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师表文学常识及加点字解释和重要句子翻译文档(无解答)

出师表文学常识及加点字解释和重要句子翻译文档(无解答)

出师表文学常识及加点字解释和重要句子翻译文档(无解答)
出师表文学常识及加点字解释和重要句子翻译文档(无解答)

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出师表》作者是,字,是蜀汉、。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该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全文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二、加点字翻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

..(),益州疲.

..(cú)();今天下三分

..()崩殂

(.pí..)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

于.( )内,忠志之士忘身

..( ),欲报之于.( )

..( )于外者:盖追.( )先帝之殊遇

陛下也。诚宜.( )开张

..( )

..( )圣听

..( ),以.( )光.(.)先帝遗(yí)德,恢弘

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 ),引喻

..( )失义.( ),以.( )塞.(sè)(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

..( ),俱为.( )一体;陟.(zhì)( )罚.( )臧.(zāng)( )否.(pǐ)

( ),不宜异同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

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

平明

..()也。..()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

....

..(),志虑忠纯

(),是以

..()以.()遗.(wèi)()陛下:..()先帝简拔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

..()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

..()军事,

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

..()宠为督。愚以为营中

..()众议举

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

..()得所.()。

..()和睦,优劣

..háng

....)阵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

..()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

...()叹息..()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

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 g)史、参军,此悉贞.

良.()死节

..()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wèn)

...)......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wěi

..(.),猥(

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

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

..)夜

..()

..sù

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

定中原,庶.(shù)()竭驽(

..rǎng

..()奸凶

..(),

....)除

..nú

..)钝

..(),攘(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也。

至于斟酌

..()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

..(),察.()纳.()

...zōu)()善道

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四、阅读

《出师表》句子翻译

《出师表》句子翻译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本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 2.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 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嫌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感动奋发,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3.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后来遇到挫折,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5.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 6.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 汉室,还于旧都。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勉励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能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恢复汉家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 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禀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9.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陛下也应当亲自多加考虑,向他们询问治国的正确道理,认识、采纳正确的意

见,深切地追念先帝的遗命。

出师表原文及注释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复习旧的知识,而从中了解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阐述了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阐述了人应该宽以待人。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论语》)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件高兴的事情吗?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羞耻。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翻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阐述了思考与学习的关系。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智慧。 9、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生命本来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去求得道义。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11、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13、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打仗,靠的是勇气。 1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的时候,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气就消失殆尽了。 1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了委任。 1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花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1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1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太阳和月亮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故虽有名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之称也。(《马说》)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所以,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埋没在仆役人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因为可以行千里而著称。 2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

《出师表》句子翻译

《出师表》句子翻译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最新版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 先,尊称死去的人。 创:开创,创立。业:统一天下的大业。 中道:中途。 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今:现在。 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翻译: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益州疲弊:困乏,疲弱,处境艰难;益州:汉代行政区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陕西省一带。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此:这;诚:的确,实在;之:的;秋:时,时候。这里指关键时期;一般多指不好的。 翻译: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

候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然:然而;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懈怠;于:在;内:皇宫中。忘身:舍身忘死,奋不顾身。盖:原来;追:追念;殊遇:优待,厚遇。 翻译: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 诚:的确,确实;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光:发扬光大,用作动词;遗德:留下的美德。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气:志气。 翻译: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妄自菲薄:过于看轻自己;妄:过分;菲薄:小看,轻视。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喻:比如;义:适宜、恰当。以:以致(与以伤先帝之明的以用法相同:以致);塞:阻塞;谏:劝谏。 翻译: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宫:指皇宫;府:指丞相府;俱:通“具”;全,都。 翻译: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 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陟(zhì):提升,奖励;罚:惩罚;臧否(pǐ):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翻译: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

出师表译文及重点词语句子翻译

出师表译文 先帝创办基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汉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奋不顾身的原因,都是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皇宫中或朝廷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这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更好的效果。 向宠将军,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当年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拿来问问他,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惋惜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谋求在诸侯前扬名做官。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里来看望我,征询我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使命,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刘备)知道我做事谨慎,因此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惟恐先帝所托不能实现,从而有损先帝的英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的地方(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留下的诏令。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出征了,流着泪写了这篇奏表,不知说了些什么。崩殂危急存亡之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陟罚臧否以遗陛下 悉以咨之性行淑均叹息痛恨于桓、灵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由是感激 深入不毛庶竭驽钝至于斟酌损益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以咨诹善道 临表涕零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夙夜忧叹 遂许先帝以驱驰斟酌损益 1.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6.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9.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注释.】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出师表》诸葛亮--原文及其注释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

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注释: (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创:开创,创立。业:统一中国的大业。未半:没有完成一半。(未:没有) (2)中道:犹言半路。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完整版)《出师表》逐句翻译

出师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崩殂(cú):死。古代帝王死亡叫“崩”,也叫“殂”。疲弊,民力困乏。诚:的确。秋:年头,时候。 先帝开创的事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懈:懈怠。于:在。忘身:奋不顾身。追:追念。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大概。于:在。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开张,扩大。光:发扬发大。恢弘:扩大,发扬。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妄,随意;菲薄,轻视,小看。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譬喻。以:以致。塞(sè):堵塞。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劝谏的道路啊。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否(zāngpǐ):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臧:善,这里指表扬;否:恶,这里指批评。异同:不同。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法律条文。及:以及。为:做。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论:评定。刑:罚。以:来。昭:显示,表明;平:公平;明:严明;理:治理。偏私:偏袒,有私心。内外异法: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内外,指内宫和外府。异法,刑赏之法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6.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纯正。是以:即以是,因此。简:选择;一说通“拣”,挑选;拔:选拔。遗(wèi):给予。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7.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悉,全部。咨:询问,商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裨(bì):补。阙漏:缺点和疏漏;“阙”同“缺”,缺点。广益:增益。

(完整word版)出师表+翻译+重点字词+习题

出师表 翻译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有志向的将士们在疆场上舍身忘死地战斗,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优待厚遇,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啊。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而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于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假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者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和费祎、侍郎董允等,这都是些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选拔出来留予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所增益。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能干,所以大家评议推举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哀叹痛惜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室的兴盛,就可以计算这时间等待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中只求保全性命,不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当时大事,因此我深为感激,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任命,在危机患难的时候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严谨慎重,因此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没有成效,以致于损害先帝的英明。因此我五月率兵渡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器兵甲已经充足,应当鼓励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势力,兴复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报答先帝并且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

《出师表》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

《出师表》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出师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崩殂 ..死。(古时“崩”特制皇帝死。)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这里是“时”的意思。 4、盖追先帝之殊遇 ..因为;优待,厚遇。 5、诚.宜开张圣听的确,确实。 6、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圣明的听闻。 7、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8、妄自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 9、引喻 ..失义称引、譬喻。 10、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11、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宫中 ..指皇宫中。 14、府中 ..:指朝廷中。 15、陟罚臧否 ..善恶。 16、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7、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惩罚。 18、使内外异法 ..:刑赏之法不同。 19、此皆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20、是以 ..先帝简拔 ..以遗.(wèi)陛下因此;选拔;给予。 21、愚以为 ...宫中之事我认为(“愚”是古人对自己的一种谦称)。 22、悉.以咨.之都;询问。 23、裨补阙漏 ..缺点和疏漏。 24、性行淑.均善。 25、性行淑均.平。 26、行阵 ..指部队。27、优劣得所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8、亲.贤臣亲近。 29、未尝.曾经。 30、叹息痛恨 ..于桓、灵痛心遗憾。 31、贞良死节 ..为国而死的气节,这里指能够以死报国。 32、可计日 ..而待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33、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4、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35、咨臣以.当世之事用。 36、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应;奔走效劳。 37、后值倾覆 ..兵败。 38、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那时以来。 39、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所以;把。 40、夙夜 ..忧叹早晚。 41、以.伤先帝之明从而,以致(表明导致一种结果)。 42、深入不毛 ..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在这里做动词,长草的意思) 43、庶.竭驽钝希望。 44、庶竭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这里是诸葛亮自谦的说法。 45、攘除 ..奸凶排除,铲除。 4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47、斟酌损益 ..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8、以.告先帝之灵来。 49、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50、以彰其咎.过失。 51、咨诹.善道询问。 52、临.表涕零面对。 二、句子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关键点:1、“诚”有“实在、的确”得意思;2、“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关键点:1、“盖”在这里是连词,表示原因,可理解为“由于、因为”,翻译整句时有时可略;2、“之”,结构助词,的。)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关键点:1、“宜”,应当;2、“妄自菲薄”,随意地看清自己;3、“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3、“以”,以致,表明导致一种结果。4、“塞sè”,堵塞。)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关键点:整句是告诫刘禅对离自己远的官吏和身边的近臣要用同一标准对待,不能因亲疏有异,而赏罚不公,导致人心不平。)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关键点:1、文言中,“是以”和“以是”都是“因此”之意;2、“遗”读wèi 时,有“给予”“留下”“丢失”等意。)

前出师表原文、注释及翻译

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 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

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前出师表》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

出师表重点句子赏析

出师表重点句子赏析 《出师表》重点句子赏析如下: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 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 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 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 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 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人教版《出师表》原文及课下注释

出师表1 先帝2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今天下三分,益州4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5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6,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7,以光8先帝遗德,恢弘9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10,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11府中12,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3。若有作奸犯科14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5,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6,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17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18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19,是以先帝简拔20以遗21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22,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23,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24,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25。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6。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27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28,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9,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3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31,猥32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3。后值倾覆3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35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36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3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38,深入不毛39。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40,攘除41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42,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43,以彰其咎44;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45,察纳雅言46。深追先帝遗诏47,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江苏广陵古籍刊印社1990年版)。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先帝:指刘备。 3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4益州:这里指蜀汉。 5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6殊遇:优待,厚遇。 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8光:发扬光大。 9恢弘: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也做“恢宏”。 10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11宫中:指皇宫中。 12府中:指朝廷中。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 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 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 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 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 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 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 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 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 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 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 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 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 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 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

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 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 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 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 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 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 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 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 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 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 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 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 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 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出师表(节选)(15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 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原文及其逐句对照翻译

出师表 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原文与译文对照 (第一自然段)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先帝创建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先帝:指刘备。崩殂(cú):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敝,此诚危急 现在天下分成三国,蜀国贫困衰弱,这确实是情况危急、 存亡之秋也。(判断句)然侍卫之臣 决定存亡的时刻。但是,侍奉守卫的大臣 (注释:益州:这里指蜀汉。秋:时。) 不懈于内,(不懈)(倒装句)忠志之士 在宫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 忘身于外者,(忘身)(倒装句)盖追先帝之殊遇, 在外奋不顾身的原因,原来都是追念先帝的优待, 欲报之于陛下也。(判断句)诚宜开张圣听, 想报答它给陛下。(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段义: 1、提出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2、分析了当前的不利形势和有利形势。(用原文回答) (第二自然段)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 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 不应该(在宫中、府中有所)不同。如果有作坏事、触犯科条法令,

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和忠心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有私心, 使内外异法也 让宫廷中和朝廷上有不同的法规。 本段段义:提出第二条建议:“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 (第三自然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此皆良实,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之)以遗(wèi)陛下。 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他们)来给予(留给)陛下。(注释:侍中、侍郎,都是官名。郭攸(yōu)之、费祎(yī)。简:通“拣”,挑选)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zī) 之, 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收到集思广益的好处。(注释:裨(bì)补阙漏,阙通“缺”,缺点,疏漏) 本段段义:推荐文臣。人物:特点:作用:(用原文回答) (第四自然段)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 将军向宠,性情和品德善良平正,通晓军事,在(以前)试用过他,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众人商议推举向宠做(担任)中部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 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来询问他,一定能够让 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人各得其所。 本段段义:推荐武将。人物:特点:作用:(用原文回答)(第五自然段)

人教版《出师表》原文及课下注释讲课教案

人教版《出师表》原文及课下注释

出师表1 先帝2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今天下三分,益州4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5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6,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7,以光8先帝遗德,恢弘9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10,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11府中12,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3。若有作奸犯科14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5,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6,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17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18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19,是以先帝简拔20以遗21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22,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23,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24,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25。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6。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27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28,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9,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3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31,猥32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3。后值倾覆3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35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36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3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38,深入不毛39。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40,攘除41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42,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43,以彰其咎44;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45,察纳雅言46。深追先帝遗诏47,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48,不知所言。 1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江苏广陵古籍刊印社1990年版)。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先帝:指刘备。 3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4益州:这里指蜀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