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江西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江西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江西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江西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多名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患者,呈现一定的聚集性,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危害,指导和规范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省内突然发生的严重影响公众安全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工作。

1 组织领导

1.1 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省卫生厅成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作为负责全省重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工作的指挥机构。领导小组由省卫生厅分管领导任组长,必要时由厅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厅应急办、疾控处、医政处、办公室、法监处、规财处等处室的负责同志。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设在厅应急办,负责日常工作。

各设区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设立本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负责辖区内较大、一般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应急委员会的指令,启动应急预案;依法统一组织、指挥重大、较大和一般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工作;向本级人民政府应急委员会提出结束应急状态的建议;建立与完善不明原因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经授权对外发布有关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关信息。

1.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现场卫生应急工作指挥部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在事发地设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的卫生应急处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统一指挥、协调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处理工作;及时报告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关情况,提出有关工作建议;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现场控制、医疗救治、防控隔

离、信息反馈、后勤保障等工作组。

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调查和处理原则

2.1 适宜处理原则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发生后,应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尽快判定事件性质,评估其危害度,并根据疾病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已有的疾病控制实践经验,选择适宜的应急处置措施。

2.2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病因调查并重原则

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在采取适当措施的同时,应尽快查找致病原因。对有些不明原因疾病,特别是新出现的传染病暴发时,很难在短时间内查明病原的,应尽快查明传播途径及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病因),以控制疫情蔓延。

2.3 调查与控制兼顾原则

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处置,需坚持调查和控制并举的原则。在事件的不同阶段,应根据事件的变化调整调查和控制的侧重点。若流行病学病因(主要指传染源或污染来源、传播途径或暴露方式、易感人群或高危人群)不明,应以调查为重点,尽快查清事件的原因。

流行病学病因查清后,应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2.4快速响应与规范调查相结合原则

对危害严重的群体性不明原因事件应尽快做出响应,采取控制措施。同时,按现场流行病

学调查方法和步骤规范地开展调查。

2.5 事件信息发布与公众引导原则

调查处置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适时地与媒体、患者及其家属、社区进行沟通,充分利用、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媒体已介入或群众反响较大的事件,更应主动引导媒体报道,正确对待社会传言,防止事件恶化。按规定权限,及时公布事件有关信息,并利用媒体向公众宣传防病知识,传达政府对群众的关心,正确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疾病控制工作。

3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监测与报告

3.1 监测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等监测报告机构根据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监测数据及信息,及时进行收集汇总、科学分析、综合评估,早期发现潜在隐患。

3.1.1建立监测网络

建立四级监测网络:省级监测机构(一级);设区市级监测机构(二级);县、区级监测机构(三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所(四级)。

3.1.2设置监测点

根据所发生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需要,指定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监测点医院(按疫情发展需要适时调整监测点的设置)。各监测点医院要根据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病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例监测,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

况,实行“零报告”制度。

其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病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选,发现有可疑症状的病人要及时向辖区内监测机构报告。

3.2 报告

监测报告机构接到不明原因疾病报告后,要详细询问事件发生的情况以及报告人、联系电话等,填写专用记录表格,根据报告程序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监测报告机构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等有关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在规定时限内做好报告工作。报告内容应包括:疾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发展趋势和涉及范围、人员伤亡与危害程度等情况;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初步推断传播途径(或污染环节等)以及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等。负责调查处理的有关单位应在调查后2小时提交初步调查处理书面报告,疫情或事故结案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总结。

4应急反应

应急处理工作应实行边调查、边抢救、边处理、边核实,科学有序、及时有效控制事态发

展的原则。

4.1 启动预案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事发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启动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处理需要,省卫生厅及时派出应急处理队伍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和处理。

4.2 应急到位

接到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报告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需要,在辖区内调集征用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立即派出应急工作组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应急处理,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提请派出专家进行指导和协助开展工

作。

4.3 初步核实、分析病因

4.3.1核实情况:对事件进一步核实,对所有患者进行个案调查。了解流行病学史、体征和

检验结果,追寻共性特征。

4.3.2通过现场疫情调查、环境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引起群体性不

明原因疾病的病因。

4.3.2.1寻找病因线索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治疗结果及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为判定疾病主要影响的器官、病原种类、影响流行的环节提供最基本的线索。病因线索的调查先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查找病因线索,然后逐步细化。

(1)根据起病方式、发热(热度、热程、热型)、病情进展、常规检验结果,判定是感染性

疾病,还是非感染性疾病。

(2)考虑为感染性疾病时,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诊断性治疗反应,进一步判定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再判定有无传染性,然后

通过临床综合分析提出可疑的病原。

(3)考虑为非感染性疾病时,需先判定是否为中毒。各类中毒都有相应的靶器官,根据疾病发生经过、毒性特点确定中毒的可能性。同时结合进食、职业史等暴露资料,寻找可能引

起中毒的毒物线索。

(4)排除上述原因后,再考虑心因性、过敏性或其他原因的可能性。

4.3.2.2建立病因假设

掌握背景资料,归纳疾病分布特征,从流行病学特征入手,形成病因假设。

(1)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

疾病的时间分布:分析疾病的时间聚集性,推测致病因子的性质(传染性与非传染性、感

染性、化学性等)。

疾病的地区分布:分析疾病的地区(居民社区、学校、工作、娱乐及其他公共场所、旅行地等)聚集性,找出可能的暴露地点,或将疾病与某种暴露相联系,提供潜在暴露来源及途

径的线索。

疾病的人群分布:找出与疾病有关的宿主特征,提供高危人群的线索,帮助探索特异暴露

因素或传染源、传播方式等。

(2)提出病因假设

综合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信息,以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在合理的、能被调查事实所支持的、能解释大多数病例的前提下提出病因假设,包括致病因子、危险因素及其来源、传播方式(或

载体)、高危人群等。

4.3.2.3病因判定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病因与疾病的因果联系

(1)病因判定方法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基本判定为病因:1)从一定数量的病人中分离到该病原体;2)大多数病人感染病后能产生针对该病原的抗体;3)用该病原体作为病因能较好的解释大部分病例

的临床表现及该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

判断疾病与病因的因果联系的准则包括:暴露与疾病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剂量-反应关系、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特异性”、关联的可解释性、暴露和疾病分布的一致

性,终止暴露后的效应等。

(2)确定病因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中毒事件的毒物性质判定

分析出的毒物及其含量所产生的危害要与现场调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相符合。

②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

寻找确切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致病因子,必须借助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从病人或其他来源标本中找到的病原体、毒物等致病因子,是否就是该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致病因子,还必须通过致病因子与疾病的临床特征和三间分布是否一致的流行病学验证,才能

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4.4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确定采样范围和检测项目。

4.4.1正确采集适宜标本

(1)感染性疾病患者需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

(2)用于病原学分离的血液应按无菌操作要求。分离细菌等病原体的标本应在使用药治疗

前采集;

(3)中毒性疾病应根据毒物进入体内的时间、可疑毒物的代谢等确定需要采集的标本;

(4)必要时,可采集当地一定数量正常人群的相关标本作为对照检测。

4.4.2正确包装、贮存及运送标本

(1)用于不同病原检测的标本需要注意在相应的温度下保存送检;

(2)应特别注意可能含有高度传染性病原体的标本,当疾病传染性很强、病死率很高时,在采集,包装和运送标本时都应采取最严密的个人防护措施。

4.4.3注明对室验检测的要求

检测原因不明疾病要将标本无菌地分成几等份,分别用于检测几种不同的可能病因假设(如感染性疾病的细菌、病毒等,非感染性疾病的毒物等)。需要在标本上注明分送的实验

室以及检测的项目和检测方法。

4.5控制措施

4.5.1无传染性或传染性较弱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的原则为减少发病、减少死

亡、避免后遗症。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救治危重病人,隔离治疗病人和疑似病人。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寻找共同暴露者。

(3)排查可疑致病源。

(4)疫点的处理,可能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5)启动预警机制,进行公众健康教育。

(6)做好医护人员的合理防护。

4.5.2不明生物因子引起的群体性疾病

对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的不明生物因子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紧急时应严格采

取如下应急处置措施:

(1)应急救援工作人员进入疫区时,应先喷洒消毒、杀虫剂,开辟工作人员进入的安全通道,对工作人员采取保护性预防措施,立即对疫点和可能污染地区采样、进行现场检测。

(2)重症病人立即就地抢救,待情况好转后再转送隔离医院,其他病人和疑似病人应立即就地隔离治疗或送隔离医院治疗。治疗前必须先采集相关标本,立即封锁疫点,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虫、灭鼠,配置必要的隔离防护设施。

(3)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确定隔离范围,提出大、小隔离圈及警戒圈的设置意见,报当地

政府应急指挥部批准。

(4)严格实施消毒,谨慎处理人、畜尸体。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根据需要采集有关检验标

本。

(5)病人家属和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在洗澡更衣后,送往隔离场所留验、观察,并采取预防性服药等措施。新设立的隔离场所使用前须进行消毒、杀虫、灭鼠,配置必要的隔离防护

设施。

(6)疫点周围小隔离圈内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环境、动植物等须进行消毒、杀虫、

灭鼠等卫生学处理。

(7)对大、小隔离圈内的人群应进行全面的检诊、检疫,并酌情给予化学药物预防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如发现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应即送往隔离医院治疗或隔离场所留检,观察。

全面搜索大隔离圈的患病动物和动物尸体,所有动物应一律圈养。

(8)对疫点、小隔离圈及现场临时隔离场所的消毒、杀虫、灭鼠效果进行检测。根据需要捕抓动物,昆虫标本送检。积极开展卫生防病宣传,加强食品、饮用水的卫生管理。

(9)参加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按要求进行防护,每天工作结束后用水彻底

清洗身体,并接受医学检诊。

4.5.3对不明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群体性疾病,在进行调查的同时,初步判断可能的污染源,再根据《江西省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江西省职业中毒应急处理预案》等应急预案的规定,现场采取应急控制和消除致病、中毒、污染等各种因素的措施。

4.6 资料整理归档

(1)报告记录;

(2)应急处理机构组织形式及成员单位名单;

(3)调查处理方案;

(4)调查及检验、诊断记录和结果材料;

(5)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材料;

(6)总结及其它调查结案材料。

4.7 开展群防群控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时,发生地的乡镇(社区)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发动群众,团结协作,群防群控,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向居民、村民宣传

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4.8 开展医疗救治

按照《江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的规定,启动医疗救治工作机制,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别管理,对疑似患者及时排除或确诊。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医疗废物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同时做好疫情报告。

对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

4.9组织技术培训

对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应及时组织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

4.10发布信息与通报

经授权,由省卫生厅及时向社会发布不明原因疾病的有关信息。

4.11普及卫生知识

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的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恐慌心理,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4.12进行事件评估

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救治概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和社会心理

评估等。

5 工作保障

5.1技术保障

5.1.1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专家组

成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专家组,成员由流行病学、传染病、呼吸道疾病、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病毒检验和媒介生物学、行政管理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了解掌握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为公共卫生政策、法律、法规的

实施提供咨询,对培训计划、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案进行技术评估。

(2)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进行评估,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启动和终止预案的建议。

(3)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技术指导、调整和评估。

(4)参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后的总结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

5.1.2应急处理医疗卫生队伍

建立省、设区市、县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卫生应急救治队,救治队伍由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监督、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检验、事件的分析、评估和上报;

(2)协助和指导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转运和后续治疗;

(3)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

(4)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等。

5.1.3常规监测

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监测资源和有关疾病报告体系,强化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相关疾病监测,规范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相关疾病报告和资料汇总要求,提升我省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准

确性、敏感性。

5.1.4医疗救治网络

医疗救治网络由指定的急救机构、综合医院组成。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别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指定不同的医疗机构救治。医疗救治网络各组成部分之间建立有效的横向、纵向信

息连接。

5.2后勤保障

5.2.1医药器械供应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卫生应急储备计划,建立处理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医药器械应急物品储备。物质储备种类包括药品、疫苗、医疗器械、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卫生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和设施。

5.2.2经费保障

加强与财政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处理经费,保证救治和应急处理工

作的开展。

5.3宣传教育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宣传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防

治知识。

防控流行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防控流行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做好我校师生员工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流行性传染病在学校发生,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通过加强学生晨检,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增强师生防护知识等途径,采取个人预防、学校预防、家庭预防相结合的办法,沉着、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流行性传染病,做到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完善机构,明确职责:成立学校流行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 XXX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XXX具体分管防控工作,负责向镇教育组流行性传染病防 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师生健康状况统计数据。 组员:XXXXX协助副组长开展防控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防控工 作的落实。 三、相关要求: 1.对值日领导的要求:做好当日教师出勤登记,发现缺勤教师,及时追查原因,并向学校流行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 2.对班主任的要求: 1)晨检时间做好一摸二看三问,了解有无生病或不适的学生,对缺勤缺课的学生要及时追访,查明原因,认真填写《学生健康状况统计日报表》和《班

级缺勤缺课学生登记表》,于8:20 前将班级学生健康状况统计情况上报学校流行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2)监督、指导学生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3. 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认真执行学校预防流行性传染病工作的各项要求,做到不打折扣。要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要有防病意识。 2)日常工作中要摆正预防重大流行性传染病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摆在第一位,把预防流行性传染病工作作为学校第一要务。 3)以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实行健康首问责任制。 4)任何人不得越级上报。 4. 对学生的要求: 1)遵守学校的制度,每天按时上下学,体温》37.5度伴呼吸道症状时,在家隔离观察治疗,每日汇报体温及其它情况,退烧两天后方可返校。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经常洗手,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开窗通风,不与别人共用水杯、餐具等,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要捂嘴。 3)要有防病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身体不适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报告。 四、防控措施:加强日常防控管理,使教室、宿舍等场所保持经常性通风换 气。搞 好环境卫生,消除卫生死角。落实晨检制度和日报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烧进行排查,监测体温,对体温异常(》37.5度)并有传染病可疑症状的人员,及时上报卫生院及镇教育组。

医院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预案

**医院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预案 为确保一旦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时,医院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救治,保障病人的身体健康,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工作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主任 组员: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急诊科护士长 职责: 在医疗救护领导小组领导下履行好以下职责: 1.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医院内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工作; 2.依调动本院医疗力量参与食物中毒处理和病人救治; 3.做好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血样等标本的留样和检验工作; 4.及时向CDC等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5.协助卫生监督所对食物中毒事故的情况记录、核实; 6.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调查,协助填报有关的食物中毒登记报告表; 7.组织对食物中毒事故病人的救治及联系会诊、转送工作。 二、预案启动条件 凡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有以下几种情形之一的,即启动本预案: 1.中毒人数超过10人; 2.中毒事故中发生死亡事故1人以上; 3.中毒事故发生在医院重要活动或者节假日期间; 4.其他需要启动本预案的情形。 三、应急处置流程 1.急诊科接收三人以上食物中毒患者或病情严重有生命危险食物中毒患者时,即刻通知医务科(工作日)或总值班(夜间、节假日)。 2.医务科或总值班接到通知后立刻向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工作组汇报,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工作组根据中毒患者人数、病情等情况判断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无须启动,由急诊科组织力量抢救,必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调动备班医疗急救分队参与救治。如需启动应急预案,即刻组织院内力量参与救治,必要时外请专家来院协助救治或转院治疗。 3.当符合以下情形时,及时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相关情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规范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案。 1.3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4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定义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分级 1.4.1 定义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 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 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1.4.2 分级 Ⅰ级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涉及两个及以上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Ⅱ级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一个省多个县(市)发 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Ⅲ级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一个省的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1.5 工作原则 1.5.1 统一领导、分级响应的原则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时,事发地的县级、市(地)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相应工作方案,作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反应,并按事件发展的进程,随时进行调整。

XXX乡镇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关于制定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XXXXXX: 为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一)聚众冲击、围堵党政机关、要害部门、重要场所; (二)聚众堵塞公路干线,影响交通或者非法占据公共场所; (三)聚众阻挠重点工程建设施工; (四)罢工、罢课、违法聚众等非法活动; (五)重大文体、商贸活动中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六)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活动或行为。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 (二)坚持疏导教育、耐心劝离的原则; (三)坚持快速反应、及时果断处置的原则; (四)坚持不携带武器和“三个慎用”的原则; (五)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三、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一)应急指挥部 1、应急指挥部组成。为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成立处置

群体性突发事件指挥部,指挥长由乡人民政府乡长担任,副指挥长由乡武装政法委员担任,成员由事件所涉及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指挥部设在乡人民政府党政办公室,政府分管安全副职为办公室主任,综治维稳办主任任副主任。 2、乡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研究事件处置具体方案,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指示,立即采取先期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向县应急指挥部提出相关建议;完成县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1、派出所:负责做好情报信息工作,维护现场治安秩序,疏导交通,搜集并固定现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证据和取证工作;根据县应急指挥部的决定,依法、果断处置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2、中心学校:负责处置学生、教职员工参与或教育系统内部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做好事件参与学生、教职员工的教育、疏导工作。 3、乡纪委:负责对相关部门在事件处置中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因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违纪违法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开展调查,并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责任者的责任。 4、乡民政办:负责处置复退军人的事件,与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经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间组织参与的群体性事件,负责因村委会选举、村务不公开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5、乡司法所:负责指导和协调律师、人民调解组织、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参与的群体性事件的调处工作及其提供法律顾问。 6、乡财政所:负责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的经费、物资等后勤保障;参与处置因财政政策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注:每个地区、每个企业的组织机构和情况都不一样,仅供参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 4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 5 事件分级 (3) 6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3) 7 预防与预警 (4) 8 信息报告 (5) 9 应急响应 (6) 10 后期处置 (7) 11 应急保障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外部机构联系方式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响应行动流程图 (10)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响应和处置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属生产、生活区域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危险源辨识 3.1.1 所在地区突发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工被传染。 3.1.2 职工出差途中感染传染病,潜伏期未发现,上班后带来传染病源。 3.1.3 外来人员带来传染病源。 3.2 事件的特性 3.2.1 传染病特性 3.2.1.1 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有的可导致后遗症、残疾或死亡。 3.2.1.2 我国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性强弱、传播途径难易、传播速度的快慢、人群易感范围等因素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2.1.3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2.1.4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2.1.5 丙类传染病是指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2.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性

传染性疾病防控应急预案

山店中心校本部 传染性疾病防控应急预案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根据“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长效常态管理,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预案启动 根据区政府和区教体局的部署,适时在学校启动本预案。 三、组织管理 疫情发生时,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双责四制”(即:校园预防传染病工作目标责任制、教师承包班级责任制和晨检制度、“零”报告制度、专人负责联系制度、24小时电话畅通制度)等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根据疫情对学校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做出及时调整。 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处室、落实

到人;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师生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 四、防治措施 1.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2.学校分管领导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专兼职教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保证每周20分钟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食堂、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微机室等人群较集中的公共场所,落实好以下防范措施: (1)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2)课间要求师生到室外活动。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演练方案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演练方案 一、演练现场:急诊科 二、演习内容:本次演练模拟发生在XX学校一起由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事故,事故导致1人中毒昏迷、3人严重呕吐、腹泻。8人轻伤。从事故的呼救到启动应急预案;从指挥调度到现场检伤分类、抢救、转运、途中监护等紧急处置;从各科室的联合指挥到现场各司其责的紧密配合;应急救援专家全面评估我院应急医疗救援能力水平。 三、主要演习科目包括: 1、急诊科人员赶赴现场; 2、保卫科维护现场秩序; 3、急诊科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程序流程; 4、现场通讯指挥、现场抢救区位划分(红、黄、绿、黑区); 5、相关科室急会诊制度。 四、演习时间:待定 五、考评机构: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门诊办、三甲办。 六、参加人员:急诊科,消化内科,ICU,检验科,麻醉科、心电图 室、院办、党办、质控科、客户服务部、保卫科等。 七、道具:四个“应急演练”警示牌,一个关于“2016年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型中毒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横幅。 八、演练目的:

通过对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救援联合演习,检验我院紧急医疗救援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快速反应能力,现场协调作战能力,紧急医疗救援能力和快速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我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水平。 九、演习组织机构及分工 1.组织机构:医务科 总指挥:王智杰副院长 2.演习部门分工 (1)事故救援现场指挥演习由医务科牵头组织。 (2)医务科负责协调相关科室开展现场中毒人员医疗急救。 (3)客服部负责联系媒体,保卫科负责布置警戒区,保证现场施救安全;负责开辟救护车绿色通道。 (4)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门诊办做好此次演练的评审工作。 (5)党办做好采集现场演习的影像、照片资料。 (6)相关医疗科室做好相关救治准备。 (7)院办负责车辆的调配及后勤保障工作。 十、场景:演练一共分二个现场: 第一现场:中毒事故学校 第二现场:急诊科 十一、考察重点: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我省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我省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 作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离休退休退职 【发文字号】赣府厅字[2009]152号 【发布部门】江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9.08.27 【实施日期】2009.08.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我省关闭破产国有企业 退休人员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方案的通知 (赣府厅字〔2009〕152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监察厅关于《江西省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2009年08月27日

江西省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方案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监察厅) 为妥善解决我省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等各类城镇居民医疗保障问题,根据省人民政府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监察部共同签订的《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目标协议书》,国家四部委《关于妥善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等医疗保障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52号)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落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多渠道筹资,到2009年年底前,将我省国有已关闭破产改制企业(含中央及中央下放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下同)退休人员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停产停业一年以上的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所有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并逐一办理参保手续,基金实行统一管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按国家规定及时拨付,省、市、县(区、市)财政按规定予以补助。 至2010年,各级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要求,参照国有困难企业医疗保险政策,通过财政补助解决国有困难农林水企事业单位职工、农垦企业职工和城镇困难大集体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对上述单位在职职工按企业参保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的标准补助参加住院医疗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编号:AQ-BH-08533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for mass unexplained diseases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1总则 1.1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9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13) 《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508号)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

群体性事件应急方案

群体性事件应急方案 总则 .1目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及时、高效、妥善处置发生在我区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根据中央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关于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和《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本区特点和未来建设、发展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 .2.1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群体性事件原则上由发生地的党委、政府负责处置,必要时上级党委、政府直接负责处置。引发事件的问题由有关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解决。责任要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不得把本级应该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不得把本单位本部门应该解决的问题

推向社会。 .2.2 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要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政策的严肃性,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2.3 教育疏导、防止激化。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2.4 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警械和武器。要根据群体性事件的起因、规模、影响以及现场情势和危害程度,决定是否动用处置性警力、是否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及采取何种强制性措施、是否使用警械以及使用何种警械。既要防止警力和强制措施使用不当而激化矛盾,也要防止当用不用而使事态失去控制。现场处置群体性事件,不得携带和使用武器。 .2.5 及时、果断处置。对发生暴力行为或者严重损害社会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

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预案

大河完小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疫情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针对该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传染性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传染性疾病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确保传染性疾病不在校园发生和蔓延。 二、适用围 1、本预案所指全体师生员工。 2、本预案所指全校突发传染性疾病、群发性疾病等。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四、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县教育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对传染性疾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传染性疾病早期表现的学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 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五、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1、高度重视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学校增加卫生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应急预案内容

第一节总则 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以及河北省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是指: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 、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三、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以及医务科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总指挥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四、科室、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科室、部门的相应措施,并有培训、检查落实情况的记录。 五、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坚持会诊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人员准备 一、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急诊科人员全天候准备人员,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二、夜间各科值班人员随时准各听从院总值班调遣。 三、医院根据突发事件的临床特点随时组成具有明显专业特点的专案组,安排专业人员承担主检医师工作,指导临床工作。 四、科教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急措施的人员培训。 五、全院各部门主任,负责将《应急预案》灌输至本部门内的每一位职工(包括临时工),并定期进行演练。 六、指挥中心及医务科接到需派出医疗队任务时,白夭由科室主任根据要求迅速做出人员安排,报医务科组队;夜间由院总值班根据专业需求从值班医生中选派,并通知当事科室主任进行人员补充。

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处置预案

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处置预案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处置预案为了加强对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突发社会公共事件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道路运输实际,特制定《保康县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处置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平安运输”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处置指挥体系以及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确保一旦发生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系统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实施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运输安全与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应对、措施果断、科学决策。 二、适用范围 (一)应急处置定义 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对人员健康的危害程度、减少财产损失、确保社会稳定,需要道路运输应急处置的情况。 第 2 页共 2 页

(二)适用范围 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发生的 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或道路运输过程中群体性突发公 共事件的情况。 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严重扰乱道路运输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 的群体性行为,以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行为: 1、聚众冲击、围堵党政军机关、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等重要警卫目标的; 2、利用道路运输工具聚众堵塞国家公路、重要交通枢纽及车站的; 3、罢工、罢运,违法聚众上访、请愿,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引起跨地区、跨行业连锁反应的; 4、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械斗及打、砸、抢、烧事件; 5、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人员滞留的群体性行为。 三、应急处置预案体系 县运管所在县交通运输局应急处置体系统一指挥下建立群体性突 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处置指挥组织。 (一)指挥组织 成立县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 第 2 页共 2 页

传染性疾病处理应急预案

传染性疾病处理应急预案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根据“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长效常态管理,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组织管理 (一)传染性疾病防控组织机构组长:宋军组员:张扬、王秀英、班主任 (二)预防传染性疾病领导小组职责宋军:指导和落实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各项工作;收集学校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学校防控工作形势,提出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张扬:指导师生加强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思想工作,确保校园秩序的稳定;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各项工作,收集学校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王秀英及班主任:监测掌握、汇总上报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及时总结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三、防治措施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处室、落实到人;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师生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疫情发生时,领导小组应根据学校的部署启动本校园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预案,组织落实各项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 1.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学校分管领导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专兼职教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培训,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食堂、教室、会议室、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微机室等人群较集中的场所,落实好以下防范措施:(1)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2)课间要求师生到室外活动。 (3)学校应按规定定期消毒。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1.1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医院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一与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药品监督、工商、财政、宣传、公安、教育等各有关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密切配合,依法开展各项预防控制工作。 1.2医院成立院防治领导小组和由预防保健、感染管理、医疗救治等专家组成的防治专家组(名单附后),协调组织救治病人。 1.3医院按照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病情动态,适时调整控制对策。按照疫情解除判定标准,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解除疫情的建议。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的监测、报告和确认 2.1疫情监测和报告 2.1.1根据江苏省传染病监测方案,我院开展日常的急性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动态监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特别是住院的呼吸道感染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1.2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的地区,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日常监测资料,适当扩大监测地区范围和采集标本的数量。 2.1.3医院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发现急性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和不明原因疾病时,须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医院应立即向广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2疫情确认 根据《全国卫生系统突发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的规定,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病例的确认权在国家级。 2.2.1我省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工作,由政府指定机构开展。 2.2.2我省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病例的诊断,由医院专家组初步会诊后报市卫生局组织相应专家组进行会诊,并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专家组确诊。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的处理,要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减少发病人数,积极救治病人,降低病死率的原则。 3.1医疗救治 3.1.1疑似和确诊病人一律按要求收治指定集中医院。 3.1.2医院按规定向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报告病人病情和治疗情况,按照救治方案统一组织诊治。同时,要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发生医院内感染。

突发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完整版)

突发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维护我镇社会政治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平安镇”建设,减少和平息社会矛盾,全面妥当应对和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制定本预案。 一、应对和处置组织机构 组长: (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 (镇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 (镇委委员、综治办主任) 成员: 镇政全体干部、司法所、派出所全体人员、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二、应对和处置原则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总体指导思想,应对和处置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减少灾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 二)、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长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镇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管理体制。 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五)、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制度。 六)、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及群体性案件的综合素质。 三、通知方式和集合地点 镇政接到报告后,以短信群发方式各成员,工作日五分钟、休息日二十分钟赶到镇府集中乘车前往事发地点。 四、应对和处置方式方法 一)、应对突发事件,由组长统一指挥,分为抢险组、保障组、警戒组、宣传组、善后组。按人员分工,由各组组长统一组织实施。 二)、处置群体性事件。按事态发展态势,由组长统一指挥。指挥各相关和职能部门分头实施、控制事态发展。平息矛盾、消除对抗,避免激发矛盾。分为处置组、警戒组、防范组、保障抢险组、宣传组、善后组。 在公务员之家您可以分享到最新,最具有时事和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帮助你更加方便的学习和了解公文写作技巧,我们愿与您一同锐意进取,不懈的追求卓越。 附送: 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

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加强我校紧急情况应急处置的综合指挥能力,提高紧急情况处置的快速反映和协调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有效保障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结合本校实际,特制本应急预案 一、本预案的目的和原则: 1、制定本预案是为了提高危机应急反应能力,优化人、财、物等应急资源配置,建立紧急救助体系,提高行动效率,将突发公共事件给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 2、本预案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协调一致的原则,坚持科学性、严密性、程序性的方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本应急处理程序的要点是:立即控制可疑食品,防止事态扩大,迅速组织救治病人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赵庆祝 副组长:董地庆左新波 成员:于朝良左进国吕文德门卫值班人员、保安人

员 2、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 组长:赵庆祝 副组长:董地庆左新波 职责: ①根据预案,在事故现场指挥行动。 ②指挥现场人员有序疏散,撤离到安全区域。 ③负责现场应急救援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 ④把情况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求援事项向上级部门报告。 ⑤与医院等部门合作,提供建议和信息。 行动协调组:于朝良、左进国、吕文德 职责:听从指挥部指挥,负责组织协调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维持现场秩序,负责现场的警戒和保护。 医疗救护小组: 组长:董昌树 成员:1—5年级各班班主任、所有上课教师。 职责:负责救护受伤人员或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三、应急行动 1、发现师生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的任何个人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校长报告。

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山西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太原市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全国救灾防病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区域内涉及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以下简称重大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具体适用范围如下:(一)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二)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相同临床表现的病人、病例不断增加、呈现蔓延趋势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三)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是指具有重大疫病特征,即突发性,针对的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 二、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重大疫病在本市的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防控 为有效切断传染病的传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重大疫病的流行特征,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依法实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依法实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三)及时处置 预防和控制重大疫病要坚持“早、小、严、实”的方针,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四)属地管理 重大疫病的监督监测、预防控制、疫情分析预报、疫情报告、医疗救治、实施隔离和医学观察等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单位和全体公民必须服从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指挥。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关于《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阻碍生产经营秩序事件》 应急预案 近年来,不少当地村民为利益之争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为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公司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村民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阻碍生产经营秩序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纠防结合,按照“快速反应、依法规范、协调配合、妥善处置”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防止事态扩大,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确保大局稳定。 二、范围和级别 (一)本预案适用于公司与外界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公司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的群体性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本预案中的群体性事件是指公司与外界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众多人员参与的危害公司安全、扰乱生产经营秩序的事件。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大规模人员违规阻拦公司运输车辆 2、人数较多的非法聚会、聚众围堵公司大门 3、人数较多冲击公司办公大楼 (三)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群体性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下,为一般性群体性事件; 2、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为较大群体性事件;

3、参与人数在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4、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含100人),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 保卫部迅速成立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是:统一组织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协调相关单位开展工作;研究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突发事件处置措施。 四、应急处置要求 (一)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保卫部负责人应在接报后10分钟内赶到现场,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主要做好控制现场、等基础处置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向主管领导报告。 (二)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保卫部同志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掌控局面,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要连同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三)对于群体性事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保卫部立即报案,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具体处置办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