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 梅岭三章

2 梅岭三章

2 梅岭三章
2 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梅岭三章》教案(1课时) 课前预习: 1、学生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2、要读准字音,力求熟读成诵。 3、学生参看注释阅读小序和诗篇,初步理解词义、句意、小序和诗篇的大意。 相关课程标准: 通过初读、诵读、美读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诗意的语言。 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掌握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2、在诵读中学习品味诗歌,熟练默写。 3、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4、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诵读中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这三首绝句,内在关系的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评价任务: 1、初读时读通文意——学生自读、范读。字音,节奏准确,感受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意的语言。 2、品读时体会情感——学生找到欣赏的句子,品读赏析,较好的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学生代表再读,要融入诗人壮烈的情感。 3、美读时感受诗的意境——自由读、学生范读、媒体播放范读,加入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融入自我元素,读出真实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实话实说,想一想面临生死的考验,学生畅谈自己对昨天、今天、明天的理解。自然引入课题,让我们大家共同感受,一代伟人构思新颖,想象奇伟的三首绝命诗诠释下的昨天今天明天吧! 二、检查预习,自读学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教案

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以及乐观豪迈的革命情怀。 2、体会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比较借代与借喻的异同。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大家看大屏幕。(PPT1)名世俊,字仲弘,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在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难时刻,深陷困境的陈毅写下了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板题。 这组诗诠释了为理想而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请大家齐读课题。 这组诗赞扬了为自由而奉献头颅的豪迈情怀,请大家再读课题。 诗歌学习,朗读为本。要想读懂这组诗,咱必须知人论诗,先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大家先仔细看一遍。(PPT2)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请大家齐读屏幕上的一段话。 二、反复朗读,把握情感 过渡:这就是本组诗的写作背景。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诗,要求借助注释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生通读全诗。检查预习。(见PPT3) 谁能把这些字词读准确?个别读,齐读。 2、谁愿意把全诗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语文教案 《梅岭三章》

2*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品析凝练、含蓄的诗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运用。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领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2.理解诗中把现实、想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本诗比喻、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把现实、想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在这二万五千里的征程中,留下的除了战士们英勇战斗的身影,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陈毅元帅当年在梅岭写下的“绝命诗”——《梅岭三章》。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他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1972年于北京逝世。1977

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2.背景资料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苦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伏. (fú) 丛莽.(mǎng ) 旋. (xuán) 旌.旗(jīng ) 阎. 罗(yán) 国门悬.(xuán) 诸. 君(zhū) 捷.报(jié) 血雨腥. 风(xīnɡ) 旋????? (xuán )旋即(xuàn )旋风 台????? (tái )台风(tāi )台州 (2)词语释义 旋:不久、随即。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给每首诗起一个小标题。 答案示例: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人教版语文(2018部编版)九年级下第2课《梅岭三章 》精品教案

梅岭三章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陈毅,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文知识。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3.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 陈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四川人。是十大元帅之一。 1901年生于四川省乐至县,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曾留学法国。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学习《梅岭三章》之前,请同学先看诗前小序,理解文义,然后思考这篇小序有什么作用? 小序: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译文:1936年冬天,梅山被围困。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藏匿了二十多天,想到这次不能突围,写成三首诗留藏在衣底。不久之后,敌人的包围被粉碎了。

作用:(1)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2)交代了环境、背景。是“绝命诗”(3)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下面我们学习《梅岭三章》,看看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用“~”标出抒情议论的文字,并批注学习体会,列出不懂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阎罗:阎罗王,亦称“阎王爷”。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 在民间广为传扬。佛教也将十殿阎王概念吸收,由此佛教神话中阎罗王冥界之王的神职被剥夺,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本土道教一样由北宋包拯担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捷报:胜利的消息。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也说血雨腥风。取义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第二步,背诵课文,深入理解。一、背诵第一首,然后思考: 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这两句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总领全诗,追怀往昔,告知我们艰难创业的征战途程。 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运用了借代与比喻的修辞法。“旌旗”,原来是指指挥或者开道用的一种旗帜,这里是借代的用法,指部队。“阎罗”,原指阎罗王,这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反动派。这两句诗表达了与反动派血战到底,死了都不屈服的精神。 小结:第一则主要是追怀往昔,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达了诗人面对当时的必死险境革命新年至死不渝的气节。 二、背诵第二首,然后思考: 1.“南国烽烟正十年”中的“烽烟”是什么意思?全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练习(含答案)

《梅岭三章》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腥.风(xīnɡ) 旌.旗(jīnɡ) 虑.不得脱(lǜ) B.烽.烟(fēnɡ) 捷.报(jié)旋.围解(xuán) C.阎.罗(yán)有涯.(yá)国门悬.(xuán) D.丛莽.(mǎnɡ) 诸.君(zhū)即.为家(jì)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A.虑.不得脱智者千虑. B.旋.围解旋.转舞台 C.后死诸.君付诸.东流 D.虑不得.脱得.诗三首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4.按照要求填空。 (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2)陈毅在《梅岭三章》中写道:“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以此来表达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 (3)表现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的两句诗是: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4)表现诗人决心为真理、为人民解放而献身,革命必胜的两句诗是:取义成

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5.(2018·柳州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惟妙惟肖 ....的演讲让同学们夺取中考胜利的信心更足了。 B.班主任虽然是个老师,但却是个极细心的人,全班五十个学生的各种信息他 都了如指掌 ....。 C.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黄大年为了祖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 D.春日的柳州,和风拂面,细雨如丝,紫荆花含苞待放 ....,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6.(2018·桂林中考)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6月初,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发生两起森林火灾,近千人赶赴扑救。 B.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 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 C.2018年高考期间,全国天气复杂:南方台风来袭,北方高温炙烤…… D.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三下南海探测,在深海探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7.(2018·乐山中考)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2017年12月发布“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它们是:“十九大”、新时代、雄安新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金砖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人工智能、天舟一号。其中,与“十

《梅岭三章》赏析

《梅岭三章》赏析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失败,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形势如黑云压顶,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本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用倒接法。照理说诗意顺序应是先写革命事业的开创自然是备极艰难,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谈如今自己面临即将来到的牺牲的心情。但做诗要是顺着这个意思去写,就显得太平实。诗人把“断头今日意如何”一提前,恰似睛空中的一声惊雷,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对读者来说,则能产生一种凝精聚神,急欲一读的强烈效果。再说这一组诗主要在于抒写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胸怀,而不在于述说革命创业的艰难,所以这一提前又有侧重意义。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开头对整个组诗起到了大气包举,笼照全篇的作用。所以这是一个发端突兀,豪气凌云的极好的起句。后两句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作结,是对前面自问式起句的呼应,也可以说是自答之词。但这里丝毫没有议论式的叙说,而是以一种奇特的悬想,形象地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这个结句犹如空谷中一声惊天动地的长鸣,壮怀激烈,使人拍案叫绝,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一个视死如归,正气凛然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昂然挺立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首“南国烽烟正十年”,是抒写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此头须向国门悬”句,化用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中伍子胥的故事,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接下来两句文气渐缓。结句“捷报飞来当纸钱”尤为精绝,不仅与上首诗紧密呼应,而且从这一出人意表的想象中,透露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在临危之际,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宋人陆游放翁在临终之际,给他的子女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绝笔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如以此与陈毅的这首诗相比,则陆游虽对国家的统一表示坚信不移,但细味诗意却悲而不壮。陈诗则于抑扬跌宕中尤显其悲壮,感人至深。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教案

2梅岭三章 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品析诗的凝练、含蓄的词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一、导入新课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及其精神 朗读这三首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提示】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1.阅读小序。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首“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2.学生齐读课文,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3.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望未来。展望未来,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4.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 明确:第一首: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第二首: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第三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5.再读课文,说说三首诗有什么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此绝境,诗人面对死亡,回忆过去,展望未来,表现了诗人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

梅岭三章 原文 赏析

原文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译文 1936年冬天,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可是不久,我们又有幸的逃脱了敌人的包围。 〔一〕 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二〕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三〕 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注释: 旋:不久。 泉台:传说中的阴间。 旧部:从前的部下。这里指牺牲了的战友。 旌旗:这里借指部队。旌,古代用于指挥或开道的一种旗帜。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这里指当时的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为真理或正义事业而献身。这里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取,求取。义,正义。成,成全,达到。仁,现在借指崇高的道德。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失败,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形势如黑云压顶,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层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课文主旨 《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18部编)教案:第2课 梅 岭 三 章

第2课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无畏无惧、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 3.能够体会并学习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等革命精神。 【情境导入】 同学们,陈毅同志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戎马生涯的余暇,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其中有很多是反映他坚毅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的革命理想的。而《梅岭三章》却是他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写的三首“绝命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听一遍课文朗读录音,请学生听准字音,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诗歌意境。 2.梳理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明确:第一首:回想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今后——未来

3.提问:这三首诗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朗读时,如何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三首诗,饱含着作者为革命献身的无畏无惧、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等思想感情。 诗歌的感情基调:真挚而深沉、豪迈而悲壮。 4.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三首诗,第一首诗中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呵成。 5.齐读小序。提问:小序里表现诗人上述感情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表明诗人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强调小序不但告诉我们作诗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缘起,更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时代背景,这对我们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是很有帮助的。(板书:“小序——时代背景”) 二、精读课文——分析诗歌 (一)分析第一章 1.指名朗读全诗。 2.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明确: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若生不能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有似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2课 梅岭三章 教案

2梅岭三章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诗歌,理解三首诗的大意并默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崇高的革命情怀。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重点 1.理解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2.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1.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感。 2.研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研讨、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体悟诗歌阅读意境、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以及作者、背景资料。 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文意。 1课时 翻开历史的宏伟画卷,群星闪耀,他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毅然决然投身革命,不畏牺牲,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撼人心魄的英雄赞歌;他们的卓越功勋彪炳光辉史册,令人肃然起敬!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的仁人志士能够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意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梅岭三章》,倾听一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吧!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担任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梅岭三章(四)

4、《梅岭三章》 学习导航 1、熟读诗文,默写并理解。 2、理解诗中借代、借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从作品中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夯实基础 1. 给加点字注音。 国门xuán ( ) 当.纸钱( ) 即为.家( ) 遍种.( ) 应有涯.( ) jīng( )旗yán( )罗fēng( )烟 2. 解释重点字词。 余.伤病伏.丛莽间意.如何正.十年涯. 3. 常识积累。 《梅岭三章》的“章”意思是。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和,从“”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表现了作者的精神。 . 能力提升 4. 请家长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读了本文,《梅岭三章》中“”是统领三章的句子? 5、《梅岭三章》中表现共产主义一定到来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6、《梅岭三章》中的“,”和《示儿》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7、背诵并默写《梅岭三章》梅岭三章作者:

知识链接 8、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惊涛拍岸,举起千堆雪”中的“雪”比喻浪花。 9、写作背景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一九三六年四月,他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十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这三首诗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得诗”,说明陈毅同志当时从容、镇定;诗“留衣底”,又说明陈毅同志当时是准备把它作为遗言留给党和人民的。 答案解析 1. 给加点字注音。 国门xuán ( 悬) 当.纸钱( dāng ) 即为.家( wéi ) 遍种.( zhòng ) 应有涯.(yá) jīng( 旌)旗yán( 阎)罗fēng( 烽)烟 2. 解释重点字词。 余.:我。 伏.:隐伏。 意.:想法。 正.:正好。 涯.:边际,止境。 3. 常识积累。 《梅岭三章》的“章”意思是诗的单位“首”的意思,。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和经过和写作缘由,从“旋围解”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虑不得脱”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勉励战友,表现了作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测试(含答案)

《梅岭三章》测试 一、基础知识(20分) 1.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A.旌.旗(jīng)腥.风(xīng)丛莽.(mǎng) B.捷.报(jié)取义成仁.(rén)诸.君(zhū) C.烽.烟(fēng)崭.新(zhàn)捷.报(jié) D.天涯.海角(yá)诸.君(zhū)斩.首(zhǎn) 2.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2分) A.断头今日意如何B.南国烽烟正十年 C.投身革命即为家D.创业艰难百战多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文中“阎罗”指的是阎罗王,鬼世界的审判主,诸鬼中的大王。 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诗的小序可有可无。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不同的意思。 D.“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5.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3分)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6.下面句子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国烽烟正十年”意思是在南方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已整整十年。 B.“此头须向国门悬”意思是如果我牺牲了,就把我的头像伍子胥一样挂

《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 【教学设想】 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这组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多媒体播放新时代正气歌《八荣八耻》,学生欣赏。) 同学们刚才欣赏了新时代的正气歌《八荣八耻》,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三月份号召全国人民树立一股浩然正气而提出的。在这一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给我们做出了榜样。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现在请同学们欣赏。 二、资料助读 1、了解作者: 1901年生于四川省乐至县。曾留学法国。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2、背景资料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随堂练习

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旌旗(jīng)腥风(xīng)丛莽(mǎng) B.捷报(jié)取义成仁(rén)诸君(zhū) C.烽烟(fēng)崭新(zhàn)捷报(jié) D.天涯海角(yá)诸君(zhū)斩首(zhǎn) 2.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 A.断头今日意如何B.南国烽烟正十年 C.投身革命即为家D.创业艰难百战多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文中“阎罗”指的是阎罗王,鬼世界的审判主,诸鬼中的大王。 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诗的小序可有可无。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不同的意思。 D.“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5.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填空题 6.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1)意如何:

(2)阎罗: (3)泉台: (4)旧部: 7.填空: 《梅岭三章》的作者是,三章的“章”就是,从古体诗的角度看,这三首诗可称之为。 8.《梅岭三章》中运用借喻手法来表现共产主义理想得以实现的诗句是。 9.《梅岭三章》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两句诗是。 10.写出下列诗句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南国烽烟正十年 意思:修辞: (2)血雨腥风应有涯 意思:修辞: (3)取义成仁今日事 意思:修辞: (4)人间遍种自由花 意思:修辞: 11.给加粗字注音 旌旗诸君 阎罗捷报 当纸钱血雨腥风 二、填空 12.《梅岭三章》的序言是全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交代了、,说明了本诗的背景。本诗第二首的韵脚(诗人句末押韵的字)、、押的韵(指韵脚字的韵母)是。 13.《梅岭三章》是同志在年写的,作者正处于﹣﹣的险境。“留衣底”表明的决心和英雄豪气。 14.《梅岭三章》中作者预言反动派必败,革命必将胜利的诗句是。 三、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A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A卷 一、积累运用 (共6题;共12分) 1.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 什么 B . 什锦 C . 什物 D . 什刹 2.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匿笑(偷偷地)沐浴(洗澡) B . 攲斜(倾、歪)观摩(研究、切磋) C . 祷告(向天神求助)妄想(荒诞不合理) D . 无端(原因,起因)至爱(最) 3. (2分)《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下面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用阎罗来借指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 . 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出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 . 鬼怪人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D . 使诗歌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4. (2分) (2017七上·海南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朝花夕拾》是朱自清写的,《春》一文就选自这部散文集。 B .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C . 《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湾。 D .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唐代戏曲作家,天净沙,题目。 5. (2分) (2019九上·温州月考) 暑假里同学们读了不少艾青写的诗歌,对其人其诗有一定的探究和发现。请你根据自己的探究和发现,选择出以下关于艾青“其人其诗”的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 . 从诗歌风格上看,新中国成立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新中国建立后,他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B . 艾青之所以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长诗,是因为他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被捕入狱,失去了绘画的条件,于是借诗“控诉、抗议”,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C .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D .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悲怆、深沉、坚定,诗中多用修饰语来呈现诗人的情感,如通过“悲愤”“激怒”等词表现沉重,用“永远汹涌”“无止息地吹刮”等短语来表达坚定。 6. (2分)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投身革命/即为家 B . 血雨腥风/应有涯 C . 取义/成仁/今日/事 D . 人间遍种/自由/花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20分) 7. (10分) (2019九上·未央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请简要分析本首词何以称为“壮词”。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梅岭三章》课时同步练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课时同步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面语段中加横线字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2016年初春的湘湖,乍暖还寒。节气已过,冬天却还想把春天紧攥在手里。但四季轮回、万物荣枯,乃亘古不变的铁则。可笑冬天使出浑身解数,终究扼杀不了报春花殷红的笑脸。 A.zhuàn gèn jiěyān B.zuàn gèn xiè yān C.zuàn gèn xièyīn D.zhuàn gèn jiěyīn 2 . 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3 .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春夜洛城闻苗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第一句中“暗”主要表现笛声暗送,似乎特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触动其离愁别恨。 B.第二句中“满”字由“散”字引出,二者联系紧密,写出其城之静,表达了诗人思乡心切。

C.第三句中运用“折柳”典故,表现了诗人的思乡情怀。 D.第四句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其中“故园情”与第三句中“折柳”相照应。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9年1月12日,老红军李光在遵义逝世,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B.1月17日,通过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采访的发言,使我真切认识到华为作为国产知名品牌的责任与担当。C.冬季的云南大理无量山漫山遍野盛开着樱花,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是一个适合旅游的季节。 D.过去常年被冰雪覆盖的极地已出现绿色苔原,其原因是气温上升、积雪层减少造成的。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的前景。 B.该市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C.据统计,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157座城市以上。 D.稀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改进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战略性基础材料。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火车 许锋 ①母亲也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年轻时她就开始坐火车。 ②母亲年轻时,市场还很死板。她生活的村庄周围百里,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可以想象,那时能够坐火车是多么的不容易。 ③她可能一个人坐过。我所知道的是她带着两个孩子,从西部的一座小城上车,然后开始漫长的旅行。那时火车很慢,似乎站站都停。那时有卧铺,但她们只能坐在硬座上。那时两个孩子还小,不需要买票,但不买票也就意味着没有座位,一个座位坐三个人,那么,孩子们多时就得坐在母亲腿上。那时可能有方便食品,但孩子们从没有过什么奢望,母亲或许背着家乡特有的蒲扇那样大的饽饽。那时没有民工潮,但车厢里仍然满是人,母亲和孩子们蜷缩在车厢里,动弹不得。母亲的行程一点都不短。她需要带着孩子经过两天两夜先到达北京。 ④北京站更大,人更多。母亲背着大包,一手牵一个孩子,去办中转签证。火车不是自家的,所以,从办完中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梅岭三章》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梅岭三章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品析凝练、含蓄的诗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运用。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领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2.理解诗中把现实、想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本诗比喻、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把现实、想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在这二万五千里的征程中,留下的除了战士们英勇战斗的身影,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陈毅元帅当年在梅岭写下的“绝命诗”——《梅岭三章》。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他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1972年于北京逝世。1977

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2.背景资料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苦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伏. (fú) 丛莽.(mǎng) 旋. (xuán) 旌.旗(jīng) 阎. 罗(yán) 国门悬.(xuán) 诸. 君(zhū) 捷.报(jié) 血雨腥. 风(xīnɡ) 旋????? (xuán )旋即(xuàn )旋风 台????? (tái )台风(tāi )台州 (2)词语释义 旋:不久、随即。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给每首诗起一个小标题。 答案示例: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2.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