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1讲 §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知识要点:

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

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2N -?.

¤例题精讲:

【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解:(1)用描述法表示为:2{|(23)0}x R x x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0,1,3}-.

(2)用描述法表示为:{|27}x Z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3,4,5,6}.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

17 A ; -5 A ; 17 B . 解:由3217k +=,解得5k Z =∈,所以17A ∈;

由325k +=-,解得73

k Z =?,所以5A -?;

由6117m -=,解得3m Z =∈,所以17B ∈.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解:(1)3

{(,)|}{(1,4)}26y x x y y x =+?=?

=-+?

. (2)2{|4}{|4}y y x y y =-=≥-. (3)2

{|}{|0}x y x x x

==≠.

点评:以上代表元素,分别是点、函数值、自变量. 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1,4},也注意对比(2)与(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

A B

B

A A

B A

B 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一定要细心.

*【例4】已知集合2{|1}2

x a 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解:化方程212

x a x +=-为:2(2)0x x a --+=.应分以下三种情况:

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2±:由 △=0,得94

a =-,此时的解为12x =,合.

⑵方程有一解为2,而另一解不是2-:将2x =代入得2a =-,此时另

一解12x =-,合.

⑶方程有一解为2-,而另一解不是2:将2x =-代入得2a =,此时另一解为21x =+,合.

综上可知,9{,2,2}4

A =--.

点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研究出根的情况,从而列举法表示. 注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象.

第2讲 §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知识要点: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说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其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含于B ”(或“B 包含A ”).

2. 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 ?),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

(B A ?),即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

3. 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

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

B (或B ≠?A ).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empty set ),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5. 性质:A A ?;若A B ?,B C ?,则A C ?;

若A B A =,则A B ?;若A B A =,则B A ?. ¤例题精讲:

【例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菱形} {平行四边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 2{|20}x R x ∈+=; 0 {0}; ? {0}; N {0}.

解:(1), ;

(2)=, ∈, ,.

【例2】设集合1,,}22

{|,{|n

n x n n A x x B x =∈=+∈==Z}Z ,则下列图形能表示A 与B 关系的

( ).

解:简单列举两个集合的一些元素,3113{,1,,0,,1,,}2222

A =???---???,

3113

{,,,,,}2222

B =???--???,

易知B ≠

?A ,故答案选

A .

另解:由21,}2

{|n x n B x +=∈=Z ,易知B ≠?

A ,故答案选A . 【例

3】若集合{}{}2|60,|10M x x x N x ax =+-==-=,且N M ?,求实数a 的值.

解:由26023x x x +-=?=-或,因此,{}2,3M =-. (i )若0a =时,得N =?,此时,N M ?;

(ii )若0a ≠时,得1{}N a =. 若N M ?,满足1123a a

==-或,解得1123a a ==-或.

故所求实数a 的值为0或12或13

-.

点评:在考察“A B ?”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 ,因为A =?时存在

A B ?.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论. 题中讨论的主线是依据待定的元素进行.

【例4】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x ,ax 2}. 若A =B ,求实数x 的值.

解:若2

2a b ax a b ax

+=??

+=??a +ax

2

-2ax =0, 所以a (x -1)2=0,即a =0或x =1.

当a =0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为0,故舍去; 当x =1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相同,故舍去.

若22a b ax a b ax

?+=?

+=??2ax 2

-ax -a =0. 因为a ≠0,所以2x 2-x -1=0, 即(x -1)(2x +1)=0. 又x ≠1,所以只有

12

x =-

. 经检验,此时A =B 成立. 综上所述12

x =-.

点评:抓住集合相等的定义,分情况进行讨论. 融入方程组思想,结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

第3讲 §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知识要点:

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即交、并、补,学习时先理解概念,并掌握符号等,再结合解题的训练,而达到掌握的层次. 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三种基本集”)

图形表

¤例题精讲:

,{|15},{|39},,()U R A x x B x x A B A B ==-≤≤=<<求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1,9}U C A B x x x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 解:{}6,5,4,3,2,1,0,1,2,3,4,5,6A =------. (1)又{}3B C =,∴()A B C ={}3; (2)又{}1,2,3,4,5,6B C =, 得{}()6,5,4,3,2,1,0A C B C =------.

∴ ()A A C B C {}6,5,4,3,2,1,0=------.

【例3】已知集合{|24}A x x =-<<,{|}B x x m =≤,且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由A B A =,可得A B ?.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与集合B ,如右图所示: 由图形可知,4m ≥.

点评:研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常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得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

【例4】已知全集*{|10,}U x x x N =<∈且,{2,4,5,8}A =,{1,3,5,8}B =,求()U C A B ,()U C A B ,()()U U C A C B , ()()U U C A C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

解:由{1,2,3,4,5,8}A B =,则(){6,7,9}U C A B =. 由{5,8}A B =,则(){1,2,3,4,6,7,9}U C A B = 由{1,3,6,7,9}U C A =,{2,4,6,7,9}U C B =, 则()(){6,7,9}U U C A C B =, ()(){1,2,3,4,6,7,9}U U C A C B =.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U U U C A C B C A B =, ()()()U U U C A C B C A B =.

另解:作出Venn 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结果.

点评:可用Venn 图研究()()()U U U C A C B C A B =与()()()U U U C A C B C A B = ,在理解的基础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

第4讲 §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知识要点:

U

A -2 4 m

B A

B -1 3 5 9 x

1. 含两个集合的Venn 图有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集合运算的结果. 我们需通过Venn 图理解和掌握各区域的集合运算表示,解决一类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 通过图形,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集合性质:()()()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

2. 集合元素个数公式:()()()()n A B n A n B n A B =+-.

3. 在研究集合问题时,常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也常由新的定义考查创新思维.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24,21,,9,5,1A a a B a a =--=--,若{}9A B =,求实数a 的值.

解:由于{}{}24,21,,9,5,1A a a B a a =--=--,且{}9A B =,则有:

当219 a -=时,解得5a =,此时={4, 9, 25}={9, 0, 4}A B -,-,不合题意,故舍去;

当29a =时,解得33a =或-.

3 ={4,5,9} ={9,2,2}a A B =时,-,--,

不合题意,故舍去; 3={4, 7 9}={9, 8, 4}a A B =-,--,,-,合题意.

所以,3a =-.

【例2】设集合{|(3)()0,}A x x x a a R =--=∈,{|(4)(1)0}B x x x =--=,求A B , A B .(教材P 14 B 组题2)

解:{1,4}B =.

当3a =时,{3}A =,则{1,3,4}A B =,A B =?; 当1a =时,{1,3}A =,则{1,3,4}A B =,{1}A B =; 当4a =时,{3,4}A =,则{1,3,4}A B =,{4}A B =;

当3a ≠且1a ≠且4a ≠时,{3,}A a =,则{1,3,4,}A B a =,A B =?.

点评:集合A 含有参数a ,需要对参数a 进行分情况讨论. 罗列参数a 的各种情况时,需依据集合的性质和影响运算结果的可能而进行分析,不多不少是分类的原则.

【例3】设集合A ={x |240x x +=}, B ={x |222(1)10x a x a +++-=,a R ∈},若A B =B ,求实数a 的值.

解:先化简集合A ={4,0}-. 由A B =B ,则B ?A ,可知集合B 可为?,或为{0},或{-4},或{4,0}-.

(i )若B =?,则224(1)4(1)0a a ?=+--<,解得a <1-; (ii )若0∈B ,代入得2a 1-=0?a =1或a =1-, 当a =1时,B =A ,符合题意;

当a =1-时,B ={0}?A ,也符合题意.

(iii )若-4∈B ,代入得2870a a -+=?a =7或a =1, 当a =1时,已经讨论,符合题意;

当a =7时,B ={-12,-4},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a =1或a ≤1-.

点评:此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的关系的应用. 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相关问题化归为解方程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特别容易出现

的错误是遗漏了A =B 和B =?的情形,从而造成错误.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

【例4】对集合A 与B ,若定义{|,}A B x x A x B -=∈?且,当集合

*{|8,}A x x x N =≤∈,集合{|(2)(5)(6)0}B x x x x x =---=时,有A B -= . (由教材P 12 补集定义“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为{|,}U C A x x x A =∈?且”而拓展)

解:根据题意可知,{1,2,3,4,5,6,7,8}A =,{0,2,5,6}B = 由定义{|,}A B x x A x B -=∈?且,则 {1,3,4,7,8}A B -=.

点评:运用新定义解题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实质性内涵,这里新定义的含义是从A 中排除B 的元素. 如果再给定全集U ,则A B -也相当于()U A C B .

第5讲 § 函数的概念

¤知识要点: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

2. 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x |a ≤x

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则

{|}(,)x x a a >=+∞,{|}[,)x x a a ≥=+∞,{|}(,)x x b b <=-∞,{|}(,]x x b b ≤=-∞,(,)R =-∞+∞.

3. 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例题精讲: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1

21

y x =

+-;(2)y =

.

解:(1)由210x +-≠,解得1x ≠-且3x ≠-,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3,1)(1,)-∞----+∞. (2)由

3020

x -≥??≠,解得3x ≥且9x ≠,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9)(9,)+∞.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1)32

54x y x +=

-; (2)22y x x =-++. 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则540x -≠,解得5

4

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

是5{|}4

x x ≠.

32112813(45)2332333

05445445445444x x x y x x x x ++-+=

=?=?=-+≠-+=-----,所以值域为3

{|}4

y y ≠-.

(2)22192()24y x x 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9(,]4

-∞.

【例3】已知函数1()1x f x x

-=+. 求:(1)(2)f 的值; (2)()f x 的表达式

解:(1)由121x x -=+,解得13x =-,所以1(2)3

f =-.

(2)设11x t x -=+,解得11t x t -=+,所以1()1t f t t -=+,即1()1x f x x

-=+.

点评:此题解法中突出了换元法的思想. 这类问题的函数式没有直接给

出,称为抽象函数的研究,常常需要结合换元法、特值代入、方程思想等.

【例4】已知函数

2

2

(),1x f x x R x =∈+.

(1)求1()()f x f x

+的值;(2)计算:111(1)(2)(3)(4)()()()2

3

4

f f f f f f f ++++++.

解:(1)由2

22

2

2222

2

1

111()()111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x ++=+=+==+++++.

(2)原式11117(1)((2)())((3)())((4)())323422

f f f f f f f =++++++=+=

点评:对规律的发现,能使我们实施巧算. 正确探索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

第6讲 § 函数的表示法

¤知识要点:

1.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可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列表法(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

2. 分段函数的表示法与意义(一个函数,不同范围的x ,对应法则不同).

3.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mapping ).记作“:f A B →”.

判别一个对应是否映射的关键:A 中任意,B 中唯一;对应法则f . ¤例题精讲:

【例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写出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_____,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

解:盒子的高为x ,长、宽为2a x -,所以体积为V =2(2)x a x -.

又由20a x >-,解得2

a x <.

所以,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2(2)V x a x =-,定义域为{|0}2

a x x <<.

【例2】已知f (x )=333322

x x x x

-?++??+?? (,1)(1,)x x ∈-∞∈+∞,求

f [f (0)]的值.

解:∵ 0(,1)∈-∞, ∴ f (0)=32.

又 ∵ 32>1,

∴ f (32)=(32)3+(32)-3=2+12

=52

,即f [f (0)]=52

.

【例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2|y x =-; (教材P 26 练习题3) (2)|1||24|y x x =-++.

解:(1)由绝对值的概念,有2,2

|2|2,2x x y x x x -≥?=-=?-

.

所以,函数|2|y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2)33,1

|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

所以,函数|1||24|y x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点评: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式,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定义域的分段情况,选择相应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

【例4】函数()[]f x x =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 3.5]4-=-,[2.1]2=,当( 2.5,3]x ∈-时,写出()f x 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

解:

3, 2.522,211,10()0,01

1,122,233,3

x x x f x x x x x --<<-??--≤<-?--≤

=≤

=?. 函数图象如右: 点评:解题关键是理解符号[]m 的概念,抓住分段函数的对应函数式.

第7讲 § 函数的单调性

¤知识要点:

1. 增函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

2. 如果函数f (x )在某个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f (x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f(x )的单调区间. 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从左向右是上升的(如右图1),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是下降的(如右图2). 由此,可以直观观察函数图象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

3. 判断单调性的步骤:设x 1、x 2∈给定区间,且x 1

¤例题精讲:

【例1】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函数2()1

x f x x =-在区间(0,1)上的单

调性.

解:任取12,x x ∈(0,1),且12x x <. 则1221121212222()

()()11(1)(1)

x x x x f x f x x x x x --=

-=

----. 由于1201x x <<<,110x -<,210x -<,210x x ->,故12()()0f x f x ->,即12()()f x f x >.

所以,函数2()1

x f x x =-在(0,1)上是减函数. 【例

2】求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

解:设任意12,x x R ∈,且12x x <. 则

22121122()()()()f x f x ax bx c ax bx c -=++-++221212()()a x x b x x =-+-1212()[()]x x a x x b =-++.

若0a <,当122b x x a <≤-时,有120x x -<,12b x x a

+<-,即12()0a x x b ++>,从而

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f x 在(,]2b

a

-∞-上单调递增. 同理可得()

f x 在[,)2b a

-+∞上单调递减.

【例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1||24|y x x =-++;(2)22||3y x x =-++.

解:(1)33,1

|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

,其图象如右.

由图可知,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在(,2]-∞-上是减函数.

(2)22

223,0

2||323,0

x x x y x x x x x ?-++≥?=-++=?--+

由图可知,函数在(,1]-∞-、[0,1]上是增函数,在[1,0]-、[1,)+∞上

是减函数.

点评:函数式中含有绝对值,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 第2小题也可以由偶函数的对称性,先作y 轴右侧的图象,并把y 轴右侧的图象对折到左侧,得到(||)f x 的图象. 由图象研究单调性,关键在于正确作出函数图象.

第8讲 § 函数最大(小)值

¤知识要点:

1. 定义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存在x 0∈I ,使得0()f x = M . 那么,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Maximum Value ). 仿照最大值定义,可以给出最小值(Minimum Value )的定义.

2. 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最大(小)值,先配方成

2

24()24b ac b y a x a a

-=++

后,当0a >时,函数取最小值为

2

44ac b a

-;当0a <时,函数

取最大值2

44ac b

a

-.

3. 单调法: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容易观察出来,或者可以先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 图象法:先作出其函数图象后,然后观察图象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题精讲:

【例1】求函数2

6

1y x x =

++的最大值. 解:配方为2613()24y x =++,由2133()244x ++≥,得26

0813()24

x <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8.

【例2】某商人如果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时,每天可售出100件. 现在他采用提高售出价,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件提价1元,其销售量就要减少10件,问他将售出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

解:设他将售出价定为x 元,则提高了(10)x -元,减少了10(10)x -件,所赚得的利润为

(8)[10010(10)]y x x =---.

即2210280160010(14)360y x x x =-+-=--+. 当14x =时,max 360y =.

所以,他将售出价定为14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为360元.

【例3】求函数21y x x =+-的最小值.

解:此函数的定义域为[)1,+∞,且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所以当1x =时,min 2112y =+-=,函数的最小值为2. 点评:形如y ax b cx d =+±+的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可以用单调性法研究,也可以用换元法研究.

【另解】令1x t -=,则0t ≥,21x t =+,所以

22115

222()48

y t t t =++=++,在0t ≥时是增函数,当0t =时,min 2y =,

故函数的最小值为2.

【例4】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25332,[,]22

y x x x =--∈-; (2)|1||2|y x x =+--. 解:(1)二次函数232y x x =--的对称轴为2b x a

=-,即1x =-.

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当1x =-时,max 4y =; 当32

x =时,

min 94

y =-

.

所以函数25332,[,]22

y x x x =--∈-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94

-.

(2) 3 (2)

|1||2|2 1 (12)3 (1)

x y x x x x x ≥??=+--=--<

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3,3]y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3, 最小值为-3.

点评: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常根据闭区间与对称轴的

关系,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含绝对值的函数,常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转化为分段函数进行研究. 分段函数的图象注意分段作出.

第9讲 § 函数的奇偶性

¤知识要点:

1. 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

()()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偶函数(even function ). 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奇函数(odd function ).

2.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轴对称.

3. 判别方法: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用比较法、计算和差、比商法等判别()f x -与()f x 的关系.

¤例题精讲:

【例1】判别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31()f x x x

=-; (2)()|1||1|f x x x =-++;(3)23()f x x x =-.

解:(1)原函数定义域为{|0}x x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 3311()()()()f x x x f x x

x

-=--=--=--, 所以为奇函数.

(2)原函数定义域为R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 ()|1||1||1||1|()f x x x x x f x -=--+-+=-++=,所以为偶函数. (3)由于23()()f x x x f x -=+≠±,所以原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例2】已知()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且1()()1

f x

g x x -=+,求()f x 、

()g x .

解:∵ ()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 ∴ ()()f x f x -=-,()()g x g x -=.

则1()()11()()1f x g x x f x g x x ?-=??+??---=?-+?,即1()()11()()1f x g x x f x g x x ?

-=??+?

?--=

?-+?

. 两式相减,解得2()1x f x x =-;两式相加,解得21

()1

g x x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