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数学单元评估检测题AB卷(B)-第六单元-苏教版

三年级下数学单元评估检测题AB卷(B)-第六单元-苏教版

三年级下数学单元评估检测题AB卷(B)-第六单元-苏教版
三年级下数学单元评估检测题AB卷(B)-第六单元-苏教版

第六单元评估检测题(B卷)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9分)

1.计算或测量面积时要用()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

3.课桌面约50( )。

4.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300平方分米=()平方米

2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000平方分米=()平方米

5.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图形,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6.一张边长80厘米的方桌,面积是()平方厘米,合()平方分米。

7.用两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8.一个长方形菜地长是8米,宽是5米,面积是()平方米,合()平方分米。

9.用3个边长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校牌的长6(),宽4(),面积是()。

(2)学校操场的长是60()宽40(),面积是()。

(3)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周长是(),面积是()。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每题1分,共8分)

1.下面( )单位不是用来度量面积大小的。

A.平方厘米

B. 千米

C.平方米

D. dm2

2.课桌面约50( )。

A.平方米

B.平方厘米

C.平方分米

D.米

3.下图中,长方形被分成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 )。

A.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B.周长和面积都不等

C.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4.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下的图形,周长最长的是( ),面积最大的是( )。

A. B. C.

5.用52平方分米的布做每块500平方厘米的手帕,最多可以做()块。

A.1块

B.1块也不够

C.10块

D.11块

6.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大一些。

A.长方形

B.正方形

C.不一定

7.有三块铁皮,面积分别是9平方分米、90平方分米和900平方分米。()块铁皮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

A.9平方分米

B.90平方分米

C.900平方分米

8.用1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A. >

B. <

C. =

D.无法比较

三、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填在下表里(每空1.5分,共12分)

下面方格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1)请你在这张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一个周长20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估计图1的面积大约是()平方厘米。

五、先量出必要的数据(取整厘米数),再分别计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共8分)

六、解决问题(共37分)

1.小玲用面积大约是4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卡片量备课本封面,沿着长边一排摆了6张,沿着宽边一排摆了4张,备课本封面的面积是多少?(5分)

2.一张名片,长8厘米,宽4厘米,做25张这样的名片,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卡纸?(4分)

3.有一个正方形苗圃,一面靠墙,其他三面围竹篱笆。

竹篱笆边长18米。

苗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分)

竹篱笆长多少米?(4分)

4.王伯伯有一块正方形地,边长10米。

(1)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分)

(2)如果这块地的一半种西瓜,种西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分)

(3)如果每平方米收西瓜4千克,这块西瓜地共收西瓜多少千克?(4分)

5.一个会议室的长12米,宽9米,如果用边长是3分米的地砖铺地,至少要买多少块这样的地砖?(4分)

6.一个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正好对折剪开成两个正方形,这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是32厘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4分)

B卷评估标准

本试卷是在学生学习了常用的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之后的第二次综合性的练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解决基本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所以适当提高了难度,尽量在同一题中整合其他知识,所以基本题型相对A卷少一些,综合性强的题型多一些,主要是为了对所学知识学会融会贯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概念的理解约20%,单位之间的进率约5%,画图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占2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占44%。

B卷参考答案及讲评

一、1.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1平方米 1分米 3.平方分米 4.8平方分米=(800)平方厘米 2300平方分米=(23)平方米 20平方分米=(2000)平方厘米 4000平方分米=(40)平方米 5.12厘米 5平方厘米 6.6400平方厘米 64平方分米 7.周长:18厘米面积:18平方厘米 8.40平方米 4000平方分米 9.8厘米 10.分米分米 24平方分米米米 2400平方米分米 8分米 4平方分米二、1.B 2.C

3.C

4.A C

5.C

6.A

7.B

8.B 三、68分米 253平方分米 10米 50米 100厘米625平方厘米 256平方分米四、略五、略六、1. 6×4=24(张) 24×49=1176(平方厘米) 2. 8×4=32(平方厘米) 32×25=800(平方厘米) 3.苗圃的面积:18×18=324(平方米)竹篱的长度:18×3=54(米) 4.(1)10×10=100(平方米)(2)100÷2=50(平方米)(3)50×4=200(千克) 5. 12×9=108(平方米) 108平方米=10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10800÷9=1200(块) 6.答案:宽:32÷2=16(厘米)16÷4=4(厘米)长:4×2=8(厘米)24-8=16(厘米)16÷2=8(厘米)面积:8×4=32(平方厘米)。

本套试卷如下几道重点题目讲评:

1.第三大题第2题:告诉我们长方形的长是15米,面积是150平方米,要求宽和周长各是多少米?这需要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变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宽是多少米,然后再算周长是多少米。

2.第三大题第4题:告诉我们正方形的周长是64分米,要求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需要运用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变式进行计算,先算出边长是多少分米,然后再算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只填数据,不写单位。

3.第四大题:先计算后画图:①画正方形比较简单,20÷4=5(厘米),②画长方形的方法:因为周长是长与宽和的两倍,所以可以先求出长与宽的和:20÷2=10(厘米)然后再运用分成的方法找出长与宽(注意不要重复)10可以分成9和1;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7和3;10可以分成6和4;10可以分成5和5(正方形)面积:9×1=9(平方厘米)8×2=16(平方厘米)7×3=21(平方厘米)6×4=24(平方厘米)5×5=25(平方厘米)讲评:教学时,画图后最好安排学生计算检查一下所画图形的周长是否是20厘米。教材中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形状有可能不相同,面积也有可能不相等。长与宽接近时(极限是正方形),面积最大。

4.第六大题第5题:讲评:会议室面积是地砖面积的多少倍,就需要多少块地砖。所以要分别先把会议室和地砖的面积算出来。还要注意它们的面积单位不一致,必须统一单位。

5.第六大题第6题:讲评: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把长和宽找出来,这里先根据“这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是32厘米”求出正方形的边长(也就是长方形的宽),然后再根据周长和宽求出长方形的长,最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文档说明

(Word文档可以删除编辑)

专注于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小学试卷教案合同协议施工组织设计、期中、期末等测试中考、高考、数学语文英语试卷、高中复习题目、本文档目的是为了节省读者的工作时间,提高读者的工作效率,读者可以放心下载文档进行编辑使用.

由于文档太多,审核有可能疏忽,如果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本店马上删除。

最新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应用题集锦

1、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星期要白白流掉84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月要流掉多少千克水?(一个月按30天计算。) 2、学校开展花香校园活动,四年级3个班,每班准备植树23棵,三年级5个班,每班准备植树12棵,两个年级共植树多少棵? 3、两块长方形地,长都是48米,其中白菜地宽25米,黄瓜地宽12米。白菜地的面积比黄瓜地面积多多少平方米? 4、一只大象2天吃45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4天吃72千克食物。一只大象每日的食量比一只熊猫多多少千克? 5、有大货车45辆,客车的数量是货车的2倍,小汽车比大货车和客车的总和还多20辆,停车场有小汽车多少辆? 6 (1)电饭煲和抽油烟机当天营业额一共是多少元?(3分) (2)微波炉当天营业额比电饭煲多多少元?(3分) 7、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甲车每小时行7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6千米,8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8、某超市上午运进大白菜130千克,下午运进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50千克。超市上午比下午少运进大白菜多少千克? 9、爸爸、妈妈和小明三人到公园玩: 如果3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如果在3人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10、张师傅每小时做18个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做20个零件,两人同时工作,6小时后完成,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1、一本故事书,丁丁前3天平均每天看23页,后6天平均每天看28页,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12、小明家装修,用面积9平方分米的方砖480块正好铺满书房的地面,如果改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3、修建一块占地8000平方米的市民广场,如果每50平方米要用地砖40块,修这个广场至少要准备多少块地砖? 14、张经理白天开车从甲城去乙城,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5小时到达。晚上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每小时行60千米,几小时到达甲城?15、30袋大米相当于50袋面粉的重量,每袋大米25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16、一个水果店上午卖出40千克苹果,比下午少卖出15千克,这一天共卖出苹果多少千克?这天卖苹果共收入380元,每千克苹果的价格是多少元 17、服装厂计划30天生产1560套服装,实际提前4天完成了生产任务,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套? 18、学校购买了12副羽毛球拍和一台电脑共用去5604元,这台电脑的价格是5340元,一副羽毛球拍的售价是多少元? 19、李师傅和张师傅同时工作8小时,李师傅共加工了456个零件,张师傅共加工了440个零件。李师傅每小时比张师傅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20、粮店运来6车大米,每车85袋,每袋40千克,一共运来大米多少千克? 21、做一套衣服用布2米,成本价86元,这套衣服卖出价格是120元。现在有300米布,全部做成这种衣服出售,全部售完可得利润多少元? 22、上层书架有130本书,下层书架有68本书,从上层书架取多少本放入下层书架,两层的本数就一样多? 23、宜城陶瓷厂生产了2400个茶杯,每12个装一盒,每8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24、修一条长960米的水渠,每天修85米,修了8天,剩下的要在2天内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5、李村修一条水渠,计划每天修32米,15天修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8米,实际几天就修完了? 26、李村修一条水渠,计划每天修32米,15天修完。实际提前3天修完,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27、学校买来科技书240本,买来的文艺书比科技书的3倍少48本。文艺书平均分给16个班级,每班分得多少本? 28、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要6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锯成6段要多少分钟? 29、工程队铺一条柏油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铺完,实际18天铺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铺多少米? 30、工程队铺一条长1800米的柏油路,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铺10米,实际多少天铺完? 31、一间会议室长16米,比宽多4米,这间会议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2、拿一张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纸,剪下一个长12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3、一个正方形橘园,周长100米,橘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4、一张长25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5、新光小学的操场原来长110米,宽35米。现在长增加30米,宽增加25米。现在的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6、一块长方形地,长87米,是宽的3倍,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7、一块长方形的萝卜地,长16米,宽6米。一共收萝卜144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多少千克? 38、一块长方形桃园长65米,宽32米。平均每平方米收桃4千克,这个桃园一共收桃子多少千克? 39、一张长方形纸,长16厘米,宽12厘米,把它剪成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一共可以剪成多少张这样的正方形? 40、一张长方形纸,长16厘米,宽12厘米,把它剪成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一共可以剪成多少张这样的正方形? 41、在一个长24米,宽15米的长方形厂房里,放了30台同样的机器。平均每台机器占地多少平方米? 42、一间房间的长是15米,宽12米,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43、大瓷砖的边长是30厘米,小瓷砖的边长是20厘米,一间房的地面如果用大瓷砖铺,72块正好铺满。如果改成用小瓷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精品】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例:x+50=150、2x=200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解方程 60-4X=20, 解4X=60-20 4X=40 X=10

检验: 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方程左边=60-4×10=20=方程右边,所以X=10是方程的解。 6、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8、四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复式折线统计图 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整理

四年级下册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2、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3、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4、所学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2条对称轴是长方形;有3条对称轴是等边三角形;有4条对称轴是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是圆。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2、1个千亿=10个百亿1个百亿=10个十亿1个十亿=10个亿 1个千万=10个百万1个百万=10个十万1个十万=10个万 1个千=10个百1个百=10个十1个十=10个一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多位数的读法:先分级,从右到左每四位一级,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每级的读法和个级一样,读好“亿级”加“亿”,读好“万级”加“万”。 例如:3605 5200 6000读作三千零五亿五千二百万六千 5、多位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每级的写法与个级一样,除最高级可以不满四位,其余每级都要写满四位。例如:三十亿四千五百二十万三千四百写作:30 4520 3400 6、把一个数改写成亿或者万为单元的数:“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所以用“=”号连接。方法是一找二去三添。 例如:把1230000改为万为单元的数。 一找,找到万位“123 0000”,二去,去掉3后面的四个0得到123,三添,在123后面添上“万”。所以1230000=123万。 例如:把12300000000改写成亿为单位的数。 一找,找到亿位“123 0000 0000”,二去,去掉3后面的8个0得到123,三添,在123后面添上亿。 所以12300000000=123亿 7、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数可能比原数大(五入时),也可能比原数小(四舍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重点 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 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几边形有几条对称轴。 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4.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数位顺序表:

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 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 G、作答。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 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 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 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 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 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估算方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 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 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 进率: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 数 学 教 案 缑氏镇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估算方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 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 (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1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 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 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出什么是关键。 2、画图解决问题:学会根据题中的信息与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所列出的每一个算式要充分理解所表示的意义。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汇总 目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1)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3) 1、画图形的另一半: (3) 2、对称轴的条数: (3)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3) 4、图形的平移 (3) 5、旋转三要素: (4) 6、图形的旋转 (4)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4) 1、数位顺序表: (4)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5) 3、比大小 (6)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7) 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7) 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7) 3、常见的数量关系 (7)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8)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8)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9) 一、①(和-2×8)÷2=小的数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 (11) 二、倒推法先假设大数已经拿8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 (11) 第六单元运算律 (12)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6) 一、三角形 (16)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8)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20)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画图形的另一半: ①找对称轴。②找对应点。③连成图形。 2、对称轴的条数: 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 ...... 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 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 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1、数位顺序表: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xx。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xx解应用题的思路: 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xx。⑥、检验。 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6、两个质数(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7、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18、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目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总目标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数学第八册教学总目标 教学内容: 1、数学与代数。 (1)倍数和因数,找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不超过100)、找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偶数和奇数,素数和合数。 (3)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4)口算几百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几百几十几乘几十(不进位)。 (5)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中括号。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6)乘法分配律,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7)用计算器探索积、商的变化规律,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 (8)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公式,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化简形如“ax±bx”式子。 (9)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0)探索并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11)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寻代解决问题的方法。 2、空间与图形。 (1)三角形与三角形的底、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 (2)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升和毫升,1升=1000毫升。 (4)平行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梯形与梯形的上下底、腰以及高。 (5)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将简单图形旋转90°。3、统计与概率。 (1)单式折线统计图。 (2)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美妙的“杯琴”(在同样的水杯里盛不同量的水制作“杯琴”,演奏简单乐曲)。 (2)我们去春游(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春游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3)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欣赏图案,并灵活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通过阅读统计图以及实际调查等统计活动了解周围的环境状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 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会口算几百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 ?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会按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初步理解积、商的一些变化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式题。 ?认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不超过100),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所有因数。 ?初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偶数、奇数,素数、合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三年级组

学段目标(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一) 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和例3]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参见例4]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5]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不渴望你们一跃千里,只 希望你们日进一步! 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连成图形。2)找对应点(3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条对称 4 3 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n 条对称轴。变形有有 5 条对称轴,……正n 轴,正五边形、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3 图。(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4(注意方向和角度)、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5 (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再连线。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数位顺 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1从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 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2 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2.)多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都只读或连续几个00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 1 - (2)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 4 个0、8 个0 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 5 还是大于5。 4.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是四位数或者五位数。 2、末尾有0 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 (1)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积的变化规律:①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2、商的变化规律: 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 除外),商不变。(余数会变) 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解法:①(和—差)÷2=小的数小的数+差=大的数 ②(和+差)÷2=大的数大的数—差=小的数 (注:3 个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然后同理可求) - 2 - 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 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 两个数才会一样多。(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 解法:①(和-2×8)÷2=小的数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 ②(和+2×8)÷2=大的数大的数-16=小的数 3、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可以先根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和方法总结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如:20+30=50 a+20=30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如:X+Y=40,30+b=50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20+30=5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它不含有未知数。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如x=30是20+x=50的解,不能说30是20+x=50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步骤:(1)写解;(2)=上下对齐;(3)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把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准等量关系式。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⑤解方程。⑥检验。(把方程结果代入原题检验)⑦写答句。 注意书写应规范:设句中要有单位名称,求得的x的值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9、找等量关系的方法:①根据条件想数量间的相等关系。②根据计算公式确定等量关系。③稍复杂的条件可以画出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直接表示增减变化的速度,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 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几边形有几条对称轴。 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4.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数位顺序表: 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省略。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四舍)、等于大于5(五入)。 4.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最高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年、月、日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第十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 1 课时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 3×32= 5×11= 2×20= 30×3= 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整理 1、1L(升)=1000ml(毫升) 2、从里面量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所能容纳的水正好是1升。1升水重1千克。 3、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条边,任意两条边的差小于第三条边。一般看前一条就可以。 4、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锐角三角形的高直角三角形的高钝角三角形的高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如自行车、人字桥、斜拉桥等。 6、三角形内至少有2个锐角,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7、锐角三角形(有三个锐角) 按角来分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 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 一般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 按边来分 等腰三角形(有2条边相等,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8、等腰三角形中,两条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9、等边三角形中,三条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 10、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1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也相等。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内角和是360°。 1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3、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伸缩门,升降机等。 1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上底下底是根据图形的上下来分,不是根据长短来分的),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天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梯形有无数条高。内角和是360°。 15、等腰梯形就是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1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乘法交换律:a×b=b×a 18、乘法结合律:(a×b)×c=a×(b×c) 19、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20、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折痕就是对称轴,用点画线表示。 21、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找到旋转点、确定旋转方向、确定旋转角度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附命题意图)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看清题目,巧思妙算。(共28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37 + 27 = 23 - 16 = 0.32×99 + 0.32= 0.25= 1- 56 = 13 + 14 = 25×0.07×4= 5 14 = 2、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在()里写每组的最大公因数,在[]里写每组的最小公倍数。(4分) 8和12 11和33 ()() [ ] [ ] 3、解方程:(8分) X- 56 = 56 8X = 4 X÷12.5 = 8 12.7+ X = 15.7 3、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23 + 45 - 310 118 - (56 + 38 ) 67 -(1114 - 12 )59 + 411 + 611 + 49 【命题意图:本册教材在计算方面主要学习的是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本大题主要安排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相应的简算,同时也穿插了小数的加减乘除、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等。本大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本册计算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计算的能力和意识。】 二、细心考虑,认真填空。(共27分。) 1、分数单位是17 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把这个假分数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素数. 2、小明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3) ,她坐在第()列第()行。小芳坐在小明的正前方,用数对表示她的位置是(,)。 3、在()里填上最简分数。 25秒=()分30厘米=()米250千克=()吨 4、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25.1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厘米,画出的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用边长(整分米数)分米、分米、分米的正方形都能正好铺满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形。 6、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7、a ×4 = b +8 b ÷9 = 4 ,题中a是() 【命题意图:以上填空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分数单位(1)、确定位置(2)、约分(3)、比较分数的大小(4)、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及约分(6)、求圆的半径和面积(7)、公因数(8)、最小公倍数(9)、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10)。主要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第5题是考查学生对“公因数”是否有深刻体验;第7题是考查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倒推法”求出字母a的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