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第一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第一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_高二年级 _地理考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 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

A.暖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B.7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3.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 图中a、b、c分别代表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B.b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c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a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c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D.b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c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5.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6.下列关于区域开发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规模小

B.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

C.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小

D.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慢

7.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工业化尚未起步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小

D.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8.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

B.加工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C.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快

D.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

9.关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B.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增长的重要力量

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

D.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回答10—15题。

10.划分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 )

A.经济发展速度B.经济结构 C.经济发展水平D.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

11.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12.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②资源分布的差异③距海远近的差异④开放程度的差异

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④

13.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4.西部地带经济发展的优势有( )

A.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B.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技术水平较高

C.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便利D.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15.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16. 下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箭头①表示资源

B.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箭头①表示能源

C.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方向在区间调配的是劳动力

D.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方向在区间调配的是信息技术

17. 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矿产丰富,南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B.限制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

C.工业结构: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

D.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和水稻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右图,回答18~19题

18.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比重逐年增加,潜力巨大的是( )

A.玉米B.大豆C.水稻D.粮食

19.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但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 )

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

20.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的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21.1989年,亚太地区建立了亚太经合组织;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

A.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B.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形势总的趋势走向缓和

2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优势是( )

A.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输水B.有京杭大运河及一些湖泊可利用

C.东线工程流经的是人口稀少区D.东线工程水质较好

23.西气东输工程主要的目标市场是( )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环渤海地区D.粤、港、澳

24.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起止点气候类型分别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25.“西电东送”的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解决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行能力

26.西电东送的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正确的选项是( ) A.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B.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

C .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 D.辽中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7.一些发达国家将部分家电生产企业迁往中国、东南亚等地,主要是考虑利用当地( ) A .洁净的环境 B .先进的科技 C .便捷的交通 D .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28.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

该次调整后的主导产业是( )

A .轻工业

B .重化工业

C . 高科技工业

D .资源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29.20世纪下半叶,东亚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移比较典型,80年代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地区是

( )

A .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B. 韩国

C. 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

D.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3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处于劣势的是( )

A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B .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

C .工资水平

D .区位条件

第一学期

_高 二 年级 _地理 考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 100分

选择题-----答题卡(共60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31.我国东、西部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显著,2010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温

家宝总理主持审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目的是进一步缩小地区差异,谋求和谐发展。读示意图8,完成下表。(10分)

32.读我国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1-3—3,回答下列问题:(9分)

(1) A、B、C三个地带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分别是

、、。

(2) A、B、C代表的经济地带分别是A ,B ,C

(3) 从产业结构情况可知,我国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

(4 ) 当前,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带、科技力量较强,而中部地带

具有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33.读我国主要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21分):

图2-1 (1)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四横”分别指的是、、、(8分)(2)在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中,从地形条件看,可基本形成自流且建设难度较小的是,工程量最大的是(4分)

(3)从调出、调入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原因

(2分)

(4)西气东输工程对于天然气输出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对于输入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4分)

(5)西电东送工程输出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在北线、中线和南线工程中,以火电为主的是(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