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游戏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儿童游戏

篇一:中国传统儿童游戏观探析

中国传统儿童游戏观探析

古人对儿童游戏一般是否定的,认为“勤有功,戏无益”,而且比较注重游戏的外在功利价值。这种态度和观点与我国传统的儿童观、教育观(学习观)以及其他许多因素有关。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对传统儿童游戏观进行适当的改造,是当前学前教育界游戏实践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前教育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真正尊重儿童的游戏权利。

在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种类齐全、花样繁多的儿童游戏活动。但古人是怎样对待这种儿童的主要生活方式的呢?我国目前幼教界的游戏实践现状是否与传统的游戏观之间存在一定的因袭性呢?我们呼吁真正把游戏当作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尊重儿童游戏的权利,使儿童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

一、中国传统儿童游戏观的基本特征

儿童游戏观是人们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和观点。我国古代汉语中常用“游”、“戏”、“遨”、“嬉”等来指代游戏,其本义都与动作或运动有关,其特点是“逸”,是一种轻松自在的活动。

(一)古人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主要是否定的,”勤有功,戏无益”是主流。

游戏最早被古代文人看作是一种有益的治学经验。中提到“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中也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认为博弈(下棋游戏)比没有要好。

孔子还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

仁,游于艺”的思想。“游于艺”的思想,注意到“游艺”的娱乐功能,不仅使学习劳逸结合,而且可以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但古人同样强调游戏不可无节度。晋代颜之推在中谈到“弹棋也近世雅戏,消愁释愦,时可为之”,“但令人耽愦,废丧实多,不可常也”。

随着时间推移,游戏逐渐被当成一种消磨时

间和妨碍学业的活动。唐代韩愈在中明确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宋代开始重视蒙学,但不幸的是宋儒都认为儿童游戏不利于蒙学。朱熹就将卦注解为“去其外诱,全其真纯”。而王应麟干脆将“勤有功,戏无益”作为结语编人了。由于是古代蒙学教材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堪称“蒙学之冠”而被千百年来广泛诵读,因此“勤有功,戏无益”也被作为正统和主流的儿童游戏观传递下来。从此以后,儿童游戏就成了学习的对立面,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妨碍学业等正经事的无益有害的行为。清代张伯行完全赞成朱熹的主张,认为“童子时惟外诱最坏事,如樗蒲博弈,及看船演故事之类,极易使人流连忘返。善教子者,只有形格势禁,不得使亲外诱”[2 在否定游戏这一主流之外,也有极少数对游戏持肯定态度的观点,如明代的王守仁把“乐嬉游”看作是儿童的自然性

情,认为游戏对儿童有其有益的一面。他在一文中写到,“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谨,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条达,摧扰之则衰。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一观点在中国古代众多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里是难能可贵的。但他还是在为儿子编写的中提出要“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

由此可见,我国古人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主

要是否定的。但我国古代终究是产生了种类繁多的游戏,这可以归结为古人对待游戏态度的第二个方面,即比较注重游戏的外在功利价值。古人不但意识到了这些外在的功利价值,并且加以积极利用。

(二)古人比较注重游戏的外在功利价值

1、注重通过游戏对儿童进行德育

古人认为游戏是进行德育的一条极好的途

径。他们重视游戏内容对儿童品德的影响,认为游戏内容一定要符合礼教规范。被尊崇为圣人的孔

子,人们一直认为其所以为圣,是与其少时“为儿童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分不开的。朱熹曾说“习于正则正,习于邪则邪”,这说明古代游戏的内容是极其重视德育意义的。古人同时也重视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对儿童德育的重要作用。孟母处心积虑,三迁其家,旨在为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在游戏材料方面:清朝吴曾祺编纂的中中所记:唐代元结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乐。”用能旋转的圆形器物给儿童作游戏玩耍,这本是毫不

足怪的事。不料元结的朋友公植却大为不满,他认为“方正”是做人的准则,使小儿用圆物游戏,便有鼓励他将来为人圆滑之嫌。[4 足见古人对游戏材料影响儿童品德的重视程度。

2、通过游戏锻炼儿童的体能

古人认为让儿童在不同的时令让儿童玩不同

的游戏,能够充分发挥游戏的健身价值,可以强健体魄,促进健康和发育。中记载:“风筝即纸鸢,缚竹为骨,以纸糊之,制成仙鹤、孔雀、沙雁、飞虎之类,绘画极工,儿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_51‘‘毽儿者,垫以皮钱,衬以铜钱,束以雕翎,缚以皮带,儿童踢弄之,足以活血御寒。”[6]

“琉璃喇叭者,口如酒盏,柄长二三尺。儿童呼吸之,足以导引清气。”[7]不论是捉迷藏、老鹰抓小

,鸡、丢手绢、跳房子等集体游戏,还是抓石子、滚铁环等个体游戏,其内在的健身价值是古人选择游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3、通过游戏培养儿童的竞技意识

古代的儿童游戏活动,多以斗奇争胜为快事。

在唐人拔河游戏中,“今4”.JU两头索而对挽之,力强者牵弱者而仆,以为胜负笑乐。”[8]在跳百索 (跳绳)游戏中,“以长缏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令难凝视,若百索然,其实一索也。群儿乘其动时轮跳其上,以能过者为胜”。[9]再如,“燕都灯市,十四日,群而牵绳为圆城,空其中方丈,城中两儿轮一帕

蒙目,一儿持木鱼,时敲一声,旋易其地以误之。蒙目者听声摸猜,以巧遇夺为胜。”[1o]“寒贱之子,琢石为球,以足蹴之,前后交击为胜”J 等等。古代游戏中的踢毽子以“经久不落地,表演花样多为赢。”荡秋千主要比“蹬技,以荡高为胜”。当然,儿童游戏中也有部分自娱自乐的成分,“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土)为饭,以涂(泥)为羹,以木为敲(肉块)”[111,这颇类似于现在小孩玩的“过家家”游戏。

篇二:中国古典、传统的益智游戏。

中国古典、传统的益智游戏!

经典一:七巧板

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因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意即“中国的图板”。七巧板经过唐元的发展,到了清代嘉庆年间有“养拙居士”在综理拼玩实践的基础上写成一书刊行后,其形制乃成定式,即大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和正方形、菱形中一块,合成一个正方形或一个长宽二比一的长方形。由于这种玩具简单到可以由小孩子自己用厚纸板制作,而玩起来的无穷趣味足以使成人为之着迷,所以流传极广,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清朝宫廷玩具中,就有一副盛放在铜盒中的七巧板。

经典二:孔明锁

孔明锁也是中国传统的智力玩具,相传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