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二单元课时3知能优化训练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二单元课时3知能优化训练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二单元课时3知能优化训练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二单元课时3知能优化训练

1.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无关

B .两种物质反应,不管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不变

C .化学平衡常数等于某时刻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D .温度一定,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解析:选D 。化学平衡常数是与温度有关的常数,不同温度下,K 值不同,同时平衡常数还与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故A 、B 错。K 值的计算必须用平衡浓度,故C 错。

2.(2010年石家庄高二检测)在恒温、恒容下,有反应2A(g)+2B(g) C(g)+3D(g),

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Ⅰ:A 、B 的起始浓度均为2 mol·L -1;途径Ⅱ:C 、D 的

起始浓度分别为2 mol·L -1和6 mol·L -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平衡时,途径Ⅰ的反应速率等于途径Ⅱ的反应速率

B .达到平衡时,途径Ⅰ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等于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

C .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D .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相同

解析:选C 。该反应为两端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故途径Ⅰ和途径Ⅱ建立了等效平衡,达到平衡时,各成分的量不同,但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3.对于反应3Fe(s)+4H 2O(g) Fe 3O 4(s)+4H 2(g)的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K =c 4(H 2)·c (Fe 3O 4)c 3(Fe )·c 4(H 2O )

B .K =c 4(H 2)c 4(H 2O )

C .增大c (H 2O)或减小c (H 2),会使该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 .改变反应的温度,平衡常数不一定变化

解析:选B 。固体反应物或生成物,其浓度可看做1,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写,故A 错误,B 正确;化学平衡常数是反应的特性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无关,故增大c (H 2O) 或减小c (H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但温度改变,平衡常数一定改变,故C 、D 错误。

4.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 =c (CO )·c (H 2O )c (CO 2)·c (H 2)

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CO 2+H 2

解析:选A 。依据平衡常数和温度变化的结果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和反应热进行具体分析。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写出可逆反应为CO 2(g)+H 2(g) CO (g)+H 2O(g),D 项错误;由于升高温度,H 2浓度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吸热的,焓变为正值,A 项正确;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但若通入H 2使压强增大,则H 2浓度会增大,B 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 项错误。

5.钾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

该反应为:Na(l)+KCl(l) NaCl(l)+K (g) ΔH >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c (K),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下表:

(1)________,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________。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至9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________。

解析:(1)由于钠的金属性比钾弱,所以要制取钾,应该利用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应高于钾的沸点,最高温度应低于钠的沸点;(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应使平衡尽可能正向移动,所以根据影响平衡的条件,应该降低压强或移去钾蒸气或适当升高温度;(3)当温度升高到900 ℃时,钠和钾都是气体,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式,该反应

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K)

c(Na)

答案:(1)770 ℃890 ℃

(2)降低压强或移去钾蒸气或适当升高温度(3)c(K) c(Na)

1.对于可逆反应:C(s)+CO22CO,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发生变化的是()

A.将C(s)的表面积增大

B.增大体系压强

C.升高体系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选C。对于一个给定的可逆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仅与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2.(2010年龙岩高二检测)某温度下,反应2A(g)+B(g)2C(g)的平衡常数K1=

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C(g)2A(g)+B(g)的平衡常数K2为() A.2500B.50

C.0.02 D.0.002

解析:选C。对反应2A(g)+B(g)2C(g)的平衡常数K1=

c2(C)

c2(A)·c(B)

,而同一温

度下,反应2C(g)2A(g)+B(g)的平衡常数K2=c2(A)·c(B)

c2(C)

1

K1

=0.02,故选C。

3.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值分别是

①H2+F22HF K=1047

②H2+Cl22HCl K=1017

③H2+Br22HBr K=109

④H2+I22HI K=1

比较K值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①④③②D.无法确定

解析:选A。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A正确。

4.对于可逆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正确的是()

A .K =

c (C )·c (H 2O )c (CO )·c (H 2) B .K =c (CO )·c (H 2)c (C )·c (H 2O )

C .K =c (H 2O )c (CO )·c (H 2)

D .K =c (CO )·c (H 2)c (H 2O )

解析:选D 。平衡常数等于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当有纯固体或纯液体参加反应时,它们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5.X 、Y 、Z 三种气体,取X 和Y 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 +2Y 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 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A .33%

B .40%

C .50%

D .66%

解析:选D 。根据题给信息,可设开始加入X 和Y 的物质的量为a ,达到平衡时消耗X 为b ,则消耗Y 为2b ,生成Z 为2b ,则:

X + 2Y 2Z

起始量 a a 0

变化量 b 2b 2b

平衡时的量 a -b a -2b 2b

由题意可得(a -b )+(a -2b )2b =32 b =a 3 Y 的转化率为2×a 3a

×100%=66.7%,D 正确。

6.放热反应CO(g)+H 2O(g) CO 2(g)+H 2(g)在温度t 1时达到平衡,c 1(CO)=

c 1(H 2O)=1.0 mol·L -1,其平衡常数为K 1。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 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

分别为c 2(CO)和c 2(H 2O),平衡常数为K 2,则(双选)( )

A .K 2和K 1的单位均为mol·L -1

B .K 2

C .c 2(CO)=c 2(H 2O)

D .c 1(CO)>c 2(CO)

解析:选BC 。平衡常数数学表达式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为两个浓度的乘积,因此K 的单

位不可能为mol·L -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所以K 2

本反应是等摩尔的CO 和H 2O(g)起反应,因此无论温度升降、压强变化,c (CO)=c (H 2O),选项C 也正确;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因此c 2(CO)比c 1(CO)大,D 项错误。

7.(2009年高考宁夏、辽宁卷)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 2(g)+12

X 2(g) 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 mol 的HX(g)通入体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

A .5%

B .17%

C .25%

D .33%

解析:选B 。12H 2(g)+12X 2(g) HX(g)的平衡常数K 1为10,那么HX(g) 12

H 2(g)+12

X 2(g)的平衡常数K 2为1/10,2HX(g) H 2(g)+X 2(g)的平衡常数K 3为(1/10)2=0.01。由题意知,HX(g)分解率最大时为达到平衡时的分解率,设平衡时HX(g)分解x mol/L ,有

2HX(g) H 2(g)+X 2(g)

起始 1 0 0

转化 x 12x 12x 平衡 1-x 12x 12

x K 3=(12x ·12x )/(1-x )2=0.01,得到x =0.17,

所以,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17%。

8.(2009年高考天津卷)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

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c(O2)·c(HbCO) c(CO)·c(HbO2)

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

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解析:选C。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O2)·c(HbCO)

c(CO)·c(HbO2)

,故A正确;

由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吸入CO越多,平衡向右移动,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故B正确;

因为K=c(O2)·c(HbCO)

c(CO)·c(HbO2)

=220,且

c(HbCO)

c(HbO2)

=0.02时就会使人智力受损,将以上两式合并得

K=220=c(O2)

c(CO)×0.02,即

c(CO)

c(O2)

1

1.1×104

所以当

c(CO)

c(O2)

1

1.1×104

时,人的智力就会受损,

故C项错;D项中把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平衡逆向移动,释放出CO,故可解毒,D正确。

9.(2009年高考海南卷)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析:选C。题中有一明显的错误,就是C选项,增大压强不可能使平衡常数增大。其他选项均为平衡中的基础计算和基础知识,关键是根据表中数据(0.1-0.05)∶(0.2-0.05)∶(0.1-0)=1∶3∶2可推导出:X+3Y2Z。

10.(2010年河北徐水一中月考)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2SO2(g)+O2(g) 2SO3(g)ΔH =-197 kJ·mol-1,现有容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充入的气体和反应放出的热量(Q)如下表所列:

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1 mol SO3气体放热98.5 kJ

B.在上述条件下每摩该反应进行到底时放出的热量为197 kJ

C.Q1=2Q2=2Q3=197

D.2Q2=2Q3

解析:选C。从方程式可知A和B选项正确;将乙容器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时,状态与甲为等效平衡,此时放出的热量为甲状态的一半,而压缩体积,平衡正向移动,则Q1>2Q2,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在乙容器中通入氮气,不能改变平衡移动,则Q2=Q3,C

选项错误;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则2Q2=2Q3

11.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A、1

mol B。相同条件下(温度T℃),发生下列反应:A(g)+B(g)x C(g)Δ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乙容器中,平衡后物质B的转化率________;

(2)x=________;

(3)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可使c(A)增大

B.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可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的相同

C.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2 mol 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8 mol·L-1

解析:(1)乙容器反应达到平衡时,c(A)=0.5 mol·L-1,转化率为50%。

(2)甲容器反应达到平衡后,c(A)=0.78 mol·L-1,转化率为61%,即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高,所以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x=1。

(3)反应达到平衡时,乙容器中c(A)=c(B)=c(C)=0.5 mol·L-1,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

(4)A项,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氦气,气体的浓度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c(A)不变;B项,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平衡逆向移动,A的体积分数增大,更大于甲容器中A的体积分数;C项,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2mol B,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比不加前增大,所以平衡时甲容器中0.78 mol·L-1

答案:(1)50%(2)1(3)2(4)C

12.(2011年新乡高二检测)在80 ℃时,将0.4 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 L已抽空的

时间(s)

c(mol/L) 0 20 40 60 80 100

c(N2O4) 0.20 a0.10 c d e

c(NO2) 0.00 0.12 b0.22 0.22 0.22

反应进行至100 s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发现气体的颜色变浅。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b________c(填“<”、“=”或“>”)。

(2)20 s时,N2O4的浓度为________ mol/L,0~20 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在8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该反应的K值越大,表明建立平衡________。

A.N2O4的转化率越高

B.NO2的产量越大

C.N2O4与NO2的浓度之比越大

D.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知

N2O4(g)2NO2(g)

开始浓度(mol/L): 0.20 0

20 s 时(mol/L): 0.14 0.12

40 s 时(mol/L): 0.10 0.20

60 s 时(mol/L): 0.09 0.22(此时达平衡)

80 s 时(mol/L): 0.09 0.22

所以b >c 。

(2)20 s 时c (N 2O 4)=0.14 mol/L

v (N 2O 4)=Δc Δt =(0.20-0.14)mol/L (20-0)s

=0.003 mol/(L·s)

(3)平衡时K =c 2(NO 2)c (N 2O 4)=(0.22)20.09

=0.54 (4)K 值越大,说明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故A 、B 、D 正确。

答案:(1)N 2O 4(g) 2NO 2(g) >

(2)0.14 0.003 mol/(L·s) (3)c 2(NO 2)c (N 2O 4)

0.54 (4)A 、B 、D

13.对可逆反应a A(g)+b B(g) c C(g)+d D(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

度满足以下关系:[c (C )]c ·[c (D )]d [c (A )]a ·[c (B )]b =K (为一常数),K 称为化学平衡常数,其反应的K 值只与温度有关。现有反应:CO(g)+H 2O(g) CO 2(g)+H 2(g) ΔH <0。在850 ℃时,K =1。

(1)若升高温度到950 ℃时,达到平衡时K ____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 ℃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 CO,3.0 mol H 2O,1.0 mol CO 2和x mol H 2,则:

①当x =5.0时,上述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解析:(1)从题给信息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 2和H 2的浓度将减小,而CO 和H 2O(g)的浓度将增大,故K 值减小。

(2)将1.0 mol CO,3.0 mol H 2O,1.0 mol CO 2和x mol H 2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得x =3.0 mol <5.0 mol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 应满足的条件是:x <3.0。

答案:(1)小于 (2)①逆反应 ②x <3.0

14.在一个温度恒定的密闭容器中,SO 2和O 2发生反应。已知1 mol SO 2和足量O 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恒压条件下]

(1)若开始时放入1 mol SO 2和0.5 mol O 2,达平衡后,生成0.9 mol SO 3,这时SO 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若开始时放入4 mol SO 2和2 mol O 2,达平衡后,生成SO 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恒容条件下]

(3)若开始时放入1 mol SO 2和0.5 mol O 2,达平衡后,生成a mol SO 3,则a ________0.9(填“>”、“<”或“=”);

(4)若令x 、y 和z 分别代表初始加入SO 2、O 2和SO 3的物质的量,要使达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物质量分数与(3)中平衡时完全相同,则x 、y 、z 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代数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x 、y ,另一个只含x 、z )

解析:(1)根据“S ”守恒可知SO 2转化率为90%。

(2)恒温恒压下,只要转化过来的起始投入量成比例,两者就成等效平衡,SO 2转化率相同,生成SO 3为4 mol ×90%=3.6 mol ,放出热量为3.6Q 。

(3)恒容条件下,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相对于恒压条件,相当于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SO 2转化率降低,则生成SO 3

小于0.9 mol。

(4)2SO2+O22SO3

10.50

起始x y z

转化z0.5z z

平衡x+z y+0.5z0

则x+z=1,y+0.5z=0.5,即x=2y,x+z=1。

答案:(1)90%(2)3.6 mol 3.6Q

(3)<(4)x=2y x+z=1

《化学反应原理》试卷及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饮用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具有的各自总能量 4.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 H2(g)+I2(g),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 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 5.氨水中有下列平衡NH3·H2O NH4++OH-,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左移动,且NH4+浓度增大的是( ) A.加NaOH B.加HCl C.加NH4Cl D.加同浓度的氨水6.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CO2 B.NaOH溶液 C.NH3·H2O D.HCl 7.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 A.酸碱指示剂 B.pH计 C.精密pH试纸 D.广泛pH试纸 8.下列盐:①FeCl3②CH3COONa ③NaCl,其水溶液的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高三新课程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归纳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 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注 意: 水解:吸热反应 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4Cl 与Ba(OH)2?8H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 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 加热或点燃条件。

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表示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 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的“+”与“—”,“+”表示,“—”表示;比较ΔH的大小时,要考虑ΔH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l、s、aq (3)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三选做题

专题三选做题 1、(2013·广东揭阳高三摸底)对于常温下pH=3的乙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pH变为4 B.加入少量乙酸钠固体,能促进醋酸电离 C.与等体积pH为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CH3COO-) D.c(H+)=c(CH3COO-)+c(OH-) 2、(2013·广东汕头高三摸底)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 NaHCO3溶液中:c(H+)+c(Na+)=c(OH—)+c(HCO3—)+c(CO32—) B.一定量NH4Cl与NH3·H2O混合所得的酸性溶液中:c(NH4+)②>③ 3、(2013·广东佛山南海区高三摸底)下列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说法正确的是zxxk A.100℃时,pH=11的Na2SiO3溶液,c(OH-)=1.0×10-3mol?L-1 B.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溶液中:c(Na+)=c(Cl-) C.常温下,将0.05 mol?L-1硫酸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少 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溶液②(NH4)2SO4溶液③NH4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①>②>③ 4、(2013·广东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根据下列实验不能 ..证明一元酸HR为弱酸的是A.室温时,NaR溶液的pH大于7 B.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 C.HR溶液加入少量NaR固体,溶解后溶液的pH变大 D.室温时,0.01mol·L-1的HR溶液pH=4 5、(2013·唐山市高三摸底)常温下amo1/L CH3COOH稀溶液和b mol/L KOH稀溶液 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c(OH一)>c(H+)时,a=b B.c(K+)>c(CH3COO—)时,a>b C.c(OH一)=c(H+)时,a>b D.c(K+)

高考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高考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典型例题及配套练习题 一、实验基础知识 1.常用化学仪器 (1)应用要点:熟悉常用仪器结构特点、用途和应用注意事项,主要有加热容器、分离仪器、计量仪器等。 (2)注意事项:加热容器要区分是直接加热还是隔石棉网加热;分离仪器要区分是用于分液、过滤还是蒸馏;计量仪器要特别注意零刻度的位置及读数的精度要求。 2.常用试剂的使用与贮存 (1)应用要点:着重了解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的试剂、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试剂、易挥发的试剂、易燃试剂、不宜用玻璃试剂瓶盛放的试剂等。 (2)注意事项:试剂的使用和贮存方法是由试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易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试剂不能长时露置在空气中;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存放在棕色瓶中,置于冷暗处;受热易分解的试剂和易挥发的试剂应存放在冷暗处;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的试剂,如NaOH、Na2CO3等不宜放在磨口玻璃试剂瓶中。 3.气体制备与净化 (1)应用要点: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反应、制备装置、收集方法、尾气吸收等。(2)注意事项:气体的制备装置的选择主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是否需要加热;收集方法的选择主要看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以及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尾气吸收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4.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1)应用要点:要注意区分检验、分离、提纯的区别;掌握常见离子检验的检验方法;掌握分离和提纯的试剂选择依据和分离操作方法。 (2)注意事项:要注意三者在目的上的不同。检验是对物质进行鉴别或鉴定;分离是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开;提纯是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由于目的不同,所选试剂及分离方法也要相应地变化。 5.定量实验 (1)应用要点:掌握四个定量实验(中和滴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和热的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原理、主要仪器和装置、操作要点、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 (2)注意事项:要在熟悉仪器构造的前提下掌握操作方法和读数方法;在深入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方法。 二、综合实验 (1)应用要点:能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仪器和装置、确定装置的接口顺序;能够设计简装实验;能够对实验原理、仪器、操作等的进行评价。 (2)注意事项:要注意区分洗气瓶长进短出和短进长出时的不同用途;。实验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简约性四个基本原则;在掌握好实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正确地评价实验。 1.典型例题:

(完整word)上海市高中化学实验专题

化学实验改革后的实验主要内容如下: [备注及猜想] 化工生产: 工业制硫酸 1.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及工业设备

2.尾气的吸收,可用氨水吸收 2NH 3 + H 2O + SO 2 ??→ (NH 4)2SO 3 NH 3 + H 2O + SO 2 ??→ NH 4HSO 3 将生成物用稀硫酸处理后,可制得化肥(NH 4)2SO 4,并回收了SO 2。 3.生产简要流程 侯氏制碱法原理和简单流程 实验背景:无水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它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还常用作硬水的软化剂,也用于制造钠的化合物。它的工业制法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 一、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是: 总反应为: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制得纯碱产品: 答案:化学反应原理: 32243NH CO H O NH HCO ++→

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饱和 总反应 : 32234()NaCl NH CO H O NaHCO NH Cl +++→↓+饱和 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 ??→+↑+ 二、氨碱法(又称索尔维法) 1.原料: 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 2.步骤: 先把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 32243NH CO H O NH HCO ++→ 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 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饱和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 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 ??→+↑+(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 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 CaO +H 2O → Ca(OH)2, 2NH 4Cl +Ca(OH)2 → CaCl 2+2NH 3↑+2H 2O 其工业流程图为: 其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如图所示: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 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 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 l 、s 、aq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教学目标】二课时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焓及焓变等概念。 ⑵明确测定反应热的要点,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⑶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且会利用量热计测定反应热。 ⑵能从能量的角度说明“焓”及“焓变”的意义,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常见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结合物质的结构,体会化学反应的实质,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能源危机,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1. 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 2.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难点:能量变化实质,键能的含义

【教学过程】 引言;在化学必修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我们说化学反应中不仅是物质的转变,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这个能量就是反应热。那什么是反应热呢? 回顾:一、反应热 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反应热。 讲述:在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化学反应通常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反应体系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即反应是在恒压下进行的。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焓变。 符号;△H 单位:kJ/mol 两者的关系:焓变与“等压”反应且“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时的反应热相等。一般没特别指明时,两者的数值相等。 问:一个化学反应,根据反应过程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可把反应分为什么?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H(焓变)<0表示放热 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H(焓变)>0表示吸热反应 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燃料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归纳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归纳 一、知识目标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5.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6.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实验能力要求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趋势 根据近年来化学高考试题中有关化学实验内容的题目分析,下列内容是化学实验部分考查的重点: l.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 这类试题的特点通常是给出限定的仪器、药品和一些操作步骤,要求正确完成某项实验操作,既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又有基本操作的正误辨别,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的情况,题目的难度不高,但并不容易得满分。 2.正确运用实验原理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这类试题通常是给出限定的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要求考生根据实验原理及试题中所给予的信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选用仪器药品,正确认识、选择装置,说明装置中某些仪器的作用,描述实验现象,写有关化方程式,进行数据分析.指出实验中必须注意的某些问题等等,主要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综合及评价的能力。这类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较大的区分度。 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或处理 近年来,实验题中新情境试题不断增多,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设计置于新的情境中(主要是中学课本没有的新反应或新装置或是能使中学生理解的最新科技知识、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题专项训练

实验题专项训练1.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 ...的是( ) 现象解释或结论 A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表现漂白性 B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物质且能溶于 浓硝酸 C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 D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 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 将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X一定是SO2 B 向无色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SO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 D 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3.利用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从含碘CCl4溶液中提取碘 和回收CCl4溶剂 B.萃取操作过程 中的放气 C.定量测定化学 反应速率 D.比较KMnO4、Cl2、S的 氧化性 5.分液漏斗中液体为甲、锥形瓶内物质为乙、试剂瓶中液体为丙,利用烧杯内液体吸收尾气。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实验目的或现象都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Na2CO3溶液的pH较大非金属性C Ksp(AgI)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知识点总结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 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3 4 ①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 2NH 4Cl(s)+Ba(OH)2·8H 2O(s)=BaCl 2+2NH 3+10H 2O ③ C(s)+ H 2O(g) 高温 CO+H 2 ④CO 2+ C 高温 2 CO 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 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放热反应△H 为“-”,吸热反应△H 为“+”,△H 的单位为kJ/mol ②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 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 是在298K 、101Pa 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 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8、电极反应的书写: 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 ⑴电解: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放电顺序:I ->Br ->Cl ->OH - )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放电顺序:Ag +>Cu 2+>H +) 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过程 总能量 总能量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 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 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 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 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 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 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 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 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 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 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 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 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 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 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二选做题

专题二选做题 1、(2013·唐山一中高三第一次调研)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A(g)+2B(g)2C(g)+D(g)。现将4 mol A 和8 mol B 加入体积为2 L 的某密闭容器中,反应至4 min 时,改变某一条件,测得C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2 min 内,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 、4 min 时,A 的转化率为50% C 、6 min 时,B 的体积分数为25% D 、4 min 时,改变条件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2013·哈尔滨六中第四次模拟)在密闭容器中,将1.0 mol CO 与1.0 mol H 2O 混合加热到800℃,发生下列反应:CO (g )+H 2O (g )CO 2(g )+H 2(g )。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 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00℃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5 B .42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4,则该反应的△H >0 C .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 的CO (g ),则平衡时CO 物质的量 分数为33.3% D .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 的H 2O (g ),则平衡时CO 转化率为66.7% 3、(2013·湖北公安县高三开学考试)某温度下,在一个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 和2 mol B 进行如下反应: 3A(g)+2B(g) 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4232()()()() c C c D k c A c B B .此时,B 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 .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 .增加B ,平衡向右移动,B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4、(2013·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调研)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 2(g )和O 2(g ),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 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密闭容器体积/L 2 2 2 1 起始物质的量 n (SO 2)/mol 0.4 0.8 0.8 0.4 n (O 2)/mol 0.24 0.24 0.48 0.24 SO 2的平衡转化率/% 80 α1 α2 α3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为400 C .SO 2的平衡转化率:α1<α2=α3 D .容器中S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丙=丁>甲 5、(2013·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T ℃时在2 L 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 、Y 、Z 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Y 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0246 c (mol/L) 2.55 t (min)

苏教版《实验化学》知识点总结

《选修六实验化学》知识点总结 【专题1】 1、海带灰化目的是使有机物分解,呈气体逸散,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以氧化物或无机盐的形式残留下来。所用仪器有坩埚、坩埚钳、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泥三角 2、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两种溶液时,注意分液漏斗使用前须 检查旋塞及玻璃塞处是否漏水。分液时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目的是与大气相通,使液体顺利流下。能用CCl4萃取碘的原因是CCl4与水互不相溶;I2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3、一种物质分离的简单方法,是色谱分析法的一种。它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附着在纸上的水是固定相,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又称展开剂),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和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比的不同而使之分离。 为使观察效果更明显,实验中采用氨熏显色。请写出Fe3+、Cu2+分别与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NH3·H2O==Fe(OH)3↓+3NH4+Cu2++4NH3·H2O==Cu(NH3)42++4H2O 显色反应结果是滤纸上方颜色呈蓝色,下方呈棕黄色(均在原点之上),说明Fe3+和Cu2+得到了分离。由此可以得出Fe3+和Cu2+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情况是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Cu2+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一些。在用纸层法进行层析操作时,为什么不能让滤纸上的试样点接触展开剂?如接触,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4、要制备颗粒较大的硝酸钾晶体,应选择的结晶条件是减慢溶液的冷却速度。 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如何操作使晶体析出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的摩擦器壁,或投入几粒晶种,都可促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浓缩NaNO3和KCl的混合液时,为什么NaCl先析出?NaNO3、KCl、KNO3在高温时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温度降低时,NaNO3、KCl的溶解度明显减小,而KNO3的溶解度则急剧下降;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趁热过滤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KNO3结晶析出如何趁热过滤用已 预热过的布氏漏斗进行抽滤,过滤装置如图1—8所示,采用这种装 置过滤的主要目的是过滤速度较快;可以得到比较干燥的沉淀。这 种装置工作的主要原理是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导致装置内部的压强 降低,使过滤的速度加快。这种装置要有布氏漏斗、吸滤瓶、安 全瓶、抽气泵等仪器组成,其安全瓶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导管应短 进长出。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与吸滤瓶的支管口相对,以便于 吸滤。吸滤完毕时,应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水龙头。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欲将KNO3粗产品提纯,可采取的方法是_重结晶。具体操作是按粗产品∶水=2∶1(质量比)的比例,将粗产品溶于蒸馏水中。加热、搅拌、待晶体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若溶液沸腾时,晶体还未全部溶解,可再加极少量蒸馏水使其溶解。)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 为什么选用这方法可使产品获得较高的纯度?可以除去晶体中微量的杂质 附录:关于溴和碘的萃取 水汽油/苯CCl4 Br2橙色橙红色橙红色 I2棕黄色→褐色紫红色深紫色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综合练习

高三化学校本作业 实验专题综合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 B.“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 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 可使用 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解析:A.错误,无水CoCl2呈蓝色,具有吸水性;B.正确,烧杯底部温度高。C.正确,滴定管和移液管需考虑残留水的稀释影响。D.正确,利用SO2的还原性,用KMnO4酸性溶液除去。 答案:A 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氨水,再加几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室温下向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成分反应后静置、过滤,可除去铁粉中少量;铝粉 D.已知I3-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 水中的大 解析:本题属于常规实验与基本实验考查范畴。A.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可制取Fe(OH)3胶体。滴加过量氨水,就会产生Fe(OH)3沉淀。B.溶液X中应先滴KSCN 溶液,不呈红色,再滴入适量新制氨水,溶液变红,才能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铝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水溶性的偏铝酸钠。D.溶解平衡I3-I2+I-中,加入适量CCl4,有利于溶解平衡I3-I2+I-向右移动,I2溶解在CCl4中显紫色。 答案:C 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用量筒量取20 mL0.500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配制成0.1000 mol·L-1H2SO4溶液 C.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专题测试卷:燃烧热 能源

燃烧热能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2×(?57.3) kJ·mol?1 B.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3OH(g)+1 2 O2(g)===CO2(g)+2H2(g)ΔH=?192.9 kJ·mol?1,则CH3OH(g)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C.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则2H2O(g)===2H2(g)+O2(g)ΔH=+571.6 kJ·mol?1 D.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 800 kJ·mol?1,则1 C6H12O6(s)+3O2(g)===3CO2(g)+3H2O(l) 2 ΔH=?1 400 kJ·mol?1 【答案】D 使用上述燃料最能体现“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A.一氧化碳B.甲烷C.异辛烷D.乙醇 【答案】B 3.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

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 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B.1∶3C.1∶4D.2∶3 【答案】B 4.已知: ①25 ℃、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又已知稀醋酸电离吸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C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答案】A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A.H2(g)+Cl2(g)2HCl(g)ΔH=?184.6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g)ΔH=?802.3 kJ·mol?1 C.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D.CO(g)+1/2O2(g)CO2(g)ΔH=?283 kJ·mol?1 【答案】D 6.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l)ΔH1=?Q1 O2(g)===H2O(g)ΔH2=?Q2 ②H2(g)+1 2 O2(g)===H2O(l)ΔH3=?Q3 ③H2(g)+1 2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恢复到常温,放出的热量为

化学实验知识归纳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归纳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氯气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例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人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药品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展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品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人少量棉花的实验,它们是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

(完整word)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专题习题

专题一基础化学实验 Ⅰ实验基本操作 一、选择题 1.少量下列化学药品应保存在水里的是( ) A.金属钾B.白磷C.硫磺D.苯 2.下列仪器:①烧杯②坩埚③锥形瓶④蒸发皿⑤试管⑥烧瓶⑦表面皿,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的是( ) A②④⑤ B.①⑥⑦ C.⑦④⑥ D.①③④⑥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 B.称NaOH固定质量时。将NaOH固体放在垫有滤纸的托盘上进行称量 C.苯酚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清洗 D.浓硫酸溅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分液漏斗分离除去溴苯中混入的溴 B.用渗析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Cl-离子 C.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用水洗后,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D.用盐析法分离硬脂酸钠和甘油 5.下列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溜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⑦ 6.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下列方法清洗所用仪器:( ) ①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 ③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 ④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 ⑤用氢氯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 ⑥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沾有硫磺的试管 下列对以上操作的判断。正确的是 A.除④外都对B.除⑥外都对C.④⑤不对D.全都正确 7.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8.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别的下列溶液(浓度均为O.1mol·L-1,)是( ) A.CaCl2和Na2CO3, B.稀H2SO4,和Na2CO3C.Ba(OH)2和NaHCO3D.NaA102和盐酸 9.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10.用某种仪器量取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mL,仰视时读数为x mL,俯视时读数为y mL,若X>n>y,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梳理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2.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全册导学案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 量变化的原因。 2.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 别,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3.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方法,能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 当措施减小误差。 4.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 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有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①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②铝热反应 ③点燃的镁条继续在CO2中继续燃烧④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⑤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⑥C与CO2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1)(2) (3)(4) 常见的吸热反应 (1)(2) (3)(4)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符号单位 2.能量变化的原因 (1)宏观?H= 总能量-- 总能量 (2)微观化学反应本质 ?H=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H0 放热反应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H0 吸热反应(填>,<或=) 【问题解决】已知断裂1molH2(g)中的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裂1molO2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98kJ的能量,生成H2O中的1molH-O键能放出436kJ的能量。试写出O2(g)与H2(g)反应生成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