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SZJG-T22-2006)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SZJG-T22-2006)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SZJG-T22-2006)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SZJG-T22-2006)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SZJG-T22-2006)

2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房屋建筑

面积测绘技术规范》的通知

(2006年6月21日)

深质监〔2006〕111号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SZJG/T22-2006),经市

政府批准,于2006年6月25日发布实施。龙岗、宝安两区参照执行。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

目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房屋数据采集

6 房屋建筑面积计算

7 房屋建筑面积变更测绘

8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书

附录A(规范性附录)房屋建筑面积测绘外业记录表与分割测绘说明A.1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外业测量记录》格式示例

A.2 《点位、标高外业测绘记录表》格式示例

A.3 《房屋分割测点点位略图》格式示例

A.4 《房屋分割测点点位坐标表》格式示例

A.5 《房屋分割测点点位测绘说明》格式示例

附录B(规范性附录)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书标准格式

B.1 《深圳市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报告》

B.2 《深圳市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报告》

附录C(规范性附录)条文说明

C.1 术语和定义

C.2 房屋数据采集

C.3 房屋建筑面积计算

C.4 变更测绘

前言

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基于房屋建筑面积测绘的计算规则前后衔接的考虑,凡在本标准实施日期之前已取得《深圳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新建建设工程项目的房屋建筑面积计算,或由深圳市地籍测绘大队进行过房屋建筑面积预售测绘、竣工测绘、现状测绘并出具有效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报告》项目的后续房屋建筑面积的测绘计算均仍按主管部门原计算规则执行。

本标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

本标准由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负责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深圳市地籍测绘大队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时晓燕、黄是佩、涂志勇、蔡恒刚、樊钟声、章淑君、罗和平、费奎、夏辉、邹志平、文伟强、熊远社、张涛、刘勇、周运林、龚代琼、谭小波。

引言

2000年2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由建设部和国家测绘局联合编制的GB/T 17986-2000《房产测量规范》。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根据建设部《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房产测量规范〉加强房产测绘管理的通知》(建住房〔2000〕166号)精神,于2000年10月发布了《深圳市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程》。该规程根据我市规划国土管理

3

和房地产权管理的实际需要,依据GB/T17986-2000对建筑空间的面积计算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从而成为我市房屋建筑面积测绘的实施细则。随着建筑设计的不断创新,原规程已不能涵盖许多新的建筑形式,且其中一些定义不够严格的问题也凸显出来。2005年4月,为满足工程造价计价工作的需要,建设部与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GB/T50353-200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为保持与国家标准的协调一致,使房屋建筑面积测绘计算标准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规范我市房屋建筑面积测绘工作,有必要对2000版《深圳市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程》进行全面修订。

本标准按照《深圳市行政机关制定技术标准文件的指导规则》的有关要求,严格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广泛收集了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新建筑形式设计案例,认真总结多年来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充分考虑我市在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房地产权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特殊需要的基础上制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市房屋建筑面积测绘计算中的一般及特殊情况的计算标准与处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建筑工程设计、建设工程规划报建、建设工程规划验收、房地产开发与销售、房地产权登记、征地拆迁赔偿、旧城改造、历史遗留房地产问题处理等活动中各类房屋建筑面积指标的计算和统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986-2000 房产测量规范

GB/T50353-2005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CJJ8-99 城市测量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房产测绘名词

3.1.1

4

房屋面积测绘

房屋各层水平投影面积的测量与计算。包括房屋建筑面积、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房屋使用面积、房屋公用建筑面积、房屋产权面积等的测量与计算。房屋建筑面积测绘计算分栋进行。

3.1.2

房屋的建筑面积

房屋外墙(柱)勒角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层高在2.20米以上(含2.20米,以下同),有上盖,结构牢固的永久性建筑。

3.1.3

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

房屋套门范围内由单个产权人占有和使用的建筑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及套内阳台面积。

3.1.4

房屋的使用面积

房屋套内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间面积,按房屋内墙面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3.1.5

房屋的共有(公用)建筑面积

建筑物内由多个产权人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包括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和不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3.1.6

房屋的专有建筑面积

建筑物内由单个产权人占有或使用的建筑面积,一般情况下,对应于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

3.1.7

房屋的产权面积

产权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房屋建筑面积。房屋产权面积由县级以上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确权认定。

3.1.8

房屋建筑施工图面积测算

依据未经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备案的建筑施工图所进行的房屋建筑面积测

5

绘计算,出具的建筑面积为施工图测算面积。用于建设工程设计与报建参考。

3.1.9

房屋建筑面积预售测绘

依据经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建筑施工图所进行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绘计算,出具的建筑面积为预售面积。用于房地产项目的预售审批及销售。

3.1.10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测绘

依据竣工房屋的现状和经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建筑施工图所进行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绘计算,出具的建筑面积为竣工面积。主要用于建设工程的规划验收、地价核算、房地产权初始登记和转移登记。

3.1.11

房屋建筑面积现状测绘

依据房屋现状进行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绘计算,出具的建筑面积为现状面积。主要用于旧城改造、征地拆迁、土地评估、补办用地或规划手续、办理房地产权登记等。

3.1.12

房屋建筑面积变更测绘

因房屋的产权界线、使用功能、房屋属性(如建筑名称、房屋编号等)发生变化而进行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绘计算。

3.1.13

房屋建筑面积分割测绘

依据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分割平面图或房屋现状,将一个产权单位划分为多个产权单位而进行的房屋建筑面积的测绘计算。分割测绘属于变更测绘的一种。

3.2 建筑容量名词

3.2.1

用地面积

经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用地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3.2.2

建设用地面积

经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3.2.3

总建筑面积

6

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3.2.4

地面以上建筑面积

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3.2.5

建筑物基底面积

建筑物接触地面的自然层建筑外墙或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3.2.6

建筑容积率

在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之和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包括两种情况:

a)无半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地面高度不超过1.50米时,建筑容积率=地面以上建筑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b)半地下室地面高度超过1.50米时,建筑容积率=(地面以上建筑面积+半地下室建筑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3.2.7

建筑覆盖率

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基底面积之和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

3.2.8

规定建筑容积率

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规定的建筑容积率。

3.2.9

规定建筑面积

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规定的计入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

3.2.10

核增建筑面积

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为保证公众安全、改善环境、鼓励配建机动车停车位等目的,允许对建筑中一些特定用途的建筑空间增加的等量建筑面积。

3.2.11

7

8 建筑层数

层高在2.20米以上的楼板结构分层层数,但不包括以下情况:

a)屋顶突出物的高度在9.0米以内,且其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建筑物标

准层建筑面积的1/8者。

b)实心女儿墙高度小于1.50米者。

c)建筑物屋顶另加构架但不设围合外墙者。

3.3 建筑术语

3.3.1

裙楼、塔楼

高层建筑中,低楼层部分的建筑结构至高楼层部分发生转换,且结构转换的相邻楼层水平投影面积的差值超过低楼层部分水平投影面积的1/3时,低楼层部分为裙楼,高楼层部分为塔楼(含结构转换层)。

3.3.2

层高

相邻楼层楼(地)板结构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3.3.3

楼层净高

楼(地)面至楼板结构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3.3.4

自然层

按楼(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

3.3.5

标准层

建筑物内主要使用功能与平面布置相同的各楼层。

3.3.6

夹层

在一个楼层内,以结构板形式局部增设的楼层。

3.3.7

架空层

建筑物中仅以结构体作为支撑、无围合外墙的开敞空间层。

3.3.8

结构转换层

建筑物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而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该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

3.3.9

设备层

建筑物中专为设置暖通、空调、给排水、配变电等设备和管道且供人员进入操作用的楼层。

3.3.10

避难层

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中,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的供人们疏散避难的楼层。

3.3.11

屋面(顶)层

在房屋顶部,屋面楼板以上,由屋面梁、拱等大跨空间构件和支撑边缘构件组成的楼层。

3.3.12

地下室

房间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且室内地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大于房间净高的1/2者。

3.3.13

半地下室

房间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室内地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大于等于该房间净高的1/3但小于1/2者。

3.3.14

走廊

建筑物内设置的水平交通空间。

3.3.15

过道

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3.3.16

挑廊

9

10 挑出建筑物外墙的水平交通空间。

3.3.17

檐廊

设置在建筑物底层出檐下的水平交通空间。

3.3.18

回廊

在建筑物门厅、大厅内设置在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回形走廊。

3.3.19

架空通廊

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在二层或二层以上专门为水平交通设置的走廊。

3.3.20

门斗

在建筑物出入口设置的起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的过渡性建筑空间。

3.3.21

门廊

位于建筑物出入口处的由上方建筑形成的有顶盖、有廊台、且有支柱支撑顶盖的开放式建筑空间。

3.3.22

雨篷

设置在建筑物进出口上部的用于挡雨、遮阳的板或篷。

3.3.23

阳台

建筑中凸出于外墙面或凹于外墙以内的平台,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供使用者晾晒衣物、休息及其它室外活动之用。

3.3.24

露台

与建筑衔接供人们活动的无顶盖室外平台;在二层或二层以上建筑利用下层的屋顶作为上层的户外活动的无顶盖平台也视为露台。

3.3.25

凸窗

为房间采光和美化造型而设置的窗台高度达到或超过0.40米的凸出外墙的窗。

3.3.26

落地窗

窗框与地板直接相连的窗或凸出外墙但窗台高度小于0.40米的窗,前者为平台式落地窗,后者为反凸式落地窗。

3.3.27

围护结构

围合建筑空间四周的墙体、门、窗等。

3.3.28

围护性幕墙

直接作为建筑物外墙起围护作用的幕墙。

3.3.29

装饰性幕墙

设置在建筑物墙体外起装饰作用的幕墙。

3.3.30

眺望间

设置在建筑物顶层或挑出房间的供人们远眺或观察周围情况的建筑空间。

3.3.31

勒脚

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接触部位墙体的加厚部分。

3.3.32

变形缝

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和抗震缝的总称。

3.3.33

永久性顶盖

结构牢固,可供永久使用的顶盖。

3.3.34

骑楼

楼层部分跨在公共街巷上的临街楼房。

3.3.35

门厅

11

12 建筑物中位于入口处用于接待和分配人流、物流及联系各主要使用空间、辅助使

用空间和其它交通空间的交通枢纽空间。

3.3.36

大堂

具有休息、会客、接待、登记、商务等功能的较大的门厅。

3.3.37

楼(电)梯间

是用以容纳楼(电)梯,并由墙面或竖向定位平面限制的空间。

3.3.38

前室

设于楼、电梯间与走廊之间用于分配、缓冲人流的过渡性建筑空间。

3.3.39

台阶

在室外或室内地坪或楼层不同标高处设置的供人行走的阶梯。

3.3.40

管道井

建筑物中用于布置竖向设备管线的竖向井道。

3.3.41

烟道

建筑物中设置的用于排放烟尘的竖向井道。

3.3.42

核心筒

建筑物中解决垂直交通、设备电气垂直管线、联系其它建筑空间的结构体系。

3.3.43

中庭

建筑物中设置的用于休闲、人流汇聚的超过一个层高的有盖建筑空间。

3.3.44

与室外相连的有跨度的架空构筑物。

3.3.45

花池

建筑物中设置的用于种植花草的建筑构件。

3.3.46

天井

四面有房屋,或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一般面积不大,主要用于房屋采光、通风。

3.3.47

公共(消防)通道

为满足建筑物消防或通行需要而设置的与市政或小区道路连通的穿越建筑的通道。

3.3.48

公共开放空间

建筑物内部全天开放供公众使用的空间或室外场地空间,公共开放空间应与建设用地周围的城市空间密切联系成有机的整体。

4 总则

4.1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的目的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是利用测绘技术和方法,采集和表述房屋及房屋用地的各相关信息,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房地产权管理、房地产开发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4.2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的内容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的内容包括房屋数据采集、房产图测绘、房屋建筑面积计算、成果资料的整理、检查、审核与归档。

4.3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的类型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的类型包括预售测绘、竣工测绘、现状测绘、变更测绘(含分割测绘)、施工图面积测算。

4.4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的成果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的成果主要包括: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报告,竣工测绘还应包括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报告。

5 房屋数据采集

5.1 一般规定

5.1.1 房屋边长数据来源

房屋边长有两种不同的取得方式:一是依据设计图纸,即从建筑施工图上获取房屋边长数据;二是依据实测,即通过对已竣工房屋或现有房屋进行现场实测取得房屋的边长数据。

13

5.1.2 房屋边长数据的图上采集

5.1.2.1 从建筑施工图上采集房屋边长数据时,应对对应边进行校核,对分段边长之和与总长度进行校核。校核不符时,应返回建设单位进行修正。

5.1.2.2 已竣工并且有建筑施工图的建筑,若实测边长与图纸边长之差绝对值满足本标准5.1.7.3条规定时,则该房屋的边长可采用建筑施工图上标注的尺寸。

5.1.2.3房屋的拐角无特殊注明或说明的,一律视为直角,其组成的房屋按矩形采集边长并计算面积。

5.1.3 房屋边长的实地测量

5.1.3.1实地测量房屋边长采用的设备一般包括:经检定的钢卷尺、手持式测距仪、红外测距仪、全站仪等。

5.1.3.2 当需要按柱外围计算面积,而柱子垂直上下由不同直径(截面)多节柱体构成时,边长以柱边离地面2.1米处进行测量。

5.1.3.3已竣工房屋存在一些圆形、弓形等其它不规则图形,且无建筑施工图可获得相应的图形元素时,可使用全站仪沿该图形边线实测若干特征点或拐点的点位坐标,通过解析法计算面积。

5.1.3.4 当房屋的边长较长且直接测量有困难时,或需要校核总边长与分段之和时而又无法直接测量总边长的,可采用全站仪实测坐标后计算相应总边长值。

5.1.3.5实测一般房屋边长时,数据取位至0.01米;实测商铺边长时,数据取位至0.001米。

5.1.4 建筑标高测量

5.1.4.1 房产高程测量应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必要时转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测量等方法实施。

5.1.4.2 在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时,应对建筑物一层室内地面及室外地坪标高、建筑物裙楼顶部标高、建筑物塔楼顶部标高进行实地测量。

5.1.4.3 对地下空间建筑,应对其室外地坪标高及地下每一层的室内地坪标高进行实地测量。

5.1.5 层高测量

5.1.5.1在房屋建筑面积竣工测量时,必须对测绘项目的标准层、架空层、结构转换层、夹层、地下室层、半地下室层、架空层等进行层高测量。

5.1.5.2 同一楼层分为多个不同层高的建筑空间时,各空间必须分别测量与记录,并在备注栏中予以说明。

14

5.1.5.3 当建筑物设计层高小于2.10米或大于2.30米时,可只测量一个层高值;当设计层高在大于2.10米和小于2.30米之间范围时,应在不同位置测量3个以上层高值取平均值作为实测层高值。层高测量取位至0.01米。

5.1.5.4 有建筑施工图的竣工房屋,实测层高平均值与设计值之差在±0.03米范围内时,可认为竣工层高与设计层高相符;无建筑施工图的竣工房屋,必须全部实测,其层高以同一层不同位置实测层高数据的平均值为准。

5.1.6 分割测点

5.1.

6.1竣工或现状测绘时,当批准的建筑施工图上商铺为虚拟分割,或批准的设计图纸为实体分隔但现场因故未砌筑实体隔墙时,可采用分割测点方法进行测绘。5.1.6.2 分割测点布设的平面控制不能低于三级导线精度,可以从高级到低级,分级或越级布设;用极坐标法施测分割地界点坐标时,水平角观测须采用DJ1、DJ2等级系列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测距用的光电测距仪应采用I级。

5.1.

6.3 对实测坐标必须严格校核,必要时应进行平差计算。对未实测的其它一般地界点,可采用图解法进行坐标解算,各地界点之间边长精度应符合GB/T17986.1-2000中规定要求。

5.1.7 限差、误差规定

5.1.7.1 房屋边长测量设备需要定期检定,并符合以下精度要求

a)经检定的钢卷尺,同尺两次测量读数之差△D应满足:

——|△D|≤0.0005D(D>10米时);

——|△D|≤0.0001D(D≤10米时)。

b)经检定的手持式测距仪,两次测量读数之差△D应满足:|△D|≤0.005米。

c)经检定的红外测距仪,一测回读数较差△D应满足:|△D|≤0.005米。

d)经检定的全站仪,一测回读数较差△D应满足:|△D|≤0.005米。

5.1.7.2 房屋边长、层高多次测量的限差规定

多次测量边长、层高结果较差绝对值应满足:|△D|(或|△H|)≤0.005D(或H)(D、H为实测值,小于10米按10米计)。

5.1.7.3 实测边长与经批准的图纸设计尺寸较差绝对值满足下式要求时,可认为实际房屋边长与设计值相符(其中D为实测边长,以米为单位):

——|△D|≤0.03米(D≤10米时);

——|△D|≤0.003D(10米<D≤30米时);

——|△D|≤0.10米(D>30米时)。

15

5.1.7.4 分割测点的精度为:相对于相邻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米。

5.1.7.5房屋竣工(现状、变更、分割)测绘面积两次测算结果比较之差的限值按如下规定:

——以套内建筑面积计,较差百分比≤0.6%;

——以建筑面积计,较差百分比≤1%。

5.2 特别规定

5.2.1 房屋边长数据采集要求

5.2.1.1 住宅或写字楼应分套或分单元进行边长数据采集。

5.2.1.2 公用建筑面积边长数据应分层采集。

5.2.1.3 未分户分割的商业用房、仓库、厂房的建筑面积边长数据应分层采集。5.2.1.4 已经分割成若干单元的商业用房、仓库、厂房等的建筑面积边长数据应分单元采集,其公用建筑面积边长应分层采集。

5.2.2 房屋边长数据注记方式及测量草图内容要求

5.2.2.1 采集所得的边长数据必须注记在房屋分层、分户平面图上;边长注记以米为单位,取位至0.01米;边长数值平行于该边注记并紧靠该边线;东西走向的边长数字字体朝上(北)方向注记;南北走向的边长数字字体朝左(西)方向注记。

5.2.2.2 边长外业测量的记录应在实地完成,不得依据事后回忆或涂改。

5.2.3 房屋建筑面积分户计算边长量取规定

5.2.3.1 建筑物外墙(含山墙)内侧为公用建筑面积时,该段墙体不取半外墙,公用建筑面积的边长量取至墙体外侧。

5.2.3.2 建筑物外墙(含山墙)内侧为套内建筑面积时,套内建筑面积的边长应包含半墙厚度。

5.3.2.3 建筑物墙体外侧为架空空间时,该段墙体视为外墙,处理方式与 5.2.3.1与5.2.3.2相同。

5.3.2.4 分户建筑面积套内之间的共墙、套内与公用建筑面积间的共墙、公用建筑面积之间的共墙,均以墙中线为界分别计取分户套内建筑面积的边长和公用建筑面积的边长。

5.3.2.5走廊、阳台与套内建筑面积或公用建筑面积之间的隔墙,其墙体一半计入套内或公用建筑面积,一半计入半外墙。

5.3.3 斜坡面房屋边长数据采集

当一间(单元)房屋或房屋的屋顶或墙体为向内倾斜的斜面,并分成层高在2.20 16

米以上和以下两部分时,应分别测量两部分的边长数值并辅以略图说明。

5.3.4 房屋装饰贴面厚度处理

实测房屋外墙的边长时,除记录包含外墙装饰贴面厚度的总长外,还应现场记录装饰贴面厚度。装饰贴面厚度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尽可能实测。

5.3.5 地下空间的边长数据采集

对地下空间(含地下室)进行房屋边长测量时,因无法测至外墙面,可只实测室内边长,外墙厚度取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值,据此推算地下空间边长值。

6 房屋建筑面积计算

6.1 计算通则

6.1.1 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

6.1.1.1符合GB/T17986.1-2000中8.2.1条的规定的建筑空间,包括:

a)永久性结构的单层房屋,其层高在2.20米以上(含2.20米,以下同)时,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多层房屋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建筑面积。

b)房屋自然层内设有局部楼层(如夹层、插层等),局部楼层及其楼(电)梯间的层高在2.20米以上的部分均计算建筑面积。

c)穿过房屋的通道,房屋内的门厅、大厅,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门厅、大厅内的回廊部分,层高在2.20米以上的,按其水平投影计算建筑面积。

d)房屋内的楼梯间、电梯(观光梯)井、管道井、提物井、垃圾道等,均按房屋的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e)房屋天面上,属永久性建筑,层高在2.20米以上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均按其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建筑面积。

f)挑楼、全封闭的阳台、房屋间封闭的架空通廊,均按其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建筑面积。

g)属永久性结构有上盖的室外楼梯,按其在各楼层水平投影面积之和计算建筑面积。

h)与房屋相连的有柱走廊,两房屋间有上盖和柱的走廊,属永久性建筑的有柱(非独立柱、单排柱)的车棚、货棚等,均按其柱的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建筑面积。

i)有柱或有围护结构的门廊、门斗,按其柱或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建筑面积。

j)以幕墙作为房屋外墙的,按其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建筑面积。

k)地下室、半地下室及其相应出入口,层高在2.20米以上的,按其外墙(不包

17

括采光井、防潮层、保护墙)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建筑面积。

l)坡地建筑的吊脚架空层,设计利用的且层高在2.20米以上的部位,按其围护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建筑面积。

m)与室内任一边相通,具备房屋的一般条件,并能正常利用的伸缩缝、沉降缝,按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建筑面积。

6.1.1.2 符合GB/T50353-2005中的相关条款规定的建筑空间,包括:

a)坡屋顶房屋,其室内净高在2.10米以上(含2.10米,以下同)的部分均计算建筑面积(GB/T50353-2005第3.0.1条第2项)。

b)立体书库、立体仓库、立体停车库,无结构层的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有结构层的按其层高在 2.20米以上结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建筑面积(GB/T 50353-2005第3.0.9条)。

6.1.2 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

6.1.2.1符合GB/T17986.1-2000中8.2.2条规定的建筑空间,包括:

a)与房屋相连有上盖无柱的走廊、檐廊,层高在2.20米以上的,按其围护结构或围护物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b)属永久性建筑的独立柱、单排柱的门廊、雨篷、车棚、货棚、站台、加油站、收费站等,层高在2.20米以上的,均按上盖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c)有顶盖不封闭的阳台、挑廊,按其围护结构或围护物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d)无顶盖的室外楼梯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e)有顶盖不封闭的永久性架空通廊,层高在2.20米以上的,按其围护结构或围护物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6.1.2.2符合GB/T50353-2005中相关规定的建筑空间,包括:

有永久性上盖,无围护结构的场馆看台,层高在2.20米以上的,按其上盖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GB/T50353-2005第3.0.12条)。

6.1.3 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6.1.3.1 符合GB/T17986.1-2000中8.2.3条规定的建筑空间,包括:

a)层高小于2.20米的夹层、插层、技术层、地下室、半地下室。

b)突出房屋墙面的构件、配件、装饰柱、装饰性幕墙、垛、勒脚、台阶、无柱雨篷等。

c)房屋间无上盖的架空通廊。

18

d)房屋的天面,天面上的花园、泳池。

e)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安置箱、罐的平台。

f)骑楼、过街楼的底层用作道路街巷通行的部分,临街楼房、挑廊下的底层用作公共道路街巷通行的部分,不论其是否有柱、是否有围护结构,均不计算建筑面积。

g)利用引桥、高架路、高架桥、路面作为顶盖建造的房屋。

h)活动房屋、临时房屋、简易房屋。

i)与室内不相通的房屋间伸缩缝。

j)独立烟囱、亭、塔、罐、池、地下人防干、支线。

k)楼梯已计算建筑面积的,其下方空间无论是否利用,均不计算建筑面积。

l)与房屋室内不相通的类似于平台、挑廊、檐廊的建筑,均不计算建筑面积。

6.1.3.2 符合GB/T50353-2005中相关规定的建筑空间,包括:

用于检修、消防的室外钢梯或爬梯,不计算建筑面积(GB/T50353-2005第3.0.24条第7项)。

6.2 计算细则

6.2.1 层高计算

6.2.1.1 层高取相邻楼层楼(地)板结构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结构面可包含厚度不大于0.02米的结构找平层(图1)。

6.2.1.2 一个楼层外墙以内的建筑空间中,因结构梁、反梁、垫层等形成的局部高度不足2.20米的部分,其层高取所在楼层的层高值(图1)。

图1 层高计算图示

6.2.1.3 建筑自然层内设置的平台式落地窗(如图2中a所示),无论窗体空间本身的高度如何,外侧是否存在其它建筑空间,上方空间是否封闭,均取窗面为外墙,窗

19

体部分视为套内的一部分,层高取所在楼层的层高值;与平台式落地窗相类似的其它建筑空间(如图2中b所示),层高计算也与其相同。

图2 平台式落地窗及相似建筑空间层高计算图示

6.2.2 非普遍建筑空间的面积计算

6.2.2.1建筑物的墙体由内倾斜、弧形等非垂直墙体构成,按其室内净高在2.10米以上部分的水平投影计算全部建筑面积。

6.2.2.2 建筑墙体向外倾斜,超出底板外沿的,按底板外沿计算建筑面积。

6.2.2.3 坡屋顶、穹型顶建筑,按其室内净高在2.10米以上部分的水平投影计算全部建筑面积。

6.2.2.4多排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若柱为斜柱,以柱距离地面2.10米处的连线水平投影范围内的部分计算全部建筑面积。

6.2.2.5 除建筑变形缝、沉降缝以外的所有位于建筑内的封闭空间,当其层高在2.20米以上时,无论其是否使用,均计算全部建筑面积。

6.2.2.6 在建筑物中的层高2.20米以上的楼层内设置夹层的,当夹层及下方建筑空间的高度均小于2.20米时,夹层不计算建筑面积,下方空间仍计算全部建筑面积。

6.2.2.7 点式建筑在折转处因结构需要所设置的位于建筑外墙外侧的与室内不相通的结构连接板,当其宽度(进深)不大于2.0米时,该部分不计算建筑面积;当其宽度大于2.0米时,该部分视为架空,按其上盖水平投影计算全部建筑面积。

6.2.2.8 有永久性上盖,有围护结构的场馆看台,层高在2.20米以上的,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全部建筑面积。

6.2.3 阳台、露台的面积计算

6.2.3.1 阳台的类型

20

深圳经济特区劳动合同书标准版

用工单位编号: 深圳经济特区 劳 动 合 同 书 深圳市劳动局编制

深圳经济特区劳动合同书 甲方( 用人单位) 乙方( 员工) 名称:姓名: 经济类型:性别: 地址:年龄: 电话:工龄: 法人代表:户口所在地: 联系人:身份证号码: 电话: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深圳经济特区劳动合同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达成如下协议: 一、工作岗位和工作( 工种) 甲方根据工作(生产)需要, 聘用乙方在岗位从事工作( 工种) 。 二、合同期限( 试用期限) ( 一) 合同期限 甲乙双方选择以下第 1 种形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1 、固定期限年, 合同期从2017 年月日起至 2018 年月日止。 2 、无固定期限, 合同期从年月日起。

3 、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从年月日起至( 工作) 完成止。 ( 二) 试用期限 囗无试用期。 ■试用期为个月。( 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内) 三、工作时间 甲方实行国家规定的以下第种工时制度。 囗标准工时制, 即乙方每日工作8 小时, 每周工作40 小时。 囗不定时工作制。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甲方由于生产经营需要, 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 可延长工作时间, 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 在保障乙方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加班加点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如属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延长工作时间, 不受上款规定限制。 四、工资待遇 ( 一) 乙方试用期工资1500 元/ 月; 试用期满乙方起点工资为2130 元/ 月。甲方可按依法制定的或集体合同约定的工资分配制度调整乙方工资。但甲方支付给乙方的工资不得低于市政府公布的当年度最低工资标准。 ( 二) 甲方每月日, 或每月日、日为发薪日。

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完整版

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 理条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 2009年05月05日 15时44分 49 主题分类: 信息产业 “无线电” 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 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1号 《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经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09年1月2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七日 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 (2009年1月21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利用无线电频率资源,保障电磁空间安全,维护无线电波秩序,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特区内使用无线电频率,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研制、生产、进口和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使用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军事系统的无线电管理,依照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无线电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保护资源、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深圳市无线电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市无线电管理机构)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定无线电发展规划,贯彻实施无线电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划定电磁空间保护区,维护无线电安全; (三)规划和管理无线电频率、无线电台(站)以及站址资源; (四)管理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研制、生产、进口和销售; (五)处理无线电干扰,开展无线电监测; (六)协调、处理涉外无线电管理事宜; (七)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公安、建设、规划、环保、工商、质监等部门以及民航、海关、海事等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 第二章无线电频率管理 第五条无线电频率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实行总量控制、合理开发、有偿使用。 第六条单位或者个人需要使用无线电频率的,应当向市无线电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市无线电管理机构根据权限,对无线电频率用于非经营性业务的,采用直接指定的方式进行分配、指配;对无线电频率用于经营性业务的,采用招标或者拍卖的方式进行分配。 第七条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的无线电频率符合无线电频率划分和规划; (二)具有明确、合理的用途以及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申请跨区使用的,其技术方案应当通过专业评审; (三)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资金;

深圳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精)

《深圳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修改送审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特区产品质量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结合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特区产品的生产、销售,产品标准的制定、实施以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条例;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等其他能独立保持其原有特性和用途的产品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药品、食品、农产品等特定产品的质量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深圳市各级人民政府鼓励企业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保险机构推行以产品侵权损害赔偿为主的产品质量责任保险。

对产品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绩显著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四条深圳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提高产品质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产品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引导、督促生产者、销售者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各有关部门依法采取措施,制止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保障本条例的施行。 第五条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市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 市、区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特定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消费者及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新闻舆论机构,对产品质量实行社会监督。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检举。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产品标准和质量认证管理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标准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 - 深圳市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规范 (征求意见稿) --发布--实施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

为了规范深圳市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提高绿色建筑建设品质,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绿色建筑建设与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发展需要,并经反复讨论和修改,编制了《深圳市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规范》。本规范以现行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为依据,对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作了具体规定。 本规范共章和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屋面;建筑给水排水;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智能建筑;建筑节能;电梯;室外工程;施工过程管理;附录附录。 本标准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负责管理,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梅林梅坳三路号建科大楼,邮政编码:,电子邮箱:)。 主编单位: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 深圳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分院 深圳市科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金鑫绿建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深圳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主要审查人:

总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术语.......................................... 错误!未指定书签。 基本规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地基与基础......................................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主体结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建筑装饰装修.................................... 错误!未指定书签。 屋面............................................ 错误!未指定书签。 建筑给水排水.................................... 错误!未指定书签。 通风与空调...................................... 错误!未指定书签。建筑电气.......................................... 错误!未指定书签。智能建筑.......................................... 错误!未指定书签。建筑节能.......................................... 错误!未指定书签。电梯.............................................. 错误!未指定书签。室外工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施工过程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附录绿色建筑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复验项目............. 错误!未指定书签。附录现场检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附录绿色建筑分部验收记录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本标准用词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引用标准名录........................................ 错误!未指定书签。条文说明 ........................................... 错误!未指定书签。

DB4403∕T 34-2019 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目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规定 (2) 5 各设计阶段的任务与要求 (3) 6 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 (4) 7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4) 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要求 (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排水设计 (15)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沉沙池设计 (19)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推荐覆盖材料 (21)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22)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推荐水土保持植物名录 (23) 参考文献 (28)

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和关键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45.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3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GB/T 5043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 50869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GB 51018—2014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GB/T 51240-20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 SL 73.1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基础制图 SL 73.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 SL 640 输变电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DBJ/T 15—118 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建设技术规范 SZDB/Z 31—2010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指南 SZDB/Z 49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SZDB/Z 145 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 SZDB/Z 247—2017 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排水干沟 main drainage ditch 将排水支沟的水汇集输送到排水出口处的排水沟。 3.2 排水支沟 tributary drainage ditch 将各汇水单元地表径流汇集输送到排水干沟的排水沟。 3.3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条例》 实施细则 【颁布单位】深圳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 19970517 【实施日期】 19970517 【章名】全文 第一条为贯彻《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深圳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负责市计划立项建设工程的施工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对专业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工作,由市相关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协助市主管部门进行管理。 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在市主管部门指导下负责区计划立项建设工程的施工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 特区法规、特区规章授权对建设工程进行行政管理的单位,在市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负责授权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 第三条施工招标,以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为主。符合下列条件的,可采用议标方式: (一)保密工程、科学试验、抢险救灾工程; (二)外国政府、个人、国际金融机构及港澳台同胞赠款建设,且又明确要求采取议标方式的工程; (三)施工现场与在建工程难以分开的工程; (四)技术性、专业性较强或受工程条件限制的工程。 第四条议标,是指由招标组织者与两个以上(含两个)投标人就工程承发包条件进行协商,择优选定中标人的一种招标方式。 第五条市、区、镇各级政府投资、行政事业单位自筹资金投资、国有企业投资、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以及国有企业或集体经济组织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投资30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达三千平方米的工程项目,都必须按本实施细则组织施工招标、投标,但抢险救灾、科研试验、保密等特殊工程项目的施工,经区以上人民政府确认可不实行施工招标投标的除外。

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消防管理条例细则

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消防管理条例细则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将消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市公安机关是消防工作的主管机关,市公安消防机构负责实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国土、建设、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劳动、城管等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公安消防机构做好消防工作。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履行消防安全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危害消防安全的行为,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消防机构举报。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意识。 每年11月9日为我市消防宣传日。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消防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火灾预防 第七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领导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负全面责任。 第八条劳动部门应当把消防法律、法规和专业消防知识纳入劳动技能培训的内容;教育机构应当对学生开展消防基础知识教育;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单位应当经常开展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的宣传工作。 第九条市规划国土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应当会同市公安消防机构,就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和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制定专项规划。

深圳经济特区计量条例(2019修正)

深圳经济特区计量条例 (1993年12月24日深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4月9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计量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7年12月17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计量条例〉第四十七条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02年4月26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计量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04年6月25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计量条例〉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05年11月23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计量条例〉的决定》第五次修正根据2019年10月31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等四十五项法规的决定》第六次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计量单位的使用 第三章计量标准器具的建立 第四章计量器具的检定和使用 第五章商业贸易计量的管理

第六章计量检定机构与计量授权 第七章计量监督与计量仲裁检定 第八章罚则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的计量监督管理,保证计量单位制的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特区内建立计量标准器具,从事计量检定和校准,制造、修理、销售、进口和使用计量器具,实施计量监督,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应当遵守有关计量法律、法规,按照规定使用计量器具和计量单位,端正经营行为,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计量管理,改进检测手段,培训计量人员,及时检定或者校准工作计量器具,提高计量保证能力。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对贯彻实施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五条市市场监管部门是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有关计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实

深圳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深圳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1995年3月30日深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1999年5月6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正2011年10月31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 第六十号 《深圳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经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11年10月31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2012年1月4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特区内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条例但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条例。 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含保健食品)、化妆品、农产品等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区政府应当把保障产品安全和提高产品质量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监督检查工作经费投入,开展产品安全和质量水平监测评估,引导、督促生产者、销售者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保障产品安全性,提高产品质量。 第四条鼓励、支持企业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特区技术规范的企业标准。 市政府应当建立质量奖励制度,对产品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五条市政府市场监督管理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是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深圳经济特区管道优质饮用水安全技术规范

深圳经济特区管道优质饮用水安全技术规范 前言 "管道优质饮用水"是指以生活饮用水或经处理后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水,经集中深度净化处理,并通过管道输送系统供给用户的饮用水。近期我市管道直饮水行业有较快发展,为加强行业管理,规范管道饮用水市场,制订本管道优质饮用水安全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以城镇建设行业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为基础,参考建设部提出的2000年Ⅰ类水司水质目标、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WHO)、欧共体饮用水水质指令(98/83/EC)和美国瓶装饮用水法令(美国食品法令21CFR),并结合深圳市水源水和自来水水质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 本规范由深圳市水务局提出,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规范由深圳市技术监督局、市水务局和深圳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主要起草人:张金松、李海波、卢益新、赖举伟、王大为、姚玉珍、张士明、陆坤明、郑庆章、段洪雷、黄克南、李冬、周梅洁、郑海良、陶涛、陈湘晖、田况、刘茜、赵彬斌。 规范由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圳市水务局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管道优质饮用水的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测规则。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以下定义的管道优质饮用水。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规范中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本技术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使用本技术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749-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50-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GB/T8538-1995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3 定义 本技术规范采用下列定义。 管道体质饮用水:系指以符合或经预处理后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水,经集中深度净化处理,并通过管道输送系统供给用户的饮用水。 4 技术要求 4.1 感官指标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修订)

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 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七十号)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经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7年4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5月16日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2006年7月26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12年6月28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改;2017年4月27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特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建设项目的设立、建设和验收遵循环境优先、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削减、公众参与和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节约使用资源,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 第五条市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区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对本辖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项目设立 第六条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市环境保护、贸易工业、规划等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特区环境保护需要,制定并发布建设项目产业导向目录,保障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市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对前款产业导向目录中涉及环境保护的禁止项目和限制项目制定补充目录。 第七条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的目标。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的规定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报环境保护部门审批或者备案。 市、区环保部门按照审批权限,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以及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或者需要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的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依法实施审批。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 深圳市办公建筑能耗限额标准 Standard for Energy Quota of Office Building in Shenzhen (试行) 2013-1-20发布2013-1-20实施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

目录 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规定 (1) 5 办公建筑能耗限额指标 (2) 附录A 办公建筑能耗的统计范围 (4) 附录B 办公建筑能耗指标的计算方法 (5) 附录C 常用能源等效电折算系数 (6) 本标准用词说明 (7) I

引言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以及其它有关实行建筑用能限额制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行能耗限额制度,进一步提高深圳地区办公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将办公建筑能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根据深圳市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根据深圳市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需要,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其它省(市)有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II

深圳市办公建筑能耗限额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市办公建筑能耗限额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既有办公建筑运行阶段能源消耗量的计算与考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JG/T 358-2012 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及表示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建筑能耗限额building energy quota 在用能限额管理期内(通常为一年),建筑实现使用功能所允许消耗的建筑能源数量的上限值。建筑能耗限额应根据建筑能耗水平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适时进行修订。 3.2 办公建筑电耗electric ity consumption of office building 在用能限额管理期内(通常为一年),办公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电耗。 3.3 办公建筑年综合电耗Annually integrate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office building 以年为单位,办公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照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成电耗的总和。 3.4 办公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年综合电耗Annually integrated electric ity consumption per unit building area of office building 以年为单位,办公建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消耗的综合电耗。 3.5 政府办公建筑人均年综合电耗Annual integrated electric ity consumption per person of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g 以年为单位,政府办公建筑内核定人员平均所消耗的综合电耗。 4 基本规定 4.1按本标准执行的办公建筑,在满足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能耗水平不应超过所规定的能耗限额指标。 1

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技术规定(试行稿)

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稿) 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技术规定RULES FOR FORMULATING STATUTORY PLANS OF SHENZHEN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1999年3月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技术规定目录 1 总则.................................................... 2 2 法定图则成果的构成...................................... 3 3 法定文件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规定............................ 3 4 技术文件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规定............................ 7 5 法定图则的成果要求及其统一格式. (12) 附录1:法定图则电子数据标准格式........................... 14 附录2:法定图则统一注释..................................

18 ·1· 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技术规定1 总则1.1 为统一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法定图则编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依据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有关规范和标准,遵照《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及《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SZB01-97)(以下简称《规划标准与准则》)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编制技术规定。1.2 法定图则是指在已经批准的全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及分区规划的指导下,对分区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及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详细控制规定。重点是对分区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深化和落实,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成为法定文件。1.3 深圳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法定图则的编制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1.4 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除应遵守《规划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法律、

深圳经济特区特种设备安全条例(2019修正)

深圳经济特区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2013年10月29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9年10月31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等四十五项法规的决定》修 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特种设备的生产和销售 第三章特种设备的使用 第四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第五章检验、验测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特区内的特种设备生产、销售、使用、检验、检测及其安全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特种设备的具体范围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充装。 第三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工作的领导,指导、监

督、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加大投入,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推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管理水平。 街道办事处应当将特种设备纳入安全生产检查范围,协助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可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建设工程工地电梯安装以及建设工程工地所用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和使用,由负责工地建设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市政燃气管道和已投入运营的天然气长输管道,由住房建设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市、区其他有关部门、机构按照各自职责要求,依法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履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责任,保证必要的安全和节能投入。 第六条检验、检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应当依法独立开展检验、检测工作,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客观、准确,并对其检验、检测结论负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七条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应当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培训、宣传、评估、咨询等行业相关服务,加强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开展相关活动。 第八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特种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违法行为,可以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接到报告或者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处理。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 第九条特种设备的生产、销售、使用、检验、检测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购

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 1.1 【目的依据】- 1 - 1.2 【适用范围】- 1 - 1.3 【编制任务】- 1 - 1.4 【编制原则】- 1 - 1.5 【编制内容】- 2 - 1.6 【成果构成】- 3 - 1.7 【编制单位】- 3 - 1.8 【其他】- 3 - 第二章技术文件- 4 - 2.1 【技术文件的成果构成】- 4 - 2.2 【规划研究报告的内容要求】- 5 - 2.3 【专项研究的内容要求】- 11 - 2.4 【技术图纸的内容要求】- 13 - 2.5 【技术文件的形式】- 18 -

第三章经管文件- 19 - 3.1 【经管文件的成果构成】- 19 - 3.2 【文本的内容要求】- 19 - 3.3 【图则的内容要求】- 22 - 3.4 【经管文件的形式】- 23 -第四章附则- 24 - 4.1【报批要求】- 24 - 4.2【时效】- 24 - 附录- 26 -

第一章总则 1.1 【目的依据】 为规范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的编制,根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及《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送审稿)》和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精神,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 深圳市域内的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适用本规定。 1.3 【编制任务】 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和法定图则、发展单元规划等规划为依据,对城市更新单元的目标定位、更新模式、土地利用、开发建设指标、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城市设计、利益平衡以及分期实施等方面作出细化规定,明确城市更新单元实施的规划要求、协调各方利益、落实城市更新目标和责任。 1.4 【编制原则】

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2009修正) 文号:发文单位: 颁布日期:2009-08-13 执行日期:1996-01-01 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一0九号) 《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经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9年5月21日修正,现予公布。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九年八月十三日?? 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 (1995年11月3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9年5月21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合法拥有技术秘密企业的权益,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推动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企业技术进步,根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特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特区内企业技术秘密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指导企业技术秘密的保护工作,监督、查处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的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非专利技术和技术信息。 第五条本条例所称的技术和技术信息,包括以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者其他形式的载体所表现的设计、工艺、数据、配方、诀窍、程序等形式。 第六条独立开发出同一技术秘密的,无论开发时间的先后,各独立开发人均可自由使用、转让或者披露该技术秘密。 许可使用、转让或者披露技术秘密时,独立开发人应当出具独立开发的有关证明材料。 第七条因意外获取的技术秘密,应当以合理形式保密,由此产生的合理费用,权利人应当予以补偿。

深圳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2019修正)

深圳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1995年3月30日深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9年5月6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11年10月31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根据2019年10月31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等四十五项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 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产品标准和质量认证 第三章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四章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

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特区内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条例,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条例。 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含保健食品)、化妆品、农产品等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把保障产品安全和提高产品质量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监督检查工作经费投入,开展产品安全和质量水平监测评估,引导、督促生产者、销售者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保障产品安全性,提高产品质量。 第四条鼓励、支持企业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特区技术规范的企业标准。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质量奖励制度,对产品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五条市市场监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是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市主管部门派出机构负责所在辖区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以自己名义查处辖区内产品质量违法行为。 市主管部门基层监管机构负责所在辖区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按照市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深圳经济特区计算机信息系统公共安全管理规定

深圳经济特区计算机信息系统公共安全管理规定 【法规类别】网络安全管理互联网 【发文字号】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75号] 【发布部门】深圳市政府 【发布日期】1998.07.17 【实施日期】1998.07.17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修改依据】本篇法规已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职业介绍规定>等34件规章的决定》(发布日期:2004年8月26日实施日期:2004年8月26日)修订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 (第75号) 《深圳经济特区计算机信息系统公共安全管理规定》已经1998年5月28日市政府二届第10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李子彬 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七日 深圳经济特区计算机信息系统公共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公共秩序,促进社会稳定,根据特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特区内下列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单位(以下简称计算机应用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公共安全管理(以下简称计算机安全管理),适用本规定: (一)计算机信息网络经营、服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二)国家机关用于存储、处理、传输公用信息和机密资料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三)金融、证券和公共事业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四)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和国家重点经济建设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五)其他对社会公共利益有重大影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第四条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是特区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其所属的计算机安全管理部门具体承担本规定规定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市主管部门,做好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市主管部门应积极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宣传教育和学术交流,指导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行业协会的活动;为计算机应用单位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技术服务。 第二章计算机应用单位的安全管理 第六条计算机应用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2019修正)

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 (1995年11月3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5月21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9年10月31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等四十五项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企业技术秘密管理 第三章企业技术秘密保护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合法拥有技术秘密企业的权益,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推动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企业技术进步,根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特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特区内企业技术秘密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指导企业技术秘密的保护工作,监督、查处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非专利技术和技术信息。 第五条本条例所称技术和技术信息,包括以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者其他形式的载体所表现的设计、工艺、数据、配方、诀窍、程序等形式。 第六条独立开发出同一技术秘密的,无论开发时间的先后,各独立开发人均可以自由使用、转让或者披露该技术秘密。 许可使用、转让或者披露技术秘密时,独立开发人应当出具独立开发的有关证明材料。 第七条因意外获取的技术秘密,应当以合理形式保密,由此产生的合理费用,权利人应当予以补偿。 第八条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技术秘密诚信档案,记录生效司法、仲裁文书等所确认的技术秘密失信行为。 第九条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共道德的技术秘密,不在本条例的保护范围。 第二章企业技术秘密管理 第十条企业合法拥有技术秘密需要保护的,应当健全技术秘密的内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技术秘密管理人员,对本企业的技术秘密进行规范化管理。 第十一条企业可以建立保密制度,主要包括: (一)保密对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