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严慈相济,大爱无边

严慈相济,大爱无边

严慈相济,大爱无边
严慈相济,大爱无边

严慈相济,大爱无边

一、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的意义

1、严慈相济,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自身缺乏活生生的“人”的情趣和对学生的热切关注,课堂教学或平时教育谈话的气氛过于严肃、沉闷甚至令人感到有些窒息,学生自然就难亲之敬之,学生最多只是服其“师威”,怎么会信

其“师道”呢?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都有民主、平等以及爱与被爱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爱恰恰满足了学生对爱的需要,学生不仅应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更应该获得爱护与支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服于教师的约束和要求,付出大量体力和脑力劳动,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董老师就用亲人般的爱转变了一位学生。

有一次,董老师班一个男同学来他办公室反应问题,说他们宿舍的一个同学总是不洗脚,被子长时间都臭烘烘的。怎么办呢?董老师就在学生上课的时候一个人去了趟这个

同学的宿舍。到宿舍以后,的确这被子味道很让人难以忘怀。于是董老师把这个同学的被子收拾到晾衣房,挂到太阳下晒。然后就给他床上留了个纸条写道:被子和你们一样也是要接

受阳光照射的,晒一晒,晚上盖在身上,你将会闻到太阳的味道。第二天,董老师就问这位同学:“你睡得好吗?闻到太阳的味道了吗?”这位学生笑了笑,没有说话,但是他一定明白了。

2、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指导者,而是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感受欢乐与忧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学生的关键,因为人的心扉总是向知己者敞开的。教师在学生眼中是长辈,是严师,同时,教师只有尊重、了解、关爱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可以交流、彼此沟通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知识上的良师,思想上的益友,生活中的知己,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这是一位教师成为学生益友后的教育感悟。

随着高考的来临,同学们的紧张情绪与日俱增。最后一周我本着始终和学生在一起的思想,只要有时间就和学生交谈。考试前一周的周六晚上,我联系好多媒体教室,下载了当时正在上映的大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亲手为他们做了肉夹馍和茶叶蛋,买来花生奶、香蕉等有营养的食物供他们吃,学生们开心极了,他们的心情放松了许多,事后还放声歌唱。这次聚餐让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感觉到了关心和温暖,效果非常好。

高考前一天下午,我邀请同学们到家里做客,在我家,

我真正觉得他们还是孩子。学生们并不拘束,一些在看电视,一些在下棋,一些在阁楼上聊天,还有的在和我儿子玩变形金刚等一些玩具。边吃边喝边玩,真的很放松,好像一大家人在一起,很快乐。

高考前一天的晚上,他们都深深向我鞠躬,并深情而诚恳的对我说了声:“谢谢老师!”高考成绩出来后,我带的班的成绩比预期的要好,是普通班中完成高考指标率最高的班级。我如释重负,内心很豁然。我深深体会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能点亮学生的心灯,照亮脚下的路。

二、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的具体要求

1、在细节中体现对学生的关爱

对学生的严格不可能孤立存在,严格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发自内心,是教师崇高职业道德的自然流露,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虚假伪装,而是真实自然地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相处的分分秒秒中。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总是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像阳光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的关爱。

元旦晚会结束了,一位女学生在办公室外面转了好几圈不肯离去,我当时以为她有什么事,就出去问:同学你有事

吗?她手里拿着一个纸片,上面画了一副铅笔画。然后给我说“老师,我们张老师在吗?”我说“他晚会结束就回家了,你有什么事找他?”女孩说:“请把这画转交给我们张老师,祝他元旦快乐!”我接过来一看,说实话。这画画得实在一般,但我给这个女孩说:“你画这么好啊!你们老师看了还不高兴坏了。我替他谢谢你了。”女孩高兴地走了,我想她把这份元旦的祝福送给了张老师,她心中是最幸福的了。

2、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教师爱护学生不是对少数学生的爱,不是对个别学生的爱,而是对每一个学生、对全体学生的爱。这种爱不考虑教育对象门庭的高低,家庭的贫富,也不考虑教育对象学习的好坏,这种爱凭借的是教师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在现实中,教师爱优秀的学生容易,爱成绩差、品行差的学生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他们的许多行为不能理解。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有不同个性的人,尊重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这种学习的快乐会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冲动,从而发掘出每个人本已存在的潜能。相信读了下面这个案例后,你会获得一些启示的。

小扬是一个让任何人都头痛的双困生,是年级有名的刺头,开学以来,迟到、早退、旷操、上课睡觉,事故频出,

还不时编谎,我找他单独谈话,了解到他有些自暴自弃。我告诉他,老师是觉得你能变得更好,才来找你谈话的。别人可以瞧不起你,但连你也看轻自己,那就全完了。这次谈话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但我没有气馁,等待适当的机会。过了几天,班里要搞大课间收班费买健身活动器材,小扬多交了五元钱,班长很气愤,认为他是在故意摆阔,提议把钱退给小扬,被我制止了。小班会时,我特地的对小扬多交钱的行为进行了表扬,认为他有很强的集体观念。放学后,小扬主动来找我说明,自己多交钱并不是想受到表扬,“但是还是谢谢您,您的表扬让我感受到久违的自豪和感动。”最后他补充道。我告诉他,功不抵过,过不掩功,无论是谁,无论有何初衷,作好事都应受到表扬,犯错都会受到批评和惩罚。希望你能不断取得进步。他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说,老师,你这样宽容信任我,我就试试吧。这次谈话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小扬开始逐渐在转变,愿意和老师交流,能接受我的一些批评和建议,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现今的小扬,克服了大多缺点,很好的融入集体,开始认真的学习,快乐的生活了。

可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拉近师生关系,就要真心的爱每一名学生。只有这样,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3、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教师应到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就的,一定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学生,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不能凡事都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于通过自学就可以学会的知识,就要让其自己学习,自我发展,对于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那部分内容再去帮一把。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教师应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更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促进其进步和发展,对于任何学生都应满腔热情地,同时又是严格地对待。

4、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的本质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只有师生平等,保持和谐的关系,才会更利于教育。下面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就是在平等交往中,和学生一起进步的。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学习吃力,性格内向,自控能力不强。他终日沉默寡言,处在被人遗忘的状态。在同学眼里,他是一只丑小鸭。为了唤起他的自信心,我想了很多办法。一次,我无意中发现,这位同学画的漫画逼真有趣。于是,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画我们的班主任”的比赛,结果,该同学得了第一名。这下子,“丑小鸭”变成了同学心目中的“小天鹅”。随即,我就把黑板报的任务交给了他,大家欣喜地

发现他变得活跃了,爱笑了,爱和同学一起玩了。随之而来的是他能按时交作业了,虽然准确率还不高,但毕竟他能按

时自觉完成任务了。

这件事之后我反思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是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的关键,而自信心是创造的基础。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并要耐心地去挖掘。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情的爱,也不是出于个人要求的爱,而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持久而深厚的爱,这种爱包括了对学生严格要求和耐心教育。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严而有理。严而有理是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及教育的规律。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要以理服人,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以改正不良习惯和品行。

(2)严而有度。严而有度是指严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不能过度。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但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一刀切”式的严格要求是不可取的。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尺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严而有方。严而有方就是在管理学生的同时要采取恰当的方法,使被管理的学生乐于接受。如果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和学生平等相处,献出自己的爱心和耐心,

这样的教师还会不被学生接受吗?只有这样,对学生的管理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严而有恒。严而有恒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保持相对稳定,经常督促检查,绝不能一曝十寒,要常指点,常督促,常检查,把要求落到实处,对学生的要求最忌时紧时松,如说了不检查,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5)严中求细。细就是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细心,多听不同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遇到问题时多想一想。从生活、学习、思想以及家庭等多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要善于从细节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

总之,爱和严是共生的,爱是严的基础,有了爱心严才会有效果。严是爱的升华,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提出的严格要求才会被学生所理解,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才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只有把热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爱结合,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中奋发成才。

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

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英语老师,由于带多个班,周课时也多,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

严慈相济教育之本

严慈相济教育之本 什么是严慈相济?严慈相济就是指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 正因为有了严慈相济的教育才能让孩子顺利地成长成才。正如教育专家张伯华教授所指出的,教师对待学生仅仅爱是不够的,师爱无私的同时,必需严慈相济,“严”为良师,“慈”为益友,严慈相济中,才会有老师对学生真正的关爱和帮助,以及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尊敬与信任。 “严为良师”:即“做人”上要严格要求。因为一流人才的基础是砥砺一流品行,因此教师必须坚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求学生讲诚实、讲良心、讲气节,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教师的“严”要严而有理,我们的学生是方方面面都正在成长的“未熟人”,在校期间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学生粗野,无礼,不尊重教师,不听劝告;有的学生在同学中吵闹大家,惹是生非。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常常是恨铁不成钢。有的教师能耐住性子,稳住情绪,用智慧和道理说服学生。但是,有的教师有时火气一下子上来就会对学生进行体罚。这种情况和行为表面上看是为了严格要求学生,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坚决杜绝这种做法,否则便是违背教师道德的。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如果学校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恐吓和人为制造的权威上,那是最糟糕不过的了,这样的反常制度会扼杀学生的健康情感和直率性格,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的“严”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既要让学生心服口服,又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再有教师的“严”要严而有度。我们的学生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他们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

教育孩子,因材施教,严慈相济

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能成材 我想跟大家分享这么一个故事。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刚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道路。一个学期下来,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奥托?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于是,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兴趣,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敏锐,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得到的评语是:“非常遗憾:你在绘画艺术方面所表现的素质令人失望,将来恐怕难有造诣。”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大家都认为他成材无望时,化学老师却发现他做事一丝不苟、耐性专一,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应有素质,因此建议他改学化学。瓦拉赫改学化学后,潜能被激活了,最终获得了化学诺贝尔奖。 成功专家罗宾曾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家长,要有认清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挖掘孩子的潜能,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每个孩子都能成材。有句古诗说的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正如故事向我们传达的道理一样,我们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关键是我们家长同志能否发现孩子的长处呢? 如果你的孩子热爱武术,喜欢习武,那么白塔寺武校将是您的不二选择!白塔寺武校于1997年创建于武术圣地千年古刹白塔寺。白塔寺与少林寺一脉相承,同为中原禅武文化的发祥地,是由国家教育

部门核准,正规、非赢利性文武学校,河南武术学校官方,承担河南白塔寺武术学校对外武术培训、武校招生、武术表演、武术招生等。几年来,白塔寺武校参加省级国家级武术比赛名列前茅,参加武林风演出300多期。2009年3月5日荣登中央电视台节目演出。2008年、2009年,学校先后随河南省侨联、许昌市人民政府出访东南亚多国,访问演出圆满成功。当地电视台、《亚洲时报》、《华侨日报》等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引起强烈震撼! 因材施教,找准孩子的优点,为孩子选择一个美好的明天,白塔寺武校欢迎您!

最新教师要爱学生

教师要爱学生 许多教师都为学生奉献过和正在奉献着爱。但是,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全社会的人都经历着转换观念和规范行为的过程,难免产生各种复杂的思想问题,正在走向成熟和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对学生的教育就变得更加艰巨复杂,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探讨究竟怎样才是真正热爱学生,以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实现教育目标,实在是教师面临的大问题。 老师要热爱学生,是由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的特殊性决定的。 教育学生成为高品质、有文化的公民,是学校的教育目标,也是全党的教育目标。教书育人,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崇高而特殊的事业,说它特殊,就是因为实施教育的对象是感情丰富的人。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有可能通过情感的交流和感化来促进思想的特殊而实现教育目标。 只有教师热爱学生,学生才能尊敬老师,从而建立尊师爱生的感情基础。师生在人格上平等的同时,老师能保持自然而合理的职业优势,这是实施成功教育过程的前提,也是一条重要的教育规律和教育原理。 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能运用独创性的科学教育方法去发展学生,提高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快的进步和最好的成绩。同时,教师本人从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善和提高,更加体会到教育的乐趣和魅力,反过来更好的实施教育,即所谓“教学相长”。 因此,要大力提倡,重视和培养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这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全社会最高利益——建立和谐、文明、进步、有序的社会环境。 爱学生就得心上时刻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是老师的第一需要。爱要体现在对每个学生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具体事情上。 1、和学生多接触,长相处 在交往中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而了解他们,懂得他们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的所思所行,把握他们的感情脉搏,才能和他们想在一起,谈在一起,才能心灵相通,扮演真正的教育角色。一下课就不理学生,出了校就不管学生,学生是不会亲近你的。 2、从学生利益出发,教学生如何做人 使他们对人生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初步的、科学的、辩证的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对待学生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不能像消防队员一样防范和灭火。 技校生普遍处在一种既自信又茫然,既想做大事又无能为力的矛盾状态中。我以下象棋中的“卒”能吃“将军”,扑克牌中的“两对四”也能吃掉“天王”“大王”等例子说明,在社会舞台上,只要你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在一定的环境机遇下,任何人都有干出辉煌业绩的机会,这是个公平竞争的过程,既然公平,谁也不应自卑;既然竞争,就得脚踏实地,终身奋斗。全国劳模买买提和市局劳模谭利国都是技校生。只要坚持不懈地把爱心倾注于教育学生的一切活动,是会感化学生的心灵而取得渐变结果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正确对待后进生 对好学生,让他们取得更大进步的同时,也应看到他们的负面。对后进生,不要简单地以其错误行为或分数把他们看偏,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和潜在的积极能量,给他创造获得进步的环境和机会。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描述了一个神父收留一个罪犯,罪犯在吃饱喝足后却偷了神父的银烛台。警察抓住罪犯后神父又为期辩护说银烛台是他送给的。雨果提倡用爱去感化人,在今天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老师的神圣天职在于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是分数高低。关心每个学生使其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而不是都成为“尖子”。在教师的工作中,看不到轰轰烈烈的业绩和一鸣惊人的发明创造。然而,恰恰是最复杂的以爱心才能教化人的学问和艺术就体现在平凡的工作中。教师工作的伟大就在于此。 4、以爱心为动力去研究学生、努力掌握教书育人这门学科 爱是出发点、是动力,不是简单的笑脸和容忍,要体现在高效率、有成果的教育方法中。

做一名严慈相济的教师

做一名严慈相济的教师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好方法,但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正如教育专家张伯华教授所指出的,教师对待学生仅仅只有爱是不够的,师爱无私的同时,必需严慈相济。那么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如何做一个严慈相济的老师?下面谈谈我的想法:一、严中要有耐心 我们的学生都正在成长,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学生粗野,无礼,不爱学习,不尊重教师,不听劝告;有的学生与同学不团结,惹是生非。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常常是恨铁不成钢,有时火气一下子上来就会对学生进行体罚。这种情况和行为表面上看是为了严格要求学生,而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此时,我们要有耐心,降降自己的火气,再对他们进行教育,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样会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二、严中要有宽容心 我们的学生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他们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我们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区分对待,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对待他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适度地要求他们。 三、严中要有慧心 我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有智慧。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即使表面上在听,在顺从,内心也不会服气,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反感。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 四、严中要有恒心 所谓恒心,就是要坚持长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严格去执行,要持之以恒地去抓,要抓得紧,特别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我们布置给学生的任务,要常督促,常检查,把要求落到实处,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班级工作其实老师重视了,学生也会重视。老师对他们要求严格了,他们也会去遵守的。绝不能对学生一时紧一时松,说了就不再检查,再无动静;说了评比又不评比,以后再怎样要求,学生都不会重视,教师的威望也会因此受损,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五、严中要有爱心 无论在“生活”“学习”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之上,因为有了爱才能以诚相见,以至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这样,老师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鼓励;老师的批评,学生会视为是爱护,老师的工作因得到学生的支持而变得顺利和轻松,教育所期待的结果也会如愿以偿。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无私的、坦诚的爱,使师生心理相融,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样才会取得教育的效果。 要做一个严慈相济的老师,我认为至少要有耐心、宽容心、慧心、恒心、爱心,这样,我们才会走进孩子的心。

浅谈教师应该如何关爱学生

浅谈教师应该如何关爱学生 土门镇双庙小学王直坤 徐特立曾说:“教师要了解情况,了解学生个人的情况,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关心、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应该如何关爱学生? 一、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关心学生体现在许多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教师及时帮助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教师及时帮助排忧解难。教师应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 二、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在诸多爱生的美德中,尊重是爱之核心。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边活动,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复杂程序,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方能动、另一方被动的生产模式。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 三、关爱学生还要“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说的,明白学生手

中干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行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动辄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正确的态度应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教师细心、细致、不懈地扶持。 四、关爱学生定要“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可解释为“信而任之”,即相信敢于托付。首先,在对待全体学生上,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视之,以信任之耳闻之,以信任之言任导之;其次,在对待后进生上,同样要以信任为前提,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能抱有成见,学生犯错误,应当心平气和地让他坐下来,想方设法让他开口说话。然后顺势进行引导,最终使之幡然醒悟。再次,在对待班干部上,要坚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调动全体班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它们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壮而健康地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只要我们用心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学校里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师言语行为的呵护滋润后,将会更好地茁壮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的好老师。

教师如何真正关爱学生

教师如何真正关爱学生 首先,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其次,要善于尊重信任学生。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似的沙粒;绿叶如云,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老师面前,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我们有责任了解学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再次,要善于理解宽容学生。何谓宽容?有人说:“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我还想说,宽容就是平等,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宽容就是理解,学会了理解,你就拥有了宽容,也拥有了爱。试着去理解学生吧!正像赞科夫所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时候,这样的理解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调皮捣蛋而光火;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辩解顶撞而发怒;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幼稚无知而生气。你只要想想:学生还只是个孩子呢!你只要想想,我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呢!你的心就平了,气就顺了,你就能够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忘擦黑板了,我会说:“该我值日了吗?以后可得事先通知我,以免耽误上课。”值日生低下了头,为自己的失职难过。学生忘带作业了,我会不经意地问一声:“早饭吃了吗?”学生一愣,继而会心一笑,他明白了作业是不应该忘记的。讲台上,我讲兴正浓,讲台下,一学生睡意正酣,我摸摸他的头;“不舒服吗?”他摇摇头。“那是老师的催眠曲唱得太棒了!”我幽了自己一默。他含羞红了脸,睁大了眼,挺直了腰。是啊,他们还只是孩子。孩子怎能不忘事,孩子怎能不贪睡?作为从孩子走过来的大人,作为教师,你不能对孩子的错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你也不必为学生的过错大动肝火小题大作。善于爱的教师会小心翼翼,“拐弯抹角”地去启发、去教育。这样,学生即便做

怎样对学生严慈相济

怎样对学生严慈相济 对学生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生的实际和21 世纪对一代新人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习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能接受,并能自觉切实执行的。 一是要严而有理。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是方方面面都正在成长的“未熟人”,在校期间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学生粗野,无礼,不尊重教师,不听劝告;有的学生在同学中吵闹大家,惹是生非。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常常是恨铁不成钢。有的教师能耐住性子,稳住情绪,用智慧和道理说服学生。但是,有的教师有时火气一下子上来就会对学生进行体罚。这种情况和行为表面上看是为了严格要求学生,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坚决杜绝这种做法,否则便是违背教师道德的。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如果学校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恐吓和人为制造的权威上,那是最糟糕不过的了,这样的反常制度会扼杀学生的健康情感和直率性格,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二是要严而有度。这一点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适度的,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努力也难以达到的,而对于好的和优秀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偏低。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要严而有方。伊索有一则寓言:太阳和风争论谁比谁强壮。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外套的老人,我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说着,风便用力对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风吹累了,太阳从云后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开始擦汗,并且脱下了外套。于是,太阳对风说:“温和与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即使表面上在听,在顺从,内心也不会服气,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反感。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要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要寓教于教学之中。寓教于各种活动和师生的接触之中。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 四是要严而有恒。所谓恒,就是要坚持长久。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既然已对学生提出某种较高标准的要求,就要要求到底,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常督促,常检查,把要求落到实处,直至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作风。教师最忌对学生一时紧一时松,说了就不再检查,再无动静,以后再怎样要求,学生都不会重视,教师的威望也会因此受损,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五是要严中求细。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奇曾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眼、嘴、额的动作中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细”就是不放过所能了解和察觉到的任何问题。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细”

教师要爱学生

教师要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稚嫩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爱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说,你是一个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你的学生,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首先要热情地面对全体学生。 爱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心付诸爱,满足了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就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智慧,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加深师生之间的友谊,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依恋感,“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的尊重,接受教师的教育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从而产生最佳的学习效率。 只有这样,教师爱的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功,这就是爱的感染作用。反之,如果教师用粗暴专制的教育方法去对待学生,用讽刺挖苦的口吻去数落学生,学生会对教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还会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还会发展到厌恶老师、厌恶学习、厌恶校园生活,导致自暴自弃,消极无为,不思上进,有的学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我们知道,爱优生、好生,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不是困难的事,而要爱那几个为数不多却令人头疼没商量的差生却不是容易的事。但正是这些差生却最需要老师用真心去对待,我们要认识到:差生也是你的学生,你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把这些学生搁在一边,漠不关心,或一味批评、漫骂。不要在有意、无意间让学生觉得你看重这个,忽视那个。每个教师都应该清楚,你的学生,他们每个人都很明白自己在教师心中的位置。 教师要热情面对全体学生,仅仅不训斥、不指责、不苛求他们,是不够的。必须重视自己的非语言方面的行为在与学生交往中作用。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会让所有学生感到老师对我很好,老师是喜欢我的。 所以,热情地面对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学生的心中培养一种爱,需要比培养任何一种名花更多的细心和耐心。教师不仅要爱聪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稳重的、学习好的和家庭富有的学生,教师还要爱迟钝的、残疾的、调皮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和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总之,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成功教育。爱,可以使好的学生更加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也可以使无视纪律的学生产生犯罪感和忏悔感,使他们悬崖勒马,从而产生教育的奇迹。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有爱心,并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那么,教师就能把握成功教育的真谛。 其次是给予差生更多的偏爱。

教师如何做到有效关爱学生

教师如何做到有效关爱学生 长丰县城关中学谭联合 温家宝总理在第25个教师节前发表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对教育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对教师提出三点希望。其中指出教育要坚持“以为人本”的理念。更进一步指出: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所有从事教育事迹的人都懂这个道理,而且在实践中放多老师对学生们倾注了浓浓的爱,但有时“爱之切切,应之廖廖”,没有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使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强了,这就告诉我们,仅有爱是不够的,作为教师,必须使学生能读懂你的爱心,让你的爱走进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达到“爱之切切,应之深深”的教育效果,实现有效关爱。要想做到这些,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路中有如下体会: 一、避免爱的伤害,是有效关爱的前提 师生关系是一组矛盾关系。学生对教师多的是敬畏、服从,少的是沟通与交流。如果教师主动找学生,大多数学生自觉不自学地会在情感上设防,心理上处于一种本能的防守态势。这种状态对于情感的交流和教育的实施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就要拆除学生心理这道屏障,为实施有效关爱创造前提条件。 克服攻击性心理。面对有过错的学生,尤其是少数“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难免会产生急躁甚至恼怒的情绪,这种情绪也易引发过激的言行。如果不加以克服,还可能导致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产生。如果不加以克服,还可能导致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产生。事实上,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还处于成长阶段,教师应该允许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完美。

教师要做的是呵护、引导帮助他们完善、成熟。明白此理,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和不满,而应有一种宽容、理解的心态,遇事尽量克制自己,尽快稳定情绪,以健康、包容的态度去完成教育任务。 杜绝攻击性语言。基于爱和严,不少教师常是“刀子嘴,菩萨心”,然而学生感受到的可能只是你的“刀子嘴”,很难领会到你的“菩萨心”,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防御心理。学生通常会摆出一付“不吭气,任你”的架势,此种状态下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常言道:良言一名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除文明、规范外,还必须杜绝攻击性。增强亲和力,既不要用温柔的软刀子——唠叨来“磨”学生,更不能用套话、气话、伤感情的话来“刺”学生,而是应该用道理说服学生,用真情来打动学生。比如,某个不止一次迟到的学生又在上课铃响过后匆匆跑到教室门口,教师一句:“你怎么又迟到了!”即便是随口、无意,但责备之意溢于言表,这很可能封杀了学生讲理由的欲望,又打击了他“匆匆跑”的那一丝纪律观念。如果换一句关切的问语:“怎么回事?”学生可能会向你陈述理由,你就有可能根据他的陈述指出他的不足,肯定他的长处,告诉他该如何去做。也就是说,一名善意、关切的问语,常常可以创造一个实施教育的良好机会。 防止准备攻击性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体罚学生的行为已为千夫所指,但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准攻击性行为给学生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用眼瞪、鄙视、用手指戳、随手推拉等等,这些行为虽算不上体罚,但它对学生心理、人格的侵害程度是不可低估的,它往往是引起师生对立、冲突的重要诱因。我们应予以重视。 有关举止形态学方面的研究表明,人们互相注视频率高,表示彼此

严慈相济 关爱学生

严慈相济关爱学生 宣汉县三河学校彭才霞 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包容孩子们的童心,用孩子的心和孩子们相处,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会努力去爱我的学生.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 一、要对学生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 二、要严而有理。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三、要严而有度。这一点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适度的,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努力也难以达到的,而对于好的和优秀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偏低。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四、要严而有方。伊索有一则寓言:太阳和风争论谁比谁强壮。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外套的老人,我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说着,风便用力对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风吹累了,太阳从云后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开始擦汗,并且脱下了外套。于是,太阳对风说:“温和与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 五、要严而有恒。所谓恒,就是要坚持长久。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六、要严中求细。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奇曾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眼、嘴、额的动作中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细”就是不放过所能了解和察觉到的任何问题。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细”本身就是爱。 一位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就要对他们倾注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这种爱和情就是关心、体贴、帮助加严格要求,这种情和爱既深刻又博大。慈母对孩子之所以无私,是因为有血缘关系。教师对学生付以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付以慈母般的柔情,那就

对学生“严慈相济”

1、在现实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 2、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发展的范畴? 1、答:做一名教师要能够正确把握管理的尺度,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我国近代教育家魏源说得好,他说:“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有教而无化,无以格顽;有化而无教,无以格愚。”意思是说,只要我们真爱学生,真情付出,即使是顽愚都可以教化。在教学实践中,我接触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存在着同样的情况,他们调皮捣蛋和聪明机灵同在,成绩较差与潜力巨大并存,逆反心理与信赖老师共处。他们渴望进步,渴望鼓励,一句话,渴望真爱。 一是要严而有理。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是方方面面都正在成长的“未熟人”,在校期间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学生粗野,无礼,不尊重教师,不听劝告;有的学生在同学中吵闹大家,惹是生非。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常常是恨铁不成钢。有的教师能耐住性子,稳住情绪,用智慧和道理说服学生。但是,有的教师有时火气一下子上来就会对学生进行体罚。这种情况和行为表面上看是为了严格要求学生,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坚决杜绝这种做法,否则便是违背教师道德的。 二是要严而有度。这一点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

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适度的,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努力也难以达到的,而对于好的和优秀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偏低。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要严中求细。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细”本身就是爱。 在真爱的前提下严慈相济,刚柔结合,该严就严,能慈则慈,这些渗透了真爱的教育必能让学生因亲其师敬其师而听其言信其道。 2、答: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作为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涵义和特点。 范畴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以把握事物及现象的特征、方面和关系的普遍本质的概念。道德范畴是概括和反映道德的主要本质,体现一定社会整体的道德要求,并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须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这是教师道德

教师演讲稿:爱教育爱学生

爱教育爱学生 大家好! 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交流的师德体会是《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创优争先,做更好的自己。 其实我很平凡,因为发言给出了主题,所以非要在题目上冠上“创优争先”,倒不是为了在台上夸大自己的言行,所以在继续话题之前,我想说的是,“创优争先”并不是创优秀,争先进那么简单。“创先争优”靠的绝对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靠大家一起团结协作,体现团体力量和价值才能够创造出“先进”和“优秀”的。 在这6天的师德培训中,我印象最深刻也是实践最多的就是“三爱教育”,即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 从XX年至今,我已经工作了6年。常常跟家长们开玩笑说:我是块砖头,哪里缺少就去哪里。回顾这六年的教学经历,很精彩:第一年教的是一年级英语,第二年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第三年教的是四年级英语兼班主任,第四年帮助原政教处王老师做干事,第五年教四年级英语兼美术,第六年教三、五年级英语兼班主任。虽然每年都有变动,但是我觉得:不管变化多大,只要心中装有爱,最后幸福的是我们自己! 一、爱教育。 如果不爱教书育人这个职业,那么在坐的各位就不会选择当老师。既然选择了当老师,就要爱这个岗位。我认为,爱教育就是实实在在的付出,而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虽然有时候我们的

工作很多,让人很心烦,但基本是能者多劳,既然会那就做,对我来说,我要的是人生的经验,而不是金钱的多少。我记得沈校长说过:当老师是发不了财的。那如果想发财还是赶紧跳槽吧!教师职业那么累,那么忙,又不能发财,那留在这听我说话的的必定是爱教育的人!所以我以学生的身份向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因为你们也是我的老师。谢谢! ●二、爱学生。 爱学生是我们老师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这种爱不同于其他,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用爱心、诚心、热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来家长们的放心。当我们面对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颗颗纯洁的心,我想:教师是拥有世界上最高利润回报的职业,我们播下的是一粒粒爱的种子,收获的却是整个美丽人生。教育是一片充满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饱含情感的空间。在我的qq里不但装载着学生们对我的爱,也留着无数我对他们爱的痕迹!我最爱的学生沈若晨走了,就在我们师德培训第一天,也就是25日的傍晚离开了我。整个暑假我都陪着她,即使不在她身边,我们会天天短信,电话。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帮助她完成一些小心愿,爱她在每个动作里,爱她在我的心里。让人出乎意料的事26日凌晨我还收到她给我的生日祝福,孩子真有心,早早设置了定时发送。当收到这条短信的时候我很想哭,但是我知道她希望我好好的,希望我开心!所以我要爱自己。 ●三、爱自己。 对她来说能结束是一种解脱,对爱她的人是一种祝福,所以当想到即将开始教育教学,我便要向她学习,要坚持,要坚强,要不怕困难,更要爱自己。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要往好的一面想事情,千万别每天愁眉苦脸。也许在大家眼里

严慈相济教育之本

什么是严慈相济严慈相济就是指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 正因为有了严慈相济的教育才能让孩子顺利地成长成才。正如教育专家张伯华教授所指出的,教师对待学生仅仅爱是不够的,师爱无私的同时,必需严慈相济,“严”为良师,“慈”为益友,严慈相济中,才会有老师对学生真正的关爱和帮助,以及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尊敬与信任。 “严为良师”:即“做人”上要严格要求。因为一流人才的基础是砥砺一流品行,因此教师必须坚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求学生讲诚实、讲良心、讲气节,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教师的“严” 要严而有理,我们的学生是方方面面都正在成长的“未熟人”,在校期间难免出 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学生粗野,无礼,不尊重教师,不听劝告;有的学生在同学中吵闹大家,惹是生非。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常常是恨铁不成钢。有的教师能耐住性子,稳住情绪,用智慧和道理说服学生。但是,有的教师有时火气一下子上来就会对学生进行体罚。这种情况和行为表面上看是为了严格要求学生,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坚决杜绝这种做法,否则便是违背教师道德的。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如果学校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恐吓和人为制造的权威上,那是最糟糕不过的了,这样的反常制度会扼杀学生的健康情感和直率性格,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的“严”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既要让学生心服口服,又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再有教师的“严”要严而有度。我们的学生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他们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区分对待,如果离实际情况

教师要关爱学生

教师要关爱学生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应用博爱之心去关爱学生。关爱学生的生活;关爱学生的学习;关爱学生的心里健康;关爱学生的成长。 关爱学生的生活。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在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更是困难重重。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朋友和师长,他们渴望老师对自己的困难给予理解和帮助。教师应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关爱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处处为学生着想,衣食住行用都要为他们想周到。冬季天寒,关爱学生的取暖加衣;夏季雨天,督促学生常备雨具;班级的卫生,时刻提醒要保持良好状态。个别困难的贫困生,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尤其是生病的学生,更要倍加呵护,使学生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 关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对学生而言,往往会感恩终生。真诚的关爱会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密,更加有力地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爱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新知识,常会有许多困难和疑惑,他们热切地渴望老师的讲解和帮助,尤其是期待老师的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渴求老师的关爱,但又怕老师嫌弃自己,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日久天长,就会背上严重的思想包袱,或停滞不前,或辍学逃学。老师一个赞许的点头,一句温暖的关怀,一句不经意的善意鼓励,都会令学生兴奋不已,或者成为前进的动力。因此,教师关爱学生的学习,要以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之处,对学生

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赞扬,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和必胜的信念。 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学生间的一次口角,家长的一次吵架,老师的一次误解批评,往往都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创伤。尤其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更是经不住外界的刺激,因为他们听惯了赞扬,经不住别人的指责和批评。社会经济的变革,物质利益的驱使,各种各样的诱惑,都会给学生心理带来压力,造成伤害。作为教师,要把握每名学生的心理动态,经常与学生谈心,做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情感,帮他们解除心理障碍。使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习和生活。 关爱学生的成长。小学生的言行往往处于无意识状态,明辨是非能力弱,金钱的诱惑使他们难以抗拒,教师要时时关爱他们的成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去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走遵纪守法之路,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教师必须做到的!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爱论文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爱” 人文系01小学教育(文)吴梅虾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赞科夫同样也说过:“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 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可见,师爱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教师对学生的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 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 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 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感情投入与回报过程中,教育 实现了其“育人”的根本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热爱学生,没有对学生捧出片爱心,用满腔的热情去亲近他们,是不可能教好、带好他们的。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之心;积极探索,大胆改革之志;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之风;灵活开拓,转化差生之功。这样才能使教育学生的工作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之效。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感情的,如果地孩子毫无感情的, 看到就心烦意乱,那么即使你本领再大,满腹真理,能说会道,但是学生却对你敬而远之, 有意见不敢讲,这样的教育是难以受到预期效果的。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的老师常常 会为了学生的作业、纪律等一点点小事,向学生发脾气,或严厉的指责训斥这样往往会伤 害了学生的自尊,造成师生感情的距离,因而失去了许多可贵的教育机会。因此教师应从 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对学生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引导,才能取得教 育的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