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关于氨气浓度的标准

根据国标TJ36-79规定,氨属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是有毒气体,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规定属于Ⅳ级(轻度危害);但根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中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说明氨气属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所以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不规定检测。

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氨在室内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合0.2635ppm);但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氨为30 mg/m3(合39.53ppm)。

关于排放标准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规定,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分别为2.0 mg/m3和5.0

mg/m3,(合2.635ppm和6.558ppm)。

参考标准: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5、《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GB5044-83

范》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第三章车间卫生

第一节防尘、防毒

第二十七条放散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的原料。第二十八条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

(二)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三)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第二十九条产生危害较大的粉尘、有毒物质或酸碱等强腐蚀性介质的车间,应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经常有液体的地面应不透水,并坡向排水系统。

第三十条产生汞、砷等剧烈毒物质的车间,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的表面,应采用不吸收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第三十一条经常有人通行的地道,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得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表4

最高容许浓物质名称编号(毫克/立方米)

0.5 五氧化二钡粉尘59

1 钡铁合金60

0.5 苛性碱(换算成NaOH) 61

氟化氢及氟化物(换算成F)1

62

63

氨 30

0.3 64 臭氧

5 2 65 )氧化氮(换算成NO5 6

6 氧化锌0.1 氧化镉6

7 0.3 砷化氢68

铅及其化合物:

0.03

铅烟69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室内空气质量

4.1 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

4.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见表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

4.1 依据本分级标准,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2。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

GB5044-83

2.1.1 可燃气体combustible gas

本规范中的可燃气体系指气体的爆炸下限浓度(V%)为10%以下或爆炸上限与下限之差大于20%的甲类气体或液化烃,甲B,乙A类可燃液体气化后形成的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少量有毒气体.

2.1.2 有毒气体toxic gas

本规范中的有毒气体系指硫化氢,氰化氢,氯气,一氧化碳,丙烯腈,环氧乙烷,氯乙烯.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554-93代替 GBJ 4-73

4.2 标准值

4.2.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1994年6月1日起立项的新、扩、改建设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

表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三现新扩改现2.04.0

5.00.800.150.45

0.100.320.600.0100.0200.0350.151.100.55

0.13 0.42

二甲二mg/m3 0.03 6

0.71

0.06

硫7 二硫化mg/m3 2.0 3.0 5.0 8.0 10

碳8 苯乙烯 mg/m3 3.0 5.0 7.0 14 19

70

60

臭气浓无量纲 10 20

9

30

液氨的理化特性 1.1理化特性:17.03

NH分子量:分子式:3

℃;沸点℃);熔点-77.7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蒸汽压506.62Kpa(4.7)℃;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33.5℃水。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在20=1)0.60.82(-79℃时);相对密度(空气,遇酚酞试纸显红色。PH值为11.134中溶解度%;水溶液呈碱性,危险性:1.2氨气与空气混合的燃烧极限是11~14%,爆炸极限是16~25%(V%),燃点630℃;由于氨气具有还原性因此严禁与: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接触,而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遇明火、31m、泡沫灭火;由于液氨(无水氨)是液体,高温易引起燃烧爆炸,可用CO23的气体(液氨密度0.603 g/ml 849.8m液氨气化后可形成25℃),因此要保证储罐的气密性和耐高压性。

1.3对人体的危害:

主要是吸入式伤害:低浓度的氨对粘膜有袭击作用,高浓度的则可造成细胞组织的溶解坏死,当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5000ppm时就会使人失去知觉,造成窒息死亡。液氨的温度很低(可达-33℃)在这个温度下与人体接触很容易造成冻伤,使衣服冻结在皮肤上。且由于其无水性造成液氨极易吸水生成氢氧化铵,对人体有极强的脱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和腐蚀作用,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永久性坏死。当空气中氨浓度为0.5-0.8%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

3553mg/m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博。人接触浓度为可中毒;高浓度时,3浓度下,立3500-7000mg/m1.25的氨,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分钟;

即死亡。

液氨比空气重,泄露后会进入周围低地中;氨气比空气轻,具有流动性。因此当发生液氨泄露时,应尽量向地势较高上风向位置逃离。

1.4液氨的应急监测方法:

(1)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氨气敏电极检测仪。

(2)快速化学分析法:遇酚酞试纸显红色。

气体的ppm与mg/m3的转换

气体浓度

对大气中的污染物,常见体积浓度和质量-体积浓度来表示其在

大气中的含量。

1、体积浓度

体积浓度是用每立方米的大气中含有污染物的体积数(立方厘

3/1ppm=1,即立方厘米米)或(ml/m)来表示,常用的表示方法是ppm ppt,他们之间的关系是:ppm外,还有ppb和立方米=10-6。除

1ppm=10-6 = 一百万分之一,

, 1ppb=10-9 = 十亿分之一

1ppt=10-12 = 万亿分之一,

1ppm=103ppb=106ppt

体积浓度 2、质量-

体积- 用每立方米大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数来表示的浓度叫质量

立方米。或克/浓度,单位是毫克/立方米

ppm的换算关系是:它与

X=M·C/22.4

C=22.4X/M

—污染物以每标立方米的毫克数表示的浓度值;式中: X

ppm表示的浓度值; C—污染物以

M—污染物的分之子量。

分子量)/(22.4×mg/mppm=37.91ppmppm 3的转换公式:ppm与mg/m3

值=22.4×6/17=例1:6mg/m的有毒气氨气的

浓度。毫克/标立方米的氟化氢的ppm:求在标准状态下,例230,则:氟化氢的分子量为20

C=30×22.4/20ppm=33.6ppm

3表示的浓度值。:已知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例35ppm,求以mg/m

X 二氧化硫的分子量为64。

33=14.3mg/m=5×64/22.4mg/m

速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基这个公式为常用的速算公式对于气体探测来说,本满足使用要求。

氨气安全规程

氨气安全规程 一、一般要求 1.1 凡氨气生产、使用、充装、贮存、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 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1.2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单位的相关从业人员 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 方可上岗操作。 1.3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车间、部门负责人(含技术 人员),应熟练掌握工艺过程和设备 性能,并具备氨气事故处置能力。 1.4 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作业场所、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 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作业场所和贮氨场 所中氨气浓度应符合GBZ 2.1中的有关规定。 1.5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单位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的选 型、安装、使用、维护和检查应满足GB 50058(即2区)和AQ 3009中有关的要求。 1.6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单位的吊装、动火、动土、断路、 高处、设备检修、盲板抽堵、受限空间 作业应符合有关规定。 1.7 使用液氨钢瓶应执行TSG RF001和有关安全规定。 1.8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单位应按AQ/T 9006和AQ 3013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并达到有

关定级的要求。 二、充装安全 2.1 未经专业培训、取得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严禁私自冲充氨气。 2.2 气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禁止充装: a无法辨认的; b GB 7144 气瓶颜色标志的规定(液氨气瓶瓶色为淡黄、字样为液氨、字色为黑色), 或严重污损脱落,难以辨认的; c; d; e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 f; g螺扣外露不足三扣; h40℃。 2.3 充装后的气瓶,应详细检查,不符合要求时应妥善处理。检 查内容应包括: a? b? c? 三、使用安全 3.1 瓶装液氨使用者应当购买已取得气瓶充装许可的单位充装

王合德:猪舍氨气的危害及降低方法

氨气对养殖的危害及降低方法 普优集团王合德 在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为了提高猪舍保温温度,绝大多数养殖户都将猪舍的门窗关闭。这样,虽然猪舍内温度能够保持较高,但是往往将导致猪舍内氨气含量升高,以致诱发冬春季猪群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生,给养猪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舍的臭气主要源于猪粪尿,猪粪尿中含大量的氮和磷,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NH3、H2S等有害气体。现从猪粪中鉴别出了168种特异性臭气物质,而对人畜健康危害最大的有害气体主要是NH3、H2S、CH4等。因此,减少氨的释放量意义重大。 1、氨气的产生氨气是一种有毒、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 ppm。畜舍内的氨气来源主要为两种:一种是来源于动物体内,主要是肠胃消化物、粪尿等;另一种主要是饲料残渣和垫草等有机物腐败分解产生的。畜舍内氨气的含量与饲养密度、畜舍温湿度、畜舍结构等有着密切关系。根据氨气的特性,畜舍内的温湿度越高,氨的浓度相对越高。 2、氨气的标准家畜长期处于畜舍空气中,氨的容许量应限制的更严些,我国无公害养殖GB18407.3规定,场区<5 ppm,猪舍<10 ppm,牛舍<15 ppm。人对于5 ppm的氨一般不易察觉,10 ppm时已有感觉,20 ppm时引起流泪和鼻塞,30 ppm会使眼泪、咳嗽,鼻涕显著增多。 3、氨气的危害

⑴氨气溶解于呼吸道和眼结膜上,产生碱性刺激,使黏膜发炎充血,严重可使眼失明。 ⑵由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其输养能力,引起组织缺氧。 ⑶短时间和低浓度NH3可由尿排出,可以得到缓解,但长时间高浓度中毒则不易缓解,会使中枢神经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脏损伤。 ⑷降低生产力。浓度高不仅加快诱发流行性猪萎缩性鼻炎,而且还会导致增重下降,爬跨行为减少。 ⑸使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家畜如果长期处于低浓度的氨中,对结核病和其他传染病的抵抗力显著减弱。在氨的毒害下,炭疽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的感染过程显著加快。试验表明,15ppm的氨气,会使健康小猪肺部清除细菌的能力减弱。关节炎高发生率、猪应急综合征损害和脓肿都与圈舍中空气氨水平成正相关。另外,氨气还与猪的一些异常行为有关,例如自残行为。 动物行为学研究表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猪会选择无氨气污染的场所。畜舍内有害气体浓度高时,可导致猪的增重减慢,饲料利用率降低,小母猪持续不发情。 4、氨气对环境的污染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猪场趋向于规模化,这些大规模的养猪企业在给人们提供足量肉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粪便和污水。畜禽(特别是养猪业)排泄的大量含氮物质是造成畜牧业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些含氮物质

氨区相关设计规范大全完整版

氨区相关设计规范大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氨区相关设计规范大全

相关设计规范大全 一、液氨特性【1】 标识: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UN编号【2】:1005,CAS号【2】:7664-41-7,,CN号:23003。 1、理化特性【1】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液氨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气化为气氨。 熔点(℃):-77.7(标态), 沸点(℃):-33.5(标态), 引燃温度(℃):651 相对密度(水=1):0.82(-7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 饱和蒸气压(kPa):506.62(4.7℃)) 临界温度:-132.5℃, 临界压力(mpa):11.4,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上限%(V/V):27.4 爆炸下限%(V/V):15.7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2、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1】: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1】: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根据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氨属于IV(轻度危害)。

鸡舍猪舍牛舍温湿度,氨气浓度,二氧化碳养殖场监测系统应用方案

鸡舍猪舍牛舍温湿度,氨气浓度,二氧化碳养殖场监测系统应用方案 目录 一、方案简介 (1) 二、功能介绍 (2) 1.温度因素:(养鸡场温度应掌握在多少) (2) 2.湿度因素(湿度控制在多少对养鸡最好) (2) 3.氨气浓度对养鸡的影响(氨气浓度大小对养鸡有什么影响) (3) 4.光照度对蛋鸡的影响(光照度对养殖有什么影响) (4) 三、系统功能详细介绍 (4) 四、大型养殖业 (5) 鸡舍猪舍牛舍温湿度,氨气浓度,二氧化碳养殖场监测系统,也适用于养鸡场(鸡舍)养猪厂(猪舍)养兔场(兔舍)鳄鱼养殖乌龟养殖养鸭场(鸭舍)昆虫养殖等舍内环境的监控。 一、方案简介 方案主要介绍“深圳信立科技畜禽养殖综合监控系统”在畜禽养殖行业的推广应用。本系统主要由上位机管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现场传感器等部分组成。 可实现动物养殖场的综合监控,包括室内外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光照强度、压力等,并对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光照度进行自动或手动控制,为动物提供舒适的环境,提高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本方案以养鸡场的综合监测、监控为例进行介绍。 我国南北方、东西方气候存在明显差异,造成温度、湿度及光照度等参数差别较大,北方主要以防寒为主,长江以南则以防暑为主。

养鸡的形式依据饲养规模和饲养方式而定,鸡舍的建造应遵循“便于饲养管理,便于采光,便于夏季防暑,冬季防寒,便于防疫”等原则。 二、功能介绍 通过综合控制系统,实现对温度、湿度、气体浓度、光照度等自动/手动调节与控制,支持手动控制,为动物营造舒适、健康的成长环境,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鸡舍内温湿度调节,营造舒适的温湿度环境。 通过室内、外的温度对比,在炎热夏季,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启动风机进行空气交换,对室内降温;当室内湿度高于室外湿度且湿度较大时, 启动风机通风排湿;在寒冬尤其是北方,需要对牛舍进行保温处理,适当进行送暖(如太阳能、电热炉、锅炉供暖)等。 1.温度因素:(养鸡场温度应掌握在多少) 温度是养鸡场的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温度过低,鸡容易受凉而引起拉稀或产生呼吸道疾病等;小鸡为了取暖容易造成扎堆,影响采食和活动,造成伤残,严重时会造成大量死亡。因此,养鸡场一定要注意温度的控制。 掌握小鸡特点,严格温度指标小鸡生长适宜温度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1日龄~2日龄孵化器温度35℃~34℃,养鸡场温度25℃~24℃;3日龄~7日龄孵化器温度34℃~31℃,养鸡场温度24℃~22℃;第2周孵化器温度31℃~29℃,养鸡场温度22℃~21℃;第3周孵化器温度29℃~27℃,养鸡场温度21℃~19℃;第4周孵化器温度27℃~25℃,养鸡场温度19℃~18℃。养鸡场温度要比孵化器的低,使舍内有一定温差,孵化就可随意选择所需的适宜温度,有利于小鸡的生长;小鸡生长温度必须保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否则饲料再好也不能养好小鸡。综上述控制好温度对于养鸡是非常之关键因素 2.湿度因素(湿度控制在多少对养鸡最好) (1)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和鸡舍水汽的来源空气湿度简称“气湿”,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说明空气的潮湿程度。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指空气中当时的实际水汽量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量之百分比(%)。舍内水汽的主要来源是呼出的水汽,可占舍内水汽总量的75%,特别是舍温较高时,鸡通过呼吸排出的水汽量很多。其次是空气中的水汽,这部分水汽量因所在地区及天气状况而不同,一般占舍内水汽的10%~15%。此外,尚有地面、墙壁、水槽及垫料的水分蒸发量,占舍内水汽的10%~15%。水汽在舍内的上部和下部较多,如鸡舍

氨水浓度测定方法

氨水浓度测定方法 一、原理 利用酸碱滴定反应原理,氨水和盐酸生成氯化铵和水。 二、试剂 盐酸(AR,分析纯):c(HCL)=0.5mol/L标准溶液; 甲基红(AR,分析纯); 亚甲基蓝(AR,分析纯); 95%乙醇(AR,分析纯); 混合指示液配置: 在100 mL的烧杯中溶解0.1 g甲基红于50 mL乙醇中,再加亚甲基蓝0.05 g,溶解后转入100 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定容至100 mL,混匀后转入100 mL带滴管的棕色瓶中储存; 三、实验方法 3.1 实验步骤 (1)取干燥的100 mL量筒,称重并记录质量m1,向称重后的量筒中倒入100 mL氨水试样,再称重并记录质量m2,根据重量和体积计算氨水密度(准确至0.002),即氨水密度=(m2-m1)g/ 100mL;日常操作中,氨水密度视为同水密度。 (2)用针筒从原取样瓶中吸取1 mL左右试样,减量法称准至0.1mg,放入事先加有50 mL蒸馏水的250 mL 锥形瓶中。加2-3 滴混合指示液,用1 mol/L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至灰绿色为终点。 3.2计算方法 氨含量X1(%)按式(1)计算 X1=[(c*V*0.01703)/(m*d)]*100 (1) 式中c——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 V——滴定用去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0.01703——氨的毫摩尔质量; m——样品质量,g; d——试样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氨水密度/水密度。

四、其他事宜 1、取样和分析的原则:即取即分析,样品瓶及时盖好盖子; 2、取样时,需戴好橡胶手套和呼吸口罩; 3、取样后,关好取样口,将取样瓶拧紧,马上进行化验分析,在通风橱中操作。本规程作为分析检测手册的补充规程,在分析手册修订时纳入。

冬季猪舍清除氨气的五个要点

冬季猪舍清除氨气的五个要点 猪舍内空气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猪群的身体健康,而猪舍又是**容易产生有毒气体的地方,所以懂得如何清除猪舍内的有毒气体,保证猪舍内的空气质量是很重要的。 排除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炉火等产生)这些少量的有毒气体,猪舍内含量**的有毒气体就是氨气了。那么猪舍为什么会产生氨气呢?这倒不是别人害的,产生氨气的主要来源其实就是猪本身。 首先猪的肠道内本身就有氨气,这些氨气主要是猪肠道内的粪便以及肠胃里的消化物产生。所以猪在排泄的时候部分氨气也会随着粪尿排出体外。如果猪舍内的粪污没有及时清理的话,这些粪污与垫料、饲料残渣等混合发酵、腐败也会分解出大量的氨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本身就采光不好阴暗潮湿的猪舍。因为氨气本身就高度溶于水,在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猪舍内的氨气浓度会更高!

那么如何清除猪舍内的氨气呢?以下几点对于养猪人来说是需要牢记的: **、如上文所说,猪舍内的氨气主要是由粪污、饲料残渣等腐败分解产生的。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呢,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污,定期给猪舍消毒可以说是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了。 第二、虽然适当提高养殖密度可以节约用地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也会导致猪舍内的空气质量压力更大。所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猪舍空气质量的关键。一般对于育肥猪来说至少每头猪应当占一平方米以上的活动空间。 第三、氨气这种有毒气体遇到酸性的物质就会被有效分解,所以如果猪舍内氨气浓度过大的话,可以选用一些酸性的消毒剂(比如过氧乙酸)进行杀菌消毒。

第四、因为猪的肠道内本身就容易产生氨气,所以想办法从根源上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一般在猪的日粮内添加一下益生素就可以显著提高猪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饲料消化,降低猪肠胃内氨气的生成。 第五、这**后一点也是**重要的一点,因为目前是处在冬季,各地的气温都比较低,一些养殖户为了给猪舍保暖就忽视了猪舍的通风换气。其实这属于因噎废食的行为,我们切不可为了保暖就忽视猪舍内的空气质量。猪倌巴巴建议在天气比较温暖的情况下一定要给猪舍通通风。不然就算猪舍的有毒气体再少,日积月累排不出去也会酿成大患。

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氨气浓度的标准 根据国标TJ36-79规定,氨属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是有毒气体,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规定属于Ⅳ级(轻度危害);但根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中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说明氨气属有毒气体,所以油化工企业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不规定检测。 在《》GB/T18883-2002规定:氨在室内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m3。(合;但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氨为30 mg/m3(合。 关于排放标准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规定,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分别为 mg/m3和 mg/m3,(合和。参考标准: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5、《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第三章车间卫生 第一节防尘、防毒

第二十七条放散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的原料。 第二十八条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 (二)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三)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第二十九条产生危害较大的粉尘、有毒物质或酸碱等强腐蚀性介质的车间,应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经常有液体的地面应不透水,并坡向排水系统。 第三十条产生汞、砷等剧烈毒物质的车间,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的表面,应采用不吸收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第三十一条经常有人通行的地道,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得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氨气检测标准

氨气检测报警仪技术条件和检验方法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Performance Test for Ammonia Detection Instruments 标准编制说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2009年6月

目录 1 任务来源 (2) 2 起草工作简要过程 (3) 3 编写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4) 3. 1考察国内外产品,确定技术指标 (4) 3.2开展量传研究,保证溯源可靠 (5) 3.3符合应用实际,制定编制原则 (7) 3.4参照国标要求,设计框架结构 (7) 4 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和预期的经济效益 (9) 5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及水平对比 (10) 6 与现行法略、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10) 7 贯彻实施标准的措施和建议 (11) 8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11) 9 附件:氨气检测仪检验不确定度评定 (12)

1 任务来源 氨气报警仪是新一代高科技电子产品,它采用高精度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当报警仪探测到环境中气体的浓度达到或超过预置报警值时,报警仪通过屏蔽电缆线将信号传到控制器,控制器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可启动排风装置或关闭电磁阀切断气源,以达到安全之目的。 此种仪器广泛应用于各类型冷库机房、储库、应用到氨气的工业场所,能有效地防止中毒事故、爆炸发生,从而保障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课题组调研了部分企业的在用有毒气体报警仪的使用情况,调查所涉及到的14家企业在用的2214台有毒气体报警仪中,氨报警仪所占比例约为5%,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啤酒行业等。 图1 有毒气体报警器种类分布情况

氨气的特性

氨气的特性 氨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克/升(标准状况),熔点°C,沸点°C,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大气压)。氨在常温下很容易加压成为无色液体,也易凝固为雪状固体。极易溶于水,在标准情况下1体积水可溶解1200体积氨,在20°C时,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氨。溶液显碱性。易溶于乙醇和乙醚。液氨是良好的极性溶剂。液氨有微弱的电离作用。 氨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硫酸或其它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 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使用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生产过程中的密闭化和自动化,防止跑、冒、滴、漏。 2、注意通排风,进入高浓度环境必须佩带防毒面具。 3、使用、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容器破裂和冒气。 4、现场安装氨气检测仪及时报警装置。 氨气中毒常见特征: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罗音等。 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 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 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急救处理及医疗措施: 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应做人工呼吸(注意:发现有肺水肿者,不准做人工呼吸),呼吸困难应输氧、维持呼吸功能、卧床静息。及时观察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变化。给对症、支持治疗。防治肺水肿、喉痉挛、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造成窒息,合理氧辽; 对由气管粘膜脱落引起的窒息或自发性气胸应做好应急处理的

猪场对氨气的防治措施

猪场对氨气的防治措施 加强猪舍环境管理 合理选址和科学设计 猪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地形开阔、排水方便、通风良好,周围无居民区、无化工厂、屠宰场和矿区的等污染较多地方。猪舍的设计应合理,做到彻底及时排出粪便、垫料和污水等废弃物,通风换气良好,尽量减少舍内有害气体产生。 加强日常管理,切断氨源 猪舍应应及时彻底的清理粪尿、污水等废弃物,保证舍内清洁。同时还应全面检查、冲洗和消毒的饮水系统,保证水流通畅,无滴水、漏水现象,保持干燥。在冬春季节到来之前,应提早做好保温取暖工作,条件较好养殖户的可采用暖风炉进行取暖,垫草要经常更换,防止有害气体超标。 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 在冬春季节,农村养殖户为了节省空间,保持舍温,增加养殖数量,经常通过加大饲养密度来实现。由于饲养密度过高,造成氨气的产生随着温度升高而剧增,危害动物健康。因此,实际生产中,养殖户在加大养殖规模时,应兼顾舍内的环境卫生。 建立合理的通风换气制度 合理的通风换气,可及时彻底排出舍内产生的有害气体。一般,通风换气应选择在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 利用保健养猪技术,优化饲料配方,改善营养水平,减少氨的排放量 保健养猪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对亚健康状态的猪机体进行调控,促进其向健康方向演化,阻止其向疾病方向发展。其原则是“扶下祛邪”。所谓治标不如治

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猪舍的氨气污染,首先要从猪本身抓起。 扶正就是保持或增强猪自身的抗病能力,又称之为主动保健。主要措施包括:一、应用免疫注射方法增强猪体的特异性抗病力;二、应用营养与免疫调控的方法以及其它技术手段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抗病能力。营养供给不足或不平衡均会影响猪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病能力,营养调控也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重要保健措施。 祛邪就是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又称之为被动保健。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常用的措施包括:⑴搞好环境卫生。卫生条件好,可以减少60%~70%的致病因素,也就可以大幅减少氨的聚积。⑵消毒。避免氨气污染下各种有害病、细菌等的侵袭。⑶驱虫。猪舍氨气浓度高,是各种虫类滋生和繁衍的充分条件。⑷在饲料中添加各种降氨除臭物质。⑸提供好的“风水”和饲养管理。风是指猪舍选址适当,通风向阳,可以减少氨的产生;水是指给猪群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也可间接减少氨的排放。⑹合理的饲料配方。具体如下: 添加合成的氨基酸,降低粗蛋白质的水平 依据“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的日粮,即日粮的氨基酸水平与动物的氨基酸水平相适应,可提高消化率,特别是提高饲料蛋白,氨基酸的利用率,可减少舍内氨气的产生。据报道,通过理想模型计算出的日粮粗蛋白的水平每低出1%,粪尿氨气的释放量就下降10%~12.5%。利用氨基酸平衡营养技术,在基础日粮中适量添加合成氨基酸,相应降低粗蛋白水平,既可节省蛋白质饲料资源,又可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排泄量。试验表明,在日粮氨基酸平衡性较好的条件下,日粮蛋白质降低2个百分点对动物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影响,而氮排泄量却能下降了20%。Aarnink等进行模拟预测,当每千克日粮的粗蛋白降低10g时,排泄物的氨氮相应降低9%,此预测已被证实。Stutton等研究发现日粮的粗蛋白水平从18%降到10%,然后添加合成氨基酸,排泄物中的氨氮及总氮分别降低40%和42%。 增加日粮中非淀粉多糖含量 研究发现,增加日粮中非淀粉多糖(NSP)含量,可减少尿氮排泄量,增加粪氮排泄量。由于尿氮转化为氨的速度明显高于粪氮,因而增加日粮中非淀粉多糖将有利于减少氨的产生与散发量。邓建国等人对畜禽做了此项研究,结果表明,

氨气NH3浓度检测传感器

氨气NH3浓度检测传感器 氨气NH3浓度检测传感器特点: ★是款内置微型气体泵的安全便携装置 ★整机体积小,重量轻,防水,防爆,防震设计. ★高精度,高分辨率,响应迅速快. ★采用大容量可充电锂电池,可长时间连续工作. ★数字LCD背光显示,声光、振动报警功能. ★上、下限报警值可任意设定,自带零点和目标点校准功能,内置 温度补偿,维护方便. ★宽量程,最大数值可显示到50000ppm、100.00%Vol、100%LEL. ★数据恢复功能,免去误操作引起的后顾之忧. ★显示值放大倍数可以设置,重启恢复正常. ★外壳采用特殊材质及工艺,不易磨损,易清洁,长时间使用光亮如新. 氨气NH3浓度检测传感器产品特性: ★是款内置微型气体泵的高精度的手式安全便携装备; ★进口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使用寿命长达3年; ★采用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检测现场具有现场声光报警功能,气体浓度超标即时报警,是危险现场作业的安全保障; ★现场带背光大屏幕LCD显示,直观显示气体浓度/类型/单位/工作状态等; ★全量程范围温度数字自动跟踪补偿,保证测量准确性; ★半导体纳米工艺超低功耗32位微处量器; ★全软件自动校准,传感器多达6级目标点校准功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线性,并且具有数据恢复功能;★全中文/英文操作菜单,简单实用,带温度补偿功能; ★防高浓度气体冲击的自动保护功能; 氨气NH3浓度检测传感器技术参数: 检测气体:空气中的氨气NH3气体

检测范围:0-100ppm、500ppm、1000ppm、5000ppm、0-100%LEL 分辨率:0.1ppm、0.1%LEL 显示方式:液晶显示 温湿度:选配件,温度检测范围:-40~120℃,湿度检测范围:0-100%RH 检测方式:扩散式、流通式、泵吸式可选安装方式:壁挂式、管道式检测精度:≤±3%线性误差:≤±1% 响应时间:≤20秒(T90)零点漂移:≤±1%(F.S/年)恢复时间:≤20秒重复性:≤±1% 信号输出:①4-20mA信号:标准的16位精度4-20mA输出芯片,传输距离1Km ②RS485信号:采用标准MODBUS RTU协议,传输距离2Km ③电压信号:0-5V、0-10V输出,可自行设置 ④脉冲信号:又称频率信号,频率范围可调(选配) ⑤开关量信号:标配2组继电器,可选第三组继电器,继电器无源触点,容量220VAC3A/24VDC3A 传输方式:①电缆传输:3芯、4芯电缆线,远距离传输(1-2公里) ②GPRS传输:可内置GPRS模块,实时远程传输数据,不受距离限制(选配) 接收设备:用户电脑、控制报警器、PLC、DCS、等 报警方式:现场声光报警、外置报警器、远程控制器报警、电脑数据采集软件报警等 报警设置:标准配置两级报警,可选三级报警;可设置报警方式:常规高低报警、区间控制报警 电器接口:3/4″NPT内螺纹、1/2″NPT内螺纹,同时支持2种电器连接方式 防爆标志:ExdII CT6(隔爆型)壳体材料:压铸铝+喷砂氧化/氟碳漆,防爆防腐蚀 防护等级:IP66工作温度:-30~60℃ 工作电源:24VDC(12~30VDC)工作湿度:≤95%RH,无冷凝 尺寸重量:183×143×107mm(L×W×H)1.5Kg(仪 器净重) 工作压力:0~100Kpa 标准配件:说明书、合格证质保期:一年 氨气NH3浓度检测传感器简单介绍: 氨气NH3浓度检测传感器报警器高精度、高分辨率,响应快速,超大容量锂电充电电池,采样距离远,LCD 背光显示,声光报警功能,上、下限报警值可任意设定,可进行零点和任意目标点校准,操作简单,具

畜禽养殖中氨气的产生及其消除办法.

畜禽养殖中氨气的产生及其消除办法 氨气的危害 养殖业的规模化使饲养密度不断的提高,带来的是单位面积内氨气排放量升高。若闻到有氨气气味但不刺眼、不刺鼻,其浓度大致在15~20ppm左右;当感觉到刺鼻流泪时,其浓度大致在30~40ppm之间;当感到呼吸困难,睁不开眼时,其浓度可达到70 ppm以上。 氨气进入血液后降低血液溶氧量,降低畜禽的抵抗力,长期处于处于10~15mg/kg氨气浓度下,会明显降低动物的应激抵抗能力。 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对黏膜有刺激性,可引起眼睛流泪、灼痛,角膜和结膜发炎,视觉障碍。高浓度的氨气可引起咳嗽、支气管炎、肺水肿、出血、窒息等症状。此外氨气能升高呼吸道粘液pH值,使纤毛丧失活动功能,不能将过滤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增加由空气传播疾病的易感性。当猪舍中氨气达65 ppm时,猪开始出现呼吸道疾病,75ppm时出现萎缩性鼻炎,并且随着氨气浓度升高两者发病率都急剧上升。 高浓度的肠氨能够刺激肠黏膜,使其生长代谢速度加快。这就会造成氧和能量的需要增高,同时肠道多余的氨被吸收进入血液,最后被转变成氨基酸和排泄废物。这些氨的解毒过程是一个高度耗能的过程,动物用于生长和生产的能量就相应减少,从而影响生长性能,环境氨气为50ppm时幼猪增重率下降12%,80ppm时下降30%。 目前畜禽舍内的氨气含量少则达10~30ppm,多则达100ppm。因此,如何减少氨的排放,已成为养殖业是否盈利的一个关键控制点。

氨的产生 氨基酸在体内降解后,在动物肝脏中转变生成尿素或者尿酸,尿酸、尿素被排到动物胃肠道,在腐败微生物脲酶、尿酸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氨气。 一般减少氨产生的措施 通过增加畜舍高度、安装微电流抑菌抑氨系统、硫酸铵回收系统等方法均可以减少畜舍内氨气,缺点是投资过大,能量消耗过多,一般用于高附加值的比赛用动物,或者祖父代种畜禽。调配日粮蛋白、饲料中添加沸石粉、膨润土等硅酸盐类、发酵碳水化合物、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也可以起到降低氨气的效果。 微生态制剂减少氨气的原理 微生态制剂是指能够促进动物机体内微生物生态平衡的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研究发现,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减少氨的排放有明显的效果。主要机理如下: 产酶常用的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这两种菌在肠道可萌发定植72h ,繁殖3~4代以上,在此期间产生大量的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а-半乳糖苷酶等;β-葡聚糖酶可以将肉鸡回肠玉米-豆粕、小麦日粮中氨基酸消化率提高11. 9 %;木聚糖酶可以提高肉仔鸡对玉米-豆粕日粮中氮利用率7%;添加半乳糖苷酶可提高豆粕氨基

氨气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1 主题内容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 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 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3 引用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 4标准分级 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1排入GB 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4.2排入GB 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4.3排入GB 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5标准值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表1 染物排 放标准 值,见 表2。 表2 5 标准 的实施 5.1排 污单位 排放 (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 监督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5.2 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5.3 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6 监测 6.1 有组织排放源监测 6.1.1 排气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

6.1.2 凡在表2所列两种高度之间的排气筒,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其排气筒的高度。表2中所列的排气筒高度系指从地面(零地面)起至排气口的垂直高度。 6.1.3 采样点:有组织排放源的监测采样点应为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也可以在水平排气道和排气筒下部采样监测,测得臭气浓度或进行换算求得实际排放量。经过治理的污染源监测点设在治理装置的排气口,并应设置永久性标志。 6.1.4 有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集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集一次,取其最低测定值。 6.2 无组织排放源监测 6.2.1 采样点 厂界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下风向侧,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上。 6.2.2 采样频率 连续排放源相隔2h采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6.3测定 标志中各单项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的测定方法,见表3。 表3

猪场去氨气的防治措施

猪场去氨气的防治措施 1、合理选址和科学设计。猪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地形开阔、排水方便、通风良好,周围无居民区、无化工厂、屠宰场和矿区的等污染较多地方。猪舍的设计应合理,做到彻底及时排出粪便、垫料和污水等废弃物,通风换气良好,尽量减少舍内有害气体产生。 2、加强日常管理,切断氨源。猪舍应应及时彻底的清理粪尿、污水等废弃物,保证舍内清洁。同时还应全面检查、冲洗和消毒的饮水系统,保证水流通畅,无滴水、漏水现象,保持干燥。在冬春季节到来之前,应提早做好保温取暖工作,条件较好养殖户的可采用暖风炉进行取暖,垫草要经常更换,防止有害气体超标。 3、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在冬春季节,农村养殖户为了节省空间,保持舍温,增加养殖数量,经常通过加大饲养密度来实现。由于饲养密度过高,造成氨气的产生随着温度升高而剧增,危害动物健康。因此,实际生产中,养殖户在加大养殖规模时,应兼顾舍内的环境卫生。 4、建立合理的通风换气制度。合理的通风换气,可及时彻底排出舍内产生的有害气体。一般,通风换气应选择在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 5、利用保健养猪技术,优化饲料配方,改善营养水平,减少氨的排放量。 6、合理的饲料配方。添加合成的氨基酸,降低粗蛋白质的水平。 畜舍内氨的产生、危害及预防方法 氨是猪舍内最具危害性的气体,可刺激黏膜引发各种炎症,空气中高浓度的氨可经肺泡毛细血管壁弥散到血液中,提高血氨浓度,降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使原本就处于低血氧症边缘的现代基因型猪雪上加霜,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疾病频发。猪场应充分重视氨的危害,有哪些措施可有效降低猪舍氨气的浓度? 1 氨气的产生 畜舍内的氨气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胃肠道内的氨,来源于粪尿、肠胃消化物等,尿氮主要是以尿素形式存在,很容易被脲酶水解,催化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粪氮主要是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不容易分解,但也是氨气形成过程中氮的一个来源。另一种是舍内环境氨,是通过堆积的粪尿、饲料残渣和垫草等有机物腐败分解而产生的。在垫料潮湿、酸碱度适宜和温度高、粪便多而有相当空气的情况下,氨气产生更快。畜禽舍中氨气的含量取决于舍内温度、饲养密度、通风情况、地面结构、饲养管理水平、粪污清除等。由于氨是高度溶于水的,所以在高湿空气中氨的浓度相对较高。据Balins测定50~80 kg猪每天排放粪尿6 kg,含氮16~37 g,其中约60%是尿素或胺盐等易转化为NH3的物质。 2 氨气的危害 氨气的水溶解度很高,20℃时1 L的水可溶解700 L的氨,是一种强烈刺激性气体,对黏膜产生刺激从而易引发各种炎症。氨对动物造成影响的程度与其浓度和动物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反刍动物对氨的耐受比单胃动物强,猪又比鸡强。 2.1 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氨能引起黏膜细胞快速生长和代谢,这就会造成氧和能量的需要增高,同时氨的解毒过程是一个高度耗能的过程,因此动物用于生长和生产的能量就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据报道氨气对畜禽产生影响的起始浓度是25 μg/kg,而100 μg/kg的氨气浓度对生长性能的影响非常明显。戴四发等对一栋密闭式种猪舍部分有害气体对猪生长性能实验研究表明,50 μg/kg NH3水平,小猪的生长效率减少

氨水浓度测定方法

氨水浓度测定方法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氨水浓度测定方法 一、原理 利用酸碱滴定反应原理.氨水和盐酸生成氯化铉和水。 二、试剤 盐酸(AR分析纯):c(HCL)二L标准溶液; 甲基红(AR,分析纯); 亚甲基蓝(AR,分析纯); 95%乙醇(AR.分析纯); 混合指示液配置: 在100 mL的烧杯中溶解g甲基红于50 mL乙醇中,再加亚甲基蓝g,溶解后转入100 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定容至100 mL,混匀后转入100 mL带滴管的棕色瓶中储存;三、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1)取干燥的100 mL量筒,称重并记录质量mi,向称重后的量筒中倒入100 mL 氨水试样,再称重并记录质量根据重量和体积计算氨水密度(准确至),即氨水密度二(mz-in.) g/ lOOmL ;日常操作中,氨水密度视为同水密度。 (2)用针筒从原取样瓶中吸取ImL左右试样,减量法称准至,放入事先加有 50mL 蒸僵水的250 mL锥形瓶中。加2-3滴混合指示液,用1 mol/L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至灰绿色为终点。 计算方法

氨含量X, (%)按式(1)计算 Xi = [(c*V*/(m*d)]*100 (1) 式中c——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 V——滴定用去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氨的毫摩尔质量; m ---- 样品质量,g ; d——试样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氨水密度/水密度。 四、其他事宜 1、取样和分析的原则:即取即分析.样品瓶及时盖好盖子; 2、取样时,需戴好橡胶手套和呼吸口罩; 3、取样后,关好取样口,将取样瓶拧紧,马上进行化验分析' 在通风橱中操作。本规程作为分析检测手册的补充规程,在分析手册修订时纳入。

猪舍内氨气的危害及调控措施

猪舍内氨气的危害及调控措施 随着畜牧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禽及其废弃物所产生的氨气日趋增多,一个年产10万头猪的猪场,每小时向大气排放的氨气159kg,它不但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危害畜禽的健康,降低生产性能。早在20年以前,国外就有大量的文献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研究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现今,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畜牧生产中的氨气污染,生物环保和动物福利等问题,有些国家甚至还对舍内氨气的含量进行法律规定。在我国大力提倡建设“两型社会”的今天,如何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是当前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总结出畜舍里氨气的产生、危害及如何减少氨产生和排放的有效措施,给当前畜牧生产提供参考。 1 .氨气的产生 畜舍内的氨气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胃肠道内的氨,来源于粪尿、肠胃消化物等,尿氮主要是以尿素形式存在,很容易被脲酶水解,催化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粪氮主要是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不容易分解,但也是氨气形成过程中氮的一个来源。另一种是舍内环境氨,是通过堆积的粪尿、饲料残渣和垫草等有机物腐败分解而产生的。在垫料潮湿、酸碱度适宜和温度高、粪便多而有相当空气的情况下,氨气产生更快。畜禽舍中氨气的含量取决于舍内温度、饲养密度、通风情况、地面结构、饲养管理水平、粪污清除等。由于氨是高度溶于水的,所以在高湿空气中氨的浓度相对较高。据Balins测定50~80kg猪每天排放粪尿6kg,含氮16~37g,其中约60%是尿素或胺盐等易转化为NH3的物质。 2. 氨气的危害 氨气的水溶解度很高,20℃时1L的水可溶解700L的氨,是一种强烈刺激性气体,对黏膜产生刺激从而易引发各种炎症。氨对动物造成影响的程度与其浓度和动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关于氨气浓度的标准 根据国标TJ36-79规定,氨属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是有毒气体,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规定属于Ⅳ级(轻度危害);但根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中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说明氨气属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所以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不规定检测。 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氨在室内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合0.2635ppm);但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氨为30 mg/m3(合39.53ppm)。 关于排放标准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规定,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分别为2.0 mg/m3和5.0 mg/m3,(合2.635ppm和6.558ppm)。 参考标准: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5、《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第三章车间卫生 第一节防尘、防毒 第二十七条放散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的原料。 第二十八条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 (二)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三)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第二十九条产生危害较大的粉尘、有毒物质或酸碱等强腐蚀性介质的车间,应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经常有液体的地面应不透水,并坡向排水系统。 第三十条产生汞、砷等剧烈毒物质的车间,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的表面,应采用不吸收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第三十一条经常有人通行的地道,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得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表4 编号物质名称 最高容许浓度(毫克/立方米) 59 五氧化二钡粉尘0.5 60 钡铁合金 1 61 苛性碱(换算成NaOH)0.5 62 氟化氢及氟化物(换算成F) 1 63 氨30 64 臭氧0.3 65 氧化氮(换算成NO2 ) 5 66 氧化锌 5 67 氧化镉0.1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关于氨气浓度得标准 根据国标TJ36-79规定,氨属车间空气中得有害物质,所以就是有毒气体,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规定属于Ⅳ级(轻度危害);但根据《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中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说明氨气属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所以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不规定检测。 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氨在室内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合0、2635ppm);但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得浓度,不得超过表4得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得最高容许浓度,氨为30 mg/m3(合39、53ppm)。 关于排放标准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规定,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得标准值分别为2、0 mg/m3与5、0 mg/m3,(合2、635ppm与6、558ppm)。 参考标准: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5、《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第三章车间卫生 第一节防尘、防毒 第二十七条放散有害物质得生产过程与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与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放散粉尘得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得原料代替高毒得原料。 第二十八条产生有害物质得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得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得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得应隔开。 (二)有害物质得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得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得下风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