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练习题(有答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随堂练习:

1.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现象,表明液体的分子

在。“八月桂花香”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指这是一种现象,说明气体的分子在。

2.将煤堆放在墙角处一段时间,发现涂在墙角处的石灰变黑了,这是现象,它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在

3.右图是用两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隔开,然后轻轻抽去玻璃片,待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瓶子都充有颜色,这实验说明。

4.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5.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气味,

这是现象,它可以在、、之间发生.

6.将两块糖分别同时放人冷水和热水中,则发现水中糖化得快,说明影响分子运动剧烈程度,

7.在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是()

A.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

B.鱼苗池中的小鱼在不停地游动

C.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D.落叶在河水中顺流而下

8.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表明()

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C.分子之间有空隙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9.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烟雾弥漫 B.雪花飞舞 C.香气扑鼻 D.尘土飞扬

10.下列社会实践中的实例,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洒水的地面会变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了一篮子苹果,满屋飘香11.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12.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

A.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

C.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13.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煮茶鸡蛋时间久了,蛋壳变颜色

C.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14.“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D.玻璃表面太光滑

15.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从分子运动的观点看,物体受热膨胀原因是()

A.物体内各个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无规则振动加快,振动范围增大

C.物体各分子间挤进了空气

D.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距离变大

1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 B.固体很难被压缩

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

17.打碎的玻璃对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18.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 D.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

19.在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

..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20.图中能说明分子间隔变小的是()

2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很小

22.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

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C.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D.相互之间存在吸引力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运动 B. 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

C.破镜难圆,说明了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 一潭死水,说明了水分子是静止的

24.分子的热运动是指()

A.少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一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温度较高的分子运动

D.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5.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来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飘零

D.冬天,雪花飘飘

26.以下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①湿的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②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③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的香味; 4: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你认为,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哪种能较好地解释上述现象? ( )

A.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是有空隙的

B.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是紧靠着排在一起的

C.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D.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27.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

A.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无间隙

28.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29.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件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件,通过摩擦做功

的方式使两者接触处温度急剧升高,内能增大,这样铜和铝接触处的分子相互渗透,由于分子间存在力的作用,从而使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先进的“旋转焊接”技术。

30.古诗“花气袭人知骤暖”的意思是,从花的芳香气味变浓可以知道周围的气温突然升高。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31.将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花香,这说明分子 ;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 (填"引"或"斥" )力。

32.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33.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34.糖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表明分子在。

35.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水平地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图甲) ,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将玻璃板放到恰好与水槽内的水面相接触(图乙) ,并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试说出这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其原因是。

36.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两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图甲)。抽掉玻璃板后,最终发现两瓶内气体的颜色基本相同(图乙)

(1)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2)它说明了什么?

附答案:

1.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

5.温度、热运动、扩散、气体、液体、固体

6.热、温度

7.A

8.C

9.C

10. C

11. C

12. A

13. C

14. C

15. D

16. B

17. D

18. C

19. A

20. D

21. C

22. B

23. B

24. D

25. B

26. C

27. A

28. A

29.引

30.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1.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斥

32.乙、温度

33.分子间有斥力

34.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5.乙、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36.(1)扩散现象(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初三物理热学

初三物理热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 夏天的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 C. 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 D. 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 液态蜡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 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 D.某同学用水银温度计测北方冬季最低气温-52.3℃ 3.两只相同的杯子放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两杯中的液面如图,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A.表面积大小有关B.温度的高低有关 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D. 种类有关 4.关于“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 B. 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C.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 D.沸腾时,水的温度不断升高 5.用手触摸刚从锅内捞出的煮鸡蛋,感觉不太烫,但过一会再去摸,会感觉很烫,这是因为() A.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热向外逐渐散发,所以一会才感觉到烫 B.蛋壳传热较慢,感觉烫手需要一段时间 C. 刚捞出时蛋壳表面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不太烫手 D. 鸡蛋表面温度没有变化,人的感觉反应较慢 6、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用电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 用扫帚把地上的积水扫开 C. 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 D. 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面吹气

7、下列物态变化是熔化现象的是() A.湿衣服变干 B. 把白糖加水后溶化成糖水 C.秋天,小草上出现露水 D. 春暖后,江河中的冰化成水 8. 下列物质中是晶体的是() A . 玻璃 B. 铁块 C. 松香 D. 蜡 9. 下列现象中吸热的是() A. 在手上擦酒精会感到凉 B. 冰雪化成水 C. 早晨出现的露 D. 冬天窗上冰花的形成 10、0℃的冰和0℃水相比较() A、0℃冰较冷 B. 0℃水较冷C. 冷热程度相同 D. 无法确定 11.冬天,室外存放的铁块和木块相比较() A.铁块比木块凉B、木块比铁块凉C、冷热程度相同D、无法确定 12.一位粗心的护士将两支示数为38℃的体温计用酒精消毒后,交给发高烧的患者和一位患者的家属分别测体温,几分钟后,护士收回体温计,此时体温计上的示数可能是() A. 39℃、38℃ B. 38℃、38℃ C. 39℃、37℃ D. 37℃、37℃ 13.萘的熔点为80℃,则温度是80℃的萘将() A. 是固态 B. 是液态 C. 是固液共存 D. 都有可能 1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A. 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 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C. 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D. 无法确定 15、饺子在水中煮,怎么煮也不会发黄变焦,而在油中炸,过一会就会发黄变焦,这是因为() A.饺子在水中煮,温度不会达到100℃,饺子中的水分没有蒸发 B.饺子在水中煮,温度虽超过100℃,但因在水中,饺子中的水分没有蒸发 C.饺子在油中炸,温度会超过100℃,饺子中的水分也会被蒸发而变焦 D.饺子在油中炸,温度虽不会超过100℃,但饺子中的水分也会被蒸发而变焦 16、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7197-44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完 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旨在八级物理启蒙教育的基础之上进一提 高学生发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思维,并 能用物理的、科学的方法解释实际生活中一些有关的 物理现象。 工作目标: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愉快度过每一个 课堂四十五分钟,让学生对物理学科更有兴趣; 2.每一位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 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3.学生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 的物理现象:比如:动滑轮省力、理发用的剪刀与剪

铁皮的剪为什么不同、人是如何把饮料吸上来的、为什么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的温度变化小等等,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4.学生思维开阔,能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 九年级物理主要是关于力学和能量的学习,共计七章。本学期将完成前六章知识的新授内容。内容分别是: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6课时新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8课时新授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6课时新授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8课时新授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6课时新授 第十六章热和能6课时新授

2019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名师精品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_____号,我说课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__年级物理____册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所以本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学难点重点 ①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心智较为成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热学综合测试题(有答案).

壹 九年级物理(上)热学综合测试题 第一次月考 潢川二中:张帮峰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24分) 1.深秋时节,在教室的玻璃内表面有时会看到一些水珠,这是 现象;严冬时节,玻璃内表面会出现冰花,这是 现象(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2.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你认为,使用 制作液体温度计可提高灵敏度;使用 制作温度计可以测低温。 3.在有些古代宫殿中,有许多空心铜柱子支持着宫殿的屋顶,在夏天走进宫殿会感到冷气沁人。原因是空心的铜柱中装进了许多冰块,由于冰块熔化时 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而且水的 较大,温度不易升高,所以宫殿里很凉爽。 4.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把内能转化为 ,当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不充分时会冒 “黑烟”,这时发动机的效率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5.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丁烷。通常情况下,丁烷是气体,人们是用 的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从微观角度看,丁烷能从气态变为液态说明丁烷分子间存在 。 5.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使火柴燃烧,前者是利用 的方法,后者是利用 的方法. 6.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A 、B 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 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7.内燃机的大量使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使人们享受了现代文明,但在使用内燃机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污染,这主要是指 污染和 污染.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由如图所示的内燃机能流图可以看出,它的能量损失所占的百分比是:废气内能35%,散热损失30%,机械损失10%,则内燃机的热机效率是 .我们在高效利用能源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保护环境. 8.焚烧生活垃圾放出的热量用来发电,是综合利用垃圾的一种方法.据资料显示,仅2001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就达1.5×108t .若燃烧1t 垃圾可放出1.5×1010J 的热量,如果将2001 年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全部焚烧,则放出的热量是 J ,它相当于 kg 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煤炭的热值为3.0×107J /kg)。 9.某人锯木头每分钟锯21次,每次拉0.4 m ,平均用力150 N ,则这个人每分钟做功 J ,这些能量可以使100 g 的水温度升高 ℃. 二、选择题(32分) 10.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汽车驶过后,公路上扬起灰尘 B .打开香水瓶瓶盖后,屋内充满香味 C .分析土壤时,将土样放入水中,水变混浊了 D .早晨的江面,雾气弥漫 1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C.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 12.下列有关厨房里的物理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在水中下饺子,饺子不会被煮焦;在油中煎饺子,饺子易被煎焦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 C.洗碗时,油花飘在水面上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 D. 厨刀刀口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 13.夏天,坐在湖边的树底下,风吹来人感到凉爽.对其原因,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比热容大,湖水吸热温度升高较快 B.树叶里水蒸发带走大量的热 C.风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D.地形宽旷,不利于散热 14.如图所示为内燃机工作时的某冲程示意图,该冲程是(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15.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l ℃时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的是( ) A .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5℃,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 .质量相同的两块铜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 .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 .质量相同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16.某校初三年级同学参观了学校锅炉房后,提出了以下几种提高炉子效率的建议,其中不应采纳的是 ( ) A .用鼓风机向炉膛内吹风,把煤粒吹起来燃烧 B .把煤磨成粉,用空气吹进炉膛 C .向炉内多加些煤,加大火力 D .用各种办法增大受热面积 17.用稳定的热源给冰均匀加热,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冰熔化规律的是【已知冰的比热容是C 冰=2.1×103J/(kg·℃)】( )

九年级物理下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方新明 一、指导思想: 继续做好九年级物理第21、22章新课教学工作,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扎实深入、全面高效地做好“三轮大复习”工作。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习题,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力争中考优秀率、及格率有明显增长。 三、学情分析: 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所增加,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基础、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逐渐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考试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 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但是感觉学生八年级物理知识不扎实,一旦接触相对教难的内容,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吃力。因此要使学生熟悉掌握初中物理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新课改需要的各种技能,复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教学措施: 以学生为主体,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课堂上提出明确的复习任务;与同组教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欧姆定律》教案

17.2 欧姆定律 【学习目标】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内容一:欧姆定律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78-P79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 1.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2.欧姆定律的定义式:I =U /R 。 3.在国际单位制中,U 的单位是V ,R 的单位是Ω,电流的单位是A 。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请写出欧姆定律的另外二个推导式。 答:U =IR ,R =U /I 2.完成例题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 V 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 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分析:已知U =12 V ,R =30 Ω,则应该运用公式I =U /R 来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完成例题2:如图17.2-1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 V ,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 ,求电阻R 的阻值。 分析:已知U =6 V ,I =0.3 A 求电阻R ,则应该运用公式R =U /I 来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能用上述方法来测量导体的电阻吗? 答:根据公式 R =U /I 可以知道,如果知道了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出导体的电阻。 5.阅读P79科学世界,了解气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尝试画出电路图。 答: 6.由I =U R 变形得到R =U I ,某同学认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这句话对吗?

答:不对,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但电阻的大小等于它两端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的比值。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在运用欧姆定律来进行计算的时候,所有的单位都要先换算成国际单位。 2.欧姆定律公式中的I、U、R是针对同一段导体,同一时刻而言的。在计算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如果一个题目中有多个U、I、R,应用不同的下标加以区别,同一电阻的U、I、R要用相同的下标。 【即时练习】 某定值电阻两端是2.5 V,此时流过的电流是300 mA,此时电阻的阻值是多少?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0时,它的电阻阻值是多少?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

九年级物理热学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热学 复习目标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或判断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 质制成的。 3.物态:物质存在的状态。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4.物态变化: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物态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且发生吸热、放热等现 象。 1.分子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的势能的总和。 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能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5.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 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6.燃料的燃烧值:1千克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

7.内能的利用:加热物体和做功。 8.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包括内燃机、火箭等几种。 9.热机效率:用来做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能量之比。 一、热现象 1.温度的测量 (1)要测量温度,首先要建立温标,温标是根据物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建立的,而物体这 些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人们就得用这些性质的变化制成不同的温度计量测量温度。 (2)摄氏温标(以前也称百分温标)是将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的温度定为零度;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度,在零度和100度之间等分100份,每份叫做1度。摄氏温标用“度”作单位,记作℃。在0℃以下和100℃以上的温度用1℃间隔的同样大小向外扩展,在0℃以下温度记为负值。 水银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而均匀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管和泡里有适量水银,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热胀冷缩,管内水银面的位置就随着改变,从水银 面到达的刻度就可以读出温度。 (3)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 ①不允许超出它所标度的测量范围,否则温度计将被损坏。例如;不能使用医用温度计来测量开水的温度。 ②在读数过程中,视线要垂直温度计。温度计不要离开被测物质(医用温度计除外)。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 ③不要把温度计当作搅拌器使用。 ④医用温度计从构造上来看,在水银泡上一段管子非常细,水银受热膨胀通过细点处上升,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从细点处断开,故医用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指示测量 人体时的最高体温。要打算重测时需先用力将水银甩回泡内。 (4)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K。 2.晶体与非晶体熔解的情况是不相同的。晶体熔解时保持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当然只有能凝固成晶体的液体才有一定的凝固点,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熔点随外界压强的变化而改变。 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并不升高。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正好相反。在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等于熔解时吸收的热量。

九年级物理有关热量计算题.

1.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某太阳能热水器每天能使500kg的水温度升高30℃,那么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取7×107J/m3,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2.天然气在我市广泛使用,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3。,完全燃烧0.05m3天然气可以放出多少J的热量?这些热量若只有42%被水吸收,则可以使常温下5kg的水温度上升多少℃?[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3.燃烧秸秆,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而且极容易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等。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已研究出利用秸秆生产的节能环保型燃料——秆桨煤。若燃烧秆桨煤使100kg的水温度从30℃升高到100℃。则水需要吸收热量多少

J?若秆桨煤燃烧释放的热量有25%被水吸收,则需完全燃烧多少kg的秆桨煤?(秆桨煤的热 =4.2×103J/kg·℃) 值为2.4×107J/kg,C 水 4.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的装置,下表是小明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某天在阳光照射下的相关信息: 其中太阳辐射功率是指1h内投射到1m2面积上的太阳能.求:(1)水在10h内吸收的热量;(2)如果水吸收的热量用天然气来提供,需要完全燃烧多少m3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为8.4×l07J/m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给水吸收) (3)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

5.如图为泸州市某风景区山中的一段盘山公路照片。以汽油为燃料的观光汽车沿该盘山公路(盘山公路近似处理为斜面)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15min从山脚到达山顶;汽车上山时沿路面获得的牵引力恒为9.2×10N。已知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转化为汽车牵引力做功的效率为30%,汽油热值q=4.6×107J/Kg,求: (1)汽车上山时牵引力发挥的功率为多大。(2)汽车从山脚到山顶消耗了多少千克的汽油。 6.质量为2kg、温度为l5℃的水,吸收l.68×l05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03J/(kg·℃)](35) 7.(2006—31)质量为500g的铁锅中放有 3kg的水,把它们从15℃热到85℃,吸收了多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初中物理热学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热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物态变化 1.温度、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3)单位:℃:摄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100等分后每一份为1℃) ℉:华氏度 注意:在做“读出温度计示数”题时应看好温度数值增加是向上还是向下,上则为正度数,下则为负度数 物态变化: 2.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基本概念 固→液熔化吸热液→气汽化吸热固→气升华吸热 液→固凝固放热气→液液化放热气→固凝华放热 --重要知识点 熔化&凝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的晶体,熔点(凝固点)一般不同。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海拔高,气压低,沸点低;海拔低,气压高,沸点高。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蒸发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 第十三章内能 3.分子动理论&内能 --基本概念 分子动理论:①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实例:两物体吸在一起拆不开,错例:挂钩吸在墙壁上——压强) 扩散现象:①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剧烈),扩散现象进行越快。 内能:①物体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③内能改变的两种宏观表现:温度、物态 --易错点 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同时对外做功) 2.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不一定增加(同时吸收热量) 3.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上升(晶体熔化时) 4.水达到沸点后,内能增加,温度不再上升 5.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等效的 6.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做功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第十四章热机 4.热量&比热容、燃料&热机 --热量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传递时内能变化的量度)。单位焦耳(J) --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公式:Q=cm?t 单位:J/(kg·℃)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一种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变,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注:①Q=cm?t中,任意一个量和Q为定值时,其他两个量成反比;②通常情况下水的比热容要比大多物质要大。) --燃料、热机 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燃料的热值。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分为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柴油)、喷气式发动机。汽油机四冲程:吸气(汽油和空气)、压缩(机械→内)、做功(内→机械)、排气 热机效率:转化为机械能的内能÷总内能×100%

九年级物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练习题 基础知识训练 1.从能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看,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的过程,用做功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的过程. 2.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不懈努力,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现象,导致发电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的大规模生产。我国兴建的长江三峡发电机组,是通过能转化为电能。福州市即将兴建的垃圾焚烧电厂,是将垃圾焚烧后获得的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3.当水壶中的水烧开时,壶盖会被顶起,从能量转化的观点看,这是水蒸气的_________能转化为壶盖的能。 4.能量转化与守恒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下列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是()A.干电池放电B.给蓄电池充电 C.风力发电D.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 5.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B.车刀在砂轮的高速磨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只适用于物体内能的变化 B.只要有能的转化和转移,就一定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C.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有力武器 D.任何一种形式的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中,消耗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就能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而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 7.我区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火电厂进的是“煤”,出的是“电”,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A.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B.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C.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电能D.内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综合提高训练 1.指出下列现象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情况. (1)气体膨胀做功.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燃料燃烧. (4)风吹动帆船前进. 2.如图15-14所示,在试管内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用 酒精灯加热试管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在水蒸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全集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10-10m 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灰尘尘土炊烟花香饭香甲醛烟味吐出的烟雾PM2.5 臭豆腐的味道消毒液的气味下列能用分子热运动来解释的:(只要能看到的都不是)。 2、扩散现象分子扩散(X)扩散速度V气>V液>V固 (红棕色)二氧化氮应在下面(两个瓶子也能平着放),原因: 如果二氧化氮在上面也能混合,不能说明原结论。理由: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密度,重力作用对实验产生影响。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分子热运动。 0℃的冰,分子也在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酒精和水混合)(海绵、弹簧) 4、温度影响分子热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物体温度越高,分 子热运动越剧烈。冷水热水中混合墨水炒菜腌和炒 5、分子之间有引力(固体液体的分子不至于散开、玻璃板接触水面、铅柱难以拉开) 同时存在 分子之间有斥力(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6、分子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破镜难圆、气体具有流动性)。 7、课后题2、3、4题 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1、分子势能做功:转化(区分外界 对物体,还是物体对外界) 内能(物体的,不是分子的)(等效的)(两张图片)

温度---分子动能热传递:转移 2、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物态、体积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X) 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0℃的物体、机械能为零的物体都有内能。 4、热量是个过程量、内能是个状态量。不能说“含有”、“具有”。只能说“吸收”、“放出”。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5、热传递的条件:必须有温度差,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热量可以由内能少的物体传向内能多的物体。 6、内能 温度升高,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温度热量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增加。(晶体熔化、 液体沸腾) 只有指向内能的是正确的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还有可能是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热量。(还有可能是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7、燃料燃烧,推动火箭。题目如果强调是燃烧,则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如果强调是做功,则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8、课后题1、2题 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见实验专题)。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吸热能力就是放热能力。 3、水、冰、煤油的比热容。

初中九年级物理热学检测

新课标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热学检测一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完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阴凉处,则()A.在阳光下的杯中水温高 B.在阴凉处的杯中水温高 C.两杯中的水温一样高 D.两杯中水温高低无法进行比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之间才能发生扩散 B.只有液体之间才能发生扩散 C.只有固体之间才能发生扩散 D.一切物体分子都作无规则的运动 3.物体放出热量时,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一定不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4.某同学为提高热机效率提出了四种办法,其中错误的是() A.尽量减少各种热损失 B.尽量减少克服摩擦额外消耗的功 C.尽量减少输出功力 D.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5.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密封性能好,减少热损失 B.增大压强,提高水的沸点 C.增大压强,降低了沸腾温度 D.传热快,缩短了沸腾时间 6.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内能减少一定对外做功 7.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温度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它的吸热多少有关 C.物体的比热容跟它的放热多少有关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8.汽油机的一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其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9.汽车急刹车时轮胎与地面摩擦常有冒烟现象,在此过程中_____能转化成_____能。10.甲乙两物体他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1,吸收的热量之比是4:1,若它们是用同种材料制成,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 11.对于某些高烧的病人,有时医生要在病人身上涂擦酒精,这是利用酒精___________时,要向人体_______的道理。 12.吸烟有害健康,在空气不流动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弥漫着烟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所以为了保护环境,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导读:本文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九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基本情况: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优生率和及格率。 二。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自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实施为核心,以《新课程标准》、教材领会和教法研究为重点展开教学,贯彻落实物理课程改革的精神理念,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能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三、工作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教学上打算在全面抓好"双基"的同时,拔出一部分尖子起领头作用,对有学习积极性而基础一般和较差的人给予大力的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躺倒不学的人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采用较低难度的作业和要求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以中考为指挥棒,以自主、创新、合作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批改作业 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 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综合检测卷(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全册综合检测卷 时间:70分钟满分:90分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端午佳节,粽叶飘香”,家家户户都包粽子。煮粽子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改变粽子内能,同时人们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________现象。 2.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海水的__________较大。 3.世界上很多发明都是受到生活现象的启发而萌生的创意,比如:蒸汽机和汽油机,它们工作时,能的转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油机是热机的一种,若转速是1800r/min,此汽油机每秒钟完成________个做功冲程。 5.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____________。 6.你会计算通过圆环的电流吗?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上有A、B、C、D四个点,已知通过弧ADB的电流为0.3A,通过弧ACB的电流为0.3A,则通过整个圆环的总电流为________A。 7.当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5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若使该导体通电1s所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____J。 8.如图所示,请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在图中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电源的正、负极。 第8题图第9题图 9.如图所示,将灵敏电流计和导线组成的闭合电路,放入某一磁场中(只有部分导线位于磁场中),图中的“×”号表示磁感线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当磁场沿纸面开始向上移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当磁场沿纸面开始向下移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偏转。 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多中国城市居民使用智能手机,其中有些用户会使用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__________工作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________(选填“聚”或“裂”)变来发电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以下说法中,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九年级物理上册热学试题.doc

九年级第一单元测试题(热现象与内能) 本试题共60分,时间60分钟 选择题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图中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2. 赤脚在烈日当空的河边玩耍,你会发现砂子烫脚,而河水却是凉的。这主要是因为 A .砂子的比热容大 B .砂子的密度大 C .水的比热容大 D .水的密度小 3. 在25℃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 ) A.立即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一直不变 4. 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 B. 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 5. 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6.下列对各种气象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雾是地面的冰块升华而形成的 B. 石头上的霜是水滴放热凝固而形成的 C. 荷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 D. 雪是雨水汽化而形成的 7.在医院里,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B.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华; D.消毒,保持卫生; 8.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有关装置工作时,能量转化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温度 时间 甲 乙 A B C D 第8题图 (电暖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