002年,中国民航质量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节中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战略转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民航强国的战略 教学重点:省民航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教学难点: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民航管理体制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中国民航强国战略的制定与内容 2、中国民航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和三大航空服务保障集团的组建 3、省(区、市)民航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4、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民航管理体制 美国的民航管理体制:美国是世界上机场数量最多的国家。 美国把商业性服务的公共运输机场定位为公益性基础设施,由政府投入为主,交由地方政府管理,绝大多数机场分别归属于当地州、市、县政府,由政府组织公用事业性质的机杨管理局作为机场管理机构。也可以委托私营企业经营,但必须保证政府对机场发展政策和财务的控制。 法国的民航管理体制:法国民航的管理体制有三种,一种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主要为中小型机场;二是特殊管理的国有公共企业,如巴黎机场集团公司;三是对机场租赁经营。 英国的民航管理体制:主要是机场私营化并拥有管理权,但政府保留对机场公司的经营、收费监督权和运行审查权。 日本的民航管理体制:日本机场的所有商业设施均由地方财团出资建设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