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新教法

新教材,新教法

新教材,新教法
新教材,新教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新教材,新教法

[作者] 郑振金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从初一册到初四册来看,无论是按生活内容,还是按文体来编排,所选课文内容到课后基本训练,都始终如一地把阅读,写作和其他种种训练,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语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质。这一特点是以往各种教材所无法相比的。它既符合学生认识生活的规律,又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和理解生活,更好地学好语文。面对教材的这一新特点,我们应尝试用新的教法来适应它。

如何指导学生把阅读(读书)与写作、生活结合起来呢?就是既要指导学生学好书本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还要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在读书和体验生活中向大脑输入信息;又通过写作正确地反映生活——输出信息。写作与炼铁类似,要完成三

道工序。第一,找矿采矿——观察生活,搜集素材;第二,选矿——分析生活,认识生活,选择题材;第三,炼铁炼钢——反映生活,写出作文。

第一,找矿采矿——观察生活,搜集素材。唐朝的伟大诗人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确地道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翻阅了大量的书,以至把图书馆座位下的水泥地板磨出了两道印痕,他一边读书,一边观察社会,一边写作。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要写作文,首先要多读书,读懂书。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是中小学生必读的好书。语文教师要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

指导学生用课文作者观察,认识生活的方法去观察、认识生活,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在讲解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下列语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直接观察父亲的行动,用“穿、爬、攀、缩、倾”等几个动词,描绘了父亲不畏艰苦为儿子买桔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观察越仔细,描写得越具体。我要求学生用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去观察身边的景物和人物,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写出观察到的人物和景物。我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各种人物的背影:老师在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最新归纳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课堂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三种不同版本的初中语文新教材同时进入全国各个实验区。这三套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大的突破。下面我结合洪宗礼主编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苏教版”,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材的优势特点 (一)教材选文的优化 选文和编排重视中华优秀文化、人类进步文化及多元文化的融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注意题材、文体、风格的多样化。文质兼美,保护了经典,开发了精品。内容上摒弃了传统教材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二)教材单元合成的巧妙 “合成单元”的设计思路旨在围绕主题词把读写口语交际及综合实践活动加以优化整合,使之彼此渗透,互相联系。从结构整合入手,巧妙地把35个主题单元多维多角度地整合成一个语文综合实践系统,力求达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 (三)亮点鲜明的“专题”设计 全套教材共安排了10个专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

“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我心中的语文”,令人耳目一新。这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中是一个十分大胆的尝试。这样的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从多角度看都是非常精彩的。 (四)学生受用终生的“名著推荐与阅读” 这一设计的意义在于把读整本书引入课堂,打破了历来课堂上只能读单篇文章的惯例,让学生课内外结合,独立阅读整本书。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增加语文积累,而且可以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逐步掌握读整本书的钥匙,可以说是终生受用的。 (五)令人耳目一新的“练习设计” “探究?练习”设计四种题型(或选编两三题):整体感知题,揣摩品味、语言运用题,多解创意题,记忆积累题。四题设计多维、多角度、有层次地引导言语实践,引导自主解读文本。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仅有85条“探究?练习”,其中属于感知的23条,揣摩品味、语言运用的21条,多解创意的20条,比较阅读的4条,记忆积累的(主要是片段和全文背诵、熟读)17条。而85条中联系生活、沟通学科的占72%。 (六)生动活泼的“综合实践活动” 这一设计在相关单元课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某一主题活动把读写听说综合在一起,生动活泼,饶有趣味,集实

新课改,新理念,语文课文新教法

新课改,新理念,语文课文新教法 发表时间:2016-07-21T09:43:01.9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作者:王丽琴[导读] 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 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蓼兰中学266731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新课程下的课文阅读教学应寻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高效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突破口的选择标准及着意点 课文教学好的突破口一般说来具有这样几个特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新颖别致,富有艺术创造性;能“执一而驭万”,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能充分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训练其阅读能力。 根据上面的原则寻求突破口时,我们要特别着意课文这样几个地方:(1)学生阅读的忽略处。于“无疑处”生疑,最能引发学生去深究,从而思有所悟、究有所得。(2)文章阅读的生疑处。以疑促思,以问促学,相机诱导,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愿学、乐学。(3)体现文章个性的精彩处。课文无非是例子,例子者当有个性特色,笔力雄健处及构思精妙处,个性全出。(4)能带动全篇的关键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直奔重点,化难为易,“牵一发而动全身”,省时又省力。 二、突破口的常见类型 突破口可大可小,其常见类型有下面几种: 1.从题目突破。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根据题目暗示,可设计几个问题,长文短教。(1)题目是什么短语?它告诉我们课文主要写些什么?(2)根据课文题目,课文可分几部分?找出文章起止段及过渡语句。(3)对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生活的描写各体现了作者什么感情?从文中划出有关感受语句。④作者为什么要详尽描述百草园生活?说出它的目的。⑤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联系思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的看法和体会。 2.从结构突破。教学《海通精神》,根据一事一议、先叙后议的结构,可以设计五个问题教学。(1)文中哪部分为叙事?叙了一件什么事?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何特点?(2)文中哪部分为议论?议论的内容是什么?议论的中心是什么?(3)叙和议的联系点是什么?请找出文中原句。(4)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试归纳“一事一议”议论文的一般写法。 3.从线索突破。教散文抓线索易突破重难点,如教郑振铎的《海燕》一文,可抓住“乡愁”这条线索,设计三个问题:(1)文中几处抒写乡愁?请划出相关语句。(2)每处乡愁是缘何而发?乡愁跟海燕有什么联系?(3)为什么写海燕前要描述家乡春天的小燕子?这跟乡愁又有什么联系? 4.从情节突破。教小说、戏剧等课文,从情节突破较为便捷,指导学生编写情节提纲,能迅速把握文章的重点所在。例如教学《陈毅市长》,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陈毅市长为何事而夜访齐仰之?(2)概述陈毅市长和齐仰之两人之间矛盾的产生、发展、变化和解决的过程,并据此划出文章段落。(3)陈毅市长怎样围绕“化学”这个话题激发齐仰之的爱国热情?从中表现出陈毅市长怎样的性格特征?(4)举例说说文中人物对话富有个性化的特点,试概括齐仰之的性格特征。 5.从人物突破。教《故乡》一文,可抓住闰土这个人物,设计四个问题:(1)此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哪一个?(2)文章中几次写到闰土的形象?(3)少年闰土从外貌到思想精神上与中年闰土有哪些显蓍不同?(4)当年的小英雄二十年后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木偶人? 6.从关键词句突破。教师要善于发现体现文章中心、人格中心、作者独特感受的关键词句,将它拈出来,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难忘寄园情》一文结尾句是:“记下这段回忆,权作献在先生灵前的一瓣心香吧!”便可抓住“这段回忆”这一词组,设计下列问题进行教学:(1)这段回忆具体由哪些事组成?每件事表达了什么意思?(2)五十多年前的这些小事,作者为什么记忆犹新?(3)既然是回忆老师钱先生,为何用《难忘寄园情》作题目,而不用《回忆我的老师》作题目?(4)课文开头和结尾不是写回忆往事,能否将它们省略掉?如不能,请说出理由。 7.从重点语段突破。《晋祠》第一段是一个总起段,根据这段在文中的地位和与下文的联系,可以设计两个问题来教学:(1)山西晋祠是以什么而著名的?(2)这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和以下几段的关系是什么?诸如总结段、过渡段等均可以以它们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能防止平均用力,而把力量集中在刀刃上。 三、突破口的设计技巧 1.探求因果。即从揭示文章因果关系的文眼入手,探求文章内容和写作思路中因果关系的安排,由此带动学生对全文的研究理解。 2.检索证据。作为教材的课文,一般都文质皆备,对此教师不必“面面俱到,一一道来”。有经验的教师常常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从众多的材料中检索筛选,进行整体性阅读。 3.寻找异同。“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教师在设计突破口时,还可以就不同课文或同一课文的不同部分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寻同比异。如教学初语六册一、二单元“同一题材的不同写法”和“同一题目的不同写法”时,均可用“比较异同”作为突破口,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理解文章个性特色,把握其共性特征,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寻同比异的范围很广,可以就几篇文章的思想内容、体裁样式、篇章结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等方面作比较,也可以一篇文章的词语、标点、句式、选材、构思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选择突破口来组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胆魄和眼力。“胆魄”来自于对教学艺术的执著追求,“眼力”来自于广博的知识基础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

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 ——“大单元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1.2017版课标的基本评价 合理与危险 新鲜与传统 可行与不可行 2.“一核三大”理念: 核心素养大单元大任务大情境 3.大单元设计 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课堂形态 教学管理 4.课程内容的大单元设计 缘起:课时不够 关键:核心素养 5.大单元设计的展开 6.《沪教版语文小说单元》 7.《新课标语文学本2.0版》高中卷 新闻阅读活动型大单元设计 8.明白人,肯学习,不趋时崔允漷:

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学专业性的重要体现,它是基于学生立场,对学生围绕某一单元开展的完整学习过程所做的专业设计。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逆向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指明了清晰的路径。 一,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确定大单元 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 一个完整的“大任务”驱动,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 “大”的用意有三: 一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其出发点不是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或一篇课文,而是起统率作用的“大”的观念、项目、任务、问题,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站位,改变教师的格局。只有进行大单元设计,让教师像学科专家那样思考,才有利于教师理解学科育人的本质。 二是针对现实中有许多教师只关注知识、技能、习题、分数等,而忽视学生能力、品格与观念的培养,导致“高分低能、有分无德、唯分是图”的问题,大单元设计有利于教师改变着眼点过小过细以致“见书不见人”的习惯做法,明白“大处着眼易见人”的道理。 三是从时间维度来看,大单元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正确理解时间与学习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当前教学设计通常是以“课时”为单位,导致“时间决定学习”,而不是“学习决定时间”。 二,如何确定大单元?至少要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研读本学期的相关课程材料,特别是教材的逻辑与内容结构、与教材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学生的认知准备与心理准备、可得到的课程资源等,按照规定的课时,判断本学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大单元。 二是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厘清本学期的大单元逻辑以及单元命名,如到底是以大任务或大项目来统率,还是以大观念或大问题来统率?按照一种逻辑还是几种不同的逻辑? 三是一个单元至少要对接一个学科核心素养,依据某个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教材,按某种大任务(或观念、项目、问题)的逻辑,将相关知识或内容结构化。

渗透新理念改革教学法

渗透新理念改革教学法 发表时间:2011-03-04T10:38:10.81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8期供稿作者:涂瑞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也应该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涂瑞(汉滨高级中学,陕西安康725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也应该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按照教育部2008 年颁布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中要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要渗透人文创新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要树立从生活走向英语,从英语走向社会的理念,倡导探究式教学与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新课程,新理念,新探索,新方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应该在教学工作中摒弃旧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取得新的突破。那么,如何“改”,才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呢?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 90 后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已不再满足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并且新课标也已明确提出新课程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课堂上教师教为主为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1.设疑启迪,探究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通环节,层层递进,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从学习材料或信息中通过思考、探究不同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也利于教师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语法教学为例,首先,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和例句相同的语法现象,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最后用自己的话总结出语法规律,这种发现———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构建英语交际“舞台”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二、优化学习方式,加强合作学习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既克服了个体学习的缺点,又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每一个小组成员都会积极行动,这样,学生既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独立思考,又有伙伴间的互助,甚至为了在伙伴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就会加倍努力学习,积极主动地帮助同伴,学习兴趣会陡然递增,自然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以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枯燥但也是最重要的记单词为例。很多学生英语成绩提高不了的根本原因在于词汇量太低,而且记单词也成了令很多学生头疼的一个问题。天天记,天天忘,时间长了,学生丧失了信心,自然就不愿意记单词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4 人一组(每组由1 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和1 名差生组成),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记忆单词的任务(如每天10 个单词),规定由小组长负责,小组间展开竞争,课堂上老师检查学习结果,奖励、表扬任务完成较好的学习小组,批评、惩罚任务完成较差的小组,这样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成员都不愿拖小组的后腿,都会以积极行动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好的学生也会主动去帮助同伴,带动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三、改革评价体系 新课标中提出:高中英语课程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是单一的一次考试来确定学生的成绩,只重结果,不看过程,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被淹没在浩瀚的题海中,造成了“一考定终生”的不公平的结果。新课标要求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记录下学生每一步成长的脚印,注重课堂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记录下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了几次,作业是否认真完成,小组活动中表现如何,比上次测验进步了多少等等。同时,除了教师评价外,学生间、小组成员间也可以展开自评和互评,把这些都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的最终评价结果中,给学生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时代呼唤新观念,新观念产生新教法、新学法。在新课程的推动下,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培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 【摘要】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有新的课程观;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过程,重创新,重个性,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重合作与交流,重思想教育;新课标之数学教学中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关键词】新理念,重过程,重创新,重个性 【abstract】mathematics of teaching the new class sign has the new curriculum view; mathematics of teaching heavy process the new class sign, causes heavy losses to newly,the heavy individuality, renumbers study the thought and mathematics method, heavy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heavy ideological education; mathematics of teaching in new class sign teacher and student’s relations are equal. 【key words】a new concept,process,innovation,individuality 1.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课程观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 2.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侧重点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13653777.html,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作者:温儒敏 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9年第11期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变化,有什么学理支持。建议大家备课时,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新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因为新的高中语文教材是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标编写的,如果说有创新,那是新课标要求之下的“新”;如果说新教材存在某些缺失,可能是课标的精神“转化”为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新的初中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主要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但也显然接受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某些新理念。我们把新教材和新课标结合起来研究,才知道教材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和创新,这些变化、创新是源于哪些理论、政策的要求。这样,我们对于如何用好新教材,站位就会高一些,而不至于“只见樹木,不见森林”。 一、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 按照新课标要求,新教材是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就是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因为“学习任务群”对于单元教学的“任务”比较集中而且清晰,我们的教学就不必面面俱到,同时也努力避免“同质化”。老师备课应当根据“学习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去组织教学,把握某个单元或者某一节课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每个单元教学有哪些“干货”,做到心中有数,这将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 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也是为了减少灌输式讲解,多匀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这对于解决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读书少”的问题会有帮助。 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应当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拢。备课就不能满足于准备好讲稿,而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某种学习情境下带着某些“问题”(课题)去读书、思考和探究。老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担负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不是讲授不重要,也不必限定讲授,而是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安排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课多讲一点,有些少讲一点,都可以,但都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教材“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的编写方式是新的,和以前常见的习题不太一样,备课要运用“任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读书和思考的“活动”。 其实,课标对各个任务群的教学功能、目标都有要求,有些属于比较“上位”的要求,备课时也应当关注,让教学设计的方向更加明确。比如,课标在论述“语文核心素养”时,提到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提

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法

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应变革,寻找适合教学实际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政治课的特点,政治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与时俱进 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当今世界,跟上时代的脉搏,用最新的事实、时事以及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材料去说明问题,证明课本原理。作为一位政治教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呢?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1)思维要活、观念要新,跟上时代。(2)多读书看报,关注新闻。世界变化之陕,不读书看报就会落伍,就无法使教学素材做到随时更新,满足学生的胃口。(3)读书看报要及时做好摘抄记录。人总有遗忘的时候,要及时记录储存信息以备后用。 二、要深入挖掘新知识 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一般阐述上,要进入更深的层次中,对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进行推导和论证以扩展和丰富其内涵。在求深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广度。有的地方要突破教材的框子介绍教材边缘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厚的理论功底,知识面要广。作为教师这一行业,面对的是正处于求知欲最旺盛时期的学生,学生的问题千姿百态,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有较广的知识面,是做好一个教师的基础,也才能为课堂上的“深”奠定基础。教师还要有研究精神,深入钻研教材教法,不断学习,做学者型的教师。

时代在发展变化,政治教材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改革,作为一位政治教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去适应教材的更新变化,钻研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把课本讲透讲深。还要理解国家政策,具有较强政治敏感度。政治的教学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对国家政策的宣传、贯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要联系实际,切忌空洞的说教 既要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这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多接触社会,多观察生活,密切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从而积累起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在课堂上有大量生动的素材,使学生感觉到学得“实”。其次,贴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首先要多与学生接触,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要融入学生,老师还要有广 泛的兴趣爱好。比如关心时政大事,留意各类体育、娱乐信息,上网、听流行音乐,关注身边的民情小事,这样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有话可说。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

新教材 新理念 新教法 新学法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 ——在新课标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河北省冀州市周村镇中历史教师胡淑颖053200 新课标全面实施以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现在的历史课堂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1、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新课标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上,就是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转为更加注重人文性。 这方面的变化体现在新课标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新课标对这一要求作出了详细而宏观的展望与规定。具体到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例如讲述“鸦片战争”一节时,在教材的各个部分都要注意扣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中心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从注重知识到注重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做出相反的、独道的判断。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科学的、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新的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过去对一节好课的评价就是教师讲得好,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好。现在,更看重教师的“教”如何引起学生的“学”,教师是否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决定了一节课的质量。 1、从“传授型”向“导向型”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整个一节课只听见老师一个人讲,就这样老师还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学生没听懂。结果,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教学效果也不好。新课标实施之后,教师的角色变为“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协调的作用。我们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目的”“历史意义”“评价”等,有的结论学生不理解,有的甚至持反对意见。那么,老师在讲解时就把得出结论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正确的思考、回答。 3、注意各学科的综合联系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

“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新技能”学习心得

“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新技能”学习心得 平塘民族中学化学组 通过举行的校本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要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用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新技能进行教学。这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一、创新理念,振作精神思发展 只有更新观念、树立信心,才能正视问题,思考发展。只有敢于面对现实,不等不靠,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创新发展思路,才能树立“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发展理念。在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自我加压,不断增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为干好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创新载体,营造亮点促发展 我们要注重学习,不断进取,转变观念。新课程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而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改变原来的旧的,不适用的教学理念。因此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培育出更优秀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每一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乐于接受新知识。 三、德育智育并抓 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教育所培育出的人才必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因此,培养德智兼备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体现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了与他人相处,并肩作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课堂。既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有注重了知识的积累。学习了这么多,了解了新课改的重要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及时掌握新方法,改变旧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新标准、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

新标准、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 ——响泉小学新课程实施情况阶段总结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已经两年了,目前,新课程实施已在各实验区和各实验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我校是榆中县新课程实施确定的重点实验校之一。由于起步早、工作实,两年来,在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讨和课程实施与评价诸多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现将我校新课程实施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观念——课改不仅仅是换一套教材。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及日常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观念,改革才有动因、动力。一所学校,只有在观念层面上有所突破和转变,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全体师生才有实施课程改革的自觉性。当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3月由教育部颁发,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理念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校园,学校把更新观念作为新课改的第一要务来抓。其一是校长自身观念更新;其二引领师生群体观念更新。学校借助两条途径实现观念更新。 a、学习理论: 2001年起,学校分期分批组织教师首先参加了省市举办的新课程培训之后,学校设立“教师大课堂”,校长、主任、教师都是学生,又是讲师,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新“纲要”,解读新“课标”,对基础教育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负有重大使命的理解,对现实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和思考。举办《我对新课改的理解》等演讲,形成对新课改的理性认识和追求,成为学校实施新课改的动力。进行观念的“洗脑”,转变教育观、端正学生观;转变教师观,促进多校化教学观的形成。 b、反思实践: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观看光盘,并组织进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这突破口)的诊断,从分析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入手,为课程改革寻找动因。两年来,我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给教师创设新课程学习的平台,排除了我校教师观念转变中的障碍和心理阻力,把学校群体观念带进了新课程。 二、管理——不是控制和协调,而是开发和促进。

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教学设计

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new concept, new teachin g material and new teaching method

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概略xxx中学温 立三内容提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新一轮语文教 育改革进入了教材建设的实战阶段。xxx中学中学语文室积极应战,编写出新世纪第一套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20xx年5月,教育部 审查通过了三套国家级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人教版是 其中的一套。本文从封面设计、写在前面、目录、导读、课文、 练习和综合性学习等各个方面,全方位介绍这套新教材的特点, 试图以此呈现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活综合探究板块弹性平台开放性知识体系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示,根据教育部制定 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和《全日 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在社会各界的热 情关注下,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人教版初中语 文新教材终于问世了。目前,它正在全国的八个试验区试验,并

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摘要: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课标实验教材,本文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课改理念、实验困扰、内容把握、教材衔接等方面进行剖析。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改实验把握教材衔接问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从2004年9月率先在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区铺开,一年之后江苏省进入实验,2006年9月又有天津、浙江、安徽、福建、辽宁五省市进入第三批实验,2008年将全部进入新课程. 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在课改理念、教材内容、实施措施上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结合自己对课标教学的一些研究,谈谈如何把握课标教材.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贯彻课改理念: 1. 研读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由教育部制订的纲要性文件,从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它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一本《课标》的指引下,高中数学课标教材涌现出众多的实验版本,如人教A版、人教B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等,教材编写的风格各不相同. 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自主权,各省市的教材并不能实现统一,但考试评价的要求是统一的,惟一的做法是以《课标》为纲,借助教材这一课程标准实验的载体,规范、科学地实施组织教学. 不能单纯以教材为本,抛开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例如,《选修2-1》中《圆锥曲线》一章内容,人教A版只是把椭圆、双曲线的准线方程及统一定义进行渗透,出现在例题、习题和阅读材料中,很明显,准线(抛物线的准线除外)及统一定义不再像大纲教材一样,在学习上有明确的要求. 而苏教版的教材中,有一节《2.5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毫无疑问,两个版本的教材存在分歧,我们如何处理,只能以《课标》为依据. 各个版本教材在某些知识点上的处理略有不同,面对这样的情况,坚持以《课标》为纲的原则肯定是正确的. 2. 怎样研读课程标准: 读书大家都会,但读后能过目不忘的恐怕是微乎其微,个人认为《课标》应当常读. 既要备一份《课标》的电子稿,也要备一本《课标》的纸质书. 人教社在一项关于课改实验的调查中,有一项是关于《课标》学习的情况,统计是否有《课标》的人数. 其中有《课标》的622人,没有《课标》的173人,没有《课标》的占22.06%. 虽然这1/5的数量不大,但也折射出一些问题. 人教社的调查是在课标教材实验一年后进行的,那么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连续两届的高一年级参与课标实验的老师是否都配备了《课标》,肩负课改实验的老师是否认真研读过《课标》.大部分老师都是专心研究课标教材,抛开了课程标准,所以对教材疑惑不解的地方是许许多多. 我们研读《课标》,不应只是进入课改实验时浏览一遍,而应当做到:在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前,查阅《课标》中相应模块的内容标准;在各章节的教学时,查阅《课标》中相应章节的内容标准;在各次命题等教学评价时,查阅《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遇到种种疑惑时,翻翻《课标》. 例如,模块2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相关的一些判定定理,是否还需要像大纲教材一样进行严格的证明,我们查《课标》之后可以明确得知,有些判定定理只需要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来即可,并不需要加以证明. 3. 课改理念到底是哪些: 在《课标》中,已经明确课程的基本理念,共有如下10条:(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英语新课改 新理念 新方法

高中英语新课改新理念新方法 【摘要】新课程教改的推行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我们在教学一线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新的探索。作为实施英语新课改的排头兵,我们这一届全体英语教师通过学习、摸索、实践,在新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下面把我们的一些心得和具体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方法 New Curriculum New Ideas New Methods Zhou Xiao-lian 【Abstract】It has been three years since the curriculum reform started in Henan Province. In these three years ,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English teaching, which has brought us English teachers new ideas and we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the new curriculum and new ideas. Meanwhile, we have been trying using new teaching methods in class. In the process, we have acquired some precious experience through learning and trying. We also met with some puzzles and problems. Now I’d like to share all that we have learned and gained

方案-新课标要求树立历史教学新理念(1)

新课标要求树立历史教学新理念(1) '\r\n 部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历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学历史教学将发生多方面的转变。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从学科本位到综合取向、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三个变化,笔者认为必须树立历史教学的新理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主动构建综合能力。现分述如下。 一、建构主义的历史教学 建构主义作为对传统认识论的一场革命性的挑战,在知识观、课程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上都提出了全新的理论。建构主义学和教的基本特征就是: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虽然来自学习者个体内部通过新旧而建构,但这种内部建构不是封闭的,而是在学习群体中,通过合作学习、对话协商而完成的。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和建构性,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增长新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加强学生与学习同伴的对话、合作、互动,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将使历史教学面临四个方面的变化:教学环境的简单化、教学任务的低级化向教学环境的复杂化、教学任务的高级化转变;学生学习过程由被动的反应过程向自主探究的生成过程转变;教学的 形式从“个体学习” 向“合作学习”转变;历史教学的评价内容、方法和功能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在以多媒体 和 通讯为主要认知工具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将发生很大改观,学生将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能力建构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群体的协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等角色。 只有在建构主义指导的学习环境,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在对历史事件分解的基础上, 各自的生活实际,用各自不同的表述方式去认识历史事物多重的表面现象。在这种对话、合作、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共享别人的经验,最终通过不同的视角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进行理论概括,从而形成对事物完整性的认识。 二、综合取向的历史教学 当前学科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趋势日益明显,要使学生具备综合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体现相互渗透的综合取向原则。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注重知识点的挖掘,这种“深挖洞”的教学方式固然使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更加透彻深入,但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人类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多样,我们不可能把有限的时间过多用于”深挖洞”式的教学。在学科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课程综合化的改革步伐也加快了,义务教育阶段综合课程已经全面铺开,“3+综合”的高考科目改革也有几年。因而,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深挖洞”式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广积粮”。综合取向的历史教学要求历史教师要注意知识间的相互渗透,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联系、不同事物的相互联系,从而对事物完整性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应该如何运用新教材教好新教法

应该如何运用新教材教好新教法 人教版的实验教材,它是小学语文坚守与突围、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冲突的产物。也是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的结晶。我市是xx年秋季学期被定为湖北省23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老师们深切体会到: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来教学新教材,肯定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只有运用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才能教学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大家一致认为以下这些方法是教学好新教材的关键。 一,看一看,激发兴趣 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在教学时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教材中图画的作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教师问:图上画的是一些什么呀?学生说,有老爷爷、有房屋、还有小树。老师紧接着问:老爷爷是人,小树是植物,他们有什么联系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学生必须仔细读课文后才知道。 二,听一听,整体感知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听”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课文之前总是要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朗读,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教师配乐范读后,让学生想象晴朗的夜空中弯弯的月儿的形状,并要求学生把

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再回过来读一读课文,这样不但对课文有了整体印象,而且有书本知识拓展到生活知识,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体现。 三,问一问,调动思维 思维是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问才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老师问,学生回答;有时学生问,老师点拨;有时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阳光》一课时,首先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真观察“正在发光的太阳”后,接着老师问:阳光可以使万物生机勃勃,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就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生长,我们就没有吃的,会饿死的。等等就这样,把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同时学生也就很快把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弄明白了。 四,读一读,深化感悟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探索,在读中感悟。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平平搭积木》一课的第四、五自然段时,老师要求学生反复自由朗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后问:你明白了什么?学生甲说,我知道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学生乙说,通过反复读课文我知道了平平非常有爱心。学生丙说,奶奶听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得人住,一定很高兴的。老师追问道: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他若有所思地说,我是从图上奶奶的表情看出来的。从学生的发言说明他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