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生开题报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及作物产量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研究生开题报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及作物产量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研究生开题报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及作物产量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研究生开题报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及作物产量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及

作物产量、氮磷钾养分的影响学号:

报告人:

专业学位(类别):

研究方向(领域):

所在学院:

校内导师:教授

校外导师:高级工程师

报告时间:2013年7月

**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制

1立题依据

农作物秸秆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一种农业生产副产品。由于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涉及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环境安全、农村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等问题,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据报道,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秸秆还田的数量很大[1]。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秸秆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主要的秸秆有近20种,而且数量巨大(每年都有6~7亿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能源的改善,农作物秸秆出现大量剩余。尤其是夏秋两季,农作物秸秆无组织地焚烧,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环境。据测定秸秆中有机质含量约为150g/kg,氮、磷、钾、钙、硫等多种营养元素含量也相当丰富[2]。秸秆还田可以以草养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秸秆还田,在现代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以及有机农业的发展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

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决定因素。作物秸秆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是重要的有机肥源[4]。通过人工或机械操作,并综合采用少耕、免耕,选用良种、平衡施肥、防治病虫害、模式化栽培等多项配套农艺措施,以不同形式将秸秆还田,可以起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尽管秸秆还田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还田后的秸秆不易腐烂,影响下茬播种质量;有些农民对秸秆还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长期效益观念,秸秆还田机具价格偏高、利用率低等,使推广该项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研究更有效的秸秆还田技术为推进秸秆还田的推广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进展

2.1秸秆还田概述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的总称,是作物收获子实后的剩余部分[5],一般占生物量50%以上。因其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故是一种丰富且能直接利用的可再生资源[6]。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秸秆在广大农村地区已不再是主要的燃料物质,秸秆的出路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由于有机物不能

回归土壤,切断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物质循环链,不利于土壤质量和生产力的保持与提高,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化肥的大量施用以及部分地区的粗放经营和管理,土壤肥力有下降的趋势[4]。秸秆还田是把没用作饲料的秸秆直接或堆沤后施入土壤中的方法,具有培肥、蓄水、调温、增产、减少污染的作用。我国有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悠久历史。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北方地区对秸秆覆盖为核心的保护耕作进行了研究与推广,成为该区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但我国秸秆还田的研究主要是北方小麦与玉米,南方较少,仅有研究主要在水稻、小麦上[7]。

根据秸秆还田方式分为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直接还田、留高茬还田等类型[8]。秸秆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在腐熟后施入土壤的方式,据含水量分沤肥还田和堆肥还田。秸秆堆沤时腐熟矿化加速,释放养分,降解有害的有机酸、多酚等,杀灭寄生虫卵、病原菌及杂草种子等,但氮素易流失,且费工、费时,利用较少[9]。过腹还田是指秸秆在饲喂牲畜后,以畜粪尿施入土壤中的方式[10],经济与生态效益明显。秸秆是反刍家畜粗饲料的重要来源,被动物吸收的养分转化为肉、奶等,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但比例仅25%~35%[11]。秸秆直接还田方式快捷、省工。秸秆数量较多可采用直接还田方式,分为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翻压还田是指前茬收获后,将前茬秸秆在后茬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的方式,可及时处理大量秸秆,避免腐烂焚烧;覆盖还田是指种植作物时将秸秆覆盖于土壤表面达30%以上的技术[12],可提高土壤有机质,调节土壤温、湿度。留高茬还田是指作物收割时提高留茬高度,翻耕后使根茬在田间腐烂分解的方式,可提高劳动和能源投入效益,且秸秆分布均匀,群众易接受[13],可用于多种作物。但需明确留茬高度,过高会影响下茬作物生长,过低则还田量少,效果差。

2.2 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秸秆还田能使土壤容重降低,通气孔隙和大粒径微团聚体增加,使耕层土壤较为疏松。由于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测定受外界因素与田间作业的干扰,再加上本来这些指标即或在同一块土地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吴崇海等[14]进行的小麦不同留茬试验中,发现与空白对照相比各留茬处理的土壤交换量高1.5-2.3cmol/kg,土壤容重降低0.15-0.2 g/cm3,总孔隙度增加5.6-7.4%。杜

守宇[15]报道指出,秸秆覆盖田面可减轻雨水对土壤的拍打冲击淋洗,保持表土不被压实而下沉,并可以消除阳光曝晒而引起的表土硬结龟裂,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覆盖的秸秆还田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土壤中腐殖质与团粒结构的比重大大增加。土壤团聚体数量增多,总孔隙度提高,容重下降,保水保肥性能增强,通透性改善,为土壤良好结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使土壤结构状况得以改善。据袁家富[16]的研究表明麦田覆盖3000kg/hm2稻草对土壤有机含量、容重、总孔隙度的影响在试验前后无明显差异;稻草覆盖麦收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裸地和试验前分别平均上升了 6.65%和 6.39%,容重下降了7.75%和7.03%,总孔隙度增加了6.44%和6.60%。另据王玉坤[17]秸秆覆盖3年试验结果表明,0-20cm耕层土壤容重由1.486g/cm3下降到1.463g/cm3,下降率1.5%;总孔隙度由43.92%增加到44.79%,增长率为2.0 %。

秸秆分解产生的腐殖物质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并降低容重,覆盖次数增加,容重降低、田间持水量增加[18]。覆盖使0~0.10m表层土壤孔隙增加50~500μm[19],也可降低水土流失,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渗透性[20]。Rajan 等研究表明覆盖可减少水土流失33%[21]。孙建等研究发现,覆盖可分别使地表水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减少21.9% 及88.3%[22]。秸秆覆盖利于减少黄土坡耕地径流次数、径流量、土壤侵蚀量,且覆盖年限与覆盖量增加其效果更明显[23]。因此秸秆还田可改良土壤,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2.3 秸秆还田的土壤培肥效应

国内外的试验均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尤以表层差异显著。据报道[24],凡是施用秸秆的处理,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在10.0g/kg以上,且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有不同的影响,免耕处理最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其次是覆盖秸秆,再次是翻压秸秆。袁家富[16]在麦田覆盖3000kg/hm2稻草的试验中发现,稻草覆盖麦收后土壤有机含量较裸地和试验前分别平均上升了6.65%和6.39%,在水田土壤上进行的试验结果相同。有机物料的施用提高了水田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特别是长期施用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质的增加有显著的效果。植物物质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它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同时又是作物养分,特别是N的来源。作物秸秆木身含有各种营养元素,进入土壤后参与土壤生态

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土壤养分的补给源。所以秸秆还田是养分在土壤-作物-土壤中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土壤自然肥力的重要因素。秸秆还田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25]。研究表明[26]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油菜一季土壤有机质、胡敏酸、富里酸含量低于对照,但覆盖次数增加,这种现象随之消失,三季稻草覆盖后,土壤有机质、胡敏酸含量高于对照,腐殖化程度提高。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腐殖质,且游离态腐殖质增加比例大,说明秸秆还田可提高腐殖质数量与质量而改良土壤结构[27]。吴景贵等[28]试验结果表明,非腐解有机物料的施用,显著提高了水田土壤中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籍增顺等[29]人在进行6年试验后认为秋耕覆盖和秋耕秸秆还田是调控土壤氮强度的两条主要措施。秸秆覆盖除了能直接补充土壤一部分氮素外,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30],还可以促进固氮微生物的固氮作用和豆科作物的共生固氮,从而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彭琳[31]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使土壤有效磷从33mg/kg提高到48mg/kg。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沉淀与溶解是土壤磷转化的重要化学过程,施用有机肥料能提高磷有效性的机理,多数学者认为是有机肥影响土壤磷的吸附和解吸特性而起作用的。

2.4 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很多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对光辐射的吸收转化和热量传导均有影响。秸秆覆盖在地表形成一层土壤与大气热交换的障碍层,既可以阻止太阳直接辐射,也可以减少土壤热量向大气中散失,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反射长波辐射。因此,秸秆覆盖下土壤温度年日变化均趋缓和,低温时有“增温效应”,高温时有“降温效应”,这种双重效应对作物生产十分有利,能有效地缓解气温激变对作物的伤害。秸秆覆盖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尤其对土壤表层的调温效应突出[32]。王明权等认为覆盖免耕对土壤温度的调节能力更强[33]。苏跃等研究表明油菜免耕覆盖土壤温度高于常规耕作,且有助于减缓土壤温度的急剧降低[34]。Chen等研究结果相似,但认为调温效应随叶面积指数增加而减弱[35]。

水分是土壤物理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秸秆覆盖还田后对土壤水分性状的影响是复杂的,如在非灌溉土壤上,还田后秸秆腐解的过程中将消耗大量土壤水分,因而产生与作物争夺水分的现象。当这种腐解过程基本结束后,秸秆覆盖还田又增加了土壤的保水性、渗水性,因而有利于土壤水分性状的改善或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由于在自然条件下,土壤表层受雨滴的直接冲击,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土

壤孔隙度减小,形成不易透水透气、结构细密紧实的土壤表层,影响降水的就地入渗。而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秸秆,避免了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团粒结构稳定,土壤疏松多孔,因而土壤的导水性强,降水就地入渗快,地表径流少。据张志田报道[36],小麦拔节前覆盖处理的土壤饱和导水率为22.92cm/h,对照为8.25cm/h;小麦收获后覆盖处理的土壤饱和导水率为22.92cm/h,对照为10.29cm/h,由此可见,秸秆覆盖下土壤饱和导水率高,土壤蓄水能力增强。周凌云研究表明[37],麦田秸秆覆盖措施以后,可有效降低耗水系数8.1%-23.2%,提高了水分利用率。秸秆覆盖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更有利于发挥土壤水库的调蓄作用。麦田秸秆覆盖不仅对当季冬小麦有显著的节水效应,也有利于下茬作物的节水。杜守宇[15]等研究发现,秸秆覆盖农田后,因遮住了地面光照,能够抑制杂草滋生,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消耗,中后期蒸散耗水比裸地多,全生育期总耗水量与裸地并无明显差异。其意义就在于秸秆覆盖有调控土壤供水的作用,使作物苗期耗水减少,需水关键期耗水增加,农田水分供需状况趋于协调,从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秸秆还田保水有以下原因:( 1) 土壤有机质提高了土壤对水的吸持能力;( 2) 土壤结构改善,表层土壤疏松,减少毛细管作用及水分散失;( 3) 地表覆盖物削弱太阳对土壤的照射,调节土壤温度,水分蒸发减少;( 4) 水汽遇到秸秆时冷凝成液态水返回土壤中,土壤水分损失量减少[38]。所以秸秆还田对保蓄田间水分、降低水分消耗速度、减少棵间无效蒸发量、调节地温、培肥地力等多方面生态环境效应有显著效果,是一项具有多功能的节水实用技术,对促进作物的增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5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和肥力的演变、作物营养具有密切关系;土壤酶活性的大小反映着土壤中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方向和强度。因此,研究秸秆还田的土壤生物学效应,对揭示覆盖还田的实质具有一定的意义。土壤本身固有的养分在增加秸秆有机物质以后,土壤的C/N比发生了变化,为增强酶促反应和土壤呼吸强度提供了基质,从而促进了土壤生物活性的提高。土壤微生物多为有机营养型,富含易分解性的作物秸秆覆盖以后,为土壤生物提供了能源,激发了微生物的增殖,同时在有机物质分解过程中,各种有机或无机养分成分的消长,也必然会引

起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变化。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

秸秆还田后,可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有机能源增加,繁殖加快。研究表明[39]稻草翻耕还田条件下,晚稻生长过程中除放线菌数量下降外,好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和真菌数量前期急增,中期缓慢减少,后期迅速减少;微生物活度前期增强达最大值,中期下降,后期回升。多年连续秸秆还田免耕可提高0~10cm土层土壤细菌总数、放线菌数、棒状细菌数和贫营养细菌数量[40]。员学锋等研究表明覆盖处理耕层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可为对照的1. 63倍、1. 68倍和1. 07倍[41]。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是土壤酶形成和积累的基础。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繁殖快,土壤酶活提高[42],利于土壤有机质分解和矿质养分转化。秸秆还田使土壤综合生态因子得到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必然更趋活跃,而土壤生物活性的提高和微生物活动的加强又必然会促进秸秆的分解和转化,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必然会增强土壤生物活性和微生物活动,形成互促效应。

2.6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能缩短作物生育期。王岳忠、祝剑波等研究表明,稻草覆盖促进油菜生育期提前并增加生长量,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增加,早发、早熟明显[43]。薛兰兰等研究表明,秸秆覆盖油菜株高及分枝数高于不覆盖处理;且根系生长量,冬至绿叶数增加[44]。苏伟等研究表明,稻草覆盖对促进油菜苗期生长尤为明显[45]。我国半干旱地区秸秆覆盖可促进玉米中后期生长发育,提高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重,增加单穗粒数和粒重而增加子粒产量[46]。许海涛等研究表明,采用小麦秸秆覆盖处理,玉米根际光、热、水、肥协调,利于根系生长[47]。但秸秆还田对出苗有抑制作用,当秸秆分布不匀时出苗整齐度差,或出现吊根、死苗现象[48]。因此秸秆施用时除应尽量均匀外,生产上还应采取必要措施,如增加播量提高出苗数,将秸秆粉碎或经过腐熟处理后还田。

秸秆还田可提高作物产量[49],但其与产量呈二次曲线,且有后效[50]。李瑾等研究表明,稻草覆盖大麦产量可增产26.6%,稻草覆盖量与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呈二次曲线关系,但对结实率及千粒重的影响小[51]。孙进等研究表明,稻草覆盖小麦产量可增产12. 5%,其原因是小穗数及穗粒数增加[52]。稻草覆盖可提高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而增产[53]。棉田秸秆覆盖可增加棉花果枝数、

棉铃重、籽棉重及皮棉产量[54]。

2.7秸秆还田对作物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秸秆还田会影响作物品质。秸秆还田可改善强筋小麦营养品质和弱筋小麦面粉加工品质[55]。水稻通过秸秆还田可改善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及食味性,表现为整精米率增加,垩白度降低,淀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增加,热浆黏度降低[56]。农作物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是作物重要的生理指标,游离脯氨酸含量、CAT活性、SOD活性是作物抗逆强弱的指标。蓝立斌等研究表明,与传统栽培相比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红薯根系活力高于传统栽培;叶片叶绿素含量、CAT及SOD活性高于传统栽培[57]。卿国林等研究表明,覆盖稻草有效降低高温和干旱对玉米的伤害,玉米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增强[58]。郑曙峰等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免耕棉花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较对照均有提高[59]。Zhang等研究表明,覆草旱种水稻光合速率和子粒中蔗糖-淀粉转化的关键酶活性在灌浆期显著提高[60]。

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3.1研究目标

为验证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的实施效果,稳步推进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在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乡镇区域内以对比试验形式开展定点研究。通过试验,评价秸秆还田在三种不同模式下对土壤肥力提升的应用效果,为土壤有机质提升的进一步研究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3.2研究内容

3.2.1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研究

秸秆还田实验前,采集土壤基础样品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测定,包括土壤容重、机械组成、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CEC等。3.2.2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秸秆还田后,采集试验田处理后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包括土壤容重、机械组成、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CEC等。

3.2.3秸秆还田对农作物养分的影响研究

秸秆还田实验前和秸秆还田后,农作物收获前,均在各试验处理中采集同一种植株样品,用于分析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全钾的含量。

3.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秸秆还田能否提升土壤肥力并增加农作物产量。

探索秸秆还田的最佳方式,稳步推进秸秆还田腐熟技术,解决秸秆直接还田后出现的易发生病虫害,小面积的秸秆机械还田成本高,费事费工不易推广等问题。

4 研究方案

4.1方法设计

4.1.1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绵阳市游仙区朝真乡、云凤乡、松垭镇、街子乡4个乡镇。该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属平坝浅丘相间地形,境内海拔一般为500-600m。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为27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78.3小时,平均年降水量为969.6毫米。全区幅员10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6万亩,土壤类型以黄紫色土为主,为紫色砂岩和泥岩残、坡集物混合母质发育的土壤。土地较为肥沃,灌溉便利,气候条件温润,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4.1.2试验设计

处理1:对照(常规施肥,无秸秆还田);

处理2:不加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

处理3:加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

常规施肥量为每亩尿素34kg,磷肥150kg,钾肥17kg,秸秆还田量均设置为覆盖土壤表面50%。试验的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不同处理随机排列,水稻、小麦每个小区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油菜、玉米每个小区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

4.1.3试验要求

(1) 秸秆还田应保证秸秆有一定的含水量,并且各处理的秸秆含水量基本一致,有利于秸秆腐熟剂的微生物生长和秸秆腐解。

(2) 秸秆腐熟剂用量及秸秆还田施用量均按使用说明书执行。

(3) 保证各处理田间的土壤本底值和农艺措施一致。

4.2土样及植株的分析测定

在试验地各个小区采集土样,取样深度为0~20cm,采取多点分布的原则,再将其充分混合后用四分法去掉多余部分,贴好标签带回实验室。农作物在收获

前,各试验田的每个小区随机采集5株植株样品,将各小区植株的籽粒和秸秆分别组成混合样。土壤和植株样品均在风干后对对其进行分析化验,参照中国土壤学会编写《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61]。

表1 土壤及植株各测定项目的分析方法

项目

测定方法 pH 值

电位法 有机质

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 容重

环刀法 全氮

半微量凯氏定氮法 碱解氮

碱解扩散法 机械组成

比重法 CEC

1mol/L 中性乙酸铵淋洗法 有效磷

碳酸氢钠或氟化铵-盐酸浸提-比色法 速效钾

1mol/L 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

浓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法

4.3 技术路线

试验方案设计 大田试验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的效果 秸秆还田后对农作物养分含量的影响 对比试验三种不同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

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农作物养分的影响,为土壤有机质提升

计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拟定研究课题

资料文献查阅

4.4数据处理分析

采用Excel、SPSS等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标制作。

5 特色与预期成果

5.1研究特色

实地运用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对比研究在三种不同模式下对土壤肥力提升及农作物影响的运用效果,为指导农民合理进行秸秆还田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5.2预期成果

(1) 提出秸秆还田的最佳模式

(2) 弄清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

(3) 完成毕业论文

6 时间安排

2013年3月~6月,资料搜集整理、方案设计以及基础样品采集

20113年6月~9月,进行大田试验

2013年9月~10月,采集试验后样品,进行相关指标的室内分析测定

2013年10月~11月,数据整理及分析

2013年11月~2014年2月,撰写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孙克刚,李丙奇,金辉,等.河南省小麦、玉米及蔬菜优质高产高效平衡施肥[J].磷肥与复肥,2007,22(1):73-75.

[2]刘悦上,马金芝,张乐森.作物秸秆还田应用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 ,16:296-297.

[3]王海景,康晓东.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42-45,63.

[4] 汪建飞,邢素芝.农田土壤施用化肥的负效应及其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保护,1998,17(1):40-43.

[5] 周江明,徐大连,薛才余.稻草还田综合效益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 4):7-10.

[6] 刘芳,张长生,陈爱武,等.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作物杂志,2012,2:18-23.

[7] 赵小蓉,蒲波,李浩,等.秸秆覆盖栽培对油菜土壤含水率和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2):354-358.

[8] 曾木祥,王蓉芳,彭世琪,等.我国主要农区秸秆还田试验总结[J].土壤通报, 2002,33(5):336-339.

[9]刘长跃.秸秆还田的利与弊[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5):37-38.

[10] 杨丽娟.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方式及技术要求[J].现代农业,2011,(5):165.

[11] 穆秀明,闫贵龙,官丽辉,等.影响秸秆饲用价值的因素[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1):45-47.

[12] Olaf Erenstein.Crop residue mulching in tropical and semi-tropical countries: An evaluation of residue availability and other technological implications[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02,67:115-133.

[13] 张红梅,汤爱勤.秸秆直接还田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2010(3):19-21.

[14] 吴崇海.高留麦茬的整体效应与配套技术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14(1):43-48

[15]杜守宇,田恩平,温敏,等.秸秆覆盖还田的整体功能效应与系列化技术研究[J].干早地区农业研究,2001,12(2):88-94.

[16] 袁家富.麦田秸秆覆盖节水效应研究[J].生态农业研究,2001,4(3):61-65.

[17] 王玉坤.袁庄麦田秸秆覆盖保护措施的研究[J].灌溉排水,2003,10(1):32-35.

[18] 杨显云.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油菜对地力与产量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1(6):38 -41.

[19] Tomasz G,Bogdan K.Effect of mulch and tillage system on soil porosity und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08,99:169- 178.

[20] Erenstein O.Crop residue mulching in tropical and semi-tropicalcountries: An evaluation of residue availability and other technological implications[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02, 67:115-133.

[21] Rajan B,Khera K L.Effect of tillage and mode of straw mulch application on soil erosion in the submontaneous tract of Punjab,India[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06,88:107-115.

[22] 孙建,刘苗,李立军,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农田土壤侵蚀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0,29(3):53-60.

[23] 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残茬和秸秆覆盖对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 4) : 109-111.

[24] 牛灵安.曲周试区秸秆还田配施氮磷肥的效应研究[J].土壤肥料,2001(6):32-35.

[25] Zhou K J,Xing J,Liu L, et al.Straw mulching effects on agroecosystem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rapeseed ( B.napus) under no-tillage condition[J].Farming Systems and Ecology,2005: 409-412.

[26] 杨显云.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油菜对地力与产量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1( 6) : 38-41.

[27] 戴志刚,鲁剑巍,李小坤,等.不同作物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特征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 6) : 272-276.

[28] 吴景贵.非腐解有机物培肥对水田土壤水解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2,29(6):253-256

[29] 籍增顺.旱地玉米免耕系统土壤养分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2,13(2):42-47.

[30] 杨改河.旱区农业理论与实践[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2000

[31] 彭琳.黄土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效果[J].土壤肥料,2000(5):26-28.

[32] 姚宝林,施炯林.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3) : 1128-1129,1132.

[33] 王明权,李效栋,景明.覆盖免耕的节水效应与土壤温度的变化[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 1) : 119-122.

[34] 苏跃,冯泽蔚,陈正平,等.稻茬油菜免耕覆盖土壤温度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0):8712-8714.

[35] Chen S Y,Zhang X Y,Pei D,et al.Effects of straw mulching on soil temperature,evaporation and yield of winter wheat: field experiments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J].Water Use Efficiency,2007 (2): 261-268.

[36] 张志田,高绪科,蔡典雄,等.旱地麦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状况影响研究[J].土壤通报,1995.5:84-89.

[37] 周凌云,周刘宗.农田秸秆覆盖旱地棉田少耕培肥效果[J].生态农业研究,1996,4(3):49-52

[38] 于舜章,陈雨海,周勋波,等.冬小麦期覆盖秸秆对夏玉米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 ( 6 ) :175-178.

[39] 谭周进,李倩,陈冬林,等.稻草还田对晚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26(10): 3385-3392.

[40] 高云超,朱文珊,陈文新.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细菌群落区系的影响[J].生态科学,2000,19(3):27-32.

[41] 员学锋,吴普特,汪有科,等.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保墒灌溉的土壤水、热及作物效应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 (7) : 22-26.

[42] Said A.Hamido,K.Kpomblekou-A.Cover crop and tillage effects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following tomato[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09,105: 269-274.

[43] 董志勇,钱炳法.棉田秸秆覆盖试验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31(1) : 12-15.

[44] 王岳忠,祝剑波,陈项洪,等.机收晚稻田油菜免耕直播稻草覆盖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8(4) : 63-64.

[45] 薛兰兰,邹聪明,胡小东,等.紫色土地区秸秆覆盖耕层土壤养分动态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1,3(3) : 138-142.

[46] 苏伟,鲁剑巍,周广生,等.稻草还田对油菜生长、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2) : 366-373.

[47] 宋凤斌,戴俊英.干旱胁迫下秸秆覆盖增强玉米耐旱性的研究[J].中国沙

漠,2001,21( z1):15-21.

[48] 许海涛,王友华,许波,等.小麦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干物质生产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8(6) : 45-47.

[49] 孙惠娟,徐小林,余喜初,等.红壤旱地施用保水剂和稻草覆盖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效应[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 (4) : 83-85.

[50] 张玲,祝元波,郭永杰.稻草不同方式覆盖和免耕与翻犁对油菜产量影响试验总结[J].耕作与栽培,2006(3) : 49-50.

[51] 李瑾,张晓伟,龚晓春,等.免耕直播大麦的稻草覆盖量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9(6) : 1135.

[52] 孙进,王义炳.稻草覆盖对旱地小麦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6) : 53-58.

[53] Zhou K J,Xing J,Liu L,et al.Straw mulching effects on agroecosystem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rapeseed ( B.napus) under no-tillage condition[J].Farming Systems and Ecology,2005: 409-412.

[54] 胡启山.秸秆直接还田存在的问题与规避措施[J].蔬菜,2011(5) :62.

[55] 张锋,李鹏,张凤云,等.玉米秸秆还田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11(3) : 30-32,36.

[56] 张自常,孙小淋,陈婷婷,等.覆盖旱种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0,36(2):285-295.

[57] 蓝立斌,姜建初,李欣,等.免耕稻草覆盖栽培对红薯生理特性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3) : 213-215.

[58] 卿国林.稻草覆盖对稻茬免耕秋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1):38-40.

[59]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等.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7) : 83-87.

[60] Zhang Z C,Zhang S F,Yang J C,et al.Yield,grain quality and wateruse efficiency of rice under non-flooded mulching cultivation[J].Field Crops Research,2008,108: 71-81.

[61]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北京,2000.

常见农家肥的氮磷钾含量比例

常见农家肥的氮磷钾含量比例 良好的有机肥料。由于畜禽食物来源不同,其粪肥有“冷热”之分,生产中要区别对待、合理施用。 1、猪粪:猪粪养分含量丰富,钾含量最高,氮磷含量仅次于羊粪。猪粪质地较细密,氨化细菌较多,易分解,肥效快,利于形成腐殖质,改土作用好。猪粪肥性柔和,后劲足,属温性肥料。适于各种农作物和土壤、腐熟后的猪粪可用于稻田,也可用于旱土,可作基肥使用,也可作追肥使用。 2、牛粪:牛粪质地细密,含水量高,通气性差,腐熟缓慢,肥效迟缓,发酵温度低,属冷性肥料。为加速分解,可将鲜牛粪稍加晒干,再加马粪或羊粪混合堆沤,可得疏松优质的肥料。如混入钙镁磷肥或磷矿粉,肥料质量更高。牛粪中碳素含量高、氮素含量低,碳氮比大,施用时要注意配合使用速效氮肥,以防肥料分解时微生物与作物争氮。牛粪一般只作基 肥使用。 3、马粪:马粪中纤维含量高,粪质粗,疏松多孔,水分易蒸发,含水量少,腐熟快,在堆积过程中发热量大、温度高,属热性肥料。可用于温床育苗,发热效果比猪粪好。在制作堆肥时,加入适量马粪,可促进堆肥腐熟。由于马粪质地粗,特别适用于粘性土壤,可作为粘性土壤的改良剂。 4、羊粪:粪肥中含氮、钙、镁较高。羊粪发热性居于马粪与牛粪之间。羊粪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类作物,增产效果均好,腐熟后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施用。

5、兔粪:兔粪中氮、磷含量比较高,钾的含量比较低。兔粪碳氮比值小,易腐熟, 施入土中分解比较快,属热性肥料。在缺磷土壤上施用效果更好。 6、禽粪:禽粪中养分含量比畜粪还高。家禽粪中又以鸡粪的养分含量最高。禽粪分解过程中易产生高温,属热性肥料。禽粪很容易招致地下害虫,且尿酸态氮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须经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禽粪最好作追肥施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植物全磷、全氮、全钾的测定方法

一、植物全氮测定 (一)H2SO4-H2O2消煮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不包括硝态氮的植物全氮测定,适合于含硝态氮低的植物样品的测定。 2、方法提要 植物中的氮、磷大多数以有机态存在,钾以离子态存在。样品经浓H2SO4和氧化剂H2O2消煮,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有机氮和磷转化成铵盐和磷酸盐,钾也全部释出。消煮液经定容后,可用于氮、磷、钾的定量。采用H2O2为加速消煮的氧化剂,不仅操作手续简单快速,对氮、磷、钾的定量没有干扰,而且具有能满足一般生产和科研工作所要求的准确度。但要注意遵照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防止有机氮被氧化成N2气或氮的氧化物而损失。 3、试剂 (1)硫酸(化学纯,比重1.84); (2)30% H2O2(分析纯)。 4、主要仪器设备。消煮炉,定氮蒸馏器。 5、操作步骤 称取植物样品(0.5mm)0.3~0.5g(称准至0.0002g)装入100ml开氏瓶或消煮管的底部,加浓H2SO45ml,摇匀(最好放置过夜),在电炉或消煮炉上先小火加热,待H2SO4发白烟后再升高温度,当溶液呈均匀的棕黑色时取下。稍冷后加班10滴H2O2(3),再加热至微沸,消煮约7~10min,稍冷后重复加H2O2,,再消煮。如此重复数次,每次添加的H2O2应逐次减少, 消煮至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再加热10min,除去剩余的H2O2。取下冷却后,用水将消煮液无损地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定容(V1)。用无磷钾的干滤纸过滤,或放置澄清后吸取清液测定氮、磷、钾。每批消煮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和方法的误差。 6、注释 (1)所用的H2O2应不含氮和磷。H2O2在保存中可能自动分解,加热和光照能促使其分解,故应保存于阴凉处。在H2O2中加入少量 H2SO4酸化,可防止H2O2分解。 (2)称样量决定于NPK含量,健状茎叶称0.5g,种子0.3g,老熟茎叶可称1g,若新鲜茎叶样,可按干样的5倍称样。称样量大时,可适当增加浓H2SO4用量。 (3)加H2O2时应直接滴入瓶底液中,如滴在瓶劲内壁上,将不起氧化作用,若遗留下来还会影响磷的显色。 (二)水杨酸-锌粉还原- H2SO4-加速剂消煮法 1、适用范围 包括销态氮的植物全氮测定,适合于硝态氮含量较高的植物样品的测定。 2、方法原理 样品中的硝态氮在室温下与硫酸介质中的水杨酸作用,生成硝基水杨酸,再用硫代硫酸钠及锌粉使硝基水杨酸还原为氨基水杨酸.然后按 H2SO4-加速剂消煮法进行消煮法进行消煮样品,使样品中全部氮转化为铵盐。 3、试剂 (1)固体Na2S2O3; (2)还原锌粉(AR); (3)水杨酸-硫酸:30g水杨酸溶于1L浓硫酸中。也可以该用含苯酚的浓硫酸:40g苯酚溶于1L浓硫酸中。 4、仪器设备。同上。 5、操作步骤 称取磨细烘干样品(过0.25mm筛)0.1000~0.2000g或新鲜茎叶样品1.000~2.000g,置于100ml开氏瓶或消煮管中,先用水湿润内样品(烘干样),然后加水杨酸-硫酸10ml,摇匀后室温放置30min,加入Na2S2O3约1.5g,锌粉0.4g和水10ml,放置10 min,待还原反应完成后,加入混合加速剂2g,按土壤全氮测定方法进行消煮, 消煮完毕,取下冷却后,用水将消煮液无损地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定容(V1)。用于滤纸过滤,或放置澄清后吸取清液测定氮。每批消煮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和方法的误差。 (三)消煮液中铵的定量(凯氏法) 1、适用范围。适合于各种植物样品消煮液中氮的定量。 2、方法原理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本

河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院(中心):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杨雅茹 研究生:赵娜 入学年月:2008年 论文题目: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安全的影 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开题报告日期:2009年6月 研究生学院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化趋势研究 (二)题目来源 本文在导师顾六宝教授的指导下,在导师的关于财产性收入课题研究基础上,自拟研究题目。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分析河北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不同来源,找到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途径,从而达到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其次,根据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比较,得出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因素,为达到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目标,并给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财产和收入相应对策和政策建议,第三,实证比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消除造成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从2000年到2002年开始,我国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然而在总量上,财产性收入占居民纯收入的比重只达到2%左右,高的增长速度和极低的比重说明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创造条件”,如提高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增加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付、完善金融市场及其制度规范、加大培养人民群众的理财知识等等,可以提高人民收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国内经济繁荣,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拉动内需。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范文 论文(设计)题目残疾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冯冰洁学号101330130 专业10级学前音乐所在院系师范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彭鹏助教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现状: (一)选题背景 教育部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强调了特殊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已有研究显示,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显著低于国内普通正常学生,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兴起了新一轮的

残疾儿童心理教育改革,以提高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为目的,在此背景下,实现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应该从残疾儿童心理教育入手,将残疾儿童心理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进行研究,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策略。 (二)选题意义 针对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在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儿童身心的具体特点和特殊需要,通过对残障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和问题的掌握,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开展对策研究,从而促进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1)促进残疾儿童心理的发展。 促进残疾儿童的发展,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促使学生在适应的基础上获得最有效的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和人格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完善,它包括智力开发和情感培养两个方面,此目标的达成代表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较高境界,也代表着将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向。

(2)促进残疾儿童心理的适应性。 促进残疾儿童心理的适应性,主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在,培养学生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校、家庭、一个新的组织等各种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各种程度的要求;建立学生正确的自我观和适当的生活方式,此目标的达成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3)有利于残疾儿童心理的矫治。 对残疾儿童心理的矫治,主要着眼于学生的过去,了解不良心理和行为的根源,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矫正学生的偏差行为,消除心理障碍,此目标虽然针对面不广,但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研究现状 残疾儿童的健康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残疾儿童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其中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目前,针对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在教育实践中对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依然不够,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十分薄弱,

主要农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

主要农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作物养分吸收量在有的资料中也称为作物养分需要量或消耗量,是指每生产100千克主产品(如籽粒、块茎、块根、果实等)作物吸收的养分千克数。一般由地上部茎叶和籽粒产量,乘以其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得出。作物成熟后大部分氮、磷养分集中在籽粒中,而80%以上的钾集中在秸秆中。地下部分(根)的数量和养分含量往往没有计算在内(甘薯等除外)。养分的表示方法,氮均以元素氮(N)表示,而磷、钾则有不同。在多数资料中,磷、钾以氧化物(P2O5和K2O)表示,而近年的资料中也有以元素磷、钾(P和K)表示的。这一点要请读者注意,不同来源的资料,为了相互比较或平均,有时需要进行换算。换算的系数为: P2O5x0.436=P Px2.29=P2O5 K2Ox0.83=K Kx1.20=K2O 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因作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间吸收养分也有差异。养分的吸收量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土壤、施肥、灌溉等。同一种作物同一种养分的吸收量,因外界条件不同,相差可达一倍以上。 形成100千克主产品吸收氮、磷、钾的大致数量(千克) 作物收获物氮(N)磷(P-2O5)钾(K2O)

水稻籽粒(风干重)1.60~2.600.80~1.301.80~3.20 小麦籽粒(风干重)2.80~3.201.00~1.302.00~4.00 春玉米籽粒(风干重)3.50~4.001.20~1.404.50~5.50 夏玉米籽粒(风干重)2.50~2.701.10~1.403.20~3.80 甘薯薯块(鲜重)0.35~0.420.15~0.180.55~0.62 马铃薯薯块(鲜重)0.35~0.550.20~0.221.06~1.20 甘蔗茎(鲜重)1.60~2.300.80~1.502.00~2.70 甜菜块根(鲜重)0.40~0.450.14~0.160.55~0.60 棉花皮棉7.00~8.004.00~6.007.00~15.00 黄麻秆(风干重)1.50~2.500.65~0.953.80~4.80 油菜籽粒(风干重)6.80~7.802.40~2.605.50~7.00 大豆籽粒(风干重)5.00~5.551.50~1.802.00~2.50 花生荚果(风干重)4.00~6.400.90~1.102.00~3.40 烟草叶(干重)2.40~3.401.20~1.604.80~5.80 茶叶(鲜重)1.20~1.400.20~0.230.33~0.43 桑叶(鲜重)1.70~2.100.70~0.850.90~1.22 温州蜜柑果实(鲜重)0.600.110.40 桃(白凤)果实(鲜重)0.480.200.76 梨(20世纪)果实(鲜重)0.470.230.48 苹果(国光)果实(鲜重)0.300.080.32

主要作物所需氮磷钾比例

主要作物所需氮磷钾比例(2013-05-15 12:38:00)转载▼ 一、葡萄1、营养特性 据研究,一般成年葡萄园每生产1000千克果实需吸收氮6.0千克、磷3.0千克、钾7.2千克,其吸收比例为1:0.5:1.2,钾>氮>磷。葡萄对氮的需要量前、中期较大,而磷、钾吸收高峰偏中、后期,尤其是开花、授粉、坐果以及果实膨大对磷、钾的需要量很大。另外,葡萄对微量元素硼的需要量也较多。一般亩施高浓度复合肥90-100千克/亩(以产量1000千克/亩计)。 2、施肥建议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化肥。幼龄树每株施有机肥20-30千克,成龄果树50-100千克,每100千克有机肥混入总养分≥45%(15-15-15)复合肥1-2千克。基肥以葡萄收获后施入为宜,而且越早越好。 追肥:一般2-3次。新梢萌芽至开花前进行第一次追肥,一般每株施总养分≥40%(16-16-8)复合肥1-1.5千克,开小沟施入。第二次追肥在浆果生长前,每株施总养分≥40%(16-8-16或14-6-20)或总养分≥45%(15-10-20)复合肥1千克左右;第三次在进入浆果生长期,此时果实膨大增重和新的花芽分化,均要消耗大量养分,需肥量大,且以氮、钾养分为主,可施用总养分≥40%(16-8-16)复合肥,每株2千克左右。 二、番茄 1、营养特性 番茄,又名西红柿,其采收期比较长,需要时边采收,边供给养分,才能满足不断开花结果的需要.具体施肥量应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养分利用率,蔬菜吸收养分量等参数来确定。据研究,番茄每生产1000千克鲜果,需吸收氮3.18千克、磷0.74千克、钾4.83千克、钙3.35千克、镁0.62千克。以中等肥力的土壤为例,若目标产量为亩产6000千克,则需N17千克,P2O59千克,K2O11千克。一般亩施高浓度复合肥90-110千克/亩。番茄对钙、镁的需要量也比较大,缺乏易产生脐腐病。这是番茄的生育与营养特点,也是茄果类蔬菜生育与营养的共性。 2、施肥建议 基肥:番茄产量高,需肥量大,施肥应以基肥为主,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5000千克,配施总养分≥40%(18-8-14)40-45千克/亩或(16-8-16)45-50千克。 追肥:在定植后5~6天追施一次“催苗肥”,每亩施尿素5千克左右;第一穗果开始膨大时,追施“催果肥”每亩施总养分≥40%(18-8-14)复合肥10千克左右;进入盛果期,当第一穗果发白,第二、三穗果迅速膨大时,应继续追肥2-3次(在每次采果后追施),每次每亩施用总养分≥40%(18-8-14)或(16-8-16)复合肥15-20千克;进入盛果期后,根系吸肥能力下降可采用喷施尿素、硝酸钙、硼砂等水溶液,有利于延缓衰老,延长采收期以及改善果实品质。 (三)辣椒 1、营养特性 辣椒耐肥能力强,据研究,每生产1000千克辣椒,需吸收氮3.5-5.5千克、磷0.7-1.4千克、钾5.5-7.2千克、钙2.0-5.0千克、镁0.7-3.2千克。一般亩施高浓度复合肥90-120千克/亩。辣椒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吸收不同,其中氮素随生育进展稳步提高,果实产量增加,吸收量增多;磷德吸收量在不同阶段变幅较小;钾的吸收量在生育初期较少,从果实采收初期开始明显增加,一直持续到结束;钙的吸收量也随生长期而增加,在果实发育期供钙不足,易出现脐腐病;镁的吸收高峰在采果盛期。 2、施肥建议 基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5000千克,总养分≥40%(16-8-16)或(14-6-20)复

氮磷钾对植物作用

目录 1. 1 氮 2. 2 磷 3. 3 钾 氮磷钾氮 编辑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它是每个活细胞的组成部分。植物需要大量氮。 氮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成分[1],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是含氮化合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葡萄糖)和氧气,是借助于叶绿素的作用。葡萄糖是植物体内合成各种有机物的原料,而叶绿素则是植物叶子制造“粮食”的工厂。氮也是植物体内维生素和能量系统的组成部分。 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当氮素充足时,植物可合成较多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长,因此植物叶面积增长快,能有更多的叶面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此外,氮素的丰缺与叶子中叶绿素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这就使得我们能从叶面积的大小和叶色深浅上来判断氮素营养的供应状况。在苗期,一般植物缺氮往往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而小,叶色缺绿发黄。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分孽少。生长后期严重缺氮时,则表现为穗短小,籽粒不饱满。在增施氮肥以后,对促进植物生长健壮有明显的作用。往往施用后,叶色很快转绿,生长量增加。但是氮肥用量不宜过多,过量施用氮素时,叶绿素数量增多,能使叶子更长久地保持绿色,以致有延长生育期、贪青晚熟的趋势。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如糖用甜菜,氮素过多时,有时表现为叶子的生长量显著增加,但具有经济价值的块根产量却少得使人失望。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分布 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基本分布特点是:东北平原较高,黄淮海平原、西北高原、蒙新地区较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地区中等。大体呈现南北较高,中部略低的分布。但南方略高主要指水稻土,旱地含氮量很低。 一般认为土壤全氮含量<0.2%即有可能缺氮,我国大部分耕地的土壤全氮含量都在 0.2%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几乎所有农田都需要施用化学氮肥的原因。 我国农田相对严重缺氮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如果把土壤全氮含量等于0.075% 作为严重缺氮的界限,严重缺氮耕地超过面积一半的有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新疆等五个省区。 氮磷钾磷 编辑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_范本

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院(中心):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雅茹 研究生:娜 入学年月: 2008年 论文题目: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安全的影 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开题报告日期:2009年6月 研究生学院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化趋势研究 (二)题目来源 本文在导师顾六宝教授的指导下,在导师的关于财产性收入课题研究基础上,自拟研究题目。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分析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不同来源,找到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途径,从而达到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其次,根据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比较,得出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因素,为达到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目标,并给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财产和收入相应对策和政策建议,第三,实证比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消除造成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从2000年到2002年开始,我国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然而在总量上,财产性收入占居民纯收入的比重只达到2%左右,高的增长速度和极低的比重说明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创造条件”,如提高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增加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付、完善金融市场及其制度规、加大培养人民群众的理财知识等等,可以提高人民收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国经济繁荣,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拉动需。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章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那关注,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学术界的热烈讨论。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财产性收入就属于多种分配方式。财产性收入的提出就发展“多种分配方式”的涵和强调了它的重要性。随着个人收入及财产数额的增多,财产性收入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发展到现阶段的高速增长,在实践上增加了人们扩大收入来源的途径。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人们来说,积极努力的创造、拥有财产性收入能够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缩小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因此,以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差距及发展趋势是有很必要的。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范文范文

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下面是详细的看人家如何叙述什么是开题报告以及怎么写: 1.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2.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 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 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 总之,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字表现,它实际上成了连接选题过程中备题、开题、审题及立题这四大环节的强有力的纽带。 在当今世界搞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课题告吹的命运。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实例:美国科学基金会曾同时收到关于同一科研课题的两份开题报告,一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西博格写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写的。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评议,结果批准了那位无名小卒的申请,把这一课题的研究经费拨给了他。所以,在美国,许多科学家每年几乎要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事课题建议书(即开题报告)的起草工作。就我国情况看,关于科技工作者要写“科研开题报告”,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申请学位要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规定,

植物缺少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症状 (2)

植物缺少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症状 (一)氮 根系吸收的氮主要就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与硝态氮,也可吸收一部分有机态氮,如尿素。 氮就是蛋白质、核酸、磷脂的主要成分,而这三者又就是原生质、细胞核与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占有特殊作用。因此,氮被称为生命的元素。酶以及许多辅酶与辅基如NAD+、NADP+、FAD等的构成也都有氮参与。氮还就是某些植物激素如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维生素如B1、B2、B6、PP等的成分,它们对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氮就是叶绿素的成分,与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由于氮具有上述功能,所以氮的多寡会直接影响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当氮肥供应充足时,植株枝叶繁茂,躯体高大,分蘖(分枝)能力强,籽粒中含蛋白质高。植物必需元素中,除碳、氢、氧外,氮的需要量最大,因此,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注意氮肥的供应。常用的人粪尿、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等肥料,主要就是供给氮素营养。 缺氮时,蛋白质、核酸、磷脂等物质的合成受阻,植物生长矮小,分枝、分蘖很少,叶片小而薄,花果少且易脱落;缺氮还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枝叶变黄,叶片早衰甚至干枯,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因为植物体内氮的移动性大,老叶中的氮化物分解后可运到幼嫩组织中去重复利用,所以缺氮时叶片发黄,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这就是缺氮症状的显著特点。 氮过多时,叶片大而深绿,柔软披散,植株徒长。另外,氮素过多时,植株体内含糖量相对不足,茎秆中的机械组织不发达,易造成倒伏与被病虫害侵害。 (二)磷 磷主要以H2PO4-或HPO4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吸收这两种形式的多少取决于土壤pH。pH<7时,H2P O4-居多;pH>7时,HPO42-较多。当磷进入根系或经木质部运到枝叶后,大部分转变为有机物质如糖磷脂、核苷酸、核酸、磷脂等,有一部分仍以无机磷形式存在。植物体中磷的分布不均匀,根、茎的生长点较多,嫩叶比老叶多,果实、种子中也较丰富。 磷就是核酸、核蛋白与磷脂的主要成分,它与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细胞生长有密切关系;磷就是许多辅酶如NAD+、NADP+等的成分,它们参与了光合、呼吸过程;磷就是AMP、ADP与ATP的成分;磷还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与运输,如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糖的合成、转化、降解大多就是在磷酸化后才起反应的;磷对氮代谢也有重要作用,如硝酸还原有NAD+与FAD的参与,而磷酸吡哆醛与磷酸吡哆胺则参与氨基酸的转化;磷与脂肪转化也有关系,脂肪代谢需要NADPH、ATP、CoA与NAD+的参与。 由于磷参与多种代谢过程, 而且在生命活动最旺盛的分生组织中含量很高,因此施磷对分蘖、分枝以及根系生长都有良好作用。由于磷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化与运输,对种子、块根、块茎的生长有利,故马铃薯、甘薯与禾谷类作物施磷后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由于磷与氮有密切关系,所以缺氮时,磷肥的效果就不能充分发挥。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能充分发挥磷肥效果。总之,磷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就是仅次于氮的第二个重要元素。 缺磷会影响细胞分裂,使分蘖分枝减少,幼芽、幼叶生长停滞,茎、根纤细,植株矮小,花果脱落,成熟延迟;缺磷时,蛋白质合成下降,糖的运输受阻,从而使营养器官中糖的含量相对提高,这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故缺磷时叶子呈现不正常的暗绿色或紫红色,这就是缺磷的病症。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起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所以,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使用理论思维的水平。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能够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

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 “症结”或“热点”、使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 会冲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 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有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 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理应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 适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 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 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 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 范的学 术论文。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能够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 1 )时间:从 1980 年到2000 年;( 2 )对象:政府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 3 )视角:政治和政府理论中的精英研究; (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号文件和《电子振兴》, 这是发生在 1980 - 2000 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 个重要文件。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 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 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升研究效率。

中国磷肥施用量与氮磷比例问题

中国磷肥施用量与氮磷比例问题 林葆李家康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国国产磷肥以低浓度的单一磷肥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为主,近年来高浓度磷肥和磷复肥发展很快,磷肥的自给率已达70%左右。加上每年进口大量氮磷两元复合肥(磷酸铵)和三元复混肥,磷肥用量又有增加,氮磷比例逐渐趋于合理。从全国各地土壤磷素的测定看,有积累的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逐年提高。但是,磷肥的施用量和氮磷比例不确切,这是须要搞清的问题。同时,随着氮、钾肥用量的增加,磷肥的需求量和适宜的氮磷比例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以中国1980年~1999年的化肥生产、进口和施用量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对中国磷肥的用量和氮磷比例问题进行分析。 (图:林葆) 一、中国磷肥生产、进口和施用量以及氮磷比例 1.磷肥的生产量和氮磷比例 中国磷肥产量在上世纪80年代为250万吨~300万吨,到90年代后期增长到600万吨左右,产量增加了一倍多,氮磷比例也由100:20~25上升到100:25~30。但是,磷肥数量依然不足,磷肥的比例偏低。 (表:表1 中国化肥生产量(万吨) )

注释:引自《中国化肥手册》及《中国化工年鉴》 2.磷肥的进口量和氮磷比例 在1980年代以进口氮肥为主,数量超过了磷、钾肥之和。从1991年开始,进口磷、钾肥的比例明显增加。从1997年起,中国成为以进口磷、钾肥为主,氮肥主要是复合肥中的氮和少量尿素(表2)。这对增加中国磷、钾化肥用量,调整氮磷钾比例起到了重要作用。 3.化肥的施用量 由于化肥生产量和进口量的增加,化肥的施用量增长很快,由1980年的1269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4125万吨,19年增加了2855万吨,增长了2.3倍,平均年增加150万吨(表3)。从不同肥料的增长率看,钾肥增加了近11倍,复混肥增加了32倍,远远超过了氮肥和磷肥,说明了目前化肥施用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化肥施用量的统计资料中,对日益增长的复混肥中到底有多少氮、磷、钾,没有加以区分。因此,从这一统计资料中,不能直接了解中国氮、磷、钾化肥的施用量。 (表:表2 中国化肥进口量(万吨) ) 注释:引自《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及《中国化工年鉴》 (表:表3 中国化肥施用量(万吨) )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一、页面设置 ●纸张大小:16k,正文部分可双面印刷 ●页边距:上2.8cm、下2.5cm,左、右2.5cm,装订线:0cm ●页眉:1.6cm,页脚:1.5cm 二、字间距 无特别说明时均采用标准字间距。 三、小技巧 1、设置标题、段落格式时请学会使用格式刷; 2、一段文字中既有中文又有英文(含数字),中英文采用不同字体时,可先选中这段文字,设定中文字体后再设定英文字体; 3、如果对自动编号的格式设置不十分熟悉,建议不要使用自动编号。 四、其他 1、本模板中的内容来自于不同的资料,上下文之间可能没有直接的联系,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表示歉意; 2、报告中有图、表、公式时,其格式要求与“学位论文”相同,可参见“南昌航空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模板”。 3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从以下几点来写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预期目标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研究方案 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七、研究计划进度 八、主要参考文献(其中参考文献总数不能少于20篇,近五年的文献不得少于10篇)

目录(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宋体,小三,顶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同上) 三、预期目标(同上)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同上) 五、研究方案(同上) 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同上) 七、研究计划进度(同上) 八、主要参考文献(同上)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多倍行距 2.41)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1.xxxxxx(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行距1.5) 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 (1)xxxxxxxxxxxxxxx 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2.xxxxxx(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行距1.5) 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 (1)xxxxxxxxxxxxxxx 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3.xxxxxx(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行距1.5) 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 (1)xxxxxxxxxxxxxxx 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多倍行距2.41)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1. xxxxxx(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行距1.5) 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1)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摘要通过油菜氮磷钾不同配比试验,在修文县六屯乡境内,油菜氮磷钾以1:0.5:0.5为最佳配方,其长势最好、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关键词油菜氮磷钾配比经济效益 文献标识码 A 肥料是作物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配方施肥是农作物产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作物的产量和盈利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找出油菜氮磷钾不同配方的适宜配比,以便用最少的生产费用获得油菜的最高产量和最好的经济效益,达到地力常新的目的,笔者结合修文县六屯乡实际情况,进行了油菜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技术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品种为甘蓝型杂交油菜油研9号。 1.2试验地概况试验田选在修文县六屯乡新埔村吴显权的责任田里,试验田面积0.09hm2,海拔1250m,常年均温为15.2℃,年降雨量1100m/mm,无霜期265d,肥力中上等,土壤沙壤土,属坝田,阳光好,排灌方便。 1.3参试肥料参试肥料为N、P、K复合肥,配比组合分别为:N:P:K=1:0.75:0.5、N:P:K=l:0.5:0.5、N:P:K=1:0.25:0.5及N:P:K=1:0.54:0.77。 1.4试验设计按氮、磷、钾不同配比的肥料作为试验处理对象,即处理 ①:N:P:K:1:0.75:0.5;处理②:N:P:K=1:0.5:0.5;处理③:N:P:K=1:0.25:0.5;处理④:N:P:K=1:0.54:0.77。处理随机排列,3次重复,12个小区。小区长7.5m,宽 2.79m。重复间距50cm,小区间距30cm,四周设保护行。试验播种密度40cm×26.7cm。 1.5试验实施 1.5.1整地。牛犁耙3次,整平后,拉绳开划厢沟设保护行,并无任何有机肥和其他化肥。 1.5.2栽培管理。2008年10月10日播种,播种时将处理①、②、③、④所需的肥料各450kg/hm2拌种,播种后,直到lO月18日才出苗,苗较健壮。10月26日间苗结合第1次中耕进行。11月29日第2次中耕将处理①、②、③、④所需的肥料各75kg/hm2进行苗期追肥,2009年1月3日施第2次追肥,4种肥料各施150kg/hm2,1月21日第3次追肥,4种肥料各施75kg/hm2。施肥后,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投资是指个人或组织为了在未来获取收益而进行的资金投入及相应的资本形成过程。 投资决策则是指公司在给定资本约束情况下对可能的投资项目进行有效选择,以使其投资 收益最大。作为公司成长的主要因素和未来现金流量增长的重要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公司 的融资决策,由此影响公司的经营风险、盈利水平以及资本市场对其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的评价。因此,与筹资和股利分配相比较,投资决策是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决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投资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这也与企业投资决策 的合理性密不可分。就企业自身而言,如果做出投资于超出或偏离自身的能力和成长机会,且净现值为负的非盈利项目的“过度投资”的决策,不仅会损害企业的价值,使大量资本 沉淀在生产能力过剩而盈利能力恶化的领域,也会使我国的经济“过热”,从而引发能源 和原材料的紧缺、产能过剩、经济结构扭曲、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而做出“投资不足”的决策,也将制约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总体看来,投资过度及投资不足均 属于投资决策中的不经济行为,轻则削弱企业成长能力,重者可能把企业拖入财务危机的 泥潭。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自由现金流、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相关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并成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质量提 升和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就电力行业而言,电力工业是社会公共事业也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具有自然垄断性。其发展速度受市场需求的制约,发展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电价受社会承受能力的 制约。其项目投资具有占用资金巨大、影响期间长远的特点,所以投资决策恰当与否将对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产生深远影响。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使该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既具 有机遇又面临挑战,因此,合理的投资决策有利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 发新项目,来提高其盈利水平、增强企业活力及实力,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但投资决策 的合理性又与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密不可分,管理者可能会受经理层 较好控制的自由现金流、股权集中度及股权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或者是以寻求在企业内最 大范围的控制力私人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营造王国与势力投资等管理机会主义氛围,难免 会引发因投资决策不当而导致的投资效率和经营绩效不断下降的现象。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诸多因素不仅会影响公司治理成本也会影响公司的绩效及公司价值 的实现。因此,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动机、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值得我们思考和 研究。 本文的研究意义:首先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具有理论价值,为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 进行实证分析及研究具有实践意义。能够有效地找到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在对外投资决策中 存在的问题,促进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发展,为我国其他上市公司提供借鉴,从而提高投资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模板)

XX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 一、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求见《XX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 二、开题报告格式要求 1、“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依据、课题来源、学术价值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2)文献综述。当前研究领域学术现状、发展趋势、进一步的研究方向。阐明当前有关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 (3)拟解决的主要学术或技术问题和关键技术及难点、拟采取的技术线路、实验设计及实施方案; (4)技术可行性论证、资料来源或实验设备的可能性,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措施; (5)预计可获得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6)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预计完成的日期,工作量估计和经费概预算; (7)其他与开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和调查研究情况等 2、开题报告用纸规格为A4纸,正文用4号宋体字,小标题用4号黑体字,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20mm,版心尺寸为165×252mm(约30字/行,32行/页) 3、开题报告封面样式见样页 三、开题申请程序 1、在导师指导下,系统查阅文献资料,提交文献综述报告; 2、文献综述报告经导师审阅通过后,向硕士学科点所在二级学院申请开题,领取并填写《XX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申请表》; 3、由学院统一安排开题时间,相关学位点负责组织具体开题工作; 4、学位点对是否通过开题的意见及对研究生今后论文工作的建议与要求; 5、采纳合理建议,修改开题报告,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开题报告并经导师签字后交研究生院。

XX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申请表 [2]开题时间由学院统一安排,由相关学科点负责组织具体开题工作; [3]开题后,本开题报告应交研究生处一份存档; [4]综合评分为各专家打分汇总后的平均分,; [5]本页内容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书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