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发伤的护理常规

多发伤的护理常规

多发伤的护理常规
多发伤的护理常规

多发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1、意识状态: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和反映病情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志是患者 的意识状态。合并颅脑损伤时 ,患者意识由安静转入躁动 ,或由躁动转 入沉睡,结合瞳孔变化,多考虑有继发颅内血肿、 脑疝的可能⑸。护士应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配合医生送患者到手术室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三)

(四)

3、并发症: 胸部损伤患者重点观察有无连枷胸 ,有无血气胸及心包填塞症状 , 患者出现明显反常呼吸运动 ,应用胸带包扎固定胸部 ,以减轻疼痛 和抑制反常呼吸,避免加重胸部损伤。 腹部创伤患者注意腹部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程度 ,有无移动性浊 音、肠蠕动等,另外,还要注意腹围情况,腹围增加1 cm,贮血量 为2900 m L;增加2 cm, 贮血量为 6100 m L ⑻。 骨盆或长骨骨折后 24~48h,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伴有氧分压下 降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意识模糊、嗜睡、发热、心率快 ,则可能发 生脂肪栓塞综合征 ⑹,应给予激素、高压给氧、通气支持等对症支持。 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严重不足 ,脑灌流减少时,采取去枕平卧位;循 环状态若有改善,则可以抬咼上身 10~20° ;合并昏迷时,头偏向一一 侧;有颅脑损伤伴脑疝时抬高头部 15~30°; 有胸部损伤或有胸腔引流的患者 ,如无休克可给予半卧位 ,以缓解 呼吸困难和利于引流;有下肢供血不足时,则不宜抬高下肢,以防肢 体缺血坏死; 对休克循环状态不稳定的患者,以抢救生命为主,防止过多搬动、翻 身,引起血压波动、休克加重导致死亡 ⑺。 对意识清醒的患者,护士应主动关心、安抚患者及家属 ,紧急处理做 到稳、准、轻、快、沉着冷静 ,让患者有安全感,消除其紧张、恐慌 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医护人员面带微笑,仔细耐心倾听患者并尽量满足患者诉求 ,满足 患者心理及身体需要,让患者精神放松,争取早日康复。体

四、

备注: 疾病护理常规修订的目的:凸显科学评估,实施有效预防;体现最新进展,开展循证护理; 提供参考与指导,提升专业照护水平。

葡萄膜炎病人的护理

葡萄膜炎病人的护理 葡萄膜炎(uveitis)的发病原因较多,主要病因有感染、外伤和自身免疫应答等因素,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多发生于青中年人,常反复发作: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前葡萄膜炎(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中间葡萄膜炎(包括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基底部的炎症)、后葡萄膜炎(包括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和全葡萄膜炎(指炎症侵犯眼前、后段)。本节主要介绍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护理评估】了解有无感染、外伤和免疫性疾病病史。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和视力减退。常见体征:①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是重要特征;②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KP):房水中炎性细胞、渗出物沉积于角膜内皮;③房水闪辉或称Tyndall现象是活动性炎症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前房积脓;④虹膜水肿、纹理不清、粘连、膨隆,瞳孔缩小、光反射迟钝或消失;⑤可出现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低眼压及眼球萎缩等并发症。 【治疗要点】立即扩瞳,积极防治并发症,同时进行病因治疗。可选用睫状肌麻痹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感染药。 【主要护理诊断和问题】 1、舒适改变:眼痛、畏光、流泪与睫状神经刺激有关。 2、感知改变:视力障碍与房水混浊、角膜后沉着物、晶状体色素沉着、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及黄斑水肿有关。

3、潜在并发症:晶状体混浊、眼压升高。 【护理目标】 1、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2、视力稳定或逐步提高。 3、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症状。 【护理措施】 1、药物护理 (1)睫状肌麻痹和散瞳剂:作用原理是预防虹膜后粘连和解除睫状肌痉挛,减轻疼痛。根据医嘱选用阿托品、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后马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滴眼液,或混合散瞳剂(阿托品十肾上腺素十可卡因)等。使用时要注意药物浓度,滴用后按压泪囊区3-5min,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出现口干、心跳船陕、面色潮红、烦躁不安、胡言乱语等症状要立即停药,同时通知医师,让病人卧床,多饮水,静脉补液。心脏病病人要特别观察病情变化。 (2)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常用有1%、0.5%、0.25%的醋酸泼尼松龙,0.5%氟米龙或氟美瞳。注意观察角膜上皮情况,如出现上皮损伤,容易引发感染。根据炎症严重程度选择眼药浓度及频率,严重者15min -次,以后改为1h、2h -次,炎症控制后逐渐减量和减频率。 (3)糖皮质激素结膜下注射或全身绐药,对于很严重的病人,为了使房水中药物达到一定浓度,进行糖皮质激素结膜下注射,但一般不要重复注射。特殊情况根据医嘱短时间给予泼尼松口服。 (4)非甾体类抗炎药,因阻断前列腺素、白三烯等代谢产物而发挥抗炎作用。常用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注意药物反应。

神经内科规培护士培训

神经内科规培护士培训手册

目录 1.神经内科规培护士培训方案 2.神经内科规培护士岗前培训安排表(1个月) 3.神经内科规培护士一年内培训计划表 4.护理查对制度 5.交接班制度 6.入院流程 7.出院流程 8.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9.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10.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常规 11.重症肌无力急救流程 12.脑疝的急救流程 13.专科常用药物(脱水药、降压药、营养脑神经药、抗凝药、降 脂药) 14.气管插管、气管套管等专科管道护理常规 15.拔管的防范及意外拔出的应急流程 16.吞咽功能的评估 17.专科检查如腰穿、DSA、支架植入技术等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 18.危重病人各种风险评估 19.监护仪、微量泵、呼吸机、除颤仪的使用、保养及故障的排除 20.格林巴利护理常规

21.脊髓炎护理常规 22.低钾护理常规 23.脑膜炎护理常规 24.帕金森护理常规 25.多发性硬化护理常规 26.运动神经元病护理常规 神内一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 院校毕业后进入神内一新入职护士 二、培训目标 根据《护士条例》等,结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开展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培训,使新入职护士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和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所需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能力;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能够独立、规范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三、培训方式、方法 (一)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二)培训方法 可采用课堂讲授、讨论、临床查房、情景模拟、个案护理等

各个阶段的脑梗塞护理措施大全

各个阶段的脑梗塞护理措大全 脑梗塞护理措施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急性脑梗塞发作阶段,二是住院急救阶段,三是脑梗塞患者出院后回家康复防治阶段的护理。 一、脑梗塞急性发作时的护理措施 对轻型脑梗塞病人可让其平卧,头高30度左右,无论采取何种运输工具,应将病人尽可能在1-2小时内送至附近的市级医院,避免先到小医院因无相应的检查设备转院而耽误时间。重症病人最好拨叫120急救车,在等车时如病人已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可将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误吸入肺;应保持呼吸通畅。并且准备好充足的现金以免到医院后因资金不足而延误治疗。 二、在医院和医生的配合护理措施 1、脑梗塞偏瘫护理措施 脑梗塞病人多半肥胖、有些还合并有糖尿病,如今发生了偏瘫,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一旦发生可能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病人死亡。所以,家属在陪护时应注意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并轻轻按摩被压过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较突出的部位,如脊柱、骶尾部等。翻身的频率一般在 2小时左右。如果发现已有皮肤破溃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早处理。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2、吞咽困难护理措施 脑梗塞急性发作期病人如果出现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的症状,则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同样可将口服药物从胃管中注入。注意所注入的食物及药物一定不能有大的颗粒,以免堵塞胃管。鼻饲在一定阶段是保证治疗的必须手段,直接关系到病人抢救的成败。有的病人和家属不愿接受胃管,让病人勉强吞咽,这样很危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脑梗死病人起病相对较缓慢,起病时症状较轻,多数不会有意识障碍。但病情可能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进行性加重。尽管医护人员采取了积极的治疗措施,有时也不能阻止病情进展。如果堵塞的血管较大,脑组织坏死的面积大,脑水肿明显时,病人可能逐渐出现嗜睡,即叫他能醒,不叫立即又入睡,严重者可进入昏迷。家属要注意观察病人瘫痪肢体力量是否逐渐变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动,精神状态如何,如发现病人嗜睡、精神萎靡,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同时,对危重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4-10T08:50:02.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作者:徐桂华 [导读] 多发性硬化(MS)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澄清,目前认为本病可能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徐桂华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150000) 【摘要】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呈现病灶部位及时间上的多发性,多数为反复发作与缓解及阶梯样重的病程。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远的地域,发病率越高。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23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患者护理神经内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229-02 多发性硬化(MS)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澄清,目前认为本病可能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多种现象表明免疫反应介导多发性硬化发病;在MS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EB病毒等抗体滴度升高,提示MS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MS有一定程度的家族聚集现象,可发生在同一家庭,提示遗传素质在M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MS发病率与高纬度寒冷地区有关,因而环境因素在 MS的发病中可能起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患者多发性硬化23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在4~4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3.6岁。发作与缓解是本病的重要特点。首次发病后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缓解期,可再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再发。发作时间持续24小时以上,缓解期至少1个月,最长可达20年,复发次数可为十余次或数十次,每次复发均可残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病情每况愈下。 1.2方法与结果:多发性硬化的治疗目的为阻止病程进展,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期,缩短复发期,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重视生活护理,提高生存质量。治疗措施为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采取糖皮质激素冲击为首选的急性发作期治疗和免疫调节剂为平台的缓解期治疗,防止急性期病变恶化及缓解期复发,晚期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疗法,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结果:23例患者经过平均两周的住院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明显好转,出院时达成满意效果。 2 护理措施 2.1自理缺陷 2.1.1提供安全方便的环境:将呼叫器置于患者伸手可及处,日常用品如餐具、水、便器、纸巾等定位放置于床旁,以方便患者取用[1];活动空间不留障碍物,灯光明暗适宜;走道、楼梯设置扶手;病房、浴室地面平整、防湿、防滑;配备手杖、轮椅等必要的辅助用具,以增加活动时的安全性;指导患者眼睛疲劳或复视时,尽量闭眼休息或双眼交替休息;指导其使用字体较大的阅读材料和书籍等。 2.1.2遵医嘱应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MS急性发作和复发的主要治疗药物,常采用大剂量短程疗法,一般用甲基泼尼松龙1 000mg/d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3~4小时滴完,连用3~5天后改泼尼60mg/d口服,12天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糖皮质激素有免疫调节和抗炎症作用,可减轻水肿,改善轴索传导,缩短急性期和复发期病程。长期应用不能防止复发,且可出现严重副作用,故不主张缓解期预防性应用糖皮质激素。 2.1.3病情观察:观察肢体无力的程度及病变累及范围,有无视觉减退、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感觉异常、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症状,结合病史了解是否存在复发-缓解或进展征象,如病情恶化及时通知医生并作相应处理。 2.2知识缺乏 2.2.1疾病知识指导:与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病情,解释本病的病因、病程,病变常累及的部位,患者常出现的症状、体征、治疗目的、方法以及预后。鼓励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减少复发。 2.2.2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低脂、低糖、富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易吸收、无刺激性的饮食,并维持足够的液体摄入,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饮食中还应含有足量的纤维素,以利于激发便意和排便反射,预防便秘或减轻便秘的症状。 2.2.3用药指导:让患者了解本病常用治疗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2]。应告诉患者严格按医嘱用药,防止突然停药所致“反跳现象”等不良反应;同时注意观察有无骨质疏松、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及消化系统并发症。 3 讨论 根据患者自理能力缺陷的程度,向患者提供生活照顾和帮助,指导、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协助保持舒适体位,变换体位有困难者协助翻身,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为患者制定作息时间表,使之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防止过度疲劳[3]。帮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和每日温水全身擦拭等。对于有脊髓平面受损、肢体运动障碍的卧床患者,应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指导进行主动或被动锻炼。肌张力增高或共济失调的患者,应给予辅助支持,指导步行训练,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受凉或肢体活动过度。排尿困难患者可以按摩膀胱区以助排尿。留置尿管者应作好尿管护理,定期开放,一旦排尿功能恢复,应尽早撤除留置尿管。鼓励患者坚持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根据体力调整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保持平衡心态,生活有规律;指导患者避免感染、外伤、妊娠、过度劳累、精神紧张、预防接种、冷热刺激等引起复发的因素;勿使用热敷或过热的水洗澡;女性患者首次发作后2年内避免怀孕。 参考文献 [1] 张宝婵;洪碧霞;冯洁贞;张俊鹏;多发性硬化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及应对[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24期. [2] 傅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护理[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23(5):461-462. [3] 刘丽娟.46例重症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 ,40(5):356-357.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发病机制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发病机制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脏腑;督脉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并导致多部位髓鞘脱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易复发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临床表现为瘫痪、麻木、痛性痉挛、失语、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精神症状或智能障碍等。近年来,国内学者根据临床经验,在分析、整理文献并结合现代西医理论的基础上,开始对中医药治疗MS进行研究[1],现已取得一定进展。 1 肾精不足,髓海失充 肾中精气乃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就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若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则目眩昏花,虚风内动,上扰清窍则眩晕作矣。刘晓艳等[2]认为本病肾虚为本,血瘀为标,病位在脑髓,其发病与肾、肝、脾有关,尤其与肾关系密切。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功能健全;肾虚则髓不得生,髓海不足,脑失所养,因此,肾虚是MS的主要病机。 2 肝功不调,筋脉失养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儒门事亲》更进一步指出

“掉摇眩运,非风木之象乎?迂曲劲直,非风木之象乎?手足掣颤……筋急挛搐……皆是厥阴肝之用也”。由此可知,眼球及肢体的震颤也与肝功能失调有关。董浩认为[3]MS的视力障碍、肢体无力、瘫痪眼球和肢体的震颤以及精神状态的异常等症状与肝关系密切。认为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和病理过程中存在肝功能失调的病机。 3 脾胃亏损,肢体痿软 《证治汇补》:“气虚痿者,因于饥饿劳倦,脾胃气虚,百骸溪谷,皆失所养,以致宗筋弛纵。凡人病后手足痿弱者,皆属气虚。所谓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故不用者是也。”邱仕君[4]根据邓铁涛教授的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多发性硬化病机主要为脾胃虚损,气血亏乏。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机。脾主肌肉四肢,脾虚生化濡养不足,故四肢沉重无力,痿软不能随用;脾虚胃弱,升降枢机不利,则语言不清,吞咽困难;脾胃虚损,气血生化乏源,肝血不足,肝窍失养,故见视朦、复视、视力障碍;病人多见腰膝痠软、甚或瘫痪、舌淡胖有齿印、脉沉缓等一派脾肾两虚之征象。 4 湿热浸淫,阴亏津耗 湿热之邪日久则耗伤气血、津液,如《医论医话·痿论》:“痿

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调研报告 ——2011级英语+市场营销班 调研成员如下 收集资料:卜子路韩群 删选资料:陈靖甄蔚然 编辑制作:余意王清 讲解报告:程静

本周我们就“多发性硬化症”这一课题展开了调研。通过从网上查找资料以及周边人们的了解,我们对这一医学上久攻不治的疾病有了以下初步的了解: 首先,我们了解到的是多发性硬化症的起因以及易感染人群。 多发性硬化症(英文: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各种症状,包括感觉改变、视觉障碍、肌肉无力、忧郁、协调与讲话困难、严重的疲劳、认知障碍、平衡障碍、体热和疼痛等,严重的可以导致活动性障碍和残疾。多发性硬化症影响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元传递信息,形成思维和感觉,以使大脑控制身体。保护这些神经元的脂肪层为髓鞘(Myelin Sheath),协助神经元进行电信号传递。多发性硬化症逐渐造成大脑和脊髓的斑块性的神经髓鞘的破坏(脱髓鞘),髓鞘的瘢痕形成影响神经轴突的信号传递,以失去大脑和脊髓对外周的控制,以至多部位的僵硬或丧失功能。 多发性硬化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一般在20至40岁,女性发病人数两倍于男性①。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不清,多被认为是自身 ① Calabresi PA.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ultiple sclerosis. Am Fam Physician.https://www.doczj.com/doc/e08015563.html,/sites/entrez?cmd=Retrieve&db=pubmed&dopt=Abstrac t&list_uids=15571060

多发性硬化患者护理艺术初探

多发性硬化患者护理艺术初探 【摘要】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复发与缓解,极易造成神经功能缺失。要想有效预防复发,除了临床治疗,我认为周到的基础护理是关键,如加强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及饮食、出院指导等,患者病情将会得到有效克制和延缓。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早期护理晚期护理 在一般人眼里,护士做的就是机械地为患者打针、换药、量体温等学术含量不高的工作,这当然是因为我们表面工作给予别人的看法,其实,护理工作,尤其是神经内科的护理,可以说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现以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以下简称MS)的护理为例,谈谈护理工作。 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疾病,青、中年多见,以病灶播散广泛、病程中常有缓解复发的脑、脊髓和视神经损害为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异常及遗传、环境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以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失明、复视;感觉异常、共济失调、智能或情绪改变等为外在症状,可于数周或数年恢复,以后还有可能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的症状再发。病情严重的还可引发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甚至直接威胁生命。感染、外伤、拔牙、妊娠、分娩、过劳和精神紧张等均可诱发或引起MS复发。MS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早期以抑制炎性脱髓鞘进展、防止急性期病情恶化及延缓期复发为主;晚期以采取对症及支持疗法;周到、细致、有效的护理能减轻患者因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提高疗效和减少复发。护理艺术就成了有效减轻MS患者痛苦的主要手段。 一、早期护理 1.MS病症患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多以运动功能障碍及言语障碍为首发症状 患者遭受突然打击,大多心理负担重,不愿交流沟通,心情变得压抑或烦躁易怒,身为护理人员,必须以春天般的温暖抹去患者心灵上的创伤,诱导患者说出自己紧张、焦虑的原因,用科学的语言向患者耐心细致进行卫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MS的性质及发展,平息患者的焦躁,帮助患者树立顽强的意志,争取家属的最佳配合,让家属尽可能疏导患者的心理;特别是对复发患者,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多与患者沟通,多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

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病

一.单选题: 1. 多发性硬化(M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为: A 位于脑干的脱髓鞘病变 B 位于小脑的脱髓鞘病变 C 位于内囊的脱髓鞘病变 D 位于侧脑室周围的脱髓鞘病变 E 位于半卵圆区中心的脱髓鞘病变 2. 下列关于MS病理改变说法正确的是: A MS脱髓鞘病变以灰质受累为主 B 本病病变特点为脱髓鞘改变,即使晚期也不会影响到轴突 C 早期新鲜病变可见硬化斑 D 在MS疾病各时期都存在脱髓鞘和轴索的损害,只是不同时期的突出损害有所不同 E 病变晚期可有轴突崩解,神经细胞减少,代之以神经胶质形成的影斑 3. 下述哪项体征高度提示为多发性硬化: A 眼球震颤、复视 B 核间性眼肌麻痹、眼球震颤 C 一个半综合症、感觉障碍 D 视盘水肿、痉挛性截瘫 E 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共济失调 4. 一个半综合症最常见的病因为: A 炎症或小血管瘤压迫脑干脱髓鞘病或腔隙性梗死 B 基底节部位的多发腔隙性梗死或炎症 C 脑干脱髓鞘病或腔隙性梗死 D 小血管瘤压迫或脑干脱髓鞘病 E 腔隙性梗死或小血管瘤压迫 5. 关于多发性硬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脑脊液急性期细胞数轻度增多 B 脑脊液中IgG量增高 C CT上可见脑室周围和白质高密度硬化斑 D 磁共振T2加权像可见脑室周围和白质中散在的高信号硬化斑 E 听觉、视觉及体感诱发电位异常 6. 下列哪种症状及体征为MS典型大的发作性症状,且常为确诊病例的特征性表现: A 单肢痛性发作及球后视神经炎 B 张力障碍性痉挛及单肢痛性发作 C 张力障碍性痉挛及横贯性脊髓炎 D 球后视神经炎及横贯性脊髓炎 E 横贯性脊髓炎及单肢痛性发作 7. 下列哪项为临床确诊的MS:

视神经炎护理常规

1概述: 1.1定义:就是指视神经任何部位发炎的总称,临床上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视神经炎分为球 内与球后两种,前者指视盘炎,后者系球后视神经炎。 1.2病因: 1.2.1炎性脱髓鞘。 1.2.2感染。 1.2.3自身免疫性疾病。 1.3临床表现: 1.3.1视力减退:为本病特有症状之一,多为单眼、亦有双眼者。视力开始急剧下降,一般迅 速而严重,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成为全盲,但视网膜电流图正常。如为视神经乳头炎, 可在眼底出现变性之前,视力就明显减退,如为球后视神经炎,可在视力减退前,眼球 转动与受压时有球后疼痛感,一般如及时治疗,多可恢复一定视力,甚至完全恢复正 常,否则可导致视神经萎缩。 1.3.2视野改变:为本病重要体征之一,多数病人有中央暗点或傍中央暗点,生理盲点不扩 大,周边视野呈向心性缩小或楔形缺损,一般用红色视标或小白色视标易于查出,严 重者中央视野可以全部丧失。 1.3.3瞳孔改变:瞳孔对光反应与视力减退程度一般就是一致的。视力完全丧失,瞳孔直接 对光反应缺如;视力严重减退,瞳孔直接对光反应减弱,持续光照病眼瞳孔,开始缩小, 续而自动扩大,或在自然光线下,遮盖健眼,病眼瞳孔开大,遮盖病眼,健眼瞳孔不变, 叫Gunn氏现象。 1.3.4眼底检查:视盘发炎时,视盘呈现充血水肿,边缘不清,静脉中度充盈,生理凹陷消失, 高起一般不超过2屈光度,水肿局限于视盘本身,也可波及邻近视网膜成为视神经视 网膜炎,视盘内可有出血与渗出物,玻璃体轻度混浊,如治疗不及时,可发生继发性视 神经萎缩,球后视神经炎初期眼底正常。 2诊疗原则:首先应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其原发疾病。除病因治疗外,早期采用大量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能量合剂等药物以加强神经营养。 2.1病因治疗:能找到病因,如细菌感染引起者,应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梅毒、结核引 起者,应用驱梅、抗痨药。由副鼻窦炎、龋齿、扁桃体炎等引起者,应消除病灶。 2.2皮质激素:皮质激素能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及减少组织水肿,减轻视功能的损害与缩短病 程。在无全身与局部禁忌症的情况下,开始时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以后减量渐停。①全 身用药:地塞米松10~20mg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 静滴;或强的松80mg,每日1次口服。②局部用药:强地松龙0、5~1ml或地塞米松5mg球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 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几年的研究提出了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遗传倾向、环境因素及个体易感因素综合作用的多因素病因学说。 病毒感染及分子模拟学说 研究发现,本病最初发病或以后的复发.常有一次急性感染。多发性硬化患者不仅麻疹病毒抗体效价增高,其他多种病毒抗体效价也增高。感染的病毒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蛋白或少突胶质细胞存在共同抗原,即病毒氨基酸序列与MBP等神经髓鞘组分的某段多肽氨基酸序列相同或极为相近,推测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激活并生成病毒抗体,可与神经髓鞘多肽片段发生交叉反应,导致脱髓鞘病变。 自身免疫学说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y encephalomyelitis,EAE),其免疫发病机制和病损与MS相似,如针对自身髓鞘碱性蛋白(meyelin basic protine,MBP)髓鞘碱性蛋白(meyelin basic protein,MBP)产生的免疫攻击,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白质髓鞘的脱失,出现各种神经功能的障碍。同时临床上应用免疫抑制药或免疫调节药物对MS治疗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从而提示MS也可能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 遗传学说 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病人约10%有家族史,患者第l代亲属中多发性硬化发病几率较普通人群增高5~15倍;单卵双胞胎中,患病几率可达50%。 地理环境 流行病资料表明,接近地球两极地带,特别是北半球北部高纬度地带的国家,本病发病率较高。MS高危地区包括美国北部、加拿大、冰岛、英国、北欧、澳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南部,患病率为40/10万或更高。赤道国家发病率小于1/10万,亚洲和非洲国家发病率较低,约为5/10万。我国属于低发病区,与日本相似。 其他 诱发因素感染、过度劳累、外伤、情绪激动,以及激素治疗中停药等,均可促发疾病或促使本病复发或加重。

多发性硬化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多发性硬化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多发性硬化症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发病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鼓励做适当的体育锻炼,但不宜做剧烈运动。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进食要慢,防止呛咳。 3.用药护理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感染、骨质疏松、低钾、低钙、精神兴奋等药物不良反应;免疫抑制药如环磷酰胺注意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4.心理护理多发性硬化病程长,具有复发-缓解特点,多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病情观察观察感觉、运动、协调及平衡能力、视觉损害程度。注意排尿状况,必要时给予导尿。观察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无力、吞咽困难等及时给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 6.基础护理视觉障碍、感觉障碍时,外出要有陪伴,经常检查感觉障碍部位有无损伤,保证患者安全;对于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尿频、尿急、尿潴留、尿失禁患者,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遵医嘱行膀

胱冲洗,会阴护理;加强翻身、叩背、雾化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避免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劳累、感染、创伤、应激等,应保持室内安静,减少疼痛性强直性痉挛发作。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急性发作或复发期卧床休息,不宜长期卧床,鼓励患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活动,避免疲劳、感染、精神创伤、外伤等诱发因素。 2.饮食指导低钠、低脂肪、低糖,富含钾、钙及维生素的食物,有吞咽困难者鼻饲流食。 3.药物指导讲解激素的不良反应,指导规范使用激素的注意事项,如服用激素要严格遵照医嘱,不能随意减量或增加剂量。时间要充分,剂量要充足,减量或停药,不宜过快。服用激素的同时,需服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药及钾、钙剂等。 4.心理指导多发性硬化病程长,具有复发-缓解特点。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与疾病斗争的勇气,能积极配合治疗。 5.康复指导指导膀胱功能障碍者定时排尿,以促进膀胱括约肌功能修复。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加机体免疫力。 6.复诊须知病情反复或有新发症状出现时及时就诊。

多发性硬化的康复1详解

多发性硬化的康复 (一)康复治疗目的:延缓病情进展和减少复发,维持和改善各种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性活动能力的水平,并尽可能地恢复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二)康复治疗原则 1.早期治疗:康复治疗在疾病的早期,病情有所缓解时就可以开始。 2.循序渐进:一般早期强度不宜太强、时间不宜过长,以患者略感疲劳为度。 3.因人而异:治疗方法和强度要根据疾病累及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定。 4.以病人为中心:应以患者的功能需要为中心进行训练,多进行与日常生活和工作联系密切的活动及作业;鼓励患者多参与力所能及的功能性活动。 (三)治疗方法 多发性硬化患者病程长,临床症状表现、神经功能障碍多种多样,康复治疗宜早期介入,在疾病的发作期和缓解期康复的目的和原则不同,所以选择正确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1.运动障碍的处理 (1)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多发性硬化发作期患者在病情有所缓解时就应开始,目的是为了维持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和防止畸形姿势,以被动和主动关节运动为主。对于关节囊紧张者可以应用关节松动手法,出现挛缩者可考虑使用持续的牵张手法,也可以利用夹板帮助患者维持最理想的姿势。 (2)肌力训练可以采用抗阻运动和有氧耐力训练(功率自行车、水中训练等),但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状况来确定康复训练的类型、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等。由于患者易疲劳和不耐热,再则劳累可能是多发性硬化复发的诱因,因此要掌握好患者训练量,在训练期间可适时地加入1-5分钟的休息,并把活动尽量安排在使体温升高较少的冷环境中进行。 (3)肌痉挛的治疗痉挛是MS的主要症状之一,对患者的影响包括:①增加了运动的阻力,使运动迟缓,难以控制,患者不能随意地完成自主运动;②反应迟钝,动作协调困难,容易摔跤;③强直痉挛,可出现关节挛缩、异位骨化、压疮倾向和尿便障碍等。④严重者可以出现疼痛。

多发性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董艳玲 △※ (综述),李吕力(审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南宁530021)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桂科攻0898010)中图分类号:R7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2084(2010)0320395204 摘要: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目前对其尚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方法有:①皮质类固醇激素;②干扰素β;③醋酸格拉太咪尔;④盐酸米托蒽醌;⑤硫唑嘌呤;⑥环磷酰胺;⑦免疫球蛋白;⑧血浆置换;⑨干细胞移植。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治疗;干扰素β The Progress on the Therapy of M ulti ple Sclerosis DONG Yan 2ling,L I Lv 2li .(Depart m ent of N eur olo 2 gy,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N ationality Autono m ous Region,N anning 530021,China )Abstract:Multi p le scler osis (MS )is a de myelinating disease affec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2duced by aut oi m mune dis order .Morbility ofMS p r one t o manhood .A t p resent,the affir mative therapy of MS is deficient,the maj or therapy include:①Corticoster oid hor mone,②I nterfer on 2beta,③Glatiramer acetate,④M it oxantr one,⑤Azathi op rine,⑥Cycl ophos pha m ide,⑦I m munogl obulin,⑧Plas mapheresis, ⑨Ste m 2cell trans p lantati on .Key words:Multi p le scler osis;Therapy;I nterfer on 2beta 多发性硬化(multi p le scler osis,MS )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脫髓鞘病变为特点,主要由T 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多见,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性的特点,部分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迄今尚无肯定有效的治愈办法。现对其主要治疗方法综述如下。1 皮质类固醇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主要通过免疫调节抗炎作用修复血脑屏障和减轻水肿;诱导淋巴细胞凋亡;降低细胞黏附因子表达;抑制细胞因子和抗体的合成、分泌;同时还可以改善轴突传导性。因此,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应用于MS 急性期的首选药物[1] ,可缩短MS 复发时急性期的持续时间、促进恢复。对于治疗MS 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最佳剂量,学界尚有争论。目前的治疗方案是每日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g,3~5d,可缩短复发病程,但并不能减少病情恶化的比例及远期的致残程度,同时发现静脉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免疫系统只有短期的作用[2] ,在给药途径方面,虽然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控制MS 的复发,但绝大多数研究主张采用脉冲式静脉用药。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过程中会出现短期的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例如暂时的心境障碍、胃灼热感、头痛、肌痛。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骨折、无炎症性血管坏死、肝脂肪变性、感染等。对于那些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用激素后会出现病情恶化,甚至有可逆性的记忆缺陷[3] 。 2 干扰素β 干扰素β(interfer on 2beta,I F N 2β)通过拮抗促炎性因子I F N 2γ的免疫激活作用,增强抑制性T 细胞活性,阻止免疫应答;下调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B721,并通过增加 B722而影响T 细胞活性;下调细 胞间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及其配体的表达,直接影响单核细胞通过脑血管内皮向脑组织的渗透,减少穿透血管壁的单核细胞数,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I F N 2β有两种:I F N β21a 为糖基化重组哺乳动物细胞产物,其氨基酸序列与天然I F N 2β相同;I F N β21b 为非糖基化重组基因工程产品,其17位的半胱氨酸为丝氨酸所取代。研 究[4,5] 发现,I F N β21a 能降低复发缓解型MS 患者的复发次数,减轻病残程度,以及减少病灶的数目及减 少病灶的体积。Coppola 等[6] 进一步证实了长期应用I F N β21a 的安全性、耐受性、持久有效性。不同的 I F N 2β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剂量及频率,I F N β21b 是隔日用药,250μg/d 。I F N β21a 是每周给药3次,每次剂量22μg 或44μg 。I F N 2β应用于MS 缓解期。I F N 2β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症状,注射部位局部反应,实验室异常诸如肝功能异常、淋巴细胞的减 少。Tre m lett 等[7]回顾性分析了使用I F N 2 β治疗的84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36.9%的患者出现转氨酶的增高,提示有必要对肝功能进行常规监测。应用I F N 2β治疗的缺点是对MS 的急性期无效且费用高。3 醋酸格拉太咪尔在欧州被推荐为对I F N 2β治疗不能耐受的患者用药。国内尚未见使用。是由髓鞘素碱性蛋白中出现频率最高的4种氨基酸,即L 2谷氨酸、L 2赖氨酸、L 2丙氨酸和L 2酪氨酸人工合成的多聚肽乙酰盐混合物,它能模仿髓磷脂蛋白的部分抗原。醋酸格拉太 咪尔(glatira mer acetrte,G A )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竞争 性地直接与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结合,除组织相

多发性硬化的护理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是病灶部位上的多发性以及时间上的多发性。发病年龄20-40岁。临床表 现常以脊髓性感觉障碍,记忆力减退,步行困难,肢体乏力,复视,平衡障碍或共济 失调为前驱症状,可有精神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躯体移动障碍;(2)视力障碍;(3)自我形象紊乱;(4)排尿异常。 一、躯体移动障碍 相关因素:1.小脑脱髓鞘。2.脊髓受累。 主要表现:1.病人肢体乏力或痉挛,步行困难。2.病人平衡障碍,走路不稳。 护理目标:病人能使用辅助器械进行适当活动,在允许范围内保持最佳活动能力。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尽量下床活动,每天进行四肢伸屈练习。 2.给病人创造安全、舒适的休养和锻炼环境以及必要的辅助设施。 3.将病人常用物品置于伸手可及处,必要时给予 帮助。4.指导病人正确的锻炼方法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重点评价:1.肢体的协调性及平衡能力是否得到提高。2.耐受水平和体力是否增加。 3.病人能否进行适当的活动。 视神经脱髓鞘. 主要表现:视力减退.视物不清.复视. 护理目标:病人能使用适当工具弥补视觉损害。

护理措施: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和生活环境。将日常的需品置于伸手可及之处, 以方便病人拿取。指导病人眼睛疲劳或有复视时,尽量闭眼休息。给病人创造方便日 常活动的环境,如使用大字的阅读材料和书,呼叫器置于病人手边等。必要时给予帮助。 重点评价:视觉是否恢复或视觉损害程度是否减轻。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 力是否提高。 二、自我形象紊乱 对疾病缺乏了解(疾病病程反复发作。不了解药物副作用。社交改变。 主要表现:不能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治疗护理活动。情绪不稳定。向心性肥胖,食 欲增加,食量增加。 护理目标:病人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 护理措施:经常与病人交谈、沟通,了解病人需要,倾听病人的感受并予以帮助。告知病人或家属有关激素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并告知肥胖是可逆的。告知病人尽可能维持正常活动的重要性,让病人参与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告诉病人 避免发病因素,如情绪激动、劳累、感染、怀孕、热水淋浴等。 重点评价:病人自我形象紊乱的程度是否减轻。能否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病人 的异常行为是否得到改善,活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三、排尿异常 脊髓脱髓鞘。

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虫垦煎墅鱼壅堂塑煎丝痘堂苤查!!!!生!旦笙!!鲞箜!塑垦!i翌』堕竺翌!竺翌!璺21垒鉴!!翌!!!!!!y旦!:!!:堕里:!?25?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张伶君周红雨 摘要: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患者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xpandeddisabilitysta—tu¥scale,EDSS)评分、病程、年龄及性别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初步探讨影响MS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对35例MS患者进行EDSS评分,填写MS专用生活质量(MSQOL-54)量表,分别对MS患者的EDSS评分、病程、年龄与MSQOL-54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MS患者EDSS评分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一--0.395,P=0.010),但为非线性关系;在MSc!oL-54的14个领域中,身体健康状况、因身体问题引起的角色受限、活力、健康的自我感觉、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与EDSS评分具有相关性;EDS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健康变化情况”及“性生活的满意度”无相关性(P一0.108,P一0.139);病程、年龄、性别与生活质量均无相关性(P>o.05);EDSS评分与病程也无相关性(P一0.925)。结论EDSS评分在MS早期较晚期更能预测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早期MS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预测因子,从而指导临床医生早期关注患者生活质量并进行必要干预。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生活质量;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 中图分类号:R7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963(2010)01—0025—03 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inmultiplesclerosispatientsZHANGLing—jun,ZHOUHong—yu’.。DepartmentofNeurology,肌盯ChinaHospital,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4l。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zZHOUHong-yu,Email:hyzhou98@yahoo.com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impactofthepatientcharacteristicsofthedisability,diseaseduration,ageandgenderon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QOL)in35patientswithmultiplesclerosis(MS).MethodsThehealth—relatedQOLof35MSinpatientsinWestChinaHospitalWasassessedbyusingtheMSQ01.-54andEDSSscore.Therelationshipofdisability,diseaseduration,age,genderandtheQOLinMSwasanalysedbyusingSPSSIO.0.ResultsEDSScorrelatednegativelyandsignificantlywiththeMSQOL-54(r=一0.395,P=0.019),butnotinlinear.Inthe14domainsofMSQOL-54,EDSShadanimpactonthephysicalhealth,role limitationsduetOphysicalproblems,energy,healthperceptions,socialfunctionandoverallQOL.NorelationshipbetweenEDSSandboththesecondquestion(Changeinhealth)and50thquestion(satisfactionwithsexualfunction)ofMSQOL-54(P=0.108,P一0.139).Thediseaseduration。ageandgenderhadnoimpactontheQOLinMS(P>0.05).TherewasnorelationshipbetweenEDSSandthediseaseduration(P=0.925).ConclusionsEDSSscorecouldpredicttheQOLofpatientswithMSontheearlystagebetterthanlatestage.Itissupposedasapredictortodirectclinicaltreatment. Keywords:multiplesclerosis;qualityoflife;expandeddisabilitystatusscale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i,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倾向,好发于中青年,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给家属带来经济负担,而且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该研究应用MS专用生活质量(MSQOI。一54)量表对MS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影响MS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doi:10.3969/j.issn.1006-2963.2010.01.009 作者单位:100022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内科(张伶君),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周红雨) 通讯作者:周红雨,Email:hyzhou98@yahoo.com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观察对象为2007—11-01—2008-03-30华西医院神经科住院的MS患者,纳入标准符合1983年版的Poser诊断标准,均经MRI检查明确诊断及确定病灶部位及数量。排除严重痴呆、智能障碍、失语以及慢性肾衰竭、癌症、肝硬化、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慢性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共选入符合条件患者35例,其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17~63岁,平均39.7岁。患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27%,中等学历占68%,小学及以下学历占5%。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