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初三化学学案答案(上册)

上海初三化学学案答案(上册)

上海初三化学学案答案(上册)
上海初三化学学案答案(上册)

参考答案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基础巩固

12. 银白色;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白;粉末

13. 石灰水变浑浊

14. 大理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15. 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拓展提高

1.D

2. D

3. D

4. B

5. B

6. B

7.(1)有;③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化汞晶体;该变化中无新物质生成

(2)有;①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化学式为HgS)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

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成黑色硫化汞;

8.取样,向两种液体中分别吹气,溶液变浑浊的是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的是水。

9.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杯子液化成水珠。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基础巩固

1. D

2. D

3. B

4. C

5. B

6. D

7.(1)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是1.25g/L

(2)①能燃烧②高温下能与氧化铁反应

8.(1)①无色②醋酸气味③易挥发④105℃⑤1.15g/cm3 ⑥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2)①易分解②具有很强的消毒杀菌能力

9. ②;①;③;①;②;④;③;②

10.(1)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变浑浊的是澄清石灰水

(2)颜色,镁为银白色、铜为红色

(3)气味,有特殊气味的是酒精

拓展提高

1.C

2. B

3. D

4. C

5. C

6.(1)无色等;易燃等(2)闻气味、观察液体状态、27℃以下温度观察状态等(3)略

7.略。

1.2走进化学实验室(1)

常见化学实验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基础巩固

11.(1)试管夹;烧杯;燃烧匙;漏斗;试管;量筒

(2)①B ②D ③A ④C ⑤B、C、E;C、E;B ⑥F

12. 略

13. 水平放置;凹液面最低处;小于

14.(1)瓶塞没有倒放(2)标签没有对手心(3)试剂瓶口未紧贴试管口拓展提高

1. B

2. C

3. D

1.2走进化学实验室(2)

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么设计实验

基础巩固

1.C

2. A

3. D

4. B

5. B

6. D

7. A

8.A中液体为石灰水;B中液体为蒸馏水,C中液体为稀盐酸

9.(1)取样,向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的为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蒸馏水;

(2)取样,闻气味,有芳香气味的为酒精,无气味的为蒸馏水;

(3)取样,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入两种气体中,木条复燃的为氧气,无明显现象的为空气。

10.(2)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后的液体为澄清石灰水,向澄清石灰中吹气,溶液会变浑浊;

(3)生石灰与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反应后的液体为澄清石灰水,如果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则液体不是澄清石灰水。

(4)用试管取少量生石灰,向其中加入一定的量水至溶液澄清,向溶液中吹气;溶液变浑浊;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氢氧化钙,发生的是化学反应。

拓展提高

1、雪碧、紫色石蕊试液、试管、胶头滴管

(1)用试管取一定量的雪碧(2)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振荡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雪碧是酸性饮料;是

2、(1)呼出气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相同,呼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2)呼出气中小木条熄灭,空气中小布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与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相同,呼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3)干燥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呼出气与空气中水含量不相同,呼出气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3、(1)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到少量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无毒②不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等

1.3物质的提纯

基础巩固

12.(1)A (2)B (3)A (4)C

13.(1)烧杯;漏斗;铁架台

(2)①应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下端应紧靠在烧杯内壁

14.(1)①②(2)③⑩(3)①⑤⑥⑧⑨(4)①⑦⑧⑨

拓展提高

1.D

2. (1)蒸发;滤纸破损或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等(2)80%

3.(1)滤纸破损、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2)此时得到的并非纯净水,其中可能含有可溶性无机盐等;蒸馏

4.方法一:测量密度,密度大的为海水,密度小的为蒸馏水。

方法二:蒸发一定量的海水和蒸馏水,水分蒸发完毕后,有固体残留的为海水,无固体残留的为蒸馏水。

1.4 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基础巩固

12.

13.(1)氖(2)Hg (3)氯(4)锰Mn (5)镁(6)Ca

14. (1)(5)(6)(9)(10);(2)(3)(4)(7)(8)(11)(12)(15);(13)(14)(16)

15.(1)Mg;O2;MgO (2)CO2;H2O

16.(1)错误。自然界的物质既有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也有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

(2)错误。单质和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化学变化。

(3)错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不同的单质放在一起就属于混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放在一起就属于混合物。

(4)错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溶于水不是判断纯净物的标准。

(5)错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有固定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6)错误。洁净的糖水是糖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拓展提高

1. B

2. D

3. C

4. B

5. C

6. C

7. D

第二章浩瀚的大气

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1)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基础巩固

1.A

2. B

3. C

4. A

5. D

6. (1)氧气(2)水蒸气(3)氮气(4)二氧化碳

7.(1)充分反应掉集气瓶中的氧气

(2)水沿导管倒流进入集气瓶中,倒流至集气瓶容积的1/5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不溶于水;不易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不与水反应

(4)红磷量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5)不能,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体,会影响测量结果

8. 略

拓展提高

1.(1)装置内的压强小于外界的气压(2)氢氧化钠(3)不能(4)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消耗完烧瓶中的氧气,反应前后粉末的质量差为氧气的质量,从而得出氧气的体积,其与烧瓶体积的比值即

为其在空气中的含量。

2. 氧气;用点燃的木条接触气体,木条熄灭;氦气、氖气

3.(1)重庆;①②④(2)①②③

4. 略。

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2)

构成物质的微粒

基础巩固

1.B

2. D

3. D

4. C

5. C

6. B

7. C

8.(1)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2)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3)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4)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5)分子之间的间隔在受热时变大

(6)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9. 5;54 10. 分子;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原子;分子;分子;分子11. 71;44;142;74;170;128

拓展提高

1. B

2.(1)硫+汞→硫化汞(2)温度上升后,汞原子之间的间隙增大,使水银的体积增大

3. 3;C2H4O3;76

4. 上方;降低;构成蔗糖的分子扩散到水中,使总体积变小

5.(1)二氧化氮的密度比氢气大(2)分子不断运动

2.2神奇的氧气(1)

人类离不开氧气

基础巩固

11. (1)坩埚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外焰;防止氧气受热逸出 拓展提高

1. C

2. A

3.(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氧气能支持燃烧

4. (1)不是 (2)木条复燃

(3)①严禁使用“氟里昂”做致冷剂 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或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2.2

神奇的氧气(2)

怎样得到氧气

基础巩固

10. (1)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集气瓶

(2)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导气管伸入试管过长 ③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 ④集气瓶应正立放置

11. (1)分液漏斗;锥形瓶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B ;氯酸钾????

→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A ;双氧水????→二氧化锰

水+氧气 (4)加液 (5)A ;C

12. (1)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2)③;无需加热、通电,可以将潜水员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变为供人呼吸的氧气 拓展提高

1. 木条先燃烧更旺,后熄灭;氧气的沸点比二氧化碳低,先逸出

2. B ,A ;A ,B ;B ,A

3. 实验目的:探究红砖粉末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步骤一:分解速度很慢

步骤二:取5mL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定量的红砖粉末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

的木条;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2)不能

(3)步骤一:过滤、烘干,称量;固体粉末质量仍为Mg;红砖粉末的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变化

步骤二:取5mL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步骤一中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红砖粉末在反应前后性质未发生变化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1)

化学式

基础巩固

Al O;SiO2

14. 5K;4NH4;2Cl;+3

23

15. 3;20:32:1

16.(1)24:3:32 (2)98;39.8%

17.(1)310 (2)126:13:16

18.(1)Ca;40:71:32 (2)49.7%

19.(1)71 (2)9:4 (3)7%

20. 56

拓展提高

1.C

2. A

3. C

4.将三者化学式变形为Fe6O6、Fe6O9、Fe6O8,可以判断Fe的含量由高到低为FeO、Fe3O4、Fe2O3。

5.(1)152 (2)C5H12O5

6.(1)126;6:1:14;66.7% (2)0.4924%;目的是提高N元素的含量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2)

物质的量

基础巩固

1.AC

2. B

3. B

4. 0.02;0.04;5;1.806×1023

5. 3.612×1023;0.6;1.806×

1023

6. 0.4

7. 18;18g/mol;98g/mol;5.4g;6.4g;0.5;3.01×1023

8. 2;32g/mol

9. 3.01×1023;28 10. 0.5mol;3.01×1023;6.02×1023;18g/mol 11. 0.25;5mol 12. 112;1mol;160 13. 2;1;3;24

拓展提高

1、

2、(1)②③⑤

(2)248g/mol;4;4.8%;12;6.02×1023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3)

质量守恒定律

基础巩固

1. C

2. D

3. B

4. B

5. C

6. D

7. 碳;氧

拓展提高

1、(1)与容器是否敞口有关(2)一个容器敞口,一个容器密闭

(3)①加热②天平平衡③天平不平衡

(5)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容器可以补充消耗的氧气;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中进行实验,消耗的氧气不能得到补充,所以两位科学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2、(1)在小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天平仍平衡

(2)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防止瓶中的气压过大使瓶塞蹦出

(3)作为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容器;使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反应前能分离开来,便于控制反应的开始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中没有碳元素,而油中含有碳元素,所以水

不可能变成油。

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4)

化学方程式

基础巩固

1、B

2、D

3、B

4、4;5;284;31:40:71

5、2C 21H 30O 2+55O 2??

?→点燃

42CO 2+30H 2O

6、(1) N 2 + 3 H 2→ 2 NH 3 (2) C 2H 4+ 3 O 2→ 2 CO 2+ 2 H 2O (3) 2 Al+ 3 H 2SO 4→ Al 2(SO 4)3+ 3 H 2 (4) 3 NaOH+ FeCl 3→ Fe (OH )3+ 3 NaCl (5) 2 KClO 3 → 2 KCl + 3 O 2

7、(1)2H 2O ??

?→通电

2H 2↑+O 2↑ (2)CO 2+Ca(OH)2→CaCO 3↓+H 2O (3)3Fe+2O 2???→点燃Fe 3O 4 (4)2KClO 32MnO ???→2KCl+3O 2↑ (5)4P+5O 2??

?→点燃2P 2O 5 (3)(5);(1)(4) 8、略。

9、2Mg+O 2??

?→点燃2MgO ;3Mg+N 2???→点燃Mg 3N 2;6:5 10、2Mg+CO 2??

?→点燃

2MgO+C ;12:11:20:3;2;0.2 11、4;2.408×1024;4.816×1024; 12. 4.9g 拓展提高

1、(1) 2 C 3H 6O + 9 O 2 → 6 CO 2 + 6 H 2O (2) 4 NH 3 + 5 O 2 → 6 H 2O + 4 NO

(3) 3 Cu + 8 HNO 3 → 3 Cu(NO 3)2 + 2 NO + 4 H 2O

2、(1)2Mg+CO 2??

?→点燃

2MgO+C (2)对照实验

(3)二氧化碳不支持铁的燃烧,但可以支持镁的燃烧,即二氧化碳并不是在任

何条件下都不支持燃烧。 (4)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第三章

走进溶液世界

3.1 水(1) 水的净化与水的组成

基础巩固

11. 2H 2+O 2??

?→点燃2H 2O ;化合反应;2H 2O ???→通电

2H 2↑+O 2↑;分解反应 12.分子;原子;原子;化学;分子;原子;原子;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原子;分子;物理;分子;化学;分子;分子;原子;分子

13. 支持燃烧;氧气;燃烧;氢气;1:2;8:1;2H 2O ??

?→通电

2H 2↑+O 2↑;氢、氧元素 14. 略。

15. 18;2;1.204×1024;2H 2O ??

?→通电

2H 2↑+O 2↑;2;1 16. 0.5mol 17. 1mol ;32g 拓展提高

1、(1)水;氢气;氧气;四氧化三铁

(2)①2H 2O ??

?→通电2H 2↑+O 2↑;分解反应 ②3Fe+2O 2???→点燃

Fe 3O 4;化合反应 2、略。

3.1

水(2)

水的性质

基础巩固

1.C

2. C

3. C

4. B

5. B

6. C

7. B、C

8.升高;CaO+H2O→Ca(OH)2;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9.CO2+H2O→H2CO3;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0.碘;酒精

11.①Ca(OH)2②CuSO4③NaCl ④HCl ⑤AgNO3

12.取样,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铜;CuSO4+5H2O→CuSO4?5H2O;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

拓展提高

1.B

2. A

3.(1) CaO+H2O→Ca(OH)2 (2)放热(3)Ca(OH)2;H2O

4.验证汽油中有水掺入;试管、药匙、无水硫酸铜;取少量汽油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振荡,静置,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则该汽油中掺有水。

5.3.2 溶液(1)

物质的溶解性、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基础巩固

1.A

2. D

3. D

4. B

5. A

6. B

7. C

8. BD

9.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10.温度下;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1.(1)A (2)C (3)B

拓展提高

1、CD

2、C

3、(1)上浮;继续溶解食盐使溶液密度增大

(2)①加入食盐②蒸发水

4、(1)降温(2)增多

3.2 溶液(2)

溶解度有关溶解度计算

基础巩固

1.B

2. D

3. B

4. A

5. B

6. C

7. C

8. C

9.①6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10克硝酸钾②60℃时,100克水中溶解110克硝酸钾时达到饱和状态

10.1:5;25克/100克水

11.36g/100g水

12.80

13.166/6;100/6

14.不能

拓展提高

1.C

2. B

3. C

4. B

5. C

6.50g/100g水

7.(1) 否,20℃时NH4NO3溶解度为190g/100g水

(2)①降温至10℃②增加25g溶质③蒸发13.16g水

3.2 溶液(3)

溶解度曲线

基础巩固

1.B

2. D

3. C

4. D

5.增加溶质;减少溶剂;升温

6.汽水中溶解有CO2气体,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饱和

7.(1)A (2)易溶(3)C

8.(1)30g/100g水(2)不饱和;加溶剂

9.(1)23g/100g水(2)B>A>C

(3)20℃时,A、B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100g水(4)6

(5)不饱和;增加溶质、减少溶剂(6)C

(7)B中含少量A,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B

拓展提高

1、(1)①②;向左平移至曲线再沿曲线下移③不变;向上平移④向下平移,向下平移

(2)降温至t1℃滤出晶体后升温至t3℃

3.2 溶液(4)

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基础巩固

1.C

2. B

3. C

4. B

5. A、D

6. D

7. D

8. C

9.晶体;降温结晶

10.

CuSO4?5H2O、Na2CO3?10H2O、NaCl、KNO3

CuSO4?5H2O、Na2CO3?10H2O

CuSO4?5H2O

11、(1)A (2)40 (3)恒温蒸发溶剂;蒸发溶剂

拓展提高

1、D

2、(1)0℃;NaCl;热水

(2)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

3.2 溶液(5)

溶质质量分数

基础巩固

1、A

2、C

3、D

4、BD

5、B

6、C

7、C

8、A

9、B 10、C

11、计算;称量;溶解

12、(1)氯化氢;HCl (2)220.15g;374.85g;595g;37%

13、10g;40g

14、26.5%;36g/100g水

15、10g

16、(1)29.17%(2)12.5%(3)18.75%(4)15%(5)15%、15%、15%

17、700g

18、能;52.4%

拓展提高

1、C

2、C

3、D

4、B

5、A

6、有晶体析出,析出晶体20g

7、(1)③②①(2)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引流;加速溶解(3)偏小(4)偏大

8、(1)增大;减小(2)92.6;凹液面最低;200;玻璃棒(3)210.5

3.3 溶液的酸碱性

基础巩固

1、A

2、B

3、B

4、C

5、B

6、D

7、D

8、D

9、A 10、D 11、C 12、

(完整word版)上海九年级化学全部知识点(史上最全),推荐文档

初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该物质由何种微粒构成,就由何种微粒保持其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例如:氯气是由氯气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氯气分子(Cl 2)。 金属镁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则保持金属镁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镁原子(Mg ) 2、①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 ② 由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③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 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箭头”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牛奶不是哦!】 ①加水 ②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 ②降温 ③蒸发溶剂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课时 铁的冶炼(教学设计)

第八章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获得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炼铁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产中的作用,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工业炼铁原理。 2.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三、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视频 五、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只有金、银等少 数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大部分的 金属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那么 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用到最多的金 学生倾听。思考。 回答炼铁需要铁矿石、需要还原剂。 激发学生的学习 欲望。

2分钟属——铁是怎样炼成的? 展示图片:各种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图片 如果你是炼铁厂的厂长,你会选择哪种铁矿石? 我们学过的还原剂有碳、一氧化碳,选择哪种还原剂呢? 炼铁的设备是什么?在炼铁时主要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学生思考、讨论选择合适的铁矿石。 思考、讨论选择碳、氢气、一氧化碳中的哪种物质做还原剂。 思考、讨论高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图片,播放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讨论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先通CO ,再加热,目的是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 2.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 至冷却,目的防止石灰水倒吸。3.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的作用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几个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Fe 2O 3+3CO 2Fe +3CO 2 CO 2+Ca(OH)2=CaCO 3↓+H 2O 2CO+O 2 2CO 2 体会科学的方法在实验中的作用。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新课教学2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工业炼铁和实验室炼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产物不同。工业炼铁得到的是生铁,实验室得到的是纯铁。 2.设备不同。工业炼铁设备是高炉,实验室用玻璃管。 3.温度不同。高炉内温度高,玻璃管内温度较低。 4.对环境影响不同。高炉炼铁对环境影响大,实验室对环境影响小 5.操作难易程度不同。高炉炼铁工艺复杂,实验室操作简单。等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化工生产与实验室生产的不同。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 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 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 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 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 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合物) 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有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 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 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 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负极产生,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质量比 为,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汞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B、碳和氧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不能通过反应转化成氧气;C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D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选B 点睛:熟练掌握常见化学方程式,掌握物质间的转化方法。 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转化a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

分开。故选A . 3.向盛有一定质量MgO 和MgCO 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 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 .5.3% B .5.6% C .12.7% D .1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22MgO 2HCl=MgCl H O 409540 ++溶液增加质量 3222MgCO 2HCl=MgCl H O CO 848444=4044 +-↑++溶液增加质量 可见生成的氯化镁相同时造成的溶液质量增加是相等的,与是氧化镁还是碳酸镁反应无关; 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则 2MgCl 9540x 150g-142g=8g 溶液增加质量 95x 40=8g 解得x=19g ;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g 100%12.7%150g ?≈。 故选:C 。 【点睛】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4.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CO (CO 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 .MnO 2粉末(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FeSO 4溶液(CuSO 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D .Na 2SO 4溶液(NaCl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答案】B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学案-导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一金属材料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二、知识准备 请列举你知道的一些金属材料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铁、铜、铝的有关知识 铁: 铜: 铝: 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等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 2、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 3、通过课本第3页表8-1及生活经验完成第3页中的讨论。 4、说出你所知道的金属之最

[交流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精讲点拨]并不是所有含金属元素的物质都是金属材料,例如铁矿石中含有铁元素但不是金属材料,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不光要考虑其性质,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跟踪练习]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性质都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导热性⑤有光泽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3、铝通常用作电线、电缆是利用它的性;细铁丝、薄铁片用力就可弯成各种形状,这说明铁具有的性质;铁锅、铝壶可用来烧水是利用它们的性;金块可以轧成很薄的金箔,这是利用了金的性[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4-5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合金?合金是纯净物吗? 2.铁常见的两种合金是什么?其组成如何? [观察思考] [交流学习] 1.通过观察[表8-2]你得出什么结论? 2.通过上述现象及结论总结纯金属与合金性质有何不同?

上海市初三化学酸碱盐经典习题

酸碱盐经典习题 下列物质不能跟稀盐酸反应的是 A. 氢氧化钠 B. 氧化铜 C. 镁条 D. 二氧化碳 今有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若要把稀硫酸鉴别出来,最好选用 A. 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硝酸银溶液 D. 氯化钡溶液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用的酸最好是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稀硝酸 D. 浓硫酸 2.盐酸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这是因为盐酸 A. 具有吸水性 B. 能跟碱反应 C. 能跟金属反应 D. 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 3.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 铁 B. 锌 C. 铝 D. 镁 4.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既不生成沉淀,又无气体放出,且溶液显无色的是 A. Na2CO3 B. AgNO3 C. MgO D. Cu(OH)2 5.下列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C. 食盐水 D. 石灰水 6.人体胃液里的胃酸,是胃壁细胞分泌出来的物质,可以帮助消化,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A. 碳酸 B. 硫酸 C. 硝酸 D.盐酸 7.要完成下列变化,能通过稀硫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Cu→CuSO4 B. Al2O3→Al2(SO4)3 C. Fe2O3→FeSO4 D. Fe→Fe2(SO4)3 8.能除去HNO3中少量的盐酸的试剂是 A. NaOH B. AgCl C. Zn D. AgNO3 9.只有一种试剂可直接将NaCl、Na2CO3、AgNO3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是 A. 稀硝酸 B. 稀盐酸 C. 酚酞试液 D. 蒸馏水 10.下列物质中,能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分开的是 A. 食盐水 B. 酚酞试液 C. 蒸馏水 D. 硝酸钾溶液 11.下列物质与硫酸反应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 A. Fe B. Zn C. Cu(OH)2 D. NaOH 12.下列固体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固体物质不能消失的是 A. 氧化铜 B. 氢氧化铜 C. 硫酸钡 D. 碳酸钠 13.下列各组溶液中,可用稀硫酸加以区别的是 A. Na2SO4、BaCl2、KNO3 B. NaOH、Ba(OH)2、K2CO3 C. NaNO3、Ba(OH)2、NaCl D. NaOH、NaNO3、BaCl2 14.将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们的共同变化是 A. 颜色发生变化 B. 发生化学变化 C. 质量减少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页脚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导读:溶液(复习) 中考动向分析:本节教学大纲上要求并不高,只要求对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及溶液的定义及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即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如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本节中的有关知识都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已成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本节是中考必考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复习目标要求1、弄清溶液的概念、特征及组成和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途径、关系.知识要点梳理(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悬浊液静置后,固体小颗粒会成为沉淀。(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植物油注人水中,搅拌后得到的乳状浑浊液体.乳浊液静置后,会分层.如油层在上,水层在下,(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均一是均匀的意思,稳定意味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的现象.在溶液里,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例如,CuSO4溶液中,水是溶剂,CuSO4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作溶

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在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透明的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密度和浓度都一样,性质都相同.如有一烧杯H2SO4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们的浓度和密度都一样,让它们与锌反应都能放出氢气.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分离.这一点是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区别.3.注意事项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还有其它许多物质的溶液,分别呈现不同的颜色.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受到分子间的间隔的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上海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上海市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过氧化氢溶液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2.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4.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6.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7.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8.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化学】2019-2020最新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中考化学】2019- 2020最新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选择题:共20分。 1.(1分)(20xx?上海)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O2B.N2C.H e D.C O2 A .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O2占21%,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N2占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中的一种,体积分数小于0.94%,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错 误. D、二氧化碳占0.03%,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2.(1分)(20xx?上海)属于氮肥的是() A.K2CO3B.N a2SO4C.N H4HCO3D.C a(H2PO4)2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B、Na2SO4中不含氮元素,不属于氮肥. C、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1分)(20xx?上海)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九年级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答案

2013年九年级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答 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导学2 课题2 化学肥料 【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学会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后填空: 1、由于农作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需要量较大,因此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可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3、_________、_________等根部有根瘤菌的豆科植物能进行氮的固定。 4、常用的磷肥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常用的钾肥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6、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这样的化肥叫做_____________。 7、常用复合肥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对提高农作物的 产量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二、合作探究 9探究初步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0、铵盐的检验方法? 三、精讲点拨 四、反思整合 1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2、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达标测试 13、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 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容易被农 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14、被誉为“春果第一枝”的大樱桃已经成为烟台农业经济的一个亮点。为了预防大樱桃在成熟期发生裂 果现象,果农常施用一种钾肥。这种钾肥的水溶液能与

沪教版(上海)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 mL,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 B.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 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D.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 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3.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 D. 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6.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7.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上海版)全套讲义(WORD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讲义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现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4HCO3△NH3H2O CO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空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现 象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原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因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 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5、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6、能量变化 释放能量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完整版)上海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docx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上海版)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O 2 点燃 2MgO 现象:剧烈燃烧 .耀眼白光 .生成白色固体 .放热 .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 点燃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2 Fe O 4 3 3、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3O 2 点燃 2Al 2 O 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 +O 点燃 22 2H O 2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5O 点燃 2 2P O 5 2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 2 点燃 SO 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 2 点燃 2 现象: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CO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O2 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 2 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O 2 点燃 2CO 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 CO 2+H 2O H 2CO 3 12、生石灰溶于水: CaO+H 2O Ca(OH) 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 4+5H 2O CuSO 4·5H 2O 点燃 2NaCl 14、钠在氯气中燃烧: 2Na+Cl 2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MnO 2 2H 2O+O 2 ↑ 2H 2O 2 16、 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 2 O 通电 2H 2↑ +O 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 CO 3 H2O+CO ↑ 2 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 CaCO 3 高温 CaO+CO 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 4 FeSO 4+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 : Zn+H SO 4 ZnSO 4 +H ↑ 2 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 Mg+2HCl MgCl +H ↑ 2 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 H 2+CuO Cu+H 2O

上海初三化学教材知识梳理(全册)

上海初三化学教材知识梳理 注:标注“※”的内容不在考试要求范围内。 第1单元《化学的魅力》知识点 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两种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两种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举例: 3、实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燃烧匙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垫石棉网—受热均匀)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等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取液体体积所用的实验仪器有:规格合适的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也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一般用于固体药品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2)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称量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添加酒精使用漏斗和玻璃棒。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外焰的温度最高)。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或灭火器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最新初三化学第九章教学案

第1课时化学与能源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化学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 2.了解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和装置,了解燃烧化石燃料的缺点,使用化学电源的优点,看懂常见电池的简单原理; 3.认识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培养节能和环保意识。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课前导学】 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 2.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与能源损耗 (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物都会有,是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化石燃料中,特别是煤和石油,含有硫、氮等杂质,燃烧产物中含有、等酸性物质,造成酸雨等大气污染物; (3)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3.你所知道的能源还有、、、、等。【课堂探索】 一、能源的分类 (1)按照利用方式不同分: 一次能源: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 如:;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量和资源。 如:。 (2)一次能源按照能否再生可以分为: 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如:; 不可再生能源: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 如:。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交流与讨论】 1.人类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 2.开发新能源,目前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能源危机? ; 3.火力发电厂发电时能量的转变过程:; 4.火力发电存在哪些问题? 。

【活动与探究】将铜片和锌片通过导线分别连接电流表的正、负极,再将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整理与归纳】 1.在实验中物质经过化学变化将 能转变成______能,这种装置也称为________。 2.与火力发电相比化学电源的优点:既可以 ,又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3.电瓶车内的电瓶在充电时能量的转变形式是由 能转化为 能。电瓶车使用时能量的转变形式是由 能转化为 能。 4.废旧电池丢弃对环境的影响 , 。 如何处理? 。 5.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1)开发 ;(2)研制、使用 ;(3)提高能量的 等。 6.中国节能标志的含义(图9-1-1)。 。 三、氢能源 (1)氢能源的优点:(1) ;(2) ;(3) 。故称为“绿色 能源”。 (2)要利用氢能源还需解决的问题: ; 。 (3)氢能源发展前景:要利用 能来分解水制取氢气,制备高效、廉价的储氢材料。 【当堂反馈】 1.下列燃料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 A .酒精 B .石油 C .天然气 D .煤 2.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现存的能源,二级能源是由一次能源加工转化而成的,下列属于二级能源的是 ( ) A .风能 B .水力 C .电能 D .天然气 3.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下列燃料电池比实验现象 电流计指针 溶液颜色 化学方程式 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原因 能量转化的方式 9-1-1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一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三)导学案 龙川县廻龙中学刘国清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和一般过程; 2、通过自主练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练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难点: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法指导 自主复习,探究复习,小组合作复习。 四、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 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 4.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 五、自主复习闯关训练 第一关 1、试着正确书写以下化学方程式: 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碳酸钠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碳酸钠与氯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 ①滴加酸碱指示剂:若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________ ,或无色酚酞溶液变 厂 _______ ,则溶液为碱性;使用PH试纸:若测得溶液的PH ______ 7,则溶 液为碱性。 碱溶液的检验(OH)Y ②滴加硫酸铜溶液:若产生__________ 淀,则溶液为碱性。 广① 滴加稀盐酸,若能产生________ 能使___________ 浑浊,则为碳酸盐。碳酸盐的检验(CQ2-) Y 2+ 2+ ② 可溶性的碳酸盐:加入含有Ca或Ba的可溶性盐溶液或碱溶液,若J 产生则 该物质为碳酸盐。 第三关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含有哪些溶质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沪教版(上海)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 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 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2.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3.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4.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5.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 C.10mL酒精与1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7.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8.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 9.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2014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题29、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终 南别业》 1.注意“荒秽、涵虚、撼、颇、陲、叟”等字的读 法及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诗歌情感:《归园田居》的归隐山林、田园劳作之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终南 别业》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渔家傲》、《长相思》 1.注意“殷勤、嗟、谩、蓬、榆、畔、聒碎”等字 的读法及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歌情感:《渔家傲》感叹自己空有一番才 华;却始终遭遇不幸而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长相思》 对故园的思念。 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课文。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备注

布置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涵虚混太清()波撼岳阳城 ( ) 晚家南山陲()偶然值林叟 ( ) 2.收集有关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的资料及其写作 本诗的背景。 3.反复诵读诗歌,说说你对诗歌初步理解? 第一课时 一、预习展评 1.各学习小组选一成员到黑板板书。 2. 选一小组讲,其它补充。 3.各小组选一人发言,老师点评。 二、出示学习目标 《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终南别业》 1.注意“荒秽、涵虚、撼、颇、陲、叟”等字的读法及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情感:《归园田居》的归隐山林、田园劳作之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终南别业》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三、合作探究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及教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加工信息。 (3)培养学生从现象概括本质,再从本质解释现象的认知事物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服务生活”的观念,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展示:“有关真假黄金的图片”,如何鉴别真假黄金? 【新授】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忆现象、比较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⑴铝在空气中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铜丝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⑶“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比较金属活动性 【结论】金属活动性:镁、铝> 铁、铜> 金 2、金属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探究一】比较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学生实验) 活动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