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问答题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问答题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问答题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问答题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步骤1 ?确定规划的性质。2 ?收集相关信息。3 ?分析评价现状。4 ?定义约束条件。5?明确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目标。 6 ?明确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7 ?提出系统开发方案。8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系统开发的策略主要有哪几种,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论述生命周期法及其特点。用生命周期法开发一个系统时,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简述生命周期法的开发周期论述生命周期法存在的问题1.系统开发策略主要有:自上而下的开发,自下而上的开发,综合开发三种。2?自上而下的开发是从企业管理的高层入手,首先考虑系统的总体目标,再对总目标进行分解,戈V出业务子系统。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开发方法。其有点是系统整体性好,逻辑性强。但是对于大型系统的开发因为工作量大,而使开发周期长,投资较大。3?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企业

或者组织的基层子系统开始,逐个实现最后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这样的系统容易实现,资金投入分期进行,见效快,比较容易被企业接受。但是这样的系统缺乏整体性,缺乏系统的观点,有可能造成

1.生命周期法将软件工程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信息系统的开发,将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生存期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并严格的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计划的完成系统的部分设计,分步骤的开发系统。他有如下特点:1.面向用户的原则,

2.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3.严格按照阶段执行。

4.工作文档规范划和标准化。

(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

(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1.系统规划阶段

2.系统分析阶段.

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 系统运行及维护阶段。

1.用户介入系统开发的深度不够,系统需求难以确定。

2.开发周期长,文档过多,容量大,用户难以真正理解这些文档。

3.用户难以理解,造成各阶段文档的审批工作困难。

什么是原型法?

原型法的开发过程分为那几个阶段?原型法是指在系统开发的过程当中,先建立一个快速的原型系统,然后交给用户使用和评估,由用户提出修改的意见,再进行必要的改进,然后交给用户使用和评估。其开发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确定用户需求。2.

开发原型系统。3.试用和评价原型。4.修改和改进原型。

控制原型修改次数的方法很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通常可以采用下列 方法:(1)限

制修改次数。(2)根据用户接受程度限制。(3)按费用/ 效益方法控制。 原型法和生命周期法各有所长, 传统的生命周期开发方法是研制和使用时

间最长、理论体系发展比较完善的一种方法,是当前存在的软件系统中使 用最多的方法。而原型法是一种迭代。循环型的系统开发方法,他通过加 强用户在系统开发工作中的参与

作用, 克服了传统的生命周期法面临的困 难,大大的提高了最终系统的成功率。 生命周期法的整体性比较好。原 型法比较灵活开发周期短,但是整体性不太好。 系统分析工作开始于用户提出新系统的要求, 首先进行初步调查和可行性 分析,确认新系统开发为可行;然后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提出新系统的 逻辑模型,最后写出系统分析报告。(也可以用图示作答) 1)分解加工应当是自然的 画分层的过程就是从系统的基本模型出发,通过对加工的逐层分解,使 系统的功能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2) 分解的深度与广度,在不影响可读性的前提下,应适当地多分解出 几个子加工、以减少分解的层数。 (3) 分解的均衡性原则 应当避免出现一些加工早已分解成为基本加工,而另一些加工还需要好几 层分解才能到达基本加工的现象。 (4) 加工独立性原则 分解加工时,分解后的子加工之间的联系(即数据流)要少。 (5) 数据守恒 数据流的分解必须是无损的,要保证数据守恒。 建立矩阵后还要进行正确性检验,以确保系统功能数据项的划分和所建立 矩阵的正确性。它可以指出我们前段工作的不足和疏漏,或是划分不合理 的地方,及时督促我们加以改正。具体说来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可以从如下 三个方面进行。 (1) 完备性检验 完备性()检验是指对具体的数据项必须有一个产生者( C )和至少一个 使用者(U )。 (2) 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是指对具体的数据项 /类必须有且仅有一个产生者。。 (3) 无冗余性检验 无冗余性 原型法 的修改

控制方

法主要

有哪

些?

比较生 命周期 发和原

型法两

种开发

方法的

优缺点

系统分

析工作

步骤

画数据

流程图

的原则

叙述简

述距阵

的正确

性检验

1、试讨论当今信息系统面临哪些挑战?P22 要点:(1)政治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民主进程的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建立一个廉政、高效、有序的政府,人们要求民主进程的加速,要求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在这种背景下,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为企业所需,也正在成为政府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

(2)经济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信息系统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资金的回笼与投入也将成为企业发展信息系统的一个现实的制约因素。

(3)人文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信息系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之一,其核心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理念、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工作作风、工作的工艺流程等等诸多方面都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4)信息系统本身的挑战。人们要求信息系统硬件结构趋于合理化,性能更好;随着工作对信息处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软件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2、论述、、之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要点:(1)信息系统是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组织每个层面都对应着相应的信息系统,因此,信息系统相应的划分为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事物处理系统()

(2)可以保证企业数据记录和处理的准确性,可以快速及时地产生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报表;常有助于改善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还是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基础,例如决策支持系统、高层主管信息系统等都需要从获得基础数据。

(3)与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可以提供分析并辅助决策,为组织更好的运作、管理和决策提供帮助。当然,这种对决策的辅助作用是较为有限的,它主要帮助组织解决结构化或程序化的问题。

(4)系统是面向组织中的高层决策者和中层管理人员,支持半结构化或非结构问题进行决策或辅助管理决策;更强调灵活性、多变性和快速响应;系统开发过程不是固定的,其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将根据需要不断地反复进行

3、试述组织内部的五种流及其相互关系。要点:组织内部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到底是围绕其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工作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流动。

(1)物流是实物的流动过程。物料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包括运输、配送、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多项基本活动。

(2)资金流。物料是有价值的,物料的流动引发资金的流动。正常情况下,物流应是资金流的前提和条件,资金流应是物流的依托和价值担保,并为适应物流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资金流与物流的区别在于物流是商品物质实体的流动,而资金流则是商品价值的流动,由于流动的具体途径不一致,因此资金流和物流本身又是相互独立的,各自可以独立进行。

(3)工作流。工作流是组织内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信息、物料、资金都不会自己流动,物料的价值也不会自动增值,要靠人的劳动来实现,要靠企业的业务活动——工作流,它们才能流动起来。

(4)价值流。从形式上看,客户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但实质上,客户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所能为自己带来的效益的价值。

(5)信息流。信息流是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产生的,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可以用来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的运行。

4、试描述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各阶段的特点。

要点:(1)人工管理阶段(50 中期以前),由于当时还没有出现大容量存储器和操作系统,因此,数据须由程序员来管理,当需要运行时与程序同时输入系统进行处理。其主要问题是,数据包含在程序内,由程序员管理,数据与程序一一对应,不利于程序的维护与重复使用。

(2)文件管理阶段(50 后期-60 中期):此时,出现了大容量存储器和磁盘操作系统,程序员可以将数据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利用磁盘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系统来自动管理数据,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其主要问题是,数据冗余与数据不一致、数据结构的不一致、缺少数据字典(3)数据库管理阶段(60 后期- ):这时,出现了专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方便的管理数据。其主要优点: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好、数据和程序之间的独立性好、有较高的数据安全性、并发控制性

好。

5、试描述诺兰的阶段模型的内容,并分析它的作用。

要点:美国专家诺兰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与实际情况的考察,总结出了信息系统应用发展一般要经过的六个阶段,即所谓诺兰模型。

(1)初始阶段是指从企业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2)蔓延阶段。随着初期尝试的成功,计算机的应用开始蔓延到企业大多数部门,大量的手工数据处理转向计算机处理,提高了效率。

(3)控制阶段。企业领导意识到统一管理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开始对开发应用进行

控制,统一制定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诺兰认为,这一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

(4)集成阶段。该阶段企业实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在统一数据库基础理论的高度化集成,但由于企业需要重新装备大量设备,一般费用会迅速上升。

(5)数据管理阶段。在系统集成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企业信息管理提高到一个以计算机等为技术手段的有效的数据管理水平上,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6)成熟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面向整个管理层次,从组织的事务处理到高层的管理与决策都能提供支持,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管理。

诺兰的阶段模型总结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各阶段是不能超越的。诺兰模型对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当利用该模型分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所处的阶段,实事求是地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6、阐述自主开发、委托开发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开发方式,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要点:(1)自主开发适合于有较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队伍和程序设计人员、系统维护使用队伍的组织和单位,如高等院校、研究所、计算机公司、等单位。独立开发的优点是开发费用少,实现开发后的系统能够适应本单位的需求且满意度较高,系统维护方便。缺点是由于不是专业开发队伍,容易受计算机业务工作的限制,系统优化不够,开发水平较低。

(2)委托开发方式适合于使用单位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或开发队

伍力量较弱、但资金较为充足的组织和单位。委托开发的方式的优点是省时、省事,系统的技术水平较高。缺点是费用高、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此种方式需要使用单位的业务骨干参与系统的论证工作,开发过程中,需要开发单位和使用单位双方及时沟通,进行协调和检查。(3)合作开发方式适合于使用单位有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但开发队伍力量较弱,希望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术队伍,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的单位。双方共同开发成果,实际上是一种半委托性质的开发工作。

优点是相对于委托开发方式比较节约资金,可以培养、增强使用单位的技术力量,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系统的技术水平较高。缺点是双方在合作中沟通易出现问题,需要双方及时达成共识,进行协调和检查。(4)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系统开发的经济效益,企业可以购买现成的适合于本单位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此方式的优点是节省时间的费用、系统技术水平高。缺点是通用软件专用性较差,跟本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可能有一定的差距,有时可能需要做二次开发工作。

7、试阐述四种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开发思想。要点:(1)生命周期法将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存期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同时又将整个生存期严格划分成若干阶段,并明确每一阶段任务、原则、方法、工具和形成的文档资料,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

(2)原型法是利用原型辅助开发系统的方法。原型法一开始就凭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的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实际系统。(3)面向对象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许多各种各样的对象所组成的,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构成了我们所面对的客观世界。(4)方法认为如果自系统

调查后,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在一定程序上形成对应关系的话,那么就完全可以借助于专门研制的软件工具来实现各个系统开发过程。比如:生命周期法中业务流程分析T数据流程分析T 功能模块设计T程序设计就可以用实现。

8、试阐述系统分析阶段各项分析所使用的主要工具。要点:(1)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图是一张反映组织内部之间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树状结构图。(2)功能结构图:分析组织情况时还应该画出其业务功能结构图。这样做可以使我们在了解组织结构的同时,对于依附于组织结构的各项业务功能也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它同样是一个树状结构图。(3)组织/ 功能矩阵:通过分析组织与功能的关系,从而找出功能的交叉管理与重复设置等问题。

(4)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简称),就是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在绘制业务流程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不足,优化业务处理过程。

(5)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进行定义和描述的工具。(6)矩阵:可以分析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数据和使用数据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使得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更合理,为划分子系统提供依据。

9、你认为在生命周期方法中哪两个阶段最为重要?为什么?要点: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最重要

原因:(1)系统分析的目的就是在系统规划所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要弄清楚新系统将做什么,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2)系统分析是保证整个系统开发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后续各阶段的基本指导。对现有系统现状分析是否准确,用户需求调查是否全面,逻辑模型建立是否合理是保障系统开发质量的关键因

素。

(3)系统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另一个重要阶段。系统设计是解决“系统怎样去干”的问题。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充分反映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方案。

(4)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新系统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是系统具体实施的蓝本。

(5)这两个阶段是系统开发是最具创造性,最能体现系统开发人员能力与水平的阶段,占用了大量系统开发时间和开发资源。

10、软件系统开发、测试完成之后,系统开发人员还应该做哪些工作?要点:(1)系统转换:系统转换是指运用某一种方式由新的系统代替旧的系统的过程。其主要的转换方法有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2)系统运行管理:系统的好坏和系统设计有很大关系,也与系统运行管理有关。系统运行管理包括系统运行的日常操作和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等工作。

(3)系统维护:系统维护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使系统的资源得到有效运用,并使系统的功能在运行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扩充,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对系统的维护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运行期,维护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使用效果。其主要包括:程序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代码的维护、机器、设备的维护和机构和人员变动的维护。

(4)系统评价:系统评价是指系统在正式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对它在功能上、技术上和经

济上所进行的审核评价。系统评价是对系统开发工作的评定与总结,同时也为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提供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性能评价、系统经济效益评价和系统管理水平的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