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第六章税收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第六章税收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第六章税收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第六章税收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亚当·斯密曾经指出,一国每年支出的费用,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与人民收入无重要联系的资源;二是人民的收入。前者是指政府经营的企业的收入,如国营企业的利润,国家银行的利息等等。根据斯密的观点,由于各种经济的、非经济的原因,第一种收入来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与确定性。()

2、非经济税基是指和个人、企业经济行为有关的征税对象,如对商品、财产、收入以及市场交易等等进行征税。对非经济税基征税,不会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

3、无论政府据以征税的对象属于经济税基,抑或属于非经济税基,都改变纳税人实际收入或改变其对经济资源的占有状况,这就是税收的收入效应。()

4、允许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对税基进行排除、扣除、减免等,都可以视为政府给予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这些优惠往往是出于多种原因而设计的,但不会相应减少政府的税收收入。()

5、按照“利益原则”,税负担的分配应当和纳税人从这种税收的使用中得到的利益联系起来。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利益原则只能适用于有限的范围。()

6、支付能力原则要求按照个人的经济能力来分配政府支出的负担,而同个人从政府支出中得到的利益没有直接联系。该原则只有在能够确定税收人支付能力大小的情况下才是适用的。()

7、纵向公平原则要求支付能力相等的纳税人应当交纳相等的税款,横向公

平原则要求支付能力不相等的纳税人应当交纳不相等的税款。()

8、税收哲学是如何制定合理分配税负担的标准以及解释此标准合理性的理论,是全部税收理论的基础。()

9、绝大部分税收对私人经济行为都会同时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引起人们对可供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的选择的改变,也就是用一种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以避免或减少纳税负担。人们通过在可以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进行决策调整仅仅是为了尽量减少个人的纳税负担,不会因此对整个经济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什么影响,更不会对其产生扭曲作用。()

10、向垄断产品征税,向垄断厂商征税一定会对经济社会总体带来较大影响。()

二、选择题(从A、B、C、D……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键入每句的括弧内)

1、一般情况下,国家税收通常具有()基本特征。

A、目的性

B、自愿性

C、合法性

D、强制性

E、灵活性

2、具有()特征的税收被称为累进税。

A、平均税率总是等于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随边际税率提高而提高

C、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无关

D、平均税率随边际税率下降而下降

3、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首先提出“赋税原则”,即政府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

A、平等原则

B、确定原则

C、公开原则

D、便利原则

E、效率原则

F、非强制原则

4、政府税收活动之所以会产生“超额税负担”,斯密认为主要是由以下问题造成的()。

A、国家使用了大批官吏以征税,浪费了大量税收收入,加之税吏贪污腐

化,苛索人民,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B、税收妨碍了人民的勤劳,使人民对某些能够提供更多人就业的事业裹

足不前

C、不适当的赋税造成逃税现象大增,而处罚过重导致许多生产性资源变

成国家税收

D、税吏的频繁的稽查,常使纳税人遭到极不必要的麻烦、困恼与压迫

5、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标准主要有()。

A、以个人收入水平衡量其支付能力

B、以个人消费水平衡量其支付能力

C、以个人学力大小衡量其支付能力

D、以个人财产存量衡量其支付能力

6、假设DD的函数为P=12-0.923Q,SS的函数为P=3+0.423Q;那么在政府征收从量税的情况下(如对每个商品课征1单位税收),税负担分配的结果

是()。

A、生产者与消费者承担了相同的税负担

B、生产者比消费者承担了更大的税负担

C、生产者比消费者承担了更小的税负担

D、不确定

7、超额税负担只有在()情况下为零。

A、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限大

B、供给的价格弹性为无限大

C、需求的价格弹性为零

D、供给的价格弹性为零

8、市场经济中税负担分配与转嫁的一般规则是()。

A、供求双方弹性较大者,相应承担较小的税负担

B、供求双方弹性较大者,相应承担较大的税负担

C、供求双方如有一方为无弹性,则无弹性的一方将承担全部税负担

D、供求双方如有一方为无弹性,则另一方将承担全部税负担

9、税基弹性为负值时,会出现了E t B>-1,E t B<-1和E t B=-1的三种情况。其中,E t B>-1,表示()。

A、税率变动的幅度小于税基相反变动的幅度

B、税率变动的幅度大于税基相反变动的幅度

C、税率变动的幅度等于税基相反变动的幅度

D、税基变动与税率变动无关

10、拉弗曲线反映了税率变动与政府税收收入变动的函数关系。该曲线对政府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以下一些的指导意义:()

A、存在着唯一的政府所可选择的最佳税率,该税率使政府收入规模达到

最大

B、高于最佳税率的税率调整区间均属于政府的税收禁区

C、除最佳税率使政府税收收入为最大外,其他任何规模的税收收入都可

以或高或低的两种税率取得

D、拉弗曲线更为重要的意义是税率越低,对政府增加税收收入越有利

三、思考题

1、何谓“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经济税基与非经济税基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3、何谓税收的“超额税负担”?产生超额税负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试分析,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中,税收转嫁和税收归宿的情况有什么

不同?

5、税收归宿研究中,采取一般均衡分析方和采取局部均衡分析法,各有何

种意义?

6、简要解释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7、简要解释公平分配税负担的主要标准。

8、图示“拉弗曲线”,解释该曲线主要说明了哪些问题。

9、简要分析政府税收政策对经济产出和政府收入的影响。

10、简要分析对劳动和资本收入征税所产生的经济影响。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F;

2、F;

3、T;

4、F;

5、T;

6、T;

7、F;

8、T;

9、F;10、F

二、选择题

1、ACD;

2、B;

3、ABDE;

4、ABCD;

5、ABD;

6、C;

7、CD;

8、AC;

9、B;10、ABC

三、思考题

1、何谓“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现代税收,可以简单定义为,政府出于提供特定公共产品和公共劳务的需要,通过法律形式对其社会成员规定的具有强制性的、不付等价物的货币支付。该概念说明任何形式的税收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目的性,税收是政府安排大部分公共开支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全部税收收入都要用于实现各种社会、经济目标;(2)合法性,只有政府,并且依据有关法律,才能获得对其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其他任何个人、机构则无此权力;(3)强制性,无论人们愿意与否,依法纳税被规定为社会成员的一种义务,这是每个法定纳税人必须承担的现代生活的代价。

2、经济税基与非经济税基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答:“经济税基”,是指和个人、企业经济行为有关的征税对象,如对商品、财产、收入以及市场交易等等进行征税。对经济税基征税,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改变人们在可以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的选择,即发生替代效应。对经济税基课税,一般会导致人们调整经济行为以尽量减少纳税,所以政府从这种税基取得的税收收入,会随着税基规模的变动而变动。

至于“非经济税基”,则是指和人们的经济行为无关的征税对象。最典型的,是一些国家早期政府对其国民征收的人头税,即对所有的法定纳税人征收一种总额税。这种税是以人的存在作为征收的对象(税基),而不问纳税人的收入、消费、财产以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因而,对非经济税基征税,一般不会影响人们的经济决策,也不会改变人们的经济行为;同样,人们也不大可能通过调整自己经济行为的方式来减少纳税。

3、何谓税收的“超额税负担”?产生超额税负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税收的超额税负担,是指因为税收的作用给经济社会在资源使用上带来的效率损失,即国民福利损失。产生超额税负担的原因,是政府征收某种商品税使得这种商品与其他可替代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诱使人们减少对价格相对较高的这种商品的消费,转而增加对其他替代能源的消费,即发生了替代效应。由于这种商品及其产生的替代效应,破坏了这种商品市场上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国民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导致额外的国民福利损失。

4、试分析,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中,税收转嫁和税收归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答:在充分竞争市场假定条件对税负担转嫁、税收归宿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垄断市场条件。在垄断条件下垄断厂商对产品数量和市场价格有较大的控制能力,他们按照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原则来决定生产规模,以能够获得最大垄断利润为目标来确定销售价格。由于垄断厂商的边际收入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的下方,其斜率为需求曲线斜率的2倍,那么和自由竞争的厂商相比,他们之间在(税前、税后的)产量与价格决定方面具有如下一些差异,如图所示:(1)税前垄断厂商能够把产量压得很低,而把市场价格抬得很高,垄断厂商的税前供给量Q m远低于非垄断厂商的税前供给量Q0,而垄断商品的税前价格P m却远高于非垄断商品的税前价格P0。(2)税后垄断厂商则不能再更多地减少产量,也不能再更大幅度地提高市场价格,垄断厂商的税后供给量从Q m减少到Q m T,相应的税后价格从P m上升到P m T,而非垄断厂商的税后供给量则从Q0减少到Q0T,相应的税后价格也从P0上升到P0T,前者税后减产的幅度和税后价格上升的幅度均远低于后

者。(3)相比之下,非垄断厂商通常能够比垄断厂商更容易地把税负担转嫁给消费者,因此承担了相对较小的税负担,而垄断厂商则要承担较大的税负担。

仅就试图通过提高市场价格向消费者转嫁税负担来看,在可比情况下垄断厂商比非垄断厂商有更大的困难。因为价格的进一步上涨通常会带来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迫使更多的消费者退出该商品市场(或减少对垄断商品的消费),二是引诱其他生产者进入该商品市场参与竞争,两种情况最终将导致原有的垄断厂商对商品的垄断供给变得无利可图。但是,人们不能据此认为在有税收情况下垄断的市场结构对消费者更有利。其实在可比条件下,垄断商品的税前价格(P m)通常可能也会高于非垄断商品的税后价格(P0T),即早在税收发生前垄断厂商便已经通过垄断生产方式占有了较大的商业利润(垄断带来的超额利润),消费者也早已因此遭受了较大的福利损失。

5、税收归宿研究中,采取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采取局部均衡分析法,各有何种意义?

答:研究税收归宿,通常采取两种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法和局部均衡分析法。一般均衡分析法认为,市场经济是各类市场(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市场等)组成的综合体,而各类市场还可以再划分为更具体的单个市场,如商品市场可以划分为食品商品市场、服装商品市场等等。所有这些市场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

赖、相互影响的,那么只要税收进入某单一市场,只要该市场供求状况(价格、产量)因税收发生变化,其他所有市场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做出反应,即进行相应的调整。换言之,只要税收使任何一个单一市场的均衡受到扰动,其影响就要扩散到其他市场,使其他市场供求状况(价格、产量)发生“连锁”反应。如果这些反应进一步对初始变动的市场发生“反馈”影响,则会继续对其他市场发生第二轮、第三轮等“连锁反应”。这种税收归宿分析方法的重要意义,是有助于全面揭示、解释税收对市场经济所产生的一般性均衡影响。但是,由于受税收影响的市场太多,逐一分析几乎没有可能,所以实证经济学在对税收归宿进行一般均衡分析时,也只好采取极为简化的“两市场—两要素—两产品模型”。

局部均衡分析,则是在假定其他市场不变条件下,就税收对单一市场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即仅仅探讨税收对该市场供求双方的经济影响,并做出基本判断。相比之下,这种方法通常能够更方便地研究税负担转嫁、税收归宿的基本原理,更明确地阐释负担转嫁、税收归宿的主要规则。

6、简要解释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答: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所著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赋税四原则”。直到现在,这些原则仍然被认为是政府的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斯密认为,“一国国民,都须在可能的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享得的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所谓赋税的平等或不平等,就看对这种原则是尊重还是忽视。”在这里,平等首先是指所有的收入来源(地租、利润、工资等)都应该照章纳税,其次是指个人所承担的税负担应该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配。所以,税收的平等原则就是税负担平等分配原则,是税收哲学的基础。

第二,确定原则。斯密指出,“各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的方法,完纳的额数,都应当让一切的纳税者及其他的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他进而强调,“据一切国家的经验,我相信,赋税再不平等,其害民尚小,赋税稍不确定,其害民实大。”在斯密看来,政府的税法、税收征管规定等必须是确定的,否则无法杜绝税政官员徇私枉法、盘剥国

民、中饱私囊行为。如果这种行为任其发展下去,最终会导致国家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发生普遍的逃税、抗税活动。

第三,方便原则。在斯密看来,方便是指“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予纳税人以最大便利。”纳税便利主要涉及两种问题,一是尽量减少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二是尽量减少政府的税收征管成本。如果税法、征管条例定得过于复杂、烦琐,纳税人和政府都要为此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材,这既增加个人的和政府的税收成本,也还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尽管有些国家制定较为严密的税收征管条例和较为复杂的税收征管程序,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源流失,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事与愿违。

第四,效率原则。按照斯密的观点,政府税收活动的经济效率集中体现为“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收入的。”斯密发现,政府不适当的税收活动,往往导致经济社会发生人民因税收所付出的多余国家所收入的现象。用现代经济语言表述,就是国民因税收减少的经济福利大于以政府税收表示的经济福利,即在正常的税负担以外又产生了一种非正常的“超额税负担”。政府税收活动之所以会产生“超额税负担”,斯密认为主要是由以下问题造成的:(1)国家使用了大批官吏以征税,浪费了大量税收收入,加之税吏贪污腐化,苛索人民,增加了人民的负担。(2)税收妨碍了人民的勤劳,使人民对某些能够提供更多人就业的事业裹足不前。(3)不适当的赋税造成逃税现象大增,而处罚过重导致许多生产性资源变成国家税收。(4)税吏的频繁的稽查,常使纳税人遭到极不必要的麻烦、捆恼与压迫。经验说明,上述导致“超额税负担”发生的(1)、(2)、(3)问题,可以通过改善政府的税收征管行为,或者通过调整政府的有关税收政策来予以解决,而在任何情况下解决(2)问题都比较困难。这是因为,理论上讲,任何形式的税收都属于政府行为,都会对人们的经济决策、经济行为产生非市场化的影响,而随后发生的个人对其经济决策、经济行为的调整,即使从个人角度看是理性的,也必然意味着对市场机制的某种程度的扭曲,导致经济社会的效率下降。另外,政府税收政策造成的对市场机制的扭曲还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政府只能在事后予以纠正,成为税收导致经济社会效率下降并且难于改善的重要原因。那么,经济社会强调税收的效率原则,就是要求政府尽量减少有关税收政策对市场经济的扭曲效应。

7、简要解释公平分配税负担的主要标准。

答:现代税收理论,依据上述亚当·斯密的基本观点,提出了税负担分配的两个公平原则:利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

按照利益原则,税负担的分配应当和纳税人从这种税收的使用中得到的利益联系起来。由于政府的税收是用来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因而应当按照个人或家庭享用公共产品与劳务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税负担的份额。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按照利益原则分配税负担,普遍适用于那些在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劳务中,能够大致地确定个人所得到的利益的场合,如实行“指定用途税”的场合。利益原则更不能适合政府用于再分配性质的支出,例如政府用于贫困救济的支出就不能要求受救济者按照个人所得到的利益来分担这一支出的份额。于是,在实际生活中,支付能力原则成为被广泛运用的税负担之公平分配原则,该原则在税负担分配上是把个人或家庭的支付能力与政府支出负担联系起来。

由于支付能力原则要求按照个人的经济能力来分配政府支出的负担,而同个人从政府支出中得到的利益没有直接联系,那么在实际税负担分配中运用该原则就要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即只有在能够确定税收负担者及其支付能力大小的情况下,该原则才是适用的。而在不能确定税收负担者及其支付能力大小情况下,则难以对纳税人的税负担分配进行调整。在现代税收理论中,对于支付能力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三个:(1)以个人收入水平作为衡量其支付能力的课税基础。收入水平表示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权,客观地反映了个人的现实的支付能力。(2)以个人消费水平作为衡量其支付能力的课税基础。消费支出表明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上使用的经济资源,客观地反映了个人真实的支付能力。(3)以个人财产存量作为衡量其支付能力的课税基础。财产存量表示个人已经拥有的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权,客观地反映了个人潜在的支付能力。应该说,无论是收入,还是消费或者财产,都可以作为衡量个人支付能力的标准。但是在税收实践中,各国往往选择以收入作为衡量个人支付能力的标准。

8、图示“拉弗曲线”,解释该曲线主要说明了哪些问题。

拉弗曲线对政府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政府提高税率会起到增加税收收入的效果,而在税率已经达到一定时,继续提高税率,只会起到降低税收收入的效果。所以,已经达到一定时的税率为政府所可选择的最佳税率,因其可以使政府的税收收入规模达到最大。换言之,能够使政府税收收入达到最大化的最佳税率只有一个,应该成为政府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2)政府只有采取降低税率的办法,即实行减税政策,才能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税基扩大,才能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3)除了在一定时的最大税收收入外,政府任何规模的税收收入都可以通过两种税率取得,一个是高税率,一个是低税率。那么,为了取得特定规模的税收收入,政府最好是采取较低的税率。因为,相比之下,低税率对经济活动的扭曲作用相对较小。(4)实际上,拉弗曲线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说明,“任何单一生产要素的课税率发生变动,将影响其市场活动参与能力。这进而会依次影响经济产出和税收基础。”

9、简要分析政府税收政策对经济产出和政府收入的影响。

答:根据一般经验,税率越高产出相对越低,税率越低产出相对越高,税率和经济产出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产出量越小,税率越在提高;一个税率上升,另一个税率就相应下降;固定一个税率同时降低另一个税率会使产出增加,而固定一个税率同时提高另一个税率也会使产出下降。鉴于税基弹性的作用,经济社会实际上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即特定税率组合可以使经济产出和政府收入同时

达到相对最大化。

上述分析,为政府税收政策调整提供了一般指导:在正常税率变动范围里,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率的办法来增加其财政收入,对稳定财政收入的通常有短期效果。但是,税率变动直接影响经济产出水平,相对较低的税率往往会带来较大的产出规模,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有长期作用。税率变动还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的市场参与率,较高的税率会导致市场经济的要素供求格局发生剧烈变动,一般情况是降低经济产出,减少政府收入。此外,较高的税率往往诱使人们敢于冒险从事各种逃税、避税活动,这种行为将进一步侵蚀国家的税收基础,对稳定政府财政收入显然不利。

10、简要分析对劳动和资本收入征税所产生的经济影响。

答:政府在对(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两类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收入进行课税时,必须深入研究税收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一般情况下,政府对劳动收入课税,那么厂商雇佣一个工人时就要支付较高的工资,在厂商不能完全进行税收补偿时,(通过减少对劳动需求的方式)必然将部分或大部分税负担转嫁给工人。税负担转嫁造成工人的实际收入(税后净所得)必然下降,劳动收入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劳动的供给。同样,政府对资本收入课税,那么厂商雇佣一个单位的资本就要支付较高的利息,在厂商不能完全进行税收补偿时,(通过减少对资本需求的方式)必然将部分或大部分税负担转嫁给资本所有者(储蓄者)。结果,资本所有者(储蓄者)的实际收入(税后净所得)必然下降,资本收入的下降会在相当程度上抑制资本的供给。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政府对劳动收入课税还会影响资本要素的供求变动,而对资本收入课税也会影响劳动要素的供求变动。例如,政府对劳动收入课税,导致工资成本提高,这可能会迫使厂商通过减产的办法来降低对劳动的需求。产出下降必然造成对资本需求相应的(但不一定是等量的)减少,进而造成经济社会资本要素的供给大于需求,资本收入在总量上会出现下降趋势。又如,政府对资本收入课税,导致资本成本上升,则通常会迫使厂商削减投资以减少对资本的需求。投资减少,产出下降,必然也要减少对劳动要素的需求,进而导致经济社会劳动要素供给大于需求,劳动收入在总量上也会出现下降趋势。这样,政府无

论对劳动收入课税,还是对资本收入课税,从经济需求角度看,都会相应增加厂商的生产成本,减少其利润,而从经济供给角度看,都会相应降低要素所有者的净收入。就是说,税收会同时降低经济社会对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进而降低经济社会的产出,对国民收入增长通常产生不利影响。当然,正常情况下,考虑到政府财政活动对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带来的种种有利影响,税收的不利影响一般只具有相对性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