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货市场分析211

期货市场分析211

期货市场分析211
期货市场分析211

期货市场分析211

加息难挡资金巨量增仓农产品市场“麦霸”瞩目

对于刚刚出台的加息,农产品显得“没有压力”。央行2月9日再次加息的消息似乎没能抑制资金对商品的追捧,在农历兔年之后的首个交易日,狂热的投资者又看中了小麦,多方的主动增仓是强麦期价拉升的主因。小麦的疯狂似乎也在周边商品上产生了溢出效应。虽然玉米、早籼稻等品种没有形如强麦那般的华丽上涨,但却吸引了场外资金的参与。

按照很多人的惯性思维,多数商品价格对长假期间加息政策出台的反应应是低开高走,但强麦、早籼稻、豆油等品种却都呈现一定幅度的高开,似乎加息还成了一大利好。“资金拉动对强麦的上涨贡献度较高,强麦的强势还是资金寻找流动性释放渠道的一种表现。”新湖期货分析师李延冰表示。他认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尽管中国央行屡屡出台流动性收紧政策,但商品市场大的背景仍是通胀,小麦作为一个资金容量相对较小的品种,容易受到集体炒作。包括小麦在内的众多农产品仍处在多头市场阶段,而在这样的多头氛围中,商品往往会忽略加息的负面影响。且与周边商品相比,天气因素(如干旱等)、国际市场走强等因素似乎比宏观政策更能左右小麦等农产品的价格。

每年的市场都会炒作干旱题材,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干旱来得更早,这与小麦的敏感生长期不期而遇。业内专家介绍,市场资金到2月上旬才开始炒作强麦,只是因为此前的“天时”未到。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1月,小麦都处在越冬期,对降水的需求不是很大,但是,随着时间进入2月中下旬及以后,小麦又将恢复生长,干旱对麦价的利好会越来越明显。

中国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月7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等八省冬小麦受旱9963万亩,占八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36.4%,目前旱情还在持续发展。就连联合国粮食机构也警告称,中国的极度干旱将危及小麦种植区的小麦作物,这将会导致小麦供给进一步承压。联合国粮农组织2月8日表示,在全球市场已然吃紧之际,中国主要冬小麦产区遭遇的严重旱灾或将严重威胁到其冬小麦产量,还在持续的旱情或将导致严重问题,中国大约共计1400万公顷的冬小麦种植面积中约有516万公顷面临着降雨和降雪不足的威胁。东证期货分析师王爱华表示:“强麦的罕见暴涨应该是资金对干旱的炒作,而加息是之前已经预见到的事情,对农产品的利空效果不大了。”

农产品“兔”飞猛进警惕高位风险积累节后首个交易日,国内农产品期货在干旱题材带动下纷纷上涨。其中,强麦期货表现抢眼。此外,玉米、大豆期货也均表现强势。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部分小麦产区及南美地区的大豆、玉米等作物是受干旱天气影响显著,市场对这些农产品看涨预期较为明显。但是,也应警惕农产品高位调整风险也在进一步积聚。

大豆玉米领涨旱情品种

东证期货研究所分析师鲍红波表示,目前南美的大豆、玉米正处于关键生

长期,“拉尼娜”带来的极度炎热、干燥天气对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春节期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玉米期价继续“高歌猛进”。

鲍红波表示,受拉尼娜气候影响,目前全球农作物正遭受干旱天气肆虐。南美大豆主产区正遭遇干旱,而我国也经历了入春以来2个省份的重旱。同时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使得全球粮食库存都呈现持续下降局面,美国农业部(USDA)已经多月连续调低了全球的粮食产量,而软商品中的白糖、棉花的库存水平也创了新低。

市场人士预计,在美豆本身就供给偏紧情况下,南美大豆产量减少将会使得世界大豆供应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且美国农业部将2011年全球大豆产量预估呢由此前的33.75亿蒲式耳下调至33.29亿蒲式耳,低于市场预期均值33.73亿蒲式耳,全球大豆产量前景堪忧。

旱情仍有改善余地

“拉尼娜”同样也给我国北部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干旱灾害,但由于目前我国大豆、玉米尚未播种,所以受干旱影响的主要是小麦。“农业部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月7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等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已达9963万亩,占8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36.4%,受旱8省冬小麦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八成以上,目前旱情还在持续发展。小麦价格稳中有涨仍然是后期主基调。”东证期货研究所分析师王爱华分析。

北京中期期货高级分析师杨莉娜表示,“目前仍需关注小麦返青期的表现,如果后期缺乏有效降水,造成较为严重的冬春连旱,才将对小麦形成真正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小麦生长还处在尚有改善余地的阶段,对于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能影响较小,但对于缺乏灌溉条件的地区,旱情持续将可能演变为真实灾害,因此还是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干旱带来的供需偏紧的局面将对农产品价格依然有较大支撑作用,但随着这些农产品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在政策调控预期下,国内农产品期货高位调整风险也正在进一步积聚。

通胀预期强烈农产品各品种有不同

由于粮、油、棉、糖、天胶等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导致对以食品为主的CPI预期在5%以上,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导致通胀预期。货币贬值是物价上涨的合理解释。

美元贬值,欧元贬值,日元贬值,人民币也在贬值,世界已经进入货币贬值竞赛。所谓的货币战争指的是汇率大战,形式是竞相贬值,实质是钱越来越不值钱。诚然,钱越来越不值钱,不代表所有商品都涨价,但是会普遍上涨。中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除国际输入因素外,主要是成本推动的原因。许多商品的国际价格并未创新高,在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的背景下,国内价格却突破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来的历史新高。比如,小麦、玉米、白糖、棉花、天然胶。

农产品涨价有些是由于极端气候导致减产(比如棉花),容易理解,但是像

小麦这样国内丰收的商品为何还要创造(国际价格目前并未达高点)历史新高?那只能从国内粮食价格长期定价偏低来解释。长远来看,中国的低资源价格时代恐将成为过去,中国农产品的种植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是大趋势,这是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农忙时节,中国许多地方的劳动力是优厚的吃、住待遇,一天工作不超八小时,一百元工资。而且从这一角度来说,农产品涨价有其合理的成本推动原因,涨价是大趋势。

从CRB指数来看,在2008年7月曾经达到614.61,2011年2月3日创造历史新高661.55,技术上已经找不到顶部,当然看不到顶部也意味着随时可能见到顶部。单从货币贬值的角度来说,以美元计价的黄金来看,现在的美元比2008年又贬值了很多。从近期看,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恐难以改变,美元贬值是大方向,美元贬值与美元指数短期的上落无关,通胀预期强烈,商品仍将以上行为主基调。

一方面,国内房地产在一系列调控政策和连续的加息以后,从房地产市场撤出的部分资金可能转向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投入股市的资金并不明显,倒是看好人民币升值的海外热钱可能投入以商品为主的期货、现货市场。另一方面,随着利率的逐步提高,加之其他控制通胀措施的到位,存款负利率的状态有望逐步改变,因此,在总体保持看涨思路的同时,注意一些品种可能出现的分化走势。

因为农产品需求向来与经济增速关系不大。发达国家经济减速,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并未出现下降;而像中国、印度这些新兴大国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在增长。政府抛储,交易所对部分期货品种提高保证金比例等,经验看,这类措施效果只是短期的。但是政府年度CPI控制在4%是值得注意的。

鉴于棉花、糖、天胶等累计涨幅较大,新的种植年度产量会有变化,建议逐步撤出这类市场;关注北方旱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关注诸如豆油、早籼稻等涨幅不太大的商品,调整充分时介入,尤其注意逢低积极吸纳那些依赖进口的商品。

中国久旱或推高全球小麦价格

中国北部地区的久旱正在威胁今年的粮食产量,这可能打击中国政府抗通胀的努力,并且推高全球小麦价格。在国际市场关注下,中国政府近日表示将投资约90亿元加强旱区的农田水利设施,以稳定各界对中国粮食生产与价格稳定的信心。

针对中国以及全球小麦价格走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日前发表报告,指中国北方旱灾是一个“潜在的严重问题”。旱灾可能导致中国零售麦粉价格较1月上涨8%,较去年同期上涨16%。另一方面,中国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温家宝警告,当前的粮食生产“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份冬小麦主产区旱区持续发展,而且据预测旱区降水将继续偏少,主要江河来水总体将继续偏

枯。种粮成本上升,农民种粮效益下降,以及一些地方出现放松粮食生产倾向,也是中国保持粮食稳定增产的困难。

温家宝批评说,中国在粮食连续7年增产后,盲目乐观情绪有所滋长,麻痹懈怠倾向有所抬头,对困难和挑战估计不足。会议确认了10项对小麦进行补贴等其他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其中,中央财政预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冬小麦农民购置抗旱节水机具补贴。政府也会在先期安排的40亿元基础上再安排20亿元,用以改造旱区大型灌区骨干工程与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根据需要也会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和灌区田间工程。实施上述政策,中央安排资金67亿元。会议也决定,将政府今年对三类稻谷的收购价提高约10%至20%。

至今,肆虐于中国北部与中部的旱情已持续四五个月。截至官方本月8日的统计,作物受旱面积1亿1200万亩,比上周增加3400多万亩。由于旱区的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国际市场人士近期为中国小麦减产与国际粮食价格可能上涨而担忧。穆迪公司旗下子公司穆迪分析经济分析师陈志雄近日发表报告提出,中国今年可能需要进口相当显著分量的小麦来弥补国内产量的减少。

在中国因素以外,俄罗斯罕见大旱、加拿大暴雨,阿根廷干旱天气与澳洲水灾也都可能导致国际小麦价格上扬。本周二,美国的小麦期货价格就飙涨到30个月来的新高。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从中国旱灾来引导国际粮价上涨的预期,属于市场炒作行为。中国有储备小麦总量5300万吨,另有3500万吨玉米储备和4700万吨稻谷储备,这确保政府有能力在短、中期内调节粮食供应量,平抑价格上涨压力。

但国际舆论也认为,如果中国的农业基础设施与生产力不能显著提升,随着中国变得富裕,粮食需求提高,国际粮食价格将始终在各种话题炒作下,面对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商品市场反应冷淡加息“边际效应”递减从去年10月中国央行三年来首次提高利率到本月9日的加息,该政策对商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力甚至还不如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如去年11月的国际农产品价格的跳水实则缘于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再次提高,美盘的棉花、原糖等商品价格在短短数日内就狂泻了20%,同期的美盘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价格也有明显下滑。

反观去年10月和12月中国的两次加息,国内外农产品的反应却是何等麻木。以农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大豆来说,美国CBOT大豆在去年10月——中国加息的起始月经历了每蒲式耳1100美分到1300美分以上的大涨,中国在圣诞节当天的加息也没有给节后的美国大豆市场造成困扰,相反,该品种还进一步上涨,站上1400美分/蒲式耳的两年半来的新高。一时间,对农产品来说,加息的影响不仅是边际效应递减,还有助于市场的走强。然而,加息的效果不如“提准”并不意味着加息在控制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过程中是一招多余的棋。

新湖期货首席策略分析师叶燕武认为,在“稳货币”的政策条件下,随着资金使用成本的不断走低(名义利率固定,而CPI不断走高,标志着实际利率的负溢价水平扩大),资金不是选择沉淀而是选择更加流动的形式,即流到股市及大宗商品市场。货币的流动速度加快,加上目前的存量基础,将进一步对流动性形成正的支撑,进而容易滋生资产泡沫和通胀题材的炒作。可以说,小麦、大豆以及棉花和糖等农产品的涨价都是这种炒作的典型。

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若没有利率等价格型工具的配合,政策调控的实际效果有可能“事倍功半”。现在央行的加息周期已经开启,实际利率将逐步正向回归,股市和商品市场的运行难以摆脱阶段性调整的命运,而已经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农产品尤其值得投资者警惕。

加息难抑补涨需求商品期市维持强势央行2月8日晚间作出的自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决定使得兔年的首个交易日悬念丛生。特别是当市场人士普遍将此次加息的目标解读为管理层进一步应对通胀压力的举措时,国内商品期市将如何开局就显得更加难以预测,毕竟,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期间,国际商品期市的火爆表现为国内市场积蓄了太多补涨需求。较量的结果显然是市场补涨的欲望占了上风——2月9日,国内商品期货在政策利空的压力下普遍收涨。

投机资金推动仍是关键因素

春节长假期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热闹非常,牛市格局渐趋明朗。相较之下,休市中的国内商品期市难免生出“寂寞难耐”之感。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投机资金的推动仍是关键因素。数据显示,中国春节期间,包括投机资金以及商品基金在内的资金持续增持主要大宗商品。来自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报告显示,在截至2月1日的当周,受出口需求强劲以及阿根廷天气后续因素的推动,大型投机机构继续增持了包括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期货的净多头头寸。

另一方面,由于2011年开局全球各地的天气状况并不乐观,从全球范围来看,部分大宗商品特别是农产品确实存在着供需矛盾。“与其他金融属性较强的商品不同,农产品市场更多受到市场供需基本面的左右,近期国际市场投资者对供需形势的担心成为推动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的主要因素。”有分析师称。此外,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向好对于其经济恢复超预期的支持效应增强,这也提振了大宗商品市场的积极预期。

加息能否“浇熄”商品市场热情

与股票市场相比,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效应更加明显,而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于通胀预期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因此,市场人士认为,考虑到春节期间国际商品市场的表现,给国内市场降温应当也是此次加息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分析师表示,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基于节日效应等因素的考虑,机构普遍预测CPI数据反弹甚至是创出新高的可能性非常大,在此背景下,央行选择在此时点加息应该有提前应对的意图。“此外,鉴于春节期间外

盘商品的整体强势,央行也有意借本次加息给国内商品市场‘浇冷水’,防止市场情绪亢奋。”他进一步表示。

不过,对于此次加息的短期市场影响,业内普遍认为效果不会十分显著。“商品市场内外盘具有联动性,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商品市场整体仍将保持强势,这是因为,尽管新兴经济体纷纷开始选择紧缩政策,但是,发达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仍是形成以及后续支撑本轮商品牛市的关键因素。春节期间外盘商品整体表现较强,国内商品市场必然会存在补涨需求。”上述分析师称。

从节后开盘首日的商品期市表现来看,也印证了上述分析和判断。一些期货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业内对于管理层可能将在1月份CPI数据公布前后选择加息已经有所预期,实际上,对于期货市场而言,加息的负面影响已经在节前有所显现。“加息不会改变当前商品市场的牛市格局:首先,今年我国货币政策整体向稳健回归,政策紧缩是必然,而且市场之前原本已有所预期;其次,此次加息是2010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利率,只有持续加息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商品市场的影响才会完全显现出来。”有市场人士认为。

短期或引发金属期货获利回吐

不过,有市场人士提醒投资者,对于整体处于高位特别是已创出历史新高的铜等金属期货而言,国内的政策面或许也会给国际资金提供获利回吐的机会。事实上,在周二晚间中国央行加息的决策发布后,已经有海外机构分析师迅速作出反应,“如果中国通胀预期进一步明显,管理层进一步紧缩流动性,尤其会受到影响的(大宗商品)将是工业金属。铜似乎十分敏感,可以想见镍应该也很敏感。”“中国是铜、铁矿石、棉花等大宗商品的全球最大消费国,这些方面的胃口短期内不会缩小。不过,此次春节假日加息之举,或许会让交易员们稍作停顿——即便只是短暂的停顿。”上述分析师判断。

内外市场联动之下国内商品强势中有差异昨日国内商品表现强势中,出现一些差异,其中农产品油脂油料跳空高开,上冲阶段性新高后有所回落,粮食谷物未能突破前日高点,收出阴线,相反有色金属则低开高走,尾市基本翻红,表现强势,同时国内股市昨日大幅走强,创出近期来新高。

从日前公布的USDA月报来看,整个农产品市场除玉米之外,没有任何的亮点,具体数据方面:预计美国2010/11年度玉米结转库存为6.75亿蒲式耳,低于市场平均预测的7.36亿蒲(预估区间6.45亿-7.95亿蒲) ,处于危险区域,大豆方面,预计美国2010/11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为1.4亿蒲,高于市场平均预测的1.35亿蒲(预估区间1.05亿-1.5亿蒲),与上个预估持平;棉花方面,美国、中国供需数据未作调整,全球产量下调4.6万吨,消费量下调0.7万吨,其中乌兹别克斯坦产量下降、消费量增加,而孟加拉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消费量减少,期末库存变化不大,为932.1万吨。

总体看,目前市场对整个农产品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干旱天气,引发的国际新买盘需求,从气象预报来看,2-3月份,天气预报黄淮、华北仍少降雨,

旱情仍在困扰中国农业,也将是近期农产品围绕的焦点。因此从2011年商品市场表现来看,农产品市场仍相当的给力,白糖在外盘调整之下,创出历史新高,油脂油料上行空间即将打开,粮食谷物联动开始走强,总体投资策略上,对于目前的市场,调整似乎都是相对买入的好点位。

就棉花而言,基本面目前仍陷入浑浊状态,各方都在关注现货面变化,毕竟外棉期货、外棉到港报价,以及国内期棉,电子撮合棉均已出现了近期凌厉的涨势,倒逼之势只等现货面的变化,另外期货盘面表现上2011/12年度期货合约,包括1111、1201合约在内再次大幅飙升,且持仓出现了大幅增加,资金有意向棉花远月绝对价格低估合约转移,规避近期合约可能遇到的一些潜在政策等风险,总体看,市场的趋势仍在维持上行,近月3.4万将是行情启动与否的重要分水岭,从操作的角度,鉴于外盘以及整个商品氛围向上,仍坚持多头思路为主。

高铜价时代到来

中国农历春节长假期间,国际金属市场表现强劲,低利率的货币环境以及中国、日本等高外汇储备国家投资需求的预期再次显现不断推动金属价格前行,传统的春季攻势赋予了新的内涵,为市场增添动力。

前期美元的被动性上涨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最大绊脚石,美元的适时回落成为美联储挽救美国经济状况的一种必然。伴随着美联储出台“二次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一场为稳定本国经济而形成的“汇率示弱大战”在各国政府中拉开序幕。这使得原本就充裕的流动性更加泛滥,大量的流动性为金属市场输送了更多的血液,金属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持续回升,经历了在全球传统消费淡季呈现出的淡季不淡运行特征,在传统消费旺季刷新高点的过程。

2010年金属市场上扬的背后,美元的持续走弱及宽裕的货币流动性环境功不可没,它是金属市场发挥其金融属性最有利的支撑。承接2010年,在全球流动性仍旧宽裕、美元中长期处于弱势、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减及中国金属消费预期强劲的大环境下,2011年金属市场将在多方控市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强势运行的格局。

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美国,其经济复苏的进程及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政策备受世界关注。美联储释放流动性以刺激经济的手段起到了一定作用。虽然从美国制造业指数的增长看到了美国经济的希望,但美国就业市场的前景仍让人担忧。美国就业市场已有所改善,但改善的力度明显不够。喜忧参半的就业数据尚不能说明美国就业市场已经走出阴霾。同样状况的也出现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以及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上,这些都为美联储持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美元中长期弱势打下根基。

另一方面,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的欧洲同样以继续释放流动性的姿态来保证经济持续增长。随着欧元区成员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像多米诺骨牌一般接连爆发,市场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忧虑日重,恐慌情绪急剧上升,而金属市场也由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受到较大压力。为尽快缓解主权债务危

机的影响,去年5月欧盟27国财长决定设立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救助基金来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

随着救助机制的建立,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逐步得到缓解。欧元区的经济也开始出现明显的增长。如今欧元区的通胀率以接近甚至高于2.0%的界限,这无疑为欧洲央行提早加息提供了条件。虽然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通胀预期仍较为稳定,将继续维持1%的利率不变。但是,随着欧元区经济逐渐转暖,欧洲央行加息仍指日可待,2011年欧元将借此契机缓慢回升,与此相对的是美元继续回落。

在欧美主要经济体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的时候,隔岸相对的中国政府在货币政策上则明显采取紧缩为主的方针。由于09年固定投资投入过大过快导致的结构性失衡以及所面临的不同通胀局势,中国政府接连向市场发出紧缩信号,无疑显示了中国政府收紧流动性并抑制通胀的决心。由于中国通胀预期明显加大,今年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央行再次加息,决定自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此次加息是央行农历新年的首次加息,当在情理中。本年度央行首次工作会议就已经强调,今年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此次加息是央行启动货币紧缩政策的第三次加息,虽在一定程度上会收紧流动性,但加息的背后可能面临“热钱压境”的风险。相对于欧美市场的低利率,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不断提高利率的同时也必将成为大量资金流入的首选目标。因此“资金围城”的现象尚没有改变。

从金属供需面来看,今年是中国“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对电网的投入相对较大,按照方案的规划,“十二五”将有5.4万亿元投向电网建设,有2.55万亿投向电网改造,2011年电网投资将有较大增幅,这必将保证电线电缆等产品对铜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于房地产的调控仍将不遗余力。今年1月,国务院公布了八条最新楼市调控政策,其中有对于土地的有效供应不低于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的要求和今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原则上不得低于前2年年均实际供应量的要求。如果今年能够执行,则对房屋供应所有增加,建材消耗也会大幅度提高。这势必会推动对金属的需求,金属市场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显然,伴随着国际铜价突破1万美元大关,金属价格在消费性需求以及投资性需求的双重推动作用下进入了高铜价时代,虽然不排除市场出现一定的回落,但市场的高位运行将难以发生改变。2011年对于金属市场来说,将会继续演绎多头控市格局。虽然中西方国家呈现出明显的对立货币政策,但在全球流动性充裕大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同时外汇市场上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维持的背景下,金属市场将延续上行趋势。而就供需面来看,中国对基本金属的消费能力在2011年亦会提升,这种情况也将辅助以铜为代表的金属市场继续前行。

技术上看,伦敦铜价在中国人民币汇改之后始终运行在上升通道当中,经过去年11月份调整之后,目前运行在新一轮上升当中,近期在测试一万美元心理大关之后呈现反复测试态势,后市仍然将以万点大关为依托不断向上方发动攻击。

期铜强原油弱大宗商品主力品种“闹分家”

2月2日至8日国内春节长假期间,国际商品市场原油和铜这两个主力品种“分道扬镳”。从原油和铜走势差异可以解读出一些信息:其一和2009年以及2010年下半年的普涨行情相比,2011年的市场格局将更加复杂;其二,牛市行情并非简单上涨,对时机的把握更为重要;其三原油此轮快速涨跌再次验证了“突发事件不会改变趋势”的市场谚语。

和前两年相比,2011年需求及经济状况对大宗商品的影响更加显著,货币因素仍然是左右大宗商品走势的最大基本面。全球范围内总体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形成目前居于历史高位的商品价格的基础,年内货币政策对商品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新兴市场国家升息以及欧美货币政策的变化方面,而世界经济的实际复苏情况将决定原油、铜等商品真实需求的强弱程度,在供应变化不大情况下,需求将成为决定原油等商品供求关系紧张及价格涨跌的关键因素。

原油和铜均是2011年各大机构非常看好的品种。但需要注意得是,就供需状况而言,目前铜要强于原油,或者说在时间上先于原油出现短缺,这就不难理解铜的相对强势。高盛在其商品年报中认为,原油市场在跨上两个复苏台阶之后,将进入通往结构性牛市的征途中,两个复苏台阶分别是消耗衰退时期累积的库存和消耗欧佩克剩余原油产能,最终WTI原油价格将重回100美元/桶之上,而摩根士丹利则认为,2011年原油均价将达到100美元/桶。

而铜除了受到需求拉动外,其供应短缺表现得更早也更明显。201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铜消费的最主要推动力,但发达国家消费也明显回升,世界精铜消费状况正在逐步改善。由于2009年国内铜消费基数较高,2010年消费增幅或有所回落,但预期较2009年仍然有超过10%的增长,而同期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需求也逐步回升,根据商品研究机构CRU的数据,消费量仅次于中国的西欧地区2010年消费增幅有可能达到5%。

此一轮原油的涨跌虽然和埃及局势密切相关,但根源还是原油供需状况未发生较大变化。冬季尚未过去,早开的花难免凋零。1月下旬,埃及局势引发投资人担忧,WTI3月原油合约一度收在27个月最高水平。随后事态缓和,原油价格持续回落。而此间能源资料协会(EIA)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当周的美国原油库存增加259万桶,至3.4316亿桶,库存增加量高于此前预期的250万桶,连续第三周上升;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截至2月1日当周,NYMEX原油期货基金多头增仓约2万手,商业空头也增仓1.5万手,并且商业空头持仓达到93.4万手,达到数年来的最高水平。

如果从季节性表现进行考察,一、二月份铜和原油上涨概率相当,但铜的历史平均涨幅要大于原油,前者分别为1.1%和1.6%,后者仅为0.03%和1.27%;

而三月份二者均有较大上涨概率,历史平均涨幅分别为2.5%和4.6%(数据起始分别为1977年和1987年,有一定差异)。当然还有一种因素也可供参考,即在目前阶段油价上涨显然不利于欧美经济恢复,相比之下铜价对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目前欧美经济改善的迹象不断增加,市场对于风险的忧虑也有所弱化,总体而言市场正在向更健康的方向转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的消除,关注需求,把握时机,应该是近期行情带来的启示。

加息难改塑料牛市行情

央行于2月8日宣布再加息0.25个百分点,对商品期货来说,多少会有一些影响。今年总体上仍是一个“政策年”,政策及宏观经济因素对商品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从整体上来看,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国内通胀高企仍将延续,大宗商品价格将以上行为主,塑料价格重心也将上移,有望延续上涨行情。

一般来说在每年的2月份是传统的春季农膜备货期。在这期间的农产品价格、各地库存量、工厂开工率等都成为市场炒作的热点,进而影响到对塑料农膜的消费预期,对期货价格影响比较大。宏观经济方面,2011年全球经济整体仍然向好,美国为提振经济仍将继续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胀势必会在全球蔓延,这将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国内方面,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对行情会有所打压,但整体通胀高企仍是主导2011年全年的主基调,塑料价格仍将延续上涨格局。

作为大宗商品的风向标及产业链顶端的原材料,原油对塑料价格的影响无疑是不容忽视的。从目前原油走势来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原油价格的上涨是大概率事件,而原油价格有望在今年突破百元大关。这在很大程度上将给予塑料价格的上涨很大支持。

供给方面,新增产能较少,供应小幅增加。2011年,国内基本没有新增产能投产,相对于近几年来说压力是最小的。市场对于前期新产能的消化将成为主旋律。另外一方面,节能减排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PE的正常生产,所以在PE供给方面,并不十分看好。如果装置出现故障或开工率偏低,其产能释放效果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预计今年我国PE产量在前期产能释放的前提下,也仅仅是呈现小幅上涨的局面。

需求方面,薄膜需求将稳步增长。2010年1月份-11月份,国内塑料制品累计产量为5145.4万吨,较2009年同期增长20.9%;同时从各月同比来看,2010年均在10%以上,显示出我国塑料行业整体增长势头强劲。在消费领域上,我国塑料消费主要集中在包装膜和农膜领域。随着2011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市场对塑料薄膜的需求将不断攀升,尤其对包装膜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将支撑着塑料价格的上行。与此同时,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市场对农膜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尤其是在季节性消费旺季时期。

对历年来塑料期货行情的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每年2月份,塑料价格的上涨概率还是比较大的。综上所述,在货币环境不发生突然转向的条件下,在目前市场在供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塑料市场的底部会随原油的上涨而逐步抬

高。

棉花高企支撑 PTA维持上行通道

郑州PTA期货2月10日增仓收涨。主力1105合约开盘11,986元/吨,收盘12,194元/吨,上涨220元/吨,成交量416,200手,持仓量237,012手。隔夜棉花大幅上涨及PX表现犹强,对PTA有一定带动。另外,下游库存偏低且补库需求开始释放亦支撑期价上行。但是,近日产业链整体成交气氛冷淡,多数商家离市休假,现货成交普遍不多。预计PTA短期处于上行趋势之中。

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3月原油合约结算价9日下跌0.23美元或0.3%,报每桶86.71美元。埃及持续的动荡局势以及美元疲弱扶助布兰特原油涨至每桶102美元上方的高点,但库存增长给油价带来压力。美国能源部公布,4日当周汽油库存上升470万桶,达到1990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馏分油库存上升30万桶,原油库存上升190万桶。汽油库存升幅高于市场预期,而且市场原以为受暴风雪天气影响,馏分油库存将下降。原油下跌,将削减化工成本,对期货价格不利。

PTA的良好表现来自于高棉价,作为棉花的直接替代品,涤纶产品受到棉价的直接拉动,尤其是与棉花混纺的涤短产品。当前棉花重新回到了33000之上,如果按照2-2.5的正常比价计算,当前PTA合理价位应该在13000-16000间,也就是说相对于棉价,PTA当前价格并不高估。

市场方面,9日盛泽化纤市场上,PTA、MEG报价均有上涨,半光聚酯切片、大有光聚酯切片价格平稳,CDP切片价格平稳,聚酯瓶片价格稳定。市场上半光切片现款主流13500元/吨,有光切片现款主流13400元/吨,CDP切片市场现货成交价在14300元/吨六个月承兑送到,聚酯瓶片市场一般送到成交价在13600元/吨。下游方面,涤丝历经节前节后几天的采购,下游织造厂家、加弹企业涤丝己备有一定涤丝数量,但上游原料价格有所上移。

沪胶易涨难跌格局不改

继1月14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中国央行又在2011年新春开市的前夜,即8日晚间,宣布自9日起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而此次在市场预料中的加息,也凸现了中国正面临着不断增大的通胀压力。而此次加息也或与1月份超高的CPI有关。

国内与通胀作战的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却与通缩顽强拼搏。欧美经济复苏的步伐牵动着美元指数,进而影响到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由于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时刻被推到风口浪尖的隐忧。从迪拜到希腊,从爱尔兰到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短则几周,多则数月,欧元区成员国成为美国三大评级机构掌中的棋子任之摆布,也成为美国定量宽松顺利推行而转移视线的足量烟雾弹。由于美联储继续维持低利率水平,且于第二季度前向市场投放6000亿美元的流动性以摆脱通缩风险并降低失业率,在美元的地位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商品成为保值的工具,海外大宗商品不断走高,原

油、铜、小麦等商品不断走高为国内商品长期趋势指明了方向。

国际橡胶研究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橡胶需求预计达到2390万吨,2011年需求将达到2550万吨。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将泰国去年全年橡胶产量由10月份预估的325.3万吨降至312万吨。整体上,全球天胶供应呈现供小于求的紧平衡格局。2005年至2006年间,橡胶价格持续走高,刺激东南亚集中种植橡胶树,根据橡胶树的生长特点,新胶将在2012年后大量上市,橡胶恢复性增长将有效缓解胶市的供应压力。

国外供求相对失衡,国内橡胶产量亦不尽如人意。去年4月份,我国云南干旱与10月份海南暴雨天气导致橡胶产量下滑,致使国内橡胶自给率进一步下滑至20%的边缘。下半年橡胶价格持续走强,强烈的上涨预期导致下半年橡胶进口明显增加,2010年我国进口天然橡胶186万吨,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加8.8%。据了解,目前上期所橡胶库存6.55万吨,青岛保税区库存10万余吨,虽然国内业已停割,但合计近17万吨的橡胶基本可以保证国内停割期内的供应。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超过美国巅峰时产销状况,但是车市的火爆并非轮胎业的福音。近两个月橡胶价格上涨逾30%,持续走高的橡胶令其下游的轮胎企业在成本暴增的路上越走越远。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表示,轮胎企业全行业亏损面将在50%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全行业已陷入开工越多亏损越多的成本怪圈。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子午线轮胎外胎3.62亿条,较2009年2.99亿条增加21.08%,同时橡胶轮胎外胎也在2009年6.51亿条的基础上增加17.2%。

但令人揪心的是,偌大的轮胎产量却未能全部进入下游汽车行业,目前轮胎的社会库存量已经超过正常库存的50%,扭曲的橡胶和轮胎的价格值得关注。随着汽车购置税政策的退出,2011年汽车工业发展将有所降温。另外,大力推进汽车消费的负面效应正显现出来,“堵城”经常被用来大众调侃。继北京出台“治堵”方案后,广州也征求意见推出治堵妙方,汽车消费将向理性增长回归。

从全球范围来看,2010年前11个月,美国新车注册量同比增加11.1%,日本同比增加10.3%,俄罗斯同比增加27.6%,印度同比增加31.5,欧盟同比减少5.1%。中美日欧累积增幅明显高于橡胶产量的增速,而俄罗斯和印度作为后起之秀必能让全球汽车消费再飞一会儿。

总体而言,美国高失业率问题一日不解,定量宽松便一日不息,因此2月份全球流动性仍将宽裕。根据历史经验来看,2月份是橡胶市场强势的月份。随着胶价走高,交易所监管力度加大,靠资金推动的行情发生的概率将大幅降低,预计2月份沪胶将依据自身供需基本面保持相对强势。

全球2010-2011制糖年糖产量将增至1.65亿吨德国统计分析机构F.O.Licht近日称,2010/2011制糖年全球糖产量预计将增至1.651亿吨,上一年度为1.544亿吨,因为不断攀升的价格刺激农户增大甘蔗种植面积。

洲际交易所(ICE)原糖期货合约逼近30年高位,因紧俏的全球供应,较低

的库存水平以及强劲需求均提振期货市场行情。最近数月,多个产糖国的恶劣天气对糖产量造成冲击,因此这家德国的统计分析机构下调了去年10月份所作的初步产量预估。当时,该机构称,估计全球2010/2011年度糖产量将增加7.7%至1.664亿吨。

F.O.Licht在对2010/2011年度首次食糖产量预估报告中称,2010/2011年度全球糖产量将增加1190万吨,全球甘蔗糖产量将增加11%至1.337亿吨,而2009/2010年度为1.205亿吨。“面对急速上涨的食糖价格,全球供应对此的反应将远不及我们的预估,”分析机构F.O. Licht表示,“近几个月,本年度供应状况甚至出现小幅收紧的现象,加之库存水平降至20年低位,表明糖市仍如履薄冰。”

该机构表示,下调2010/2011制糖年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和中国的糖产量预估,但上调巴基斯坦、泰国及墨西哥产量前景。库存耗尽的状况无法在一个制糖年度里得以扭转,今年糖价仍将得到良好的支撑。

澳大利亚2011-12制糖年原糖产量或低至350万吨

Rabobank近日表示,由于近几个月洪水侵袭范围进一步扩大以及上周飓风对甘蔗生长带来损害,估计下一制糖年澳大利亚原糖产量或仅能达到350万吨的水平。

根据银行发布的月度报告,估计拟于6月30日结束的制糖年食糖产量从前期预测的460万吨减少到395万吨的水平。作为继巴西和泰国之后的第三大食糖出口国,估计2010-11制糖年澳大利亚食糖出口量将达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从2009-10制糖年的325万吨减少到290万吨。

由于收割条件落后,假设当前制糖有未收割的甘蔗(数量暂不确定),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甘蔗开榨的时间会提前至5、6月份左右。由于2010年底春植蔗受损,肥料受雨水影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估计2011-12制糖年食糖增长仍然受限。同时,飓风仍然是甘蔗生产的最大威胁。在过去三年里,产量和出口量之差均在130万吨左右,估计2011-12制糖年出口量或低至220万吨。

2010-11年度印度小麦产量有望达到8147万吨据印度农业部长近日表示,2010/11年度(7月到次年6月)印度小麦产量有望达到8147万吨,因为天气良好,而播种面积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相比之下,上个年度印度小麦产量为8080万吨。2010/11年度印度粮食产量有望增长6.4%,达到2.3207亿吨,相比之下,上年为2.182亿吨。2010/11年度印度农业有望增长5.4%,相比之下,上年的增幅为0.4%。

印度粮食增产将提振印度国内供应,遏制价格,并帮助政府控制食品通货膨胀。截止到1月21日的一周里,印度食品通货膨胀率涨到了17.05%。根据政府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4日,印度冬季小麦播种面积增长了3%,达到了创纪录的2918万公顷,而部分地区的农户仍在种植小麦。

印度稻米产量有望增长5.5%,达到9401万吨,因为七月到九月期间的降

雨良好,相比之下,上年为8909万吨。2010/11年度印度甘蔗产量预计增长15.2%,达到3.367亿吨,上年为2.923亿吨。

据行业机构预测,本年度印度食糖产量有望从上年的1880万吨增至2500万吨。印度全年的食糖消费量约为2300万吨。2010/11年度印度油籽产量有望增长12%,达到2785万吨,这将有助于削减食用油进口。

最新浅析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析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期货市场是风险管理市场和财富管理市场,是期货产品流通的场所。没有健全有效的市场,期货产品将失去存在的意义。这是一篇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如大宗商品风险,利率、汇率风险,股价波动风险等由于宏观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而加剧。我国相关经济活动主体对避险工具的需求激增,期货市场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便捷避险通道。但与之匹配的风险控制与监管问题将日益艰巨,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促进期货市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将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程 1.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探索阶段(1988年~1993年) 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各类批发贸易市场,探索期货交易”。同时成立工作组着手研究。1990年,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该批发市场以现货远期合同交易起步,逐渐引入期货交易,是中国期货市场诞生和起步的标志。1992年,中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年底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成立,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快速起步及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我国期货市场的盲目发展阶段(1993年~1994年) 1993年,我国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大批出现。交易所达40多家,期货经

纪公司有近500家,上市交易品种达50多种。1994年,期货经纪公司的境外期货、地下期货盲目泛滥,期货经纪纠纷大量出现。 3.我国期货市场的清理整顿阶段(1994年~1998年) 1993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要求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1994年5月30日国务院发布69号文件,对期货业进行第一次大的清理,整顿后的期货交易所为15家。 4.我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对期货市场进行进一步规范,交易所由原来的15家变为3家,交易品种由35个减为12个。2000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正式成立。2004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期货经纪公司属于金融机构。在此之前,期货公司属于服务行业。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2010年4月,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市,成为中国首个金融期货。2013年9月,5月期国债期货合约上市。 二、期货市场功能的基本理论 1.套期保值功能的理论 套期保值也叫做套头交易,对冲等。指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段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而补偿现货市场价格不利变动所带来的实际损失。则套期保值理论是运用投资组合策略的套保者在期货市场上所持的头寸与现货市场所持头寸不一定相同。而且在套保期间,组合投资的套期保值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交易者的风险偏好和对期货价格的预期而变化,所以,这种理论也被称为动态套期保值理论,奠定了

投资项目评估报告.docx

投资项目评估报告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山西城利建材有限公司年产55000吨矿(岩)棉保温板生产线 2. 投资者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山西城利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性质:民营企业 单位地址:山西大同市 本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矿(岩)棉及其系列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的企业。 3. 项目背景及所处情况 项目承办单位名称:山西城利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山西大同市 项目性质类型:建材项目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矿(岩)棉保温板:4万t/a 矿(岩)棉及其系列产品具有重量轻、保温隔热、吸声隔音、阻燃、耐高温、不腐不蛀等性能优异,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广泛用于建筑和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保温隔热;矿(岩)棉制品报废后不污染环境,是一种“环境协调材料” 目前,用做保温、隔热的矿(岩)棉制品中,用量最大的产品为板状制品,其用量占矿(岩)棉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墙体、屋面、隔断

保温,也用于冷库、设备、交通工具壳体保温隔热。 建筑在建造(包括使用的建筑材料消耗的能源和运输建筑材料消耗的能源)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4以上,生活水平越高,能耗越大,发达国家由于生活舒适条件高,能耗超过40%,我国30%左右,建筑耗能已成为我国三大用能领域之一,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在建筑保温节能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例如,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性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要差许多,外墙传热系数为他们的3.5-4.5倍,外窗为2-3倍,屋面为3-6倍。一方面,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还很高,欧美平均近50%,日本为57%,我国能源利用率还很低,仅为28%。另一方面,我国的可利用能源是极有限的,这已经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家出台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诸多强制性法规,以加强建筑节能。 二、建设必要性评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建筑总能耗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建筑节能任重道远。 建筑节能需要各种优质、高效、价廉的节能建筑材料作为支撑,矿(岩)棉及其制品特别是保温板,是目前最理想的建筑保温材料之一。世界各国在建筑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用轻质、高强、大块、复合的新型建筑材料建造的框架式和内浇外挂式的房屋,至少可使其建筑的综合能耗下降50%、有效使用面积增加10%、房屋基础费用及建材运输量

期货研究报告 初稿

期货市场研究报告 广西鸿正投资有限公司 GUANGXI HONGZHENG INVESTMENT CO.,LTD 二O一一年三月

目录 一、期货概述..................................................................................... (一)什么是期货 ................................................................................... (二)期货的种类 ................................................................................... (三)期货的功能 ................................................................................... (四)期货交易的特点........................................................................... (五)期货市场的基本制度................................................................... (六)期货的交割方式........................................................................... 二、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情况............................................................ (一)国内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二)四大期货交易市场简介............................................................... (三)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活跃,交易额稳步提升......................... (四)未来期货市场 ............................................................................... 三、套期保值交易的基本原理............................................................ (一)套期保值的概念........................................................................... (二)套期保值的基本作法................................................................... (三)套期保值的原理........................................................................... (四)套期保值的种类........................................................................... (五)不同参与者的套期保值策略和方式.......................................... (六)套期保值的风险和缺陷...............................................................

期货市场分析及投资分析报告

期货市场分析及投资分析 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国期货市场分析及投资分析报告 北京汇智联恒咨询有限公司 定价:两千元 【目录】 第一章期货的概述 第一节期货的概念 第二节期货交易的定义及特点 第三节期货市场基本知识简介 第二章国际期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国际期货发展概述 第二节美国期货发展分析 第三节英国期货发展分析 第四节日本期货发展分析 第五节香港期货发展分析 第三章中国期货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中国期货交易所简介 第二节期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三节商品期货发展分析 一、新时期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分析 二、商品期货风险与沪深300股指期货风险的对比研究 三、股市与商品期货市场的关系探讨 四、商品期货市场走势 第四节金融期货发展分析 一、金融期货的类别与特征 二、金融期货对市场发展的影响 三、金融期货对金融市场化的作用 第五节中美期货市场管理体系对比分析 一、自律管理体系概述

二、中美期货市场监管状况 三、中美期货市场监管管理对比 四、推动自律管理发展的条件 五、中国期货市场自律体系的发展策略 第四章农产品期货市场分析 第一节玉米期货市场 一、玉米期货对玉米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玉米期货市场运作概述 三、玉米期货发展一马当先 第二节大豆期货市场 一、影响大豆期货价格的因素 二、大豆期货市场对大豆产业发展作用 三、大豆期货市场状况 第三节小麦期货市场 一、小麦期货市场发展概述 二、发展小麦期货市场的作用 三、小麦期货交易交割制度问题分析 四、小麦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第四节豆粕期货市场 一、豆粕期货品种简介 二、影响豆粕价格的因素 三、豆粕期货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第五章经济作物期货市场 第一节棉花期货市场 一、中国棉花期货上市的意义 二、人民币利率调整对棉花期货发展的影响分析 三、棉花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第二节白糖期货市场 一、白糖期货市场的意义 二、白糖期货市场的优势

蜡烛图技术与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目录 蜡烛图技术与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3) 蜡烛图技术 (3) 一、反转形态 (3) 强势信号: (4) 1.锤子线和上吊线 (4) 2.吞没形态 (4) 3.乌云盖顶 (5) 4.刺透形态 (6) 5.启明星形态 (6) 6.黄昏星形态 (7) 7.十字启明星和十字黄昏星 (8) 8.流行形态与倒锤子形态 (8) 9.三只乌鸦 (9) 10.三山顶部形态和三尊形态 (9) 11.三川底部形态和倒三尊形态 (10) 12.圆形顶和圆形底 (10) 13.塔形顶部形态和塔形底部形态 (11) 弱信号: (11) 1.孕线形态 (11) 2.平头顶形态和平头底形态 (12) 3.捉腰带线 (12) 4.向上跳空两只乌鸦 (13) 5.反击线形态 (14) 二、持续形态 (14) 1.窗口 (14) 2.上升三法和下降三法 (15) 3.前进白色三兵形态 (15) 4.分手蜡烛形态 (16) 三、十字线 (16) 1.不同的十字线 (17) 2.三星形态 (18)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18) 一、道氏理论 (18) 二、图表简介 (19) 三、趋势的基本概念 (19) 1.三种趋势类型 (19) 2.支撑和阻挡 (20) 3.趋势线 (22) 4.扇形原理 (24) 5.趋势线的相对陡峭度 (24) 6.管道线 (25)

7.百分比回撤 (26) 8.速度阻挡线 (27) 9.价格跳空 (28) 四、主要反转形态 (29) 1.头肩反转形态及倒头肩形态 (29) 2.圆顶和圆底,v形顶和v形底 (30) 五、持续形态 (31) 1.对称三角形 (31) 2.上升三角形与下降三角形 (31) 3.扩大形态(喇叭形态) (33) 4.钻石形态 (35) 5.旗形和三角旗形 (35) 6.楔形和矩形 (36) 六、交易量和持仓兴趣 (36) 1.交易量: (36) 2.持仓兴趣: (36) 3.交易量和持仓兴趣的一般解释规则: (36) 4.权衡交易量(OBV)法 (37) 5.交易量累积(VA)法 (37) 七、移动平均线 (37) 1.加权移动平均线与MACD摆动指数 (38) 八、摆动指数 (38) 1.相对力度指数(RSI) (39) 2.随机指数KDJ (39) 3.动力指数MTM (39) 九、艾略特波浪理论 (40) 十、市场剖面图 (40) 十一、期权交易 (41) 结语 (41) 参考文献 (41)

期货基本面分析

期货基本面分析 一、基本分析法的概念 基本分析法,是依据商品的产量、消费量和库存量(或供需缺口),即根据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以及影响供求关系变化的种种因素来预测商品价格走势的分析方法。 二、基本分析法的特点 (一)分析价格变动的中长期趋势 (二)研究的是价格变动的根本原因 (三)主要分析的是宏观性因素,如总供需的变动、国内外经济形势、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 三、需求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基本分析法所依据的经济学原理,是商品的价格由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决定,供求力量的均衡形成商品的市场价格。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和某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所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一)需求法则 1、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因素:价格、消费者收入和偏好、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消费者预期。 相关商品分为相互替代的商品和相互补充的商品。 在互补商品的场合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在替代商品的场合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 2、需求法则: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就越小;反之,商品价格越低,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就越大。这就是一般商品的"需求法则"。--简记:一般来说,价格越高,需求越小;价格越低,需求越大。 (二)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当价格稍有下降即造成大量需求时,称之为需求有弹性;当价格下跌很多,仅造成需求的少量增加时,则称之为需求缺乏弹性。 δ=Δd/Δp 2、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有替代品需求弹性大;消费比重大弹性大;消费者适应新产品的时间越长,越有弹性。 (三)商品市场的需求量构成 1、国内消费量。 影响国内消费量变化的因素有: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人口增长及消费结构的变化,政府收入与就业政策等。 2、出口量。 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某种商品出口量的增加会减少对国内市场的供应;相反,出口量减少,会增加国内市场供应量。 3、期末商品结存量--分析期货商品价格变化趋势最重要的数据之一。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约翰墨菲著)读书笔记

第一章:理论基础 1、技术分析: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以图表为主要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的研究。 2、市场行为:价格、交易量、持仓兴趣。 3、技术分析的基本假设: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历史会重演。 第二章:道氏理论 1、查尔斯·H·道于1884年7月3日首创股票市场平均价格指数。 2、基本原则: A.平均价格包容消化一切因素。 B.市场具有三种趋势。趋势的定义:上升趋势(依次上升的波峰波谷)、下降趋势(依次下降的波峰波谷)。三类:主要趋势(一年以上)、次要趋势(三周到三个月)和短暂趋势(不到三周)。 C.大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积累阶段、趋暖还阳或趋冷还阴、最终阶段。 D.各种平均价格相互验证。与道氏理论不同,艾略特波浪理论只要求单个平均价格给出讯号。 E.交易量必须验证趋势:大趋势向上,价格上涨配合交易量增加,价格下跌配合交易量减少;大趋势向下,价格下跌配合交易量增加,价格上涨配合交易量减少。 F.惟有发生了确凿无疑的反转信号之后,我们才能判断一个既定的趋势已经终结。 3、道氏在股市平均价格图表中纯粹依赖收市价格,其信号是以收市价格对前一个高峰或低谷的穿越为标志的。除了首饰价格之外,其余日内价格变化即使穿越了上述高低点也是无效的。 4、辅助直线:某一段时间内界定价格上下变化范围的水平直线,现代术语称为“矩形”。 5、批评:买入卖出信号来得太迟。道氏认为,道氏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利用股市方向作为一般商业活动的晴雨表。 第三章:图表简介 1、日线: A.标准日线图:以竖线表示当天最高价格、最低价格和收市价格,竖线向右伸出的小横线标志收市价位。 B.单线图:连线每日收市价格。 C.点数图:X表示价格上升,O表示价格下跌。仅需要每日最高价和最低价。 2、期货市场的交易量与持仓兴趣: A.交易量:当日在某商品市场发生的交易总额,也就是该商品市场到期月份不同的各种合约,在这一天内参与买卖的总张数。相当于股市上某日易手的普通股票总股数。 B.持仓兴趣:所有交易商到当日收市为止累计的未平仓合约的总数目,为买盘或卖盘单边的总数。 3、大多数图表系统中只采用某商品全体合约下的交易量和持仓兴趣的总额。在合约上市时,其交易量和持仓兴趣一般较小,随着其逐渐成熟,这两个数字相应增长,临近到期的几个月,交易量和持仓兴趣又逐步萎缩。交易活动只宜限于那些持仓兴趣最高的合约。 4、周线、月线图与日线图绘制方式一致。 第四章:趋势的基本概念 1、上升趋势:一系列依次上升的峰和谷。下降趋势:一系列一次下降的峰和谷。横向延伸趋势:一系列依次横向伸展的峰和谷。

期货的基本分析方法是什么.doc

期货的基本分析方法是什么 期货交易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地分析和预测期货价格的变化趋势。因此,每一个期货交易者都必须十分重视期货价格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分析和预测期货价格走势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上可划分为基本因素分析和技术分析两种。今天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第一种基本因素分析法! 基本分析法 基本因素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期货商品的供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来解释和预测期货价格变化趋势的方法。期货交易是以现货交易为基础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商品供求状况及影响其供求的众多因素对现货市场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也必然会对期货价格重要影响。所以,通过分析商品供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可以帮助期货交易者预测和把握商品期货价格变化的基本趋势。在现实市场中,期货价格不仅受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而且还受其他许多非供求因素的影响。这些非供求因素包括:金融货币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投机因素、心理预期等。因此,期货价格走势基本因素分析需要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商品供求状况分析 商品供求状况对商品期货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基本因素分析法主要分析的就是供求关系。商品供求状况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动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商品价格与供给成反比,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商品价格与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商品价格变化,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受供给和需求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又反过来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价格上升,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这种供求与价格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复杂化,即不仅要考虑供求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还要考虑价格变化对供求的反作用。

商品期货投资分析报告文书

商品期货投资分析报告 一、商品期货品种基本面分析 一、铜的介绍及潜力 铜的电导率和热导率很高,仅次于银,大大高于其他金属,改特性使得铜成为电子电汽的重要原料。 化学稳定强,具有耐腐蚀性,可用于制造接触各种腐蚀性介质的各种容器,广泛应用于能源及石化工业、轻工业。 纯铜可拉成铜丝,制成电线。铜也可用于机械冶金中的各种传动件和固定件。铜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因此铜是生产和生活所大量需要的原料。 二、铜的供给 供给量和价格同方向变动,价格越高,供给量愈大;价格越低,供给量愈小。 1、前期库存量对铜价的影响:目前,国铜库存达到历史峰值,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市场预计,中国现有略高于300万吨左右的铜,比例之高打破历史纪录。由理论上可知铜的供给充裕,从长期看将导致价格下跌。 2、当期生产量对铜价的影响:铜的生产技术现今已相当成熟,我国探明的铜资源储量为6752.17 万吨,存在许多制铜企业,全球58%的精炼铜在中国,从当期生产量看,铜的价格将下跌,不建议长期投资。 3、当期进口量对铜价的影响:国铜的产量不能满足国消费,进口铜是满足中国需求的重要途径,但中国铜库存目前充足,限制了进口意愿。 4、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景气程度:世界经济还没有从08年次贷危机的阴影中走出,又进入欧债危机的阴影,世界经济并不十分景气。最近LME期铜脱离六周高位,美国经济和财政担忧构成压力,周二伦敦期铜在四个交易日来首度下跌,脱离上日所及六周高位;市场担心美国经济和财政,伦敦期铜11月仅涨3%,因中国库存升高表明需求乏力,中国方面的任何重大反弹今年的机会都较小,对此,受世界期铜的影响并不对中国复持乐观看法。 三、铜的需求 由于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进程当中,电力行业对铜的需求持续旺盛,但全球铜供需不平衡导致的高铜价仍将继续威胁着中国的铜行业。另外,由于中国处于全球铜产业链的中下游,在国际铜价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中国铜产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极易受到生产经营之外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三篇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三篇 篇一:《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内容摘要: 第一章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 技术分析是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以图表为主要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的研究。“市场行为”有三方面的含义:价格、交易量和持仓兴趣。理论基础 技术分析有三个基本假定或者说前提条件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2、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3、历史会重演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技术分析者认为,能够影响某种商品期货价格的任何因此-----基础的、政治的、性理的或任何其它方面的------实际上都反映在其价格之路。 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当前趋势将一直持续到掉头反向为止,坚定不移地顺应一个既成趋势直到出现反向的征兆为止。此为趋势顺应理论的源头。 历史会重演 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隐藏在历史里,或者说将来是过去的翻版。 技术分析与基础分析之辨

技术分析主要研究市场行为,基础分析则集中考察导致价格涨跌或持平的供求关系。基础分析者为了确定某商品的内在价值,需要考虑影响价格的所有相关因素。所谓内在价值就是根据供求规律确定的某商品的实际价值。它是基础分析派的基本概念。如果某商品内在价值小于市场价格,称为价格偏高,应该卖出这种商品。如果市价小于内在价值,叫做价格偏低,应当买入。 两派都试图解决同样的问题,即预测价格变化的方向。只不过着眼点不同。基础派追究市场运动的前因,而技术派则是研究其后果。技术派理所当然地认为“后果”就是所需的全部资料,而理由、原因等无关紧要,基础派则非得刨根究底不可。 技术分析与出、入市时机选择 决策过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先分析市场,而后选择出入市时机。分析市场可用基础分析与技术分析,但是分析出入市时机得靠技术分析。第一,市场走势是基本经济力量运作的结果,后者则受到政治体系当时状况主导,这又受到政客活动的影响。第二,市场参与者的多数心理状态,将决定价格走势的方向,以及发生变动的时间。 技术分析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技术派可以同时跟踪追随许多不同品种,而基础派只好从一而终。另一个优势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技术分析适用与各种交易媒介 股票、期货、外汇、期权。 技术分析适用于各种时间尺度 日线、周线、月线、季线、年线,甚至小时分钟。

投资项目评估报告

投资项目评估报告 投资项目评估报告 班级:国贸09--7><2 学号:08 姓名:牛通通 项目概况 以一个制造业的样板项目,给出一定的数据,然后通过财务分析,使用相关的分析方法判断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具体见相关报表的基础数据如下。 二、相关报表 本样板项目的基础数据及相关内容如下: 计算期10年,建设期<2年(投资比例6:4),投产期1年(生产负荷为80%),达产期7个月。 设备10类,每类10台套,没台套1万元,设备安装费率均为<2%,每类设备均从第三年起第十年止平均折旧,残值率为5%。每类设备的修理费均按其折旧的<2%计提。 建筑物10类,每类10单位,每单位1万元,每类建筑物均从第三年起第十年止平均折旧,残值率为5%。每类设备的修理费均按其折旧的5%计提。 无形资产10类,每类10项,每项一万元,每类无形资产均从第三年起第七年止平均摊销。 原材料10类,每类消耗10吨,每吨1万元,每类原材料进项税率为17%。 燃料动力10类,每类消耗10吨,每吨1万元,每类进项税率为17%。 劳动力10个工种,每工种10人,每人每年工资1万元,各工种的福利费均为14%。 流动资金按详细估算法计算,各周转速度为—— 管理费和销售费均按销售收入的1%计算。 基本预算费率和涨价预备费率均按<2%计算。 产品10类,每类50吨,每吨1万元,每类产品的流转税率为1%,城建税率1%,教育附加费率3%。(城建税、教育附加税,以基本流转税为依据。)项目所得税率<25%。

第一年建设贷款为50万元,年利息率为6%,按“自第三年起在5年内平均还本的模式”,还本付息,第二年建设贷款为40万,年利息率6%,按“自第三年起在5年内平均还本的模式”,还本付息,第三年30万流动资金贷款,年利息率5%,周转使用,第十年一次性还本付息。(利息均按每年计算一次处理)(一)建设期投资估算 1、工程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物费用:建筑物10类,每类10单位,每单位1万元,总费用为100万元。 (<2)、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设备10类,每类10台套,每套1万元,设备安装费率为<2%,总费用为10<2万元。 <2、其他费用估算 (1)、无形资产费用:无形资产10类,每类10项,每项一万元,每类无形资产均从第三年起第七年止平均摊销。总费用为100万元 项目工程费用=100+10<2+100=30<2(万元) 3、预备费用估算 根据项目的特点基本预算费率和涨价预备费率均按<2%计算。 则:基本预备费=30<2x<2%=6.04万元涨价预备费=30<2x<2%=6.04万元 预备费=6.04+6.04=1<2.08万元 4、建设期利息估算 有样板模型数据知道:第一年建设贷款为50万元,年利息率为6%,按“自第三年起在5年内平均还本的模式”,还本付息,第二年建设贷款为40万,年利息率6%,按“自第三年起在5年内平均还本的模式”,还本付息,第三年30万流动资金贷款,年利息率5%,周转使用,第十年一次性还本付息。(利息均按每年计算一次处理) 第一年贷款50万:第一年利息=50x6%x50%=1.5万元 第二年利息=(50+1.5)×6%=3.09万元 当期借款利息=1.5+3.09=4.59万元 期末借款余额=起初借款余额+当期借款+当期借款利息

白糖期货分析报告

一、基本面分析 (一)现货市场供求状况 一般来说,对于供给而言,商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价格的下降,供给的减少会引起价格的上扬;对于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的上涨,需求的减少导致价格的下跌。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样的规律。 1、白糖的供给 世界食糖产量1.21-1.40亿吨,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等,其中巴西产量超过2000万吨。巴西、欧盟、泰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家,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家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食糖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糖国,其每年的糖产量、货币汇率及其政府的糖业政策直接影响到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走向。 2、白糖的需求 世界食糖消费量约1.24亿吨,消费量较大的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欧盟、中国、巴西等。从近几年消费情况来看,印度食糖年消费量维持在1900万吨左右,欧盟消费量维持于1500万吨左右,中国消费量增长至1100万吨左右,巴西年消费量950万吨左右。 3、白糖进出口 食糖进出口对市场的影响很大。食糖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数量,食糖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对食糖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世界主要出口国和主要进口国有关情况。世界食糖贸易量每年约为3700万吨,以原糖为主。主要出口国为巴西、欧盟、泰国、澳大利亚、古巴等。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美国、印尼、欧盟、日本等。主要进口国的消费量和进口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主要出口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变化较大,出口国出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比进口国进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大。 我国食糖处于供求基本平衡的状态,略有缺口,进口食糖以原糖为主。食糖进口仍然实行配额管理,2004-2006年的每年配额均为194.5万吨。2001-2004年进口量分别为119.87万吨、118.31万吨、77.51万吨、105.78万吨,2005年进口量为139万吨。 我国市场出口量较少,2004年仅为4.84万吨。

投资项目评估报告

某直接短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兴隆化纤股份公司年产10万吨直接纺短纤项目系四期工程优化调整方案中的项目,2007年,经过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发(2007)XX号]文批复,同意该公司四期工程优化调整方案,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熔体直接纺丝的工艺技术,按2条年产5万吨生产线建设10万吨涤纶短纤维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4017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259万元,建设期利息944万元,流动资金1917元。项目所需资本金16792万元由企业自有资金解决,其余23384万元由银行贷款解决。 本着既要降低投资,又要确保装置的可靠性和先进性的原则,结合与外方交流和对5万吨/年技术研究分析情况,本项目拟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根据技术先进,代表国际一流水平,生产安全可靠,运转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等原则通过国际招标的形式引进。热媒系统、组件清洗、环境空调、浸渍槽、蒸汽加热箱、卷曲预热箱等辅助装置由国内配套。 二、建设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的需要,以及天然纤维发展受自然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纺织工业对化纤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纺织业虽然迅猛发展,化纤产量高速发展,但仍无法满足国内纺织业对原料的需求,仍需要大量进口化纤产品。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聚脂短纤维需求量在逐年上涨,2000总需求量达257万吨,进口量为62.5万吨,化纤的市场缺口为30%,目前的缺口全部依赖进口,因此尽快提高涤纶短纤维的生产量,替代进口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纤维需求量是当务之急。

该公司每年涤纶短纤维的订货需求量均超过实际产量10万吨以上,因此尽快启动建设年产10万吨直纺涤纶短纤维项目,具有重大意义。 该公司现有直接纺涤纶短纤维生产线单线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目前,国内已建成了10多条单线生产能力3-5万吨/年以上的大容量熔体直接纺生产装置。而X公司短纤维装置单线能力已偏小,生产大宗常规产品时,在产品均一性与运行成本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已不明显。因此,经反复论证,决定扩建大容量熔体直纺短纤维生产装置,以质量、成本优势覆盖市场,生产高档差别化涤纶短纤维产品,抢占高档涤纶短纤市场,有效的替代同类进口产品。 国内小聚脂目前尚无熔体直接纺技术,如拟建设大容量熔体直接纺涤纶短纤维生产线,势必从建设大容量装置。但对小聚脂而言,存在资金需求进一步积累的过程。因此X 公司早建造大容量熔体直接纺涤纶短纤维装置,可以避免与国内小聚脂在低水平上竞争。同时,进入WTO后,为使涤纶短纤维产业参与国际竞争,与跨国公司相抗衡,也必须做大做优,从而提高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市场分析 本项目产品方案已生产高强/高模棉型涤纶短纤维为主,可生产缝纫线型和毛型涤纶短纤维。 涤纶短纤维作为纺织品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化纤业的重要产品。近年来,我国涤纶短纤维工业发展迅速,产量逐年递增,但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纺织行业的迅速发展,差别化纤需要的提高,仍需每年大量进口涤纶短纤维,进口量约占短纤维需求量的28%。所以国内涤纶短纤维的发展前景良好。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完成,人口增长导致粮棉争地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量的增加,国内聚脂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只是

白糖期货交易策略

A C B D B D D B B C AB 白糖期货交易策略答案 课程测验 田0率 86% 交易策略的分析框架 套利交易策略 投机交易策略 第二单元 ABCDE 第三单元 ACD 第四单元 总區世;锐楚 ICTt 上萌则罰、 1百百赢行石H 卜曲?啤荊B 临阳幷玷T 弄f )? A 卜站币扬辻祈 上as 市埼强 F 薜计划活哥 'C* 上筋IE 经舐 下軒计划经硏 o 上游计创经济.

潍鉗轻:单选龜 粗曰: 选吹: 2.白晒第易磋言祇动呈现()持纸? 卞宾中爭购、STOS 貞中壬駆、分如詹 公分IR 利区吳中坯售 ?分8X 条炖.分旺 售 魁卿T 单选题 題目: 迭氏 3權价下铁时,产砂击中叵1S 的审諾杲()? 卞 iRtns^ ?必V 。JStiD 买入枷 D )加快h g*?:至g ■B: 4. ?|厂會迅厅倉期《W1拧励产生一个误区(). An : 7 R 冇期驹H 低于生产成本才込厅左期砂 ?只有明帥18奪千毋产亦F 才決行专明円i ? 只有朗舸ISSE 于生产"才富行奈朗傍乞 D JC 果務朋啦曲好,斑瞼同样很大 曲谑:单玄题 邸: Q 订立现货远期买入台同 正向可交割祷期前 W 爭件亟动樂机会 V 弼玷叱机仝 S 网: OH : as : 6.12fi?. JOB 厂KBEPfiMWB 签订7WW 獲合同■ WB ?心.的方式?99S9ttS F 订立e 同肘矢入朗氏合豹、ftwsst 期茫合豹 TiEnniM7@iiin ?in jhTttarai ■ arawMaft(). T 订立合n feaw?AM??rj W 订立台网时牛朗缶*h 绕 管时砂朗崙令为 ? 订立合剧5?出朗£合幻、S5H1买 入期戌合釣 題吕: 5?下面矫gg 于垮期白利的方式()。

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标准格式

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标 准格式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标准格式××××××××××项目 后评价报告 ××××××(编制单位) ××××年××月 目录 编制单位资质证书 项目后评价实施单位 参加项目后评价人员名单和专家组人员名单 附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报告摘要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情况简述 概述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业主、项目性质、特点,以及项目开工和竣工时间。 (二)项目决策要点 项目建设的理由,决策目标和目的。 (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决策批准生产能力,实际建成生产能力。 (四)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周期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时间进度表,建设工期。

(五)项目总投资 项目立项决策批复投资、初步设计批复概算及调整概算、竣工决算投资和实际完成投资情况。 (六)项目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 资金来源计划和实际情况。 (七)项目运行及效益现状 项目运行现状,生产能力实现状况,项目财务经济效益情况等。 二、项目实施过程的总结与评价 (一)项目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价 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决策过程和程序。项目评估和可研报告批复的主要意见。 (二)项目实施准备工作与评价 项目勘察、设计、开工准备、采购招标、征地拆迁和资金筹措等情况和程序。 (三)项目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 项目合同执行与管理情况,工程建设与进度情况,项目设计变更情况,项目投资控制情况,工程质量控制情况,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情况。(四)项目运营情况与评价 项目运营情况,项目设计能力实现情况,项目运营成本和财务状况,以及产品结构与市场情况。 三、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 (一)项目技术水平评价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内容摘要: 第一章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 技术分析是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以图表为主要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的研究。“市场行为”有三方面的含义:价格、交易量和持仓兴趣。 理论基础 技术分析有三个基本假定或者说前提条件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2、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3、历史会重演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技术分析者认为,能够影响某种商品期货价格的任何因此-----基础的、政治的、性理的或任何其它方面的------实际上都反映在其价格之路。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当前趋势将一直持续到掉头反向为止,坚定不移地顺应一个既成趋势直到出现反向的征兆为止。此为趋势顺应理论的源头。 历史会重演 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隐藏在历史里,或者说将来是过去的翻版。

技术分析与基础分析之辨 技术分析主要研究市场行为,基础分析则集中考察导致价格涨跌或持平的供求关系。基础分析者为了确定某商品的内在价值,需要考虑影响价格的所有相关因素。所谓内在价值就是根据供求规律确定的某商品的实际价值。它是基础分析派的基本概念。如果某商品内在价值小于市场价格,称为价格偏高,应该卖出这种商品。如果市价小于内在价值,叫做价格偏低,应当买入。 两派都试图解决同样的问题,即预测价格变化的方向。只不过着眼点不同。基础派追究市场运动的前因,而技术派则是研究其后果。技术派理所当然地认为“后果”就是所需的全部资料,而理由、原因等无关紧要,基础派则非得刨根究底不可。 技术分析与出、入市时机选择 决策过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先分析市场,而后选择出入市时机。分析市场可用基础分析与技术分析,但是分析出入市时机得靠技术分析。第一,市场走势是基本经济力量运作的结果,后者则受到政治体系当时状况主导,这又受到政客活动的影响。第二,市场参与者的多数心理状态,将决定价格走势的方向,以及发生变动的时间。 技术分析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技术派可以同时跟踪追随许多不同品种,而基础派只好从一而终。另一个优势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白糖期货投资分析报告

白糖期货投资分析报告 分析对象白糖期货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证券投资学 指导老师

1 宏观经济分析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基本面良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好 转等有利条件。 (1)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总体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较快增长阶段,且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一方面,内需增长仍有广阔空间。另一方面,要素供给质量明显提高。 (2)外部环境趋于改善。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在波动中逐步加强,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发达经济体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4年,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仍低于潜在水平,而新兴市 场国家经济增长减速,预计全球通胀形势仍将保持稳定。 (3)市场预期转好。今年以来,我国通胀压力持续缓解,价格总水平(CPI)处于调控目标3.5%以内,这为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季度以来中央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增长的上限、下限和底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对稳定市场预期产生了积极作用,促进市场主体投资意愿的回升,这一趋势有望延续,并有助于继续改善市场预期。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企业家信心普遍回升,投资意愿上升,采购活动加快。 (4)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今年以来已经推出简化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等多项改革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势必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企业家对改革均寄予厚望,不少企业愿意借改革先行先试政策,创新企业投资和管理方式,挖掘自身增长潜力,将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国内有利条件增多。金融利好有利于促进贸易的发展。深圳前海和上海自贸区探索的跨境金融交易和资本流动管制,不仅是在资金跨境方面简化了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贸易相关的资金流转也将加速,尤其是上海自贸区以推进贸易企业结售汇便利化、放松外汇管制、通过贸易流带动资金流构建在岸金融中心的思路,将对我国外贸开展有质的提升。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财政金融领域矛盾和隐患较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短期内难以明显缓解。 (1)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IMF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持续存在,这些因素也可能拖累我国经济发展。 (2)财政金融领域矛盾和隐患较多。今年以来,我国财政金融形势变化较大,财政金融领域存在多种隐忧。在财政方面,一是地方融资平台筹资能力和偿

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

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 编制单位资质证书 项目后评价实施单位 参加项目后评价人员名单和专家组人员名单 附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报告摘要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情况简述 概述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业主、项目性质、特点,以及项目开工和竣工时间。 (二)项目决策要点 项目建设的理由,决策目标和目的。 (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决策批准生产能力,实际建成生产能力。 (四)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周期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时间进度表,建设工期。 (五)项目总投资 项目立项决策批复投资、初步设计批复概算及调整概算、竣工决算投资和实际完成投资情况。 (六)项目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 资金来源计划和实际情况。 (七)项目运行及效益现状 项目运行现状,生产能力实现状况,项目财务经济效益情况等。

二、项目实施过程的总结与评价 (一)项目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价 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决策过程和程序。项目评估和可研报告批复的主要意见。 (二)项目实施准备工作与评价 项目勘察、设计、开工准备、采购招标、征地拆迁和资金筹措等情况和程序。 (三)项目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 项目合同执行与管理情况,工程建设与进度情况,项目设计变更情况,项目投资控制情况,工程质量控制情况,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情况。 (四)项目运营情况与评价 项目运营情况,项目设计能力实现情况,项目运营成本和财务状况,以及产品结构与市场情况。 三、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 (一)项目技术水平评价 项目技术水平(设备、工艺及辅助配套水平,国产化水平,技术经济性)。 (二)项目财务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资产及债务状况,项目财务效益情况,项目财务效益指标分析和项目经济效益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项目经营管理评价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情况,项目领导班子情况,项目管理体制及规章制度情况,项目经营管理策略情况,项目技术人员培训情况。 四、项目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 (一)项目环境效益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