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社区体育特点

我国社区体育特点

我国社区体育特点
我国社区体育特点

我国社区体育特点

11350057 代明伟11级体教一班

目前,由于我国社区管理体制还处于一个整合、完善过程中,依托社区而进行的居民体育活动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居民自发的、松散的健身锻炼为主,社区组织管理为辅的形式。活动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主要以老年人为活动对象,参与者的年龄层次不够全而。街道社区对体育的管理和指导的作用比较薄弱,基本上由居民自身对锻炼的需求,自行发展。

随着我国体育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社区将成为社会办体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分析和评述社区体育的现状,有利于对全民健身实际效果的评估。社区体育中组织管理形式、社区体育经费来源和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社会体育指导员状况等是整个社区体育工作的核心部分

一、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形式的现状

通过对近几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文献的浏览及对部分社区活动的调查,为我国社区体育在组织管理形式上有如下几种。

1、完全民间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多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为自发的、非正式的群众组织,这种组织与政府的体育部门以及所属的街道、居委会没有密切的联系。由于经常集聚在一起锻炼,他们中具有体育特长者或热心锻炼者自然而然成为组织者。这是社区体育在公园、社区空地

上晨练中最为常见的组织现象。

这种社区活动组织是完全以个人兴趣为凝聚力,它是社区体育的一种自然表现形式。它的弊病是完全自由松散,内部不存在管理。组织缺乏经费,组织成员体育意识心态不稳定。体育活动空间和健身方式不足。

2、街道社区与民间半官半民性组织形式:

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市,社区体育开展比较活跃,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涉入群众体育活动管理较多。社区体育除了活动站的晨练外,还开展社区的体育单项比赛及社区体育运动会。但是,大部分的社区没有专职人员,体育管理者一般身兼多职。社区体育基本上没有计划,常年处在应付上级的检查因此,工作的持续性不够强,多数为临时性任务遇到赛事,社区居委会组织的较少,主要由社区的某个企业代表队或驻地部队

代表社区参赛。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失去社区体育组织主动工作的真实意义。因

此,街道社区与民间半官半民性组织是我国社区体育比较普遍存在的组织形

3、社区体育由挂靠型向实体型转变的组织形式:

社区体育向实体型转变的组织内涵表现为,在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大潮中,应当充分依靠和运用有关的政策、法规,树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观念,改变政府包揽全社会成员福利事业的做法,向经营型转化,开拓体育市场,多渠道集资,逐步实施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组织。

这类型的组织形式更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由经济实体来经营,完全改变国家办体育的福利特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办体育分开”。它的发展可能使未来社区体育出现类似物业管理公司的一种社区体育经营公司,口前只局限在个别的运动项口上,常见的有健关馆、游泳池及少数球类馆等。

4、由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构成社区组织形式:

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多为经济发达省市社区。在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特别是在我国步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将成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这种组织形式主要由社区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所构成,协会的基层组织应当包括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和农村乡镇辖区。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在法定性社区内,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它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所举办的。

二、我国社区体育经费来源和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现状

1.社区体育经费来源

据调查文献,社区体育经费主要来源(1)政府投入:社区体育的建设是社区全局建设的大事,关系社区战略布局问题,须由政府统筹与兴建(2)社会投入: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知名人士出而,筹组社区体育发展基金。鼓励和支持事、企业、社会团体、华侨、港澳台人士资助。

( 3)个人健身投资:引导和拉动个人体育消费市场,建立和强化花钱买健康的投资理念社区体育经费来源呈多元化状态,比较好的城市有:1)北京市社区体育经费主要来源:体育彩票公益金、财政补贴、自筹资金等三方而2)湖南省群众体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体育彩票和吸收社会资金。近两年通过体育彩票的形式,使其有大幅度提高上海全国体育先进城市,上海殷行街道投资500万建造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在上海是首创,在全国也是第一家4)湖北省,投入社区体育的资金比较大,成绩显著。90%的社区财政能保证辖区居民体育经费人平均1元以上,80%以上的街道办事处文体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经费和基本活动经费通过街道财政专项列支得到了保证。有些区文体局每年给文体站下拨款10000

元至12000元的专项经费,保证了基层体育工作的开展

在我国,除较少发达省市外,全国大多数社区的经费来源严重不足,群众体育经费相对于地方财政支出所占百分比为1%一%,显然太少,总体投入仍不能满足居民的锻炼需求。

2.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

在居民体育消费方而,口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思格尔系数为41.9%,部分经济发达的省份思格尔系数为40. 64%,广东城镇居民思格尔系数为38. 6% o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用思格尔系数判断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已达到了小康。随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宇统计,2002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付收入已达7703元人民币。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消费2002年增长8. 6%,农村家庭可支配消费2002年增长3. 8% 在体育消费水平上,沿海部分城乡居民1999年人均体育消费已达283. 87元。厦门市家庭2000年体育消费平均为977. 34元。江苏省家庭2000年体育消费水平约为200元,山东省的东部城市体育消费101一300元人数为60%,其西部城市体育消费100元以下人数为65 %。

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

据国家体育总局95一99年对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调查显示,至1999年我国社会体育辅导员为151492人。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总人口约为13亿,其中城市人口约4亿,这一数宇表明我国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约为8500: 1,到2002年我国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为20万人,与总人口之比为1: 6500,日本口前总人口约为1. 3亿,社会指导员约11万人,约为1: 1200

我国在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以来存在着几个方而的不平衡:级别之间不平衡,高级别与较高级别人数比例太小;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管理指导类型比例大于锻炼指导类型;社区体育指导员人数与总人口之比悬殊太大;城市与农村比例失调;各省之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缺少社区体育指导员。

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相关制度没有及时跟进,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注册制度和再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社会体育辅导员在社区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这将对社区体育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也是社区体育没有有效展开的重要原因之

四、综述

本文在分析了社区体育基本组织行式、经费来源和消费水平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现状后认为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从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层而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多种社区体育经营组织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1)完全民间组织形式和

半官半民性组织是口前比较普遍存在的社区体育形式2)半实体型或实体型转变的组织、体

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等组织形式借鉴国外社区经验,均处于摸索探究阶段。

社区体育组织形式应该在街道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由全职或兼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组成的,专门从事社区内体育事务(福利性体育和营业性体育)的社区体育协会。其体育协会下可设制多个综合俱乐部或项口俱乐部,在工作中需要肩负完成政府的福利性体育工作和社会的经济性体育工作的双重任务。国家政府机构体育工作主要是对群众体育的长远规划和宏观管理,但大量的群众胜娱乐体育活动则靠各体育团体和民间组织来实施

2.从社区体育的经费来源与消费层而分析:

虽然全国社区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然而社区体育在资金来源上可另寻途径,自筹资金是未来发展的重要的经济保证。

建立社区体育俱乐部:(1)采用会员制,以家庭为单位收取5元/月的会费,年会费为60元。按普通社区有1000户,可用于健身的活动经费5000元/月,每年就有60000元社区体育活动经费,足够周末及休闲时的场地租赁和普通活动经费(2)社区体育旅游,俱乐部可

以开展短线的体育旅游象登山、郊外野营、海边踏浪等一日游活动,安排好路线和运动内容,也可以把一些以家庭为单位的游戏或比赛放在郊外、放在沙滩上来进行,吸引社区居民参加。这种社区体育活动能使紧张工作的人们找到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健康的活动更是社区居民加强相互联系和友谊的桥梁,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纽带,使社区体育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为研究本课题,我们多次实际考察了口前我国许多旅行社的周末及假日旅游的经营式,发现社区体育旅游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体育旅游有十分良好的市场前景。

( 3)企业赞助:传统的企业广告多数在媒体上进行,用于体育的赞助一般为大型的体育竞技比赛。对社区体育活动的赞助不多见。其主要原因是社区体育活动规模太小,缺乏广告策划,随着社区体育活动的健康而快速的增长,特别是社区之间、省、市际社区之间活动的规模展开,会受到赞助商的青睐。因为,而向家庭产品的生产厂家更愿意直接与社区体育活动紧密联系,广告效率更高,成为互动互利的市场(4)银行加强引导人们持卡进行体育优惠消

费的观念,如推出“社区体育健身卡”或者“社区体育健身储蓄卡”等产品推动社会体育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就全国来说,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有明显的差别。相对于发达省市,西部地区体育消费低一些。重庆市城市居民2000年年体育消费100元以下占49. 2% , 100 - 200元之间的占32. 8%,两项之和为81%,仅有19%的人口体育消费在200元以上研究居民的消费指数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数据,只有生活水平到了一定的层次,体育消费才成为

可能,体育经济市场是建立在满足物质

生活的基础之上。

3.从社区体育的指导员层而分析:

1994年国家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通过八年的发展历程,对推进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社区体育人员的供与需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一方而调查数据表明,社会体育辅导员严重不足,群众体育缺乏科学指导另一方而,社会体育

指导员在社区体育中没有应有的地位。通过等级考试的社会体育辅导员大多数并没有从事其相关的工作。

发展社区体育,社区需要聘请专职或兼职的,有酬或义务的社会体育辅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类似学校体育教师)是社区体育一线的主力军社区体育协会应由管理型和技术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组成。所幸的是,从2004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将在部分省(区、市)和有关单位开展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试点工作。并有相应的扶持资金,对审定的

俱乐部要求必须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每100名锻炼者至少有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这样政策性的诱导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使用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力度还需要更大,速度还要更快。

社区体育的组织建设、体育经费来源、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社会体育指导员状况研究是社区体育的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研究部分。认真研究社区体育的发展规律;发现问题,

有利于我国社区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

在国外,社区体育在发达国家都有自己各自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英、德、日三国社区体育的经验表明,他们多以综合性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或单项体育社区俱乐部的形式存在,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在全国就有378000个。他们举行的体育活动灵活多样,既区别于正式体育比赛,也区别于学校体育活动,完全是一种居民特性的组织和活动。相比之下,我们在社区体育理论的研究和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整体运营方而,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应该说我国社区体育仅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xx与思想演变 前事之鉴,后事之师! 从一定意义上讲,认识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过去与现状,把握学校体育思想嬗变的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正确开展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2.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 3.掌握xx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脉络。 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思想基础: xx的文艺复兴、xx、启蒙运动; 学校体育产生的条件: 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 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 回顾: 体育的内涵(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 “骑士七艺”: 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是其主要内容和形式。

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哲学、科学、文艺、教育乃至神学,纷纷把人、人体和人体运动,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批判灵肉二元论,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的“重灵魂、轻身体”的教育传统,并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xx·路德(xx的先锋): “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驱散人们烦恼、苦闷,而且使四肢得以充分发展”,“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天职之一”。 “快乐之家学校”: 意大利的维多利亚创办的学校,将学生按年龄及兴趣分组,并组织学生每天到户外跑跳、骑马、游泳、射箭、击剑或玩球类游戏,因此被尊称为“第一个新式的学校教师”。 小结: 从“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到“灵肉一致”的转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重视对人和人体的研究。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1.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 启蒙运动后,现代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变。 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

最新-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精品

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对金华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研究,了解目前金华市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为政府建立符合金华市特点的社区体育管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本文以金华市行政区划为标准,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义乌市四个区域三、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四、金华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在社区体育筹备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困难,简单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社区体育基础设施不足,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常需要社区体育活动场地与社区健身设施是进行社区体育活动的基础,社区成员健身手段的选择多样性与否也取决于此,若是社区体育设施不完善,会从根本上影响社区居民的健身效果,影响社区体育活动的展开。 根据先前调查数据显示,我市的社区体育基础设施状况总体情况还不容乐观,大约六成的社区缺少基础体育设施,既有的体育设施保养比较差且功能单一,现有的社区体育设施在档次、规模、种类上都满足不了体育活动的需要,亟需改善。 进入2010年后,我市新建设的住宅小区,汲取了先前的经验教训,都纷纷加大了对社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总体状况还算良好,但是,一些老旧的小区还是处于没有体育设施或体育设施比较简陋的尴尬境地,之后为了弥补这一劣势,虽然开工建设了许多的健身的体育设施,但因为同步的的维护和管理没有跟上,一些社区体育设施己难以正常运转。 造成了许多居民普遍认为社区体育基础设施状况一般。 二社区体育经费的不足导致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举步维艰兵法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这充分说明物质基础是开展任何活动的重要保障。 对于社区体育来讲,社区体育经费就是社区体育开展得重要保障。 尽管我市体育局和政府对社区体育给予了充分重视,但这种重视显然还没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社区体育经费的投入上,社区体育经费犹如还很欠缺,缺少体育经费的保障,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显得异常艰难,仅仅依赖企业赞助和个人交纳等途径仅仅只能维持目前的状况,社区体育要发展显然是远远是不够的,社区

北京社区体育现状分析

北京社区体育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0-02-06T16:43:37.390Z 来源:《学问》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刘永强 [导读] 北京社区体育的发展还应该与首都文化进一步的结合,发掘方方面面的特点和优势 刘永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101601) 【摘要】北京社区体育利用奥运的契机,得到了迅速发展,呈现出了规模宏大、形式新颖全面、保障设施和制度得力等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而客观的面对现状,合理有效的解决现存问题,成为北京社区体育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社区体育;分析;素质 前言:社区体育主要是指人们针对自身体质、健康、需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属于群众性体育,覆盖面广、接触面大,是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力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能使广大群众获得基本的体育锻炼,满足人们健身、健美、健心等多样化的体育服务需求,以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及体育文化素养。[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市场化逐渐明显,计划经济下的单位体育、职工体育渐渐消失,社区体育由于作为新兴的体育组织形式,越来越被人们广泛认可,而且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2008年,在北京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有力的促进了群众体育在北京的发展,加上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速的经济发展,为社区体育的完善和繁荣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最近刚刚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规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并且,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表示,体育强国并非取决于竞技体育金牌数的多少,而是全民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国民身体素质的综合体现。借助良好的发展机会,北京社区体育正大踏步的向前迈进。 一、经过对众多资料的分析研究,以及现场的走访,总结出北京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如下: (一)北京社区体育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 目前本市126个街道办事处、2401个社区居委会均成立了体育协会,社区内自发形成体育俱乐部,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办事处所属10个社区居委会中建立不同项目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2个,宣武区广外街道红莲社区居委会设立会员制健身俱乐,其他区县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区体育组织。自2004年至今,我市建设了14个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45个市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以满足中低档健身消费人群的需求。到2010年,全市15%的社区居委会将建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从人员配比到组织建设,以及管理方案等等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二)北京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器材较齐全 在过去的几年里,本市已建成全民健身工程3874个,总面积283万平方米,03年全市就配建了31个全民健身标准工程,并配装了500只篮板和500付羽毛球网架。现在,本市100%的街道、100%的乡镇和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体育设施已经深入到了北京每一个街道和村落。北京市住宅小区体育场地设施,近十年来社区体育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人均面积为每万人919.35m2,即人均0.092m2,和1994年的人均社区体育设施面积(0.007m2)相比有了相当大的改善。 (三)北京社区体育文化基础雄厚 作为首都的北京,社区体育文化的开展向来受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尤其最近两年借助奥运会的契机,社区体育文化活动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形式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比赛和演出层出不穷。为推动北京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体育社会团等组织举办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体育社会化,市体育局自2005年起,对北京地区举办的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施群众体育品牌活动评选工作,每两年评选一次。北京目前已形成了北京春季长跑、北京万人太极拳表演、京城羽毛球千人挑战赛、北京晚报百队杯足球赛、和谐社区乒乓球比赛、北京市健身俱乐部挑战赛等15项群众体育品牌活动。[2] 二、北京社区体育现状除了以上特点外,还暴露出其他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社区划分不明晰,导致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区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水平与能力不够;社区内各单位各自为阵,没有形成社区体育的整体合力;社区管理相对封闭,不利于体验交流;社区内各种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不足、配置不完备、不均衡,存在安全隐患,社区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不善;社区体育服务人才数量不足,社区体育指导员以兼职为主,服务效率不高;社区体育活动内容单调,体育锻炼者结构不合理,体育服务方法、技术较落后,居民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缺乏共同的认同感,导致社区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困难;对社区体育认识不清,观念陈旧,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对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作用宣传力度不够,等等。 三、针对以上情况,对北京社区体育的发展作以下的建议 (一)制定各时间阶段的活动计划和安排,完善社区体育管理、执行制度,设立专人监督执行过程和结果 社区体育活动关系到满足社区全体成员的体育娱乐、健身、交友的需求,锻炼全体成员身体,使大家获得健康,有利于整个社区的团结和稳定,更能很好的繁荣社区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了保证具体执行过程的完整和延续性,必须从制度和执行上下功夫,理顺上下级领导关系,高度重视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并在监督上加大力度,真正满足全体社员的体育需求。 (二)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市场化 社区体育在组织管理形式上,有完全民间组织形式、街道社区与民间半官半民性组织形式、由挂靠型向实体型转变的组织形式和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四种,其中最后一种是比较成熟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在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特别是在我国步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将成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组织形式主要由社区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所构成,协会的基层组织应当包括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和农村乡镇辖区。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在法定性社区内,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它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所举办的。它的市场化最强,更能适应当代社区的发展,满足广大人群的体育需求。 (三)加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各取所需,互利共盈 对于目前社区体育来说,社区运动项目较为单一化,多以慢跑、拳操类、气功、健身舞蹈之类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主,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健身性,但只适合于中老年及妇女群体参加,较难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多样的需要,特别是青少年的需求。因而社区体育俱乐部应和学校一起开发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不只是读书而有机会了解社会,让社会也真正地关注和关心学校。[3] 北京社区体育的发展还应该与首都文化进一步的结合,发掘方方面面的特点和优势,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

17新版课程教学大纲(社区体育导论)

《社区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ty Sports)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体育系 课程代码:044008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 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社会体育概论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社区体育》,王凯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2.11 2.《体育概论》,熊晓正,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3 3.《体育概论》,叶家宝,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社区体育是为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社会体育专业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社区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进而能够在社区的体育发展实践中能够合理地进行管理和指导,为社会体育人才补充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学科方向下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仅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内的知识,和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都有相互的联系。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社区基本理论(2学时)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特征(1/2课时) 1.掌握社区的概念

2.理解社区的特征 第二节社区的构成要素(1/4课时) 1.理解社区的各个构成要素 第三节社区的多元分类(1/4课时) 1.了解社区的各种分类方法和内容 第四节社区的基本功能(1/2课时) 1.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 第五节社区发展的理论(1/2课时) 1.了解社区的各种发展理论 第二章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2学时)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与建设 (1课时) 1.理解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基本情况 2.理解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模式 (1课时) 1.理解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模式 2.理解我国街道社区和居(村)委会社区 第三章社区体育基本理论(4学时) 第一节社区体育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1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概念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社区体育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分类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社区体育的功能和对社会体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1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功能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对社会体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4学时) 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和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1课时) 1.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并掌握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简述 一、古代学校体育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概况(史前~1840年) 1、在原始社会,当各种生产劳动手段成为祭祀的一种仪式时,标志着体育活动的萌芽。 2、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夏代的“校”、“序”、“痒”到商代的“大学”“痒”,到西周的“国学”“乡学”,中国的学校成为完备的系统。殷代主要是宗教和军事两方面,习射及传习多种武艺是教授的主要内容,西周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这其中的射和乐都包含有体育的成分,这些内容正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3、春秋战国时期,“为政尚武”的宗旨被“文武兼学”“文武分途”的教育逐渐取代,学校体育得到了较大发展。其中先秦儒教对学校体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约在公元前136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学校教育以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经为基本内容,使学校体育一蹶不振。开重文轻武之先河。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清谈”盛行,重文轻武的思想日盛,使古代学校体育衰败不堪。 6、唐代,“兵士唯习弓马”是正业,使古代体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7、宋明朝代,“居敬穷理”、“主静倡敬”、“八股取士”,以至“衣冠之士羞与武夫齿”,重文轻武登峰造极。但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和玩乐的需要,宋代的“武学”“武举”,明代的“儒生习武”,较大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复兴。 8、清代“射骑立国”,一向“尚武”,国学、官学中体育占有重要地位,使古代学校体育得到一定的发展。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延绵未断,随战争而得到相应的发展,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受到压制,但一直呈发展趋势。 (二)古希腊教育中的体育与思想 古希腊教育提供了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典范,对近现代体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教育体系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1840年~1949年)

金华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金华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旅游管理 金华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章巧珍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城市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体育作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金华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研究,了解目前金华市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为政府建立符合金华市特点的社区体育管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 本文以金华市行政区划为标准,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义乌市四个区域 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四、金华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在社区体育筹备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困难,简单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社区体育基础设施不足,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常需要 社区体育活动场地与社区健身设施是进行社区体育活动的基础,社区成员健身手段的选择多样性与否也取决于此,若是社区体育设施不完善,会从根本上影响社区居民的健身效果,影响社区体育活动的展开。根据先前调查数据显示,我市

的社区体育基础设施状况总体情况还不容乐观,大约六成的社区缺少基础体育设施,既有的体育设施保养比较差且功能单一,现有的社区体育设施在档次、规模、种类上都满足不了体育活动的需要,亟需改善。进入2010年后,我市新建设的住宅小区,汲取了先前的经验教训,都纷纷加大了对社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总体状况还算良好,但是,一些老旧的小区还是处于没有体育设施或体育设施比较简陋的尴尬境地,之后为了弥补这一劣势,虽然开工建设了许多的健身的体育设施,但因为同步的的维护和管理没有跟上,一些社区体育设施己难以正常运转。造成了许多居民普遍认为社区体育基础设施状况一般。 (二)社区体育经费的不足导致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举步维艰 兵法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充分说明物质基础是开展任何活动的重要保障。对于社区体育来讲,社区体育经费就是社区体育开展得重要保障。尽管我市体育局和政府对社区体育给予了充分重视,但这种重视显然还没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社区体育经费的投入上,社区体育经费犹如还很欠缺,缺少体育经费的保障,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显得异常艰难,仅仅依赖企业赞助和个人交纳等途径仅仅只能维持目前的状况,社区体育要发展显然是远远是不够的,社区迫于经济形势只能从事一些低成本的体育活动,经费来源这一项成为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市社区体育发展状况。究其原因是各级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具有较大随意性和不固定性,经费的投入缺少相关政策法规去规范。 (三)人才的缺乏导致社区体育发展缓慢 现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乃是人才的竞争。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那么社区体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即社区体育指导员。他们是社

我国社区体育产业发展分析

我国社区体育产业发展分析 社区及社区体育的定义 (一)社区的概念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社区体育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社区是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在对是不是社区进行认定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以一定生产和社会关系为基础,人群数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二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并有相互活动关系的人群及一定的地域。三是人们有较为一致的行为规范较和完备的体育活动设施。四是社区成员对社区有认同感。 (二)社区体育的定义 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界、各单位组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 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一)自发形成阶段(1986-1995)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天津、上海、沈阳、武汉等大城市出现以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的体育活动,成立街道联合体协,打破行业隶属关系,组织辖区单位居民就近、就便开展体育活动。我国最先提出“社区体育”这个名词的是天津市河东区二里桥街(1990)。1989年民政部提出了一个“社区服务”的概念,启发我国将社区体育作为社区服务的内容,从那时起就将社区体育提了出来。1991年,原国家体委在天津召开全国部分社区体育工作研讨会。 (二)政府宣传阶段(1995-1997)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1995年8月29日,经全国人大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明确提出:“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开展社区体育”,从法规上对社区体育工作给予了正式说明。1996年11月,国家体委在湖北召开第一次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会上对社区体育的概念、发展方向、现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定位。1997年4月,原国家体委、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

社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社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现状及思考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体育设施与管理 论 文 学生姓名:何庆 学号: 07 院系:体育学院班级:体教1101班

2013年 11月22日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姓名何庆班级体教1101 学号 07) [摘要]目前,正在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及水平,是衡量社会繁荣程度以及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尺之一。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街道、居委会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前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内部动力;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兴起的促进因素;与城市经济改革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体育兴起的组织依托;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其体育需求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催化剂。 近些年来,居住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同时,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使得体育休闲活动成为可能,对于设施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而社区体育设施因其具有便利性、可达性、灵活性而成为居民的首选;作为对客户需求的回应,体育设施成为楼盘的重要卖点,投资比例日益提高、小区会所、网球场、游泳馆等成为高档社区的标志;党和政府也把全民健身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应当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身体锻炼场所”。 近些年,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设施还十分落后,新建的社区在规划设计上还存在种种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和发展居住社区体育设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体育设施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建设社区体育设施设想的一些建议,为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我国社区体育特点

我国社区体育特点 代明伟级体教一班 目前,由于我国社区管理体制还处于一个整合、完善过程中,依托社区而进行的居民体育活动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居民自发的、松散的健身锻炼为主,社区组织管理为辅的形式。 活动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主要以老年人为活动对象,参与者的年龄层次不够全而。街道社区对体育的管理和指导的作用比较薄弱,基本上由居民自身对锻炼的需求,自行发展。 随着我国体育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社区将成为社会办体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分析和 评述社区体育的现状,有利于对全民健身实际效果的评估。社区体育中组织管理形式、社区体育经费来源和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社会体育指导员状况等是整个社区体育工作的核心 部分 一、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形式的现状 通过对近几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文献的浏览及对部分社区活动的调查,为我国社区体育 在组织管理形式上有如下几种。 、完全民间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多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为自发的、非正式的群众组织,这种组织与政府的体育部门以及所属的街道、居委会没有密切的联系。由于经常集聚在一起锻炼,他们中具有体育特长者或热心锻炼者自然而然成为组织者。这是社区体育在公园、社区空地 上晨练中最为常见的组织现象。 这种社区活动组织是完全以个人兴趣为凝聚力,它是社区体育的一种自然表现形式。它的弊病是完全自由松散,内部不存在管理。组织缺乏经费,组织成员体育意识心态不稳定。 体育活动空间和健身方式不足。 、街道社区与民间半官半民性组织形式: 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市,社区体育开展比较活跃,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涉入群众体育活 动管理较多。社区体育除了活动站的晨练外,还开展社区的体育单项比赛及社区体育运动会。 但是,大部分的社区没有专职人员,体育管理者一般身兼多职。社区体育基本上没有计 划,常年处在应付上级的检查因此,工作的持续性不够强,多数为临时性任务遇到赛事,社 区居委会组织的较少,主要由社区的某个企业代表队或驻地部队 代表社区参赛。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失去社区体育组织主动工作的真实意义。因 此,街道社区与民间半官半民性组织是我国社区体育比较普遍存在的组织形 式 、社区体育由挂靠型向实体型转变的组织形式: 社区体育向实体型转变的组织内涵表现为,在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以市场经济 为导向的大潮中,应当充分依靠和运用有关的政策、法规,树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观念, 改变政府包揽全社会成员福利事业的做法,向经营型转化,开拓体育市场,多渠道集资,逐步实施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组织。 这类型的组织形式更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由经济实体来经营,完全改变国家办体育的福利特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办体育分开”。它的发展可能使未来社区体育 出现类似物业管理公司的一种社区体育经营公司,口前只局限在个别的运动项口上,常见的有健关馆、游泳池及少数球类馆等。 、由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构成社区组织形式: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存在问 题及对策分析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小学体育教学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体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作出了具体的分析,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以期小学体育教学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起到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分析;相关对策引言: 近年来,青少年由于缺乏体育锻炼,而出现体质集中下降的现象,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让小学生体育教学成为了讨论的热点,但如今小学生体育教学仍存在许多缺点,不能有效地起到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因此,完善小学生体育教学制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 小学生不具备正确认识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能力[1],单以有无兴趣去判定是否参加体育锻炼,而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中,仅仅有最基本的体能训练,如:跑步、跳高、体操、跳绳等,内容较为单一和枯燥,是导致小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下降的主要原因。 小学体育课的课时过少

虽然小学体育教学有较高的开课率,但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却占有较少的课程比例。据调查,大多数小学每周仅有3节左右的体育课,而随着年级的增高,课时被其他学科占用的情况也逐渐增加,小学体育课成为了其他课程的替补,可以随意取消,失去了小学体育教学最初的意义。 体育场地受限 许多小学并没有建立足够大的体育场地,而是把资金用于其他方面,没有很好的重视体育场地建设的重要性,导致许多小学的体育课名存实亡,把室外的课程移到室内,将运动变为了书本中的知识,偏重了体育教学的理论性,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实践性[2]。 体育器材不达标 小学中的体育器材没有统一的规定标准,不是过于竞技化,就是太过简陋,例如过高的篮球架、过重的健身器械等,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时常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导致小学生无法参与到实际的运动中去,产生消极和抵触的心理。 体育教师缺乏创新 小学体育课程并不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体育教师往往不需要事先备课,因此,许多体育教师都出现了工作态度不端正的情况,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并没有注重课

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已经融入到大众生活的点点滴滴。而社区体育对我国社会和谐进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分析现阶段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笔者力从活动形式、参与度、管理、人才配备相关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具体意见,促进社区体育的多样化发展。 标签:社区体育;现状;发展对策 随着城镇化建设及城市规模的发展,社区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基本单元和大众生活依托的重要载体。而人们对体育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也空前提高,发展社区体育,丰富大众文体及精神生活对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我国社区体育诞生较晚,发展较慢,理论支撑普及、资金投入不足。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社区体育是改革开放在我国逐渐铺开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和小区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诞生及发展的。虽然目前发展速度较快但相关投入及理论实践研究滞后,存在着急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我国公共体育事业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及体育彩票等相关事业的支持,总体来讲经费有限,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小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增加速度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而随着老龄化的增长,老年人健康问题和追求健康的意愿远远得不到满足。在小区各楼盘的开发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不均衡导致小区健身设施及健身环境良莠不齐,大城市和小城镇差距很大。由于社区体育的发展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基本没有回报和收益,所以很难得到开发商及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投资。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对小城镇建设地重视,广大农村人口向城镇化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极大地提高,对健康观念也逐渐普遍起来;文化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大中城市社区体育的辐射和影响,城镇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将发生重大改变,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不仅具有健身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意识。但是在此过程中对于体育专业理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和普及,社区体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对大众居民的普及推广还远远不够。 (2)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单一及场地设施的缺乏。现阶段谈到社区体育、大众体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广场舞,在之前一段时间中广场舞曾一度在我国各地普遍推广,发展之迅速、规模之巨大,在一段时间内其健身价值、社会价值、生活娱乐等得到极大肯定。然而随着无序的发展和场地空间的限制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其扰民及其他弊端也日渐显现。相对于广场舞,参与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以女性居多,由于受经济能力,身体条件、时间关系、承担家庭责任的影响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老年女性能参与选择的体育活动相对有限,广场舞无疑成为最近

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性探讨

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性探讨 摘要:为了进一步落实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促进国民身心健康为宗旨,结合文明社区建设,以发展街道、社区体育为重点,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为后盾。本文认为,社区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它具备了在体育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与实力,必将进入体育市场。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丰富社会生活,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关键词:社区社区体育市场经济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在以区域现代化为目标推进现代化的进程,“所谓区域现代化是指在一个由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历史传统文化所形成的较大地区内,由某个特大城市或大城市内为中心,以若干个中小城市为中介,与地区内众多的小城镇和乡村形成网络,辐射带动本地区内整个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因此探讨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可以为带动周边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社区体育主要是指我国的城市社区体育,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在一定区域,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依托,利用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以全体成员为主体,以社区情感为契机,以自发性为原则,在行政的支持下,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为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1]。 一、社区体育发展是“接轨”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体育被视为国家福利性事业,由政府统一管理,使体育管理体制一度发展为典型的政府管理体制。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形式导致国家体育事业发展速度减慢,发展规模变小,发展项目单一。主要表现在:1、决策结构过分集中。国家统管过严、过死,既不利于国家决策总体平衡的调控,又不利于发挥体育组织和体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2、管理机构、动力结构贫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组织和个人应有的物质利益未能得到有效保证,自我发展能力和内在动力受到一定的影响,难以调动社会各方面对体育的参与和支持,从而阻碍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3、资金结构单一。过去体育投资或补偿渠道靠政府拨款,资金来源单一、经费有限,忽视了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削弱了其自身发展的动力。

国外社区体育文献综述

日本长野东北社区体育俱乐部管理和服务内容 1.事务性工作:如制定工作计划、年度收支预算。 2.面向社区居民举办俱乐部说明会:由长野县教委体育课官员讲解,邀请俱乐部代表参加。 3.参观日体协指定的其他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示范点,已参观考察过的俱乐部有:静冈县袋井市俱乐部、富山県福野町俱乐部、爱知県半田市成岩町俱乐部等。 4.举办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研究会及研修会:由大阪教育大学教授、日本体育协会研究人员、长野市教委体育课官员、信州大学终生体育课的讲师等前来授课。 5.定期俱乐部活动主要项目: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躲避球、美式高尔夫、反弹式网球、交谊舞、有氧健身操、新兴体育项目等,其中,羽毛球、乒乓球、躲避球、反弹式网球四个项目与社区内原有的单项俱乐部联合起来活动。各个项目的参加人数比较固定,乒乓球和有氧健身操通常是20多人参加,篮球的人数较多,因为各年龄段人群都能参加,中学生为主,也有小学生和成人,应会员要求还专设了老年篮球队。另外,乒乓球和篮球都有聋哑学校的学生参加,大家学用手语交流,特别有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场地:东北中学千曲体育馆 6.举办体育节每年一届,一般在年末举行,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和长野的残疾人福利设施,近千人参加,项目包括排球、篮球、乒乓球、软式网球、软式棒球、羽毛球、剑道、棒球、足球、接力跑、有氧操、交谊舞、迷你保龄球、跳绳游戏、当年流行的新兴项目,如躲避球、迷你保龄球、投圈、气球,以及恢复按摩培训班、体质测试(骨密度测试很受欢迎)、健身讲座和合唱团演出等。在各项目活动中还安排有中学体育教师等专业体育指导员及体育明星协助组织和指导,有的活动与俱乐部日常活动的单项团体一同联合组织,接力跑与长野县残疾人福利中心联合组织,以增加人们对残疾人的了解和关心,全家人来参加的情况很多,还有的是学校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参加,但也有的项目参加人数很少,通过体育节可以进行宣传,采取应对措施。 7.参加中日体育交流活动,派代表赴中国参观考察。 8.对前来考察本俱乐部的有关机构提供本俱乐部的有关资料和数据:目前已接待过的机构和人士有:名古屋市议会议员(30人)、千叶县野田市体育指导员(25人)、神奈川县茅崎市体育课、新泻县新泻市教委终生学习部、长野县南箕轮村立南箕轮中学、长野县长野市立犀陵中学等。 9.参加有关的研究会和研修会:为了提高俱乐部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俱乐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每年都要派遣俱乐部工作人员参加有关的研究会和研修会,如长野县体育中心举办的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研修会、长野县体育指导员研究大会、关东体育指导员研究协议会等。 兵库县福崎町体育俱乐部网络联盟的建设与现状体育俱乐部网络联盟成立于2001年,是以学校体育设施为基础,将各校区的体育俱乐部组成的联合体。在综合型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俱乐部理念的建立,福崎町体育俱乐部网络联盟的宣传理念是“只要喜欢,人人都能随时参加的体育俱乐部”,具体包括以下几条: 1.从儿童到老人都能在想运动的时候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内容; 2.每周都有活动,但不强求会员参加; 3.会员可以参加俱乐部提供的所有项目; 4.会员能够得到与自己运动水平相应的技术指导; 5.收取会费,俱乐部实行民主化管理经营,达到自己希望的目标。 成岩体育俱乐部经营方针1.成岩体育俱乐部是会员制俱乐部,会员年会费为1万日元。2.俱乐部对象是成岩中学校区附近的居民(以孩子为中心的社会区域)。 3.中小学生由本社区的教师、家长等组织起来的家长团进行指导,即社区的孩子在本社区指导。 4.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活动,准备不同的项目让他们自由选择(即中、小学一贯制)。 5.中小学生的家长作为支持者也同时加入俱乐部,体育是家庭的纽带之一。 6.俱乐部公认指导员可向俱乐部申请获得一定的指导金,一般是每小时1000日元。 7.成人可以作为个人会员入会,年会费是每人3000日元。 8.俱乐部可以和学校协商共同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并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的调查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的调查 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深入人心,全国各大中小学也逐渐开始重视学生们的体质与发展。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在不断的完善中,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改革也有很大的改善。 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改革措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学生人人享受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奋斗目标。中小学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体育课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想要达到体育课程所要求的目标,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小学体育教师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到潜意识里将体育当做自己人生发展的方针,最后到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一过程是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完成的。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体育只是被当做了一门和数学生物一样的应试科目,体育教师也只是助学生们通向中学大学的过路客,更悲观的是,体育只是作为一门副科,并不受家长与学生重视,所以在国家号召改革体育事业之际,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是非常重要的。 我研究的是我所在的城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中小学,有振华小学,顺德第一中学,顺德实验小学,华侨中学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 一.性别,年龄的现状分析

表1 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比例 年龄(岁) 人数(人) 比例(百分比) 20~30 144 48% 31~40 114 38% 41~50 33 11% 51及以上 9 3%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当前从事体育事业的教师的年龄与性别比例极不平衡。30岁以下的教师144人,占48%;31至40岁以下的教师114人,占38%;41至50岁的教师33人,占11%;而51以上的只有9人,占3%。年轻教师偏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偏少,一方面年轻教师偏多从发展趋势来看是件好事,但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如敬业精神不够,专业钻研能力较差,教学经验不足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20 40 60 80 100 女教师类别2图1 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性别比例 系列2系列1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作者:————————————————————————————————日期: 2

西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科部 教案 2013-2014-2学年第 2 学期 教研室: 课程名称:社区体育 课程类型: 课程学时:32 授课班级:2013级 主讲教师:王东杰 职称: 使用教材:社区体育

第 4 章教案 授课题目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授课时间第6周学时安排 2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辅资源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2、了解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结构、基本环节和内容; 3、掌握社区体育的特点和类型和管理结构。 4、了解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结构、现状特点。 难点: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 教学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了解当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与发展的社会背景、发展历程和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结构,把握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特点和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体育的特征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和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一、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 1.经济特征; 通过生活实例和结合专业相关内容引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人口特征; 3.社群特征和组织特征 二、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内部动力。 2.建立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是强化体育发展的适宜条件 3.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其体育需求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催化剂。 4.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促进因素。 第二节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社区体育活动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 1991年,原国家体委在天津就社区体育召开了小型研讨会。 1993年,原国家体委在沈阳召开了社区体育现场会。 1995年7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体育组进行了“全国大中城市基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并提供了调查报告。 1995年8月29日,经全国人大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明确提出要求 1995年底,国家体委群体司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进行了“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课题研究,为1996年的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作理论准备。 讲述、实例与多媒体教具结合 简要阐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小学体育教学得发展,才能使我小学体育教学符合顺从时代得发展,符合并顺从课程改革得需要。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其中包括当地体育教学开展,师资配备,教学内容等调研活动,本报告就当地体育教学及所遇到得困难提出了相应得措施。学校体育作为教育得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得重任,小学体育教育教育状态确实令人担忧。 1、学校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体育教学 衡量一所学校强弱不仅仅在于升学率,评判一位教师教学效果得好坏不仅仅在于考试成绩,但事实上,升学率与考试成绩一直就是全社会与学校管理者得指挥棒,这种观点尤其突出,考得好得学校既得名又得利.在这种强势压力下,学校管理者不得不狠抓升学率,抓广大教师得考试业绩.在中(小)考或期终统考中考得好得教师,就就是校骨干教师,不仅拿统考奖金,而且评职、晋级无条件优先。在学校管理者只重考试成绩得指挥棒下,体育教学就成了可有可无得课程了。体育教师也就成了副科教师,在学校不被人瞧得起,一切好事都轮不到她们头上.这就严重抑制了体育教师得教学兴趣,她们也就敷衍了事,更谈不上花心思让学生得身心得到有益得锻炼。久而久之,在学生得眼里,体育课就就是玩得代名词。再加上一些老师为了考试出成绩,不惜大量占用体育课得时间。所以,在不少小学,体育教师早已名存实亡,体育课也只出现在课表上.这种现象在毕业班尤其2学校体育观念得滞后?观念较为陈旧, 领导突出。?

重视程度不够农村中学得体育教育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得原因就是教育部门包括从事一线体育教学得老师们没有真正改变关于体育教学得陈旧观念.表现为,只注重体育成绩得单方面得提高,不注重学生运动能力得培养,只注重少部分体育特长生得培养,为学校在一些运动赛事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增光添彩,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得运动能力得发展,目光仅放在了短期得体育成绩,而忽视了长期得对学生身体素质得提高与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3 学生整体缺乏体育锻炼意识, 上课兴趣不足,热情不够由于各种原因,也导致了学生整体缺乏体育锻炼得意识,对体育课热情不够,能参与锻炼得仅仅局限在按部就班得广播体操与眼保健操,甚至在体育课堂上也懒得运动,应付了事,有得还以各种理由请病假,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这就是由于学生得体育兴趣没有被培养起来,有得学生认为体育课就就是自由活动,就就是放羊了,随便玩了,完全脱离了老师得教学,组织性差,随意性强 4 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 体育方面得师资力量欠缺,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学校得不重视,体育课根本没有专业教师上,都就是带其她科得教师兼.有得小学即使有专业体育老师,但也就是一个人带十几个班,有时几个班一同上体育,好几百号人老师怎么能顾得上来?有人曾笑话体育课就是“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都老师自由"。 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内容重复, 无创新,体育课时严重不足受陈旧观念、师资力量、教学器材等得影响,导致农村中学体育课堂从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