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渐开线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完整word版)渐开线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完整word版)渐开线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完整word版)渐开线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进一步熟悉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参数关系及渐开线的性质。

二、实验预习的内容

1、渐开线的形成及特性;

2、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基本参数和尺寸计算。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被测齿轮;

2、游标卡尺;

3、计算器。

四、原理和方法

本实验要测定和计算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a、齿顶高系数h*、径向间隙系数c*、和变位系数x等。

1、确定模数m (或径节D P)和压力角a

要确定m和a,首先应测出基圆齿距p b,因渐开线的法线切于基圆,故由图4-1可知,基圆切线与齿廓垂直。因此,用游标卡尺跨过k个齿,测的齿廓间

的公法线距离为w k毫米,再跨过k+1个齿,测的齿廓间的公法线距离为w k+1毫米。为保证卡尺的两个卡爪与齿廓的渐开线部分相切,跨齿数k应根据被测齿轮

的齿数参考表4-1决定。

叭 _ I 0

图4-1齿轮参数测定原理

由渐开线的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AB与所对应的基圆上圆弧ab长度

相等,因此得

W k (k 1)P b S b

同理

W k i kp b S b

消去S b ,贝U 基圆齿距为

P b W k 1 W k

根据所测得的基圆齿距p b ,查表4— 4可得出相应的m (或D P )和a 。 因为P b

mcos ,且式中m 和a 都已标准化,所以可查出其相应的的模

数m 和压力角a 。

2、确定变位系数x

要确定齿轮是标准齿轮还是变位齿轮, 就要确定齿轮的变位系数,因此,应 按测得的数据代入下列公式计算出基圆齿厚 S b

S b W k 1 kp b W k 1 k(W k 1 W k ) kW k (k 1)W k 1

得到S b 后,则可利用基圆齿厚公式推导出变位系数 X ,因为,

S b -S 2阿

r

由此

- zi nv x mcos 2

___________ 2tg

式中inv tg ,a 为弧度。

3、确定齿顶高系数h *a 和径向间隙系数c *

当被测齿轮的齿数为偶数时,可用卡尺直接测得齿 顶圆直径d a 及齿根圆直径d f 。如果被测齿轮齿数为奇数 时,则应先测量出齿轮轴孔直径 d 孔,然后再测量孔到 齿顶的距离H 顶和轴孔到齿根的距离H 根。如图4-2所示, 可得:

图4-2单齿数测量方法

S b

匕叱呼2xmtg )

r 2 2r COS inv ( 2xtg )mcoS

mzcoS inv

山_山

4

一.

_________

d a d 孔2H 顶 3

d f

d 孔2H 根

五、实验步骤

1、 直接数出被测齿轮的齿数z

2、 测量w k 、w k+i 及d a 和d f ,每个尺寸应测量三次,分别填入表

4-2和表4-3

表4-2公法线测量数据

4-3

又因为

由此推导出h *a 及C *得

d a mz 2h a m 2xm * *

h 2h a m c m

h 1(虫 z 2x )

2 m *

h *

c 2h a

m

4.37

(3)变位系数

q

mcos

zi nv 2 2tg

平均值 43.86mm 24.39mm 92.64mm 43.86mm 21.18mm 86.22mm

P b w k 1 - w k 7.48 mm

由p b 值查表4-4得

m=2.5

20o

K=4

(2)基圆齿厚

S b = kw k - ( k-1)W k+1。

S b W k 1 - kp b

19.33 -2* 7.4 六、实验报告内容

1、 实验目的;

2、 被测齿轮的已知参数和测量数据;

3、 齿轮参数及尺寸计算

(1)基节p b =W k+1-W k ,并由p b 值查表4-4,确定m 、a 。

1

5

inv

…9

tg

9 S

b

zinv mcos 2

2t g 4.3 _

25*co2f -2

2tg2C T

4.37

2.349383

-0.26

-zin\2(J -1.57-0.52

0.72754

(4)分度圆齿厚

s ( 2xtg )m

6

(5)齿全高

u

d a d f 92.64 86.22 h — -

3.21

2 2

*

1 d

(6)齿顶高系数

h a

( a z 2x) 2 m

h ; 1(^ z 2x)丄(^

9264

35 2*-0.26) 1.2

a

2 m

2 2.5

*

h *

(8)径向间隙系数

c 2h a

m

4、试分析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b

(-2xtg20o

)m

3.45

d a d f

2—

*

h *

c - 2*h a m

3.21

2.5 2*1.2 1.11

齿轮的基本参数和计算定律

87一基本参数 表示;α齿顶圆:轮齿齿顶所对应的圆称为齿顶圆,其直径用d 齿根圆:齿轮的齿槽底部所对应的圆称为齿根圆,直径用df表示。 齿厚:任意直径dk的圆周上,轮齿两侧齿廓间的弧长称为该圆上的齿厚,用sk表示;齿槽宽:任意直径dk的圆周上,齿槽两侧齿廓间的弧长称为该圆上的齿槽宽,用ek表示; 齿距:相邻两齿同侧齿廓间的弧长称为该圆上的齿距,用表示。设z 为齿数,则根据齿距定义可,故。 齿轮不同直径的圆周上,比值不同,而且其中还包含无理数;π k也是不等的。α又由渐开线特性可知,在不同直径的圆周上,齿廓各点的压力角 分度圆:为了便于设计、制造及互换,我们把齿轮某一圆周上的比值规定为标准值(整数或较完整的有理数),并使该圆上的压力角也为标准值,这个圆称为分度圆,其直径以d表示。 表示,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压力角为20°α压力角:分度圆上的压力角简称为压力角,以

模数:分度圆上的齿距p对π的比值称为模数,用m表示,单位为mm,即。模数是齿轮的主要参数之一,齿轮的主要几何尺寸都与模数成正比,m越大,则p越大,轮齿就越大,轮齿的抗弯能力就越强,所以模数m又是轮齿抗弯能力的标志。 顶隙:顶隙c=c*m是指一对齿轮啮合时,一个齿轮的齿顶圆到另一个齿轮的齿根圆的径向距离。顶隙有利于润滑油的流动。 表示;α齿顶高:轮齿上介于齿顶圆和分度之间的部分称为齿顶,其径向高度称为齿顶高, 用 h 齿根高:轮齿上介于齿根圆和分度之间的部分称为齿根,其径向高度称为齿根高,用hf 表示 标准齿轮: 标准齿轮:分度圆上齿厚与齿槽宽相等,且齿顶高和齿根高为标准值的齿轮为标准齿轮。因此,对于标准齿轮有 模数和齿数是齿轮最主要的参数。 在齿数不变的情况下,模数越大则轮齿越大,抗折断的能力越强,当然齿轮轮坯也越大,空间尺寸越大; 模数不变的情况下,齿数越大则渐开线越平缓,齿顶圆齿厚、齿根圆齿厚相应地越厚;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

第一篇、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应用普通游标卡尺和公法线千分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2.进一步巩固并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尺寸与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及渐开线的性质。二、实验内容 测定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轮。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数。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一对齿轮(齿数为奇数和齿数为偶数的各一个)。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4.计算器(自备)。四、实验原理及步骤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等。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

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齿数z可直接从被测齿轮上数出。2.确定模数m和分度圆压力角? 在图5-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 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 相等。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n′,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 由图5-1可知 。 式中,Pb为基圆齿距, (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 为实测基圆齿厚,与变位量有关。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

和 后就可求出基圆齿距Pb,实测基圆齿厚Sb,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模数m和变位系数x。因此,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是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 图5-1 公法线长度测量 (1)测定公法线长度 和 首先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按下列公式计算跨齿数。 式中—压力角;z —被测齿轮的齿数 我国采用模数制齿轮,其分度圆标准压力角是20°和15°。若压力角为20°可直接参照下表确定跨齿数n。 公法线长度测量按图5—1所示方法进行,首先测出跨n个齿时的公法线长度。测定时应注意使千分尺的卡脚与齿廓工作段中部附近相切,即卡脚与齿轮两个渐开线齿面相切在分度圆附近。为减少测量误差,

渐开线齿轮设计计算书04784

渐开线齿轮设计 已知条件:增速齿轮; 齿轮传递功率 P=3300 kW ;高速轴转速1n =11600 r/min ;传动比 i=1.6; 工作时间:50000小时 一、确定齿轮类型 标准斜齿轮,齿轮配合为外啮合传动。 二、选择材料 小齿轮:50SiMn ,调质,HB=207~255 大齿轮:42SiMn ,调质,HB=196~255 根据图2.5-14(a)和图2.5-43(a),取σHlim1=1350 MPa ,σHlim2=1350 MPa ,σFlim1=360 MPa ,σFlim2=360 MPa 。 齿面粗糙度Rz1=3.2 m μ,Rz2=3.2 m μ, 齿根表面粗糙度Rz1=10 m μ,Rz2=10 m μ。 大、小齿轮设计修缘量Ca1=30 μm ,Ca2=30 μm 。 油浴润滑,ν50=20 s mm /2,胶合承载能力为FZG7级。 三、初步确定主要参数 1.按接触强度初步确定中心距a (根据表 2.5-1) 系数Aa :螺旋角β=8~12°,根据表2.5-2,对于钢对钢的齿轮副Aa=476 载荷系数k :取k=2 齿宽系数a φ:根据表2.5-4,φa=0.5 小齿轮的名义转矩:T1=9549*P/n1=2717 N·m 许用接触应力:σHlim=min{σHlim1,σHlim2}=1350 MPa σHP=0.9*σHlim=1215.00 MPa 计算:a=Aa*(u+1)*[(K*T1)/(Φa*u*бHP^2)]^(1/3)≥205.83 mm 圆整为a=250 mm 。 2.初步确定模数、齿数、螺旋角 根据表2.1-1,取模数m=3.5 mm 由表2.2-1的公式可导出 初选β=12° Ζ1=2acosβ/[m*(u+1)]=53.74 (74.53)]1(/[cos 21 =+*=u m a Z β) 取Ζ1=54,Ζ2=u*Ζ1=86.40,取Ζ2=87。 Ζ2经圆整后,齿数比发生了变化,实际齿数比为u=Ζ2/Ζ1=1.611。 精算β=arccos[m*(Ζ2+Ζ1)/2a]=9°14′55″ 四、其他几何参数的计算(根据表2.2-1) 1.分度圆压力角 αn=20°00′00″ 2.齿顶高系数 hanˇ=1 3.顶隙系数 cnˇ=0.25 4.齿宽 b1=140 mm ,b2=140 mm

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厚测量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齿厚测量方法及其计公算式 渐开线圆柱齿轮常用的齿厚测量方法有公法线长度、量柱(或球)距、分度圆弦齿厚、固定弦齿厚四种方法。后两种方法是测量单个齿,一般用于大型齿轮。对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齿轮也常用分度圆弦测量法。公法线长度测量在外齿轮上用得最多,内齿轮也可用;大齿轮测量因受量具限制很少用。量柱距测量主要用于内齿轮和小模数齿轮。 1. 公法线长度测量 (1)公法线及其长度计算式 对于渐开线齿廓,根据渐开线的性质,其上任意点的法线总是和基圆相切,因此用两个平行的卡爪卡住几个齿时(见图1),两个卡爪接触点A 、B 的连线必定与基圆相切于某一点C ,这条AB 连线就叫公法线,一般用W k 表示;下标k 表示卡住的齿数。 图1中,根据渐开线的性质, A C =A C '); B C =B C '⌒ ;A B =A B ''⌒。A B 是(k-1)个基圆齿距p b 和一个基圆齿厚S b 之和,即: (1)(1)cos k b b b W k p S k m S πα=-+=-+……(1-1) 式中,k –跨测齿数; α–压力角(°) ; m –模数,mm ; 分度圆和基圆上的齿厚具有如下关系: 22b b s s inv invo r r α+= + 由上等式可得: (2tan )22 b b b r m s xm r inv r παα= ++ 图1 公法线长度的测量计算 =1cos 2sin cos 2m xm zm inv παααα++…………(1-2) 将(1-2)式代入(1-1)式,经整理后可得公法线长度计算式为: cos [(0.5)2tan ]k W m zinv k x ααπα=+-+…………(1-3) 式中,z –齿轮的齿数; inv α–渐开线函数; x –变位系数; 若模数m=1,(1-3)式变为: cos [(0.5)2tan ] k W zinv k x ααπα=+-+ c o s [(0.5)2s i z i n v k x ααπα=+ -]+ K k W W * * =+?…………(1-4) (1-4)式中第二行的前一项cos (0.5)k W k α απ* =+-[zinv ]就是m=1的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1)斜齿轮的基本参数 1)螺旋角,斜齿轮的齿廓曲面与其分度圆柱面相交的螺旋线的切线与齿轮轴线之间所夹的锐角,又称为斜齿轮分度圆柱的螺旋角,有左右旋之分,也有正负之别。 2)法面模数与端面模数的关系 m n = m t cosβ 3)法面压力角与端面压力角的关系 tanα n = tanαt cosβ (2)斜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斜齿轮的几何尺寸是按其端面参数来进行计算的。(表10-5 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公式)。 2.一对斜齿轮的啮合传动 (1)正确啮合的条件 一对斜齿轮的正确啮合的条件,除两个轮的模数及压力角应分别相等外,它们的螺旋角还必须相匹配,以保证两轮在啮合处的齿廓螺旋角相切。因此,一对斜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为: 1)两轮的螺旋角对于外啮合,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β1=-β2;对于内啮合,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即β1=β2。 2)两轮的法面模数及压力角应分别相等,m n1 = m n2,αn1 = αn2。又因相互啮合的两轮的螺旋角的绝对值相等,故其端面模数及压力角也分别相等,即m t1= m t2,αt1=αt2。 (2)斜齿轮传动的中心距 a = r1+ r2 = m n(z1 + z1)/(2cosβ)

(3)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斜齿轮传动的总重合度εγ为其端面重合度εα与轴面重合度εβ的两部分之和,即 εγ = εα + εβ 其中:εα是用其端面参数并按直齿轮重合度的计算公式来计算的;而εβ = B sinβ/(πm n) 。 3.斜齿轮的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 (1)斜齿轮的当量齿轮,是指与斜齿轮法面齿形相当的直齿轮。即以斜齿轮的法面参数m n、α n、 h an*及c n*为参数,以z v ( z v = z/cos3β)为齿数所构造的直齿轮。该直齿轮的齿形就是相当该斜齿轮的法面齿形。 (2)斜齿轮的当量齿数:z v = z/cos3β。 4.斜齿轮传动的主要优缺点 优点: 1)啮合性能好。其每对轮齿进入啮合和脱离啮合都是逐渐进行的,因而传动平稳、噪声小,所以啮合性能较好。同时这种啮合方式也减小了制造误差对传动的影响。 2)重合度大。这样就降低了每对轮齿的载荷,从而提高了齿轮的承载能力,延长了齿轮的使用寿命,并使传动平稳。 3)结构紧凑。斜齿标准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较直齿轮少。因此,采用斜齿轮传动可以得到更加紧凑的结构。 缺点:在运转时会产生轴向推力 5.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1)交错轴斜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为: 1) m n1 = m n2 , αn1= αn2 ; 2)Σ =|β1|±|β2|。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参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和计算,进一步掌握有关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 二、实验内容 对渐开线直齿园柱齿轮进行测量,确定其基本参数(模数m和压力角α)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齿轮,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统x。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待测齿轮分别为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负变位齿轮,齿数各为奇数、偶数。 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4.计算器(自备)。四、实验原理及步骤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

分度圆压力角?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等。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 齿数Z从被测齿轮上直接数出。 ?.确定模数m和分度圆压力角?? 在图4-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Ab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Α0Β0相等。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n′,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wn??1。 wn??(n?1)pb?sb,pb?wn??1?wn? wn??1?npb?sb 式中,pb为基圆齿距,pb??mcos?(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与变位量有关。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wn?和wn??1后sb为实测基圆齿厚, 就可求出基圆齿距pb,实测基圆齿厚sb,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模数m和变位系数x。因此,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是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 图4-1公法线长度测量 (1)测定公法线长度w?n和wn??1 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按下式计算跨齿数: a?n?Z?0.5

齿轮几何参数设计计算

第2章渐开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设计计算 2.1 概述 渐开线圆柱齿轮设计是齿轮传动设计中最常用、最典型的设计,掌握其设计方法是齿轮设计者必须具备的,对于其它类型的传动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此重点讨论渐开线圆柱齿轮设计的设计技术。 2.2 齿轮传动类型选择 直齿(无轴向力) 斜齿(有轴向力,强度高,平稳) 双斜齿(无轴向力,强度高,平稳、加工复杂) 2.3 齿轮设计的主要步骤 多级速比分配 单级中心距估算 齿轮参数设计 齿轮强度校核 齿轮几何精度计算 2.4 齿轮参数设计原则 (1) 模数的选择 模数的选择取决于齿轮的弯曲承载能力,一般在满足弯曲强度的条件下,选择较小的模数,对减少齿轮副的滑动率、増大重合度,提高平稳性有好处。但在制造质量没有保证时,应选择较大的模数,提高可靠性,模数増大对动特性和胶合不利。 模数一般按模数系列标准选取,对动力传动一般不小于2 对于平稳载荷:mn=(0.007-0.01)a 对于中等冲击:mn=(0.01-0.015)a 对于较大冲击:mn=(0.015-0.02)a (2)压力角选择 an=20 大压力角(25、27、28、30)的优缺点:

优点:齿根厚度和渐开线部分的曲率半径增大,对接触弯曲强度有利。齿面滑动速度减小,不易发生胶合。根切的最小齿数减小。缺点:齿的刚度增大,重合度减小,不利于齿轮的动态特性。轴承所受的载荷增大。过渡曲线长度和曲率半径减小,应力集中系数增大。 小压力角(14.5、15、16、17.5、18)的优缺点: 优点:齿的刚度减小,重合度增大,有利于齿轮的动态特性。轴承所受的载荷减小。缺点:齿根厚度和渐开线部分的曲率半径减小,对接触弯曲强度不利。齿面滑动速度增大,易发生胶合。根切的最小齿数增多。 (3)螺旋角选择 斜齿轮螺旋角一般应优先选取整:10-13. 双斜齿轮螺旋角一般应优先选取:26-33. 螺旋角一般优先取整数,高速级取较大,低速级取较小。 考虑加工的可能性。 螺旋角增大的优缺点: 齿面综合曲率半径增大,对齿面接触强度有利。 纵向重合度增大,对传动平稳性有利。 齿根的弯曲强度也有所提高(大于15度后变化不大)。 轴承所受的轴向力增大。 齿面温升将增加,对胶合不利。 断面重合度减小。 (4)齿数的选择 最小齿数要求(与变位有关) 齿数和的要求 齿数互质要求 大于100齿的质数齿加工可能性问题(滚齿差动机构) 高速齿轮齿数齿数要求 增速传动的齿数要求 (5)齿宽和齿宽系数的选择 一般齿轮的齿宽由齿宽系数来确定, φa=b/a φd=b/d1 φm=b/mn φa=(0.2-0.4)

齿轮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班级: 姓名: 专业: 实验名称:

实验一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原理 2.了解根切产生原因和避免的方法 3.了解到巨径向变位对齿轮齿形和几何尺寸影响 二、仪器 齿轮范成仪、齿尺、三角板、圆规 三、步骤 ①已知m=10,α=20,z=9,h*=1,c*=0.25,x=0.5计算:标准齿轮、齿根圆、基圆、分度圆、齿顶圆、变位齿轮顶和齿根圆直径 ②基本参数:m= ∝= z= ha*= c*= 计算结果 项目计算公式 变位齿轮 标准轮 正变位负变位分度圆直径d=mz 变位系数X=变位量/m 齿根圆直径df=m(z-2ha*-2c*+2x) 齿顶圆直径da=m(z+2ha*+2x) 基圆直径db=mzcos∝ 齿距P=πm 分度圆齿厚S=m(π/2+2x tg∝)

分度圆齿宽e=m(π/2-2x tg∝ 实验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简单量具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方法 2、加深理解渐开线性质及齿轮各参数之间相互关系 二、实验设备 齿轮三个、游标卡尺 三、实验步骤 1、测定1#齿轮(标准)的m 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出k齿和k+1齿的公式长度Wk 、Wk+1齿圆齿距Pb=Wk+1-Wk模数m=Pb/πcosα=(Wk+1-Wk)/πcosα分别把α=15和20代入公式得出2个m值,最接近国家标准的1#齿轮m、d 2、测定2#齿轮变位系数x(2#齿轮是1#齿轮正位变位齿轮) x=(W2k-Wk)/2msinx 3、测定2#齿轮ha*、c*(3#齿轮x=0.5)先确定3#齿轮m、a再测量3#齿根及 计算 齿根及齿根度测量值 hf=(mz-Dk-2H)/2(Dk、3#孔径) H:3#齿根到孔边的距离,齿根度计算值hf=m(ha*+c*-x)以h*=1、c*=0.25和h*=0.8c*=0.3分别代入得出二个值,接近测量值为要求的3#齿轮参数 四、实验记录

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参数的测定 一、目的: 1.掌握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参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和计算,进一步掌握有关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 二、设备和工具: 1.齿轮一对 2.游标卡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工具(自备) 三、原理和方法: 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 ,模数m ,齿顶高系数h a ,顶隙系数c*,分度圆压力角α,变位系数x 。 1.求m, α 由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中得知,如卡尺跨n 个齿时,其公法线长度应为: b b n S P )1n (L +-= 同理,如跨(n+1)齿时,则其公法线长度应为: b b n S nP L +=+1 ∴ L n+1=L n =P b (1) ∵ P b =P ×cos α=πm ×cos α ∴ α  πcos b P m = (2) 式中α可能是15°,也可能是20°(欧美制也有14.5°),分别用15°或20°代入 公式(2),算出两个模数,视其模数最接近于标准值的一组m 与α,即为所求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α。 为了使卡尺的两个卡脚与齿廓的渐开线部分相切,跨齿数n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或由表中选用: 5.0z ·80n +? ?= 1α (3) 2. 确定系数x ∵ b 1n b nP L S -=+ (4) α+α=inv ·r 2cos S S b b  )+αααπ i n v r x t g b ?+=2c o s 22 m( 即 ααπααinv r m S xmtg b b ·2cos 2 cos ·2-- =

∴ α απ α tg inv z m S x b 22cos ?-- = (5) 将式(4)代入式(5)即可求出变位系数x。 3.求:* a h 、c* 由 2 d mz )x c h (m h f * *a f -=-+= (6) 式(6)中d f 可用游标卡尺测定,仅*a h 和* c 未知,故分别用*a h =1,* c =0.25或*a h =0.8,* c =0.3两种标准代入,符合等式的一组,即为所求值。 4.对于角度变位齿轮传动应有齿轮顶降低系数σ可利用齿顶高公式求 ∵ )(* σ-+=x h m h a a ∴ m h x h a a - +=* σ (7) 式中:2 d d h a a -= (8) 5.若所测两个齿轮是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则可根据所测得的变位系数x 1和x 2计算 出啮合角α’和中心距a αααi n v z z x x tg inv +++= 2 121) (2' ' c o s c o s ) (2 21ααz z m a += 实验时可用游标卡尺直接测定这对齿轮和中心距a ,并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测定a 时应使该对齿轮作无齿侧间隙啮合,根据图3所示,记测定中心距为A ,有 )(2 121k k d d B A ++ = 6.关于d a 和d f 的测定 1) d a 的测定 a) Z为偶数时,如图4所示,d a 可以直接用游标卡尺测量。 b) Z为奇数时,如图5所示,d a 可以分段量出,即 1a H 2d d += 2) d f 的测定: a)Z为偶数时,直接测量(如图4所示) b)Z为奇数时,分段量出(如图5所示) d H 2H 2)]2 d H (H [2d 1212f --=+ -=

直齿渐开线齿轮画法.docx

齿轮传动是最重要的机械传动之一。齿轮零件具有传动效率高、传动比稳定、结构紧凑等优点。因而齿轮零件应用广泛,同时齿轮零件的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根据齿廓的发生线不同,齿轮可以分为渐开线齿轮和圆弧齿轮。根据齿轮的结构形式的不同,齿轮又可以分为直齿轮、斜齿轮和锥齿轮等。本章将详细介绍用Pro/E创建标准直齿轮、斜齿轮、圆锥齿轮、圆弧齿轮以及蜗轮蜗杆的设计过程。 3.1直齿轮的创建 3.1.1渐开线的几何分析 Xbyl 通逍心刃果确定 χ≠y 图3-1 渐开线的几何分析 渐开线是由一条线段绕齿轮基圆旋转形成的曲线。渐开线的几何分析如图3-1所示。线段S绕圆弧旋转,其一端点A划过的一条轨迹即为渐开线。图中点(x1,y1 )的坐标为:X仁r*cos(a ng),y仁r*s in (a ng) 。(其中r 为圆半径,ang 为图示角度)

对于Pro/E关系式,系统存在一个变量t, t的变化范围是0?1。从而可以通过( X1,y1 )建立( X,y )的坐标,即为渐开线的方程。 ang=t*90 s=(PI*r*t)/2 X1=r*cos(ang) y1=r*sin(ang) X=X1+(s*sin(ang)) y=y1-(s*cos(ang)) z=0 以上为定义在Xy 平面上的渐开线方程,可通过修改X,y,z 的坐标关系来定义在其它面上的方程,在此不再重复。 3.1.2 直齿轮的建模分析 本小节将介绍参数化创建直齿圆柱齿轮的方法,参数化创建齿轮的过程相对复杂,其中要用到许多与齿轮有关的参数以及关系式。 直齿轮的建模分析(如图3-2 所示): (1)创建齿轮的基本圆 这一步用草绘曲线的方法,创建齿轮的基本圆,包括齿顶圆、基圆、分度圆、齿根圆。并且用事先设置好的参数来控制圆的大小。 (2)创建渐开线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参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和计算,进一步掌握有关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 二、实验内容 对渐开线直齿园柱齿轮进行测量,确定其基本参数(模数m 和压力角α)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齿轮,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统X 。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待测齿轮分别为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负变位齿轮,齿数各为奇数、偶数。 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器(自备)。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 、模数m 、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 *a 、顶隙系数C *、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 等。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 齿数Z 从被测齿轮上直接数出。 2.确定模数m 和分度圆压力角α 在图4-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AB 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00ΒΑ相等。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 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 n ′,然后再跨过n +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1+'n W 。 b b n b b n S nP W S P n W +='+-='+1,)1( n n b W W P '-'=+1 式中,P b 为基圆齿距,απcos b m P = (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 b S 为实测基圆齿厚,与变位量有关。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n W '和1+'n W 后就可求出基

圆齿距P b ,实测基圆齿厚S b ,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α、模数m 和变位系数x 。因此,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是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 图4-1 公法线长度测量 (1)测定公法线长度n W '和1+'n W 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 ,按下式计算跨齿数: 5.0180+??=Z a n 式中:α —压力角;z —被测齿轮的齿数 我国采用模数制齿轮,其分度圆标准压力角是20°和15°。若压力角为20°可直接参照下表确定跨齿数n 。 公法线长度测量按图4—1所示方法进行,首先测出跨n 个齿时的公法线长度n W '。测定时应注意使千分尺的卡脚与齿廓工作段中部(齿轮两个渐开线齿面分度圆)附近相切。为减少测量误差,n W '值应在齿轮一周的三个均分位置各测量一次,取其平均值。

齿轮参数测定

实验三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应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 通过测量和计算,熟练掌握有关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的知识。 二.设备和工具 1.齿轮一对(齿轮为奇数和偶数的各一个); 2.游标卡尺(游标读书值不大于0.05mm )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工具(自备)。 三.原理和方法 单个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 ,模数m,压力角ɑ,齿顶高系数* a h ,顶隙系数* c ,变位系数x 。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来测量齿轮,并且通过计算得出一对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其原理和方法如下: 1. 确定齿轮的模数m 和压力角ɑ。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计算如下:如图3-1所示,若卡尺跨n 个齿,其公法线长度为: n l =(n-1)b p +b s 同理,若卡尺跨n+1个齿,其公法线长度则应为:

1+n l =n b p +b s 所以 1+n l -n l =b p ………………………………………………(3—1) 又因 b p =pcos а=πmcos а 所以 m=b p /πcos а……………………………………………(3—2) 式中b p 为齿轮基圆周节,它由测量得的公法线长n l 和1+n l 代表式(3—1)求得。压力角а可能是15°,也可能是20°,固分别用15°和20°代入式(3—2)算出两个模数,取其模数最接近标准值的一组m 和а,即为所求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 为了使卡尺的两个卡脚能保证与齿廓的渐开线部分相切,所需的跨齿数n 按下式计算: n= 180 α Z+0.5………………………………………………………(3—3) 根据基圆的的齿厚公式 b p =scos а+2b r inv а=m(π/2+2xtg а)cos а+2b r inv а 得 x=( α cos m s b -π/2-zinva)/2tga …………………………………………(3—4) 式中b s 可由以上公法线长度公式求得,即 b s =1+n l -n b p …………………………………………………(3—5) 将式(3—5)代入式(3—4)即可求出变位系数x. 3. 确定齿轮的齿顶高系数* a h 和顶隙系数* c (本实验不考虑齿顶降低系数)。 根据齿轮齿根高的计算公式 f h = 2 f d mz -…………………………………………………(3—6) f h =m(* a h +* c -x)………………………………………(3—7) 式(3—6)中f d 为齿根圆直径,其测法见下文。设f d 已知,则在式(3—7)中,只有 *a h 、*c 未知,将两系数的两组值分别代入式(3—7),则使等式最接近成立的一组值为 所求值。

渐开线齿轮参数

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公式 (参照注释1) (参照注释1) (参照注释1) (参照注释2) 注释: 1、上面的符号用于外齿轮,下面的符号用于内齿轮;中心距计算公式上面符号用于外啮 合齿轮传动,下面符号用于内啮合齿轮传动。 2、因为,所以。

渐开线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计算法、查表法等),对渐开线齿轮进行测量,从而判定其原设计基本参数。 2.通过该测量实验,加深对渐开线齿轮参数相互关系及啮合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备测齿轮 注:(1)1、2或3、4齿轮可组成零传动; (2)1、2齿轮组成标准齿轮传动; (3)5、6齿轮可组成正传动; (4)7、8齿轮可组成负传动; (5)3、4齿轮可组成高变位传动; (6)5、6、7齿轮可组成角变位传动。 (7)本表中给出的参数仅供参考。 2.测量工具 (1)齿轮弦齿高弦齿厚卡尺; (2)游标卡尺; 3.计算器(自备) 4.附表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渐开线齿轮参数测量,就是根据备测齿轮实物通过相应的测量方法,判定出

它的原设计的基本参数。这些基本参数主要是模数m (或径节DP )、压力角α、 齿数Z 、齿顶高系数*a h 、顶隙系数*C 、变位系数χ(移距系数)、齿高变动系数 y ?等。 由于齿轮所采用的标准制度各不相同,有时还遇到采用短齿齿形、变位齿轮,需要测量的参数很多,所以齿轮测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但是各种齿轮标准制度,都是规定以模数(或径节)作为齿轮其他参数和尺寸的计算依据,因此首先要准确地判定模数(或径节)的大小;同时压力角是决定齿形的基本参数,所以也要准确判定。一般齿轮参数测量的步骤大体如下: (1)数出齿数Z ; (2)测量模数模数m (或径节DP )、判定压力角α; (3)测定齿顶高系数* a h ; (4)测量顶隙系数*C ; (5)测定变位(移距)系数χ; (6)测定齿高变动系数y ?。 1.压力角α的判定及模数m 的测量 (1)压力角α的初步判定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 模数制和径节制这两种齿轮标准制度。这两种制度所采用的压力角一般分别为 200 和0 2 1 14。首先通过观察 图1 被测齿轮齿的形状,如果齿 廓弯曲一些,齿槽根部狭窄而圆弧大,就可以判定是模数制,其压力角为200,如图1-a 所示,如果齿廓曲线平直一些,齿槽根部较宽而圆弧小,就可以判定是 径节制的、压力角为0 2 1 14,如图1-b 所示。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分辨它的齿形, 如果细长就属于标准齿形,1=*a h ,如图1-c ,如果短粗就属于短齿齿形8 .0=* a h 如图1-d 。这仅是目测判定,这个结果还可通过模数测量中的计算法或查表法进行校核。 (2)模数m 的测量 1)测量固定弦齿厚弦s 与固定弦齿高弦h 的计算公式如下: απ2cos 2 m s =弦

渐开线齿轮全参数测量(实验)

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进一步熟悉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参数关系及渐开线的性质。 二、实验预习的容 1、渐开线的形成及特性; 2、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基本参数和尺寸计算。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被测齿轮; 2、游标卡尺; 3、计算器。 四、原理和方法 本实验要测定和计算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径向间隙系数c*、和变位系数x等。 1、确定模数m(或径节D p)和压力角α 要确定m和α,首先应测出基圆齿距p b,因渐开线的法线切于基圆,故由图4-1可知,基圆切线与齿廓垂直。因此,用游标卡尺跨过k个齿,测的齿廓间的公法线距离为w k毫米,再跨过k+1个齿,测的齿廓间的公法线距离为w k+1毫米。为保证卡尺的两个卡爪与齿廓的渐开线部分相切,跨齿数k应根据被测齿轮的齿数参考表4-1决定。 表4-1 齿数与跨齿数的对应关系 Z 12~18 19~27 28~36 37~45 46~54 55~63 64~72 73~81 K 2 3 4 5 6 7 8 9 图4-1齿轮参数测定原理 由渐开线的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AB与所对应的基圆上圆弧ab长度相

等,因此得 (1)k b b w k p s =-+ 同理 1k b b w kp s +=+ 消去b s ,则基圆齿距为 1b k k p w w +=- 根据所测得的基圆齿距p b ,查表4—4可得出相应的m (或D p )和α。 因为cos b p m πα=,且式中m 和α都已标准化,所以可查出其相应的的模数m 和压力角α。 2、确定变位系数x 要确定齿轮是标准齿轮还是变位齿轮,就要确定齿轮的变位系数,因此,应按测得的数据代入下列公式计算出基圆齿厚b s 1111 ()(1)b k b k k k k k s w kp w k w w kw k w ++++=-=--=-- 得到b s 后,则可利用基圆齿厚公式推导出变位系数x ,因为, 2cos (2)2cos 2(2)cos cos 2 b b b b b r s s r inv r r m s xmtg r inv r s xtg m mz inv ααπαααπ αααα= +=++=++ 由此 cos 22b s zinv m x tg π α αα --= 式中 inv tg ααα=-,α为弧度。 3、确定齿顶高系数h *a 和径向间隙系数c * 当被测齿轮的齿数为偶数时,可用卡尺直接测得齿顶圆直径d a 及齿根圆直径d f 。如果被测齿轮齿数为奇数时,则应先测量出齿轮轴孔直径d 孔,然后再测量孔到齿顶的距离H 顶和轴孔到齿根的距离H 根。如图4-2所示,可得: 图4-2单齿数测量方法

实验三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绘与分析实验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绘与分析实验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姓名:班级: 学号: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机械通用量具测定齿轮参数的过程; 2、掌握和理解渐开线齿轮的若干重要概念和计算公式; 3、掌握齿轮的设计方法,并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 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理解测定齿轮参数的方法在工程上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实验对象 模数制正常齿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h a*=1、c*=0.25)两个(奇数齿和偶数齿的齿轮各一个),最好是有齿顶降低( σ>0)的变位齿轮,条件不具备,亦可用标准齿轮代替。

三、实验工具 游标卡尺、0—25mm公法线千分尺、25—50mm公法线千分尺。 四、实验步骤和内容 1.确定齿数z 齿数z可直接从待测齿轮上数出,数三遍。得: Z1=22, Z2=34 齿数z为偶数,d a和d f可用游标卡尺在待测齿轮上直接测出。如图3-1所示。同一数据应在不同位置上测量三次,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

2.计算全齿高h 对于偶数齿: )(21f a d d h -= (mm) 所以,h1=1/2(71.88-58.24)=6.82(mm) H2=1/2(91.18-79.82)=5.68(mm) 3.测定公法线长度W ’k 和W’k+1 公法线W k 的长度是在基圆柱切平面(公法线平面)上跨k 个齿(对外齿轮)或跨k 个齿槽(对内齿轮)在接触到一个齿的右齿面和另一个齿的左齿面的俩个平行平面之间测得的距离。 这

个距离在两个齿廓间沿所有法线都是常数。 首先,根据被测齿轮的齿数 z,从直齿圆柱标准齿轮的跨测齿数和公法线长度表(附表1)中查出相应的标准齿轮的跨测齿数k: K1=3, K2=4 然后,按图3-4所示的方法测量出跨测 k 个齿时的公法线长度W’k及( k +1)个齿时的公法线长度W’k +1。。为减少测量误差,在齿轮一周的三个相同部位上测量三次,并取其算术平均值。如下图: 图3-4公法线的测量方法示意图

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

实验三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 一、概述 齿轮是最重要的传动零件之一。我们除了经常接触到齿轮的设计、制造工作以外,在进口设备测绘、零件仿制、设备维修及更新设计中还可能接触到齿轮的另一类工作,即齿轮参数测定。这项工作一般是指手头没有现成的图纸、资料,需要根据齿轮实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工具(量具、仪器等)进行实物测量,然后通过分析、推算,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计算齿轮的有关几何尺寸,从而绘出齿轮的技术图纸。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 (1)齿数(z); (2)模数(m); (3)压力角(α); (4)齿顶高系数(h a*); (5)顶隙系数(c*); (6)变位系数(x)。由于齿轮有模数制和径节制之分,有正常齿和短齿等不同齿制,以及标准齿轮和变位 齿轮的区别,压力角的标准值也有差异。所以,齿轮在实测工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在测绘前,应作好一系列准备工作。例如,了解设备的生产日期、厂家、齿轮在设备传动中所处的部位等等,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本次实验只要求学生对模数制正常齿(h a*=1, c*=0.25)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进行简单的测绘,从而确定它的基本参数,初步掌握齿轮参数测定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目的 (1)运用所学过的齿轮基本知识,掌握测定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进一步巩固齿轮基本尺寸的计算方法,明确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的有关性质。 三、实验用具 (1)待测齿轮:2 个。 (2)量具:游标卡尺、公法线长度千分尺。 四、实验步骤 1.齿数z 的确定 直接数出。 2.测定齿轮齿顶圆直径d a和齿根圆直径d f 齿轮齿顶圆直径d a 和齿根圆直径d f 可用游标卡尺测出。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同一测量值,应在不同位置上测量3 次(例:在圆周上每隔120o测一数据)然后取其算数平均值。 (1)齿轮为偶数时:d a 和d f 可用游标卡尺直接测出,如图3-1 所示。 (2)齿轮为奇数时:d a 和d f 须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如图3-2 所示。先量出齿轮安装孔直径D,然后分别量出孔壁到某一齿顶的距离H1,和孔壁到某一 齿根的距离H2,同一数值在不同位置测量3 次,求出算数平均值。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最新整理)

课题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 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熟悉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 2、能力目标: ⑴灵活运用计算公式; ⑵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几何尺寸的计算 教学难点压力角与齿形角的关系、齿根圆直径、齿根高 教学方法采用模型直观教学法、挂图教学法、讲授法、演绎推理教学用具模型、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渐开线的性质 2、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 ⑴能保持瞬时传动比的恒定 ⑵具有传动的可分离性 新课教学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 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教师用教具演示,请同学回答渐开线的性质?

任务一、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 1、齿顶圆:通过轮齿顶部的圆周。齿顶圆直径以d a表示。 2、齿根圆:通过轮齿根部的圆周。齿根圆直径以d f表示。 3、分度圆:齿轮上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齿形角的圆。分度圆直径以d表示。 4、齿厚:在端平面上,一个齿的两侧端面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齿厚以s表示。 5、齿槽宽:在端平面上,一个齿槽的两侧端面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齿槽宽以e表示。 6、齿距:两个相邻且同侧端面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齿距以p表示。 7、齿宽:齿轮的有齿部位沿分度圆柱面直母线方向量度的宽度。齿宽以b表示。 8、齿顶高:齿顶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齿顶高以h a 表示。 9、齿根高:齿根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齿根高以h f 表示。展示多媒体图片,使学生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认识更直观。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测定与分析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测定与分析 7.1 实验目的 1. 掌握运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 通过测量和计算,熟练掌握齿轮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 7.2 实验设备和工具 1. 一对齿轮(齿数为奇数和偶数的各一个); 2. 游标卡尺(游标读数值不大于0.05mm ); 3. 渐开线函数表、计算工具(学生自备)。 7.3 实验原理和方法 单个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 、模数m 、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 a h 、顶隙系数* c 、变位系数x ;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的基本参数有:啮合角α'、中心距a 。 本实验用游标卡尺来测量轮齿,并通过计算得出一对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其原理如下: 1. 确定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 图7.1 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计算如下:如图7.1所示,若卡尺跨n 个齿,其公法线长度为 b b n s p n l +-=)1( 同理,若卡尺跨1+n 个齿,其公法线长度则应为 b b n s np l +=+1 所以 b n n p l l =-+1 (7.1) 又因απαcos cos m p p b == 所以 απc o s b p m = (7.2) 式中b p 为齿轮基圆齿距,它由测量得到的公法线长度n l 和1+n l 代入式(7.1)求得。α可能是 15,也 可能是 20,故分别用 15和 20代入式(7.2)算出模数,取模数最接近标准值的一组m 和α,即为所求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 为了使卡尺的两个卡脚能保证与齿廓的渐开线部分相切,所需的跨齿数n 按下式计算

实验7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测定与分析

实验7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测定与分析 7.1 实验目的 1. 掌握运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 通过测量和计算,熟练掌握齿轮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 7.2 实验设备和工具 1. 一对齿轮(齿数为奇数和偶数的各一个); 2. 游标卡尺(游标读数值不大于0.05mm ); 3. 渐开线函数表、计算工具(学生自备)。 7.3 实验原理和方法 单个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 、模数m 、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 a h 、顶隙系数* c 、变位系数x ;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的基本参数有:啮合角α'、中心距a 。 本实验用游标卡尺来测量轮齿,并通过计算得出一对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其原理如下: 1. 确定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 图7.1 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计算如下:如图7.1所示,若卡尺跨n 个齿,其公法线长度为 b b n s p n l +-=)1( 同理,若卡尺跨1+n 个齿,其公法线长度则应为 b b n s np l +=+1 所以 b n n p l l =-+1 (7.1) 又因απαcos cos m p p b == 所以 απc o s b p m = (7.2) 式中b p 为齿轮基圆齿距,它由测量得到的公法线长度n l 和1+n l 代入式(7.1)求得。α可能是 15,也 可能是 20,故分别用 15和 20代入式(7.2)算出模数,取模数最接近标准值的一组m 和α,即为所求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 为了使卡尺的两个卡脚能保证与齿廓的渐开线部分相切,所需的跨齿数n 按下式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