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梁小民编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梁小民编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梁小民编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梁小民编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

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机会成本: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

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区别。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联系1是互相补充的;2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

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需求定理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自身价格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函数:A、线性需求函数:D=a-b*p B、非线性需求函数:D=a*p﹣a(是负a次方)

替代效应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收入效应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供给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供应的商品量。

供给定理指在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间的关系

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支持价格指政府为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指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最高价。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在这一概念中,无差异的含义就是对消费者来说效用是相同的,满足程度是无差别的。

消费可能线的含义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消费者剩余的含义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供给的定义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

第四章生产理论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定义:一种生产技术条件下,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到一定的数量时,该要素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趋势。

规模报酬:在技术水平要素价格不变,由投入要素比例而导致产量的变化,而用来衡量企业的规模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资源因用于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在其他可供替代的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在最大收益。

收益1. 一种被的收益,他并没有实际发生,他是做决策时的一个对比指标,2. 具有多种投资可能性3. 不能有投资方向的限制。

显成本:生产者在要素市场上为购买或租用所需的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支出。

生产者自身拥有的隐成本: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增量成本:是指引执行一项管理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他既是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以是变动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支出的费用或则根据协议将来必须支付的费用,他是非相关成本,不列入决策

短期成本函数:考察企业在短期(即存在固定生产要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长期成本:考察企业在长期(即不存在固定成本生产要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固定成本:在短期,企业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无论期间企业是否生产,也不管其生产多少,发生在这些固定要素上的支出都不可变动。这种随产量增加而变动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他是企业在可变动要素上的支出。

完全垄断的成因:;1. 原料来源被控制2、规模运营 3、专利权4、政府赋予的某种市场特权5、进入时滞

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即同一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不同购买者索取来年高中或两种以上的价格或者对销售给不同购买者的同一中产品在成本不同时索取相同的价格。

实行差别价格的市场条件:1、市场存在不完善之处2、被分割开的商品在不同市场上的需求弹性必须是不同的3、不同市场之间或市场个部分之间,必须能有效的分离为相互独立的各个部分4、具有垄断地位

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一个市场结构作为市场结构的两个端点。所应具备的条件:1、众多厂商生产有差别的商品,这些产品是同类的可以相互替换2、资源流动比较自由3、同一生产集团中的厂商数比较多,以致于每个厂商都相信自己的行为不会长生广泛的影响4、为了分析方便,垄断竞争理论假定生产集团内所有的厂商的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以对代表性的厂商的分析来概括对生产集团的分析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寡头垄断的特征:1、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互依存关系2、每个厂商的规模都很大,存在极强的规模经济效益3、厂商行为有极强的不确定性4、厂商的进退都非常困难

第六章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利息率:指利息在每一单位时间内在货币资本中所占的比率。

超额利润: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

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基尼系数:根据洛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当A=0时,基尼系数为0,收入绝对平均。当B=0时,基尼系数为1,收入绝对不平均。

第七章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收入账户的核心概念。他度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者一年)经济社会生产的全部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市场价值:GDP=∑PQ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

a: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GNP=C+I+G+X-M

b: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GNP=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净利息

c:部门法

总需求:是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

国民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

1、潜在的国民收入: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的国民收入: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自发消费:指由人的生存需要来决定的必须的消费。

引致消费:指收入所引起的消费,这部分消费的大小取决于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

自发总需求:指总需求中不变的自发消费与投资。

消费/储蓄函数:指消费/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乘数:指自发总需求的增肌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IS-LM模型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是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总需求/总供给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边际储蓄倾向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5或3个百分点(解释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 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理解奥肯定理时应该注意:A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B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1:2.5的关系只是一个平均数C奥肯定理适用于未实现充分就业情况

失业的分类: 1摩擦(求职)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1和2是自然失业)3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落和萧条时,因需求下降儿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时而造成的.即非自愿失业

充分就业: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自然失业: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货币:指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格雷欣定律:基本内容为:实际价值不同的金属货币具有同等法偿能力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必然退出流通,被作为窖藏,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必然充斥于流通之中。

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物价指数:是表明某些商品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周期:指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活动。

加速系数:指产量增加一定量所需要增加的净投资量。

资本—产量比率:即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

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

积极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增进社会福利而制定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儿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经济增长:是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

国际收支平衡:会影响一个国家就业,物价和经济增长,对开放性经济国家至关重要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政府为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的发行和偿还做出决策.

2财政支出:财政购买支出—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政府公关工程支出—公共工程建设;政府转移支付—各种福利支出,补贴。政府收入: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3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a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具有的内在的自动稳定功能b一般有: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a公共工程支出b政府就业计划c转移支付计划d税率的改变

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a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减税增加支出b紧缩性财政政策:经济高涨时增税减少支出

政策局限:a政策乘数大小是多少?b政策时滞是多少?c不确定性如何排除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经营货币资本为主的企业(资产业务—放债,投资;负债业务—吸纳存款;中间业务—代为顾客办理支付事项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统筹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亦应吸纳宏观经济,是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提供政府所需资金如贴现国库券,发行和购买公债;与国外发生金融业务关系);发行货币的银行;之行货币政策的银行(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

M1=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广义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总量D=M1+M2+其它存储机构存款

A假设条件:a没有超额准备金b任何支付只用支票而不用现金c银行存款只有一种---可以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无定期存款

B准备金:为了应付日常支付而不贷出去的资金,它取决于准备率,即准备金和银行存款的比率法定准备金: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交纳给中央银行的其存款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的提取,也为了规范商业银行。

活期存款创造过程:D(存款总额)==R(最初存款)/Rd(法定准备金)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主要货币工具包括1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由此可缩减或扩大商业银行准备金,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力,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比如当经济萧条时期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当繁华时期反之。2法定准备金:是钢鞭,有强制性,不适合频繁的调动。3贴现率:即贴现票据的提前兑换,是贴现的条件。4其他工具:又称“选择性信用管制”,是在特殊时期进行结构性调整,“谈话进行控制”。它是中央银行借改变实际货币供给量M以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政策,其可控性的中间目标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现金和储款)、商业银行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其相关的最终目标是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致,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的运用:1逆经济风向而动2存在时间差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可实现松配松,紧配紧的原则。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Economics) 学时:60-72学时 参考教材: 1、梁小民主编.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三版),1998, 2、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0.3 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9.8 4、[美]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第16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与方法、手段;帮助学生 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作出正确选择;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教学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部分: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中若干基本假定;市场均衡,供求理论与政府政策;弹性,* 蛛网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选择,*不确定性和风险;生产函数,最优投入组合,规模经济;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关市场的均衡;*完全信息博弈;分配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部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两部门的IS 曲线;LM 曲线的定义及其推导;通货膨胀;失业的经济学解释;经济 周期的含义与类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及实践: 密切关注经济学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方法上通过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平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是课堂教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安排二次社会实践活动;二次总结、复习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考核方法一般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考研2021考研复习笔记与真题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考研2021考研复习笔记与 真题 第1章导言 1.1 复习笔记 考点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经济学 (1)产生 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客观存在的稀缺性。 (2)所要解决的问题 ①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以及各生产多少? ②如何生产? ③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 ④现在生产还是将来生产? (3)研究内容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2机会成本 (1)定义 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是这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 (2)存在原因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物品在某一时期内是个定量,从而为了生产某种产品就必须放弃其他产品的生产。 3生产可能性边界 (1)定义 生产可能性边界又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指在既定的经济制度、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2)图示 如图1-1,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如点G),表示社会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资源闲置、存在失业,社会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可以得到更多的X和Y产品。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如点ABCDEF)表示社会经济处于有效率的充分就业状态。不同点代表X与Y产品不同比例的生产组合,选择点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过程。 图1-1 生产可能性曲线 4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大体上分为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命令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不同经济体制的特点见表1-1。

表1-1 四种经济体制及特征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特点见表1-2。 表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考点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分析考察经济现象的状态、成因和趋势,不进行评价。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复习重点

边际产量是总产量的导数; 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生产多少,不仅取决于生产函数而且取决于成本函数。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在技术水平不变,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种生产要素,该生产要素所形成的总产出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增长趋缓到最大不变到绝对下降的过程。

规模报酬递增: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大于投入的变化比例。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起初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产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地减少。这就使规模经济逐渐走向规模不经济。 经济规模不等于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相同的设备或者相关联的生产要素生产多种产品时形成的经济,而规模经济是大规模生产同种产品所形成的经济。范围经济所拥有的生产和成本优势使联合生产能超过个别生产。 E点:生产者均衡点 实现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上图中,切点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相等: MRTS=dK/dL KAB=OB/OA=(C/PK)/(C/PL)=PL/PK 所以MRTS=dK/dL=PL/PK (1) MPK*dK=MPL*dL

dK/dL=MPL/MPK=PL/PK MPL/PL= MPK /PK(2) (1)和(2)即实现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生产要素的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类似于消费者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扩展线(扩展轨道,规模曲线):代表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投入组合点的轨迹。 第五章: 机会成本(又称经济成本):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资源具有多用途性,机会成本源于资源使用中的选择。显性成本就是会计成本。 隐含成本是厂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花费的成本。隐含成本与机会成本都应该考虑机会成本,以求资源优化配置。 厂商经营的真实成本=显性成本(会计成本)+隐含成本 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看待的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例】公司一个月销售额10万, 成本总和8万,污染未经处理悄悄排放,政府需要花5万元才能将污染治理与之前一样。 社会成本=8+5=13万 私人成本:厂商负担的成本。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Economics) 学时:60-72学时 参考教材: 1、梁小民主编.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三版),1998, 2、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0.3 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9.8 4、[美]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第16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与方法、手段;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作出正确选择;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教学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部分: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中若干基本假定;市场均衡,供求理论与政府政策;弹性,*蛛网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选择,*不确定性和风险;生产函数,最优投入组合,规模经济;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关市场的均衡;*完全信息博弈;分配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部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两部门的IS曲线;LM曲线的定义及其推导;通货膨胀;失业的经济学解释;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类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及实践: 密切关注经济学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方法上通过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平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是课堂教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安排二次社会实践活动;二次总结、复习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考核方法一般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课程教学内容 微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概述(4-5学时)

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第九章第一节教案

一. 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加速了经济活动集聚的进程。城市在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心地理论开始形成,而克里斯泰勒则是第一位将零星的中心地研究成果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学者。 二. 要讲述中心地理论,先要理解几个与其有关的概念。中心地是指能够向 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地点。: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一般可用:C = B1-B2表示 公式中:C——中心地的中心性;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B2——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从公式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心性也就是中心地为其周围区域供给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三.商品服务范围 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 ◆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如果门槛距离小于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则获得超额利润,如果等于呢,就刚好获得利润。 四 .克里斯泰勒认为中心的的空间分布形态,受市场,交通和行政因素的制约,形成不同的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 (一) 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他首先假定了几个基本前提条件: 第一,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地分布,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中心地在区域内的任何地方都可布局。 第二,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且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第三,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 第四,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冯剑亮伯成编 习题一 1. 简释下列概念: 稀缺 答: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充分的或者说不足的。 自由物品 答: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经济物品 答: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 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的轨迹,又叫生产可能性曲线。 自给经济 答:一种经济体制,其特点是每个家庭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扩大一点说,是每个村落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界交换来的。 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消费所决定,经济效率低下。

计划经济 答: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的管理实际 上像一个单一的大公司。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计划来解决。 市场经济 答: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这种经 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 混合经济 答: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因此也是垄断和竞争相混合的制度。在这种体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微观经济学 答: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 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 答: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实证经济学 答: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梁军执笔人:王蒙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 课程名称:区域经济学 课程编号:204008 英文名称:Regional Economics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36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0 学分:2 开设专业:经济学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201007)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从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中脱胎出来的一门新兴应用学科。区域经济学阐述了区域经济活动组织自身的活动规律和区际间的经济联系,以及区域布局与决策等基本经济理论。本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区位观,掌握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以及分析现实区域经济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能胜任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熟悉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轨迹、格局和态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达到能进行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步分析和研究的目标。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2、理解: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3、掌握:区域、区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学的含义以及经济区域的划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经济区域的划分 3、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史使命 4、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教学内容: 一、区域经济学基本概念 1、区域 2、区域经济 3、区域经济学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3、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史使命 三、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地理学对于区域的认识 2、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产生 四、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1、新经济地理学派 2、新制度学派 3、区域管理学派 五、中国区域经济学界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2、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区域经济开发模式 2、理解:区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掌握: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般理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教学重点及难点: 1、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教学内容: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复习资料

导论 ?经济学的产生 资源的稀缺性欲望的无限性 微观经济学----资源配置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资源利用 国际经济学----跨越国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经济学诞生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 ?宏观经济学创立凯恩斯1936年《通论》 全面天才:数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 ?定义:它是一门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后果的科学,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以总量分析为特征,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整个国民经济的行为及后果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价格 ?3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开放的宏观经济理论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 国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相关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1 、定义 ?英文定义: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n econom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中文定义: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定义阐释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是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它用一套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概念,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中经济规律的理论,是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开设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内容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所组成。 本课程的设置在于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和提高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经济学》是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其他经济学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至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教学采用尹伯成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同时参考国内外最新优秀经济学教材,如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还能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以及学会运用理论分析身边的经济学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学习关于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越来越重要。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1、使学生掌握好“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准确理解记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了解课程的理论体系,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题库-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 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2.时间不一致性 答:时间不一致性又称“动态不一致性”,是指政府的一项未来政策,假设没有任何新的有关信息的出现,对于政府来说,在初始的制定阶段是最优选择,而在后来的执行阶段(新的信息出现)就不再是最优选择了,政府改为选择其他的最优政策的情况。例如,政府认识到,过高的税率会打击私人部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从而使税基缩小,实际征收到的税收并不多;而较低的税率会刺激私人部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从而使税基扩大,实际征收到的税收会较多。因此,政府在今年宣布,明年将实行低税率政策。如果私人部门相信了政府的这一承诺,扩大了明年的生产活动,使其创造的财富(含税基)增加,这时,对于政府来说,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期末考试复习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题型与计分: 单选:1分*10共10分; 名词解释:4分*5,共20分; 简答:5分*4,共20分; 论述分析:15分*2,共30分; 计算:10分*2,共20分. 二、复习范围: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得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得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得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得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得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得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2、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就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得市场组织形式,在这种市场中,既存在着激烈得竞争,又具有垄断得因素。垄断竞争市场(monopolistic petitionmarket)就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就是完全竞争又不就是完全垄断得市场,就是处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得一种市场。 3、限制价格: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得物价上涨而规定得这些产品得最高价格。为了维持限制价格,政府就要实行配给制。 4、规模经济:在技术水平不变得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得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得扩大会使产量得增加大于生产规模得扩大,但当生产规模得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得增加小于生产规模得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 5、国内生产总值:一国一年内所生产得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得总与. 6、基尼系数: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得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得指标。基尼系数就是比例数值,在0与1之间,就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得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7、菲利普斯曲线:就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得曲线。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就是负数;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 8、吉芬商品:就是一种商品,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所谓吉芬商品就就是在其她因素不改变得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这就是西方经济学研究需求得基本原理时,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对爱尔兰得土豆销售情况进行研究时定义得。 9、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得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得产品与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10、边际成本:在经济学与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得就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得产品(或者购买得产品)带来得总成本得增量。 (二)简答题: 1、影响需求得主要因素有哪些?(P、23) 商品本身得价格、其她商品得价格、消费者得收入水平、消费者嗜好、消费者对未来得预期、人口数量与结构得变动以及政府得消费政策。 2、影响供给得主要因素有哪些?(P、26-P、27) 厂商得目标、商品本身得价格、其她商品得价格、资源得供给与资源价格、生产技术得变动、政府政策以及厂商对未来得预期。 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有何区别?(P、12)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得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与预测人们经济行为得效果。主要回答“就是什么"得问题。

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题库(含答案)

一、简述题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参加《西方经济学》P25) 随着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也在增加,但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概念表示:人们在增加同一种商品或劳务消费的过程中,对其迫切需要的满足度会越来越小。 2、简述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参加《西方经济学》P30) 符合理性公理的“标准”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五个特征: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即如果要增加对一种商品的消费,那么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必定要减少,以保证仍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2)不管两种商品是怎样组合的,这些组合总是处于某一无差异曲线上,这一特点也称为无差异曲线的密集性。3)无差异曲线向原点成凸状,这反映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4)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其商品组合的满意度越高,即对任一给定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所有在其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都代表着更高的消费者满意程度。5)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简述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参考《大纲》P172、《西方经济学》P4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此时消费者处于均衡。消费者均衡即是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选择商品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状态。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经济学家通常把这一条件称之为消费者均衡条件。 4、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参加《西方经济学》P78、《大纲》P185)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指按照这种组合,生产某一定量产品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最低,厂商将获得最大利润。它包括:在厂商的成本既定时,使得厂商产量最大化的要素组合;或在厂商的产量既定时,使得厂商成本最小化的要素组合。 5、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参加《西方经济学》P73) 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一点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该规律并不是从各种定理中推导出来的,而是一种经验概括,是大多数生产过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6、简述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参加《西方经济学》P105)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实质上是对厂商的目标函数求极值的问题。这一目标函数定义为 π=φ(Q)=TR-TC 其中,总利润π为产量的函数,总收益TR和总成本TC本身也是产量的函数。根据数学原理,令上述总利润函数在其一阶导数为零,即: dπ/d(Q)=d(TR) /d(Q)-d(TC) /d(Q)=0 也就是MR – MC=0 所以,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MR=MC。 但是,MR=MC只是说明在Q这一产量水平上存在利润极值,既可能是最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导言 1.1 复习笔记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产生,是由于客观存在的稀缺性(scarcity)。 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可分为“自由物品”(free goods)和“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前者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其数量是无限的;后者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这类物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但它的数量是有限的。 生产资源以及用它们生产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因此,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①生产什么(what)物品和劳务以及各生产多少?②如何(how)生产?③为谁(for whom)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④现在生产还是将来(when)生产?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2.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1)机会成本的概念 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存在的原因在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物品在某一时期内是个定量,从而为了生产某种产品就必须放弃其他产品的生产。 (2)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又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指在既定的经济制度、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如图1-1中G点,表示社会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闲置资源,也就是存在失业,当社会使用了这部分资源,就可以得到更多的X和Y产品。当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时,表示社会经济处于有效率的充分就业状态。但在这种状态下,社会在选择两种产品的组合时,必须确定最佳的比例,是选择D点还是E点,又或是其它点?这便是微观经济学中所要解决的资源配置问题。 图1-1 生产可能性曲线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教案讲解

西方经济学教案讲解 学期周数:16周 周课时:4课时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基础课 使用教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六版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导言 一、授课章节:导言 二、本章课时:4学时 三、授课类型: 理论课:4学时 四、教学内容: 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2.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五、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六、重点、难点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七、教学方法: 在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分析中展开教学,特别针对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对立的、认为政治经济学无现实意义等模糊认识,从社会经济活动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两方面属性入手,引申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讲授分析。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讲授,例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由此导致两大理论体系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立或互补)?从西方经济学对象与方法的了解中如何体会认识和研究经济现象的思维方式应发生的变化? 八、教学建议:

介绍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以及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九、作业或思考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规范经济学?什么是实证经济学? 均衡价格理论 一、授课章节:均衡价格理论 二、本章课时:10学时 三、授课类型: 理论课:8学时习题讨论课:2学时 四、教学内容: 1.需求规律 2.供给规律 3.均衡价格 4.需求(供给)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5.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6.弹性理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 7.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基本概念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 六、重点、难点: 重点:需求(供给)的变动与需求量(供给量)变动、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需求(供给)对均衡的影响。 难点:需求(供给)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区别、弹性的应用。 七、教学方法: 采取讨论式逐层推进教学。着重结合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教学:一是结合世界市场石油生产和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

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报告

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报 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报告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新疆财经大学的学生,在财经背景的这个大环境下,学习好这门课程对我在经济学类方面的认识很有帮助。因此学好它很有必要,既能开阔我的知识范围,又能带给我一些新的思考问题方式。但是,我刚接触这门课时,认为它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刚开始不知道这门课到底是讲什么的,但是通过老师的系统讲解我了认识了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以及西方经济学的诸多方面。 现就我认识的西方经济学谈以下及方面。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经济学,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学者关于市场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这些经济过程的相互联系的理论,也是有关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经验和政策主张。 课程主要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等等,所以我认为西方经济学是理论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同时,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问题。具体可以说,它研究的是市场机制条件下经济运行状态及政府、厂商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并提出一些治理微观经济问题和宏观经济问题的政策。因此, 我认为西方经济学对于我以后的实际生活实践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比如,郭老师在谈到供求理论中的弹性理论中对谷贱伤农的分析和对政府保护农民利益提出了理论指导。增强了我对具体问题的认识

和一些实际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在成本理论中关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分析对于企业的生产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宏观经济学的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关于经济萧条状况下的需求管理政策对于许多国家的现实经济运行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等等。因此,西方经济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西方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经济运作形式的研究,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的具体运作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并会对我国经济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不仅可以有选择的吸收,借鉴,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还可以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借鉴西方经济学多学科发展的研究方式,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研究领域,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法数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可以使经济学研究更加科学,精准和有说服力。 总体来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对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无论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对象如何变化,研究对象的载体和主体都是商品,始终没有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即资本寻求市场,持续扩张的资本与世界有限的市场存在矛盾和不易解决的问题。这样就超越了西方经济学中无限扩张的资本与世界有限的市场之间的矛盾,商品生产的目的不是资本寻求市场而是为了满足经济行为主体人的需求。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感想。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态度。即使这门课是一门理论课,我们应该有能力把它学好。虽然是一门考查课但是我们不能对此放松自己,应该主动参与到老师的讲课教学中去,这样的学习主观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不仅是规范学生学

《区域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

《区域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 中文部分 [美]埃德加?M?胡佛,王翼龙译,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美]艾伯特?赫希曼,潘照东等译,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白雪梅,中国区域发展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陈栋生主编,区域经济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陈鸿宇主编,区域经济学新论,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陈秀山、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崔功豪、魏清泉等编著,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方创林,区域发展规划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费洪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郝寿义、安虎森主编,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黎鹏,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厉以宁主编,区域发展新思路,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刘树成等主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刘再兴主编,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4 刘再兴主编,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刘再兴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数量分析与对比研究,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陆大道、刘毅等,199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陆大道、刘毅等,2000中国区域发展报告—西部开发的基础、政策与态势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陆大道、薛凤旋等,199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孟庆红,区域经济学概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任保平,区域经济理论、方法与政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结构转变与发展战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孙久文主编,区域经济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王一鸣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魏后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吴传钧、刘建一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吴传钧主编,中国经济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吴殿廷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理论?方法?实践,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吴殿廷主编,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吴殿廷主编:区域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杨开忠,中国区域发展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冯剑亮尹伯成编 习题一 1.简释下列概念: 稀缺 答: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充分的或者说不足的。 自由物品 答: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经济物品 答: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 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的轨迹,又叫生产可能性曲线。 自给经济 答:一种经济体制,其特点是每个家庭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扩大一点说,是每个村落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界交换来的。 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消费所决定,经济效率低下。

计划经济 答: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的管理实际 上像一个单一的大公司。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计划来解决。 市场经济 答: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这种经 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 混合经济 答: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因此也是垄断和竞争相混合的制度。在这种体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微观经济学 答: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 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 答: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实证经济学 答: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

西方经济学课程标准

《西方经济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投资和理财财务管理 授课系(部):会计系学时(学分):68 执笔人签字:张燕审核人签字: 一、课程概述和能力目标 《西方经济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他财经类课程的必须知识储备,也是学生认识社会经济问题的必备知识准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是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 序号单元主要内容教学要求 1 总论理论 教学 1.稀缺性和基本 经济问题 .2.生 产可能性曲线和 机会成本 .3.资 源配置的经济体 制 .4.微观经济 学和宏观经济 学 .5.实证分析 和规范分析 了解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理解经济 学研究的对象及其解决的问题,熟悉经济 学基本概念,了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 法。 2 需 求、 供给 和均 衡价 理论 教学 1.需求.2、供 给.3、均衡价 格.4、需求价格 弹性5、供给价 格弹性 1、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含义及规律。.. 2、 理解市场均衡价格原理,掌握价格分析方 法。..3、了解弹性的含义,掌握简单的 弹性计算。

3 消费 者行 为理 论 理论 教学 1.欲望和效用 2.边际效用分析 和消费者均衡 3.无差异曲线分 析和消费者均 衡 1.了解效用的概念。 2.理解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 3.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4.掌握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4 生产 理论 理论 教学 1.生产和生产函 数 2.厂商均衡理论 1.了解生产函数的概念。 2.了解单一可变生产要素条件下的产量 变化规律。 3.理解生产的合理区域。 4.掌握两种生产要素合理组合的无差异 曲线分析法。 5 成本 和收 益 理论 教学 1.成本的含义 2.短期成本 3.长期成本 4.成本、收益和 利润最大化 1.理解成本的含义。 2.了解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的关系。 3.掌握短期成本的简单计算。 4.了解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区 别。 5.理解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6 市场 理论 理论 教学 1.市场和市场结 构2.完全竞争市 场上的厂商均衡 3.完全垄断市场 上的厂商均衡4. 垄断竞争市场上 的厂商均衡5.寡 头垄断市场上的 厂商均衡 1.了解四种市场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2.理解完全竞争厂商的特点; 3.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商品价格的决定以 及厂商如何决定其产量。 4.理解完全垄断厂商的特点。 5.掌握完全垄断市场商品价格的决定以 及厂商如何决定其产量。 7 要素 收入 理论 理论 教学 1.生产要素价格 的决定2. 工资、 利息、地租、利 润3. 洛伦斯曲 线和基尼系数 1.理解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2.了解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决定。 3.了结洛伦斯曲线的含义。 4.掌握基尼系数的计算。 8 市场 失灵 和政 府垄 理论 教学 1.市场失灵 2.解决市场失灵 的对策 3.政府失灵论 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和收 入再分配政策,掌握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 因,了解收入分配的一般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