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六下圆柱体积1专项训练

小学数学六下圆柱体积1专项训练

小学数学六下圆柱体积1专项训练

1、把一块棱长12分米的正方体木料加工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2、把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多少立方分米?削去的体积是多少?

3、一块长方体木料,长1.2米,宽1.1米,高1米,以某一个面为底画最大的圆,以另一条棱的长为高,把它加工成一个圆柱体。问:圆柱体的体积最小是多少立方米?最大是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把一块长12.56厘米,宽2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铁块熔化后铸成底面半径是2厘米的圆柱,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5、在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13.0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6、一个圆柱,侧面积是753.6平方厘米,底面半径为4厘米,求圆柱的体积。

7、有一个高为6.28分米的圆柱体机件,它的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机件的体积。

8、一个圆柱的高是5厘米,侧面展开是一个长为31.4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9、一个圆柱的高增加3分米,表面积就增加56.52平方分米,它的体积增加多少立方分米?

10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以其中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圆柱,圆柱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厘米?

1/ 1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库伦旗三道洼中心校——杜秀文 概述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第二单元中的一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有效手段来进行教与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探究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推导的兴趣,掌握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的学习为学习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去探究推导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充分利用资源、学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采用与课情、班情相匹配的激励机制,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学习者特征分析 1、这是乡村六年级学生,是布局调整时,从各村小、初小、教学点汇集到一起后,进行分班,从而产生的班集体。 2、乡村学生的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积累也少。 3、学生在五年级时学习过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得出:“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的结论,学生知道了只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就可以求体积。 4、学生的学具准备充分,便于动手操作。 5、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观察、汇报的习惯已经养成。 6、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师经过长期的作业评价、课堂情况反馈以及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等来分析学生的总体特征。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以“三维”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原有学习状况为基础,主要是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有效手段来进行教与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探究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推导的兴趣,掌握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本节课的具体情况,我采用“支架式”、“先行组织者策略”、“演示法”、“示范-模仿法”、“操练-反馈法”等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自制课件)、圆柱体教具。 2、学具:圆柱体模型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课件出示)

圆柱体积和面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xx方形的周xx=(xx+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 (xx×宽+xx×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的体积=底面积×高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a—边长C=4a S=a2 长方形a和b-边长C=2(a+b) S=ab 三角形a,b,c-xxxx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d,D-对角线长 α-对角线夹角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S=ah =absinα 菱形a-边长

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xxS=Dd/2 =a2sinα 梯形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xxS=(a+b)h/2 =mh 圆r-半径 d-直径C=πd=2πr S=πr2=扇形r—扇形半径 a—圆心角度数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l-弧长 b-弦长 h-矢高 r-半径 α-圆心角的度数S=-sinα)==- b/2·=r(l-b)/2 + bh/2 ≈2bh/3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0.25×16.2×4 ( 1.25-0.125)×8 3.6×102 3.72×3.5+6.28×3.5 15.6×13.1-15.6-15.6×2.1 4.8×7.8+78×0.52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3.5×103 0.8×(0.125+125+1.25) 2.5×0.125×40×80 3.69×9.9 8.6×9+8.6

一、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运用。 A组 4.56×0.4×2.5 12.5×2.7×0.8 12.5×32×0.25 B组 2.5×32 12.5×56 25×0.36 二、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A组 0.25×10.4 10.1×2.7 99×0.35 B组 3.7×1.8-2.7×1.8 1.08×9+1.08 101×37-37 三、比较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在简便运算时的区别。 8×(125+7) 8×(125×7) 试一试:能用不同的方法简算“12.5×88”吗

圆柱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圆柱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圆柱体侧面积公式: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底×h 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表面积=2πr2+底面周长×高S表=S底+C底×h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V圆柱=S底×h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 如果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则公式为:V长=abh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正=a^2×6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则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正=a·a·a=a ^3 圆锥体的体积=1/3×底面面积×高 V圆锥=1/3×S底×h边坡坡度1:0.5 应是垂距(1)比水平距(0.5)。深是多少?什么结构的?地下室?还是普通的基础挖土?算不了 可以告诉你个公式

S1是基础底面积S1=(基础底边长+工作面)*(基础底边宽+工作面) S2是基础顶面积S2=(基础底边长+工作面+高*0.5*2)*(基础底边宽+工作面+高*0.5*2) V=(S1+S2+S1 *S2的开平方)*H/3 H是深也就是高相当于直角三角形较短的一条直角边是3,较长的一条直角边是4,那么角度(较大的那个角)是arctan(4/3),用计算器算出为53.13010235度!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1) 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时, 即:i=h/l×100% 例如: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 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以次类推! (2) 度数法 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 tanα(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 所以α(坡度)=tan-1 (高程差/水平距离) 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 角度正切正弦

小学数学总复习计算题专项练习20180309

六年级计算题的复习与回顾练习 一.用竖式计算 小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是:(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进行化简。) (1)2.5×3.6 (2)0.875×45 (3) 0.065×0.45 (4)3.14×25 (5)3.14×36 (6)3.14×16 二.用竖式计算 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1)5.98÷0.23 (2)19.76÷5.2 (3) 10.8÷4.5 (4)1.256÷3.14 (5)78.5÷3.14 (6) 6.21÷0.3 三.简便计算 ⑴a+b =b+a 88+56+12 178+350+22 56+208+144 ⑵(a+b)+c=a+(b+c) (2.3+5.6)+4.7 286+54+46+4 5.82+4.56+5.44

⑶ a ×b =b ×a 25×37×0.4 75×0.39×4 6.5×11×4 125×39×16 ⑷ (a ×b)×c =a ×(b ×c) 0.8 ×37×1.25 43×15×6 41×35×2 ⑸ a ×(b +c) =a ×b +a ×c 136×4.06+4.06×64 7.02×123+877×7.02 3 4.68425 ?+? 11164.53411112?+? 512924514343?+? 11 3536 ? ⑹ a ×(b -c) =a ×b -a ×c 102×5.6-5.6×2 471×0.25-0.25×71 43×126-86×13 101×99-897 333833 3.7544?-+? 555 13.75 2.75888 ?-?- ⑺ a -b -c =a -(b +c) 4.58-0.45—0.55 23.4-4.56- 5.44 6.47-4.57-1.43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 教学设计 开阳一小:顾加芬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任务是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已掌握了圆柱的特征,会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已初步理解长(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圆柱体积的基础。教材通过让学生回忆求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提出把圆柱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正)方体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使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通过教具、媒体的演示,学生实践操作拼摆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已有

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等分模型,平分好的圆柱形萝 教学过程: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1)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3)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实验操作

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1、 136+471= 2、 286×25= 3、 995-775= 4、 875÷25= 5、 345+427= 6、 463×30= 7、 985-807= 8、 852÷47= 9、 622+190= 10、856×49= 11、903-786= 12、457÷38= 13、437+270= 14、524×36= 15、525-412= 16、862÷72= 17、81+519= 18、275×55= 19、736-675= 20、546÷94= 21、683+181= 22、702×36= 23、833-732= 24、875÷47= 25、461+433= 26、183×33= 27、961-600= 28、375÷49= 29、166+262= 30、300×29=

1、 718-608= 2、 781÷48= 3、 419+489= 4、 645×91= 5、 188-14= 6、 798÷32= 7、 275+421= 8、 164×55= 9、 811-796= 10、452÷43= 11、391+589= 12、106×54= 13、230-177= 14、328÷74= 15、252+69= 16、737×64= 17、395-46= 18、741÷32= 19、696+266= 20、604×38= 21、487-35= 22、289÷32= 23、397+455= 24、464×14= 25、856-213= 26、135÷89= 27、256+728= 28、571×13= 29、999-921= 30、197÷27=

1、 168+750= 2、 660×93= 3、 220-36= 4、 328÷38= 5、 332+384= 6、 205×63= 7、 726-501= 8、 567÷91= 9、 361+331= 10、902×93= 11、694-149= 12、567÷43= 13、515+483= 14、423×95= 15、651-615= 16、453÷68= 17、423+493= 18、152×42= 19、878-128= 20、356÷85= 21、707+220= 22、120×24= 23、156-25= 24、963÷28= 25、59+583= 26、454×45= 27、867-387= 28、457÷75= 29、494+264= 30、634×34=

小学三年级数学专项训练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专项训练题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专项训练题 1、小明所在的班级数学平均成绩是98分,小强所在的班级数学平均成绩是96分,小明数学考试成绩比小强数学考试成绩() A、高 B、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2、6:00—16:00表示() A、上午6时到下午6时 B、上午6时到下午4时 C、上午6时到下午8时 3、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45千克?最轻的23千克,下面哪个数量有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A、45千克 B、32千克 C、23千克 4、25×40积的末尾有()个0。 A、3 B、2 C、1 5、周长是80米的正方形花坛,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A、320 B、6400 C、400 6、两个数相除,余数是8,除数最小是() A、7 B、8 C、9 7、852÷8的商() A、中间有0 B、中间没有0 C、末尾有0 8、704被7除,结果是() A、10余4 B、100余4 C、1000余4

9、当A÷B=13……9时,B最小,A=() A、117 B、130 C、139 10、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42人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7人参加书画小组,24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人。 A、7 B、8 C、9 D、10 11、下列商最接近80的算式是() A、481÷6 B、550÷7 C、600÷8 D、959÷9 12、图书管理员将新书放在书架上。如果书架共有19格,每一格可放32至38本,一共可以放书()本。 A、不足200 B、200-400 C、400-600 D、600-800 13、小明家的客厅和小芳家的客厅一样大,小明家客厅用了126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块地砖,那么() A、小明家用的地砖大 B、小芳家用的地砖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 14、今年小明10周岁,他是()年出生的。 A、2000 B、2001 C、2002 D、2003 15、从晚上9时到第二天早上7时经过了()个小时。 A、9小时 B、10小时 C、11小时 16、一个公园占地3() A、平方米 B、平方千米 C、公顷 D、千米 17、我们学校阶梯教室的面积是100()

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

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 圆柱的体积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的: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

么形状的?(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课件显示) 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13×8)×125 20×(17×5) 14×20×5 276×38+276×6225×(40×32)(5×7)×808×14×12 5×6 16×25×5×4 25×13×4 3×12×5 23×4×5 40×7×3×5 25×6×4×5 3475-1999 2843-598 (8×6)×125 4×8×25×125 259+468+741+532 36×25 (15+25)×2 3700-2185-815 12×25 28×25 125×(8+4)25×(8+40) 125×24 25×24 16×25×19 32×125 44×250 125×5620×12×5×3 724-298 25×16 75×25×2×4 345+497 16×(37+12) 48×19+52×1964×125 25×48 (25+7)×4 32+1 44+68+56 847-2974×7×25×360×(15+500) 248+198 435+1999 8×(125+9) 46×18+54×18(400+16)×5 170×4+80×4 103×56 13×68+13×32(2+4)×155×(20+6) 8×23+8×27 9×6+4×9 6×29+6×71 5×116+5×84(125+12)×8 29×317+317×7199×14 75×99+75 102×36 49×80+80 230-216-184 48×125(25×30)×418×8×1 25×2 125×(8×6) 25×44 4×20×75×567×9+33×9 4×(25×30)4×(25+150+75) 12×15+12×35 32×25 13×5+41×5+26×55×(18+20)52×98 9×99+99 36×5+36×5 38×99+38 5×(18×20)31×128-28×31(25+250)×4 (125×125)×8 46×10 1 30.8÷[14-(9.85+1.07)] [60-(9.5+28.9)]÷0.18 2.881÷0.43-0.24× 3.5 20×[(2.44-1.8)÷0.4+0.15] 28-(3.4+1.25×2.4) 2.55×7.1+2.45×7.1 777×9+1111×3 0.8×〔15.5-(3.21+5.79)〕(31.8+3.2×4)÷5 31.5×4÷(6+3) 0.64×25×7.8+2.2 2÷2.5+2.5÷2 194-64.8÷1.8×0.9 36.72÷4.25×9.9 5180-705×6 24÷2.4-2.5×0.8 (4121+2389)÷7 671×15-974 469×12+1492 405×(3213-3189) 3.416÷(0.016×35) 0.8×[(10-6.76)÷1.2] 19.4×6.1×2.3 5.67×0.2-0.62 18.1×0.92+3.93 0.4×0.7×0.25 0.75×102 100-56.23 0.78+5.436+1 4.07×0.86+9.12.5

小学数学复习单位一专项练习

小学数学复习单位一专 项练习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单位一专项练习 【知识要点】 单位“1”在“是”,“比”,“占”,“相当于”后,分率前。已知单位“1”用乘法;未知单位“1”用除法,用具体数 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一、填空题 1、化肥厂9月份生产的化肥量是10月份的67 。这里把( )看作单位“1”,( )相当于( )的67 。 2、今年儿子的身高是妈妈的34 ,是把( )看作单位“1”。如果妈妈的身高是152厘米,那么儿子的身高是( )厘米。 3、B 占A 的21,C 占B 的3 1,这里把( )和( )看作单位“1”,其中总的单位“1”是( ),另外两个量分别占总的单位“1”的)()(和) ()(。 4、乙数是甲数的72,丙数是乙数的2 1,这里把( )和( )看作单位“1”,其中总的单位“1”是( ),另外两个量分别占总的单位“1”的)()(和) ()(,丙数是甲数与乙数和的) ()(。 5、甲、乙两个非零数,甲数的43等于乙数的5 2,这里可以把( )和( )看作单位“1”。如果把乙看作单位“1”,那么甲占) ()(。 6、甲、乙是两个非零数,甲数的213倍等于乙数的56,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 ()(。 7、A 数比B 数多5 1,这里把( )看作单位“1”,另一个量占)()(,B 是A 的) ()(,A 和B 的比是( )。

8、甲比乙少27 ,是把( )看作单位“1”,甲和乙的比是( )。 9、一堆煤有6吨,第一天用去12吨,这里的“12 ”后边( )(有或没有)单位,它是( ),还剩下( )吨煤;6吨煤用了12,这里的“12 ”后边( )(有或没有)单位,它是( ),还剩下( )吨煤。 10、一根长2米的绳子,用去 43米,还剩下( )米。如果用去2米的43,还剩下( )米。 11. 36的( )是27,36是( )的34 。 12. 一件工作,8小时完成,每小时完成这件工作的) ()(,3小时完成这件工作的) ()(。 13. 把2 1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10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 )米。 14、9÷( )=4 3= ( ) : 8 =)(15=( )(填小数) 15、一辆汽车5 3小时行驶30千米,行1千米需要( )小时。 16、一桶农药重100千克,用去52后,还剩下( )千克,再加入剩下的5 2这时药桶内有农药( )千克。 17、一根钢管,用去它的4 3后,还剩下6米,这根钢管原来长( )米。 18、若甲数除乙数的商是,则甲、乙两数的比是( ),如果甲数比乙数大 54,则甲、乙两数的比是( )。 19、43A = 5 2B ,那么A:B =( ):( )。如果A=24 ,那么 B=( )。 20、367458 a b c ?=?=?(a 、b 、c 都不为0)其中( )最大,( )最小。 二、应用题

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1、 136+471=607 2、 286×25=7150 3、 995-775=220 4、 875÷25=35 5、 345+427=772 6、 463×30=13890 7、 985-807=178 8、 852÷47=18 (6) 9、 622+190=812 10、 856×49=41944 11、903-786=117 12、 457÷38=12 (1) 13、437+270=707 14、 524×36=18864 15、525-412=113 16、 862÷72=11 (70) 17、81+519=600 18、275×55=15125 19、736-675=61 20、546÷94=5 (76) 21、683+181=864 22、702×36=25272 23、833-732=101 24、875÷47=18 (29) 25、461+433=894 26、183×33=6039 27、961-600=361 28、375÷49=7 (32) 29、166+262=428 30、300×29=8700

1、 718-608=110 2、 781÷48=16 (13) 3、 419+489=908 4、 645×91=58695 5、 188-14=174 6、 798÷32=24 (30) 7、 275+421=696 8、 164×55=9020 9、 811-796=15 10、452÷43=10 (22) 11、391+589=980 12、106×54=5724 13、230-177=53 14、328÷74=4 (32) 15、252+69=321 16、737×64=47168 17、395-46=349 18、741÷32=23 (5) 19、696+266=962 20、604×38=22952 21、487-35=452 22、289÷32=9 (1) 23、397+455=852 24、464×14=6496 25、856-213=643 26、135÷89=1 (46) 27、256+728=984 28、571×13=7423 29、999-921=78 30、197÷27=7 (8)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题一、口算。 3×10=80×40=18×5=40×60= 30÷10=13×4=25×20=160×4= 300÷5=720÷9=16×6=720÷0= 180÷20=0÷90=10×40=12×50= 85÷5=57÷3= 0+8=32×30= 70÷5=25×4=15×6=630÷9= 450÷5=12×40=240÷6=16×60= 84÷42= 600-50=500×3=0×930= 27×30=84÷12=420÷3=910÷3= 91-59=11×70= 1000÷5=75÷15= 320-180=30×40= 40+580=560÷4= 95÷1= 480+90=510÷7=200÷4= 72÷4=8000÷2= 102+20=4000÷50= 125-25×2=50×0×8= 75+25÷5=32÷47×12= 45+55÷5=70×(40-32)=90÷5×3=10÷10×30= 6×(103-98)= 7+3×0= 51-4×6= 420÷2×8= 750-(70+80)=300÷2÷5= 二、笔算。(乘法不用验算,除法要验算)

54×63=25×38=36×19=774÷8= 508÷2=370÷5=19×47=900÷5= 23×34=392÷4=360×5=32×68= 203÷9=63×36=26×38=770÷5= 696÷2=882÷4=809÷8=56×79= 64×28=820÷3=630÷6=458÷4= 4+0.6= 7.3-2.9= 10-0.7= 8.2-5= 6.5+4.7= 1.2-0.3= 4.6+2.4= 3.8+6.6= 三、估算。 238÷6≈ 876÷3≈ 417÷6≈ 753÷5≈ 89×30≈ 32×48≈ 43×22≈ 52×68≈ 890÷9≈ 459÷50≈ 417÷60≈ 351÷5≈ 65×11≈ 76×11≈ 27×19≈ 45×19≈ 53×21≈ 84×21≈ 38×21≈ 35×21≈ 四、计算与换算。 3日=()小时 48个月=()年 35天=()星期4时20分=()分五月份=()天 5年=()月 3平方米=()平方分米 3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厘米=()分米 138秒=()分( )秒 300公顷=()平方千米 80000平方米=()公顷 1元2分=( )元 6厘米=( )米 13平方千米=()公顷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练习题

圆柱体积进阶练习(A)组 1.【题文】一个圆柱形铁皮油桶的底面半径为3分米,如果里面的油深2分米,这个油箱里装油()升。 A.18.84 B.37.68 C.56.52 【答案】C 【解析】 根据圆柱形油桶的底面半径为3分米,可以求出油桶的底面积,再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V=sh求出所装油的容积。 解:3.14×32×2=56.52(升) 2.【题文】一根圆柱形木料长4米,沿横截面切成三段后表面积增加了 2.4平方分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A.16 B.24 C.2.4 D.36 【答案】B 【解析】 圆柱形木料截成3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4个圆柱的底面积,由此先求出木料的底面积,再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V=sh,求出木料原来的体积。 解:4米=40分米 2.4÷[2×(3-1)]×40 =0.6×40 =24(立方分米) 3.【题文】圆柱的高扩大2倍,底面半径也扩大2倍,圆柱的体积就扩大( )倍。 A.2倍 B.4倍 C.8倍 【答案】C 【解析】 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分别求得扩大前、后的体积,再进行比较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解:扩大前的体积:V=πr2h,

扩大后的体积:V=π(r×2)2×(h×2)=8πr2h, 所以圆柱的体积就扩大了8倍。 4.【题文】如图,一个圆柱高8厘米,如果它的高增加2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积将增加2 5.12平方厘米,原来圆柱的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A.401.92 B.100.48 C.40.96 D.200.96 【答案】B 【解析】 可以通过高增加2厘米,表面积将增加25.12平方厘米,先求出圆柱的半径,然后再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V=Sh=πr2h,求出原来圆柱的体积。 解:圆柱的底面圆的半径:25.12÷2÷3.14÷2=2(厘米) 原来圆柱的体积:3.14×22×8=100.48(立方厘米) 5.【题文】一段圆柱形铝合金材料长2.5米,横截面的半径是2厘米,已知每立方厘米的铝合金材料重3克,这段铝合金材料重()千克。 A.9.42 B.10.48 C.9420 D.200.96 【答案】A 【解析】 先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V=sh=πr2h求出它的体积,再求出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即可。 解:2.5米=250厘米 3.14×22×250×3 =3.14×1000×3 =9420(克) 9420克=9.42千克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的体积 长安镇第一小学黎妙玲 教学课题: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内容:p8-----9 教学目的: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 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创新点:鼓励学生用几种割切的方法,求出多种求体积的方法,得出公式。 教学重难点: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别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 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 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 4、导人新课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学生讨论。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 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 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 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讨论合作,建立模型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提问:这是不是一个圆柱?(是。)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义及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义及专项训练 教学内容: 月考复习及考前模拟 复习要点: (一)数与代数 1、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要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 2、比例的有关知识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3、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

(二)空间与图形 1、圆柱和圆锥 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 2、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小学数学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发生大小变换。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三单元里,结合比例的知识进行教学。 3、确定位置等内容 确定位置也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在初步认识方向的基础上,用“北偏东几度”“南偏西几度”的形式量化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还要联系比例尺的知识,用“距离多少”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知识点梳理 (一)数与代数 1、百分数的应用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①要点: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 多(少)的量÷另一个数 ②例题:六年级男生有180人,女生有16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 之几?女生比男生少百分只几? 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女生人数= 百分之几(180 - 160)÷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导读:本文是关于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的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例4,完成第44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具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拄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

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将圆柱的底面分成扇形切开,教师应该给予表扬。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校的体积 三、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提问:这是不是一个圆柱?(是。) 教师用手捂住圆柱的侧面,只把其中的一个底面出示给学生看提问: “大家看,这是不是一圆?”(是。) “这是一个圆,那么要求这个圆的面积,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于是教师可以先把底面分成若干份相等的扇形(如分成16等份)。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 教师将这分成16块的底面出示给学生看,问:现在把底面切成了16份,应该怎样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公式

在小学数学中,涉及几何体的小学数学公式不是很多,也并不复杂。但是,要想能在综合性较强的几何题目中能灵活应用,就必须要熟记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公式,方便大家查阅记忆。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的体积=底面积高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 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 S=ab 三角形 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 d,D-对角线长 -对角线夹角 S=dD/2sin 平行四边形 a,b-边长 h-a边的高 -两边夹角 S=ah =absin

菱形 a-边长 -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 S=Dd/2 =a2sin 梯形 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长 S=(a+b)h/2 =mh 圆 r-半径 d-直径 C=d=2r S=r2 =d2/4 扇形 r扇形半径 a圆心角度数 C=2r+2r(a/360) S=r2(a/360) 弓形 l-弧长 b-弦长 h-矢高 r-半径 -圆心角的度数 S=r2/2(/180-sin)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专项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专项练习题 三、解方程 9.2x+1.5x=32.1 4x+3×0.7=6.5 四、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0.27×1.3= ★2.7÷0.45= 五、考考你:7.8×99+3.9×2 五年级计算专项练习题(六) 一、口算题 9×0.4= 4.5×0.1= 15×0.4= 8.89+0.1=0×25.4= 二、简便计算 7.3×99 (1.25+2.5) ×8 9.42×10—94.2×0.9 三、解方程 2(x-0.5)=1.6 四、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05× 2.4= 11.28 ÷1.6= ★0.99÷1.8= 五、考考你:(1.9-1.9×0.9)÷(3.8-2.8) 五年级计算专项练习题(七) 一、直接写得数 1.6÷0.08= 0.39÷3.9= 1.2-0.02= 3.7+4.2= 1.8×0.5= 15-5.7= 二、脱式计算 (4.5×9.9+5.5×9.9)×2.8 1.58÷[20-(5.4+6.7)] 2.4×1.5+3.6÷1.5

三、解方程 75.9-9.8+4X=66.14 (16+X)×8=624 四、文字题 30减去9.5与4.7的和,所得的差除以0.79,商是多少? 一个数的3倍减去16.2,得到的差是25.8,这个数是多少? 五、简算 3.4×12.5+6.6×12.5 4.3×9.9 五年级计算专项练习题(八) 一、直接写得数 2.5×0.4= 2.5×0= 25÷10= 2.5÷2.5= 0÷2.5= 3.5÷3.5= 二、脱式计算 3.61÷(7.2—5.3)×25 0.27×99+0.27 三、解方程 2X-2.8+1.2=4.3 5.5X-1.3X=12.6 四、文字题 一个数的4倍与这个数的一半的和是22.5,求这个数。 7.5与1.6的积减去什么数的4倍等于2.4。 10.7减去0.2乘4.58的积,差是多少?

最新小学数学专项练习及答案.doc

专项练习及答案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B.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 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 草树木都是世界最美的。 C.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活动管理 暂行办法”。 D .她说:“有这么热心的民警; 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 答案 B .A 项的问号改为句号; C 项的引号改为书名号; D 项的前一感叹号改为逗号。 2 .下列句子中逗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历史经验证明;任何力量都不能够阻挡人民前进的步伐。 B.一路上;山形树态;掌故传说; 他都描述得真真切切;活鲜鲜的。 C.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 D .这 ;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解决的事。 答案 C.“平常”之后的逗号改冒号。 3 .下列各句中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律要严明;”陈厂长说:“纪律不严明;不能打胜仗。”

B.工人走进技校;学习现代科学;农民跨出家门;搞起商品经济:工农都为现代化大业做贡献。 C.比赛开始了; 同学们高喊着:“加油!加油 D .小王来信的意思是:“她在那儿学习和工作都很好! ”的口号为运动员加油。 ;不用惦念。” 答案 B . A 项冒号改逗号; C 项冒号删去; D 项冒号和引号删去。 4 .下列各句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作乞丐的呢? B.这事明明是他干的;还装作不知;问这是谁干的? C.三年的高中生活;有人间我什么最难忘?我答不上来。 D .在世界水日到来之际;你想过没有;如果一天没有了水;这个像西瓜一样的小小寰球 会变成什么样子? 答案 D 。 A 项前一问号改为逗号; B 项问号改句号; C 项问号改逗号。 5 .下列各句中引号使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 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C.杜甫有一个愿望:“会当凌绝顶 D .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一览众山小”。 ;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