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莫高窟》阅读附答案

《莫高窟》阅读附答案

《莫高窟》阅读附答案
《莫高窟》阅读附答案

《莫高窟》阅读附答案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处所,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曾曾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咱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联着嘈杂的背景.在这里举办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服饰使咱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咱们满耳轰鸣。

白日看了些甚么.仍是记不大清。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憨厚的色流,那应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冷静得犹如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犹如剑戟。那个年代战事频繁,驰骋疆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会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当工匠们正在这洞窟描绘的时候,南方的陶渊明,在破残的家园里喝着闷酒。陶渊明喝的不知是甚么酒.这里流荡着的无疑是烈酒,没有甚么芳香的香味.只是一派力、一股劲,能让人疯了一般.拔剑而起。这里有点冷、有点野,乃至有点残暴;色流开始酣畅柔美了.那必定是到了隋文帝统一中国以后。衣服和图案都变得华美,有了香气,有了暖意,有了笑声。这是自然的,隋炀帝正乐呵呵地坐在御船中南下.新竣的运河碧波荡漾,通向扬州名贵的奇花。隋炀帝太凶恶.工匠们不会去追随他的笑声,但他们已变得大气、精细,处处预示着,他们手下将会奔泻出一些更惊人的东西: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固然是到了唐朝。人世间能有的颜色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伸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非常的交响乐章。这里再也不仅仅是早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清醒,人们的每缕筋肉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喝彩。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

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个角落,都够你流连久长。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喜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呆板,呆板容不下真正的人道。这里甚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凌空。无论它画的是甚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在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类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解脱这类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它们而维持镇静。唐朝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朝。咱们的民族.总算具有这么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那些绮丽的色流,而竞能指挥若定;色流更趋精细.这应是五代。唐朝的雄风余威未息,只是由灼热走向温煦.由狂放渐趋冷静。头顶的蓝天好像小了一点,野外的清风也再也不鼓荡胸怀;终究有点灰黯了,跳舞者仰首到变化了的天色,舞姿也开始变得拘束。依然不乏雅丽,依然时见妙笔,但欢快的总体气氛,已难于找寻。洞窟外面,辛弃疾、陆游仍在握剑长歌,美好的音色已显得寂寞.苏东坡则以绝世天才,与陶渊明呼应。大宋的疆土.被下坡的颓势,被理学的层云,被重重的僵持,遮得有点阴森;色流中很难再找到红色了,那该是到了元代:

夜已深了.莫高窟已完整沉睡。就像打量一个壮汉的睡姿一般,看它睡着了,也没有甚么奇异,低低的,静静的,荒秃秃的,与别处的小山同样。

(选自《文化苦旅.莫高窟》,有改动)

【注】公元336年,一个云游四海的和尚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挖出他的第一个石窟,后来,因为他在化缘中广为传布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纭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构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

14.莫高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作者为甚么却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4分)

15.在作者的眼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尽相同的色调,请分别加以描写。(4分)

16.每个艺术家又牵联着嘈杂的背景中的嘈杂意在强调甚么?请概括出唐朝洞窑艺术创作的特色。(4分)

17.这里甚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8.请你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前几年呈现的余秋雨《文化苦旅》热的认识。(4分)

【答案】

14.尽管是一千年的文化积淀.然而却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与时代文化的持续.是活生生的。

15.北魏:色流浓厚,笔触豪爽,雄姿英才.这个时代的中原,陶渊明悠静的享受着田园糊口;隋朝:色流华美,酣畅柔美,而此时,隋炀帝正傲然畅游碧波荡漾的大运河:唐朝:色流奔放,壮丽非常.万马奔腾,气象万千,传说中的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吹打、善飘动、满身异香而标致的菩萨),携着绵长的飘带.在漫天飘动;五代:色流精细,温煦冷静,清风习习;宋代:色流昏暗,舞姿拘束,悲凉的疆土,寂寞的音色;元代:色流黯淡,没有红色。

16.莫高窟艺术创作的背景生动(充满活力)。唐朝洞窑艺术创作的特色:①颜色绚丽。②线条流利。③形象生动。④神态真切。⑤场面雄伟。

17.这句话充沛表达了作者进入莫高窟后陶醉在艺术的天地里,为艺术后面深深的文化所震动,惊叹艺术的高妙,从而忘怀了自己的情境。

18.示例:作者站在人类历史的高阔视角之上来看待文化,文化成了历史的积淀.文化和历史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总体。本文何止是对文物古迹的赏识,实在是对中华几千年沧桑历史的活生生的再现。作者从画像的色流中,竞将几千年文明看了个玲珑剔透。历史在他那里与文化相结合.便没有了冷淡和严峻.也许这也恰是文化苦旅津津有味的缘由之一吧!

1敦煌莫高窟

课题:敦煌莫高窟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宝库。 2、敦煌石窟几个主要时期的作品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查找资料,从资料整理中对艺术作品形象塑和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情感态度与价值: 从文物的散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板书设计: 敦煌莫高窟 1、历史背景。 2、石窟艺术:雕塑、壁画、建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敦煌石窟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宗教的产物。塑像、壁画表现的是宗教中的人物。 (二)请同学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敦煌艺术。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甘肃敦煌石窟包括莫高

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其中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代表。还有唐宋木构建筑五座。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 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二十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题材;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这是一部肖像史。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莫高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供参观的洞窟较有影响的是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等。西方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

敦煌莫高窟壁画(1)——北朝(北凉)

敦煌莫高窟壁画(1)——北朝(北凉) 敦煌莫高窟壁画(1)——北朝(北凉)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开凿得缘于一位法名乐尊的和尚。据说,公元366年,乐尊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请民间艺人绘上心中崇拜的神灵莫高窟壁画形象。从十六国到元朝,莫高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10个朝代。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并不多,主要有描述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本生故事画、宣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画以及说法图,集中在最早开凿的二七二窟、二七五窟和二八六窟。那时的壁画人物半裸体,有着极其夸张的动作,其面容、神采充满了静寂神秘的色彩,带有一种西域佛教的意境和风格。莫高窟第275窟北凉凿

于十六国北凉(397—439)时期。殿堂窟正壁塑有高3.4米的弥勒佛坐像,南北壁上方龛内塑姿态各异的交脚弥勒像,龛下是佛本身故事壁画。以此窟为代表的莫高窟塑像仍显著表现出西域佛教艺术的影响。 莫高窟二七二窟弥勒说法图北壁北凉这是该窟早 期的弥勒说法图,佛居中,菩萨侍立两侧。菩萨体形呈S形,头微向中倾,形成向心式结构。佛头上悬华盖,飞天绕盖飞翔。古代画工用源自印度的凹凸法晕染人体,以表现立体感。由于年久色变,形成明暗对比非常强烈的小字脸。 莫高窟二七二窟供养菩萨西壁北侧北凉所有菩萨 的手姿、动态或眼神都向着主尊,表现了虔敬之心,菩萨们的动态有一定的连贯性,使画面形成波澜起伏的动态。此图色彩凝重而热烈。 莫高窟二七二窟飞天西壁主尊背光中北凉此图供 养菩萨上下共四组,每组五身,每身菩萨动态各异,婀娜多姿,这组飞天面相丰满,呈“小”字脸,体形健壮,呈V字形,身披长巾,腰系长裙,在一道弧形的光环中,做波状腾飞,凌空飞舞,姿态轻盈,动感强烈。 莫高窟二七二窟白衣菩萨西壁龛内南侧北凉白衣 菩萨,因身着白裙,肩披白巾故称。此菩萨位于西壁正龛主尊南侧,面型椭圆,手指纤细,飘带舞动,色彩古朴,富有装饰性。

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引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样源远流长,具体鲜明的名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独树一帜。而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中国美术的光辉历史,丰富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而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使我们对美的认识能力提高,还能净化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感情,美化我们的生活。而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而莫高窟,则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向全世界人们展示了延续千年的艺术。 一.莫高窟的雕塑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在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允许百姓出家为僧尼及营造经向,安置北周灭法时所破坏的佛教造像,提倡僧俗修造佛像,严禁官民毁坏佛教造像。使得佛教大肆发展起来,在唐代一度成为社会思想领域里的重要支柱。敦煌莫高窟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壮大。隋朝开皇年间,政府派人来远处的西陲的敦煌莫高窟进行营造。

隋代洞窟形制,多数承袭北朝的“支提”式,窟的中央作四方龛柱,方柱的前面和左右两面各凿一龛,龛中塑佛像。且佛龛加深,壁面趋于垂直,佛、罗汉、菩萨不再像北朝的那样身体过于前倾。塑像的尺寸加大,彩绘和塑造的结合更加讲究,色彩绚丽,造型丰厚圆润,一改北朝清癯瘦削型的旧观。莫高窟的塑像在数量上和内容的丰富性上虽然不及壁画,但它是礼拜对象,是洞窟的主体。泥塑比石雕、木雕和金属铸造,在制作工艺上有着更多的自由,所以,塑像显得格外细致、真实自然和生动活泼。而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菩萨、供养天均作少女形象,大都头梳高髻,腰系羊肠裙,袒胸露臂而赤足。端庄秀丽,温柔典雅。集中体现了隋唐时期关于女性美的高尚理想。而罗汉像的制作受礼仪规矩的限制较少,因而生活气息更为浓郁,形貌和性格特征也较为显著而多样。天王、力士的形象则充分的发挥了唐代雕塑家善于根据生活感受和特定对象的性格、气质的要求而运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的本领,充分体现出一种强力之美。 隋唐在结束战乱,实现统一后,经济文化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隋唐时期的莫高窟大都规模宏伟,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结构严谨,色彩绚烂,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加上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管辖,加深了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大大发展。使隋唐时期的莫高窟佛像在民族进一步融合后,逐渐体现出了中原地区的特色,是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的结果。且由于内陆地区的统一,政府的支持和重视,通过各国使者的往来,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璀璨的时代,外来的艺术和中国民族艺术水乳交融,使得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为后人对那一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提供了依据。

敦煌石窟简介

敦煌石窟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大量的中国的灿烂文化。 1924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其中一些贪官私藏了一些,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最后只剩下八千多件了 敦煌壁画以北朝和唐代为最盛。北朝壁画多“本生故事”,宣扬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北朝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民生多灾多难,备受苦难的人民把理想寄托在这些佛教理义上。到了唐代社会安定,壁画宣扬的良辰美景恰是对盛唐繁荣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作品充满健康、乐观的情调。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敦煌石窟中以莫高窟建窟最早,内容最丰富。其余石窟,均系莫高窟的分支,西夏和元代的作品还可补莫高窟之不足。敦煌石窟上起十六国,下迄清1000余年间连续不断,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敦煌石窟艺术体系。 莫高窟的主要艺术成就是塑像和绘画。这里的塑像是泥塑,不同于云冈和龙门的石像。这主要是因为三危山石质较粗,不能凿成佛像,所以工匠们才用泥塑。相传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而现存最早的洞窟开凿年代应为北凉(5世纪初),此后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由历代艺术家和能工巧匠累积完成,因而也呈现出不同时代的风格。北魏时期的塑像,体格高大,额部宽广,鼻梁高隆,眉眼细长,头发呈波浪状,袒露着上身,留下了印度艺术的浓重印记。隋代的塑像,面相丰满,鼻梁相对稍低,耳朵相对加大,脸部线条柔和了,整个身体比例虽然还不尽相称,但已中国化了,体现出一定的民族风格。唐代,莫高窟的雕塑达到了顶峰。这些雕塑完全抛弃了模仿痕迹,面容温和慈祥,神情庄严从容,服饰华美。天王像表现了男子的健美,让人感到威严、正直、勇猛、坚毅;菩萨像身段秀美,面庞圆润,嘴角带着微笑,胸臂袒露,衣裙轻薄,形象酷似现实中的妇女。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举世闻名的佛教遗址,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前临宕泉,东向三危山。据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十四世纪,边续千年凿窟造像不断。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各个朝代,形成南北全长1680米的石窟群,共存洞窟700多个,其中有彩塑和壁画的洞窟492个,彩塑2000多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木构窟檐五座。莫高窟是现今世界上规模最宏大、历史最久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良好的佛教遗址。 莫高窟各窟均由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综合构成。洞窟建筑形式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壁画内容丰富博大,分为佛教尊像画、佛经故事画、佛教史故事画、经变画、神怪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七类,是古代社会历史形象的反映。精美的彩塑与壁画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技价值。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发现了藏经洞,出土了四至十四世纪的文书、刺绣、绢画、纸画等文物4万余件。其中文书,大部分是汉文写本,少量为刻印本。汉文写本中佛教经典占90%以上,还有传统的经史子集,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官私文书"等。除汉文外,还有古藏文、梵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敦煌文书的发现是研究中国与中亚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文学、艺术、科技等的重要资料。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后历经劫难,大批敦煌文物与石窟中的一些壁画和彩塑,先后被英、法、日、俄、美等国的盗宝者劫运国外,流散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图书馆与博物馆。这是"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本世纪初以来,以藏经洞出土文书与敦煌石窟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敦煌学"在全世界兴起,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一门显学。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44年,在莫高窟设立了保护研究的专门机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大为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简介

敦煌莫高窟简介 敦煌莫高窟简介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重镇和咽喉要道。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乐僔[zūn尊] 和尚在敦煌鸣沙山创建了莫高窟最早的洞窟,到武则天时已有千余个窟龛。现尚存历代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身。这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艺术宝库。1900年,在莫高窟内又发现了藏经洞,从这个封闭了900年的洞里找到许多经卷文书,织绣、画像、文物共五万多件,其中有各种古代民族文字的写本。文物图书的年代包括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十个世纪。这是本世纪初震惊中外学术界的一件大事。自从藏经洞打开后,研究敦煌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敦煌学”这门学科。 莫高窟主要的艺术创作是泥塑和壁画,二者融为一体,是一大特色。彩塑大体经过三个艺术发展时期,第一是早期,包括北魏、西魏、北周三个朝代。大多用高浮雕,造型厚重,手法简朴,人物一般直立或端坐,动态较少。第二是隋唐极盛期,每个窟龛都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以3到11躯不等。最高的佛像是北大像,达33米,次则是南大像,高26米。菩萨像渐由早期的男相变为女相,姿态自由,身材匀称,肌肤细腻,装饰华丽,制作极为精细。天王力士比例协调、勇武有力、精神饱满。虽然塑造的总是那几个人物,但体型、面相、神态千差万别。造型敷彩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蓝本,又适当夸张,如佛弟子迦叶的老成持重,阿难[nuó挪]的聪明俊秀,都刻画得极有个性。而且每个人物都成为独立的造型,不像早期塑像那样贴着墙壁。衣纹塑造也不像早期那样仅用阴刻线条表示,而是极其写实,表现出衣褶重叠,有逼真的立体感和质感。细部处理多用彩绘和金箔装饰,色彩对比强烈。同时克服了隋以前人物头部过大、身体僵硬的通病,肌体匀称,动作自如。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包括五代到元等朝代,气魄已远不如唐代,形象也较单调。

(完整版)莫高窟的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叫我小潘吧!敦煌莫高窟可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哦!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但是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为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的历史也很悠久,它修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这几个朝代都修建过。说完了这些,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 你们看,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个洞窟:西千佛洞,你们猜这个洞有多长吗?一定不知道吧,其实这个洞有2.5公里长呢!这些泥巴彩塑在这个洞里有34个呢,但是整个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 个呢! 各种各样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和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画作。好了,说了那么多,我们就去参观下一个景观吧! 好了,敦煌莫高窟游览结束,欢迎有机会再到这里来玩。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张导游,请大家保护它的卫生,不要乱涂乱画,随时注意安全。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坐落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处鸣沙山的悬崖上,石窟南北长一千六百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五十米,现存洞窟四百九十二个,壁画四万五千余米,彩塑两千四百一十五身,飞天塑像四千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与山西省云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公元三六六年,至公元一二一七年——一三六八年基本结束,期间经过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世界上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的成就。 莫高窟旁边长满了草,这些杂草不仅在旁边装饰,还长得又高又密,两旁栽了粗壮的大树,便也成了这里一道风景,从远望去,莫高窟在青草绿树之间,多漂亮呀! 好了,各位游客,游览现在开始,莫高窟确实很美丽,祝愿大家旅行快乐、心情愉快。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导。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敦煌莫高窟。现在,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坐落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处鸣沙山的悬崖上,石窟南北长一千六百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五十米,现存洞窟四百九十二个,壁画四万五千余米,彩塑两千四百一十五身,飞天塑像四千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与山西省云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公元三六六年,至公元一二一七年——一三六八年基本结束,期间经过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世界上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的成就。 莫高窟旁边长满了草,这些杂草不仅在旁边装饰,还长得又高又密,两旁栽了粗壮的大树,便也成了这里一道风景,从远望去,莫高窟在青草绿树之间,多漂亮呀!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到的风景。现在我的游览开始,最后说一句:莫高窟确实很美丽,我祝愿大家旅行快乐、心情愉快。

《莫高窟》教案(1)

---------------------------------------------------------------范文最新推荐------------------------------------------------------ 《莫高窟》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9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莫高窟的特点。学生自主搜集与莫高窟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加深对莫高窟超建筑和绘画艺术的了解。 3、通过朗读感悟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的神奇瑰丽,激发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 5

教学难点: 把握莫高窟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特点,激发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莫高窟的一些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考一考大家,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什么? 2、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敦煌的莫高窟,你们想不想去了解欣赏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呢?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认读识记生字莫、窟。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范文最新推荐------------------------------------------------------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遇到生字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呢? 问、查、拼 3、出示生字,自主选择不认识的字来记忆。 4、评议,正音。 5、猜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做到不加一字,不减一字,不倒一字,不误一字。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查。 3、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四、练习写字: 3 / 5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_1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及观赏,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学会10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3、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 4、流利朗读全文,背诵第4、5自然段。 5、通过《作业本》中的习题,练习相应的语文技巧,如关联词造句、缩写句子、加标点等。 教学准备:敦煌莫高窟视频资料 教学设计流程:一、视频观赏,入情入境 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说说看了后,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结合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2、研究这10个生字,哪几个容易念错或写错,用不同的符号注上,如*。自己写几次或念准确。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把你赞赏的词圈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什么?找出重点词。 (教师板书生字) 三、自学交流 1、请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看看生字念准了没有。 2、谁想当小老师?把你刚才标出的容易出错的生字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指导。评评哪个小老师当得好。 3、指名把你最欣赏的词大声念出来,有同感的举手以示赞同。 4、交流重点词,说说理由,统计支持者,归纳结论。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再读课文,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课文中有的把它画下来,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句来说。 五、设计练习,培养能力 1、自己设计一个复习生字的练习题,相互交换做。

2、熟读第4、5自然段,能背诵。 六、播放课件,诱发兴致 1、播放自行制作的课件,内容根据课文定,但只有画面,没有讲解。 2、你觉得老师做的这些画面用来上课给小朋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需配上讲解和合适的音乐) 3、老师想请你们大家来给画面配上讲解的声音,课文作为讲解台词。分几个人作介绍。 A、你们看,要请几个人讲?为什么?(明确课文分三段) B、你愿意讲哪个内容? C、想想一名好的讲解员或导游必须符合哪几个条件?(或:你对自己的讲解有什么要求?) D、你需要多长时间作准备? E、如果你能比课文中的文字讲得更生动具体,就更了不起,老师支持你! 七、尝试讲解,点拔引导。

莫高窟

莫高窟(第二课时) 大丰市新丰中心小学蔡燕 【教学设计说明】 《莫高窟》是苏教版第九册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此文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记得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那就需要我们创造一种愉悦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利用真正意义上的分组合作学习,唤起学习的情感,产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学习情感。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我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想体现“大语文阅读教学观”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 1.走进艺术宝库。 如课文中所说,“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第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既然如此,教学本篇课文,首先应引

领学生走进艺术宝库,观赏、品味、享受艺术的美好。第一,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第二,图文结合,走进艺术殿堂。 2激发爱国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本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更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的问题。 情感态度: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一、导入新课 出示“她坐落在甘肃……断崖绝壁上”学生齐读。师问:她是谁?生:莫高窟。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地理环境险要…… 师: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来到甘肃,来到敦煌,来到莫高窟。(板书课题) 二、探究文本 【一】学习一、五自然段 师: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莫高窟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1)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1) 1、认识本文的9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莫高窟的特点。学生自主搜集与莫高窟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加深对莫高窟超建筑和绘画艺术的了解。 3、通过朗读感悟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的神奇瑰丽,激发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把握莫高窟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特点,激发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莫高窟的一些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考一考大家,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什么?

2、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敦煌的莫高窟,你们想不想去了解欣赏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呢?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认读识记生字莫、窟。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遇到生字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呢? 问、查、拼 3、出示生字,自主选择不认识的字来记忆。 4、评议,正音。 5、猜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做到不加一字,不减一字,不倒一字,不误一字。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查。 3、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四、练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观察并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2、重点指导尊、亭、衫等字。 3、练习写字,要求正确、美观,注意写钢笔字的要求。 4、让学生上台范写。 五、课堂小结: 你对莫高窟有什么样的印象呢?究竟莫高窟的建筑和绘画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莫高窟的图片等资料。

莫高窟简介

莫高窟简介: 莫高窟(Mogao Grotto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最大的一尊卧佛长达16米。

座唐宋木构窟檐,并将周边10余平方公里划定为保护范围。1984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将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院,充实了科技力量,开展治沙工程,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加强保护工作。由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壁画会产生潜在性的破坏,造访莫高窟人数增加,因此对日常参观人数应该加以限制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里面有经卷、帛画、刺绣、铜像6万多件,可惜一部分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下文我们会更详细的讲。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3] 艺术 建筑艺术 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492个,按石窟建筑和功用分为中心柱窟(支提窟)、殿堂窟(中央佛坛窟)、覆斗顶型窟、大像窟、涅槃窟、禅窟、僧房窟、廪窟、影窟和瘗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在多个洞窟外存有较为完整的唐代、宋代木质结构窟檐,是不可多得的木结构古建筑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彩塑艺术 敦煌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壁画艺术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_1

( 甘肃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0074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500 words guide words of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敦煌莫高窟导游词500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500字范文1: 大家好!欢迎来到敦煌莫高窟。我先给大家一个自我介绍:我名叫王奕,给你们讲解是我的荣幸,我在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醒儿,这里的宝物不要触摸,否则后果自负。我们现在已经互相认识了,下来我们就言归正传,来讲讲敦煌莫高窟吧!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人们都把莫高窟称为甘肃中的一颗明珠。敦煌壁画形象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大家看,这就是我所说的“飞天”。还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也是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主要体现在壁画方面,是这里的壁画才让莫高窟闻名远扬的。现在大家把它的大概了解了吗?我可要继续讲了! 大家快来看这里吧!以学习的态度去看。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是:“看

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人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壁画和佛像的艺术水平实在是震撼人心。” 惋惜的是: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3 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现在得让大家开心开心了,不能老沉浸于可惜: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敦煌艺术极感兴趣,不断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敦煌学”。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希望可以成功吧! 最后要给大家讲的是:壁画艺术了!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祝大家旅途愉快!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500字范文2: 各位朋友:

莫高窟

《莫高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紧扣题目,设置疑念,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板书“窟”)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学生交流。(窟是洞穴的意思。) 3、见过这样的洞穴吗?你瞧(课件展示莫高窟的外观),数数有多少个洞,老师告诉你有492个。再瞧瞧洞里面(课件出示莫高窟内景图),感觉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知道这是哪儿吗? 6、这就是我国西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敦煌莫高窟。(板书:莫高窟)课件简介莫高窟。 设置疑念:昨天晚上已预习了课文,那我来考考大家,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猜猜“莫高窟”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师:这个“莫”字呀,读音同沙漠的“漠”,在这里是沙漠的意思,“高”嘛,应该是——(引导学生说)是说她的位置高,请再读课文,看谁最先发现文中哪段话与“莫高窟”的名字联系最紧密。 7、相机学习文章第一段 ①学生交流(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②现在你知道“莫高窟”名字的由来了吧,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注意需要强调的地方。 8、小结:我们读书就是要这样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我想以后再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一定会更用心思考,善于发现了。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你们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不知大家的预习效果如何?下面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怎样。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谁是顺风耳。能听出读错的字词或句子。 2.选择正确读音。 一尊(zūn zhūn)威风凛凛(lǐn lǐng)银弦(xián xuán) 敦(dūn dēn)煌卧佛(fó fú)菩萨(sà shà) 3.读读四字词语。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简练,其中还运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 敦煌断崖绝壁两千多尊彩塑威风凛凛卧佛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精妙绝伦宏伟瑰丽 记录银弦漫天遨游翩翩起舞刺绣腐败无能帝国主义 4.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汇报指导:编写段落提纲的方法很简单,我们只要把各段的段意依次排列起来,就是段落提纲。 5、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是什么?(总分总)

敦煌莫高窟(魏晋南北朝时期)介绍

敦煌莫高窟(魏晋南北朝时期)介绍甘肃敦煌地处西陲,当两晋南北朝时代,中原地区战乱频仍,而敦煌所受影响不大,且该地又当东西交通要道,是印度佛教传来中国的必经之地。据记载,早在西晋十六国时代,就有著名的译经大师竺法护来此,并号称"敦煌菩萨",东晋十六国北凉名僧昙无谶(chèn)也长住敦煌布道译经,这应是敦煌千佛洞的筆始时期。 敦煌千佛洞一名"莫高窟",位于敦煌县城东南约25公里的三危山与鸣沙山夹峙(zhì)的河谷断崖西麓。关于石窟群的开凿和创始,根据唐人《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是始自十六国的前秦苻坚建元二年(366),实际现存窟龛造像,因无文献和窟室造像题记可据,对于敦煌千佛洞最早的造像,一般都定为是北魏时代。 敦煌千佛洞有一个与新疆各石窟相同的特点,即在地质上同处于砂砾岩地带,石质松软,不宜于雕刻佛像,因此,只能作泥彩塑像,并把重点放在作造像背景的壁画上。但由于新疆一带的石窟泥塑已遭毁灭,使得敦煌泥彩塑像与麦积山等地的泥彩塑像,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属于佛教的泥彩塑像就是从新疆、敦煌的石窟开端的。敦煌千佛洞(莫高窟)现存有窟宣四百九十二个。 我国历史考古学家宿白教授把千佛洞的早期窟龛划分为早、中、晚三期。一般说来,早期的多表现为浓厚的牛建陀罗样式,有些佛和菩萨,薄衣贴身,肢体硬直,原始的拙朴气息毕现,但面容仍接近于中国人的形象。这说明在佛像塑造上,虽受着外来的影响,但毕竟是在中国社会的生活现实基础上,并由中国的雕塑歴师所精心创制的。 如早期的编号为259窟正龛中所塑的释迦佛和多宝佛并坐谈道和右壁養中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的单身坐佛以及257窟正龛中的释迦佛说法坐像,虽然全身穿着的都是印度式架装,但从俯身向前,面露浅笑的生动形象上,可以看出雕塑作者是结合当时的生活现实,从现实的人物形象来体现出慈祥而又庄重的佛的身份、性格的。 又如251窟中心塔四角隅所塑胁侍菩萨和435窟的护法天王像,两像都是北魏中后期的作品,因为从衣饰装扮上,都已转变成中国当时流行的"褒衣博带"的服饰。在塑造艺术手法上,其主要优点是一柔一刚,前者应用纤密的曲线,表现出绮丽秀美的体躯,后者则用硬直疏略的粗线,显示出雄强健劲的气质。这种根据不同性格、主题而决定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说明当时雕工们在塑造佛教造像上所运用的现实主义技巧,已明显地体现在创作实践中。 两晋南北朝时代的人物造型,面容瘦削,裙带服饰质朴无华,与同一时代的绘画中所表现的"秀骨清像"是一致的。这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崇尚玄学所形成的审美风尚决定的。 敦煌千佛洞北朝雕塑造像经过历代装修而最终形成。拿千佛洞的十六国和北朝造像,来与后代特别是佛教艺术兴盛的时代相比拟,不仅在数量上相差太远,即在彩塑的色彩质量上,也是不及唐代的。与同时代的麦积山石窟群的同类造像相比,也多有逊色。(不再重点赘述)

介绍敦煌莫高窟导游词5篇

介绍敦煌莫高窟导游词5篇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介绍敦煌莫高窟导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介绍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 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敦煌旅游,欢迎来到莫高窟。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设计一段导游词来介绍莫高窟文档6篇

设计一段导游词来介绍莫高窟文档6 篇 Design a tour guide to introduce the documents of Moga o Grottoes 编订:JinTai College

设计一段导游词来介绍莫高窟文档6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甘肃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设计一段导游词来介绍莫高窟范文 2、篇章2:设计一段导游词来介绍莫高窟范文 3、篇章3:设计一段导游词来介绍莫高窟范文 4、篇章4:敦煌莫高窟英语导游词范文 5、篇章5:敦煌莫高窟英语导游词范文 6、篇章6:敦煌莫高窟英语导游词范文 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1600多米,现存有壁画和塑像的洞窟492个,除5个分布在北区外,其他均在南区。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设计一段导游词来介绍莫高窟,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章1:设计一段导游词来介绍莫高窟范文 大家好,这里是敦煌莫高窟景区。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龚,大这可以叫我龚导。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也就是我们这个地方。大家向下望,四周丰满沙丘,再抬头望一望,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大家可以想象,修筑这宏伟的敦煌莫高窟的人民多么不容易。为了保护这些遗产,请大家在内不扔垃圾,不拍照。 现在我闪已经到了彩塑展厅。这里的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精妙绝伦。我左边这尊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右边这尊是威风凛凛的大王;右上方这尊是强壮勇猛的力士。最宏伟的是我身后这尊卧佛了。它一共有16米长,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祥。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禁不住啧啧赞叹。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壁画展厅。这里的壁画有很多,内容丰富多彩。我左边是记录佛教故事的描绘神佛形像的,右边的是反映民间生活的和描摹自然风光。大家知道我身后的壁画是什么吗?对了,那就是引人注目的飞天。这一个飞天臂挎花篮,采摘鲜花;这一个飞天怀抱琵琶,银拨银弦;这一个飞天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