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征信违规风险防控的思考

商业银行征信违规风险防控的思考

商业银行征信违规风险防控的思考
商业银行征信违规风险防控的思考

2019年第4期总第243期

征信

CREDIT REFERENCE

No.42019Serial NO.243

【问题探讨】

收稿日期:2019-01-23作者简介:唐琦(1976—)女,江苏扬州人,经济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征信理论与实务;龚成(1976—)男,江苏扬州人,经济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征信理论与实务;樊瑾瑜(1985—)女,江苏泰兴人,经济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征信理论与实务。

商业银行征信违规风险防控的思考

琦,龚成,樊瑾瑜

(中国人民银行扬州市中心支行,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当前,征信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的重视。从监管视角分析商业银行征信违规风

险的类型、征信合规管理措施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商业银行防控征信违规风险的建议:强化征信合规管理中信息主体权益保护职责;加强征信信息查询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明确征信业务职责,有效平衡业务发展;加强员工管理,防范道德风险。关键词:商业银行;征信违规;信用信息;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47X (2019)04-00028-04

一、商业银行征信违规风险类型(一)用户管理风险

近些年征信信息泄露案件显示,一些商业银行员工存在违规操作现象,暴露出部分机构对查询用户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疏漏,易引发征信合规风险[1]。主要表现在:一是用户管理不力,存在用户调岗、离职而未及时停用、征信用户开设过多难以有效管控、为非正式员工开设查询用户等现象;二是设置公共用户,一个查询用户的口令多人知晓并共用,导致征信信息泄露风险增大且较难定位追责;三是用户信息泄露,查询密码未定期修改或未妥善保管、查询密码复杂性不够、征信查询完毕后用户未及时退出操作等问题,均会导致征信违规风险。

(二)业务操作风险

一是客户信息采集环节的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在采集、录入客户信息时缺少复核,如婚姻状况、住房等基础信息录入错误,易引起异议和投诉纠纷。二是征信信息查询环节的操作风险。如先查询后授权、授权书中授权日期等重要授权要素未填写或填写不全、查询用户在查询信用报告时选错查询原因,导致与客户实际授权不符等。这些操作中出现的失

误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隐患。

(三)制度不健全及执行风险

商业银行按照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征信法律法规要求,自上而下建立了征信内控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管理、信息采集、信息查询、异议与投诉处理、安全管理、档案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2]。从征信主管部门开展的执法检查情况来看,部分商业银行制定的征信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如不良信息告知内容和形式不符合《条例》的要求、代理查询授权条款不严谨、异议处理内部流程未按照实际业务情况进行细化等。同时,商业银行在执行制度时存在与制度不相符的情况。比如不良信息的告知未在不良信息产生后及数据上报前履行、异议处理未按照法定要求在20天内书面答复、用户备案不及时、客户授权资料保存不当等行为,导致制度实施存在风险、责任落实出现偏差。

(四)系统功能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访问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两种方式:一是部署前置机即征信查询管理系统,所有访问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客户端通过前置机来进行登录。前置机对客户端具有行为记录、审计、统计监测、异常报警等功能[3]。二是采用客户

·

·28

端主机直接访问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种方式通过前置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管控用户的查询行为,但缺乏技术控制,不能全面防范违规风险。第二种方式由于客户端较多,不是专机专用,难以有效管控用户的具体操作行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网页访问方式,目前两种访问方式都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口令登录网站进行信息查询,大部分银行并未在用户设置上应用IP地址绑定、专机登录限制等技术手段,或缺乏操作性较强的风险防控措施来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容易造成用户信息泄露、用户公用滥用、非工作时间查询等问题[2]。

(五)员工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特征是银行员工以放弃有关法规制度、职业道德和本企业的效益为代价,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为价值取向,结果是使银行不能获得最大利润或造成业务运营处于风险状态。众所周知,征信信息已成为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参考,越来越多的银行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掌握和管理着客户大量的征信信息。工作人员在银行内部的岗位分布广、业务条线多、流动性大。近年来,各地征信主管部门在监管中屡次发现有违规操作现象发生,甚至个别银行工作人员伙同外部人员售卖客户信息。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个别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银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近年来商业银行征信合规管理措施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监管辐射作用日益增强,征信违规风险后果逐步被认识,不少商业银行采取了“人防+技防”等管理措施,加大征信合规管理力度,防范征信违规风险。

(一)加强征信合规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

商业银行根据征信管理工作的要求,成立了征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征信信息查询使用、用户管理、异议处理、档案管理、数据报送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2018年,商业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一是强化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征信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岗位职责,强化了征信信息安全主体责任。二是对照已经建立的征信内部管理制度,查漏补缺,重点完善了征信管理和问责制度、征信信息安全情况报告制度、征信合规与信息安全自查自纠及报告制度。三是建立了征信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成立了由业务、技术、法律、宣传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制定了应急处置方案。

(二)加强征信系统信息安全技术防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通过提高技术防控能力,增强对征信系统信息安全的防控。一是大部分商业银行开发应用了征信查询管理系统,查询人员不直接登录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征信报告,而是通过征信查询管理系统进行查询,极大降低了操作风险。二是部分商业银行对查得的信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对涉及身份证号、企业中征码等敏感信息进行了脱敏展示。三是部分商业银行对征信报告的打印和下载进行了技术控制,只允许相关人员在系统中查看,不提供征信报告的打印和下载,有效防范了征信信息泄露风险。

(三)加强征信工作人员管理

商业银行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了征信工作人员征信合规意识,规范了征信工作人员的行为。一是加强征信教育和培训。商业银行建立了征信工作人员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征信法规、制度文件,从思想上筑牢防范征信信息泄露风险的防线,从行为上提高征信业务操作合规水平。二是强化征信用户管理。商业银行建立了征信查询用户上岗前培训和考试制度,未通过考试的工作人员不得查询征信报告;对征信用户查询行为开展日查、月查和季查,及时发现征信报告查询中的不规范行为和信息泄露风险隐患;征信用户专人专用,一些商业银行将用户与IP地址进行绑定,防止征信用户被他人盗用;定期开展对征信用户密码安全性的检查,征信用户的新增、停用、重启、密码重置等必须经有权限人员审批后才可以操作。三是加大征信工作人员考核问责力度。商业银行将征信合规管理内容纳入内部考核体系,对违反征信合规管理要求的,不仅影响相关部门内部考核结果,而且对直接责任人员和管理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四)加强征信查询权限管理

商业银行通过加强征信查询权限管理,减少了征信查询风险。一是部分商业银行上收查询权限,在二级分行以下取消征信查询权限,由一级分行负

·

·29

责统一查询,二级分行以下机构上报查询申请和相关授权资料,一级分行审核无误后再查询并反馈征信报告。二是部分商业银行采取集中查询,由专职征信查询人员集中负责全辖所有征信报告的查询职责,大幅减少征信查询用户数量。三是部分商业银行加强对查询行为的管理,设置查询审核岗位,查询人员必须在系统中上传授权资料并经查询审核岗位人员审核通过后才可以查询征信报告。

三、商业银行征信合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充分体现客户信息权益保护理念

“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是《条例》立法精神和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条例》从知情权、异议权、纠错权、司法救济权等方面明确了信息主体所享有的权益。但从商业银行近年来的征信管理实践来看,更多强调业务的合规性,而对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重视不够,导致商业银行在执行客户知情权、异议权、纠错权等方面存在不积极作为或推诿失责的行为,如在推销金融产品时不详细告知可能导致征信不良的情形,在客户申请异议时将责任推卸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当自身利益与征信合规要求、客户权益存在冲突时,银行往往忽视后者、确保前者。如与客户达成债务民事调解后,银行不依据法院的调解来修正客户的征信记录,导致客户权益受损。

(二)重事前管理,轻事中、事后管理

《条例》出台以来,商业银行因违反规定受到征信监管处罚的情形中“未经信息主体同意查询征信信息”所占比例较大,也因此引起商业银行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除建立员工教育培训和考核奖惩机制外,不少商业银行通过加强“技防”来杜绝此类现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近年来征信信息的价值不断为商业机构所发掘,信息“黑产”盛行,商业银行征信信息查询、使用、流转等各个环节可能产生信息泄露的机会都会被不法分子盯上。显然,目前商业银行将征信风险防范重点仅放在“授权查询”的事前环节,已不能满足当前的监管要求;贷后管理、档案管理等事中和事后环节涉及征信信息使用管理不善,同样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三)总行与分支行权责关系不明确

由于各类金融业务模式的不同,商业银行总行与分支机构在征信工作方面职责和权限不完全一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总行与分支机构在征信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划分并不明确,导致商业

银行分支机构既不掌握业务全流程情况,也不清楚

自身职责和权限范围,无法有效控制征信违规风

险。如《条例》中规定的“不良信息事先告知义务”,

大部分商业银行是由总行执行,分支机构对此义务

的执行情况不了解,对本机构发生的业务所应履行

的“告知义务”也无从核实,一定情况下会造成因总

行执行不到位而引起客户非主观恶意不良征信记录

的持续恶化,引发客户投诉或诉讼。此外,对于实行

征信查询权限上收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征信信

息使用和保存环节所应承担的职责也不清晰,极有

可能产生征信违规风险。

(四)征信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存在一定矛盾

效益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之一,必然

在业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上产生相应的要求,而业

务发展将带来征信查询量的增加。为了提高征信查

询效率,一些商业银行会采取增加征信用户的方式

来解决,有的银行甚至将非正式人员设为征信用户,

大大增加了征信用户信息安全管理的难度和风险。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用户设置要符合最

小化原则”,而一些面向广大中小客户群体的银行较

难接受,不能摆正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

宁愿降低征信合规管理要求以换取经营效益。

(五)员工道德风险防范缺乏有效措施

道德风险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

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行动的可能性。道德

风险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道德观念对自身行为的约

束。在银行业,与其他各种风险相比,道德风险最难

预防和控制。目前,商业银行除采取工作人员教育

培训和考核奖惩措施外,没有更为有效的监督和控

制方法。从近年来发生的信息贩卖、对外非法提供

征信信息等重大违法案件来看,个别员工的道德风

险问题是案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四、商业银行防控征信违规风险的建议

(一)强化信息主体权益保护职责

商业银行要树立对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责任意

识,将员工在业务中可能会损害客户征信权益的一

些不合规行为纳入考核,进行问责。当客户利益与

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商业银行不能仅为维护自身

利益而侵害客户利益,而应当遵循《条例》等法规的

··30

规定,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业务流程设计中要把客户的信息权益保护问题一并纳入研究范围,避免因产品设计缺陷、业务流程不合理导致客户信息权益受损。在产品和业务推广时,要全面告知客户可能会引发的征信问题,提醒客户注意,避免引起客户纠纷。

(二)加强征信信息查询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

近年来,信息主体对自身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日益提升,社会各方对征信信息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监管部门适时提出了“征信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即从征信信息的产生、使用、管理及销毁的整个过程中均要保证征信信息安全,不得发生信息泄露。为此,商业银行需要从信息查询、使用、流转、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研究信息可能发生泄露的风险隐患,从制度建设、员工管理、用户权限、系统控制、技术监控等方面全面统筹,强化管理,堵住信息泄露的黑洞,如规定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查阅征信信息,系统严格控制信用报告的下载和打印,信用报告的销毁必须在监督下进行等。

(三)明确征信业务职责,有效平衡业务发展

建议商业银行总行全面梳理各类征信业务管理和操作模式,明确各级分支机构征信业务职责。对于业务由总行执行,但产生的征信后果可能涉及分支机构的,总行要加强与分支机构的信息共享,如不良信息告知情况,应定期将告知的凭据进行反馈,以便分支机构自我核查或受理解决客户异议、投诉。

商业银行总行还应加强对如何执行《条例》等征信法规的研究,确保从总行层面下发的征信内控制度、授权文本、异议处理流程符合《条例》规定。商业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要正确看待征信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只为保效益而偏废合规管理要求,而要从征信业务模式和技术上进行改进,提高征信合规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加强员工管理,防范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要从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入手,通过严格控制征信用户数量、强化征信从业人员权限管理、采取集中查询、上收查询权限等方式有效精减征信从业人员数量,并将具有优秀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的员工放在征信岗位。同时,要从提高违法违规行为成本入手,加强对员工的征信法律法规、合规操作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员工考核和奖惩力度,持续提升员工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还要时刻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和社会关系变化,在出现可能引发员工思想变化和异常行为时,要及时提醒或采取调岗的措施,避免发生实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岩岩,蒋文保.个人信用报告全程隐私保护研究[J].征信,2015(3):25-27.

[2]李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征信合规管理框架研究[J].征信,2018(8):23-24.

[3]陈广山.商业银行征信查询中的信息安全风险应加以重视[J].时代金融,2017(6):110.

(责任编辑:冯长甫)

Reflec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Violation Risk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redit Reporting

Tang Qi,Gong Cheng,Fan Jinyu

(Yangzhou City Central Sub-branch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Yangzhou225009,Jiangsu,

China)

Abstract:Credit report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has increasing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from the regulatory departments and commercial banks.By analyzing the types of violation risk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redit reporting,the credit reporting compliance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regulatory perspective,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violation risk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redit reporting:reinforc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information subjects in credit reporting compliance management;strengthening the whole life-cycle management of the inquiry and usage of credit reporting information;clarifying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credit reporting businesses and effectively bal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es;intensifying the management of credit reporting personnel and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moral hazard.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violation of credit reporting laws;credit information;risk management

·

·31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一般存在的风险 1、人员配备不足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指业务机构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引发的各种非系统性管理风险。其主要表现和危害是:业务岗位的设置和管理缺乏应有的检查和制约机制,基层行人员配备达不到制度要求,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等现象大量存在,业务分级授权制度无法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银行内部业务操作成为“良心活”,为职业道德败坏的内部人员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形成潜在风险。 2、账户管理风险 账户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放松对客户开户条件的审查和账户活动情况的监督从而导致的风险。这里所说的客户既包括公司客户,也包括私人客户。该风险的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按银行账户管理有关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开户手续不全或资金性质与账户类别不符;二是不按规定与开户单位定期办理对账,使存在的问题长期难以发现;三是对长期不动户清理不及时。 3、单位预留印鉴卡片及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 印鉴卡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对印鉴卡管理不善,为犯罪分子所用进而盗取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风险。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对单位预留印鉴卡片的管理不严,未分人保管,及时核对,相互制约;二是银行工作人员对单位更换印鉴手续的审查未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使犯罪分子得以“掉包”印鉴实施诈骗;三是由于单位人员不慎,致使印鉴为犯罪分子获取并拓制,利用银企对账和重要空白凭证等管理漏洞窃取单位资金。印鉴卡管理上存在的风险既有单一的外部作案,也有相当数量的内外勾结作案。 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客户签章要求不严,产生漏签、代签等现象,使银行资金出现风险损失。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柜员对客户签章(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私人客户,在挂失、领用卡折、重要凭证、更改客户信息等业务中审查不严,导致出现风险时客户逃避责任、银行垫付资金的现象。二是办理业务时对授权代理现象缺乏法律意识,造成无效代理、过期代理等行为出现,一旦客户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就会形成银行损失的被动局面。 4、章、证、押(压)的管理风险 章、证、押管理的风险主要是会计部门章、证、押(压)保管不善,未严格执行分工制约、交接登记等制度规定的手续,为内部人员所利用,办理非法的结算业务等引发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章、证、押(压)未进行有效的三分管,办理结算业务一手清;岗位责任制不落实;会计业务用公章与重要空白凭证、汇票专用章、压数机、密押器、汇票凭证保管、使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使用交接及相关检查登记制度未有效执行等。危害主要表现为内部作案和内外勾结,监守自盗,一旦作案得逞往往形成较大的资金损失,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凭证审核风险 凭证审核环节的风险包括收入凭证与支付凭证审核两大类,主要是由于对凭证要素审查不严,造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或者使犯罪分子诈骗成功,基于票据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形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doc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境内外有关监管指引、本行《章程》,并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本行实现既定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本办法主要关注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本行还关注外部监管部门或本行董事会要求-2-

关注的其他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收益与风险匹配 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考虑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能够满足股东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本行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 本行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部门、各级机构和各层级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实行前中后台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之间要有效沟通与协调,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风险分散 本行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行业、产品、期限和币种等维度上的适度分散,防范集中风险。严格遵循监管标准,审慎核定单一客户和关联客户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度。 本行实现市场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市场、产品、期限和 -3-

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与化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113078409.html, 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与化解 作者:佘松涛 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21期 【摘要】我国正在全力推进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体系,力图通过构建一种全新的体系来预防和控制银行风险,并且随着一些制度和体系的推行,银行不良贷款现象明显减少,总体发展方向良好。从另一个角度看,商业银行对公信贷款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信贷的种类也有明显的区别,这就造成了公信贷款出现了许多诟病,尤其是贷款后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制度不能发挥防控风险的作用,严重影响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应当看到,商业银行中所存在的信贷风险在信贷经营活动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发生,而且涉及面极广。这些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以保证商业银行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防控化解改进 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并且经济危机的发生时间越来越短,2010年以来,尽管各国及时采取措施,世界经济有所改观,但是随着结构性矛盾的不断 发生,金融市场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是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上,一些风险已经成为威胁银行正常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尽快摆脱或者治理这些风险,国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或者制定一些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来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进行规制。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存在且必须关注的风险 前面已经论述,商业银行的发展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市场是否能够有序发展和进步,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但是在讨论防控风险之前必须要了解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 (一)在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信用风险 在银行经营中首先面临的就是信用问题,应当密切关注可能产生信用风险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全面关注和涉及高利率相关的风险问题,如高度关注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公司和企业参与民间借贷和高利率信托融资情况,一些进行过小额贷款的公司在迅速发展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及担保机构业务合作风险等。第二、时刻注意流动性持续收紧情况下可能产生的风险问题。这一方面的风险注意涉及到持续收紧情况下的平台贷款风险,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平台贷款可能面临着到期不能还款的风险;其次,在想商业银行返还贷款时具有难以确定的可能,而且所偿还资金的来源相对单一;最后,针对平台贷款我国制定了一些政策予以规范,这种政策的实施可能引起一些信用风险。第三、要及时做好房地产贷款的控制。我国近年来,涉及土地、金融及税收等方面的宏观调控的政策越来越多,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这种调控下极有可能会出现信用风险,必须进行重点关注。首先,我国已经开始重点调控房价,因此,要注意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1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银行界普遍采用团队模式来实行信贷行为,每个信贷员分工 明确,单笔贷款可分为贷前、贷中和贷后。下面就从这三个环节来分 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现状。 1.1贷前信贷选择分析 所渭贷前选择,顾名思义就是银行分析市场,选择适合的候选借款企业。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信贷市场普遍存有的现象 是供小于求,即企业贷款的总需求数大于我国银行所能提供的借款数。不过,强大的需求并没有刺激市场的良性竞争,银行也没有获得较高 的利润。究其原因,对于银行本身划分的市场来说,“蛋糕”正在越 做越小。 近几年来,各家商业银行按照(商业银行法)指引的方向,商业化经营 机制转变较快,集中上收和“重效益、重成本、防风险”的意识增强,普遍实行了信贷管理权限“优良客户制”,重点增大对效益高、行营 销和增加贷款扶持;相对应压缩信用等级低、信誉好、风险小的优良客 户进信誉差、风险大的企业的贷款。 这是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发展规律的,主流是好的,总体是健康的,但也存有一些负面影响和风险问题。银行贷款向大企业集中有些过度,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中小企业资金供给有些不足:即使有些人企业集团、_上市公司素质不高,但商业银行却盲目争相为其贷款,结果带来很大 的风险甚至成为不良贷款。 银行争夺大企业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中 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数据不真实、业主素质不高、企业有效资产 不足、银行操作成本高是影响银行贷款意愿选择的现实因素。 1.2贷中信贷决策分析

以往的信贷决策,多采用经验决策。经验决策是指凭借管理者的经验 和直观资料而做出的决策,它属于定性决策范围。随着持续借鉴西方 商业银行的现代决策方法,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主要是通过使用各种数 学模型,如预测模型、线性规划、决策模型等,实行信贷决策的定量 分析。这种定量分析主要表现在对贷款对象、贷款资格及限额的判断上,而判断的依据就是对借款人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实行分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针对贷中决策的主要困惑在于难以找到授权与放 权的平衡点。国有银行现在的信贷制度是双线管理。其简要程序是: 企业向银行的公司业务部提出贷款申请,公司业务部对企业及其项目 实行调查并写出书面评估报告;风险管理部成立一个尽职调查小组,对 公司业务都提交的评估报告做出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提交风险委员会,风险委员会讨沦通过后即可贷款。数额超过权限的(比如10亿元 以上),上报总行总行贷款也须经过同样的程序,总行行长对风险委员 会决定的贷款有否决权。同时,被风险委员会否决的贷款也能够要求 复议。 1.3贷后信贷管理分析 在贷后管理方而,我国日前采用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法来控制信贷风险。具体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人民银行,2001.12, 第78-80页 从过去四年的实践看,贷款风险分类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与预期 目标相比,己大打折扣,甚至己经影响和改变了对整个贷款风险分类 制度的评价。 (一)仍拘泥于原有的期限分类法 一些正常类贷款,债务人的各项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性比率、净现金流量均显示企业经营过程已经出现了一些潜在隐患,还有一些 正常类贷款,债务人的行业市场发生了不利于还款的影响,主要投资

朱华:商业银行合规经营与风险防控

专业为企业/培训机构提供师资。 商业银行合规经营与风险防控 课程大纲 课前讨论:某信用联社内外勾结“以贷收贷”现象会有什么后果? 第一单元:银行常见的金融风险 1. 信用风险含义和种类——资本充足率达标了吗? 2. 市场风险含义和种类——讨论:利率放开后如何应对竞争 3. 操作风险含义和种类及国内银行操作风险统计 4. 流动性风险含义、种类及案例 5. 国家风险含义、种类及案例 6. 法律风险含义、种类及案例 7. 声誉风险含义、种类及案例 8. 战略风险含义和表现形式及案例 第二单元:金融风险内在生成机理分析 1、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理论分析 信息不对称性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决定了金融机构的性质和脆弱性 金融机构优势发挥的两个前提: 储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 金融机构对借款者的筛选和监督是高效率的 “囚徒困境”使挤兑具有爆发性发生的可能. 2、金融机构的内在波动性理论

专业为企业/培训机构提供师资。 3、金融风险的演变 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利率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金融机构准入自由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第三单元:商业银行合规经营 1.合规管理产生的背景 2.合规与合规管理的相关概念 3.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有关银行合规的指导原则 4.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通常涉及内容 5.《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高级文件中的十大原则 6.银行业务风险矩阵 7.合规风险在银行风险防范中的地位分析 讨论:合规风险管理该有谁负责?如何负责? 第四单元: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设立与合规的公司治理1、合规部门的定位 合规部门的9大职责 合规部门的8大职责特性

商业银行授信审批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授信审批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授信审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授信审批管理工作中,从审批条件的设定、审批条件的落实等方面,可以反映出信贷审批的约束力、执行力和风险控制力,其结果直接影响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一)授信审批条件设定方面 授信审批过程中,授信审查人员为提出合理、有效的审查意见,往往在借款人符合或满足一般信贷条件的基础上,设定一些先决、约束和管理要求的条件,审批人在此基础上有些授信还增加额外的条件。这些条件涉及第一还款来源、第二还款来源、贷款用途及企业合作等多个方面。每一项授信审批条件,应该符合相关信贷政策,表述清晰、要求明确,操作性强,经办行能够及时、规范落实。但由于少数审查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审批人审批决策依据不足,对审批条件能否落实考虑不充分,审批标准和尺度把握不到位,导致部分审批条件设定的前瞻性、可行性不足,未能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1.设定的授信审批条件无效 一是审批条件概念不够清晰、具体,如审查人员提出的“我行授信条件不低于其他银行条件”、“借款人在经办行的结算份额不少于授信份额”等,经办行难以把握具体落实标准。二是审查人员不熟悉借款人地方有关政策规定,也未与经营部门进行有效沟通,授信条件提出后难以落实或存在执行障碍。如设定的“以在建工程抵押”条件,相当多地方的政府房产部门不办理在建工程抵押手续,导致无法落实。三是少数审查条件违背信贷政策,出现授信条件无效的现象。如贷款担保要求以中学的收费权作为贷款质押,实际在借款人不能归还贷款时无法执行,致使贷款形成不良。 2.授信审批条件设定不合理 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银行自身经营需求的不断变化,授信审批要适应不同行业、客户和产品的特点,很难有固定不变的操作依据和标准。审查人员往往凭借自身的经验积累和职业判断,拥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审查尺度把握不一,出现审批决策不合理的现象。如部分设定的条件过高或过严,经办行难以落实或客户不愿意配合,造成贷款未能有效投放;借新还旧贷款未充分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或意愿,提出的压缩贷款本金条件难以落实。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贷款的授信效率和效果,既不利于经营部门的市场营销,也不利于实现银行效益的最大化。 3.授信审批条件设定不全面 部分审批条件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设定的条件要求过低、把关不严格,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如审查人员未针对借款人经营管理、市场状况、产品成长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0709级金融学学号:070962883370011学习中心:庆阳财校姓名:段建梅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我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论文提纲: 一、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次贷危机的警示 三、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1、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 3、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4、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5、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 参考文献: [ 1 ]易宪容.“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市的启示[ J ]. 人民论坛,2007, (17) : 32 - 33. [ 2 ]付敏. 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讨论综述[ J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4) : 75 - 79. [ 3 ] [芬兰]大卫·G·梅斯等著. 方文等译. 改进银行监管[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徐孟洲,徐阳光. 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 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26 - 32.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危机、泡沫经济等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着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风险,所以研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现有经营模式和业务范围,对现有风险模式进行分析,并就产生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深度挖掘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方法,为银行的风险管控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控制 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1.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含义 所谓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首先要明确商业银行,区别于中央银行等,是营利为目的的,经营多种金融产品和资金类别的组织机构。因为经营产品和服务范围较广,在其服务过程中承担较大的风险,因为经营风险的发生从而导致了银行损失,这一过程叫做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1.2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征 1.2.1经营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风险的特性之一就是不确定,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而言,风险也就具备了一定的隐蔽性,很难及时发现并根除。笔者通过对商业银行运营过程的研究发现,很大程度上,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多数是可避免的、人为原因造成的,但是,尽管可避免,但是很多时候银行对于市场情况等的忽视会导致难以发现隐藏在现有经营模式下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以营利为最终目的,一方面,银行为了增加获利,会根据当前市场情况、消费者心理等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或者服务,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形式不断变化,银行自身很难准确判断市场情况;另一方面,我国现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银行在激烈的竞

争中,要不断创新发展,但是一着不慎就有可能面临破产风险,这是难以承受的,且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力度不够,银行破产后何去何从也没有确切的说明,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但是对于商业银行却是潜在的威胁,很难及时意识到。 1.2.2经营风险具有集中性 通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尽管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众多,即营利模式有多种选择。但是,这些产品或者服务在我国当前的金融大背景下,其融资模式单一固定,而银行想要进一步营利就只有通过大量融资的途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结合的模式,导致了其风险集中,一旦发生泡沫经济等经济危机,银行必然无法进行调整。 1.2.3经营风险具有“三全”特性——全时段、全方位、全过程 无论是对于商业银行还是其他企业而言,风险的存在很难摆脱其经营过程,只要企业在运营其风险也就会一直伴随,这是风险的全过程性;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结合我国随时变动的汇率、黄金价格等,在时间上难以把控,这是风险的全时段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可能是来自金融市场的,也有可能是借贷人本身信用问题,亦或者是银行业务运作存在漏洞,这些都是风险,来自方方面面,体现了风险的全方位性。 1.2.4经营风险具有危害大,难控制的特点 对于金融类的风险而言,多数是很难控制的,只能是在一些国家政策策略上做文章,进行大方向上的调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由部分是有金融市场情况决定的,一旦遇到风险就有可能导致银行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破产情况的发生。同时,风险一旦发生还会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使得它们对其他金融也产生恐慌心理,带来连锁反应,加大风险涉及的领域 1.2.5经营风险具有产生社会影响的特点 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控体系不够完善,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的特殊性,关系到人们的财产安全.增值等,同时近年来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金融等方面的关注和投入增加,且我国现有的四大商业银行业务覆盖面广,银行经营风险一旦发生,必将带来一系列不良社会影响甚至社会恐慌,国家稳定。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资金密不可分,银行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公司,风险管理是行业中永恒的话题。本文以杭州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观察和调查法对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调查。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影响信贷业务的主要因素,结合信贷业务管理理论和当前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环境,为杭州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提供一套风险管理的新思路和一套全面控制管理银行风险的衡量标准、制度和技术方法要求,旨在对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太发达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策略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巴塞尔新协议,信贷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pital, and banking industry provides a sustained impetus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special company operating monetary capital, risk management is an eternal topic in th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Hang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using the observation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hangchun.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redit business, combines the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theory with the current credit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Changchun rural commercial bank, and provides a set of new idea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a set of measurement standards, systems and technical method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Bank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of Hang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aiming at the credit risk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with underdeveloped insurance management provide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Rural commercial banks, Basel II, credit risk management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模拟试卷A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成人教育分院2009级杭州班第二学期《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模拟试卷(A) 一、二、三题答案填入下表,否则零分处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1.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中期贷款期限为() A、1年以内 B、1年至5年 C、1年至3年 D、5年以上 2.《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为单一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得高于() A、10% B、15% C、20% D、50% 3.个人贷款信用分析最主要的是() A、个人品德 B、是否有稳定的预期收入 C、现有资产 D、其他债务及支出 4.根据《担保法》规定,下列财产中可以用来做抵押的财产有( ) A、土地所有权 B、自留山 C、宅基地 D、企业厂房

5.第一还款来源是指( ) A、借款人的资产变现收入 B、借款人正常经营所获得的现金流 C、借款人的担保变现收入 D、借款人的对外筹资 6.与贷款五级分类相对应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应是() A、普通准备金制度 B、专项准备金制度 C、特别准备金制度 D、一般准备金制度 7.金融机构或代理融通公司购买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在账款收回前提供融通资金之外的其他服务项目,如信用分析、催收账款、代办会计处理手续以及承担倒账风险,这种融资方式是() A、福费廷 B、出口押汇 C、保理 D、买方信贷 8.下列关于福费廷业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典型的短期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B、通常为大企业所采用 C、包买商对出口商不具有追索权 D、成交多为一次性,交易金额大的大型设备 9.在银团贷款中,贷款协议签订后的工作主要由()负责。 A、代理行 B、参加行 C、牵头行 D、副牵头行 10.如果借款人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款,但是现金流量在减少,那么其贷款档次至少为()

20xx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

20xx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指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使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造成银行贷款本金、利息损失的可能性。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过程做一个基本的简单描述:商业银行直接向社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信贷行为的发生和终结之间存在一个时间间隔,贷出货币与清偿行为始终有时间差,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借贷的资金可能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不能发挥原来预期的效用,不能正常周转或者借贷人在主观上不愿偿还贷款,从而导致信贷风险发生。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目前状况 1.系统性风险 从银行业整体的情况来看,贷款集中度较高是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这种高度集中的贷款结构不但不利于化解银行自身的系统性风险,还会对宏观调控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银行贷款呈现出向大城市、大行业、大客户集中的趋势,每一层的集中都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不断提升。从贷款的地区来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经济发达的城区,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贷款需求难以满足,这种情况将加剧区域经济结构的失衡,带来一系列社会理由,使得信贷风险在政治层面上更进一步提升。从贷款投向的行业来看,不合理的结构性特征依然延续,新增贷款仍主要流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等;从贷款的客户来看,各金融机构都把信贷投放的重点集中于大型企业集团,对某些企业往往是多家银行多头授信、多方贷款。 2.流动性风险 当前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中定期存款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中长期贷款在各项贷款中所占的比例却不断升高,这种变化趋势导致了银行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上的不匹配,从而加大了流动性风险。从存款的角度来看,储蓄存款的比例变动和增速变动都不利于金融机构的资金储备;从贷款的角度看,我国商业银行1993年以来短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呈下降走势,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则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998年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综合存贷款两方的情况,商业银行“短存长贷”的现象日益突出。目前商业行的中长期贷款和中长期存款之比基本在140%左右或更高,超过了120%的流动性监管指标。 3.政策性风险 近几年,国家重点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增长过快的现象进行了宏观调控。实施宏观调控所带来的政策性风险又令商业银行已有的系统性风险更加显性化,在贷款较为集中且受到宏观调控影响的行业或企业,商业银行形成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对于过热行业或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而言,如果在已投入前期资金之后对其行调控或收紧,银行就极有可能形成新的不良资产,从而成经济紧缩的风险承担者。以钢铁、水泥、电解铝以及房地产行业为例,其投资资金中除20~30%的比例为企业自有资金之外,其余的均来自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

主要内容 ?银行风险概述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誉风险等) ?全面风险管理 一般信贷业务风险及防范案例分析 银行风险概述 ?风险定义银行风险概念主要特征主要种类 银行风险概述 ?风险定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风险是指未来的消极结果或损失的可能性。 ?两层含义:一是未来可能产生的;二是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三个要素:一般由风险因素、时间和结果三个要素构成。 银行风险概述 ?银行风险概念: 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其损失或盈利能力下降的可能性。 ?银行风险特征 ?客观性: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客观上面临信息不对称性 ?隐蔽性:即期风险可能被借新还旧、收回再贷、以贷收息等方式掩盖,被行政干预或政府特权掩盖 ?扩散形:自身风险可能影响到储户和投资者,同时银行很大程度上创造信用、放大信用,数量倍数扩散。“ 房利美” 和“ 房地美” ?加速性:银行风险爆发,影响广,“ 马太效应” ?可控性:通过一定的事前识别、分析、可以预测和防范,尽量降低风险。同时,金融监管加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 银行风险概述 ?风险种类: 依据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和《巴塞尔辛资本协议》,分8大类。 ?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指借款人无法按协议偿还本息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存在银行资金的发放、投资或其他的风险敞口,反映在表内或表外。 目前我行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仍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表现形式是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 银行风险概述 ?风险种类: ?市场风险:因市场价格(主要指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是银行的表内外业务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交易类业务中。 银行风险概述 ?银行风险种类: ?操作风险:由于银行内部存在不完善或有问题的程序、员工、信息技术及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目前主要体现在: ?执行外管政策的合规风险。“热钱”的流入问题及外管政策的执行。 ?资产管理业务的操作风险 ?营业及办公场所的强盗风险。网点的安防系统建设及管理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防风险,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在中华人民国境依法设立的中资、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商业银行和外国商业银行分行等。第三条本指引所称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 (一)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 (二)共同被第三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 (三)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直系亲属关系和二代以旁系亲属关系)共同

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 (四)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 商业银行可根据上述三个特征结合本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确定单一集团客户的围。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控制是指关联有权决定授信对象的财务和经营活动,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本指引所称的关联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一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或对另一施加重大影响,或者两或多同受一控制。 本指引所称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 本指引所称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参与的途径主要包括:在

董事会或者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互相交换管理人员,或使其他企业依赖于本企业的技术资料等。第五条本指引所称授信业务包括:贷款、拆借、贸易融资、票据承兑和贴现、透支、保理、担保、贷款承诺、开立信用证等。 第六条本指引所称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和不适当分配授信额度,或集团客户经营不善以及集团客户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在部关联之间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或利润等情况,导致商业银行不能按时收回授信本金及利息,或给商业银行带来其他损失的可能性。 第七条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原则。商业银行应对集团客户授信统一管理,集中对集团客户授信进行风险控制。

银监会_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

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审慎经营,进一步完善授信工作机制,规授信管理,明确授信工作尽职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中的授信指对非自然人客户的表外授信。表授信包括贷款、项目融资、贸易融资、贴现、透支、保理、拆借和回购等;表外授信包括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 授信按期限分为短期授信和中长期授信。短期授信指一年以(含一年)的授信,中长期授信指一年以上的授信。 第三条本指引中的授信工作、授信工作人员、授信工作尽职和授信工作尽职调查是指: (一)授信工作指商业银行从事客户调查、业务受理、分析评价、授信决策与实施、授信后管理与问题授信管理等各项授信业务活动。 (二)授信工作人员指商业银行参与授信工作的相关人员。 (三)授信工作尽职指商业银行授信工作人员按照本指引规定履行了最基本的尽职要求。 (四)授信工作尽职调查指商业银行总行及分支机构授信工作尽职调查人员对授信工作人员的尽职情况进行独立地验证、评价和报告。 第四条授信工作人员对《中华人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关系人申请的客户授信业务,应申请回避。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建立严格的授信风险垂直管理体制,对授信进行统一管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完整的授信政策、决策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和统一的授信业务操作程序,明确尽职要求,定期或在有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及时对授信业务规章制度进行评审和修订。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创造良好的授信工作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和途径,使授信工作人员明确授信风险控制要求,熟悉授信工作职责和尽职要求,不断提高授信工作能力,并确保授信工作人员独立履行职责。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加强授信文档管理,对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各种形式的往来及违约纠正措施记录并存档。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授信工作尽职问责制,明确规定各个授信部门、岗位的职责,对、违规造成的授信风险进行责任认定,并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十条本指引的《附录》列举了有关风险提示,商业银行应结合实际参照制定相应的风险防工作要求。 第二章客户调查和业务受理尽职要求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本行确定的业务发展规划及风险战略,拟定明确的目标客户,包括已建立业务关系的客户和潜在客户。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占比高,信贷资产质量差,且信贷风险有加大的趋势。主要有内外两部分的因素,外部因素是:政府的行政干预使银行信贷风险不断累积,社会信用的缺失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制约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内部因素: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制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待完善,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造成的银行信贷风险的加大等。 陈宏,2010年在《会计之友》中发表《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他认为今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信贷投放行业较集中、缺乏不同等级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损失估计、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控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商业银行要提高经营能力,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就需要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步伐,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朱平安,王元月,潘永华2005年在《商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中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从其开发、建设、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银行贷款脱不开关系。银行为了争夺客户,放松贷款条件,甚至违规操作,房地产风险逐渐暴露。且近年来,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忠诚度逐渐下降,导致房地产信贷风险产生。 王磊,2006年在《金融论苑》发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他发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个人信贷风险和隐患还是很大。主要表现在征信系统、银行管理、相关法律不健全等原因。 王思,2010年2月在《商场现代化》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中说,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2005年后纷纷在内控制度上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内控方面任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原因主要表现在尚未建立或者实施有效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信贷风险内部控制 缺乏独立性等。 徐杰,2004年在《商业银行》发表了《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因素分析》,我国当前银行信贷在总体发展趋势大致合理的情况下,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他觉得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存在结构型风险,贷款对象过于集中,且侧重于中长期贷款,且票据市场不规范,高增长的票据贴现风险不断积聚。且大多银行现行网上识别机制,给了不法分子伪造难以识别的假票据,给银行带来了不少的损失。 另外,2008年7月,媒体报道“雷智超特大贷款诈骗案”。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瑞北支行被骗贷金额高达8500万元,贵阳市商业银行瑞丰支行和贵阳市白云区信用联社涉案金额分别为6000万元和2000万元;2009年4月,上海大型国有企业上海广电集团深陷亏损泥潭,直接牵涉至少8家银行的大额贷款安全。以上案例,都是由信贷风险管理不力而导致的。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基本的金融风险。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准确度量是风险控制的基础工作,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