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演奏模块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演奏模块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演奏模块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演奏模块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人民音乐出版社

演奏模块第一单元《认识乐队》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枣庄市第十六中学

赵雪静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演奏模块第一单元《认识乐队》第一节《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丰收锣鼓》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一单元《认识乐队》第一节《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本单元的“欣赏”部分既是高一“音乐鉴赏”必须课内容的延伸,又是乐队演奏阶段示范性曲目的指导。本单元书上分类别介绍了部分乐器的音色以及演奏技巧。《丰收锣鼓》此曲是彭修文、蔡惠泉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曲。乐曲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雄壮嘹亮的引子过后,展现了一幅热情欢快、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旋律舒展,富有歌唱性,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旋律后,笛子和云锣分别展现了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和阳光下水库的波光粼粼。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场面。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探中国民族器乐以及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器乐以及民族乐队管弦乐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乐曲欣赏,激发学生演奏乐曲的兴趣,能够参与实践活动,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探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各组别代表乐器的音色以及演奏方法等,为下一步组织乐队打下基础。

(2)通过聆听,能够感受每一乐段表达的情感和不同乐器组可以描绘不同场景。(3)通过部分主题的演奏,初步体验民族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培养乐队的合作精神。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乐队构成和介绍乐队的主要乐器以及部分乐器演奏方法。

(2)能够哼唱乐曲主题旋律,听辨每一乐段出现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情绪和描写场景。

(3)能够初步参与部分主题的打击乐器的演奏。

重点:认识民族器乐以及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对乐队演奏产生兴趣,并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难点:能够初步以打击乐为主演奏部分主题。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视频导入

2.走近中国民族器乐

让学生自己依次选择想要了解的组别乐器

吹奏组:简介吹奏组的乐器以及初探其演奏方法,聆听笛子的音色特点,了解吹奏组的音色特点以及在乐队中担任的角色。

拉弦组:简介拉弦组的乐器以及初探其演奏方法,聆听二胡音色特点,了解拉弦组的音色特点以及在乐队中担任的角色。

弹拨组:简介弹拨组的乐器以及初探其演奏方法,聆听琵琶以及阮的音色特点,了解弹拨组的音色特点以及在乐队中担任的角色。

打击乐组:简介打击乐的乐器以及初探其演奏方法,聆听鼓音色特点,了解打击乐的音色特点以及在乐队中担任的角色。

3.简介中国民族乐队的座次位置

4.走进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并欣赏《丰收锣鼓》

初听全曲

这首民族器乐曲展现了广大农民们你追我赶的劳动生活和丰收之后的热闹喜庆的场面。丰收锣鼓是我国代表性的民族器乐合奏曲,是中国指挥家作曲家彭修文和蔡惠泉于1972年创作的。

分段欣赏

(1)聆听引子部分:

是什么乐器组把我们迎进这欢庆时刻?

师与生共同演奏这个部分

(2)聆听主题一:

*聆听并思考: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组的音色?

*乐队合奏为我们营造出一幅热闹的丰收场景,这一乐段音乐的旋律节奏什么特点怎样的?

*视唱主旋律(做到边打节奏边唱主旋律)。

(3)聆听第主题二:

思考:第一遍领奏乐器是?第二遍领奏乐器是?不同的领奏乐器描绘了什么样不同画面?

(4)主题三欣赏

笛子以明亮的音色展现了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云锣以柔和的音色和琶音旋律奏出,犹如阳光下的水库碧波粼粼(出示图片)仿佛人们劳动休憩时,欣赏丰收美景。

(5)尾部主题欣赏

再现了哪个主题?但是速度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对话主题:

鼓声部,我们以敲击课桌来演奏

锣声部,我们以拍手演奏这个声部

分组分声部

第一组,老师弹奏主旋律,生演奏鼓的声部

第二组,老师弹奏主旋律,生演奏锣的声部

合奏,分声部共同合作

提示:注意合作,看老师指挥。

师生全曲演奏

初探打击乐的演奏,感受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演奏的兴趣

德育渗透、课堂小结

我们的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演奏方式多种多样,民族音乐更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够喜爱我们的中国民族音乐,有机会去试着学习演奏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传承和发展,只有更好的传承才能做到文化自信,真正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欣赏论文

浅谈汉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与情感传播姓名:钟彩霞专业:学前教育班级:15级2班 汉族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被人们广泛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歌曲中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期望,薪火相传,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汉族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部分。 1.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在此我重点说说山歌。 山歌多在野外歌唱,环境空旷,不受劳动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发内心情绪,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是节奏比较自由,音调比较悠长,在演唱时,往往可以根据歌唱者当时的情感需要,时而延长、时而缩短它的节奏,曲调也有自由的变化。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表情达意的特殊方式,它承载着客家人真挚的思想感情。在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的是爱情题材的山歌。歌者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艰辛的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的灵感

来源。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贯穿歌中的感情真挚热烈,抒发了客家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和思念之情,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他们借山歌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例如,青年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会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 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他们还借山歌表 达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又如:“生要恋还死要恋,不怕刀枪架眼前。杀头好比风吹帽,坐监好比游花园。”这首山歌直接表现爱情中的男 女为了爱情不怕死不怕受折磨,为了两个人的爱情敢于冲破一切势力,敢于用热血和生命为代价,生死都要相爱的信念,去追求诚挚的爱情,这就是他们冲破封建罗网的最直接呐喊。 2.民间歌舞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有:秧歌、花灯、花鼓、采茶。东 北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汉族民间歌舞。东北秧歌同其它民族舞蹈一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动律特点。东北秧歌的上身动律以及手巾花的各种舞法等都展现了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并反映了东北人民豪爽、泼辣、热情的个性。“东北秧歌在风格上以热情、火爆、泼辣、幽默著称。动作既 哏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哏,哏中有俏,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体现其风格的要素主要有韵律、体态、动作、节奏、服饰、道具。韵律、体态和手巾花集合在一体的动作结合

论中国各民族团结的现状

论中国各民族团结的现状 汤睿智 内容提要:我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更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非常注重对民族关系的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和民族和谐 关键词:民族关系、民族团结、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属于社会关系范畴,是指各民族之间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其表现。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受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历史发展表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长期密切联系,频繁交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求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和民族和谐。其中,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相处,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携手并进的关系。”只有民族团结,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从而促进民族互助,最终达到多民族共同繁荣的目的。 为了保障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中国宪法规定: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同时,国家还在全体公民中广泛开展各民族大团结思想的宣传和教育。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一次会议上也提出,要让全体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在文艺作品、影视作品、新闻报道、学术研究中都大力倡导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特别是反对大民族主义。为了防止和杜绝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民族主义和不平等现象的出现,有关部门还专门就严禁在新闻出版和文艺作品中出现损害民族团结内容等事项作出了规定。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举行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对维护各民族平等,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共同进步繁荣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以弘扬正气,激励先进,使民族团结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推动了团结事业的发展。”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多样化以及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有五个自治区,它们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在这些自治区中,都存在着多民族杂居的现象。所以,为了促进这些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繁荣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处理好自治区内的民族团结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建国以后,中国千百年来的压迫制度,是内蒙古的蒙古族以及其他民族实现了真正的民族解放,开始了蒙、汉等民族平等、团结、友好合作的新时代。 “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彻底消除了历史上由于反动统治阶级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和分割统治而造成的蒙汉各民族人们之间的矛盾、隔阂,为增强民族团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内蒙古境内的蒙汉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事业中,互相帮助,密切合作,结束了“旗县并存,蒙汉分治”,实行了土地改革,并且走上了农业合作化的道路。此外,区内还定期召开全区的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现在,内蒙古各民族人民已经形成了民族平等、亲密团结、友爱互助、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浅谈现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现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 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现今的教育改革并未真正解决,反而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中国教育何去何从,如何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仅是每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普通民众所应关注的。我们相信, 只要理性地思考, 扎实地实践,中国教育就一定会走出困惑,步入新的天地! 关键词:中国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从古至今, 教育在人类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与个人的人格发育、品质形成、知识增长有关, 也与文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有关。中国社会现在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青少年犯罪率偏高;腐败问题严重;处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没有稳定的社会价值观;很多中国人科学素质缺乏,迷信,盲从,没有明确的精神支柱,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对精神层面追求的淡漠,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心理焦躁等。社会问题是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而教育问题体现了社会问题,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必要途径。 一当前中国教育的问题有哪些 教育领域中的问题相当复杂,剪不断,理还乱,但只有厘清问题理出头绪,才能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 那么.当前教育领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呢? 从宏观角度看: 首先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 其次有限的教育投入还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第三教育腐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第四宏观的教育决策有随意化的倾向导致教育改革成效甚微。 就幼儿教育而言,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幼儿从事的活动本应是“游戏” 而非“学习” ,对幼儿而言,培养良好的体质,发展健全的心智与塑造完善的人格,才是幼儿教育的使命。认知潜能的过度开发造成儿童智力过早成熟与定型: 情感与意志品质的被忽视. 导致其心智发展的片面与失衡。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不仅造成儿童发展的片面化,也对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就基础教育而言,首先,教育不均衡与不公平问题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仍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不和谐音; 其次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仍任重道远: 第三.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无论从学校数量还是办学质量来看,高中阶段教育的问题都越来越突出。 就职业教育而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条腿走路”教育的步伐才能坚实稳健.中等职业教育目前的发展相对葵缩,这造成了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低素质和不稳定也是制约我国产业优化的重要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也不容乐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应是高等职业教育,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就高等教育而言,近年来“大众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忽如一夜春风来,大学学院如花开” ,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并未如预想的那样带来效益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民间歌曲,这一人类社会中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音乐,是人民大众心声的自然流露。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用自己的歌唱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吧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 民族器乐 我国民族器乐主要按照演奏形式划分为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两类 民间歌曲 我国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按照歌唱场合和音乐特点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别民间歌舞 按照音乐与舞蹈二者结合的方式将民间歌舞音乐分为舞歌(或歌舞)和舞乐(或乐舞)两大类型 说唱音乐 按艺术风格划分:我国汉族的说唱曲种大致可以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戏曲音乐 按剧种、民族分为越剧、沪剧、评剧、吕剧、藏剧、壮剧、白剧、侗剧等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 远古、奴隶社会前期 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最初的音乐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原始时期的音乐总是常常和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西周 西周的宫庭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六代之乐是指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关于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

也 秦汉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隋、唐时期 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 明清时期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词以山东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较为重要 近现代时期 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这反映出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动基础。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 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中国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借助口头传唱二、乡土性 也可称为地方性或地域性,不同的地理气候、风俗习惯、方言语音等形成了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 三、即兴性 中国民间音乐口头传唱的传播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形成了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四、流传变异性 同一支民间基本曲调在不同地区流传时,会因为当地的方言语音、审美特点等而在演唱风格、表现功能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 五、人民性 广大人民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通过民间音乐不同的风格体裁表达出来,受众面是最广的、最大的

浅论中国民族音乐的现状和传承

摘要:在中国艺术画卷中,传统民族音乐这颗璀璨的明珠跃然画卷之上,它经过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洗礼,承载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矫健地走到了今天。回顾它的历程,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宁静、恢宏、深邃与广袤。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民族民间乐器200余种;曲艺200多种,戏曲约有300多个剧种。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滋养中国优秀文化的丝丝甘泉,更是中国走向繁荣的文化素质保障,因此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并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代代传承下去显得尤为重要。发展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需要,也是把我国音乐文化艺术推向灿烂辉煌的需要。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现状传承 一、民族音乐的释义和特征 民族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说,指的是各个民族的音乐。狭义来说,是指根植于某个民族的,具有该民族音乐特征的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属于人类艺术史上最美、最具有灵魂、最富有生活内涵和最具有民族特性的音乐文化艺术范畴。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各民族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种种音乐,包括中国民族声乐、器乐、民歌、戏曲等。中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来源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从没有间断过。而其他诸如希腊文化、印度文化、古埃及文化等都出现过断层。中国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使其民族音乐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此同时,中国民族音乐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品种和经验。二,我国具有众多的民族。中国的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风俗、文化,所以其音乐也精彩纷呈。蕴含在各民族广大群众中的巨大艺术实践力和探索精神以及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是形成我国丰富民族音乐的原动力。三,我国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民族音乐不是独立的,而是整个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含有哲学、宗教、各类艺术、科技等在内的文化大熔炉。各个学科积极发展,相互影响,也是形成丰富民族音乐的原因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在音乐形态上尽管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体裁而各具特性,但是它们仍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其一,中国民族音乐形成了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考模式。其二,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音列结构。其三,均衡对称的曲式结构原则、均匀平稳的节奏安排。其四,简繁相应、动静相衬的音乐表达方法。最后,是与文学、语言、戏曲等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把握民族音乐的共同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的知识,为实现民族音乐的良好传承打下基础。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 民族音乐不仅是中国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精神气质的象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音乐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创作方面,刘文金的《长城随想》、《秋韵》,陈耀显的《陕北抒怀》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演奏方面,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结合西方演奏技巧,民族乐器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除此之外,西方音乐的一些新观念,新元素引进中国,对中国民族音乐起到了补充完善的作用。如在保留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韵味的基础上,加入西方音乐乐队的演奏元素,这样不但打破了中国传统乐队过于简单的模式,而且使我国民族管弦乐队朝着合理、科学、先进的方向发展。 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目前我国民族音乐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从专业到非专业,均照搬西方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其次,学生对民族音乐不够重视。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地方,中

民族主义与民族政策论文 《论中国各民族团结现状》

论中国各民族团结的 现状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所在年级:

论文摘要: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非常注重对民族关系的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和民族和谐。 关键词: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㈠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平等的思想是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由于社会地位差异而不能受到同等对待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随着商品交换的普遍化,逐渐的出现了平等的观念。这种平等的观念代表人类对于自身权利的一种探索和追求。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发展必然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和束缚。新兴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改变自己政治上的无权地位,把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指向封建王权。新兴资产阶级和衰朽的封建势力的斗争,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就是民主对专制、“人权”对“王权”、“平等”观念对

封建特权思想意识的斗争。“平等”成了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口号。卢梭认为,私有制和国家是导致不平等的社会根源,这一思想成为其“人民主权思想”的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斯宾诺莎设想的民主制度国家就是“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洛克反对君权神授说,提出“天赋人权”的政治主张,认为人天生是自由、平等的,保障生命与财产是人的基本权利。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发展,平等观念被资产阶级引入民族国家的建立和民族关系的领域,成为一般平等关系的合理延伸。 民族平等的口号,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过程中,伴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与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直接相关,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民族国家因此实现民族统一与强大,保障每个公民的安全和利益的主体,从而成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必要条件。资产阶级通过提出民族平等的政治口号发挥了舆论支持的独特作用,既强化了民族的认同,又把同一民族的成员聚集在自己的旗帜下,有利于民族国家的构建。 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过程中,虽然各国资产阶级在世界市场上互相竞争和冲突,但由于他们共同的阶级利益,所以总是联合起来反对无产阶级。鉴于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各国无产阶级的分散行动遇到共同失败的教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应当以各民族的兄弟联盟来对抗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兄弟联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xx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摘要:“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的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关键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问题。 正文 著名学者薛涌在他的著作《谁的大学》中这样说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走的其实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过去10年所走过的路:地方政府和企业向足球大输血,以为钱可以换来水平。结果把队员养得肥肥的,其收入动辄上百万。”并且预言:“不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20年后会成为笑柄,而且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危机。在最坏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的经营可能如同近10年来已经声名狼藉的中国职业足球,只追求投入,不注重产出,教育成本飞涨而教育水平下降。” 虽然说薛涌的言辞可能过于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弊端渐现。年轻人才缺乏、经费不足、人文教育匮乏、开放性不够、评审制度不健全、行政管理官本位等各种弊病长期腐蚀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秘书长张晋峰2004年8月1日召开的中美职业教育高级论坛讲话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近五年发展迅速,但在投资、师资、理念等五方面仍存在问题。 张晋峰介绍,在一九九八年到二00三年的五年中,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三百四十一万增长为一千一百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硕士、博士人数增至八十万,其中研究生人数增长了约四十五万。 同时,张晋峰还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在五方面尚存不足。其一、当前中国高

等教育整体水平离社会发展目标的差距仍较大。其二、高等教育投资不足,限制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以二00二年为例,中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二千五百亿,国家投资一千二百亿,资金缺口近一半。其三、高校教师人数、质量仍不满足要求。一方面尚缺至少三十万合格高校教师,另一方面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中国学生和教师的比例总体超过二十比一,国际理想比例约为十四比一。其四、大批新建高校教学质量有隐忧。目前全国一千六百余所高校中,一九九八年后新建高校超过总数一半。其五、部分高校办学思想及理念与时代要求差距大。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梁慧星先生也表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忧虑和思考,他认为: 中国高等教育的结症在应试教育,是人所共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不仅没有纠正,反而愈演愈烈。应试教育导致两个恶果:一是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二是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 因为应试教育,使许许多多优秀人才,被培养、造就成了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性的中等之才,就像工业生产线上产出的同一规格、同一型号、同一品质的物质产品。举个例子: 伴随着高考临近,各地学子紧张备考。5日上午,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湖北孝感“吊瓶班”照片令人唏嘘,照片中,同学们在教室一边打吊针一边认真备考。跟帖中,类似“世界奇观,中国制造”、“范进,你后继有人了”的评论反复被顶。针对网友的批评,发布照片的同学在其微博中叫屈,表示发布这张照片只是出于好玩,并呼吁“不要扭曲我们想上大学的心”。 无数学子为大学梦秉烛夜读,现今高等教育制度却备受苛责,改革筚路蓝缕。5月3日,中国青年报以《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为题,报道了由多位知名教育界人士参与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会上诸位嘉宾的言论在微博上广为传播。其中,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北大等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截至5月6日下午,以这一观点为话题的微博数高达20万多条。“头条新闻”发表的相关微博,被转发近15000次,评论9000多条,引发舆论对高等教育现状的反思。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喜欢音乐但是根本不了解音乐,对于音乐鉴赏的内容多数不感兴趣,偏向于东西方的流行音乐与歌唱,导课的内容与方式多需要图音或歌舞的影像资料,以及流行唱法演绎的音乐作品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进入内涵较高的鉴赏课需要音乐知识的补充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七、教具准备:电教化多媒体设备 八、课时数: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摘要:我国音乐文化多元一体,规模庞大,而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根本所在,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著,风格各异,曲调绚丽,是我国古老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民族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灵魂的载体,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品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风格,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值得人们去欣赏和研究。站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以怎样的眼光和态度来面对民族民间音乐? 一、认识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所谓民族民间音乐,是指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生活的音乐。它是有根音乐,既然是有根,就意味有着生命力,所以被长期广泛流传,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们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一个民族在某个生活阶段的心理和情感,(1)如中国的民歌,最初在远古时代,人们在集体劳动为了拼命而发出的呐喊声以及表达心情愉快时发出的欢呼声,这都是最初形成的民歌。虽然当时没有一些文字将其准确记载,但是通过人们在劳动反复吟唱、口传心授,已形成一个“歌谣”。(2)又如情歌的形成专家认为是一个民族的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表情达意时哼的歌,青年男女通过这些简单,朗朗上口的“歌”来表白自己的心声,倾听对方的心灵反映。(3)如后来的说唱音乐、戏曲、歌舞这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后来由于有了文字的记载,于是民间艺人又将文学、音乐、表演结合在一起,有些在用地方方言演唱……这些说明民族民间音乐源于生活,所以具有最真实朴质的情感,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从而支撑它发展到今天,随着历史长河不断向前,不断创造出亮光。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1.乡土性。所谓乡土性,也叫地方性或地域性。

我国教育水平发展现状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12500029.html, 我国教育水平发展现状浅析 作者:杜文姬 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24期 摘要:本文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受教育水平的现状,进一步根据不同年份的截面数据,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视角分析了我国受教育水平的发展状况及城乡差异。同时依托上述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五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教育水平城乡差异问题对策 劳动者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其迅速掌握先进技能、把握发展机遇,从而达到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此外,教育事业还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可用人才的重任。从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到2006年新的《义务教育法》的提出,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日趋完善,这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不断摸索和调整,当前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从而以此推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技术路径方面则主要是通过中考、高考等国家级考核制度的层层选拔,从而为国家培养大批专业人才,以此实现教育制度预期的目标[1]。 一、受教育水平现状 随着全民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6岁及以上人口当中文盲率降低至4.99%,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达到27.84%,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口占比为 67.17%。其中,东部地区文盲率为4.05%,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为30.95%,小学初中 受教育水平占比为65%;中部地区文盲率为4.82%,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为27.07%, 小学初中受教育水平占比为68.11%;西部地区文盲率为6.80%,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 为23.19%,小学初中受教育水平占比为70.01%(表1)。东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发达,受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较高,且文盲率最低,中部地区文盲率和受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占比与全国值相比变化不大,而西部地区虽然受义务教育水平占比最高,但文盲率和高等教育占比与全国值相差甚大,说明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依然十分被动①。

浅谈民族音乐的发展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及发展趋势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着,风格各异,曲调绚丽,它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看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以及近现代的流行音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上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文明,创造了许多良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含义和内容丰富的民间音乐系统。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国音乐,不只是唱一些中国歌曲,听传统音乐段落,还必须从民族,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研究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的特色,了解中国音乐的真正意义【2 】。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力量、意志和追求。在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道路上,作为电影音乐中重要构成元素的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的运用上都是在不断地深入挖掘与加强利用的。而民族器乐又是为电影音

乐洒下的最好的肥料,同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每种民族乐器都有自身丰富的表现形式,而我国的民族乐器主要分为弹拨、吹管、打击、拉弦四大类别。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中,又产生了风格各不相同的器乐类型【3 】。而且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行音乐从各个方面学习、模仿、借鉴着民族音乐的某些因素使自己得到发展,并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当的趋势。而民族音乐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中存活。“民乐流行化”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4 】。 1民族音乐的形成我国民族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四域音乐、中原音乐、外国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形成的三大因素【5 1.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而中国音乐文化有三大发祥地,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在前文中已经提到,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汉族音乐文化为主。而长江流域的音乐文化则以楚音乐文化为主。如江西民歌《打着山歌过横排》,以江西习惯用的方言“哎呀勒哎”做曲首衬腔,有唤起对方反映和序引的作用。四句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而成,质朴单纯,是楚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2.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黄河流域生活的大都是汉族人民,他们在漫长的历程中,经过自己的创作、修改、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浅谈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和解决方法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环境不断加强,学生的压力也不断加大,于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纵观我国20多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不足 这个认知不足,指的既是校方也有学生本身。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也比较慢,于是在部分学校及家长的观念中仍然坚持应试教育为本的思想,认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时之需。因此,对心理学不加重视,甚至将其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混淆,不能为学生所接受,导致心理学形如虚设,成为了形式主义。 二、师资力量薄弱 正是由于一中所提到的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不足,也进一步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于是,校方在招收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时,也并没有做出严格的考核和审查,准入门槛过低,造成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水平很低。同时,我国劳动部门在颁发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时,考核与国外相比也极为简单轻松,这也从另一方面导致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 三、缺乏针对性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上主要受西方的影

响,我们所应用的方法、技术、手段等多数是移植甚至完全照搬欧美国家的一套,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民族文化差异,这样测量结果所产生的误差往往难以消除。 四、对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有效监管 无论是政府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管还是学校内部的监管,检查评估次数过少表明了我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有效监管,对社会层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的检查评估就更少了。我国虽开设了“心理咨询师”等的职业执照制,但由于缺少对师资认定和培训工作的有效监管,导致准入条件过低,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而且对从业过程也缺少监管,缺少科学的评估体系,导致教育质量很低。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针对上述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我有如下建议: 一、通过各方面渠道加强学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德育要进行严格区分。加大宣传力度,让校方、家长均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准入门槛,进行严格的专业知识审核和考查,完善学校招聘审核制度,切忌鱼目混珠。 三、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养力度,严格培养方式,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员来满足越来越高的师资需求; 四、发展本国心理测量的技术水平,不再依赖于西方,生成完全适合我国社会民族文化的心理测量体系,从而尽量避免了测量结果的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民族音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音乐研究文集》,彭永启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民歌新论》,冯志莲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 《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乔建中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中国同宗民歌》,冯光钰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 《中国民歌》,周青青,人民音乐出版社。 《土地与歌》,乔建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汉族民歌概论》,江明敦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 《关于音乐论文写作的通信》,周勤如,《音乐中国》(美国英文季刊)。 《草原Χ黄河:我心底的情节》,赵宋光. 《何谓‘民歌’》,杜亚雄,《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论民间歌手》,张君仁,《中国音乐》2004年第1期。 《浅析江苏民歌的艺术特征》,刘跃华,《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 《民族音乐的几个问题》——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侗族拦路歌的收集与研究报告》,方暨申。 《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及其形式美特征》,张贵华《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试论传统小调歌曲》,路行,学习民间歌曲笔记之一。 《中国曲艺与曲艺音乐》,栾桂娟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 《中国曲艺志》辽宁卷,宫钦科、耿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中国曲艺志》江苏卷,王鸿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曲艺志》山东卷,张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周青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中国曲艺史》,蔡源莉吴文科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中国曲艺概论》,姜昆、戴宏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国乐今说》,乔建中,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咏叹百年》,乔建中,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 《音乐与传播》,冯光钰,华夏文化出版社,2003年。

浅谈中国民族现状

浅谈中国民族现状 ——以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为例 中国是有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同意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经济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国民经济没有少数民族的经济是不行的”。 在旧中国,由于各种社会历史原因,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停滞落后,到解放前夕,少数民族大都处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甚至有的民族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的残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从多种社会形态并存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了不同的步骤和方式,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解决了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压迫、阶级剥削问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许多原来发展程度低的少数民族,跨过了一个或几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一跃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社会发展的巨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努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畜牧业落后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大批现代化工业企业建成投产、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和加强,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不断增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民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大多数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迈向小康。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逐渐形成。农村牧区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调动了各族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巨变。 其次,少数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行路难、通信难、饮水难、用电难的局面正在改变。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世界格局发生变化,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日益融洽的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对外开放新途径,拓展新领域,发展以边境贸易为先导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第三,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绝大多数群众摆脱了贫困。 第四,少数民族地区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逐步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民族地区逐步成为我国同周边国家经贸往来的前沿阵地。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繁荣与富强 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发展的一部分,我国民族地区人口问题的解决程度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与此同时,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加速全国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二是加强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三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实现我国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稳定和边疆安全 由于历史等原因,边疆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与内地相比,较为滞后,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不相称,这个不相称主要凸现在“穷”字上因此,加快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统筹区域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从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需要出发,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