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适用】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科版适用】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科版适用】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科版适用】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

1、熟悉停表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能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求出速度。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认识如何计算平均速度。

3、体验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总结利用

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重点:认识匀速直线运动,测量速度。

难点:学习利用图像分析实验数据。

【预习导学】试一试

1、在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需要测量出气泡上升的__________和运动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_____,实验室中测量气泡上升的距离要用___________,测量气泡上升的时间要用___________,然后利用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_,可求出气泡上升的速度。

2、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_________,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_,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是_________不变的运动,商场自动扶梯、平直公路上正常行驶的汽车等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

3、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需要精确地考察每一个时刻的运动情况可以用速度计算公式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时求出的速度,表示的是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____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速度一般是指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做一做

1、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

实验目的:直观感受匀速直线运动,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实验器材:长80m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气泡,两端封住。

实验原理: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测出各段气泡的运动速度,然后利用__________法,归纳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实验步骤:

(1)将玻璃管迅速翻转后__________放置,保持竖直,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2)两位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的有关要求:一同学负责拿好水玻璃管,并发出计时命令,另一同学负责计时。

(3)学生从10cm处开始计时,用停表分别记录气泡通过各点时的时间,将数据记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t/

①多次实验后,计算出各区间的时间和相应的速度。

②将记录的时间和路程数据在s~t图像中标出坐标,讨

论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

数据处理:

(1)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像中,你认为小气泡所做的是___________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换用较粗的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观察数据可知:______气泡运动较快,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为

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次实验中,小明还发现,玻璃管与水平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速度要比竖直放置的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根据此现象你能推测出: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______一些较好。

2.研究百米赛跑的运动规律

资料:1991年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创造了当时100m跑的世界记录,下面记录了刘易斯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

0.0 100.0

(1)刘易斯在这100m的运动过程中做的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2)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 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 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 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 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 )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 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教科版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必记清单

初二物理上册必记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走进物理实验室 1、长度测量的工具是_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___,符号是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m lμm=1 000nm 2、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 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_______,不能_______;但______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______min lmin=______s 5、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 第二章:运动和能量 运动: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的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相对于来说的。 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的路程。 公式:v=,导出公式:S=;t=。 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换算关系。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测平均速度:原理:用测出距离S,用测出时间t;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能量的转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的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煤的燃烧() 2.太阳能电池() 3.电灯发光发热() 4.电风扇转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doc

第七章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9、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10、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1、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2、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3、滑动摩擦力: (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2016汇总

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 、B 、C 都影响D ,我们研究B 对D 的影响,就保持A 和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 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 1212V V V V + 1m /s =3.6km /h 1km /h=6.31m /s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品】

教科版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 、B 、C 都影响D ,我们研究B 对D 的影响,就保持A 和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 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1212V V V V + 1m /s =3.6km /h 1km /h=6.31m /s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下册)知识框架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提出问题 探猜想与假设 究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验分析论证 评估 交流合作 走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时间单位:h 、min、s等 进 单位:km 、m 、dm、cm 、mm 、um 、nm等实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钢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长度测量直接测量 验间接测量: 时间、方法:积累法、组合法等 室长度的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减小误差的发法 量程与量程 分度值分度值 控制变量法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宏观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电运动 认物质的三态与分子的热运动 识微观世界热物质的结构:物质分子原子 运的运动运核外电子 动动原子质子 原子核夸克 中子 定义: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匀速定义: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 直线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直运动 线种公式:v=— 运类 运动变速定义: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动运直线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与动运动 能的公式: 量描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述定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 参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 运动和照标准物叫参照物 静止的物选取:根据需要和方便进行选取 相对性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含义 ①能量是与物体的运动形态有关的物理量 各种形式 能量的能量②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各种形式的能量均可以转化和转移

第三章声 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音传播( v固﹥ v液﹥ v气)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音调:决定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声音的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物体的远近 特征音色:决定于物体本身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 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双重性 的危危害:与分贝数大小有关 害和在声源处减弱 声防治的途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蝙蝠 回声定位“看物体” 声与信息 B超成像 声科研:探测海深 的声纳渔民:探测鱼群 利军事:探测潜艇 用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 声与能量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结石 超声波加湿器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 点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 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 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 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 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 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 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 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 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2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基础复习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总第18课时 一、动与静 1. 运动: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相对于来说的。 3.速度: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定义:物体在的路程。公式:v=,导出公式:S=;t=。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换算关系:1m/s= km/h。 二、快与慢 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3.测平均速度: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时间:测量工具:。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 min; 1min= s; 2.长度:测量工具:;长度的单位有、、、 、、、七个(从大到小写出来)。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的换算:0.06m= dm= mm;500um= cm; 3.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 ⑴会认: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__ __、__ _ 和 _; ⑵会放:刻度尺要,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零刻 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零刻线磨损,可用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 ⑶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 ⑷会读:认准分度值,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 ⑸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和。 3.误差:和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减小误差的方法:①;②用更精密的仪器。误差只能而不能,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练习:1.如下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 cm. 2如上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①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cm. ②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mm,合 cm. 第三章声 声音的产生: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在不同介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传播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 v液 v气 声音以的形式向外传播。(v空气=340m/s)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响度声音的高低用(符号是)表示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 乐音的特征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 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和。 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 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 音调 音色 乐音 乐音与噪音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阻、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 (1)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静摩擦摩擦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 1. 滑动摩擦动摩擦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滚动摩擦。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 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μ= μN f:f 摩擦系数,与物体本身的粗糙程度有关;(3)其中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 3.滑动摩擦力;滑滑(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N重力)压力(固体在水平面上,压力=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也(4)(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外力的大小。1N。,符号是:国际单位是牛(顿)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5.力(F)不存在,物体相对于f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确定研究物体⑵找参照物(施力物体)⑶假设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6. 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参照物的运动情况⑷f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 摩擦力的应用:15.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使接触面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或者16.(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②在同一个图中,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上,而且一般取中心。)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2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合力的大小与分力之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夹角越小,合力越大。17.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180°)时合力最小,为两个分力之差,合力的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故力的方向相反(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0°)时合力最大,为两个分力之和,合力的方向和任何一个力的方向相同。力的方向相同(: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x: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弹力;F=k x 9.弹力的大小:其中Fk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8.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度也原长的差。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 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 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 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两课时) 一、目标要求

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教科版) 威远县小河镇中心学校李伟(编写)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实验器材: 测时间的工具(秒表、钟、手表); 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测质量的工具(实验室用天平、生活中杆秤、案秤、磅秤、电子称); 测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测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3、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4、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长度国际制单位:米(m) 长度其他单位: 千米(Km)1000 米(m)10 分米(dm)10 毫米(mm)1000 微米(μm)1000 纳米(n m)10 埃(A) 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 时间测量 测时间的工具:秒表国际制单位:秒(S) 时间其他单位:小时(h)60 分(min)60 秒(s)1000毫秒(ms)1000微秒(us)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us 5、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 (1)使用刻度尺前三观察(观察量程、分度值、0刻度线是否磨损) (2)刻度尺要放正、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正确记录结果(数字和单位)或(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7、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选用更精确的仪器测量(3)选用更科学的方法测量。 8、长度测量的其他方法:累积法、平移法、替代法 9、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10、控制变量法: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 11、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是选择仪器的依据。量程太小测不出值还可能损坏仪器;量程太大,分度值一般也大,误差也比较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一、有关物理学: 1) 物理学就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 2) 观察与实验就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 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就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 1) 测量长度工具:刻度尺(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 测量时间:停表。注意分针与秒针的配合。 3) 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三、物体长度及测量 1)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就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 估测人的高度、纸张的厚度、发丝直径、课桌及教室相关长度,知道教材长度与宽度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六个字:认、放、瞧、读、记、算。 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与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表面、整刻度线对齐被测起点。③“瞧”:读数瞧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测量结果带单位。⑥“算”:对同一被测长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误差:就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错误就是不遵守规则就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 特殊的测量方法:①累积法(微小量);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 体积单位:国际单位就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1L=1000 mL、1L=1dm3、1 mL =1 cm3) 7) 量筒、量杯的使用:放于水平桌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8) 控制变量法:先观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宏观世界的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二、运动的描述: 1) 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就是相对的,而运动就是绝对的。 2) 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就是运动或静止,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就说它就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就是静止的。 3)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就是静止还就是运动,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4) 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就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与研究的方便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可选被研究物体做参照物。 5) 相对静止:运动方向与运动速度都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6)实例分析:小明坐火车、本与笔、风洞、空中加油、同步卫星。 三、运动的快慢: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观众观点);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裁判观点);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测试卷

图1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单元测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写在各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dm 的是( ) A .兵乓球的直径; B .拳头的宽度; C .2分硬币的厚度 D .保温瓶的高度. 2.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 ,12.36cm ,12.38cm ,12.34cm ,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 .12.38cm . B .12.365cm . C .12.36cm . D .12.37cm . 3.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7.2m=7.2×100=720cm . B .7.2m=7.2m ×100=720cm . C .7.2m=7.2×100cm=720cm . D .7.2m=7.2m ×100cm=720cm 4.测量你身高时,应选用 ( ) A .最小刻度是mm 的米尺. B .最小刻度是cm 的3m 软尺. C .最小刻度为mm 的2m 直尺. D .最小刻度为mm 米的2m 卷尺. 5.图1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 A .2.40cm . B .2.4cm . C .13.40cm . D .2.40m . 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 A .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 .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 .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 .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7.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 A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 .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8.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9.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98m ,在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 ,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 A .大于0.98m ; B .小于0.98m ; C .等于0.98m D .无法判断.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 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 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 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摩擦力(f):(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f滑= μN 其中f滑:滑动摩擦力;μ:摩擦系数,与物体本身的粗糙程度有关;N:压力(固体在水平面上,压力=重力) (4)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力的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确定研究物体⑵找参照物(施力物体)⑶假设f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⑷f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 15.摩擦力的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 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6.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或者 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17.合力的大小与分力之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夹角越小,合力越大。 故力的方向相反(180°)时合力最小,为两个分力之差,合力的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力的方向相同(0°)时合力最大,为两个分力之和,合力的方向和任何一个力的方向相同。1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因为不受力不存在,所以在实际中即为F合=0,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牛一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9.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注:(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m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3)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在惯性的作用下。应该说由于惯性或者 具有惯性 20.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2)在外力的作用下哪一部分改变了运动状态; (3)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最后出现什么现象。 2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2.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