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藏自治区洛扎拉康水电站

西藏自治区洛扎拉康水电站

西藏自治区洛扎拉康水电站
西藏自治区洛扎拉康水电站

自治区洛扎县拉康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钻探及室外试验

招标文件

招标人:省水利水电勘测

二○一八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投标邀请书 (1)

1、项目概况和招标围 (1)

2、投标人资格要求 (1)

3、标文件的获取 (1)

4、投标文件的递交 (1)

5、联系方式 (1)

第二章投标须知 (2)

1、总则 (3)

1.1 项目概况 (3)

1.2 招标围 (3)

1.3 工作要求 (3)

1.4 进度要求 (3)

1.5 投标人资格要求 (3)

2、招标文件组成容 (3)

2.1 招标文件的组成 (3)

3、投标文件的编制 (3)

3.1 投标文件的组成 (3)

3.2 投标报价 (4)

3.3 投标有效期 (4)

3.4 投标保证金 (4)

3.5投标文件的份数和签署 (4)

4、投标 (4)

4.1投标文件的密封与标记 (4)

4.2投标文件的提交 (4)

5、开标和评标 (5)

5.1 开标时间和地点 (5)

5.2开标程序 (5)

6、评标 (5)

6.1评标委员会 (5)

6.2评标 (5)

7、合同授权 (5)

7.1 定标 (5)

7.2 中标通知 (6)

7.3签订合同 (6)

8、需要补充的其他容 (6)

第三章评标办法 (7)

1、评选程序 (7)

2、实质性审查评审 (7)

3、商务部分评审 (7)

4、推荐中标候选人 (7)

第四章合同格式 (8)

1、合同协议书 (8)

2、安全生产合同 (10)

第五章投标文件格式 (12)

1、投标函 (12)

2、授权委托书 (13)

3、资格条件核对表 (14)

第一章投标邀请书

1、项目概况和招标围

拉康水电站位于自治区山南地区洛扎县境,是雄曲河干流水电规划5个梯级电站中的第三级水电站,是雄曲河干流近期拟开发的第一级电站,上接杜鲁水电站,下接松布曲水电站;对下游2个梯级电站具有蓄丰补枯、增加梯级发电效益,是雄曲河干流水电梯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拉康坝址距上游洛扎县城约80km,距市约284km。有拉康-洛扎县县道通过,公路局部地段较险峻,转弯较多,雨季泥石流、滚石、塌方较多,经常中断通车,交通条件较差。

枢纽主要由拦河坝、引水发电系统、厂房等建筑物组成。初拟水库正常蓄水位3040m,死水位3030m,初拟最大坝高49m,坝顶高程3044m,坝顶长62m;设地面厂房或地下厂房,发电尾水位2737m,装机160MW,隧洞长8km,电站利用河段最大水头292m。

工程区地处高原,其南部属于喜马拉雅山系主脉的东段,山势陡峻,河流切割深,多为狭谷,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河谷最窄处近10多米,相对高差大,从沃玛桥自北而南地势急降,海拔高程从3640m降至生格桥的3192m,纵坡降达4.58%,基岩形成的高峻边坡与其凹形坡堆积的松散物共同组成“犬牙交错”沟谷形态,除在猎人桥附近形成近150m的宽谷外,其余处地形均为30~60m左右的峡谷,洛扎雄曲河呈“蛇曲状”蜿蜒其中,两侧阶地发育极不对称。从河床受雨季冲刷的痕迹来看,河床处于非稳定的动荡期,2000年下切深度达0.5~1.5m左右,是典型的活动型深切峡

谷,库拉抗日峰是测区最高峰,海拔7538m,最低海拔2350m;其北部海拔均在4500m 以上,湖泊众多,除西北部卡惹拉一带外,地形切割中等,高差大多在800m以下。

雄曲河流域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海拔6000m以上的山峰有6座,最高海拔7538m,平均海拔3820m。

工程区位于雄曲河中下游河段,该段流域为高山峡谷地貌,河谷深切,河道较窄,谷底宽10m~30m,以“V”型谷为主,水流湍急,两岸地形陡峭,平均坡降约7.8‰,河流流向与岩层走向大角度相交,河谷地质构造环境复杂,断裂、褶皱均较发育,沿岸崩塌、碎石流、泥石流发育。

本次勘察围主要为拉康电站坝址至发电厂房,地处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没有公路直达,过河没有桥梁,交通极为不便,需修建临时道路、过河设施和勘探平台。勘探区地处高原3000m左右海拔,有高原反应,自然条件恶劣。每年可工作时间4月至11月,10月下旬开始断断续续下雪。

招标围:1、钻探:陆域钻探孔20只,总进尺713m;相关的钻孔注水及压水试验,钻探孔施工便道及作业平台开挖。2、物探:钻孔电视9个孔,总深度510m。钻孔波速4个孔,200m。平硐波速探测,250m/2硐。3、室试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2组,石料碱活性试验1组,水质简分析2组。4、现场需派驻1名地质工程师负责钻孔地质编录及相关工作协调(提交钻孔柱状图),5、相应的钻探勘察点放样。

2、投标人资格要求

投标人须持有有效工程勘察专业甲级(岩土工程)及以上资质证书,中华人民国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有效营业执照,派驻的地质技术人员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

3、标文件的获取

3.1请潜在的投标人在省水利水电勘测https://www.doczj.com/doc/e113107616.html,/上自行获取招标文件。

4、投标文件的递交

4.1投标文件递交(邮寄有效)的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时间,下同)为2018年7月5日 9:30,地点为省水利水电勘测13层会议室。

4.2逾期送达的或者未送达指定地点的投标文件,招标人不予受理。

5、联系方式

招标人:省水利水电勘测

地址:省市抚宁巷66号

:02

传真:07

联系人:先生

2017年6月18日

第二章投标须知投标须知前附表

1、总则

1.1 项目概况

1.1.1 本招标项目招标人:见投标须知前附表。

1.1.2 本招标项目名称:见投标须知前附表。

1.2 招标围

见投标须知前附表。

1.3 工作要求

1.3.1 投标人在工作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规程、标准和规等技术标准。

1.3.2 遵守国家及行业颁发的现行有效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定,选用技术方案应具有先进、可靠、适用经济,不得选用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停止使用的材料和产品设备。

1.4 进度要求

本工程工期紧,在炸药审批正式进洞后45天须完成施工。

1.5 投标人资格要求

见投标须知前附表。

2、招标文件组成容

2.1 招标文件的组成

招标文件组成表

3

3.1 投标文件的组成

投标人应按招标文件规定的容和格式编制并提交投标文件。

3.2 投标报价

投标报价按照招标人提供的清单格式自报优惠率、单价及总价,本次招标最高限价详见投标须知前附表。

3.3 投标有效期

3.3.1投标文件自投标截止时间起生效,其有效期为60天。在此期间,投标人不得要求撤回或修改其投标文件。

3.3.2招标人认为有必要时可用书面形式要求投标人延长投标文件的有效期,但最长不超过30天。投标人应以书面形式答复招标人的上述要求。若投标人拒绝招标人的要求,可在原定有效期期满后收回投标保证金;若接受招标人的延期要求,则投标文件继续有效,且仍不允许修改,但需相应延长投标保证金的有效期。

3.4 投标保证金

详见投标须知前附表。

3.5投标文件的份数和签署

3.5.1 投标人应按招标文件规定的容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份数详见投标须知前附表,封面上应分别标明“正本”和“副本”字样。正本和副本不一致时以正本为准。

3.5.2 投标文件应使用打印、复印或不能擦去的墨水书写,文字要清晰,语意要明确,并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加盖单位公章和由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名。投标文件正、副本均须装订成册,并逐页标注页码,不得采用活页夹,大小规格为A4。装订具体要求详见投标须知前附表。

3.5.3 投标文件应尽量避免涂改和插字,若为了改正错误必须这样做时,除了按招标人书面指示进行修改以外,均应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在修改处盖章或签名确定。

4、投标

4.1投标文件的密封与标记

4.1.1 投标人必须将投标文件的正、副本包封在同一的密封袋,启封处加盖投标单位公章。封袋上写明投标项目名称、投标人名称,并注明“开标时前不得启封”字样。

4.1.2 投标文件应清楚地标记“正本”或“副本”字样。

4.1.3 未按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招标人不予受理。

4.2投标文件的提交

4.2.1 投标人应按投标须知前附表所规定的地点,于投标截止时间前提交投标文件。

5、开标和评标

5.1 开标时间和地点

5.1.1招标人将于前附表规定的时间及地点进行公开开标。

5.2开标程序

5.2.1宣布开标纪律

5.2.2投标人可以通过快方式递交投标文件,如采用该方式则表示投标人完全认

同开标过程和投标结果。

5.2.3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

5.2.4按投标文件递交的先后顺序的逆序,后到先开,招标人当众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以及招标人认为合适的其他容。

5.2.5开标人、唱标人、记录人等有关人员在开标记录上签字确认。

6、评标

6.1评标委员会

6.1.1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具体详见投标须知前附表。

6.2评标

6.2.1评标原则

评标活动遵循公平、公正、科学和择优的原则。

6.2.2评标

评标委员会按第三章“评标办法”规定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第三章“评审办法”没有规定的方法和标准,不作为评标依据。

6.2.3 评标和决标过程

开标后至招标人公布中标结果之前,有关投标文件的检查、评比和决标等信息对与本过程无关的投标人及其他人员。投标人不应对招标人或有关人员施加影响和试图获取评价信息,违者可能导致被取消中标资格。

7、合同授权

7.1 定标

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

7.2 中标通知

按招标文件的规定的投标有效期,招标人以书面形式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未中标的投标人。

7.3签订合同

7.3.1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10天,根据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8、需要补充的其他容

详见投标须知前附表。

第三章评标办法

根据《勘测设计咨询采购管理办法》的规定,采用比选方式对本项目进行评审,并结合本项目特点制定本评选细则

评审委员会由招标人依法组建,负责评审工作。该委员会由项目甲方代表、行业主管部门代表及相关专家三人以上单数组成。

本工程评选采用一次性报价,经评审的合理低价法。

1、评选程序

评选程序分为实质性审查评审、商务部分评审、确定中选人和编写评选报告。2、实质性审查评审

实质性审查评审通过标准

意一个“不符合”,表示结论“不通过”。

2.只有通过实质性审查评审的比选投标文件才能进行下一步评审。

3、商务部分评审

评审委员会对通过实质性审查的投标文件,按报价由低到高排序。

4、推荐中标候选人

评审委员会商务部分评审排序确定排名第一的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

如实质性审查合格者仅为一家时,评审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候选人。如通过实质性审查,且报价相同,评审委员会应推荐资质等级较高的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

第四章合同格式

1、合同协议书

合同协议书(格式)

委托方(甲方):

承包方(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自治区洛扎县拉康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钻探及室外试验工作,乙方同意承接该项工作。为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工作容及工作量

1、钻探:陆域钻探孔20只,总进尺713m;相关的钻孔注水及压水试验,钻探孔施工便道及作业平台开挖。

2、物探:钻孔电视9个孔,总深度510m。钻孔波速4个孔,200m。平硐波速探测,250m/2硐。

3、室试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2组,石料碱活性试验1组,水质简分析2组。

4、现场需派驻1名地质工程师负责钻孔地质编录及相关工作协调(提交钻孔柱状图)。

5、相应的钻探勘察点放样。

第二条工作进度及要求

2.1 2018年7月10日以前进场,钻探及物探等外业工作需在8月30日前全部完成。

2.2 2018年9月15日前提交钻孔柱状图及物探和室试验成果报告。

2.3 主要规程规

(1)《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GB 50287-2016)

(2)《水电水利工程钻探规程》(DL/T 5013-2005)

(3)《水电水利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T 5368-2007)

(4)《水电水利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T 5355-2006)

(5)《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 50145-2007)

(6)《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制图标准》(DL/T 5351-2006)

(7)《水电水利工程地下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规程》(DL/T 5415-2009)

(8)《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DL/T 5331-2005)

(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2014)

(10)《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T 5388-2007)及其他相关规程规。

第三条费用计算及支付方法

3.1费用计算:

本合同金额为(大写):元(¥元)人民币,经双方协商,具体费用在勘察工作完成后按实际完成工作量依据投标报价折扣率及单价进行结算。本工程勘察依据国家规定的现行收费标准《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中没有规定的收费项目,由甲方、乙方另行议定。

3.2费用支付方法:

3.2.1合同签订施工队伍进场后甲方向乙方支付工程预付款25.0万元(人民币大写贰拾伍万元整),本合同履行后,抵作工程款。

3.2.2乙方完成全部工作,双方核准结算清单后10天甲方向乙方支付至工程结算款80%。

3.2.3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后或外业结束一年,甲方向乙方结清全部费用.

3.2.4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供国家规定的6%增值税专用税务发票(含预付工程款)。

第四条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准确性、可靠性负责。

4.1提供本工程批准文件(复印件),以及用地(附红线围)、施工、勘察许可等批件(复印件)。

4.2提供工程勘察大纲、技术要求和工作围的地形图、建筑总平面布置图。

4.3提供勘察工作围已有的技术资料及工程所需的坐标与标高资料。

4.4提供勘察工作围地下已有埋藏物的资料(如电力、电讯电缆、各种管道、人防设施、洞室等)及具体位置分布图。

第五条乙方人向甲方提交勘察成果资料并对其质量负责。

第六条双方的主要责任

6.1甲方责任

6.1.1甲方委托任务时,必须以书面形式向乙方明确勘察任务及技术要求,并按第二条规定提供文件资料。

6.1.2在勘察工作围,没有资料、图纸的地区(段),甲方应负责查清地下埋藏物,若因未提供上述资料、图纸,或提供的资料图纸不可靠、地下埋藏物不清,致使乙方在勘察工作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或造成经济损失时,由甲方承担民事责任。

6.1.3甲方应及时为乙方提供并解决勘察现场的工作条件和出现的问题(如:落实土地征用、青苗树木赔偿、拆除地上地下障碍物、处理施工扰民及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有关问题),并承担其费用。

6.1.4若勘察现场需要看守,特别是在有毒、有害等危险现场作业时,甲方应派人负责安全保卫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危险作业的现场人员进行保健防护,

并承担费用。

6.1.5勘察过程中的任何变更,经办理正式变更手续后,甲方应按实际发生的工作量支付勘察费。

6.1.6由于甲方原因造成乙方停、窝工,除工期顺延外。甲方应支付停、窝工费(计算方法见

7.1);甲方若要求在合同规定时间提前完工(或提交勘察成果资料)时,甲方应按每提前一天向乙方支付 / 元计算加班费。

6.1.7甲方应保护乙方的投标书、勘察方案、报告书、文件、资料图纸、数据、特殊工艺(方法)、专利技术和合理化建议,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复制、不得泄露、不得擅自修改、传送或向第三人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如发生上述情况,甲方应负法律责任,乙方有权索赔。

6.1.8本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和补充协议中甲方应负的其它责任。

6.2乙方责任

6.2.1乙方应按国家技术规、标准、规程和甲方的任务委托书及技术要求进行工程勘察。按本合同规定的时间提交质量合格的勘察成果资料,并对其负责。

6.2.2由于乙方提供的勘察成果资料质量不合格,乙方应负责无偿给予补充完善使其达到质量合格;若乙方无力补充完善,需另委托其他单位时,乙方应承担全部勘察费用;或因勘察质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工程事故时,乙方除应负法律责任和免收直接受损失部分的勘察费外,并根据损失程度向甲方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由甲方、乙方商定为实际损失的 / %。

6.2.3在工程勘察前,提出勘察纲要或勘察组织设计,派人与甲方的人员一起验收甲方提供的材料。

6.2.4勘察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实施情况,向甲方提出增减工作量或修改勘察工

作的意见。并办理正式变更手续。

6.2.5在现场工作的乙方的人员,应遵守甲方的安全保卫及其它有关的规章制度,承担其有关资料义务。

6.2.6本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和补充协议中乙方应负的其它责任。

第七条违约责任

7.1由于甲方未给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而造成停、窝工或来回进出场地,

甲方除应付给乙方停、窝工费(金额按预算的平均工日产值计算),工期按实际工日顺延外,还应付给乙方来回进出场费和调遣费。

7.2由于乙方原因造成勘察成果资料质量不合格,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时,其返

工勘察费用由乙方承担。

7.3合同履行期间,由于工程停建而终止合同或甲方要求解除合同时,乙方未

进行勘察工作的,不退还甲方已付定金;已进行勘察工作的;完成的工作量在50%以时,甲方应向乙方支付预算额50%的勘察费;完成的工作量超过50%时,则应向乙方支付预算额100%的勘察费。

7.4甲方未按合同规定时间(日期)拨付勘察费,每超过一日,应偿付未支付

勘察费的千分之一逾期违约金。

7.5由于乙方原因未按合同规定时间(日期)提交勘察成果资料,每超过一日,

应减收勘察费千分之一。

7.6本合同签订后,甲方不履行合同时,无权要求退还定金;乙方不履行合同

时,双倍返还定金。

第八条:本合同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关于拉康欲望理论阐释

关于拉康欲望理论阐释 [论文关键词]拉康;欲望理论;隐喻;换喻;客体小a [论文摘要]欲望问题是拉康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欲望理论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现象与本体的二元对立上,也体现在欲望的表达方式上。需要(need)和要求(demand)属于现象层面,欲望(desire)属于本体层面。隐喻和换喻是欲望表达的最常见方式。客体小a是欲望表达的实质性内容。 一 欲望问题是拉康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拉康的欲望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需要(need)、要求(demand)和欲望(desire)三个层面。需要和要求属于现象层面,之所以属于现象层面在于需要体现为可满足性,要求虽然打开了欲望不得满足的缺口,但要求仍然可以部分地得到满足,因而这两个层次属于现象层。而欲望由于具有绝对条件性,所以属于本体的形而上的层面。 可以将欲望的三个层次和三界图的形成对应起来来看。这样看的话,需要就存在于实在界,也就是婴儿出生之后的六个月之内,即前镜子阶段,要求产生于镜像阶段,即6—18个月之间,欲望(desire)发展于象征阶段,即18个月之后。当然,这种划分和镜像阶段的三界图的划分一样,只是权宜之计,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也就是说,需要、要求和欲望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具体讲来,需要是生理需要,具有明确的对象性和有条件性,它表现为可满足性。要求是对于爱的需要,属于中级需要,它打开了欲望不得满足的缺口。拿婴儿来说,需要就是对乳汁的需要,他饿了就要吃奶,渴了就得喝水,这些是就需要而言的具体内容。等到他长大一些时,就有了爱的需求,希望母亲经常抱着他、大人在身边爱护着他,宠着他,这是对要求而言的内容。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像想象界的认同一样,主体总认为爱的对象越多越好。要求如果不能得到满足,主体就会产生焦虑。而要求的对象却总是缺席的,比如孩子爱的要求对象—母亲。母亲的缺席,会引起孩子的焦虑。为什么呢?因为给于自己爱的对象不在了。为了减缓这种缺席而造成的焦虑,儿童用玩缠线板游戏的方式来抵御焦虑和恐慌,他(或她)借助把线球一放一收这样的重复性动作,来象征母亲的不在与在,从而为爱的缺失建立起防御机制。儿童玩缠线板这一游戏,其意义引申开来意指要求的实现过程其实是一种话语的言说方式。这种话语的言说方式表明,从需要到要求,主体的欲望发生了一个扭转,从原来的本能需要转为现在的文化需要。需要是个体的,而要求却已经是主体与他者之间相互反馈的交往行动,交往行动为主体提供了要求的诸多可能性和对象的多样化。尽管这些对象也许只是爱的缺失的替代品和弥补焦虑的象征品,但是比起需要来,要求的意义已经层出不穷。 那么欲望是什么呢?“在要求从需要那里分离出来的地方欲望开始成形。”欲望处在要求与需要分离的地方,也就是处在要求与需要的裂缝处。这个分裂意味着一种浑然的整体性的缺失,浑然整体性也正是欲望所企图达到的目标。那么这种目标为什么在需要和要求那儿达不到呢?因为需要满足的是一种个体性的目标,不具有黑格尔意义上的普遍性,而要求虽然相对于需要来说,其满足的目标具有普遍性,但是要求的对象却也是一种幻象,而欲望既是对需要对象个体性的否定,也是对要求对象一幻象的否定。因此,欲望既有前两者的因素,又不是前两者的任何一方,“欲望产生于要求之外,因为当要求将主体的话语联结到它的条件上去时,它精简了需要”。因此欲望实际是要求减去需要之差,它的目标不可能在需要与要求的任何一方那里得到实现。欲望在消灭了需要的个体性和要求的幻象性之后,达到了一个本体性的境界,但是欲望的本体仅仅是一种乌托邦状态。尽管欲望演变的过程也经历了前面所说的两次异化或者否定,但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欲望的途程最终并没有迎来柳暗花明,而仍然处于否定、缺失的状态之中。

拉康:人的欲望总是他者欲望的欲望

拉康:人的欲望总是他者欲望的欲望 作者:张一兵原载:《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3期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拉康哲学中的伪欲望理论。作者首先探讨了拉康的需要-需求-欲望的分层理论,突出解析了以无为对象的不可能的欲望。其次,论文分析了拉康提出的大写他者的欲望逻辑是阉割式的不可能,这却是欲望最真的内驱力。人的欲望总是他者欲望的欲望,因此,个人主体之“要”永远是伪“我要”。 我们知道,本能之欲望在弗洛伊德的学理逻辑中,是本我的本质。相对于文化之我和社会之我,欲望之我是居有本真性的。固然这种欲望会受得阻碍和曲解,但它总会千方百计地设法得到满足。可是,拉康不仅消解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还进而提出,那个作为无意识基础的本能原欲在人的存在层面并不具有合法性。在拉康的哲学视域中,人的欲望总是虚假的,你以为是自己的需要,而其实从来都是他者的欲望。人的欲望是一种无意识的“伪我要”。依拉康的观点,个人主体的欲望从镜像异化以后就不再是主体本己的东西,特别是在进入象征域之后,在能指链的座架之下,我的欲望永远是他者的欲望之欲望。我们知道,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他就是要让人们揭开意识(文化)的帘子,以发现背后隐匿着的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可是拉康的回答也干脆:“以为欲望的

问题不过是个揭开恐惧的面纱的问题的人,就将他指导的人们都蒙在这层裹尸布中了”。问题的关键在于,那裹尸布中并没有任何东西。呵呵,说得多阴毒。可是,拉康还关心人的欲望,“你到底要什么?”是他心目中的精神分析学所真正想弄清楚的最终问题。 1、本真的需要与异化的要求 我们已经知道,弗洛伊德区分了现实的对象性需要和心理性的愿望(欲望)。但拉康进一步说,欲望(désir)不是希望或愿望(wunsch/wish),弗洛伊德试图在梦中发现欲望,但“梦不是欲望”。拉康总在与弗洛伊德作对。在拉康看来,愿望是人有意识追寻的东西,而欲望则是无意识发生的。请一定注意,这里的无意识要解读为“他者的话语”。愿望是有可能通过幻想得到满足的,可欲望却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在拉康这里,被指认为欲望的东西不再是现实中的真实需要,甚至不是弗洛伊德所讲的心理性的愿望,而是一种在语言的象征域中,伪主体对本体论意义上的缺失之物永不可能实现的欲求。为什么?我们来看拉康的解释。 拉康否定包括弗洛伊德在内的一切感性的生物主义需要-欲望观,也不赞同皮亚杰一类建构主义的经验需要论。他自己别出心裁地提出了一个需要-要求-欲望的三元逻辑。拉康承认,人的需要可能源发于生物性的匮乏,它总是以具体的缺失对象为欲求指向,一旦获得对象,需要则得到满足。

以拉康的欲望理论解读《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之“无名林”

○李红梅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摘要] 欲望问题是拉康理论体系的一个核心内容。拉康认为,欲望本质上是一种对缺乏或缺场的欲望,主体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本文通过拉康的欲望理论来解读《爱丽丝镜中奇遇记》“无名林”,着重分析“无名林”中爱丽丝和卡罗尔的缺乏的欲望,从中得出反映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 缺乏欲望;他者欲望 中图分类号: 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8-0046-02 一、《爱丽丝镜中奇遇记》创作的时代背景 《爱丽丝镜中奇遇记》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作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以笔名刘易斯·卡罗尔于1871年出版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姊妹篇。 维多利亚时代童话小说的崛起是在英国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这一社会历史语境中完成的。工业革命一方面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激发了新的社会矛盾。布莱恩·奥尔蒂斯(Brian Aldiss)在论及工业革命和进化论对科幻小说的影响时指出:“工业革命和进化论都给人类带来了一种显著的隔绝感:人与人之间的隔绝,还有人与自然的隔绝——它如此频繁地在科幻小说里作为必须被征服的敌人而出现,似乎我们不再是自然世界的一个部分了。”卡罗尔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备受成人和儿童喜欢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 卡罗尔在《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第三章中将爱丽丝置于“无名林”中。“无名林”是一片树林,在那里,任何东西都没有名字。爱丽丝走进“无名林”后,忘记了自己的名字,一只小鹿漫步跑来,它也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小鹿带着爱丽丝在树林里穿行,她们来到树林外面的另一片开阔地。小鹿挣脱了爱丽丝的搂抱,惊慌逃奔,因为她知道爱丽丝是人类的娃娃。而爱丽丝因为突然失去小鹿黯然神伤。本文试图从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入手,依托雅克·拉康的欲望理论来解读“无名林”,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欲望理论 什么是欲望?拉康认为,欲望本质上是一种对缺乏或缺场的欲望。简言之,欲望的真正对象就是缺乏。缺乏是一种存在的缺乏,它超越了任何能表现它的东西。更进一步说,缺乏绝对不是存在的一种简单的相对物,它可以说是存在的基础,或者说,存在依赖于缺乏而存在。就如拉康所说:“存在是作为缺乏的一种功能而开始存在的。”鉴于拉康把欲望视为对缺乏的欲望,区分欲望与需要(besoin)就变得非常必要。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拉康,他们都把需要与满足放在一起来讨论。具体地说,需要代表着一种生物的倾向,或者说,一种生理上的倾向。如在动物身上体现出来的,基本上就是这种需要—满足的关系。而在人类身上,情况明显不同。人除了有生理上的需要以外,还有需求(demand),即通过言词向他人表示自己想要的东西,其根本上表现为对爱的需求。拉康指出,“在需要与需求的裂缝边缘处,欲望形成了……”所以,欲望不但有需要的特征,即它总是朝向对象,寻找对象、以求满足;而且它又有需求的特征,即它总是面向他人的,希冀得到他人的认可。然而,欲望不可能是需要。因为它的对象不是一种具体对象。它的对象根本上是一种缺乏,即它是永远也得不到满足的。同样,欲望也不可能是需求。因为需求必须借助于语言,而欲望只要求他人的认可,它本身是一种绝对物。 (一)爱丽丝的缺失的欲望 爱丽丝在镜中保有的唯一身份痕迹是:她知道自己的名字。没有名字,她就会真的成为一个“小对形”,因为她失去了她在符号中的最后一个身份标识。因此,爱丽丝进入“无名林”后,

拉康欲望理论阐释

拉康欲望理论阐释 欲望问题是拉康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拉康的欲望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需要(need) 、要求(demand) 和欲望(desire) 三个层面。需要和要求属于现象层面,之所以属于现象层面在于需要体现为可满足性,要求虽然打开了欲望不得满足的缺口,但要求仍然可以部分地得到满足,因而这两个层次属于现象层。而欲望由于具有绝对条件性,所以属于本体的形而上的层面。 可以将欲望的三个层次和三界图的形成对应起来来看。这样看的话,需要就存在于实在界,也就是婴儿出生之后的六个月之内,即前镜子阶段,要求产生于镜像阶段,即6—18个月之间,欲望(desire)发展于象征阶段,即18个月之后。当然,这种划分和镜像阶段的三界图的划分一样,只是权宜之计,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也就是说,需要、要求和欲望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具体讲来,需要是生理需要,具有明确的对象性和有条件性,它表现为可满足性。要求是对于爱的需要,属于中级需要,它打开了欲望不得满足的缺口。拿婴儿来说,需要就是对乳汁的需要,他饿了就要吃奶,渴了就得喝水,这些是就需要而言的具体内容。等到他长大一些时,就有了爱的需求,希望母亲经常抱着他、大人在身边爱护着他,宠着他,这是对要求而言的内容。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像想象界的认同一样,主体总认为爱的对象越多越好。要求如果不能得

到满足,主体就会产生焦虑。而要求的对象却总是缺席的,比如孩子爱的要求对象―母亲。母亲的缺席,会引起孩子的焦虑。为什么呢?因为给于自己爱的对象不在了。为了减缓这种缺席而造成的焦虑,儿童用玩缠线板游戏的方式来抵御焦虑和恐慌,他(或她)借助把线球一放一收这样的重复性动作,来象征母亲的不在与在,从而为爱的缺失建立起防御机制。儿童玩缠线板这一游戏,其意义引申开来意指要求的实现过程其实是一种话语的言说方式。这种话语的言说方式表明,从需要到要求,主体的欲望发生了一个扭转,从原来的本能需要转为现在的文化需要。需要是个体的,而要求却已经是主体与他者之间相互反馈的交往行动,交往行动为主体提供了要求的诸多可能性和对象的多样化。尽管这些对象也许只是爱的缺失的替代品和弥补焦虑的象征品,但是比起需要来,要求的意义已经层出不穷。 那么欲望是什么呢?“在要求从需要那里分离出来的地方欲望开始成形。”欲望处在要求与需要分离的地方,也就是处在要求与需要的裂缝处。这个分裂意味着一种浑然的整体性的缺失,浑然整体性也正是欲望所企图达到的目标。那么这种目标为什么在需要和要求那儿达不到呢?因为需要满足的是一种个体性的目标,不具有黑格尔意义上的普遍性,而要求虽然相对于需要来说,其满足的目标具有普遍性,但是要求的对象却也是一种幻象,而欲望既是对需要对象个体性的否定,也是对要求对象一幻象的否 定。因此,欲望既有前两者的因素,又不是前两者的任何一方,

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综述

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拉康文本的阅读和理解,综述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从 弗洛伊德到拉康思想中的继承和变化。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象征父亲这一概念 的延伸,这构成了拉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全新理解,也构成了拉康精神分析理论 的核心成分之一。 1.俄狄浦斯情结作为三种家庭情结之一 拉康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解建立在弗洛伊德之上。他在于1938年为《法国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 Fran?ais)所写的文章《个体成长中的家庭情结:对一种心理学功能的分析》(Les complexes familiaux dans la formation de l'individu: essai d'analayse d'une fonction en psychologie)将俄狄浦斯情结定义为三种家庭情结之一。拉康在文中这么定义情结:情结实际上以一种固定的形式联系着一些反应的整体,这些反应可以涉及到一切又组织 的功能,从情绪到适应于某一客体的行为都包含其中。对情结的定义就是,情结重现了一种 氛围的现实,其有双重含义: (1)情结的形式代表着这种现实,其客观地有别于心理发展中某个特定的阶段,心理发 展的阶段有其特定的起源。 (2)当某些要求着一种这种现实的高度客观化的经验每一次出现时,情结的活动都在经 历中重复着这种固定的现实;这些经验构成了情结的条件。 2.俄狄浦斯情结的三个逻辑时刻 拉康在第五个讨论班《无意识的种种构型》中更加详细和完善地讨论了俄狄浦斯情结的 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三个逻辑时刻。在拉康看来,三个逻辑时刻的通过是俄狄浦斯情结的 正常渡过的毕竟之路。 第一个时刻: 这一个时刻紧接着镜像阶段的认同阶段的完成,儿童在这个时刻与母亲形成了一种彼此 融合的关系。但拉康认为这个阶段的儿童与母亲之间并非一种纯粹的二元关系,反而他加入 了第三元——石祖。石祖对应着母亲的欲望的客体,而这正是儿童所必须要去满足的欲望。 儿童寻找的,便是让自己变成欲望的欲望,即可以满足母亲的欲望,换言之:成为或不 成为(to be or not to be)母亲的欲望的客体……为了满足母亲……必须且需要成为石祖。 儿童想象着母亲总是欲望着这一个“想象的石祖”,因此为了满足母亲,儿童不得不成为“石祖”。而由于三角关系已经出现,因此儿童与母亲之间已经出现了一个想象性的中介,使 得之后象征父亲的介入成为可能。 第二个时刻: 这一个时刻是俄狄浦斯情结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刻,父亲作为一种象征的功能 介入到了母亲和儿童的关系中间。在这一时刻,儿童发现,母亲所缺失的石祖被某个存在所 剥夺了。而剥夺并占有母亲石祖的那个人也就是象征的父亲。拉康对此这样说道:经验向我们证明,被视为剥夺了母亲的这个客体,尤其是母亲欲望的石祖性客体的父亲,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基本的角色,这就是最自然、最正常的俄狄浦斯情结。 象征的父亲并不一定是一个具象的存在,而可以是象征的一个彼者。这要这个彼者剥夺 了母亲的石祖,他在剥夺了母亲所缺失的欲望的同时也代表一种有关母亲欲望的法则。拉康 将这种象征的父亲称之为“父姓”。而父姓的意义就在于给予儿童一种律法、一种欲望的法则。这个时刻代表着儿童接受了父姓的阉割,也就因此进入了一个象征的秩序,即从想象界到象 征界。这个时刻也对应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所提到的原初压抑的过程。 第三个时刻: 第三个时刻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最后一个时刻,这一个时刻也标志着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束。在这个时刻,实在的父亲的登场,期指代一个能够扮演象征父亲的人物角色。而男女性俄狄 浦斯情结的差异也就是在这里显现出来,男性放弃成为石祖,转而认同拥有石祖的父亲。而 女性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像男性一样认同父亲,另一种则是认同母亲,以便像母亲一样知 道可以去找一个拥有石祖的男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