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灾减灾工程分类及其对策

防灾减灾工程分类及其对策

防灾减灾工程分类及其对策
防灾减灾工程分类及其对策

防灾减灾工程分类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18-01-02T14:34:31.6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作者:李政王翔高钰

[导读] 自然灾害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自然灾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摘要:自然灾害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自然灾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中国而言,自然灾害多发,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防灾减灾一直受到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关注.目前,我国的防灾减灾大部分采用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不够完善.而且防灾工程存在着施工质量差、设计标准低、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防灾减灾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基于此,提出了几点应对自然灾害的非工程措施.对于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防灾减灾工程;分类;对策;

我国是一个受多灾种侵袭的国家,引发灾害的原因可以是自然的、人为的或自然与人为的综合作用。灾害相对于人类活动而言。只要有人类活动,不论天灾还是人祸,都会造成损失;人口越密集,灾害愈显严重,灾害总损失程度就越高。不言而喻,一旦有灾害发生,城市总是严重承灾体,故城市防灾减灾尤其重要。城市是一个人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工程的集合体。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环境工程、信息工程等所有工程安全,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安全事件引起,不仅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一旦破坏,则有可能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防灾减灾及防灾减灾工程理论问题,包括“安全”、“防灾减灾”、“综合防灾”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定义;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防治措施与对策研究;工程防灾减灾的价值判断研究等。为土木工程研究生和相关学科学生学习使用的教材,如防灾减灾工程学、防灾工程学导论、城市防灾学、城市综合防灾等书籍也相继出版。为更好地开展工程的防灾减灾,有必要对防灾减灾工程分类,以便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

一、防灾减灾工程分类

将防灾减灾工程分为5类:

1.生命线系统工程包括民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通信工程;

2.生态系统工程包括环境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水生态、景观生态、城市与园林生态等工程;

3.公共管理系统工程包括国防、市政、水利、消防、医卫、信息工程等;

4.河海系统工程包括隧道、船舶、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桥梁工程等;

5.生产线系统工程包括厂矿、场地、设备、商贸等。

当然,也可将防灾减灾工程按专业分为建筑工程类、道桥工程类、水利工程类、环境工程类、信息工程类等。此分类法似不妥。因为,对于防灾减灾工程这一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新兴学科,且其中的生态工程等属于新兴和边缘学科,用一些单一专业工程很难包括。

二、防灾减灾对策

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进一步抓好国家防灾减灾法制订、规划国家减灾系统工程、把减灾工作纳人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加强全民减灾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但这些都不是所要涉及的对策内容。本文将从防灾减灾工程的学科界定、加强城市安全研究等方面发表浅见。

1.工程防灾减灾总对策。(1)将防灾减灾工程列为一级学科。应将防灾减灾工程列为一级学科。防灾减灾工程是土木工程、信息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中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新兴学科,对人类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将防灾减灾工程列为一级学科没有排他性,即没有必要将现在的某些一级学科降为二级学科。可以预期,防灾减灾工程列为一级学科后将成为飞速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的组装创新技术科学。(2)加强国家环境生态系统工程建设.耕地计划一再被突破,太湖、巢湖和滇池的蓝藻,许多城市因一场暴雨而严重积水等等,都说明了我们环境生态系统的脆弱。环境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繁衍和发展的场所和物质条件。环境生态系统同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要切实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方案;扭转环境资源的流失;尽快做好全国城市环境生态质量评价、区域环境生态系统规划、环境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分析,以及环境生态系统的预测、规划和决策,限制盲目发展和排放,按照生态文明社会目标开展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合理开发利用。切实按照“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等原则治理生态,这些都是当前国家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的建设内容。(3)加强城市安全研究。城市是一个人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工程的集合体,也是严重的承灾体。应开展特大城市防灾减灾工程的综合防灾示范研究,探讨地震触发水患、塌陷等有关问题,提出城市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对生命线系统工程的抗灾能力和薄弱环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抗御连发灾害和次生灾害的能力;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状态研究,在分析城市生态资产、生态健康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对城市功能显出的种种老态、疲态、病态提出协调计划和补救措施;对单级、多级和多目标决策分析在防灾减灾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编制城市不同灾害作用设防标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程数据库,研制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信息系统,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研究、城市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使城市向现代化迈出坚实的一步。(4)扩大防灾减灾工程专业知识教授领域。国际减灾日和活动的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日本等多灾国家的减灾经验也充分说明学校教育的重要,开展从小学到中学的“减灾始于学校,安全源自校园”的减灾活动。在大学开展安全教育,尽快培养更多防灾减灾工程高等专业人才,无疑会大大提高国家防灾减灾能力。

2.防灾减灾工程分类对策。分类对策可在上述总对策基础上细化,限于篇幅,仅对(1)、(2)两类分类工程对策发表见解。(1)生命线系统工程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休戚与共,务必要确保工程安全,并对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有很好的防、抗措施。生命线系统工程安全在城市尤显重要,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分预案无疑是应对灾害的最好办法,但我以为,在新区规划、旧城改造过程中不搞或少搞“形象工程”,充分避免处理不当造成的多重“人灾”;应科

学地规划社会经济建设门类中具有危险源、污染源、高耗能、高潜在危害的行业,提高城市的本质安全度;经营城市不止是经营城市经

一.名词解释: 1.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 2.亲水性、憎水性; 3.吸水率、含水率; 4.耐水性、软化系数; 5.抗渗性; 6.抗冻性; 7.强度等级、比强度; 8.弹性、塑性; 9.脆性、韧性;10.热容量、导热性;11.耐燃性、耐火性;12.耐久性 二.填空题 1.材料的吸水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分别用吸水率、软化系数、抗渗等级或抗渗系数、抗冻等级和导热系数表示。 2.当材料的孔隙率一定时,孔隙尺寸越小,材料的强度越高,保温性能越差,耐久性越好。 3.选用墙体材料时,应选择导热系数较小、热容量较大的材料,才能使室内尽可能冬暖夏凉。 4.材料受水作用,将会对其质量、强度、保温性能、抗冻性能及体积等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5.材料的孔隙率较大时(假定均为开口孔),则材料的表观密度较小、强度较低、吸水率较高、抗渗性较差、抗冻性较差、导热性较差、吸声性较好。 6.材料的软化系数愈大表明材料的耐水性愈好。软化系数大于0.85 的材料被认为是耐水的。 7.评价材料是否轻质高强的指标为比强度,它等于抗压强度于体积密度的比值,其值越大,表明材料质轻高强。 8.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均属于脆性材料,最宜承受静压力。 9.材料的弹性模量反映了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10.材料的吸水率主要取决于孔隙率及空隙特征,孔隙率较大,且具有细微而又连通孔隙的材料其吸水率往往较大。 11.材料的耐燃性按耐火要求规定分为不燃材料、难燃材料和易燃材料类。材料在高温作用下会发生热变质和热变形两种性质的 变化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12.材料在使用环境中,除受荷载作用外,还会受到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周围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影响其耐久性。 13.材料强度试验值要受试验时试件的形状、尺寸、表面状态、含水率、加荷速度 和温度等的影响。 14.对材料结构的研究,通常可分为宏观、细观和微观三个结构层次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含水率4%的砂100克,其中干砂重 C 克。 A. 96 B. 95.5 C. 96.15 D 97 2.建筑上为使温度稳定,并节约能源,应选用 C 的材料。 A.导热系数和热容量均小 B.导热系数和热容量均大 C.导热系数小而热容量大 D.导热系数大而热容量小 3.对于组成相同具有下列不同特性的材料一般应有怎样的孔隙结构(均同种材料):⑴强度较高的应是BDF ;⑵吸水率小的应是BD ;⑶抗冻性好的应是BDF ;⑷

绪论 、土木工程材料及其分类 广义上的土木工程材料是人类建造建筑物时所用一切材料和制品的总称,种类极为繁多。 1. 按主要组成成分分类 黑色金属一一钢、铁、不锈钢等 有色金属一一铅、铜等及其合金 天然石材一一砂、石及石材制品等 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一一砖、瓦、玻璃等 胶凝材料一一石灰、石膏、水泥、水玻璃等 混凝土及硅酸盐制品一一混凝土、砂 浆及硅酸盐制品 植物材料一一木材、竹材等 沥青材料 石油沥青、煤沥青、沥青制品等 高分子材料一一塑料、涂料、胶黏剂、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 r 无机非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一一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沥青混合料等 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一一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夹丝玻 璃 等 -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一一如轻质金属夹芯板 图0.1 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2. 按使用功能分类 根据土木工程材料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性能,大体可分为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材料、 建筑功能材料三大类。 3. 按材料来源分类 根据材料来源,可分为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而人造材料又可按冶金、窑业(水泥、玻璃、 陶瓷等)、石油化工等材料制造部门来分类。 一般把各种分类方法经适当组合后对材料种类进行划分。如装饰砂浆、沥青防水材料等。 、土木工程材料在土建工程中的地位 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土木工程材料是一切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 第二,土木工程材料与建筑、结构和施工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 第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功能和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由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决定。 第四,土建工程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材料的质量控制。 最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可靠度评价,相当程度地依存于材料的可靠度评价。 「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有机材料 复合材料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2. 课程编码:01011205 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 课程要求:必修 5. 课程属性:课中实验 6. 课程总学时:50 学时总学分:3 学分 7. 实验学时:12 学时学分:1 学分 8. 应开学期:第4 学期 9.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10.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 11. 编写人:张华夏编写日期:2004 年12 月16 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土木工程材料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熟悉试验设备、操作技术及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获得对主要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和设计方法的技术技能训练。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要求对几种常用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标准试验方法有所了解,并掌握鉴定材料技术性能的试验原理、步骤和常用试验仪器设备、仪表的操作方法,了解试验结果的精度要求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认真作实验,如实观测记录,独立作出实验报告。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本实验课程基于基本理论有:油泵加压测力、杠杆作用、偏心轮引起振动、振动引起物料流态化、浮力阻力与重力的平衡、负压吸力;基于的实验技术知识有:按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正确运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制备出规定数量的试样,在规定龄期对试样进行破型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对样品的质量下结论。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实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1. 基本操作技能正确掌握天平、台秤、磅秤、量筒、拌铲、搅拌机、振动台、试件模具、液压压力机、抗折试验机、水泥负压筛细度仪、水泥标准稠度测定仪等的使用,学会各种材料试样的制备与测定。验证所测材料的质量等级,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了解。 2. 综合性实验 运用混凝土回弹仪、电钻、酚酞试剂对一批混凝土试件或构件进行非破坏性推定抗压强度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和教师的指导,按照行业技术规范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验证所学的科学 知识、客观规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学会对一批混凝土构件进行非破坏性抗压强度推定。 综合性实验就是把学生学过的多方面知识、多学科内容、多因素影响,统筹考虑、综合应用开展实验,从而培养学

土木工程材料考点整理 材料基本性质 材料按化学成分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1)轻质高强(2)高耐久性 ( 3 ) 构件及制品尺寸大型化、构件化、预制化和单元化(4)复合化(5)环保型材料(6 )智能材料 我国常用的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C)、地方标准(DB)和企业标准(QB);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以 表示; 表观密度:材料单位表观体积(实体及闭口体积)的质量; 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实体,开口及闭口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密实度:指材料的体积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孔隙率:指材料部孔隙的体积占材料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率; 填充率:指散粒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其颗粒的填充程度称为填充率。空隙率:指散粒材料在堆积状态下,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亲水性: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的性质; 憎水性: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 (夹角小于等于90度,为亲水性材料;夹角大于90度,为憎水性材料;) 吸湿性: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水蒸气的能力;

吸水性:材料在浸水状态下吸入水分的能力; 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水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 g b f f R K (工程中将R K >0.80的材料,称为耐水性材料) 抗渗性:材料在压力水作用下,抵抗渗透的性质; 系数反映了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 渗透系数越大,材料的抗渗性越差;抗渗等级越高,抗渗性越好; 抗冻性:材料在饱水状态下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同时强度也不严重降低的性质; 冻融循环:通常采用-15℃的温度冻结后,再在20℃的水中融化,这样的过程为一次冻融循环; 冻融破坏:材料吸水后,在负温度下,水在毛细管结冰,体积膨胀约9%,冰的动脉压力造成材料的应力,使材料遭到局部破坏,随着冰冻融化的循环作用,对材料的破坏加剧,这种破坏即为冻融破坏; 导热性:热量在材料中传导的性质; (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表示其绝热性能越好;材料的孔隙率大其导热系数小,隔热绝热性好) 热容量:指材料在加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 比热容:反映材料的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进行建筑设计时应选用导热系数小而热容量较大的材料(良好的绝热材料),以使建筑保持室温度稳定性) 耐燃性:材料在高温与火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严重下降的性能;

土木工程材料 第一章 1.土木工程材料:指土木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及制品 2.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按来源:天然材料及人造材料; 按部位:屋面、墙体和地面材料等; 按功能: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按组成物质: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 无机材料: 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 非金属材料 天然石材、烧土制品、胶凝材料、混凝土及砂浆 有机材料: 植物材料、沥青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 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 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 3.材料的组成 化学组成:化学组成是指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元素或化合物)。 物相组成:物相是具有相同物理、化学性质,一定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物质。 4.材料的结构和构造:泛指材料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合方式及其在空间排列分布的规律。 材料的结构按尺度范围可分为: 宏观结构:是指用肉眼或放大镜可分辨出的结构状况,其尺度范围在10-3m 级以上。 介观结构(显微结构、纳米结构):是指用光学显微镜和一般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结构,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结构。尺度范围在10-3m~10-9m 。按尺度范围,还可分为显微结构和纳米结构。显微结构是指用光学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结构,其尺度范围在10-3m~10-7m 。纳米结构是指一般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结构。其尺度范围在10-7m~10-9m 。 微观结构指原子或分子层次的结构。分为晶体和玻璃体。 晶体是质点(原子、分子、离子)按一定规律在空间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物理性质。晶体质点间结合键的特性决定晶体材料的特性。 玻璃体是熔融物在急冷时,质点来不及按一定规律排列而形成的内部质点无序排列的固体或固态液体。 材料的构造:是指具有特定性质的材料结构单元的相互搭配情况。 5.密度: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m p v = 近似密度:指材料在包含闭口孔隙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m p v = 表观密度(容重):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00 m p v =

[试题分类]:专科《土木工程材料》_08050360 [题型]:单选 [分数]:2 1.评价粗集料强度的指标是()。 A.抗拉强度 B.抗压强度 C.压碎值 D.软化系数 答案:C 2.砂的细度模数在()范围时定义为中。 A.3.7~1.6 B.3.7~3.1 C.3.0~2.3 D.3.0~1.6 答案:C 3.相同材料中,()密度值最小。 A.绝对 B.表观 C.毛体积 D.堆积 答案:D 4.粗集料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主要可以起()的作用。 A.降低造价 B.减少收缩变形 C.降低混凝土温度 D.提高抗蚀性 答案:B 5.在混凝土中,粗骨料主要起()作用。 A.增强 B.填充 C.防止膨胀 D.减小收缩

答案:D 6.高强度硬钢的设计强度取值是()。 A.屈服强度σs B.条件屈服强度σ0.2 C.疲劳强度σ-1 D.极限抗拉强度σb 答案:B 7.水泥确定后,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A.水泥的强度 B.水灰比 C.砂率 D.单位用水量 答案:B 8.在生产水泥时,掺入()的主要目的调节其凝结时间。 A.粉煤灰 B.硫酸钠 C.硫酸钙 D.火山灰 答案:C 9.能提高硅酸盐水泥后期强度的主要熟料矿物是()。 A.CaO B.3CaO·SiO2 C.3CaO·Al2O3 D.2CaO·SiO2 答案:D 10.石油沥青的()指标反映其抗老化性。 A.针入度 B.延度 C.软化点 D.蒸发后针入度比 答案:D 11.建筑石油沥青的延度性质表示的是()指标。

B.粘滞性 C.大气稳定性 D.温度敏感性 答案:A 12.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最适宜于()混凝土工程。 A.大体积 B.炎热环境下的 C.低温环境下的 D.快硬早强 答案:A 13.过烧石灰的危害在于给硬化后的结构带来()。 A.温度过低 B.粘结力不足 C.膨胀开裂 D.收缩开裂 答案:C 14.混凝土用水的质量要求是不影响混凝土的凝结和(),无损于混凝土的强度和()。 A.水化,变形 B.水化,安定性 C.硬化,和易性 D.硬化,耐久性 答案:D 15.石灰消解后陈伏是为了()的危害。 A.提高活性 B.防止膨胀 C.降低收缩 D.增加有效含量 答案:B 16.表征硅酸盐水泥的细度指标是()。 A.0.08mm方孔筛筛余量 B.0.1mm方孔筛筛余量 C.0.045mm方孔筛筛余量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 讲义 单位:陇东学院土木工程系 班级:09专升本、07土木本 教师:李平 土木工程材料概述

计划学时:1学时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建筑材料是指各类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各种材料及其制品。它是一切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 2.分类: 按使用性能: 建筑材料可分为 1) 结构承重材料; 2)墙体维护材料; 3)建筑功能材料 按成分划分:无机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 有机材料(植物材料、沥青材料、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有机材料、 非金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材料) 二、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 1、建筑材料是各项基本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 2、建材品种、质量及规格,直接影响工程的坚固、耐久、适用、美观和经济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结构形式与施工方法。 3、建筑工程许多技术问题的突破,往往依赖于建材问题的解决。 4、新材料的出现,又将促进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的革新。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1、在原材料上,利用再生资源、工农业废渣、废料,保护土地资源。 2、在工艺上,引进新技术,改造淘汰旧设备,降低原材料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 3、在性能上,力求产品轻质、高强、耐久、美观,并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 4、在形式上,发展预制装配技术,提高构件尺寸和单元化水平。 5、在研究方向上,研究和开发化学建材和复合材料,促进新型建材的发展。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材料的各项基本力学性质、物理性质、热工性质、耐久性等材料性质的意义。 2.各材料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 计划学时:3学时 §1-1 材料的物理性质 一、密度与表观密度 密度V m =ρ; 表观密度00V m =ρ 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体积在内的固体所占有的实体积。 0V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是指包括内部孔隙的体积。 测得含孔材料的V 时,一般用磨细的方法来求得。 表观密度0ρ,一般是指材料在气干状态下的0ρ,在烘干状态下的0ρ,称为干表观密度。 二、密实度与孔隙率 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填充的程度;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D 和P 从两个不同侧面来反映材料的密实程度,两者关系为1=+D P 。D 和P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3、堆积密度、填充率和空隙率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粒状和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包括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和颗粒之间的空隙),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 '0 0V m ρ '0ρ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材料的0ρ,而且还与材料的疏密度有关,还受材料含水程度的影响。 填充率D '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填充的程度。空隙率ρ'是颗粒之间的空 隙所占堆积体积的比例。即 0000ρρ'='='V V D ;000 001ρρ' - ='-'='V V V P P '和D '从两个侧面反映材料颗粒互相填充的疏密程度。 §1-2 材料的力学性质 一、变形性质 弹性变形:外力除去后可完全消失的变形。 塑性变形:外力除去后不能消失的变形。 脆性材料:材料在破坏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者。 塑性材料:材料在破坏前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者。 弹性模量: 徐变与松弛:在长期不变外力作用下,变形逐渐增大的现象叫徐变;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如总变形不变,而引起应力逐渐降低的现象,成为应力松弛。 二、材料的强度 理论强度:按材料结构质点引力计算的强度,一般都很高。 实际强度:按材料在荷载下实际具有的强度。一般远远低于理论强度,原因是材料内部都存在很多缺陷。 通常意义上的强度是指材料的实际强度,常用强度有:压、拉、弯、剪强度。

简答题 1.简述土木工程材料的主要类型及发展方向。 (1).主要类型:①土木工程材料按使用功能可分为:承重材料、围护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材料和装饰材料等5种;②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等3种。 (2).发展方向:①从可持续发展出发;②研究和开发高性能材料;③在产品形式方面积极发展预制技术;④在生产工艺方面要大力引进现代技术。 2.简述发展绿色建筑材料的基本特征。 ①建材生产尽量少使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②采用低能耗、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③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不得使用铅、镉、铬及其化合物制成的颜料、添加剂和制品;④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⑤产品具有多功能,如抗菌、灭菌、除霉、除臭、隔热、保温、防火、调温、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功能;⑥产品可循环和回收利用,废弃物无污染排放以防止二次污染。 3.简述石灰的主要特点及用途。 (1).特点:①可塑性和保水性好;②硬化速度慢,强度低;③耐水性差,硬化时体积收缩大。 (2).用途:①配制石灰砂浆和灰浆;②配制石灰土和三合土;③生产硅酸盐制品;④制造碳化制品; ⑤生产无熟料水泥。 4.简述建筑石膏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1).特性:①凝结硬化快;②硬化时体积微膨胀;③硬化后孔隙率较大,表观密度和强度较低;④防火性能好;⑤具有一定的调温、调湿作用;⑥耐水性、抗冻性和耐热性差。 (2).应用:①制作石膏抹面灰浆;②制作石膏装饰品;③制作各种石膏板制品。 5.简述水玻璃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1).特性:①黏结性能良好;②耐酸腐蚀性强;③耐热性良好;④抗压强度高。 (2).应用:①涂刷建筑物表面;②用于土壤加固;③配制速凝防水剂;④配制水玻璃矿渣砂浆;⑤配制耐酸、耐热砂浆及混凝土。 6.简述孔隙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①孔隙率越大材料强度越低、表观密度越小;②密实的材料且为闭口孔隙的材料是不吸水的,抗渗性、抗冻性好;③粗大的孔隙因水不易留存,吸水率常小于孔隙率;④细小且孔隙率大、开口连通的孔隙具有较大的吸水能力,抗渗性、抗冻性差。 7.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包括哪些?各性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 (1).基本性质:①材料的物理性质:密度、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孔隙率、填充率、空隙率、间隙率;②材料的力学性质:强度、比强度、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徐变、脆性、韧性、硬度、耐磨性;③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亲水性、憎水性、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④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导热性、热容量、温度变形;⑤材料的耐久性;⑥材料的安全性。 (2).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空)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整理 1.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 用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所有材料的总称。 2.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一)按化学组成分类: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二)按材料在建筑物中的功能分类:承重材料、非承重材料、保温和隔热材料、吸声和隔声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三)按使用部位分类: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地面材料、饰面材料等 3.各级标准各自的部门代号列举 GB——国家标准 GBJ——建筑行业国家标准 JC——建材标准 JG——建工标准 JGJ——建工建材标准 DB——地方标准 QB——企业标准 ISO——国际标准 4.材料的组成是指材料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相组成。 5.材料的结构 宏观结构: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分辨的粗大组织。其尺寸在10-3m级以上。 细观结构:指用光学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材料结构。其尺寸在10-3-10-6m级。 微观结构:微观结构是指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的结构。其尺寸在10-6

-10-10m 级。微观结构可以分为晶体、非晶体和胶体三种。 6.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的概念及计算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质量密度) 密实体积:不含有孔隙和空隙的体积(V)。 g/cm3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体积密度) 表观体积:含有孔隙但不含空隙的体积(V0)。(用排水法测得的扣除了材料内部开口孔隙的体积称为近视表观体积,也称视体积。 ㎏/m3或g/cm3 堆积密度: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容装密度) 堆积体积:含有孔隙和空隙的体积(V0’)。 ㎏/m3 密实度: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v m = ρv o m = 0ρ' 00 v m ='ρ00100%100%V D V ρρ =??=%100101??-=W V V m m W ρ

土木工程材料 课程编码:204016 课程英文译名: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开课学期:3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理论课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材料力学 教材:土木工程材料,陈志源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6,第二版 参考书:[1] 高性能混凝土,吴中伟,廉慧珍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9,第一版 [2]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Jackson N, Macmillan Education, 1988, Second edition. [3]《土木工程材料》,钱晓倩,詹树林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8, 第一版 [4]《土木工程材料》,黄政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5]《土木工程材料概要·习题·题解》,吴芳等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9 [6]《土木工程材料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张德思主编,西北工大出版社,2002.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公共基础课及专业紧密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土木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针对不同工程合理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施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学时分配、重点、难点 1、课程基本内容 1绪言 1.1 概述 1.2 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 1.3 材料的力学性质 1.4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5 材料的热性质 1.6 材料的耐久性 2气硬性胶凝材料 2.1 石灰 2.2 石膏 2.3 水玻璃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中应用的主要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适用范围。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生产、检验方法及储运知识。为学生了在结构工程设计中合理选材及合理施工准备材料方面的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材料的基础知识。 2.设计思路: 通过课程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课等进行教与学; 通过完成作业、习题等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教学实验平台、SITP项目、专业类竞赛活动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各阶段实习和实践活动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完成创新实践项目提高创新能力。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 1 -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II1。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针对不同工程,合理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施工相互关系。 三、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中常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及使用,了解材料在储运、验收中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掌握常用土木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构造与性质的关系,以及原料、生产工艺过程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节约材料、改善性能及防护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主要常用土木材料的质量检验方法;了解土木材料发展方向。要达到以上学习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典型案例分析。 (2)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课下作业。 四、教学内容 - 1 -

《土木工程材料》 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本课程是土木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知识是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工作的基础,因而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本专业的学生掌握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品种规格、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及贮运知识,并了解有关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基本生产工艺,从而使学生能在今后正确、科学、合理地选材用材,并为后续课(如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提供基础知识。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发展概况,建材与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质量的关系;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标准化。 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深入理解材料组成结构对基本性质的影响,掌握有关性能的测试方法。 第章:建筑钢材 了解钢的组织结构、分类、冶炼过程对质量的影响。深入理解钢材的机械性能及影响因素、各类钢材的牌号含义及选择,了解钢材热处理、冷加工强化、时效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意义及基本原理,了解钢材腐蚀的原因及防治。 第章:无机胶凝材料 掌握胶凝材料的分类及几种主要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技术性质、水化、硬化的基本原理、 应用范围及应用中注意的事项。 以硅酸盐系列通用水泥为主,了解其生产过程、矿物组成,水化、硬化,掌握水泥的国家标准、技术性质、验收规则及有关性质的检测方法,同时对高铝水泥、白水泥、膨胀水泥等其它水泥的技术性质和应用作一般了解。 第、章:水泥混凝土及砂浆 了解混凝土的分类及基本特性,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质量要求及在混凝土中的作用。熟练掌握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影响因素、硬化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强度等级的判定,改善和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方法和措施。深入了解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方法,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配制。 理解建筑砂浆的组成、主要技术性质,掌握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

材料的物理性质 各种物理性质的概念,计算方法、计算公式 材料的密度:指材料单位体积的质量。 真实密度:指材料在规定条件的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ρ=m/v 表观密度:在自然状态在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水的闭口孔隙,但不包括能吸水的开口孔隙在内的体积,ρ0=m/v0 堆积密度:指粉状.粒状或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亲水性与憎水性 亲水性:材料被水润湿的程度用润湿角θ表示,角越小,则材料能被水润湿的程度越高,θ≤90°憎水性:θ>90°,该材料不能被水润湿,则为憎水性材料。 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或继续提高其强度,如石灰,石膏水玻璃等。 各种类型气硬性胶凝材料的定义,硬化机理、特性,以及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合格产品的界定方法以及不合格产品可能产生的危害。 过火石灰与欠火石灰分别是怎样得到的,有什么特点(不足或危害)? 煅烧温度较低,碳酸钙不能完全分解,为欠火石灰。降低了石灰的质量,影响了石灰石的产灰量。 过火石灰:煅烧温度较高时,石灰石块的中心部位达到分解温度时,得到的石灰石晶粒粗大,遇水后熟化反应缓慢,称其为过火石灰。表面有一层深褐色熔融物,水化代谢慢。过火石灰熟化十分缓慢,可能在石灰应用之后熟化,其体积膨胀,造成起鼓开裂,影响工程质量。石灰的主要技术性质和应用范围 一、良好的保水性 二、凝结硬化慢、强度低 三、吸湿性强 四、体积收缩大五、耐水性差六、化学稳定性差 应用范围;石灰乳和砂浆,用于砌筑或抹灰工程。灰土三合土,广泛用作建筑物的基础、地面的垫层及道路的路面基层。硅酸盐制品,常用的有灰砂砖、粉煤灰砖 建筑石膏的主要成分和凝结硬化机理 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 凝结硬化机理:与水拌合后,建筑石膏溶解,形成具有可塑性的石膏浆体,随后逐渐变稠,失去可塑性,但无强度,为凝结。进而浆体变成一定强度的固体,称为硬化,硬化:水化,凝结,硬化。 建筑石膏硬化过程的显著特征和主要技术性质:浆体逐渐变成具有一定刚度的固体。(一)凝结硬化快(二)强度较高(三)(三)体积微膨胀(四)防火性好(五)保温性能好,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差。 水泥 水硬性胶凝材料的定义: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凝结和硬化,且在水下也能够凝结和硬化并保持和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硅酸盐水泥的组成: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

D 、抗冻性 D 、渗透 性 ―A° D 、20.2g C o D 、强度 A 、表观密度 B 、堆积密度 C 、密度 一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名词解释 1. 材料的空隙率:材料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状态下颗粒固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开口孔隙 与间隙之和)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2.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3.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4. 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周围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经久不变质、不破坏,长期地保持其工作性 能的性质。 二、 填空 1. 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一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2. 材料的抗冻性以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所能抵抗的_冻融循环次数_来表示。 3. 水可以在材料表面展开,即材料表而可以被水浸润,这种性质称为亲水性 4. 材料地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三、 单项选择题 1. 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B —降低。 A 、密度 B 、表观密度 C 、憎水性 2. 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 A ( A 、吸水性 B 、吸湿性 C 、耐水性 3. 含水率为10%的湿砂220g,其中水的质量为一 A 、19.8g B 、22g C 、20g 4. 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 保持不变的是 四、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性质属于力学性质的有_ABCD o A 、强度 B 、硬度 C 、弹性 D 、脆性 2. 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B o A 、钢筋混凝土 B 、沥青混凝土 C 、建筑石油沥青 D 、建筑槊料 五、 是非判断题 1. 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铅) 2. 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开口孔隙体积。 对 3. 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 错 4. 材料的软化系数愈大,材料的耐水性愈好。 对 5. 材料的渗透系数愈大,其抗渗性能愈好。 错 六、问答题 1. 生产材料时,在组成一定的情况下,可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答案:主要有以下两个措施: (1) 降低材料内部的孔隙率,特别是开口孔隙率。降低材料内部裂纹的数量和长度;使材料的内部 结构均质化。 (2) 对多相复合材料应增加相界面间的粘结力。如对混凝土材料,应增加砂、石与水泥石间的粘结 力。 2. 决定材料耐腐蚀性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答:决定材料耐腐蚀的内在因索主要有

广义上的土木工程材料是人类建造建筑物时所用一切材料和制品的总称,种类极为繁多。 1.按主要组成成分分类 图0.1 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2.按使用功能分类 根据土木工程材料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性能,大体可分为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建筑功能材料三大类。 3.按材料来源分类 根据材料来源,可分为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而人造材料又可按冶金、窑业(水泥、玻璃、陶瓷等)、石油化工等材料制造部门来分类。 一般把各种分类方法经适当组合后对材料种类进行划分。如装饰砂浆、沥青防水材料等。 二、土木工程材料在土建工程中的地位 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土木工程材料是一切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 第二,土木工程材料与建筑、结构和施工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 第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功能和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由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决定。 第四,土建工程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材料的质量控制。 最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可靠度评价,相当程度地依存于材料的可靠度评价。 三、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 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1)高性能化 (2)高耐久性

(3)多功能化 (4)绿色环保 (5)智能化 另外,主产品和配套产品应同步发展,并解决好利益平衡关系。同时,为满足现代土木工程结构性能和施工技术的要求,材料的应用应向着工业化方向发展。 四、土木工程材料的检验方法及标准化 1.土木工程材料的质量检验方法 通常可采用实验室内原材料性能检验、实验室内模拟结构鉴定及现场鉴定等方法。本课程主要着重介绍实验室内材料性能的检验,包括下列内容: ⑴物理性能检验 ⑵力学性能检验 ⑶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能检验 2.土木工程材料的标准化 土木工程材料涉及的标准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产品标准。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规格、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验收规则、应用技术规程等;二是工程建设标准。其内容有土木工程材料选用有关的标准,有各种结构设计规范、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目前,我国常用的标准按适用领域和有效范围,分为四级。 ⑴国家标准分强制性标准(代号为GB)和推荐性标准(代号GB/T)。 ⑵行业标准某些行业标准代号见表0.1。 表 0.1 几个行业的标准代号 第1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1.1 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1.1.1 材料的组成 材料的组成包括材料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相组成。它不仅影响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而且也是决定材料物理及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 (1)化学组成 (2)矿物组成 (3)相组成 1.1.2 材料的结构

.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建设规划 一、目的意义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在土木工程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土木工程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在人才科学素质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开设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可以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土木工程实验课的教学体系及教学质量、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华锐学院有必要尽快建设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 二、指导思想 1.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工作,既要考虑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长期的发展;既要考虑硬件的建设,又要考虑软件的建设;既要考虑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又要考虑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2. 精选项目,优化配置。通过科学分析并依照国家标准规范,力求使实验室布局合理、实验科目设置科学、实验功能齐全,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建设出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室。

三、建设目标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宜达到以下目标: 1.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的管理;制定土木工程. . 实验课程教学条例,规范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学环节。 2.提高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培养及建立一支动手能力强、教学和科研双过硬、专尖结合的师资队伍。 3.完善实验学科基本建设,包括: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指导书和实验教材;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及其使用说明书;实验室管理人员基本情况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四、建设规划 1. 拟建设实验室 依照国家教委要求,结合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所开设的课程,拟建设6个实验室,1个办公室。6个实验室分别为: 材料实验室(一):建筑材料基本性质试验 材料实验室(二):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 材料实验室(三):混凝土用集料试验 材料实验室(四):普通混凝土试验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题 一. 填空 1.对于开口微孔材料,当其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吸水性 , 抗冻性 ,导热性 ,强度。 2.与硅酸盐水泥相比,火山灰水泥的水化热 ,耐软水能力 ,干缩 . 3.保温隔热材料应选择导热系数 ,比热容和热容的材料. 4.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中胶体为和 . 5. 普通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增大时,混凝土的干缩 ,抗冻性 . 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确定的三个参数为、和 . 7.钢材中元素S主要会使钢的增大,元素P主要会使钢的增大. 8.含水率为1%的湿砂202克,其中含水为克,干砂克. 9.与建筑石灰相比,建筑石膏凝结硬化速度,硬化后体积 . 10.石油沥青中油分的含量越大,则沥青的温度感应性,大气稳定性 . 11.普通混凝土强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或W/C) . 12.木材的强度中,在理论上最大的是强度. 13.按国家标准的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应满足。14.相同条件下,碎石混凝土的和易性比卵石混凝土的和易性。 15.普通混凝土用石子的强度可用或表示。 16.常温下,低碳钢中的晶体组织为和。 17.据特点不同,塑料可分成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18.有无及是否发达是区分阔叶树和针叶树的重要特征。 19.与石油沥青相比,煤沥青的温度感应性更,与矿质材料的粘结性更。20.石灰的陈伏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的危害。 21.木材防腐处理的措施一般有和。22.材料确定后,决定普通混凝土流动性的最重要因素是。 23.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 24.钢的牌号Q235-AF中A表示。 25.结构设计时,硬钢的强度按取值。19.大;好. 26.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确定时标准试件的尺寸为 . 27.钢筋进行冷加工时效处理后屈强比。 28.石油沥青的牌号越大,则沥青的大气稳定性。

土木工程材料是指土木工程中使用的 各种材料及制品,它是土木工程的奠基石。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占有极为重 要的地位。由于组分、结构和构造的不同, 土木工程材料品种繁多、性能各不相同、价 格相差悬殊,同时在土木工程中用量巨大, 因此,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土木工程材料, 对整个土木工程的安全、实用、美观、耐久 及造价有着重大意义。 一般的来说,各类土木工程设施都会对它所采用的材料提出种种要求,譬如“坚固、耐久”是对所有材料的共同要求;不同的土木工程设施还会对材料提出“耐火、防水、耐磨、隔热、绝缘、抗冲击”等多种要求;甚至是抗辐射这样的特殊需要。归纳起来,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能够安全的承受荷载;材料自身的重量以轻为宜(即表观密度较小),以减少下部结构和低级的负载;具有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以减少维修费用;用于装饰的材料,应能美化建筑,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用于特殊部位的材料,应具备相应的特殊功能,例如屋面材料能隔热、防水,楼板和内墙材料能隔声。

材料是一切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在材料的选择、生产、储存、保管和检验评定等各个环节中,任何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土木工程的质量缺陷,甚至造成重大质量事故。所以我们通过物理性质等方面衡量土木工程材料的好坏。这些基本性质是: 1、材料的力学性质: A强度与比强度B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C脆性和韧性D硬度和耐磨性; 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A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B材料的含 水状态C材料的吸湿性和吸水性D 耐水性E抗渗性F抗冻性; 3、材料的热性质: A热容性B导热性C热变形性; 4、材料的耐久性,是指用于构筑物的材料在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下, 能长久的保持其性能的性质。 土木工程材料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 来的。人们最早穴居巢处,后来进入能够制造 简单的石器时代、铁器时代,才开始挖土、凿 石为洞,伐木搭竹为棚,利用天然建材--石块 木材。公元前12~~4世纪前后先后创制了砖和 瓦。人类才有了用人造材料制成的房屋。土木 工程材料有天然材料进入人工生产阶段,围剿 大规模的建造房屋创造了条件。17世纪有了 生铁和熟铁以后有了第一条铸铁铁路,后来发展了钢材。18、19世纪,有了波特兰水泥,接着就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蓬勃发展,此时正好资本主义兴起,促进了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原有的土木工程材料已不能与此相互适应,在其他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土木工程材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钢材、水泥、混凝土及其他材料相继问世,为现代土木工程建筑奠定了基础。进入20世纪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土木工程材料不仅性能和质量不断改善,而且品种不断增加,以有机材料为主的化学建材异军突起,一些特殊功能的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如绝缘材料、耐磨耐腐蚀材料、防爆防辐射材料及其他环保材料。随着人类文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材料的不断进步与改善。现代土木工程中,尽管传统的土、石等材料仍在基础工程中广泛使用,砖瓦、木材等传统材料在工程的某些方面应用也很普遍,但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的生存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口爆炸性的增长,资源日益匮乏,森林锐减,河流湖泊干枯,土地沙化,地球臭氧层遭破坏等等。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这些应用材料的主导地位已逐渐被新型材料所取代。目前,水泥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已是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新型合金、陶瓷、玻璃、有机材料及其他人工合成材料各种复合材料等在土木工程折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位置。 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世界首 脑会议,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确认了“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