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彼得·沃克与极简主义-风景园林艺术原理

彼得·沃克与极简主义-风景园林艺术原理

彼得·沃克与极简主义-风景园林艺术原理
彼得·沃克与极简主义-风景园林艺术原理

彼得·沃克与极简主义

摘要: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关键词:彼得〃沃克;“极简主义”;哈佛大学唐纳喷泉;波奈特公园;柏林索尼中心;日本埼玉广场

彼得?沃克是当今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大师之一,这

一点可以由其于今年4月份在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

究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两场讲座的火爆现场可窥其

受追捧程度。但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彼得?沃克为什么取

得如此大的成功时,恐怕很少有人能真正读懂这位年

过七旬的大师。而在他与梅拉妮?西莫合著的《看不见

的花园》一书最前面却写道:“献给我们学科,始于

兴趣,终于崇拜和热爱”。我认为这短短的17个字道

出了彼得?沃克一生成功的根本原因。

个人简介

彼得·沃克于1932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德纳市。195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他的风景园林学士学位。上学期间,他曾经在当时著名的设计师劳伦斯·海尔普林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毋庸置疑,这一切为他今后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他去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后,他与另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佐佐木·英夫(sasaki)合伙成立了事务所,这也就是现在著名的SWA集团的前身。1976年,在完成了大量单一风格的作品后,感到有些厌倦的彼得·沃克决定去哈佛大学教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并担任了系主任一职(1979-1981)。在那里,他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玛萨·舒瓦茨(当时玛萨·舒瓦茨还是他的学生)。由于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结合并合作成立了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事务所。但是,数年后由于他们各自的设计思想存在着巨大分歧,事务所宣告解散,沃克与其他人先后成立了几家事务所,包括目前他与威廉·约翰逊合作的事务所。

如今看来,彼德·沃克成为一名极简主义者是有其客观因素的。早年他在哈佛求学时,受到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的巨大影响,与他同时代的导师、学长们对于现代主义的追求深深感染了彼得·沃克,他也因此成为现代主义的忠实追随者。随着对园林认识的不断深入,彼德·沃克开始尝试着将自己喜爱的极简艺术结合到园林设计中。

彼得沃克的设计手法简析

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

彼得·沃克的景观设计风格受到很多艺术和历史流派的影响,特别是极简主义艺术和法国古典主义诺特尔式园林,沃克从极简主义艺术的爱好者和收藏者转变为极简主义的实践者并将艺术的领域扩大到城市空间、广义的室外空间的巨大范畴内,从极简艺术的绘画、装置厦大地艺术中获取了很多灵感。另外.沃克从曰本传统园林以及法国诺特尔式园林中看到了景观设计的内在精神.

彼得·沃克认为:“园林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在建筑之前就已经进入现代主义阶段,因为在日本传统园林和17世纪法国园艺师安德鲁·勒·诺特

尔的规则式园林中,古典主义的真正精神和现代主义的萌芽都已十

分明显、”这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表现手法,并最终帮助

他将极简主义艺术与景观创作结合起来。

皮特·沃克对极简主义和独立物质时代的地景艺术的应用,使

物体(景观)具有可见性,表明了景观的地位和空间.并延伸了他

的景观作品的解释领域及意义。沃克的作品充满美感、悟性、幽默

感、双关的诙谐指代以及与大地的对话、与艺术的合作和诗意,并

不时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和幻灭感的哲思。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特征

1,非表现和非参照。极简主义景观设计追求的不仅是抽象而且是绝对作品,摆脱与外界的联系,不表现或反映除本身以外的任何东西,不参照也不意指任何属于自然和历史的内容或形象,以独特新颖的形式建立属于自己的欣赏环境,强调观者所见即为作品的真实存在,此外无它物。

2 ,自然植物与规则形式的对比。规则形式的简洁在景观设计中与自然植物的形态形成对比,产生纯净的美感和张力,并与建筑的体量、形式呼应协调,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自然要素的重要性。这是现代艺术与极简主义的精华所在。

3 ,现代材料的运用。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大师对于现代材料的应用得心应手,通过这些在建筑、机器、城市设施中司空见惯的物质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呼应和对现代感的认同,金属、反光玻璃、混凝土、钢架、油漆甚至橡胶轮胎,当然还有传统材质的新魅力,通常所用的自然材料都要纳入严谨的几何秩序之中,岩石、卵石、沙砾、木板等都以一种人工的形式表达出来,边缘整齐,体现工业时代的特征。

4 ,理性和神秘感的交织。一些极简主义的景观作品共同展示了关于“复杂”的现代想象力和意图,有的则表达了最本质的原动力相关的问题,以此探索自然的神秘和不可言传的暗示。有许多极简主义景观作品是显示出人类与更大环境交流的本能渴望,发出对天地神秘关联的意识和探寻的信号,暗示着超自然的力量。

5 ,对四季与自然造化的体现。与自然的贴近应该说是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与其他设计相比的独到之处,利用四季和时间产生的变化可以极大程度地丰富景观,使景观充满时间参数的变量,使简单的设计充满趣味和魅力。

彼得·沃克的作品特点

1,网格的叠加

沃克用网格表达现代工业体系独特的规则性.并用来划分平面,以此形成形式的尺度感。将网格作为暗示崇高、纯净的传达媒介,这种对美与和谐秩序的表达在沃克的很多作品中非常明显。网格也具有极端实用主义的功能,是构成视觉观念的载体,尤其对于那些与空间相关的视觉传达艺术(如建筑)来说。皮特·沃克对网格的应用有时看似形成相反的景观意象,即网格的叠加产生复杂的变化。由一种简单的规则和方式最终形成充满丰富变量和偶然性的系统,使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寻常的体验。

2,自然植物与规则形式的对比

20世纪初的几十年中充满艺术、科学和文化的创新,这

些创新指引着整个世纪研究的方向。一个全新感知的中心是

视觉艺术中纯粹抽象的先锋艺术.即艺术并不模仿现实和物

质性意象或与之关联.而是以独立且抽象的形式成为表达和

探索的完整载体。潜存于大多这些原创作品的几何形之下

的。是一种对人类一直追寻的神秘字宙的更直接的接近、揭

示和描述的方法。

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lBM公司净湖中,规则形水池

和睡莲的对比广生韵律感和秩序。

规则形式的简洁在景观设计中与自然植物的形态形成对比.产生纯净的美感和张力.并与建筑的体量、形式呼应协调.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自然要素的重要性。这是现代艺术与极简主义的精华所在。同样,禅宗园林对沃克的作品影响深远,将简洁潜存于复杂之内的哲学精华,在他的园林中独特的细节或宏观的整体中都有所体现,表现出传统日本园林静观和冥想的特色。17世纪法国古典秩序花园,尤其是诺特尔设计的那些,是一种类似的文脉,成为沃克作品风格的先驱,沃克直觉且理智地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对图案、韵律秩序的爱好。

3,现代材料与现代感表达出的都市自然

金属材料的应用是沃克表达

现代感最常见的手法。

沃克对于现代材料的应用可

谓得心应手.通过这些在建筑、

机器、城市设施中司空见惯的物

质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呼应和对现

代感的认同。金属、反光玻璃、

混凝土、钢架、油漆甚至橡胶轮

胎,当然还有沙砾、顽石、木板

等.都是他用来组织诗意主题的素材。彩色沙砾地面安装镜面反射玻璃形成的“花坛”以人造草皮铺地,与建筑立面用材相一致的不锈钢材质.浅浅的水池底铺以金属材质、砾石或马赛克.既是与自然的对照与结合。

他的作品在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相对立的现代城市中总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慷慨,创造出浪漫、诗意、偶然而理性的都市自然。

4,理性与神秘感的交织

沃克的这种风格和一些从事公共和城市景观作品的艺术家.以及些与建筑有关的设计和装置相关。他们的这些作品共同展示了关于“复杂”的现代想像力和意图,有的则表示了与最初的原动力相关的问题,以此探索自然的神秘与不可言传的暗示。

纳斯卡线条斯托垦利石圈赫曼·米勒陨石雨般的草地沃克的风格可追溯到看似异质却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源泉,如秘鲁的纳斯卡线条、英格兰的石圈。它们都证明了人类基本而共同的标记大地的冲动。沃克的作品中显示出人类与更大环境交流的本能渴望,发出对天地神秘关联的意识和探寻的信号,暗示着超自然的力量。他在作品中致力干表现自然的谜一样的特质.水声、石头的静态与重量感、风的私语般的吹动、变化的色块和图案、闪烁微光的梦幻般的雾,以及不可捉摸的光。

5,对四季与自然造化的体现

这种手法很像莫奈将光影关系引人绘画.它使景观充满时间参数的变量。与自然的贴近应该说是景观设计与其他设计相比的独到之处和不可忽视的方面,利用四季和时间产生的变化可以极大稗度地丰富景观.使简单的设计充满趣味和魅力。

这是个充满神秘感的小景.排列的石块、微微发光的雾气、折射而捉摸不定的光线、隐约出没的形体.使这里充满生气与吸引力。不同于传统的喷泉,泰奈喷泉由32个位于石圈

圆心的喷头喷出水雾,朦胧缀缈.经臼光折射,形成彩虹。夜间,灯光从下万穿射水雾.形成神秘色调。喷泉春夏如雾,秋日如云.在干燥的冬天,雾则凝成汽,飘散于寒冷的大气中。春夏天气晴朗,绿草如茵;秋天时地上落满彩色枯叶,风吹起雾,无比温馨;冬天大雪覆盖了石块.显示出一片寂静废墟的神圣,每个季节的泰奈泉拥有不同的景观,它成为人们观察自然、感受大地轮回的载体。

彼得·沃克作品分析

1,代表作:哈佛大学泰纳喷泉

1984年设计,位于美国剑桥的哈佛大学校园内科学中心前由159块天然石块不规则排列而成的一个直径60英尺(1英尺=30.48厘米)的圆形石阵及中心的雾喷泉组成。

整个石阵被精心的设置在沥青路和草地的交接处,石身的一部分被埋于地下,这些石块

就像是慢慢的顺势蔓延到草地中的一样,在绿草间大树下延伸,自然融合得就像是从环境中

自然生长出来的。

雾喷泉具有物质及精神的双重功能。

从物质的角度而言,首先作为水景的存在,其功能之一是吸引别人观赏它本身的特殊形态:欣赏雾气在空中悬浮不动的静、随风飘移时的轻逸和闹中取静的迷蒙。

其二是感受它与周围其他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变化,去感受那被它沁润的石块湿柔的表面与外围干燥石块的坚毅沧桑的外形之间的对比;感受阳光下细雾中美丽的虹;同时它的迷

雾朦胧改变了人们观察对方、观察世界的方式。

其三是具有空间划分的作用。159块天然石块从周遭纷繁的公共空间中划分围合出这样一块60英尺直径的圆形静空间,而雾喷泉又以柔和的方式阻隔了直径上相互对视的目光,使这里更显私密,增加了实用性。这从精神的角度而言,雾喷泉的细腻、朦胧与天然石块

的粗糙、质朴的原始美感共同组合而成的这个空间,试图给予人们一种特别的相互交流以及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2,波奈特公园(Burnett Park,1983年)

波奈特公园为一方形的城市公园,主要采用草坪、季节性植物和小树林作为设计素材,中间还铺设了许多花岗岩小路。它以一个大大的喷泉为主要设计特色,旁边还摆放了许多雕塑大师的青铜雕塑作品。该公园设计曾获得了ASLA波士顿杰出设计奖。

沃克以几何网格的叠加手法设计了草坪、树林、水池、坐卧游戏的场地.使该公园既具有传统绿地可供休闲思考的自然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广场常有的集中硬地空间,同时具有市

中心区入口的气势和特色。

道路系统由垂直及对角线网格构成.铺以粉红玛瑙色花岗岩,因凸出公园地面而在草坪上投下阴影.下沉草坪提供地平基础,与多变的花岗岩交叉图案相互呼应,形成软与硬的对比,嫩绿生机与静谧的对比.形式感与亲切感的对比.

一圈方形水池相连构成矩形用对位

与对照的手法强调公园多层组合的特

色。

公园由镶嵌于花岗石小路上的方形灯照明,树林中及方形水池纤细的喷水管中也安装,

照明设备,使它们看起来像闪烁的烛光。

3,柏林索尼中心

索尼中心占地132500平方米,其中容纳了高级公寓、办公室、餐馆和电影院,每年能够吸引800万游客。其建筑设计理念相当前卫,几栋风格各异的大型玻璃建筑围成一个小广场,一个巨大的圆形穹顶在空中将它们联系称为一个整体,远望去仿佛一个飞碟落在建筑上一样,尤其在晚上,彩灯变换,使这里多了一份神秘感。中心主要是一个大型的电影院和几个餐馆,还有一些小型的店铺,其实就是一座休闲娱乐中心。

这个广场南北两端都有一个高大的建筑,建筑的空间是一个很大的张拉膜,表面设有微气孔,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内的温度。建筑内是十个小的电影播放场,光线从张拉膜下进入其中。在其广场设计中,也采用平面构图的基本形式,利用水和钢板作为主要的材料。沙子比钢板略高,这样水就可以留在钢板上。光线可以反射到石头上,广场上设计有一个垂直的采光口,光线直接通向地下,通向电影院,而从电影院向上看是水池和天窗。这个设计同样还是从平面上考虑的,唯一的垂直的元素就是光线。

好似飞碟的柏林索尼中心巨大穹顶,这个巨大的轻钢屋顶把几栋建筑笼罩在统一的街区中。其下可以休闲、餐饮、零售。

夜色下的巨大穹顶,轻如蝉翼

景观设计依然采用简单的几何元素:圆弧和矩形方阵。配合默契景观和建筑,既不咄咄逼人,

也不被奴役。

建筑流光溢彩,凉爽,软景观和彩色的建设是一个很好的补救办法。

铺面是灰色路面小石头,欧洲的传统,最流行的街头。外植体,以明确的植物。

灌木类似于我们假灌木连翘,乔木类似小杨树。以现代平面构成将它们划分如杨树。构

成了现代飞机进入他们。

绿色植物包围的采光天窗,美观又防止人靠近。

小品以不锈钢为主。灰色的主调加上鲜艳的绿色,是最现代的色彩构成。

4,日本埼玉广场(Saitama Plaza)

日本埼玉广场是在东京北部的一个次中心,他们通过竞赛获得了这个项目,这是次中心的中心广场,将来这里周围会有很多的建筑,他们要做的就是将森林引入城市,形成一个小的中央公园,这里有一个小的神社保留了下来,他们的设想就是从神社中的树木引入广场中。

这个广场是在地表之上的一层,每一个柱子的上方都设有这样的种植池,这个广场很平,没有坡度,设计中使用了格栅,将水渗入种植池然后在其下设计排水。

通过环形的坡道可以进入广场,坡道的上端就可以看到栅格下方的种植池的土壤,很好的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设计,这里的种植维持的很好,八年了树木长势良好。

5,IBM公司净湖(IBM Clearlake, 1987年)

IBM公司净湖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沼泽树林地带,由反射玻璃和石墙面构成的大楼提供了呼应关照的环境。

规划将大楼平面的新月弧形翻转过来.并使用几何中心轴线和同心圆小路,从建筑向松树林放射开去。花园被明确而多次重复的弧曲线段分割,由草地和睡莲池塘构成.与建筑主体的母题及形式相呼应;同时,在图案形式上又具有自身内在的中心,步汀石形成穿越图案的虚线.组织不同要素,增强水中莲叶形状所形成的点的动感.

美国休斯敦的IBM公司净湖中,规则形水池和睡莲的对比产生韵律感和秩序。

6,广场大厦和镇中心公园(Plaza Tower and Town Center Park.1991年)

皮特·沃克为西萨·佩里的广场大厦(加利福尼亚州)入口设计的不锈钢双池成为建筑物成功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人行与车行入口区及路边停车区并非与双池隔离.因此双池形同城市雕塑。

结合草地、水、鹅卵石以及弓形正立面建筑所用的不锈钢材质,水池反光的“水面”映衬着天空,并因风吹和人的触摸而波光鳞动,大石块铺在清浅水池底部,水池既是与自然的对照与结合.也是种城市设旋。

水池设计模仿从中心点传出的涟漪.并进一步几何化成为同心圆状,这一简单作品在每轮设计中不断增加暗示与新意。一条位于细石广场内的不锈钢直线.连接着两个建筑物.并捕人水池的同心波环中.与变幻的形式深人关联。简单的形式和与环境建筑致的用材使美弃此清晰而丰富地展现,令路人惊羡。

灯光效果

7,加利福尼亚州Pixar活力演播大厅

砖路与草坪相嵌的圆形剧院

8,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城纳什尔基金会雕塑中心

极简主义与少即是多

极简主义,又称最低限度艺术,它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最初,它主要通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现。很快,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简主义园林已经日益为人们了解和认可。彼得·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由于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他也被人们认为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者。不管是谁,当看到他的作品时,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所打动,这也是彼得·沃克作品的过人之处——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

由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但又绝不是简单得像白纸一张,让你觉得空洞无物,根本就没有设计。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展现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内部不少设施也由密斯与他的徒弟菲利浦·约翰逊一手包办。大楼前的广场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是创举。现代主义被带到美国后,结合资本家的力量,实践了许多作品。由于形式上的精简,容易模仿,因此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其它领域的设计。因此称为「国际风格」。然国际风格却已缺乏早期现代主义乌扥邦式的社会理想及批判精神。并且后来的模仿者未必如密斯一般注重对细部结构的处理。但现代主义却至此达到一个高峰。

两者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在特定的环境下用较少的东西表现出最好的搭配。

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更多的是从建筑的形式上来考虑的,从建筑学构图与艺术角度考虑,他以形式上的简约为设计的首要目的,而不是生态上的简约。在彼得·沃克风格成熟的时代并不特别强调与生态有关的内容,这是时代的产物。而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简约是生态实质上的简约,对自然的最少干预但又获得最大的收获。当然,现代主义的形式服从功能这一点不会变,但是,这里所指的功能不仅仅是人的使用功能,还有生态的功能。遵循生态原则而设计最少介入的景观是不需要维护的,而彼得·沃克的景观需要不断的维护,许多植物形态需要不断的修剪,这是他那个时代的优秀反映。而我们的设计带有强烈的本时代关于环境的意识,景观设计遵循生态原则是景观走向成熟的表现。我认为彼得·沃克的作品风格与形式简约,打破了古典园林的作法,使景观设计走向现代主义。但我们所提倡的是后现代主义,是生态艺术的崛起,真正认识到简约主义不仅仅是形式服从人的功能的需要,不仅仅是去掉装饰,更重要的是形式要符合生态,对环境造成最少的影响。并且当代的景观设计重要的是发掘景观本身,而不仅仅是创造一种景观。——俞孔坚

需要说明的是,彼得·沃克曾是一名狂热的极简主义艺术爱好者,这也成为他日后运用极简艺术的主要动力源泉。其后的欧洲之旅,尤其是法国古典规则园林带给他的巨大冲击更加坚定了他将极简艺术运用到园林设计中的决心。在进行了一些初期的尝试之后,沃克发现这种结合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成功,它们所反映出的那种鲜明的特色“如同闪电一样照亮了昏暗的天空。”当时他设计的那些作品包括1980年和舒瓦茨合作的尼可庭院和1983年伯纳特公园等。初期设计尝试的成功促使沃克更加努力的发展自己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一些作品标志着他这种风格的成熟,如1984年的唐纳喷泉、IBM索拉那园区规划、广场大厦以及1991年的市中心花园等。其中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唐纳喷泉尤为典型。它位于一个交叉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巨石组成的圆形石阵,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

中,呈不规则排列状。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化,到了冬天则由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蒸汽,人们在经过或者穿越石阵时,会有强烈的神秘感。唐纳喷泉充分展示了沃克对于极简主义手法运用的纯熟。巨石阵源自他对英国远古巨石柱阵的研究,同时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建筑风格完全协调,而圆形的布置方式则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与其原型:安德鲁的雕塑作品“石之原野”比起来,这件作品从内容和功能上都已经超越了它,唐纳喷泉也因此被看做是沃克的一件典型的极简主义园林作品。步入晚年的沃克仍然在执著的追寻着设计的真谛。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沃克的作品中有着相当明显的日本传统园林的影子,这既是他对日本园林的兴趣与研究的成果,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极简主义与日本禅宗园林的某些设计思想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简洁与自然。当然,作为一名西方设计师,沃克运用得最多的还是日本园林中的要素:竹子、石块、水体、沙砾等。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日本播磨科学城、索尼幕张技术中心、丰田艺术博物馆等设计作品中。极简主义与日本传统园林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做是沃克设计思想的又一重大突破。彼得·沃克作为一位著名的园林设计师,数十年来设计了无数佳作,他因此也获得了包括ASLA设计奖在内许多重要奖项。此外,他还出版过《极简主义庭园》和《看不见的花园》这两本书来详细阐述自己的设计思想。对于他作为极简主义者这一重要特征,我们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他的各种极简主义风格的园林作品,同时也对其他艺术门类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你漫步于沃克的极简主义园林中时,不知是否会想起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那句名言:“少就是多”———简洁的形式中往往却包含了更深刻的意义。

园林艺术原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表现技法 1线条图2水墨渲染图3水彩渲染图4钢笔徒平画5马克笔表现(钢笔+马克,淡彩+马克)6模型制作7彩铅景观表现8电脑绘制平面及效果图 一、园林:广义的园林泛指居住区、工矿区、机关学校、休疗养区等专用园林绿地及 广场街道、花园、儿童乐园、体育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公共使用的园林绿地而言。 狭义的园林指公共园林而言 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培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工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适用、经济、美观 3明确问题A园林以山、水体、职务、建筑为要素B园林的功能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C 园林要有文化品位 4相关名词 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还是人工栽植的,只需要植物这一种要素 绿化:指运用植物材料建成绿地的手段,以取得环境效应为主,包括城市园林绿化、荒山绿化、农园林网绿化 立意: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造园的设计思想 造景:人为的为园林绿地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境的景区。 障景:园林中凡是能够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的景物的手法成为障景 生态设计:是一种取代有限的、人工的、不经济的传统设计的新途径,其目的就是要创造更自然的景观,提倡用种群多样性结构复杂和竞争自由的植被类型 5、园林与绿地的区别:园林通常包括四要素——地貌、水体、建筑和植物,强调人的使用,这种使用通常以观赏、游憩或居住为主。绿地则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目的和功能,并只包括植物这一要素。 二、园林美 唯物主义的美学观:1、人的感觉是没得源泉2、美感来源于客观世界 园林没事园林设计师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高度领悟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与园林形势的有机统一。现代园林美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生活没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 (1)自然美来源于自然,任何不加入人工雕琢的自然事物(2)生活没事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需求的满足程度(3)艺术美是生活美和自然美的高度提炼 2园林美的主要内容 (1)山水地形美:地形改造、引水造景、地貌利用、土石假山 (2)借用天象美:节日月淤血、云吴晓光等天象造景 (3)再现生境美:消防自然、创造人工植物群落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4)建筑艺术美:园林建筑是画龙点睛之笔 (5)工程设施美:游道廊桥、奸杀水晶、电照光影、给水排水 (6)文化景观美:风景园林常为宗教圣地或历史古迹所在地,其中景名景序、门栏对联、摩崖石刻、字画雕塑 (7)色彩音响美:蓝天白云、花红柳绿、粉墙灰瓦、风声 (8)造型艺术美:用艺术造型来表现某种精神、象征、利益、标志,以及体型、线条美。(9)旅游生活美(10)联想意境美 三、园林艺术 1定义: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主要研究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其中包括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总

05601园林艺术原理

05601园林艺术原理 1.园林规划设计的知道思想? 1).要搞好园林规划设计,必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必须贯彻实用、经济和美观相结合的规划设计原则。 3.继承与创新也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 2.什么是园林?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园林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3.什么是绿化?绿化泛指除天然植被以外的,改善环境而进行的树木花草的栽植。广义绿化园林范畴。 3.什么是园林四要素?园林四要素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 名词解释 公共园林:包括花园、街心花园、小游园以及道路绿化等。其中公园包括市公园、区公园、文化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雕塑公园、体育公园、科学公园、交通公园、游乐园、纪念性公园、文物古迹公园以及各种专类性花园等。 4.园林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三个层次。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园林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按绘画原则创造的,一类是按建筑原则建造的。 5.什么是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主要研究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其中包括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总体布局,园景创造的各种手法、形式美构图的各种原理在园林中的运用。 6.园林美的内容(简答) 园林美的内容括规则与不规则的形式。 7.什么是艺术美? 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拨高。 8.园林美是什么? 园林美是艺术美和自然美与生活的高度统一。 9.★园林风格(名词解释) 园林风格指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点特点和风俗民情的园林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 10、西方园林代表及特点? 西方园林代表: 意大利:台地式园林 英国:自然风景或景致式园林 法国:几何规则图案或园林 11、园林风格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最突出风格——山水造景。 园林风格类型分规则式与自然式,规则不对称式和混合式。 1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力求神似;2、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3、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 13、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及时特征?现代园林的特征:1、把过去孤立的、内向的园转变为开敞的、外向的整个城市环境。从城市中的花园转变为花园城市,就是现代园林的特点之一。2、园林中建筑密度减少了,以植物为主组织的景观取代以建筑为主的景观。3、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建立草坪,代替大面积的挖湖堆山,减少土方工程和增加环境容量。4、新材料、新技术、新的园林机械,在园林中应越来越广泛。5、增加生产内容、养鱼、种藕以及栽种药用和芳香植物等。6、强调功能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进行植物配置。7、体现时代精神雕塑,在园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8、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的异/同? 异:各自特点.同:①以小见大(始终贯穿)②讲究园林的内涵,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③受审美观的影响,追求颜色朴素(自然色)的素雅;④以古典植物的造景为主; ⑤地形改造模仿自然“景为人作,宛自天开”。 9、园林绿地的规划(判断) 园林绿地的规划就是布局、起战略性的作用; 10、西方园林的代表及地形改造手法有何不同?(简答) 西方园林代表:意大利:台地式园林;法:几何规则式园林;英:自然风景式园林; 地形改造手法有何不同: 意大利传统风格成梯状台地; 法国多平地,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几何形规则式园林。 英国园林多丘陵,是属于自然式。 填空“艮岳”的万寿山已土石兼用,成为摹移山水向写意山水的过滤的标志;为明清的写意山水奠定了基础。 名词解释 假山是从土山开始,逐步发展到叠石为山的。园林中的假山则是模仿真山,创造的风景的手法。 土包石、石包山的含义? 土包石是将石埋在土中,露出峰头,仿佛天然土山中露出石骨一样。多流行于日本庭园传统手法日本的堆山。 ★假山造型艺术的要求(简答) 假山造型艺术的要求:(一)要有宾主;(二)要有层次;(三)要有起伏;(四)要有来龙去脉;(五)要有曲折回抱;(六)要有疏密、虚实。 什么是置石的方式? 置石的方式分为:特置、对置、群置和散置。特置石是太湖石的标准;以太湖石的瘦、透、漏、皱的评价作为品评峰石的标准。标准分为四点:透、漏、瘦、皱。 名词解释 所谓对置并非对称布置,而是把岩石在门庭、路口、道路两侧以及桥头等处作对应布置。作为对置的岩石在数量、体量以及形态上均无须对等,可挺可卧,可坐可偃,可仰可俯,只求在构图上的均衡和在形态上的呼应,这样既给人以稳定感,亦有情的感染。 (名词解释)群置 群置应用多数山石互相搭配点置,称为群置或聚点。 置石的三不等 置石的三不等原则为:石之大小不等、高低不等、间距远远不等。 填空置石要注意石身之形状和纹理,宜立则产,宜卧则卧,纹理和背后均需一致,不要悖其道而行之。 粉壁置石“借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是追求诗情画意的最好佐证。 人工水体的类型是什么? 人工水体的类型是规则式、拟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种。 人造自然式水体的类型 人造自然式水体的类型分为拟自然式和流线型。 瀑布的类型 按瀑布的形锡和势态分;直落工、叠落式、散落式、水帘式、薄膜式、喷射式。 喷泉的基本类型? 喷泉有喷水式、溢水式和溅水式等三种基本类型。 什么是设计喷水的喷泉的原则? 设计喷水式喷泉的主要原则是:在多风的特点,应使用短而粗的水柱;而欲造成高远和戏剧性的喷水效果,则应选择在弱风地点,以免溅湿游赏者的衣履。溢水式喷泉习惯上都设在有屏障的位置,设计时无须考虑风的因素。 什么是分割水体采用的形式? 分割水体采用的形式是汀步堤、岛、桥廊分割水体单元,增加空间层次和深度增加水体景深层次。 名词解释 风景是以自然物为主体所形成的,能引起美感的审美对象,而且必定是以时空为特点的多维空间,具有诗情画意。 填空 园林和风景名胜,是由许多孤立的、连续或继续的风景,以某种方式组接和流能所构成的空间境域。 判断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的感官复杂性——以彼得·沃克景观作品为例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的感官复杂性——以彼得·沃克景观作品为例 发表时间:2020-04-14T02:52:48.106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21期作者:王璐璐 [导读]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手法特征主要体现在把握整体性;对建筑化简约、纯粹空间的追求;对材质的关注和构造的精细;对纯净、抽象形式的运用、对时间与自然造化的体现等。运用简化和提炼、简洁抽象几何形体、景观要素的系列化等方法来实现纯净抽象的形式。 王璐璐 滨州学院 256600 摘要: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手法特征主要体现在把握整体性;对建筑化简约、纯粹空间的追求;对材质的关注和构造的精细;对纯净、抽象形式的运用、对时间与自然造化的体现等。运用简化和提炼、简洁抽象几何形体、景观要素的系列化等方法来实现纯净抽象的形式。由于其设计手法的此类特征,其本身所反映出的复杂性往往被忽视。通过分析彼得·沃克作品,从感官体验角度分析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的复杂性问题。 关键词:景观设计;极简主义;复杂性;感官体验 1.极简主义景观设计 自20世纪60年代起,现代艺术蓬勃发展,影响越来越广泛,艺术家开始涉足环境艺术和景观设计,一些景观建筑师开始接触极简主义艺术,从极简主义艺术中汲取创作营养,并运用到景观设计的实践中,创作了许多具有极简主义风格的景观作品。其中代表作有彼得·沃克的唐纳喷泉、玛塔·施瓦茨的面包圈花园以及彼得·拉茨的杜伊斯堡公园金属广场等。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强调从整体性把握设计,追求极致简单、纯粹的空间构成、关注材质细节的运用。其作品在设计层面上通过高度概括的设计手法与精炼简约的表现手段,深度挖掘景观本质带给人们的体验。 极简主义景观的设计理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极简的设计方法,设计师对设计对象研究、分析后,确定其关键性因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细节表现,以最简练的表达手法取得最大的景观效果;二是极简的表现手法,设计师运用及其精炼简单的元素、景物已经材质表现景观最本质的特征;三是极简的设计目标,在充分了解场地文脉、肌理的基础上,找出适应场地的最理想方式,并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 2.保罗·沃克作品分析 彼得·沃克(Peter Walker)是当代景观设计中极具代表性的大师,也是将极简主义风格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的代表人物。他所设计的景观作品大多结合当地文脉,融入丰富的历史与传统文化,通过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运用古典的景观元素,营造浓重的原始气息以及神秘的氛围。这些都是彼得·沃克作品的显著特点及过人之处——艺术与景观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以下将通过其景观设计作品分析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的感官复杂性。 2.1唐纳喷泉 哈佛大学的唐纳喷泉建于1984年,是彼得·沃克早期的作品。喷泉位于校园内的一个交叉路口,同时跨越草地和水泥路地面,并且包含了附近的两棵树,由159块花岗岩不规则排列组成直径约为18.3M的圆形石阵,每块石头大约4英尺长、2英尺宽、2英尺高,当人们坐在草地上时,刚好可以被用作石椅或石桌。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 唐纳喷泉立足于夏天使用,而在冬天,利用周边建筑供热系统可以继续喷雾,当气温继续降低直至无法喷雾时,白雪覆盖石阵,则是另一番景象。石阵中心处设有水池,此处石头也更加密集。春夏秋三季,水雾像云一样在石上舞蹈,将石阵的边界模糊。白天阳光反射令水雾产生彩虹;夜晚水雾在灯光的影响下制造出丰富的光影变化。 虽然运用极简的设计手法,但彼得·沃克也对空间的使用功能进行了推敲,石阵具有空间划分的作用。设计师利用159块天然石块围合出一块直径60英尺的圆形静空间,并与周边环境有所分区。同时,水雾喷泉以柔和的方式阻隔了人们直线相互对视的目光,使这里更显私密,增加了实用性。 2.2 911国家纪念广场 911国家纪念广场是彼得·沃克生涯里一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2004年1月,以色列建筑师迈克·阿拉德以作品“倒影缺失”从63个国家5000多份方案中脱颖而出,之后他便邀请彼得·沃克一同完成该项目,并最终获得了201ASLA专业奖。 为了纪念911事件,在纽约世贸广场遗址上设立了庞大的瀑布,周边设置了森林广场,人们从周边繁华的城市走向这个静谧又有着瀑布轰鸣声的神圣场所,纪念逝去的生命,人们向下行走,将看到遇难者的名字,穿过森林广场向上走又回到了日常的生活,巨大的高差,让

园林艺术原理试题与解答[1]

一、名词解释 1、园林艺术 2、节奏 3、韵律 4、比例 5、尺度 6、框景 7、意境 8、花坛 9、借景 10、绿篱 二、简答题 1、常用造景方法有哪些 2、怎么用植物色彩来造景 3、花坛与花镜的设计要求 4、园林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主要内容有哪些 5、园林空间有哪些类型,植物能够成哪些类型 6、地形的功能有哪些 7、俯视、仰视、平视景观的区别与联系。分别适用于什么场所的造景方法 8、前景的处理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9、什么是风景序列,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 10、意境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解答: 一、名词解释 1、园林艺术:将大自然中风景令人心旷神怡的部分集中起来形成的完美整体,并以建筑的方式来安排花草树木、水池等的一种对环境艺术处理的理论和技巧。 2、节奏:变化复杂,通过强烈的变化,无规律的,能使人产生高山流水的意境。 3、韵律:一种有规律的变化,重复是产生韵律的前提,简单有力,刚柔并济/

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有感情。 4、比例:一般只反映景物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而不涉及具体尺寸。 5、尺度: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 6、框景:凡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另一空间的优美景色,恰似一幅嵌于境框中的立体风景画,称为框景。 7、意境:借景抒情,于情于景,情景交融。 8、花坛: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按照整形或半整形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花卉群体美的一种园林设施。 9、借景:有意识的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 10、绿篱:凡是由灌木或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规则的种植形式。 二、简答题 1、常用造景方法有:(1)主配手法:主景是全园的核心与重点,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配景则是陪衬主题,使主景更加突出。(2)层次与景深:前、中、后景三大层次。(3)借景: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4)对景,分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点景,题景等。 2、(1)单色处理:形成统一的感觉。(2)对比色处理:产生强烈和鲜艳的感觉。(3)调和色处理:温和浪漫的感觉。(4)渐层:一种颜色由浅到深,或色相的逐渐转弯,给人以宁静柔和的感觉。(5)中性色运用:灰白绿等。(6)色

最新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 理

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一节园林艺术布局基本原则 按照《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的解释: 园林艺术——在园林创作中,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自然和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园林布局——确定园林各种构成要素的位置和相互之间关系的活动。 因此,在园林创作中,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便有不同的布局原则。从创作的过程看(时间维),园林艺术的布局原则有:功能合理、分区明确;构思与立意(或称意在笔先);空间有序;景观丰富(多样性)。从创作的结果看(空间维),园林艺术的布局原则有:综合性与统一性;因地制宜,巧于因借;主题鲜明,主景突出;园林布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规定性。 第二节园林布局 一、园林布局形式 园林布局形式的产生和形成,是与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分不开的。概括地讲,可以把园林布局的形式分为3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当然,随着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园林布局形式层出不穷,其中的代表形式就是自由式园林(抽象式园林)。 1、规则式园林

这类园林又可以称之为“几何式”、“整形式”、“对称式”和“建筑式”园林(图2-6、图2-7)。埃及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的造园也独树一帜。从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之前,西方园林主要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台地园和19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为代表。这类规则式园林有以下主要特征。 (1)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抵依中轴线的左右前后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都成为几何形体。 (2)地形:在开阔较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段,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其剖面均为直线所组成。 (3)水休: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瀑布、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古代神话雕塑与喷泉构成水景的主要内容。 (4)广场与道路:广场多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主轴和副轴线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明的系统;道路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广场与道路构成方格形式、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建筑: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园林艺术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园林: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造园学:研究造园的学问。传统的造园学同样是以研究园林的设计,施工与维护为主要内容的科学。 3公共游豫园林:指的是具有天然景观特点并逐渐被开发建成为有大量著名游览点,带有公共性质的游憩场所.。 4囿:中国古代工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5苑: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6古典园林: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造的“第二自然” 7皇家园林:古代帝王或皇室享用的,以游乐、狩猎、休闲为主,兼有政治、居住等功能的园林。 8私家园林:古代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拥有的私人宅园。 9寺庙园林:指寺庙、宫观和祠院等宗教建筑的附属的附属花园。 10视点:游人所在的位置称为赏景点或视点。 11视距:视点(赏景点)与景物之间的距离。 12花境:是园林中从规则式构图到自然式构图的一种过渡的半自然式的种植形式。 13基础栽植:凡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部附近种植植物,都称为基础栽植。 14蹬道:叠置在浓荫林丛,或类似密林之中,用石板或石子叠置而成 15障景:障景又称抑景,是抑制视线,屏障景物并具有引导空间变换、取得意外景观的手法。 16.借景:根据造景的要求,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理。17.对置:(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两块山石,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百度)) 18群植:指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考虑植物生态习性,模拟自然群落。19透景: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 20《园冶》:明末造园家计成著,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造园专著,全面总结了造园经验,从园林的总体格局到个体设计,从园林要素到建造手法都有详细论述,被外国专家尊称为造园的鼻祖。 21计成:明代,生于万历年间,工诗善画,造园艺术造诣极高,曾经建造过多座著名园林,在扬州寤园之中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造园专著《园冶》。 22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 23.园林建筑小品: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使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设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功能简明,造型别致,富有情趣,讲究适得其所。 24 石矶:是与水体密切联系的一种叠石,模仿的是自然岩石河床,湖岸略突出水面的景象。 25 花街铺地: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构,用的是卵石、碎砖、碎的瓷片等废物,组成图案精美,色彩丰富的地纹。 二、列举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列举叠山石常用的石材类型。 1、湖石类:太湖石、巢湖石 2、黄石类:江浙黄石、西南紫砂石 3、乱圆石类:花岗岩、砂砾岩 4、剑石类:北京青云片、广西槟榔石、斧劈石 5、吸水石或水上石类 6、其他石类:昆山石、宜兴石、灵璧石 2、列举园林中模仿自然界的水体形式。P96-99 ①池塘②湖泊③江河④山溪与古涧⑤濠濮⑥瀑布⑦渊潭⑧天池⑨源泉 3、列举园林单体建筑类型。P104-107 ①厅堂②轩馆③斋台④楼阁⑤榭舫⑥廊桥⑦亭⑧佛塔⑨桥 廊: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楼廊 桥:大水面架桥一般尺度较大,小水面架桥,又处于人流较少之幽静环境是,桥的尺度要小,当桥与假山、岩壁相邻时,桥更应短小而平,以对比的手法衬托山势的高大险峻。 汀步:在池水狭窄处设块石,微露水面,使人跨步而过。

园林艺术原理试题b卷答案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 中国四大名园:避暑山庄、颐和园、拙政园、留园。 3. 我国造园中选石有六要素:质、色、纹、面、体、姿。 4.园林的概念及四要素:山石,水体,植物,建筑。 5. 我国古典园林意识形态: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借景的种类。 答:〈园冶〉认为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几种。 (1),远借:把园外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景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与绘画中的“三远”有密切联系。如颐和园借香山(西山),玉泉山;寄畅园借惠山;济南大明湖借千佛山;避暑山庄借僧帽山,馨锤峰,苏州寒山寺登枫江楼可借狮子山,天平山,灵岩峰等。远借可望不可及,发人瑕思。(2分)

(2),邻借(近借>:借取临近之景,主要指园外临近之景。周围环境是临借的依据,周围景物,只要是能够利用成景的都可以利用,不论是亭阁,山水,花木,塔庙。例如,避暑山庄邻借周围的八庙;苏州沧浪亭内缺水,而临园有河,则沿河做假山,驳岸和复廊,不设封闭围墙,从园内通过漏窗可领略园外景色,园外隔河与漏窗也可望园内,园内外隔为一体。(2分) (3),仰借:系利用仰视所借之景观,借居高之景物,仰借之景物常为山峰,瀑布,高阁,高塔之类。仰观可以体验‘高山仰止”的心情,田而产生肃然起敬的意念。如颐和园佛香阁对于从下而上的仰观者所起的效果。(2分) (4),俯借:指利用俯视所借之景物。许多远借也是俯借,登高才能远望,俯视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中国有重九登高之民俗,故不少名胜居高临下,建楼起塔,可以体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效果。如广州镇海楼,高据越秀,乌瞰羊城,珠海若浮,虎门在望;武昌黄鹤楼耸峙江干,俯临九派,一泻千里,气不可挡;(2分) (5),应时而借: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由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的配合而成。比如一日来说,日出朝霞,晓星夜月;以一年四季来说,眷光明媚,夏日原野,秋天丽日,冬日冰雪。就是植物也随季节转换,如春天的百花争艳,夏天的浓荫覆盖,秋天的层林尽染,冬天的树木姿态。(2分) 2.简述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 答:风景园林意境的创造主要有以下途径: (1)形象:如一峰立石,可以想为美女或仙女;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园林:园林就是由地形地貌与水体、建筑构筑物与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 件、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园林美:就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 的风景美。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的功 能内容。 ●动态景观:按一定观赏路线,综合考虑成景因素的点、线、面布局,系统地布置多种景点,让人们在行进中 观赏连续运动变化的景物,步移景异,形成系列景观,如颐与园的排云殿 ●静态景观:视觉空间相对静止,通常以定点观赏,一般要在人流比较集中,易停留的最佳观赏点来组织视点 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浙江的千岛湖。 ●实体:一些空间限制因素,如山坡。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山谷。 ●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 ●调与: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一起。 ●节奏:音响运动的轻重急缓形成节奏 ●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与统一,产生运动中的秩序 ●稳定:给人以安定舒适愉快的感觉,园林中常见体量上用下大上小。颜色上浅下深,降低重心 ●对称:保持景物均衡的一种形式(由中心设一中轴线,左右上下完全相同)对称的造型。给人平静,舒适感觉 (静止美),感觉庄重,严肃,有气魄,但显得呆板,不亲切 ●均衡:轴线的左右两边造型不同,但份量感相同,感觉平均 ●不对称均衡(拟对称均衡):造型也有安全感,由于造型可以任意变化,故造型生动活泼(动态美),广泛应用 于自然式园林布置中 ●比例: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长宽高尺度就是否合宜,(空间、形体、体量的关系) ●尺度:构筑物局部或整体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包括:自然尺度、夸张尺度与亲切尺度 ●空间:西方将空间表现为具有一定几何形象的关系,明确的景,东方则表现为不定的,模糊的或把有限空间 象征为一种宏大的空间概念,对空间的理解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主配手法:就就是要突出主景。具体手法有:主景升高、轴线与风景视线、动势法、面向朝阳 ●主景升高:在空间高程上加以突出(为了使构图的主题鲜明、构图更加明确)主景升高对周围景物起控制 作用,不受任何风景的干扰,还可以造成仰视风景,形成特殊的感染力 ●动势:一般四面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周围次要的景物往往具有动势,区域一个焦点(具有 向心性),主景宜布置在这个点上 ●借景:根据造景的要求,通过视点与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理 ●园冶(ye):“园林巧于因借,精于体宜”、“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 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 ●直接借景:利用有资借取的景物,将其巧妙地组织于画面中,使空间景象层次丰富,景深清晰,视线开展,扩 大空间感受。 ●间接借景:借助平静的水面、镜面的映射与反射物体形象的构景方式。 ●抑扬手法:即就是解决景的藏与露的关系,按照其划分空间的作用与艺术效果分为障景、隔景 ●障景:凡就是抑制视线而又能引导空间转折的屏障景物都可称为障景 ●隔景:根据一定的构景意图,借助分割空间的多种手段,将园景分割成不同的景区与功能区,使景观各具特 色,避免相互间的视线干扰与人流干扰 ●急转:两种不同空间组织中用很实的物体,如密林、山丘、建筑实墙 ●缓转:变画自然,给人感觉平静,如疏林、空廊、漏窗、水面分隔或在两空间中设置过渡空间 ●框景:利用类似画框的门框、窗框、洞框及一些树木的枝条,有选择地摄取一定的另一空间的景色。 ●夹景:运用透视消失与背景的构图处理,在人的活动游览两侧,设抑制视线引导行进方向的景象,把人的视

《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试题及答案

《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试题及答案 《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适用、经济、美观。 2、园林的形式为四类: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和自由式。 3、颐和园中的廓如亭与南湖岛通过十七孔桥的连接达到拟对称均衡的效果。 4、园林中的墙,常作成漏花墙或栅栏墙,这就打破了实墙的沉重闭塞感,产生虚实对比的效果。 5、园林中小型景物的合适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倍。宽度大于高度的景物,合适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1.2倍。 6、园林组景观可分为“实线”与“虚线”。“实线”是指导游路线,“虚线”是指赏景视线。 7、在水体岸坡角度小于土壤安息角时,可用种植草地和地被植物(或自然护坡)的方法,来固着岸坡;当土壤坡度小于土壤安息角,则须以人工砌筑保护性的驳岸来固着岸坡。 8、园林广场按性质和功能可分为集散方法,休息广场、生产广场。

9、园路的坡度有横坡和纵坡两种,横坡的坡度为1.5-3%左右,纵坡主路一般为0.3-8%,最大纵坡为7-9%。 10、亭主要具有休息、观景和点景的作用。 11、廊通过漏景、框景、隔景以增加景深,对园林风景的展开起着一定的组织作用。 12、假山表现于外的形体之美为瘦、透、漏、皱、丑。 13、园林中常风的种植类型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树林、绿篱、花池、草坪、花坛、花境、花台等。 14、绿篱根据其高度可分为矮篱、中篱、高篱和树墙。 15、汀步附近0.2m范围以内,水深不得大于0.5m。 二、名词解释 园林设计: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布置园路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境域的过程。 立意: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造园的设计思想。 造景:人为地为园林绿地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境的景区。 障景:园林绿地中凡是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的景物的手法称为障景。

园林艺术原理讲义

绪论 0.1风景园林学的内涵及主要研究内容 0.1.1风景园林的概念 园林(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 or Landscape Garden) 我国著名学者解释: 陈从周《说园》: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 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的综合组成体。 汪菊渊《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 在一定地域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果、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而成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艺术: 按照一定艺术构思,利用特殊材料构成的时、空环境. 如:扬州个园艺术构思,四季假山园。 特殊材料:建筑、植物、山石、水体、道路,气象要素。 风景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 是研究人类居住的户外空间环境、协调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一门复合型学科. 研究内容涉及到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是综合考虑气候、地形、水系、植物、场地容积、视景、交通、构筑物和居所等因素在内的景观区域的规划、设计、建设、保护和管理。 0.2 中西方园林的发展

0.2.1传统园林 世界园林三大发源系统——中国、西亚、希腊 东方园林——中国园林为代表,崇尚自然。 西方园林——法国园林为代表,强调轴线、对称,几何图案美。*中国---囿、宫苑、自然山水园。 *西方---古埃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 法国:雷.洛特(A n d r e l e N o t r e)几何式园林。 英国:布朗(L a n c e l o t B r o w n)自然风景园。 0.2.1中国古典园林 *西周的灵囿——园林的雏形 *秦汉的建筑宫苑 *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唐宋时期——写意山水园 *明、清时期——山水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 0.2.1中国古典园林 1)西周的灵囿——园林的雏形 2)秦汉的建筑宫苑 3)魏晋南北朝—— 自然山水园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对园林布局颇有启示。 谢灵运《山居赋》,是其经营山居别业的感受。 4)唐宋时期——写意山水园 a.绘画、文学影响园林。 b.园林创作追求诗情画意。 如:王维的辋川别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明、清时期——山水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 a.集园林之大乘。 清代表作: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 b.最早的园林专著问世。 明代计成《园冶》:

网上百度-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试题.docx

园林艺术原理试题及答案纲要 一 一.填空( 20 分,每空0.5 分) 1.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适用、经济、美观。 2.园林的形式为四类: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和自由式。 3.颐和园中的廓如亭与南湖岛通过十七孔桥的连接达到拟对称均衡的效果。 4.园林中的墙,常作成漏花墙或栅栏墙,这就打破了实墙的沉重闭塞感,产生虚实对 比的效果。 5.园林中小型景物的合适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 3 倍。宽度大于高度的景物,合适视距约为 景物宽度的 1.2 倍。 6.园林组景观可分为“实线”与“虚线”。“实线”是指导游路线,“虚线”是指赏景视线。 7.在水体岸坡角度小于土壤安息角时,可用种植草地和地被植物(或自然护坡)的方 法,来固着岸坡;当土壤坡度小于土壤安息角,则须以人工砌筑保护性的驳岸来固着岸坡。 8.园林广场按性质和功能可分为集散方法,休息广场、生产广场。 9.园路的坡度有横坡和纵坡两种,横坡的坡度为 1.5-3%左右,纵坡主路一般为0.3-8%, 最大纵坡为7-9% 。 10.亭主要具有休息、观景和点景的作用。 11.廊通过漏景、框景、隔景以增加景深,对园林风景的展开起着一定的组织作用。 12.假山表现于外的形体之美为瘦、透、漏、皱、丑。 13.园林中常风的种植类型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树林、绿篱、花池、草 坪、花坛、花境、花台等。 14.绿篱根据其高度可分为矮篱、中篱、高篱和树墙。 15.汀步附近0.2m 范围以内,水深不得大于0.5m。 二.名词解释(20 分,每个 5 分) 园林设计: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 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布置园路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 然环境和生活境域的过程。 立意: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造园的设计思想。 造景:人为地为园林绿地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境的景区。障景:园林 绿地中凡是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的景物的手法称为障景。 三.简答题( 40 分,每题 10 分) 1.举两例说明苏州拙政园的园主如何寄情于景来创造园林景观的。 答:苏州拙政园园主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还乡而兴建了拙政园,因此在造成园时借景抒情,来表 达自己的失意以及平淡疏朗、自身高洁的心境。 例:远香堂前的荷花池、与谁同座轩、听雨轩。(可任选两个并展开论述) 2.以颐和园中的佛香阁为例,说明如何运用园林手法来表达特殊的景观效果。 答:佛香阁处于颐和园的至高点,在看此景时,人们观赏的视角达到630,应采用仰视 进行观赏。以达到佛香阁在人们心目中崇高的地位的景观效果。 或者:到佛香阁的台阶每级为40cm 以上,以达到拜佛很艰难的景观感受。 3.以德国柏林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墓为例说明如何展开景观序列。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答案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题 参考答案或评分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D ) 2.(D ) 3.(B ) 4.(B ) 5.(B ) 6.(A ) 7.(B ) 8.(C ) 9.(A ) 二、填空题 1.植物山石水体建筑 2.空间的规划设计景观艺术构成植物栽培土建工程技术 3.生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美学理论 4.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和华盛顿公园绿地系统 5.《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 6.传统园林学城市园林绿化大地景观规划; 7.自然艺术 8.梁思成吴良镛汪菊渊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简述学习园林史的目的与态度。(较难,理解;园林学科发展) 答案要点: (1)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造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学习前人保留下来的优良的园林文化与技术。纵观中外园林史的发展变化把握园林学发展的方向。 (2)园林史是一门综合科目,即是科学又是文化艺术。内容涉及历史文化背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园林山石、园林水体等。 (3)在学习园林过程中,要注意两个轴线知识领域的学习,一是横轴,包括环境、生态、美学艺术、植物学、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工程、养护管理技术等。二是纵轴,亦即园林历史。 (4)对园林史要进行批判地学习。 五、名词解释 1园林: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2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学(园林学)是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美学理论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协调环境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科学与艺术。 第二章中国园林史 一、名词解释: 1、囿:起源于狩猎,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通常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无异于一座大型的动植物园。 2、文人园林:侠义指文人经营的或者文人所有的园林。文人凭借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经营,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的哲理的体验,宦海沉浮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之中,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附着着一层浓重的文人色彩。广义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3、一池三山: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我国古代神化传说中的神仙境地。汉武帝为追求长生不老,听信方士之言,在上林苑建章宫中,模拟海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大纲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实验大纲 The Experiment of Landscape Art and Design principle 1.理论课程课号:02600045z 适用专业:园林专业、规划专业 理论课程总学时:40学时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8学时 学分:0学分 开出实验个数:(综合设计实验2个) 应开实验学期:5 2.实验课程简介 本实验课的特点是到有代表性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及有特点的绿地实地考察。3.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各绿地规划、布局的形式及各组成要素布局特点。要求学生能理解理论联系实践。 4.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园林设计》。 5.考核办法:交实验考察报告 (一)实验项目1 (太阳岛公园、松花江滨河路参观实习)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试验类别:专业基础计划学时:4学时每组人数:10 首开日期:90年 2.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园各分区布局,各要素占整个公园的比例关系,植物种植规划及品种。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在了解各分区布局的同时,对重点地段进行绘制、测量,对好的景观进行评价。5.实验操作要点: 注意体会出入口的确定,广场、建筑及小品与环境之间的比例关系。 6.注意事项: ①交通安全②爱护公园花草树木 (二)实验项目2 (专类园参观、踏查) 1. 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试验类别:专业基础计划学时:4学时每组人数:10人首开日期:90年

2.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园及各种专类园、各分区布局,各要素占整个公园的比例关系,植物种植规划及品种。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在了解各分区布局的同时,对重点地段进行绘制、测量,对好的景观进行评价。 5. 实验操作要点: 注意体会出入口的确定,广场、建筑及小品与环境之间的比例关系。 6. 注意事项: ①交通安全,②爱护公园花草树木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超全)-资料

各项名词解释 ●园林: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 条件、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 间的风景美。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 的功能内容。 ●动态景观:按一定观赏路线,综合考虑成景因素的点、线、面布局,系统地布置多种景点,让人们在 行进中观赏连续运动变化的景物,步移景异,形成系列景观,如颐和园的排云殿 ●静态景观:视觉空间相对静止,通常以定点观赏,一般要在人流比较几种,易停留的最佳观赏点来组织视 点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浙江的千岛湖。 ●实体:一些空间限制因,如山坡。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山谷。 ●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 ●调和: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一起。 ●节奏:音响运动的轻重急缓形成节奏 ●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和统一,产生运动中的秩序 ●稳定:给人以安定舒适愉快的感觉,园林中常见体量上用下大上小。颜色上浅下深,降低重心 ●对称:保持景物均衡的一种形式(由中心设一种轴线,左右上下完全相同)对称的造型给人平静,舒适 感觉(静止美),感觉庄重,严肃,有气魄,但显得呆板,不亲切 ●均衡:轴线的左右两边造型不同,但份量感相同,感觉平均 ●不对称均衡(拟对称均衡):造型也有安全感,由于造型可以任意变化,故造型生动活泼(动态美),广泛 应用于自然式园林布置中 ●比例: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长宽、高尺度是否合宜,(空间、形体、体量的关系)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题

园林艺术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绿篱以其高度分有高篱、中篱、矮篱三种,矮篱的高度为()。 A. 0.2-1米 B. 高于2米 C. 1-1.5米 D.1.5-2米 2.只有在漫射光照下,物体所呈现的色彩是物体的()。 A. 条件色 B.固有色 C. 环境色 D.光源色 3.某一色相由深到浅,由明到暗或反之的变化或由一种色相转变为另一种色相,称为()。 A.对比色 B.调和色 C.渐层 D.单色处理 4. 园路两条相交所成的角度不易小于()。 A.45° B.60° C.30° D.90° 5.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明了“外中比”,称为最美的线段,即()。 A.等差数列比 B.等比数列比 C.费波纳奇数列比 D.黄金分割 6. 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景,是集天下名山胜景,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力求达到“一峰山太华千寻,一勺水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这是()。 A、艺术美 B、自然美 C、园林美D意境美 7. 人视域水平明视角度为()。 A. 30° B. 60° C. 45° D.15° 8. 前景的处理手法有()。 A.对景、透景、抑景、添景 B.框景、漏景、障景、隔景 C.框景、透景、抑景、夹景 D.框景、夹景、添景、漏景 9.驳岸处理时,水延伸到岸檐下,檐下水光掠影,如同船只,产生绿地在水面上的漂移感,这种水岸处理方式是()。 A.假山石驳岸 B. 挑檐式驳岸 C.石砌斜坡 D. 草岸 10.颐和园中苏州河的河道由东向西,随万寿山后山山脚曲折蜿蜒,河道时窄时宽,两岸古树参天,影响到空间时开时合,时收时放,产生()。 A. 疏密对比的效果 B. 明暗对比的效果 C. 虚实对比的效果 D. 空间开合收放的对比的效果 11.人视域的垂直明视角度为()。 A.26-30° B.30-45° C.15-30° D.30-45° 12.构成绿地的基本单元是()。 A.雕塑 B.景点 C.景区 D.小品 13. 现代园林按性质和使用功能分为公共园林、专用绿地、街坊绿地和()。 A. 校园绿化 B.城市广场 C.居住区绿地 D.风景名胜区 14.绿地的构图是规则的,即所有的线条都有迹可循,但没有对称轴线,所以空间布局比较自由灵活,这种规划的形式是()。 A.规则对称式 B.自然式 C.规则不对称式 D.混合式 15.园址的选择、勘察与评价指的是()。 A.立意 B.立地 C.相地 D.勘地 16.将岸边整成略有高低起伏的斜坡,在坡上铺上草皮,这种水岸的处理方式是()。 A.草岸 B.假山石驳岸 C.石砌斜坡 D.阶梯状台地驳岸 17.在园林设计中为了扩展空间,攫取倒影,造成虚幻之境,常设置平静水体()。 A.潭 B.池塘 C.泉 D.溪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