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实验方法归纳汇总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实验方法归纳汇总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实验方法归纳汇总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实验方法归纳汇总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实验方法归纳汇总

1.形象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指的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进行记忆的一种

方法。这些事物主要包括形状、体积、质地、颜色、声音、气味等,保持和重现往往带有直观性,这样记忆效果会更好。

2.理想模型法:所谓理想模型法就是把要研究的问题,在抓住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抽

象,建立理想化的模型,用模型去代替客观原型,从表面看它有些失真,但是它可以更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同时物理模型可以使抽象的理论更加形象化,便于研究问题。

3.类比法:所谓类比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

面的相同点或相似点,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4.归纳法:归纳法就是从总体中选出足够数量且有代表性的样本,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

体信息的方法。

5.排除法:通过已知条件来确定结论的范围,把不在结论范围内的其他结论排除掉。排除

法适用于解选择题或选择性填空题。由于“排除”往往比“肯定”容易,运用“排除法”往往能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6.要点掌握法:对于刻度尺、温度计、天平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或操作步骤)进行总

结归纳出要点,便于理解记忆。

7.估算法:一般是指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近似计算方法,对物理量的数量级

或物理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推算。

8.刻度差值法: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可以用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值减去

起始端所对的刻度值,计算的结果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这种方法就叫刻度差值法。

9.对比法:通过对比的方式比较物理量、公式等的异同,从而弄清其差别与联系,更好地

理解物理量及公式。

10.概念辨析法:用物理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然后辨别正

误,从而获得正确的结果。

11.观察比较法:把观察到的各种物理现象与公认的标准(或对象)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正

确结论的方法。

12.知识迁移法:根据已知的某种知识或规律,由此及彼推断相关的知识或延伸到其他知识

的应用,是将解决相似问题的方法、规律有选择地应用到新问题中去的思维方法。13.控制变量法:当研究某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先使一个因素变化而控制

其余因素不变,从而逐一探究出此物理量与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14.图析法:将题设用一个特定的与之符合的直观图形表示出来,利用此图形“分析求解”或

直接“以图代解”的方法。

15.图象法:根据题目要求作出对应物理量的图象,然后根据所作的图象作出判断,应用图

象时往往要看图象的斜率、截距、面积、交点等。

16.公式法:按题目给出的物理现象和所给的条件,选用相关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通过

适当的计算得到要论述的物理量的数学表达式,然后对表达式进行比较或讨论,对题目中的问题作出解答。

17.比例法:利用物理学公式及已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得到待求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方法。

18.分析法:指从要论证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归结为判定一个

显然成立的条件为止,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

19.方程法:就是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如电学中可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和定值

电阻不变列方程,也可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列方程,还可根据题中所给的等量关系及

电学综合知识列方程。方程法解综合题,可使思路清晰,步骤一目了然。

20.极限法:通过求出某物理量的极值,进而以此作为依据解出与之相关的问题的方法。

21.特殊值法:指某一个物理量在某范围内变化,研究其引起的变化时,我们只取

其特别的值(如极值等)进行研究,确定物理量的范围。

22.累积法: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

的方法叫累积法。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我们先测量100张纸叠加的厚度,再将结果除以100,便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测一张邮票的质量、一次心跳的时间、测细铁丝的直径等均可用累积法来完成。

23.替代法: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例如,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

镜的方法就是替代法。

24.定义法:在判断电路连接方式时,可根据串、并联电路的定义直接判断,此方法即定义

法。如电路中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相连的,此电路就是串联电路;若各元件(用电器)“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间,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5.化曲为直法:借助于一些简单的测量器材(如不能伸长的细线等),把不能直

接测量的曲线的长度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直线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就是待测曲线的长度,这种方法就叫化曲为直法。

26.理想推理法: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

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27.比较法:把相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或物理过程放到一起,比较其异同并得出物理

规律的物理方法。

28.描点法:在坐标系中通过描点作出图象的方法。

29.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思想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一、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基本内容概述 (一)本册的物理知识体系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和密度”。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声、光、热,到常见的物质的质量、密度,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 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在序言中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刚刚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紧接着的内容却是非常枯燥的测量、速度计算等逻辑性、规范性强的力学内容,从而很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而本册教材不再出现传统力学内容,代之以学生感兴趣的、不涉及任何公式及运算的内容,避免了上述弊端的出现。每节由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内容介绍、探究、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STS等内容及栏目组成,每一栏目都有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个延伸与拓宽的知识点,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来完成,STS、科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本册教材在体现探究这一内容标准重要组成部分上,有着如下的特点。

高中物理教材演示实验汇编

教材演示实验汇编 1.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将台秤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台秤上放有一杯水,读出此时台秤示数为F1,弹簧测力计下用细线悬挂一个小 球,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2 ;将小球浸没到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台秤示 数为F3 ,测力计示数为F4。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方向; 该浮力的反作用力大小为,方向;比较两者关系即可得到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在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请将下列步骤补充完整: A.将一方形薄木板平放在桌面上,在板面上用图钉固定好白纸,将三个弹 簧测力计的挂钩用细线系在小铁环上,如图甲所示 B.先将其中两个测力计固定在图板上,再沿某一方向拉着第三个测力计。 当铁环时,分别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F2、F3和,并作出各个力的图示 C.按作出F1、F2的合力F12,如图乙所示。比较F12和,由此,找出三个力F1、F2、F3的关系。 3.(1)某同学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cm. (2)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弹簧比原长伸长了cm,此时弹簧发 生了形变. (3)分析图象及有关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用此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 计的测量范围是。 (2)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在悬挂的弹簧下面加 挂钩码,逐渐使弹簧伸长,得到以下的数据.由数据在坐标中画出图象. 由此得到结论:. 弹簧的劲度系数k=N/m.(取两位有效数字) 钩码个数 1 2 3 4 5 6 弹簧弹力F(N)0.50 1.00 1.50 2.00 2.50 3.00 弹簧伸长x(cm) 1.20 2.40 3.60 4.76 6.10 7.10 4.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中,如图将一木块和木板叠放于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木块水平相连,用力拉木板,使之在桌面上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的条件,木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示数。 在实验中通过在木块上添加钩码的方法,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并分别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把木板换成玻璃板再重复上面实验。下表为某实验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

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题答案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课后题答案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我们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答: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粉笔屑、泡沫、小纸团等把桌面的振动放大,通过轻小物体的振动观察桌面的振动。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 解:t声=s/v声=1000000m ÷340m/s≈ t火车=s/v火车=1000km ÷200km/h=5h t客机=s/v客机=1000km ÷1000km/h=2h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你其中的道理。 答:可以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的,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的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 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 算) 解:s=vt=340m/s×2s=255m 5、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 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 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 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 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受温度影响。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 “STEREO-MONO”开关,开关处 于STEREO位置时放出的声音和 电台播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 处于MONO位置时收音机把两个 声道的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 立体声的效果。找一台立体声收 音机,试一试这个开关的作用 (使用耳机效果更明显),向有 经验的人请教:既然立体声更为 逼真,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的开 关? 答:将开关处于MONO位置 时接收信号比较灵敏。 2、(略) 三、声音的特性 1、如果你家中有乐器,观 察一下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 是怎样改变单调和响度的。 答:见课本第23页科学世 界。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 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 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 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 调就会改变(如图),你能练着 用它吹出一首歌吗? 答:音调可变的哨子是通过 改变竹管中空气柱的长短来改 变音调的高低。 3、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 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 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 人能听到吗? 解:f=700次÷2s=350Hz 人能听到。 4、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 不同的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 可以发出“1,2,3,4,5,6, 7,ⅰ”声音来! 答:敲击时音调依次为ⅰ, 7,6,5,5,4,3,2,1(水振 动从高到低) 用嘴吹音调依次为1, 2,3,4,5,6,7,ⅰ(空气柱 振动从低到高)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 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 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的同 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 采取的措施更好。 答:噪声主要有车辆发动机 的声音、鸣笛声。周围村民的鞭 炮声等。 可以采取多植树、设置 禁鸣标志的方法,当有噪音时关 闭门窗。 2、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 源于电动机、车床等。在公路 上,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喇 叭等。 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 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 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 的?(A、C ) 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 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4、在安静的环境里,测量 你的脉搏在1min里跳动的次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一锥体上滚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图1,锥体上滚演示仪 【实验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 1.移动锥体时要轻拿轻放,切勿将锥体掉落在地上。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

实验二陀螺进动 【实验目的】: 演示旋转刚体(车轮)在外力矩作用下的进动。 【实验仪器】:陀螺进动仪 图2陀螺进动仪 【实验原理】: 陀螺转动起来具有角动量L,当其倾斜时受到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重力矩(r ×mg)作用,根据角动量原理, 其方向也垂直纸面向里。

下一时刻的角动量L+△L向斜后方,陀螺将不会倒下,而是作进动。 【实验步骤】: 用力使陀螺快速转动,将其倾斜放在支架上,放手后陀螺不仅绕其自转轴转动,而且自转轴还会绕支架旋转。这就是进动现象。 【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陀螺,快要停止转动时用手接住,以免掉到地上摔坏。 实验三弹性碰撞仪 【实验目的】: 1. 演示等质量球的弹性碰撞过程,加深对动量原理的理解。 2. 演示弹性碰撞时能量的最大传递。 3. 使学生对弹性碰撞过程中的动量、能量变化过程有更清晰的理解。 【实验仪器】:弹性碰撞仪 图3,弹性碰撞仪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图像和演示实验

1

课本中的图像和演示实验 1.解释鸟儿为什么能够安然无恙: 2.商用核电站使用的是什么核燃料? 3.物体在传动带上是如何运动的,如何检验。 4.光斑向什么方向移动? 5.伽利略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6.抛掉副油箱的目的是什么? 7.绳上的拉力等于 8.在下面哪些情况下,水不喷出来:上抛、斜抛、水平抛、下抛、自由落体。 9.马为什么能把车拉走? 10.描述蜡烛块的运动: 11.平抛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12.能否击中靶,为什么? 13.卡文迪许扭称 14.三个宇宙速度的意义。 16.计算动量变化: m=1㎏,v=2m/s,v'=2m/s。 17.请解释 18.机械能是否守恒,动量是否守恒 19.请解释 20.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 21.分析铁锤钉钉子的过程: 22.请分析小球在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 23.确定单摆的周期?

24.转动频率有很小缓慢逐渐增大,分析振子的振动情况:频率、振幅 25.分析其它各摆的振幅和周期 26.说明此曲线的意义 27.描述现象,分析原因。 28.小球做什么运动,摆长是多少。 30.由这两组图分别得到什么结论? 3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32.会分析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

33.判断频率的高低情况。 34.此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 35.什么东西在运动?这种运动有什么特点?说明 了什么问题?是轨迹吗? 36.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再此 图上画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 37.请解释为什么要用较大的力才能将玻璃提起来。 38.如何操作能使火柴头燃烧,为什么? 39.温度计示数如何变化,为什么?

初中物理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人教版] 精品

第一章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汇总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八年级上物理实验目录 一、演示实验 1、测一测你听觉的频率范围; 2、探究声音的奥秘; 3、观察水的三种状态记起特征; 4、练习使用温度计; 5、观察蒸发现象; 6、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7、人工造“雪”; 8、分解太阳光; 9、观察色光的混合; 10、观察颜料的混合; 11、探测红外线的热效应; 12、光的直线传播——手影; 13、探究光的反射; 14、观察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15、认识透镜; 16、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17、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18、透镜的应用; 19、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20、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现象; 21、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现象; 22、探究透镜的奥秘; 23、光的折射与透镜原理; 24、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25、观察刻度尺; 26、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27、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28、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二、分组实验 1、观察水的沸腾; 2、探究水、松香的熔化特点; 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一、演示实验 1、托盘天平的认识和使用; 2、探究物体的形状、形态的变化对其质量大小的影响; 3、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4、测量水的质量; 5、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6、比较物质的硬度; 7、认识物体的结构; 8、探究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9、观察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10、观察弹簧测力计; 11、判断重力的方向; 12、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力; 1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4、探究大气压强; 15、估测大气压的值; 16、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17、探究浮力的大小; 18、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19、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20、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1、探究阻力对物体的影响; 2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23、观察惯性现象; 二、分组实验 1、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2、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大小; 4、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 5、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6、探究压力和压强的关系和效果; 7、探究液体的压强。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分析Word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一、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基本内容概述 (一)本册的物理知识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章“机械运动”从长度的测量,和运动的问题出发,对运动进行研究。 第二章“声现象”,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等问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介绍温度计的使用及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几何光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应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介绍透镜的概念、生活中的透镜和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初步知识。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在质量,密度,以及相关的测量方面进行学

习,然后又对密度和社会的联系进行了介绍。

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机械、声、光、到透镜,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 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在序言中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刚刚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紧接着的内容却是非常枯燥的测量、速度计算等逻辑性、规范性强的力学内容,从而很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而本册教材不再出现传统力学内容,代之以学生感兴趣的、不涉及任何公式及运算的内容,避免了上述弊端的出现。 每节由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内容介绍、探究、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等内容及栏目组成,每一栏目都有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个延伸与拓宽的知识点,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来完成,科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本册教材在体现探究这一内容标准重要组成部分上,有着如下的特点。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物理演示实验-讲义

物理演示实验讲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编

二零零八年六月 目录 糖溶液旋光 2 白光全息 3 太阳能应用 4 法拉第笼 5 能量穿梭机 6 超导磁悬浮列车7 电磁炮8 飞机的升力9 激光倍频10 魔灯——等离子球11 氢燃料电池12 三相旋转磁场13 锥体上滚14

阿贝成像和空间滤波15 超声雾化16 傅科摆17 光学分形18 光学幻影19 红绿立体图20 混沌摆21 家用冰箱空调制冷系统原理22 龙卷风23 茹可夫斯基凳24 陀螺仪25 雅格布天梯26 长余辉材料27 海市蜃楼28 直升飞机29 糖溶液旋光 【实验目的】 演示糖溶液的旋光色散现象 【实验原理】 线偏振光在某些介质中传播时,出射光振动面会转过一定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性。线偏振光可分解成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两种圆偏振光在介质中传速

不同,但通过一定距离后,两种圆偏振光合成后仍为线偏振光,只是振动面转过一定角度θ。在溶液传播时,转角θ大小为: θ=,其中l为液体的长度,D为溶液的浓度,c为溶液的旋光率。 cDl c是偏振光波长λ的函数。由此,当白色线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后,不同波长的线偏振光振动面旋转的角度不同,各色光的振动面随之相互分开。这种现象称为旋光色散。 【实验操作】 在仪器的后方加上第二个某单色偏振片,转动第1个偏振片,使该色光的振动面与第二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一致,则此色光可全部通过,此色光的光强最大,其余色光成分按马吕斯定律为部分通过,旋转偏振片可见透射光的主色调周期性变化。 白光全息 白光全息是指在普通白光照射下再现的立体全息。当记录介质的感光厚度远

大于干涉条纹的间距时,在其厚度方向形成三维干涉图样。 如图示白光再现全息照 相光路,激光束经过扩束后, 再经反射镜反射,设该光为 参考光,参考光穿过全息干 版后,投射到物体表面后反射,此光为物光。参考光和物光形成三维空间干涉条纹,如用白光再现,则各色光全息像完全分开,全息再现像十分清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重点笔记整理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二物理上册全书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 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 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 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重点定义: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 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实验六十五跳环式楞次定律 【实验目的】

利用通电线圈及线圈内的铁芯所产生的变化磁场与铝环的相互作用,演示楞次定律。 【实验器材】 楞次定律演示仪,铝环(3个)。如图65-1所示。 开口环闭合环底座 带孔环 图 65-1 【实验原理】 当线圈通有电流时,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场,穿过闭合的铝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根据楞次定律,套在铁芯中的铝环将产生感生电流,感生电流的方向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因此与原线圈相斥,相斥的电磁力使得铝环上跳。 【实验操作与现象】 1.闭合铝环的演示 打开演示仪电源开关,将闭合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则闭合铝环高高跳起,保持操作开关接通状态不变,闭合铝环则保持一定高度,悬在铁棒中央。断开操作开关时,闭合铝环落下。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知识点【三篇】

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长度测量的基 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 量范围。
二、时间 时间主单位是秒,时间的单位还有分、小时测试时间的工具有手 表、机械停表等。 三、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 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下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 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 695,其中 69 是准确值,05 是估读值。 小练习 1、下列各长度单位中不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的是 、、、、尺 2、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 1 的是 、乒乓球的直径、成人拳头的宽度 、火柴盒的长度、保温瓶的高度

3、在下面方框中的一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①15②230③48④072 、①和②、②和③、③和④、④和① 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测量必须从刻度尺左端零刻度线量起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在数字后面注 明单位 5、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 直,这是因为若不拉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 、偏小、偏大、无影响、无法判断 【篇二】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 第 4 末、4 时、第 5 初……均为时刻;4 内、第 4、第 2 至第 4 内…… 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 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

本章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的第一章,也是初中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章。本章一共4节内容,相对于以前的教材来说,难度稍微大一点,我用了10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了本章教学。从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看,这几个方面学生出问题的几率比较高: 1、第一节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节的内容比较直观、具体,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但是由于以前测量、记录时的错误习惯,很多知识点掌握不牢,老是容易出错。比如被测物体末端在刻度线上的读数,很多学生忘记了估读的“0”;还有就是对于单位的掌握,由于学生没有学指数运算,单位换算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而对于每个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具体使用,很多学生就是茫然的,特别是新接触的微米和纳米,还有比较小的毫米,认识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学生对于分度值的理解不是很好,老是把分度值记为“mm”或者“cm”。 2、第二节是“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性的知识点较多。比如与参照物有关的问题,学生老是分不清楚一句描述物体运动的语句中,哪个物体是研究对象,哪个物体是参照物。 3、第三节是“运动的快慢”。这一节的内容有点把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的意思,学生对于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别是后者计算时容易张冠李戴。还有就是这一节涉及到运动图像,虽然教材没有要求,但是我还是讲了的,而学生没有学习正比例函数图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4、第四节是“测量平均速度”。这是一节实验课,从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掌握得还不错,无论是对于实验的原理,器材,还是步骤,都还是比较清楚。 初二的学生才开始接触物理,由于数学知识的欠缺,处理物理知识的方法不完善以及以前的一些错误习惯,在学习第一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单元复习,平常小测验等多种手段加以解决,相信只要用心,应该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初中物理小实验

初中物理小实验整理(部分) ● 鸡蛋类 1.做测量实验 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做惯性实验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做惯性实验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做压强实验 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 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 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7.做液体蒸发吸热实验 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8.做热胀冷缩实验 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9.做物体的稳定平衡实验 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制成一个“不倒翁”。 10.分子运动现象 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 饮料瓶类

高考物理知识专题整理大全二十:演示实验

二十、演示实验 1.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一册50-51页) 两个相同的小车并排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线的 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分别放有不同质量的砝码。小车所 受的水平拉力F 的大小可以认为等于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大小。小 车后端也系有细线,用一只夹子夹住两根细线,控制两辆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和结束运动。 由于两个小车初速度都是零,运动时间又相同, s = at 2∝a ,只要 测出两小车位移s 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加速度a 之比。 实验结果是:当小车质量相同时,a ∝F ,当拉力F 相等时,a ∝1/m 。 实验中用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G 的大小作为小车所受拉力F 的大小,这样做会引起什么样的系统误差?怎样减小这个系统误差? 2.卡文迪许实验(一册106页) 右图是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示意图。其中固定在T 形架上的小平面 镜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可以把T 形架的微小转动 放大到能够精确测量的程度。设小平面镜到刻度尺的距离为L ,T 形 架两端固定的两个小球中心相距为l ,设放置两个大球m / 后,刻度 尺上的反射光点向左移动了Δx ,那么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小球向大 球移动了多少? 3.描绘单摆的振动图象(一册168页) 对同一个单摆,如果两次拉出木板得到的图形分别如a 、b 所示,说明两次拉木板的速度之比为3∶2。 对摆长不同的单摆,如果两次拉木板的速度相同,说明摆的周期之比为3∶2,摆长之比为9∶4。 4.波的叠加(二册15页) 在一根水平长绳的两端分别向上抖动一下,就分别右两个凸起状态1 和2在绳上相向传播。它们在相遇后,彼此穿过,都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 续传播,彼此都没有受到影响。 观察一下:在它们相遇过程中,绳上质点的最大位移出现在什么位置? 每个点都有可能达到这个位移吗? 在同一根绳子上,各种频率的波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5.扩散现象(二册32页) 装有无色空气的广口瓶倒扣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 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一致。 扩散现象也证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一下:设环境温度不变。在扩散过程中,瓶中气体将吸热还是放热?这个实验也证明扩散现象有方向性。 6.绝热过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二册38-39页)。 用打气筒向容器中 课本 实验 b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 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3)摩擦带电实验。(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 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 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 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初二物理上册课本

第一章声现象 16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 测量。通过评估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 真实值。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1.我们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 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 000 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 从北京传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 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 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 经过1.5 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 m/s计算)5.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 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声音在空气 中传播的速度受影响。 二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 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 生物课上大家已经知道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 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 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图1.2-1)。

第一章声现象 18 图1.2-4立体声收音机上 的STEREO-MONO开关 双耳效应 眼睛常用来确定发声物体的位置,但如果 你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 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 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 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 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 音是立体的。但是如果只用一个话筒将舞台上的声音放大后播放出来,我们听到的就不再是立体的声音。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我们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图1.2-3)。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的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 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STEREO-MONO”开 关(图1.2-4)。开关处于STEREO位置时放出的声音 和电台播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处于MONO位置 时收音机把两个声道的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立 体声的效果。 图1.2-3立体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