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师论大师:管理大师第一人——彼得杜拉克

大师论大师:管理大师第一人——彼得杜拉克

大师论大师:管理大师第一人——彼得杜拉克
大师论大师:管理大师第一人——彼得杜拉克

大师论大师:管理大师第一人——彼得〃杜拉克

Charles Handy 查尔斯〃韩第

一般公认是杜拉克?发明?了管理这门学问,创造了?利润中心?和?知识工作者?的概念。他也是提出?不连续?概念,探讨?目标管理?与?分权?想法的第一人。

凡是现在当红的管理概念,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大概都早就讨论过了,随你任选一个例子,很可能早在你出生之前杜拉克就已经写过有关那个观念的文章。如果要列出一些管理思想家的名字,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管理大师?,杜拉克必定高居首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五年,也就是1909年,彼得.杜拉克出生于维也纳。他当年提出的一些观念,虽然在提出之时完全颠覆了当时既有的观念,甚至显得有些荒谬可笑,但是到了现在,我们已经对那些观念习以为常了。例如,一般公认是他?发明?了管理这门学问。当然,在那之前,人们就一直在从事管理的工作,但是人们无法讨论?管理?这件事,因为从来没有人定义过何谓管理。

在过去,?管理?这名词几乎不存在。杜拉克曾经描述他拜访当时唯一公认的管理专家霍普夫(Harry Hopf)的经过。

?我前去拜访霍普夫先生,他年事已高,而且有病在身。他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管理书籍藏书室,这也是全世界唯一收藏管理书籍的藏书室。他的藏书室非常大,收藏了成千上万本书。可是当我看到他的藏书室时,我的心直往下沈。他对我说,‘年轻人,我知道你对管理有兴趣。’我答道,‘没错,先生。’他说,‘我的藏书室里有关管理的书籍只有六本。其余的都是关于保险、销售、广告和制造的书。’后来我发现,那六本管理书籍当中,有三本其

实跟管理不太有关系。所以,几乎可以说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讨论管理的书。?

那是在1954年发生的事。霍普夫说的话等于是将管理和销售等其它领域做了区隔,这样的区隔到现在仍然是很重要的。目前各个管理学院所开设的课程多半与管理无关,而是关于组织所需要的其它专业技能。

确实是如此。1966年我向新成立的伦敦管理学院申请教职,校方问我能够教什么课程。我说,?管理,这是我的专长。?对方回答,?我们不打算教管理,我们要教的是营销、生产、工业关系,以及企业各部门所需的其它技能的课程。?

杜拉克第一个伟大的贡献就是把管理本身当作一门学问,专注研究。正因如此,外界公认是他改变了美国工业界的面貌。杜拉克持续创造了许多概念,这些概念现在都已成为我们日常用语的一部分。

他认为政府应该将许多公部门民营化,在他提出这个概念数十年之后,才真正有国家开始实施。?利润中心?和?知识工作者?这两个概念都是由他创造的。他也是最早提出?不连续?(discontinuity)概念的人。他首创?目标管理?的想法。当大多数组织的运作仍像是由拥有者经营的大型农庄时,他就为文讨论?分权?(decentralization)的概念。

没错,他写文章,因为杜拉克认为自己是作家。他写了大约三十本书,他宣称他的书总共销售了五百万至六百万册。他还写了数百篇的文章和论文。他也教书、演讲,不过他是在加州的家里透过卫星来演讲,高龄九十余岁的他还在克莱蒙大学(Claremont University)商学院开了两门课。?我从倾听当中学习,?他曾如

此对我说,?倾听的是我自己的想法,?我以为他在开玩笑,用他特有的戏谑方式说笑,但他是认真的。他透过出书和撰文来厘清自己的想法,就如同那位爱尔兰大文豪乔伊斯(James Joyce)所说的,?若不听听自己所说的话,我怎能了解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多领域的专家

他实在是太谦虚了,因为在本书介绍的管理大师之中,他是最博学多闻、样样精通的人。每一年他都计划钻研一个新的课题,进而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他专精的领域多得惊人。他基本上也是一位社会历史学家,能够举出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之间引人注目的相似之处。还有哪些管理学的作家可以像他一样神来一笔,指出?风险?这个词在阿拉伯文的原意是指?赚取每天所需的面包??又有谁能像他一样顺带提到全世界首次举行的管理会议是由德国邮政局举办,但却没有任何人与会?杜拉克的著作令读者获益良多。

就如同所有的作家一样,杜拉克的每一本书都代表他生命不同阶段的里程碑,他的书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他的每一本书都值得阅读,而且清晰易懂,因为他的用字遣词都很严谨。?语言是凝聚人性的黏着剂,?他说。你一定要读杜拉克的书,任何一本都行,其中有五本尤其能够代表他各个不同阶段的思想。

这五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当中,第一本是《企业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杜拉克在书中描述通用汽车公司的组织运作。这本书写于1945年,书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特别是他首度解释了分权为何可行,以及分权该如何运作。根据他的计算,当时通用汽车公司95%的决策是由各个部门决定,只有真正很重大的决策由总公司负责。

杜拉克热衷提倡分权的概念,因为分权会影响他所谓的?人为

努力?(human effort),亦即分权能够引发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动机。分权创造了一个个的小单位,各个单位里的成员都觉得自己的贡献很重要。这种小单位也让年轻的主管有犯错的空间,不致因为他们的错误而威胁到整个公司的未来。他说,这种小单位是培育人才的摇篮。

讽刺的是,通用汽车并不喜欢这本书,还禁止公司内部使用。但是日本人读了这本书,并且从中学习,结果受益良多。到了1980年代中期的时候,美国大多数的领导企业终于了解他的想法,开始实施分权。?人才是资源,不是成本。日本人接受了这个想法,美国人却没有,?后来杜拉克这么说。丰田(Toyota)应用他这本书中提到的?负责的工作者?(responsible worker)概念,而他所提倡的保障年收入也成为日本终身雇用制的基础。

杜拉克创立了管理学之后,接下来还必须告诉我们如何管理。《有效的管理者》(Effective Executive)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他的想法。他在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企业是什么?一般人的答案通常是:?企业是一个赚钱的组织。?杜拉克说,这个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是答非所问。追求利润并不是管理决策的目的,而是用来测试管理决策是否有效。他接着说,?如果想知道企业是什么,首先必须检视企业的目的为何,企业的目的必然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实应该是在于社会之中,因为企业是社会的一环。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有效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这是杜拉克最著名的格言。

杜拉克很务实地描述经理人的工作内容,总共有五项:经理人设定目标;经理人建立组织;经理人激励员工,与员工沟通;经理人评量成效;经理人培养人才,包括他们自己。

看起来似乎并无特别之处,但在当时却是很新的观念,而现在则经常被忽视。

杜拉克后来在《成效管理》(Managing by Results)一书中进一步说明企业目标的设定,很多人都认为这本书是他对管理学思想最重要的贡献。他把管理行为的关注重点由投入(input)转向产出成果(output)。用成效来管理,而不是靠监督来管理。

任何观念如果运用过当就会造成反效果。目标管理有可能会变成用财务目标的数字和配额来管理,员工花在达成财务目标的时间超过执行真正工作的时间。杜拉克把传统的评量方法称为?拍摄企业骨架的X光线?,但是X光照片显示的东西往往并不是真正能左右大局的东西。评量方法应该评量的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杜拉克认为理想的工作环境要能够授权给员工,免除不必要的监督,员工知道公司对他们的期望,也很清楚公司如何评量他们的工作。

在1960年代末期,杜拉克开始把关注的重点由企业管理转向组织外的领域。杜拉克写了一系列书籍讨论社会变迁,以及这些变迁对未来经理人的影响,其中第一本就是《不连续的时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这本书在1969年出版,即使现在读来仍像是近作,可以切中时势。当时杜拉克观察到的社会变化,至今仍余波荡漾。

走在时代之前的专家

其中第一个社会变化就是知识产业时代的来临。杜拉克指出,问题在于知识工作需要由新型态的工作者来完成,他们喜欢新的挑战,厌倦一成不变的工作。如何找到这样的人才,并且激励他们保持工作的动力,是经理人的新课题。他说,?如果只为了糊口而工作,知识工作者是不会满足的。?

他观察到的第二个变化是全球经济逐渐成形。全世界变成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他预测,奢华时代将会来临。全球性购物中心成形之后,品牌变得非常重要。当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成为你的客户时,你就不能再局限于本土性的思考。他三十年前的预测,现在都已成真。

杜拉克发现的第三个不连续现象是政府的魅力不再。杜拉克对这个现象感到忧心。他写道,在这个危险的年代,再也没有什么比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更重要的了。

这并不代表政府应该事事都管。他认为,政府应该做的是立法、规范,并且提供经费,执行则交由其它人来负责,他称之为回复私有化(reprivatization)。他提出这个概念十年至二十年之后,各国政府开始采取这个作法,实施的成效并不一定都很好,因为企业并不像政府那样必须向人民负责。私有化为企业带来的经济自由高于个人获得的经济自由。

1980年代,杜拉克开始对他早年很推崇的大企业感到失望。他发现大企业拘泥成规,自私自利,而且很乐于自肥,领取丰厚的薪酬。因此他转而关注新兴产业里的企业家。

1985年他出版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一书。他指出,在稳定的时代,组织必须把事情做得更好,然而在变动的时代,我们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做事。不过,创新观念的风险不是很高吗?他提出这个疑问,也提供答案,?创新的风险当然很高,但是开车到超市买面包也会有风险。所有经济活动都是高风险的。捍卫过去的作法——也就是不创新的风险,比创造未来的风险高得多。?

真是至理名言,不过,对那些能够创业和创新的人而言,充满

创业精神的社会是很棒的,但是对那些需要大企业提供安全感,没有大企业就难以生存的人而言,这样的社会令人畏惧。我们看到社会上已经出现一种新的分裂现象,社会分裂为富人和穷人两种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杜拉克主张建立强而有力的非经济性部门,减缓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他在晚年致力于推动强化非营利组织的角色,他称之为?社会部门?(social sector)。他相信,对于强调竞争的资本主义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最有能力解决的是社会部门,而不是政府。

杜拉克的作品总是能够与时俱进,更正确地说,他往往走在时代之前。但是他有一个不变的主旨一以贯之。有人问他,他认为自己的作品带来哪些影响,他回答,?但愿经理人一直都很重视我打从一开始就一直强调的:管理绝不只是运用阶级和特权而已,也绝不只是做生意而已。管理影响人们和人们的生活。?

《德鲁克谈自我管理》总结

《德鲁克谈自我管理》摘要 一,“学习如何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P7-P9) 德鲁克讲的很清楚,他告诉我们,“学习如何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有两个很重要的关键:第一,学习“忘记”(unlearn);第二,要做总结。 所谓的“忘记”,就是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暂时不要继续学习了,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忘掉。......一直学习并不代表是有效的学习,学习本身也可能变成学习的障碍,可能变成学习中的问题。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或者我们学习一门功课以后,一定要学做总结,哪怕只有一个字,或只有一句话。 二,你根本不必改变自己。(P26) 德鲁克:“你根本不必改变自己。” 我(作者詹文明)说:“那我该怎么办?” 他说:“你不用改变自己。你要了解、认识你自己。......了解自己什么呢?了解自己的限制,了解哪些事情是自己不想做、不能做、不该做的,了解自己应该坚持、坚持、再坚持的是什么。” 三,自己负责自己的成长。(P40-P42) 员工的成长是要自己负责的。 德鲁克说:“真正的成长是要靠员工自己,而不是老板。老板只能提供一个好的环境给员工,其他的都要靠员工自己。员工要善用公司的资源,要真正能够体会到自己在这个工作上得到的利益。这时候,员工就会慢慢明白,原来自己要负责自己的成长,老板不负责,公司不负责。” 这就是说,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反思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

四,组织中没有朋友。(P92) 人际关系通常指的是什么?人们常常想用非正当的做法来建立人际关系。比如一起打牌等。他们说:“这就是联络感情啊,这就是建立人际关系啊。”德鲁克说:“不对,这不叫建立人际关系,这反而对人际关系有害。” 他说:“如果你是领导,你这样做的话,当你需要做重大决策的时候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他认为:“一个人在组织里面不应该有朋友。” 五,专业人士具有教导别人的责任(P108) 德鲁克说:“不是说,你是主管,你就应该教导他们。事实上刚好相反,应该是由工程师来教你认识什么叫专业,什么叫真正的专业的流程。一个美发设计师要教他的店长。店长虽然不懂得设计,但是他要了解什么叫设计,他不一定要会操作,但是他一定要了解其中的道理,而这些知识,是需要设计师教给他的。这就是说,专业人士具有教导别人的责任。” 六,承担正当的风险,创新精神(P120-P122,P124) 德鲁克有一段话说的非常经典,他说:“如果有一项值得我们投资的事业,有40%成功的可能性就跳下去的人,叫企业家;有80%成功的把握才敢跳下去的人,叫经理,也就是主管;有100%成功的机会,可以马上收回成本,又可以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但还是不敢跳下去的人,叫政府官员。” 巴菲特说:“当大家都恐惧的时候,你要贪婪;当大家都贪婪的时候,你要恐惧。” 德鲁克说:“万事俱备才行动的人是庸才。” 你必须承担正当的风险,take right risks。“正当”就是正确的风险,可以预见的风险。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管理名言语录整理汇聚

一直有个梦想,想在管理咨询行业里做自己的一点点贡献。当然我自己也很清楚,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更没有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对于管理更多的只是了解了一些理念,主要是自己在“锡恩天翼企业大学”里“学习”了一些锡恩总结出来的经典理念和方法,在销售过程中了解了一些企业的现实管理方式。 这些积累,对于我现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不现实地,我不愿意去“忽悠”,因为那样即会损害客户价值,又会让自己不得超度。。。 不过我同所有年轻人一样,都希望快速出人头地,所以经常心里经常郁闷。 康老师一直说我太过浮躁,基础不牢是不能盖起高楼的,只能让人摔得很惨!管理不是快餐,最基础的知识掌握是必不可少!想在管理咨询行业有所发展,基本概念一定非常清晰,推荐我多学习一些德鲁克先生的理念和方法,因为这些都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础,正好健哥给了许多关于德鲁克先生的资料,这里非常感谢他。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我喜欢分享,哈哈! 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哈佛商业评论》 深受德鲁克影响的企业领袖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对时髦思想狂热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前主席安德鲁·格鲁夫 从上面这些评价里面大家不难看到,作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先生取得的成就和他对管理学的影响。 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彼得·德鲁克

德鲁克管理学说的三大特点: l 实用性 l 系统性 l 前瞻性 德鲁克的忠告 ?1、要向上级征求意见; ?2、要让上级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3、要发挥上级的长处; ?4、要即使向上级汇报情况; ?5、不要让上级感到以外,以及 ?6、永远不要低估上级的能力。 德鲁克谈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应具备管理能力,管理者要有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既不是科学也非一门艺术,它是一种实践。 企业家精神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创造性的”,而是培养出来的。 德鲁克谈变革 我们不能管理变革,我们只能领导变革。 在一个结构快速变迁的时期,唯一能存活的只有能够领导变革的人。在21世纪,管理最大的挑战是使组织成为变革的领导者。 管理者的三大任务 ?完成组织特定的目的和使命 ?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 ?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 管理者的五项工作 v 设定目标 v 组织 v 激励与沟通 v 评估绩效

彼得德鲁克简介

彼得德鲁克简介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世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彼得·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彼得·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 德鲁克先生在《旁观者》一书中曾深情回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们。“伟大的心灵必然遭遇不凡的际遇。”早年的德鲁克就与熊彼得、弗洛伊德等精英知识分子多有交往,并对他以后的思想有重大的影响。他一生经历了一战、二战,从事过的职业包括记者、金融分析师、作家、咨询顾问和大学教授。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领袖,令他在世界管理学界拥有不可超越的崇高地位。 2005年11月11日,彼得·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1.《经济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1939 2.《工业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1942 3.《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1946 4.《新社会》(The New Society)-1950 5.《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1954 6.《美国的下一个20年》(America's Next Twenty Years)-1957 7.《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morrow)-1957 8.《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1964 9.《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1966 10.《断层时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1968 11.《技术、管理与社会》(Technology,Management and Society)-1970 12.《人、思想与社会》(Men,Ideas and Politics)-1971

关于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关于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如何进行“人性化”管理 ◆建立符合组织情况的管理模式 ◆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需要来确定它们所要采用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亲情化管理模式 ?友情化管理模式 ?温情化管理模式 ?随机化管理模式 ?制度化管理模式 ◆掌握适当的“人性化”管理方法 ◆人性化管理方法的基本点就是尊重人,热爱人,满足人,发展人,实现人 ◆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应当富有人情味,并尝试用温和的方法进行管理,多在沟通中利用鼓 励和说服等方式。 ◆很多人认为管理者的职责等同于职权,职权范围明确则职责也就明确。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 ◆管理者的职责: ◆三大任务: ?使工作富有成效 ?实现组织的特定目的 ?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当社会责任 ◆五项工作: ◆制定企业目标 ◆从事组织工作 ◆从事激励和信息交流 ◆对员工进行考核 ◆对员工进行培训 ◆管理者的终极使命:绩效 ◆如何去追求绩效? ◆制定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 ◆管理者要注意沟通 ◆让管理者和员工积极参与绩效的实现 ?自我管理 ◆德鲁克被称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主要有三个原因 ◆开创了管理学 ◆提出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和管理理念 ◆用行动实践管理理论

◆自我管理包括 ◆自我认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自我反省。对自己的目标、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自我评价。对行为等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自我激励。利用内外因素给予自己心理上的刺激和鼓励 ◆自我调控。对自己的情绪表达及行为方式进行调节和选择 ◆自我监督。不定时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 ◆自我管理对于管理者尤为重要。不能管理自己的人,不能做好企业的管理者。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能发现自己的优势,能将自己良好定位,能不断自我发展。 ◆管理自己的前提是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优势的方法:反馈分析法 ◆做关键决策时的记录预期效果 ◆按预期对结果进行反馈分析 ◆了解自己做事情特点所应考察的内容: ◆学习习惯 ◆收集信息的方式:善于听还是善于阅读? ◆适合做决策者还是顾问 ◆能否在压力下很好地取得绩效 ◆认识自己的价值观 ◆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相容,个人能够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而与企业价值观 不相容的人将受到排斥,并可能降低工作热情。 ◆应清楚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寻找工作领域。 ◆利用长处定位职业 ◆专注于工作并不断拓展优势 ◆有效掌控自己的时间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最有限的资源 ◆管理者应该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 ◆阶段一,记录时间按的去处 ◆实际情况记录 ◆实时记录,并定期检查 ◆阶段二,对时间进行管理 ◆应试图识别和排除根本就不必做的事 ◆要学会让别人代劳 ◆消除可能会浪费时间的因素(工作方法有问题,员工过多导致效率低下,组织管理不善, 组织上下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对称而造成时间浪费) ◆阶段三,对时间进行整合 ◆零星的时间加起来总量不少,但分开来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管理者应该学会整合时间。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中英文管理名言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中英文管理名言 1、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To be effective,is the Job of the __executive 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 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Know Thy Time” if he wants to, and be well on the road toward cont ribution and effectiveness. 3、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Effectiveness can be learned. 4、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Effectiveness is a habit; that is a complex of practices. 5、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The Man Who focuses on contribution and Who 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results, no matter how junior, is in the most literal sense of the ph rase,“top Management”.

6、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Who has to use my output for it to become effective 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The effectiveness __executive knows that to get strength one has to p ut Up with weakness. v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They focus on op portunity in their staffing-not on problems. 9、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Making the strength of the Boss productive is a Key to the subordinat e’s own effectiveness. 10、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 the effective __executive tries to be himself, he does not pretend to be someone else, 11、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德鲁克谈领导力

读书笔记之科恩的《德鲁克论领导力》 最近花了近两周时间读完了一下科恩的《德鲁克论领导力》,记录了所有章节的主要内容,作为读书笔记。连续读了好几本德鲁克本人或他人描述领导和管理方面的书籍,其中有些是再次阅读,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希望在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1 基本决策:确定组织业务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必须集中在最擅长的业务上。 美国领导层决策果断迅速,但是很少得到下级领导者的真正支持;日本领导者决策缓慢,但是组织支持力度大 客户定义业务:到底谁是客户?客户在那里?客户购买什么,为什么?客户如何定义价值?界定组织业务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能 2 过程:制定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是领导者的职责,而不是计划小组的责任。专业的计划员可以负责制定计划、提出改进意见,但领导者有责任指明总体方向、监督过程、建立战略部署、指导落实、获取并分析反馈信息,以及根据预期结果调整 需要什么资源?用于何处?为什么是必需的? 大多数计划都只关心新的东西,包括新的资源投入、新产品、新市场,以及所有能想到的其他方面,但他们从未讨论过放弃某些东西 德鲁克的创新总体原则:基准假设;德尔菲法(收集和提炼专家意见的结构化方法);"如果...怎么办"问题 3 观察、倾听与分析:领导者需要的信息 通过"观察窗外"来预测未来 具体观察点:目标市场;文化、民族、宗教与种族群体;社会阶层;人口统计特征;组织购买者和其他购买者;竞争对手;技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和监管环境;社会与文化环境 4 方法:制定德鲁克式战略 战略制定不能公式化,任何战略会有风险,是未来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10项原则:全力以赴实现明确的目标;抢占先机并保持领先;节约并集中资源;利用战略定位;出其不意;力求简单;同时准备多个备选方案;迂回前进;实施时间与次序;乘胜前进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doc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生平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 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人。其家族在十七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Drucker原意为“印刷者”)。他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他于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 德鲁克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

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管理方法

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管理方法 ??1.管理者是工商企业的基本资源,是最珍贵的资源——而且是贬值最快、最需要持续予以补充的一种资源。2.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以及被有效管理的方式,决定着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而且这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很有效地对工人和工作进行管理。3.作为管理人员,就意味着要分担企业取得杰出绩效的责任。没有被期望承担这种责任的人,就不是一个管理人员。4.管理人员和管理是工商企业的特殊需要,是其特殊的器官和特殊的结构。5.管理人员为“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管理人员的工作界定为计划、组织、整合和衡量。管理人员就是这样一种渠道,通过这一渠道,专业人员(特别是真正的专家)可以把自己的知识、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能力投入到共同的成果中去,并通过这一渠道得知自己所属企业的需要、能力和机会。6.一个管理者有两项具体的任务:第一项任务就是创造出一个真正的整体,大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总和的整体,一个富有效率的整体,投入其中的各项资源所带来的产出一定要大于投入资源的总和。第二项具体任务,是在每一项决定和行动中协调当前的和长期的要求。7.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有五项基本作业(制定目标、组织工作、激励和沟通、衡量考核、培养人才)。这五项作业综合起来,就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使

其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成长中的有机体。8.管理人员应该由取得成就的目标来指导和控制,而不是由其上司来指导和控制。管理人员的职务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的存在是企业面临的任务所要求的——而不是由于其他原因。管理职务必须有自己的权威和责任。职务必须始终具有管理范围和主题。9.设计管理职务时的常见错误:①把职务范围设计得太小,以致一个正常的人不能够得到发展;②不能算是一项真正的职务,而只是典型的“助理”职务,职务必须有特殊的目标和特殊的 目的和职能;③管理是一项工作,但它本身并不是一种全职工作,管理人员应当是一个“从事工作的老板”,而不是纯粹 的“协调者”;④尽可能确保管理人员自己和他管理的单位中 的人员能够完成这项工作,管理职务中,无需安排很多的“人际关系”;⑤不应该把头衔当做一种奖赏,更不能用来掩盖职能的缺乏;⑥职务看起来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似乎结构十分合理,似乎能够干得好——但却没有人能够干得好。10.人员必须担任职务,而职务也必须与人员相适应。进行“组织设计”,并努力使职务与人员相适应,为人员服务。11.组织结构无疑也必须是不具人格的,以任务为中心的,否则就不可能有连续性,也不可能使人们互相继承。12.职务的设计必须从任务出发,但它同时又必须能够适应具有不同气质、不同习惯和行为模式的人员。职务应该具体到使一个人能够明确地完成这项职务所赋予的工作,但大得使之不能触手可及。13.管理

彼得.德鲁克经典名言

彼得?德鲁克经典名言 1、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2、要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有所不一样的话,其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对自我的时刻十分爱惜。 3、时刻稍纵即逝,无法储存,时刻才是最短缺的东西。 4、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生命碌碌无为,通常是正因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 5、你能够很容易看到这些人没有贡献。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某些管理者有个常犯的毛病,即专家式的傲慢。认为别人都就应懂得他们的术语,并按照他的方式来思维。……他们认为其余的人即使不沟通,也就应知道做什么。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禁要问:“自我就应贡献什么?”而且也要问:“在公司里谁就应知道我想要贡献什么,以及我正在做什么?我该用什么方式表达,才能让别人明白和运用,使别人也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6、经营目标能够被比做是轮船航行用的罗盘。罗盘是准确的,但在实际航行中,轮船却能够偏离航线很远。然而如果没有罗盘,航船既找不到它的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达港口所需要的时刻。 7、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职责或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企业的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 8、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

事。 9、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10、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11、晋升就应给那些把工作做得不一样的人,给那些能够扩大业务领域的人。就应提拨那些能问自我这样问题的人:“我能做出什么贡献真正使工作具有新的冲击力?具有新的好处?具有取得新的绩 效的潜质?”这些提问对于那些已经被提拔的人来说,似乎更重要。……你最好问问自我,你能做出什么贡献,去创造一些不一样。这样,你才能去掉陈规,才能有新的思路,才能超越原先的工作范畴,把晋升变成取得新的成功的机遇。 12、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务必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不是最佳选取总比没有选取要好。 13、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根据自我的分析和认识安排工作的先后次序。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有期望成为时刻和任务的主宰,而不只是当它们的奴隶。 14、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理解的”是什么。 15、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 16、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惟有走在变化之前。

自我管理视角下知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管理视角下知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10-31 14:09:00 ] 作者:赵伊川高萍编辑:studa090420 - 摘要:知识员工是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特殊群体。伴随着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竞争加剧,企业内外环境迅速变化。为了使知识员工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从自我管理的角度出发,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本文首先探讨了知识员工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职业选择中的各种需求,进而提出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流程,即“自我评价、目标设置、确定实现途径、效价评估”,最终促进知识员工的自我实现和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知识员工自我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Abstract:Knowledge workers are the special group who own higher human capital.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as well as keener competition,enterprises’ inner and outer enviroments have rapidly changed.Knowledge workers must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ir own career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ir value.This essay concludes the defination and features of knowledge workers,specifies kinds of demands when facing various opportunities,and summerizes the following processes,that is,self assessment,goal setting,determinations of approaches and titer evaluation.These measures will promote knowledge workers’success and enerprises’development. Keywords:Knowledge worker Self management Career planning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代企业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正发生着巨大改变。全球范围内竞争愈加激烈,技术创新突飞猛进,信息流动日益加速。这种持续动荡的环境使企业与员工间雇佣关系的稳定性也相对减弱。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员工,他们一般都经过了长期的学习和培训,具备一定创新能力,拥有了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面对这些变化,如果知识员工能主动担负起自身的职业生涯管理责任,主动选择职业发展道路,这对于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自身价值及最终促成企业与员工的共赢意义重大。 1.知识员工的定义和特点 “知识员工”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在企业组织中,他们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其思想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创性;他们一般具备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知识员工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对比其他员工,具备如下几方面特点:第一,富于学识才能,专业素质较高。知识员工大都受过系统的教育,掌握或精通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因此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如开阔的创新视野、宽泛的知识层面、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等。第二,心理需求层次较高。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的研究发现,知识员工的需求分别是:个人成长(约占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就(28%)和金钱财富(约占7%)。由此可见,他们更重视有挑战性的工作,关注的是终身就业的能力而不仅是就业本身。他们渴望个人和职业的持续发展,要求工作自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第三,职业选择的流动性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成为人才的竞争,这就为知识员工带来了宏观上的需求,为其流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遇;另一方面,知识员工占有专业知识这一生产要素,

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管理语录(共勉)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管理语录(共勉) 1、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2、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确的人。企业家,就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 3、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会为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而努力。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这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 4、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5、没有“尽善尽美”的战略决策。人们总要付出代价。对相互矛盾的目标、相互矛盾的观点及相互矛盾的重点,人们总要进行平衡。最佳的战略决策只能是近似合理的,而且总是带有风险的。 6、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7、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8、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9、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10、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11、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 12、使企业遭受挫折的惟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 13、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不是最佳选择总比没有选择要好。 14、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 15、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或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企业的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 16、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主题: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名言桑全军 发表于:2009-11-06 10:21:26 河南星翰贸易有限公司Promotion Manager 查看档案彼得·德鲁克简介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彼得·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彼得·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彼得·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彼得·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世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彼得·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彼得·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此外,彼得·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彼得·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彼得·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彼得·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彼得·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

生活大师的名言管理大师德鲁克名言

生活大师的名言管理大师德鲁克名言 高尔基说过: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胆怯而贪婪的 人选择前者,勇敢而胸怀博大的人选择后者。以下是带来的生活大 师的名言是内容,希望你喜欢! 1.错误可能是失败,但失败不是错误,人可以失败,但不能在 每一个地方都失败。 2.人不可能一辈子都走捷径,当无捷径可走时,绕弯也是一条路。 3.人最痛苦的是啥都没有,只有钱;人最快乐的是啥都拥有, __。 4.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人活多少年就 当快乐多少年。 5.不要为自己没有的东西沮丧,要为自己所拥有的而喜悦。 6.世界上唯一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只有年龄。 7.可以爱的执着但不能趋于卑微,可以为对方付出但不要失去 自我。

8.灯要开才亮;理要辩才真;话要说才明;语要净才妙;心要平才行;人要为才好。 会思考:累;不会思考;废;选择思考;难能可贵;换位思考;绝对。 9.咖啡苦与甜,不在于怎么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么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 10.真正的爱情不是你知道他(她)有多好才要在一起,而是明知他(她)有太多的不好还是不愿离开。 11.这一年来,你是真的生活了三百多天,还是只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三百多次? 12.昨天是已知数,今天是变数,明天是数。 13.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14.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成功,但所有的成功都是努力的结果。 15.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

16.所谓美女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所谓气质三分才气七分装蒜; 所谓温柔三分忍让七分压抑。 17.幸福犹如罂粟花开,人欲采花花已所衰;幸福好似雪飘江中,水欲载雪雪已化。 18.对爱情降低要求,对生活提高标准,对生活提升品质。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19.活在别人掌声中的人,是禁不起考验的。 20.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那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1) 生活就是战斗。——柯罗连科 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4)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德鲁克管理思想名言名句

德鲁克管理思想名言名句 《德鲁克管理思想名言名句》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 、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 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除非战略评价被认真地和系统地实施,也除非战略制定者决意致力于取得好的经营成果,否则一切精力将被用于为昨日辩护,没有人会有时间和精力开拓今天,更不用说去创造明天。 、决策需要熬受痛苦。 、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战略管理不是一个魔术盒,也不只是一套技术。 战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计划不只是一堆数字。 战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根本不能被数量化的。 、……除非一个企业产生的利润大于其资本成本,否则这个企业是亏损经营的……到挣足它的资金成本以前,企业没有创建价值,是在摧毁价值。 、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组织内部只有成本,结果存在于组织的外部。 、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 如果组织把精力放在出成果的地方——即放在机会上,那么就会有兴奋感、冲动感。 、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 、首先要说的是,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权力。 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 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动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 、百度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企业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介绍

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德鲁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德鲁克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母亲是率先学习医学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1909.11.19~2005.11.11)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德鲁克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文风清晰练达,对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年逾九旬还创作了这本《德鲁克日志》,无怪乎《纽约时报》赞誉他为“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他曾发誓:“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