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沈阳市城市供热规划

沈阳市城市供热规划

沈阳市城市供热规划
沈阳市城市供热规划

沈阳市城市供热规划(2013~2020年)

1概述

1.1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贯彻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将节能环保放在首位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制定明确的规划指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人居生活质量、促进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区域一体高效供热。

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我市供热现状,依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供热规划要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开创性,热源规划要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明确定位我市未来供热发展方向是以建设大型热电联产、背压机组和大型集中热源为主,以清洁能源供热为辅的总体思路。

各县(市)独立供热区域须制定完善本区域的供热规划,供热规划要与规划环评同步进行;全面实施“拆小并大”,新建、改扩建的燃煤热源厂要与供热规划相一致,新建集中热源单台锅炉容量要大于80t/h,总容量要达到320t/h以上,供热能力要达到400万m2以上;到2015年,新民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全部实现“一县一热源”目标,列入国家18个新城新市镇发展规划的乡镇,基本实现“一镇一热源”目标。

积极鼓励应用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电热蓄能、天然气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三产和民用采暖领域的应用。到2017年,将具备条件的我市非社会化供暖的三产企业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力争清洁能源供热率在2012年基础上提高10%。

1.2规划编制原则

以《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以《沈阳市民用建筑供热用热管理条例》、《沈阳市城市热电发展总体规划》、《沈阳市环保规划》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沈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国家建筑节能有关政策条例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蓝天工程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2〕36号)精神,以提高供热质量、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重点,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归口管理、区域管理”的方针,促进沈阳市供热事业的发展。

(1)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优先利用现有热电厂供热能力,扩建、改建现有热电厂、规划新建热电厂发展热电联产;优先利用工业余热,提高供热设施的利用率;为适应热负荷日益增加的需要,优先规划建设热电厂和大型热源厂,热电厂建成后,大型热源厂改为调峰热源。

(2)到2015年,将具备改造条件的建成区内自行供热的三产企业和公建项目,改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到2017年,将具备改造条件的建成区内自行供热的工业企业,实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改造。

(3)建设城市大型多环状供热管网,实现多热源联合运行,互相备用互相补充,提高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提高热能利用率。

(4)大力推广热计量收费,对非节能建筑逐步改造为节能建筑,同时进行供热计量、供热系统节能改造。

1.3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3年-2020年。本次沈阳市城市供热规划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规划期限。

近期2013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1.4规划范围

供热范围分市域和中心区二个层次。

市域:指沈阳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城镇范围,均须以本规划中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多种能源规划等篇章为指导,具体细节各区、县(市)可另做本地区详细供热规划。

中心城区:主要指市内9区的建成区部分,规划中将对中心城区分区域进行详细规划论述。

2供热现状

2.1采暖热负荷现状

2.1.1沈阳市中心城区

截止到2012年年末,沈阳市中心城区现有供热面积24200×104m2。其中公建供热面积5800×104m2,占总供热面积的23.97%,住宅供热面积18400×104m2,占总供热面积的76.03%。

热电联产(含调峰热源厂)供热面积6590×104m2,占总供热面积的27.3%;独立的热源厂、锅炉房供热面积14510×104m2,占总供热面积的59.9%;其他能源供热面积3100×104m2,占总供热面积的12.8%。热电联产、锅炉房与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之比为

27.3∶59.9∶12.8。

沈阳市现状的供热还是以燃煤热电厂、燃煤热源厂供热为主。独立的热源厂供热面积14510×104m2,占总供热面积的59.9%,其中40t/h以上的集中供热热源厂、锅炉房集中供热面积7024×104m2,占总供热面积的29%;20t/h~40t/h锅炉房供热面积1067×104m2,占总供热面积的4.4%;20t/h以下锅炉房供热面积6419×104m2,占总供热面积的26.5%。

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热主要是采用地源热泵供热,其次是燃气、电、太阳能等。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污水源热泵项目,已经在沈阳市于洪新城运行。

从能源结构上看,沈阳市中心城区供热的燃料主要是煤炭,热电厂、热源厂、锅炉房等均以煤炭作为燃料,只有少量以天然气、石油、太阳能等作为燃料。由于沈阳市煤炭资源比较有限,大部分煤炭依靠外省、市运入,主要来源于辽宁省的铁法、抚顺、阜新,以及黑龙江、内蒙古、山西等地。

2.1.2一市三县

沈阳市一市三县总供热总面积1545×104m2,其中住宅1199×104m2,占一市三县供热总面积的77.6%,非住宅为346×104m2,占22.4%。7MW(10t/h)以上锅炉的供热率为76.2%,供热面积1177.4×104m2。

2.2蒸汽热负荷现状

2.2.1沈阳市中心城区

截止到2012年年末,沈阳市中心城区现有蒸汽锅炉吨位9642.79t/h,主要为工业企业生产用汽和三产行业用汽。其中和平、沈河、皇姑等核心区的蒸汽负荷均为三产行业用汽,工业蒸汽负荷主要分布在外围地区,并以西部地区居多。

其中沈阳市中心城区工业蒸汽负荷为1514t/h。

2.2.2一市三县

一市三县蒸汽供热锅炉总吨位4496.3t/h。其中新民市蒸汽供热锅炉吨位353.8t/h;辽中县蒸汽供热锅炉吨位233.1t/h;法库县以生产陶瓷为主,主要为生产窑炉,不在本次规划范围内;康平县蒸汽负荷主要是康平电厂的发电负荷,供热锅炉吨位3909.4t/h。

2.3热源现状

2.3.1热电厂

沈阳市中心城区现有热电厂(站)9座,即沈海热电厂、国电沈阳热电厂、皇姑热电厂、新北热电厂、抗生素热电厂、金山热电厂、经济开发区热电厂、国电沈西热电厂、石蜡热电

厂。9座热电厂除供应工业企业的生产用汽外,还与调峰热源共同为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供热面积为6590×104m2。

2.3.2热源厂、锅炉房

沈阳市中心城区现有热源厂、锅炉房953座(其中调峰热源2座),锅炉总台数1690台(其中调峰锅炉16台)。

独立的热源厂、锅炉房总供热面积14510×104m2。其中单台容量20t/h及以下锅炉房837座,供热面积6419×104m2;20t/h<单台容量≤40t/h锅炉房67座,供热面积

1067×104m2;40t/h以上的集中供热独立的热源厂、锅炉房49座,供热面积7024×104m2。

沈阳市中心城区有3座热电厂厂区内建设有调峰热水锅炉,分别为国电沈阳热电厂4

台116MW、皇姑热电厂2台116MW和新北热电厂1台90MW,共7台热水锅炉,锅炉总容量1090t/h;沈海热电厂现有2座调峰热源,共9台热水锅炉,锅炉总容量900t/h。

从锅炉房规模看,沈阳市中心城区分散小锅炉房比较多,20t/h及以下的分散小锅炉房有837座,从分布看,和平区、沈河区、于洪区数量较多。其中,和平区139座、沈河区122座、于洪区152座。

2.3.3清洁能源供热

沈阳市中心城区现有清洁能源供热面积3100×104m2,主要有地源热泵、燃气、燃油、电、太阳能等几种供热方式,其中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占比例最大,对于沈阳市城区环境的改善起到很好作用。

2.3.4一市三县

一市三县现状采暖燃煤热源为181座。其中新民市现状燃煤热源为11座;辽中县现状燃煤热源为55座;法库县现状燃煤热源为46座;康平县现状燃煤热源为69座,发电厂1座。

2.4热网现状

沈阳市集中供热管网主要以热电厂供热管网、热源厂供热管网为主,其他小型锅炉房供热管网为辅。热电厂供热管网、热源厂供热管网除国电沈阳热电厂低温循环水网外均为间接连接,小型锅炉房供热管网均为直接连接。

3存在问题

近年来,沈阳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快速跳跃式发展,沈阳市的供热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3.1大型集中供热热源比例低,分布不尽合理。

热电联产面积只有6590×104m2,占沈阳市供热面积的27.2%。20t/h以上热源厂、锅炉房供热面积只有8994×104m2,占沈阳市供热面积的33.5%。现状燃煤小锅炉房数量过多,20t/h及以下锅炉房供热面积为6265×104m2,占沈阳市供热面积的24.2%。一些热电厂和大型热源厂位于城市中心,城市周边存在较多违规建设的燃煤热源。

3.2供热能源结构不合理,清洁能源比例偏低。

沈阳市现状供热以燃煤热电厂、燃煤热源厂供热为主。清洁能源比例仅为12.8%,清洁能源的利用主要以地源热泵为主,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及工业余热、可再生能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3.3热网间缺少互联备用,供热安全可靠性较差。

供热面积超过1000×104m2的大型集中供热项目越来越多,热源、热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差,热源不能互为备用。供热系统设施老化,一旦发生故障,将影响大面积的供热。部分管网还存在使用年限过长,保温方式陈旧,管网失水量及热损失很大的问题。

3.4供暖能效整体偏低,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沈阳市下大力气拆除了大量小旧锅炉房,其中2009年至2012年共拆除20t/h

及以下的燃煤小锅炉房249座,锅炉521台,使沈阳市的环境状况得到了改善,并节约了大量的能源。但是中心城区的一些老旧小区现有的小锅炉房还是比较多,20t/h(14MW)及以下的锅炉房还有837座。这些分散供热小锅炉效率低(沈阳市分散小锅炉的热效率一般在

40-55%之间),除尘设备落后,污染严重,锅炉房间歇供热,能源浪费大。

4热负荷发展预测

4.1沈阳市城市供热区域划分

由于沈阳市的地域面积较大,为更好地说明供热规划,在供热规划行政范围内,根据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的建设格局、热负荷分布特点及现有热电厂和大型供热热源的分布情况,规划将沈阳市中心城区划分为4个供热区域,分别为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供热区域。沈阳市中心城区以外分为4个供热区域,分别为新民、辽中、法库、康平供热区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