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时期中原歌谣研究

先秦时期中原歌谣研究

先秦时期中原歌谣研究
先秦时期中原歌谣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112737155.html,

先秦时期中原歌谣研究

作者:卫绍生

来源:《中州学刊》2018年第09期

摘要: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发源地。从尧舜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中原歌谣反映出当时中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面貌。从歌谣的内容来看,有尧时民歌,有舜时民歌,也有夏商周三代民歌。这些民歌寄托着中原人民的浓厚情感,表达了中原人民的喜怒哀乐,反映出先秦时期中原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从其表现手法来看,除了白描和直抒胸臆,赋比兴的手法已经有所运用。可以说,先秦时期的中原歌谣为《诗经》及其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艺术基础。

关键词:先秦时期;中原歌谣;思想价值;艺术成就;后世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0751(2018)09-0134-07

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先秦时期,诗歌作为人们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就已经出现。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语言文字也不够发达。所以,这一时期所谓的诗歌,基本上属于人们情感的直接抒发或社会生活的简单记录。鲁迅曾经说过:“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①魯迅所说的“杭育杭育”,就是人们劳动时为求动作整齐划一发出的号子。当然,这样的劳动号子还不能算真正的诗歌。真正的诗歌则是见诸相关文献记载,且大多以歌、谣、辞等形式出现。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发祥地。最早的歌谣就出现在中原,如尧时的《击壤歌》是以歌的形式出现的,《伊耆氏蜡辞》是以辞的形式出现的,《尧戒》是以戒的形式出现的,春秋时期的《城门讴》是以讴的形式出现的。从尧时的《击壤歌》,到舜时的《赓歌》和《南风之歌》,到夏商周三代的《五子之歌》《采薇歌》《麦秀歌》,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城门讴》《泽门之皙讴》《野人歌》《乌鹊歌》等,不仅大抵可以看出先秦时期中原诗歌的发展脉络,而且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诗歌最初的发展面貌。探讨先秦时期的中原诗歌,需要厘清从《击壤歌》到《诗经》中的中原民歌的发展线索,分析总结先秦时期中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探讨其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和艺术特点,分析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而对中原歌谣在先秦时期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作用作出基本评价,对其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给予科学评判。

先秦两汉诗歌

第一章先秦两汉诗歌 一、复习提要 本部分主要包括《诗经》、《楚辞》与“东汉乐府民歌”、“文人五言诗”四大部分,其中的精读,重点篇目甚多,自学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1、背诵部分重点篇目,能填写名言、名句。 2、在阅读诗歌时,做到会翻译、解释其中的句子与字词。 3、掌握每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其中《氓》、《君子于役》、《蒹葭》、《七月》、《离骚》、《哀郢》、《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等是重点篇目。 4、了解《诗经》的分类、成书经过,掌握屈原的生平思想与《楚辞》的重要注本;了解“乐府”、“古诗十九首”的概念等。 二、填空题 1、先秦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从民间到、从集体歌唱到创作的过程。 2、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猎歌是存在于《吴越春秋》中《勾践阴谋外传》所载的《》。

3、《》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诗歌从口头到书面形式的完成。 4、《诗经》所使用最多的艺术表现手法是、、。 5、《诗经》共首,全书按照的不同。分为、、。 6、《诗经》的收集、来源一般有说和献诗说两种。 7、《诗经》流传到汉代,出现了齐、、 、“四家诗”,今天流传的属于诗。 8、“,秋以为期”一语出自于《》一诗之中。 9、“所谓伊人,”一语出自于《》一诗中。 10、“万寿无疆”一语最早出自于《诗经·》一诗中。 11、《楚辞》骚体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12、现存在的最早楚辞注本是东汉人王逸的《》。

13、《楚辞》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与。 14、屈原的代表作品是《》。 15、先秦时代,《》与《》被视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双峰并立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座座标。 16、“鸟飞反故乡兮,”一语出自于《》一诗之中。 17、“路曼曼其修远兮,”是所作《》中的名句。 18、屈原名,字原,战国时期国人,一生经历了被疏与放逐的打击,其政治主张是和修明法度;外交上主张和统一六国。 19、屈原的《》是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再创作而成的。 20、屈原主要作品除《离骚》、《九歌》之外,还有《》、《》与《招魂》。 21、现存的保存中国乐府诗歌最完备的古代著作是宋代人 编写的一部《》一书。 22、《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出自于陈朝人徐陵所编的

先秦文学 试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上古先民用幻想以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解释,用想象表达先民征服自然的强烈心愿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属于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是原始文学的重要形式,后世文艺的土壤。 2、神话的历史化: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即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当作事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发展谱系。在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史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②神话思维具有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 ③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④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始祖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也是人类的创造者)、洪水神话(《山海经?海内经》鲧禹父子治水,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经过阪泉之战而大胜炎帝,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发明创造神话(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 1、风雅颂:根据音乐、地域不同的分类;风指音乐曲调,国风指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15国风多民歌;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幾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为朝会宴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颂,宗庙祭祀之乐,多舞曲,较舒缓,分鲁商周。 2、赋比兴:赋比兴是诗歌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3、四家诗:《诗经》到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诗、齐诗、韩诗和古文毛诗,后世称其为“四家诗”。其中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邵南、邶风、卫风、秦风等十五“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篇。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先秦到南北朝诗歌 04 吟唱不尽的古代诗歌 诗三首学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先秦到南北朝诗歌 04 吟唱不尽的古 代诗歌诗三首学案 一、文学常识回顾 曹操(155-220),字,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代表作品: 《》、《》等等。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号,世称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 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 品有《》《》《》《》等。 二、《涉江采芙蓉》赏析 1.“古诗十九首”相关知识回顾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 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 的诗歌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 楚歌体,开始了中国诗歌的五七言体式。《古诗十九首》,就是 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它在谋篇、遣词、表 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的感情、 的感情、的感情。 2.诗歌赏析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赏析:全诗共八句,构成了一条情感行走的路线:忧 ———忧,从忧伤出发,不觉 又走回原地,这条路线是封闭的,并没有一个出口。全篇构成 一个回环式的感情困局,旨在诉求作者永寻而终不可得的解脱, 使忧伤的情感被梳成了打不开的结,愁肠万分,无可断绝。 三、《短歌行》赏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 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 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整首诗中,从个体生命的短促、友情的怀念,到 黎民百姓的流离,再到政治宏图、人格理想,真是有什么样的 胸襟,才有什么样的文字,曹操是有大怀抱大志向的人,所以 他的文字是有大格局的,大气象的。把曹操作为建安风骨的代 表作家,实至名归。 四、《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与出你自己的心得) 五、回忆整理你的收获,你的课堂感受,你的思考与疑惑……(欢迎发布到互帮互学或作文天地栏目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讲座 一、答题基本方法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包括内容: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 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 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先秦诗歌鉴赏

先秦诗歌鉴赏 周南关雎 作品解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写作手法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

先秦文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 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

《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 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据考证庄子自著的是内篇部分。 20、荀子主张性恶论者。荀子的一篇《成相》辞和另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 有直接影响。成语“锲而不舍”出自《荀子》。 21、在先秦诸子著作中,《荀子》或《韩非子》属于专题论文。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庄子》或《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文。在诸子著作中,《老子》属于语录体体散文。 22、刘勰评价屈原“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 23、屈原的组诗《九章》具有更多的现实性。而其组歌《九歌》则具有更多的浪漫主义特征。 24、《天问》一共提出 172 个问题;每一问均以“曰”字领起。 25、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是香草、美人。 26、明代胡应麟《诗薮》称屈原《九歌》中《湘夫人》因描写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而誉为“千古言秋之祖”。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被明代王世贞赞为“千古情语之祖”。

先秦至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

先秦至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人文口头相传的乡野民歌,甲骨卜辞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成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古代诗歌。周朝收集孔子正乐整理,让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闻名于世。《诗经》与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继《诗经》和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全新范本。汉魏六朝诗歌创作进入了以文人为主、自觉和个性化的时代,为后世诗歌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上述中,这一漫长的时间段可以看作是诗歌的萌芽与发展时期,为后来诗歌一次又一次的高潮,打下了非常重要的铺垫。接下来我希望分点阐述这一漫长时期中诗歌的发展变化。 一、句式结构变化 在这漫长时期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诗歌句式的变化。《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夹杂有二言至八言。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诗经》中除四言诗句以外,还存在着二言至八言诗句。如《召南?野有死麕》中夹杂了四言和五言。又如《魏风?伐檀》中夹杂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八言。但不论诗句字数如何不同,《诗经》大多数诗句以四言为主。随后出现的楚辞突破了《诗经》传统的四言句式,以杂言为主,句式结构变化非常大。相较《诗经》来说,楚辞更自由且富于变化,诗歌篇幅也较长。如《离骚》全篇以六言诗句最多,夹杂有二言七言和五言,,在《离散》中,因为句式的多变,让诗意更加灵活多变,诗意更加丰富。如: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句式灵活让诗句具有对话性。进入东汉以后,五言诗成为了新的诗歌形式,完整的七言诗也开始产生,现存最早的五言诗便是班固的《咏史》,除五言外,班固也是最早创作七言诗的文人,他的《竹扇赋》便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魏晋时期,诗坛涌现出众多大诗人。建安时期三曹七子再一次推动诗歌的发展,曹氏父子更是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便全是由五言诗句组成,但曹操诗歌更多还保留着四言为主的诗歌样式,到曹操儿子曹丕曹植之后,两人诗歌皆以五言、七言为主。如曹丕的《燕歌行》便是一首七言

先秦文学史

先秦文学史 先秦文学是指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文学。 周代以前的文学主要是神话和歌谣 记载神话比较多的书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我国远古神话的特点: 1、记载零散,多有异说 2、多被历史化,与传说难分 3、从思想上说,比较突出为公、为群的精神 4、赞美劳动与创造发明 远古歌谣 最早出现的诗歌,目前没有准确的说法。今人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载周代的歌谣15首。“歌”的第一首是《弹歌》 远古歌谣比较多保留在《周易》之中。《周易》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著作,是占噬的参考书。 二、诗经 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全集305篇,此外还有小雅6篇有目无辞。 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1,王官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孔丛子·巡狩篇》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 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闲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当时的采诗官被称 为“行人”(见于《左传》)。 刘歆《与扬雄书》亦称:“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2,公卿献诗说 当时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国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曚诵。” 3,孔子删诗说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讲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包括内容: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 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 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一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从周公到孔子,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文化成了主流。 2.成书于秦汉两代的由众人编撰的和,两书中都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神话。3.《诗经》中的宴享诗的典型之作是。 4.《论语》创立的,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 5.刘向的、《新序》等书,杂举前代群书佚闻琐事编录而成,寓以劝戒说教之意。 6.汉初,贾谊写过骚体赋《吊屈原赋》、。 7.秦嘉的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记。蔡邕的五言诗 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始祖神话七发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1.《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有哪些? 2.《九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四.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 1.《诗经》的艺术特点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2.《史记》的叙事艺术成就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答案:1、礼乐 2、《吕氏春秋》《淮南子》 3、《小雅·鹿鸣》 4、语录体对话式论辩文 5、《说苑》 6、《鵩鸟赋》 7、《赠妇诗》《翠鸟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二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和周部族始祖诞生的神奇经历。 2、《尚书》包括、《夏书》、《商书》《周书》。 3、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儒、 墨、、法、道德六家。 4、《春秋》是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

5、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生发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的主题。 6、东汉抒情赋主要 有和两类。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洪水神话赋比兴《淮南子》汉乐府民歌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战国策》的文学特点有那些? 2、《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有那些? 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试举例论述《孟子》的散文成就。 2、《离骚》的艺术特点有那些?试具体分析。 答案:1、契后稷2、《虞书》3、阴阳名4、编年史5、《九辩》“悲秋” 6、纪行赋述志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三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夏商文化以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与此时的原始宗教是紧密联系的。到 周代,在周公和孔子的努力下,文化成了主流。 2、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最具有神话价值。 3、《春秋》以一字寓,在谨严的措词中表 现出作者的爱憎。 4、触蛮相争的寓言出自,“缘木求鱼”出 自。 5、《招魂》的主题是“外, 内。” 6、《史记》中司马迁想通过叙事写人来达 到 的宗旨。 7、赵壹的代表性赋作是。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创世神话《七发》互见法述志赋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离骚》的主题是什么? 2、汉乐府诗歌表现了那些社会内容? 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举例论述《左传》的艺术特点。 2、试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文学作业练习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原始口头文学 作业练习 一、填空题 (一)鲁迅的__门外交谈__一文,称集体抬木头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喊声为创作,属于_“杭育杭育”_派。 (二)“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这句话中,“三人”说的是___群体演唱__,“牛尾”说的是__以猎物为道具__,“投足”是___小步为节拍的舞姿,“八阕”是___八支原始歌曲名___。(三)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这句话是___马克思____在____《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___中对神话所下的定义。 (四)反映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和斗争的神话有__《鲧禹治水》《后羿射日》___;探索天体和人类起源奥秘的神话有_《盘古化生万物_;反映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的神话有_《共工与颛顼争帝》__等。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以后各章均同) (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艺起源于(3 ) 1、游戏 2、劳动 3、巫术 4、心灵 (二)我国人类早期的原始诗歌有( 2 ) 1、《列子·仲尼篇》中的《康衢谣》 2、《帝王世纪》中的《击壤歌》 《吴越春秋》中的《弹歌》4、《孔子家语》中的《南风歌》(三)《精卫填海》载于(1 ) 1、《山海经》 2、《淮南子》 3、《庄子》 4、《列子》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以后各章均同) (一)《弹歌》是一首二言诗。(√) (二)神话和传说都带有史实的影子,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第二章诗经 一、填空题 (一)《诗经》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____305_____篇,其中“国风”____160_____篇,“雅”____105_____篇,“颂”______40___篇。 (二)诗经的“六义”,指的是__风雅颂赋比兴。 (三)汉代传习《诗经》的有___齐鲁韩毛___四家,流传至今的本子是_毛诗__。 (四)朱熹在__《诗集传》_一书中对赋、比、兴的解释是:“赋者_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其中对“鉴赏评价”的要求有两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 比较近几年的诗歌鉴赏题,我们发现诗歌鉴赏题总体上还是遵循“稳中有变”的原则,“稳”是前提,“变”是微调。 1.题型题量稳定,分值各省延续。绝大多数省市采用简答题的题型,设置两道小题,各省保持自己的特色。 2.试题选材来源依然是以唐宋诗词为主,但不拘于唐宋。从这两年的试题情况看,唐宋诗词并没有减少的趋势,但从先秦到近代都在命题人的范围之内。至于体裁,诗词曲都在被选之列。诗歌鉴赏的出发点就是考查真实的鉴赏能力。 3.命题形式在稳定中更趋于灵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 3.表现手法(包含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 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常见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对比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衬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衬托(反衬) 3.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4.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7.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 8.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原始歌谣与神话

第二节原始歌谣与神话 一、原始歌谣 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最初的诗歌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原始人在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交往和抒发感情的需要,除了借助语言之外,他们还会发出一些抑扬顿挫的呼声。这种呼声就是歌唱的前身。当人们在有声无义的呼声中加入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最简单的诗歌。 二、上古神话 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的产生是用想象和幻想的方式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神话是早期人类的宇宙观,其中打上了原始社会生活的印记,也反映了原始思维的特点。 中国古代神话显得零碎而无系统。现存中国古代神话,主要散见于《山海经》、《穆天子传》、《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 1、自然神话 A、关于太阳的神话: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 B、雷神: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山海经·海内东经》) C、风神飞廉: 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楚辞补注》卷一洪兴祖注引晋灼曰) 2、创世神话 A、天地混沌、宇宙开辟的盘古神话: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B、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C、女娲补天的神话: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火监)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览冥训》) 3、英雄神话 A、“鲧(gǔn)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B、“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淮南子·本经训》) C、“黄帝杀蚩尤”: 蚩尤凿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

必修二第二单元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第二单元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一、字音字形词义 氓之蚩蚩淇水汤汤匪我愆期将子无怒将领垝垣泣涕涟涟载笑载言卜筮 咎言贿赂桑葚耽搁虎视眈眈陨落自我徂尔渐车帷裳渐染流水渐渐 毫厘不爽夙兴夜寐靡靡之音靡室劳矣靡费望风披靡咥笑哀悼白头偕老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譬如慷慨青衿嘉宾鼓瑟吹笙掇拾阡陌契阔谈讌绕树三匝吐哺羁鸟守拙荫蔽荫庇阴凉暧昧王事靡盬小人所腓孔疚四牡骙骙象弭鱼服修姱孔棘謇朝谇蕙纕揽茝谣诼偭规矩忳郁邑侘傺溘死鸷鸟方圜攘诟兰皋荠荷岌岌体解浑身解数押解惩罚桂冠离骚自缢徘徊公姥薄禄相秦罗敷伶俜绣腰襦哽咽咽下咽喉遗施玳瑁纨素耳著明月铛削皮剥削纤细扶将拊掌窈窕便言主簿否泰络绎鹄舫龙子幡青骢马金镂鞍赍钱鲑珍下榻晻晻日欲暝摧藏蹑履怅然鸳鸯涉江荣膺杂糅xū()嗟jiū()兮yǔn()身不恤士也w ǎng()极kōng()hóu chuí()床shǔ()光钱bó()pán()石蒲wěi()悲cuī()城guō()zhí()zhú()sī()叫páng()huáng()焙()烧醅()茗消mǐ() 二、文学常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原本只称,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分为、、三大类。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分大雅、小雅,是;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2、“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创作兴起的一种诗歌。它最著名的作者是,名,字。其代表作是。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 的创作典范。是它思想内容的核心。 3、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是,它和被合称为。 4、《涉江采芙蓉》选自朝梁的《文选》。 5、陶渊明,的文学家,一名,字元亮,是诗派的代表人物,世称“靖

节先生”,自号。 三、名句默写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既见复关,。尔卜尔筮,。以尔车来,。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士之耽兮,。女之耽兮,! 3、,三岁食贫。淇水汤汤,。女也不爽,。,二三其德。 4、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6、,?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天下归心。 7、少无适俗韵,。,一去三十年。,。开荒南野际,。 8、,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虚室有余闲。 三、内容概要 1、《<诗经>两首》集中反映了《诗经》“卫风(国风)”部分的内容,将国家政策与百姓生活及青年男女的情爱浓缩在短小的诗歌中,体现出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特征。 2、《离骚》是屈原政治理想与情绪品格的艺术展示,是我国古典诗歌抒情长诗的开山之作,构成了浪漫主义风格的基本内涵。 3、《孔雀东南飞》在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精髓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长篇叙事诗的先河。 4、《诗三首》将汉、魏、晋三个朝代的作品级合在一起,展办了五言诗的特点。 5、《涉江采芙蓉》采用了悬想的方式,从对面曲揣彼意。 二、体味情感 1、《氓》中女主人公的深情决绝与怨恨;兰芝的深情与刚毅;屈原的深沉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操;曹操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苦闷与伤感,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贤才良士的渴盼,对功成名就的期盼。《采薇》以一个自叙的口吻,抒写他归家途中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他保家卫国的自豪和久役回家的悲伤。塑造了一个人品可敬,可爱而处境又值得同情的士兵形象。 2、《涉江采芙蓉》反映游子思乡的痛苦;《归园田居》以朴实的语言,高远技俗的意境,写出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出对归隐的热爱。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3、《短歌行》中反复出现“忧”字,有两方向的内容:人生苦短、求贤不得。 三、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300.开创了我国现实文创作。诗经是“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松树塘万松歌①(节选) 洪亮吉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 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 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②。 【注释】①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②九死:十分危险的境地,这里指诗人在贬谪中身处危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四句描写峰陡松直的画面,“无蒙茸”的景象衬托出翠峰青松的奇异。 B. 五六句用青烟来比喻山峰上的青云,用白雪来比喻山峰,写景生动形象。 C. 诗中青白赤墨的色彩对比令人应接不暇,为松树塘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D. 诗人所写的边塞风物是亲眼目睹,奇妙真实,与岑参边塞诗有相通之处。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忘九死”的主要原因。 【答案】(1)B (2)①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被贬流放的痛苦。②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狂客”,豁达豪放,不惧坎坷磨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③品行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奋发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解析】【分析】(1)B项,“用白雪来比喻山峰”错误,“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意思是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是白云似雪。故选B。(2)本题,“大笑一呼忘九死”,意思是仰天大笑对松高呼忘记九死。“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意思是,千座山峰万座山峰是同一峰,峰顶峭壁耸立草木再不蒙茏。千棵松树万棵松树是同一松,树干全都矗立向上直插天空。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红松梢为橘红云杉梢为墨绿,树阴如黑云带雨扫除迎红日。前八句写松树塘万松,采用了以万松与天山万峰相映衬的构思。结合注释,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景致迷人,所以忘掉自己被贬的身份。“好奇狂客忽至此”,意思是好奇而狂荡不羁的我忽至此。当作者即“好奇狂客”经过此地,意外见到如此奇境而满足了他的“好奇”的审美心理后,就不禁要“大笑一呼忘九死”了。“九死”指自己原本犯有死罪而被流放,现在居然忘掉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忘情地大笑狂呼,这固然显示出作者豪放的胸襟、狂放的性情、刚直的品行,同时亦反映了松树塘风光之令人激动与陶醉。作者大笑之后,又策马在松树塘道上驰骋,欲饱览这松树云石,直到尽头,他是非常的欣喜与向往。据此整理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